‘壹’ 怎样练习太极拳.pdf
1.眼睛。要有神,正前平视,应随出手的方向,随动作的要求转动而转动,跟动作协调起来,也可往上,也可向下。
2.咀,即口。似闭非闭,似开非开。一般说口呼鼻吸,实际生活不是这样。闭不是嘣着咀,也不是开着,要符合人的生理自然。要求舌头抵上颚时自然形成,不要硬顶。似闭非闭,活动能使口内生津,不至于口干舌燥。如果张着嘴练拳就上不来气了。
3.气,气是一门科学,现在气功很盛行,有专门研究气功的。一般称太极拳为自然气功,要求气沉丹田,呼吸自然,以我之静窥测对方动向,或你来我往。太极拳的气沉丹田“脐”下小腹部位,不论坐着、站着,气沉在丹田就会感到非常舒适。保持这个状态,气就沉到丹田了。
‘贰’ 《截拳道之道(全新修订版·精装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截拳道之道(全新修订版·精装版)》(李小龙)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截拳道之道(全新修订版·精装版)
作者:李小龙
译者:杜子心
豆瓣评分:9.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4-8
页数:240
内容简介:
最具影响力的李小龙武学名着
永不过时的截拳道理论经典
深度揭示《李小龙技击法》的精神内核
全球首次授权中文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李小龙遗孀琳达女士和武术理论作家吉尔伯特•约翰逊根据李小龙亲笔手稿整理而成,意在将一代武学宗师李小龙毕生的思想火花,以一种有凝聚力的方式汇集 在一起。
这是一部匠心独运的截拳道宝典,也是一本难以被定义的奇特书稿。书中并没有按部就班的招式详解,只有蕴藏着无限意味的连篇妙语。这本书不设任何牢不可破的疆界,不作任何非黑即白的结论,正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李小龙的武学精神——截拳道是没有终点的,想知道怎样做,你要自己寻找答案。也正因如此,它才能保持恒久的生命力,被一代又一代截拳道习练者奉为经典。本书出版后立即风靡全球,被译成九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迄今为止,它已经影响了几代武术家和武术爱好者,协助他们追求更深层次的自我实现之路。
名人推荐
《截拳道之道》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因为它是传达李小龙截拳道武术精髓的文章的有机汇集。它不是一本关于“如何练成”的书。此书是一个异数。——李香凝,李小龙之女
每次翻开《截拳道之道》,我会在脑海中浮现李小龙卷曲书籍、手执笔杆的画面。我对于他在人类身、心、灵方面的探索所下的工夫感到惊讶。——琳达·李·卡德韦尔,李小龙遗孀
《截拳道之道》事实上是永无止境的。这本书也只能作为读者的一个开端,它是无形、没有层级的。……你会发觉,截拳道并没有任何明确的界线或界限,除非你划地自限。——吉尔伯特·约翰逊,《截拳道之道》编者
许多《截拳道之道》的思想和概念,都可以应用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发现《截拳道之道》在我的整个人生都非常有用。——贾里·尼曼
《截拳道之道》中的内容是李小龙灵魂的指纹,我深信它会继续流芳百世。——戴安娜·李·伊鲁山度
《截拳道之道》为你提供一把钥匙,你可以利用这些洞见来提高你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我曾尝试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事业、家庭和社交上。令人惊奇的事情在生活中发生,是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奥克塔维奥·金特罗
作者简介:
作者
李小龙 ,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佛山。一代功夫之王,武术哲学家,截拳道创始人。
作为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赤手空拳在好莱坞打出一片天地,征服了全球各地亿万影迷。作为一介武者,李小龙打遍天下无敌手,让“功夫(Kung Fu)”一词首次被写入英文词典中。他 年仅33岁的人生是一段不朽的东方传奇。
译者
杜子心,原名李志雄,1954 年出生于台湾南投武术家庭。台南成功大学研究所毕业,后任专科学校科主任。李氏年轻时习武,且博览武术群籍,对不同门派之武术,皆有深入钻研及独到见解。
罗振光博士,“彼岸文化”创办人,人力资源培训专家。曾习咏春拳、泰国拳、巴西柔术等,多次参与拳击及自由搏击比赛;先后在《功夫世界》《搏击》《新格斗》《武林》等武术杂志发表评论文章多篇,着有《以无为有》《格斗纵横》《李小龙思想解码》《李小龙哲理解码》及《他们认识的李小龙》等;其中《李小龙思想解码》《李小龙哲理解码》及《他们认识的李小龙》已翻译成日文版本。
‘叁’ 哪里可以下载李小龙的 <<基本中国拳法>> PDF 格式的电子书
补上一句,《基本中国拳法》中文译版为《武道释义》作者: 李小龙
上这里大致的看看吧。
网络贴吧 > 截拳道吧 > 浏览帖子
http://post..com/f?kz=67649824
武道释义
--------------------------------------------------------------------------------
{{李小龙}}
[[一、论禅]]
欲能由武术中有所启发,意谓着能破除“真知”与“真命”之障碍。同时,并能发展无限的自我,无限的扩展自我。此亦绝非强调整体之某一面的发展,而你整体发展以及于整体之每一面才是。
超越因果宿命之途全在于心灵与意志的适当运用其力量。
虚空恰恰站在这与那之间。而虚空是什么都包括,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的或是与之相反的。存在的虚空系一切形式的源头。虚空充塞在生命中、权力中甚而爱欲中。
瞧向一木制的娃娃,她一无自我之意识,亦一无思考能力。一无贪欲亦一无顽冥不化。
倘内心无任何固守僵结,则外在的事物自会开敞出现。移动一似流水般。静止时犹如镜子,反应时却恰似回声般。
空是无法下定义解说的,正如最柔的东西是无法剪断的一般。
我系移动着亦可谓全然末动。我恰似浪涛上的月般不止的颠簸、摇移着。真义非在“我正在从事什么”而是在“内心深处的自觉”,“何者深入我之中”。而过份的自我的意识系对一切身体行动的最大阻碍。
心灵的偏狭意谓着心灵的冻结。一但停止其必需的自由流动性,心灵将不再是真正地处于心灵的状态。
“不可移动性”系能量的集中于一焦点,一如轮子中之转轴轴心般,并非纷乱分散的。
重要处在从事某事之过程而非其完成结果。没有动作者只有动作。没有经验者只有经验。
单凭自己的偏好与欲求而能一无色彩地观察事物可谓能以其纯朴单纯的本性以观察事物。
一无自我意识时,艺至其最高之境界。一个人一旦能超乎其所做事物成败之关切,则必可发现“自由”为何。
完美的道路只对那些又选又挑的人方是困难重重的。无所好亦无所憎,如此心方可证明,一发之差犹如天地之别;倘真理证明于你面前,则永无是或非,是与非的挣扎战斗是心的大病。
智慧并非是如何尝试将好的由坏的中抢取来。却是学习着如何驾御他们。一如软木飘荡在浪涛的波峰、波谷一般。
驱使你自己与病同行、同在、同伴——此系消除此病之法。
论断惟有是行为的论断,不牵涉其任何论断的事物方可谓之禅。
在佛中,并无努力之处。惟有平凡而一无特别。用自己的善,做自己的法事,挑自己的水,一旦累了,倒卧便睡。无知者自会笑我,但智者却会知我,其中有深意。
并不为自己创立什么,惟像一无存在般的一闪而过,一如纯洁的静寂,得者实失之。
切勿逃脱,奔放自己。毋寻寻觅觅,自会于己最不盼求之时到来。
不思不想如思想般。静视一切技巧即犹一视无睹。
并无固定一成不变的教法,我所能给予的亦只有适切的药石以治某特殊的失调罢了。
佛家的八重路
出此八要以消灭苦难,以正真伪,以予生命真义之真知。此八要谓之:
1、正视(了解):需明视何种为谬误。
2、正决(志向):决意受拯救。
3、正言:说谈以求得救。
4、正行:必须行为正当。
5、正业:生计不能与救己相冲突。
6、正功:欲愈己之疾,犹需不断的努力。
7、正知:心之控制;必能不断不止地思与觉。
8、正心(默思):习如何深思限想。
[[二、灵魂之艺术]]
艺术的目的系将内在的视觉投影于世界上,以描述人类最深处的心灵与经验的唯美创造。艺术系使此等经验,变得可解可接学与欣赏的。
艺术吐露了内在心灵对事物了解之情形,与使人与空灵的相关性。
艺术是生活的表示,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我们必间接由艺术来给予自然与世界一种新的形式与新的意义。
艺术家之表现系欲使其心灵更为明晰,使其于学校所学之技巧理论更易发挥,在其每一动作发挥中,均可使其心灵之旋律变为可见,他的动作是空灵的,空灵无一物的动作正如空言般——一无意义。
由你内心之根处消除“不明”的思维与作用。
艺术绝非粉饰的装饰品;它系点燃智慧之火的作品。换言之,艺术是获得自由发挥之技巧。
艺术亟需对技巧的完全熟练——由心灵闪烁的反感来培养。
“无艺术之艺术”是艺术家在心路上的过程;它实意谓了“心灵的艺术”。各种不同的技巧、工具的运用均系朝向此绝对心灵之世界的坦途上迈进。
艺术中的创作系个人心灵、精神的坦然开拓,原来系空无一物的,它能更加深心灵的深度与广度。
无艺之艺系心灵在平和一似一泓映月的止水般的艺术境地。艺术家之终极目的系在善加运用生活之路面,升华为永恒的生活的艺术。艺术之道,惟有从生活中,各阶层的生活中来学习,心灵乃可创造一切。
抛却一切暖昧不明的意念方可成为大师。
艺术系趋极致之路,亦系人生活中之不可或缺的调剂与倾泄。艺术之目的并非单单自私与只升华了自己一边的灵魂与意识,而是该开启凡民之心智、思想与意志——以应合着协调美满的自然世界。
艺术家即使是有高深之技巧,亦不意谓着已至完美。仍只能算是在不止的进步与心灵的反应,发展中的中间阶段罢了。完美是无法以外貌、形式来求的,而系由人类内心心灵深处散发而出。
艺术的活动并非全是在艺术本身。它深入一更深邃的世界,于其中各形各式的艺术汇流在一起,而心灵的和谐与空灵中的联系均得以实现。
由上可知,艺术之过程系由现实生活中而来的,现实的生活便是真。
至真之路
l、对真理的追寻。
2、对真理之知觉(与存在)。
3、对真理的认知(其本质与方向——如,对行为动作之认知)。
4、对真理的了解(一个有真知卓见的人乃由实践中去了解——道。并非片断零碎的,而是整体的)。
5、对真理的经历。
6、对真理的学习。
7、忘却真理。
8、忘却真理的负载。
9、回本朔源。
10、沉静返空灵。
[[三、截拳道]]
人们为了防卫自己,乃将无限的灵活变化,转变成僵比的——限定住的传统形式。欲解截拳道,一个人必须能舍弃一切理想、形式与派别;甚而也犹需抛却何者是何者不是所谓的截拳道之理想。
能清晰精纯地洞悉情势确属不易——人的心灵是复杂难解的。——技巧的学习容易,对于各人独特的风格与个性的培养则否。
截拳道是无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因其是无派无别的,亦可适于任何派别。截拳道能运用各门各法,不为任何限制所限,它善用一切技巧,而一切手段均为其所用。
欲于截拳道中有所精进,必先对意志有控制锻炼的意念,忘却成败胜负;忘却骄傲与苦痛。让对方因其挑衅而遭受更严厉的反击。
最大的谬误就是预先对结果妄加臆测;不应对成败得失有所在意。让一切自然发展下去,你的身体四肢自会在适当的时机反击。
截拳道使我们一旦确定了方向即不再回首反顾。它对生死是置之度外的。
截拳道避免一切的肤浅、不实。而系直贯入复杂问题的核心。
截拳道并不虚张声势。它并不迂回地走着,而系一直线朝向目的的。简捷的一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
截拳道之技巧简单说就是如何使动作简捷直接。如何表现真正的自我;它是存在而真实的。能自由无拘不为外在的依恋、偏颇所限。
截拳道可谓启开智慧之火炬。它系生命之道,一朝向意志力与控制力的动作。
一旦受过良好的训练的学生在各方面均应能生动与有活力。然在实际搏击中,他的心灵尤需冷静,不为外界所纷扰。也须能以不变应万变。一旦前进,他的步子需轻盈与平稳。他的双眼必能不滞停,而注视敌人之每一举每一动。他的行为表现仍与平时一般,而无任何意外产生之可能。
四肢,你的自然武器有双重目的。
1、摧毁面对于你的敌人——消除自由、正义与人性的障碍。
2、摧毁任何纷扰你心灵之物,毋需伤害人,但能克服自己的贪婪、愤怒与愚昧。截拳道系朝向自我发展的武艺。
拳与脚均是消除自我意识的武器,此等武器代表着直觉的力,本能而直截,不似智慧与复杂的自我意识,它并不分裂自己.即能防卫其自立独立性。此等武器你一往直前而无回顾四盼的。
人天赋所具的纯洁心灵与空无一物的心理系,使其四肢可善用此等性质,以运用自如。四肢一以不可视见的精神,使得心灵、身体、四肢,处于最大的活力。
抛弃尽陈腐老不灵的技巧,方可至整注与自由灵活的运用。
不为任何依恋,执若所限系人之自然天性。能永不止向前;过去、现在、将来的思想一似流水般不断地前进,昼夜不息的。
损弃思想教条之偏限,在思想中不为思想所左右,不为外物所诱。
真“如是”是思想的物质,而思想是真“如是”的机构,思及“如是”,要固定义它犹如亵渎它。
将心灵专注于焦点使之警觉着,使之能瞬即知觉真理——而真理是各处无所不在的。心灵需可由旧传统习惯、偏见、限制的思想过程中解脱出来。
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
[[四、绝望]]
在武术的久远历史中,盲从与模仿似为多数武术家、老师与学生之通病,原因半系人的天性使然,半系与保守与传统的派别有关。是故,欲求一有创新的老师将是十分不易的。企需领导人物为之导引。
每个属于某门某派的总会谓其惟一拥有真理,而排除其他派别。这些派别专凭其一面之词来曲解道。破坏了谐和与安定,所发展出的技巧,都属于花巧不实的。
他们并不真面对实际的搏击,大多数武术家均与真正的功夫相去甚远,实际的博击是简捷且直接的,而他们不是曲解了它,便是空想。并不会直接入真正的核心、关键,妄凭花巧的招式与人工化的技巧,欲求符合实际的搏击情况。
欲以超心灵的力量感应一切,直到参与者一至神秘、虚幻乃至不可解之境地。此些皆系徒然无意义的意图,是无法和不断变化的标准相合的。
当你真正与人搏击时,搏击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活的,而花式与空想的招式既是无能且局限僵化了原系流动的技巧。此等招式充其量不过是盲从与无谓的练习罢了。
一旦真的感情愤怒、恐惧发生时,能以传统的形式与技巧来表达?倘若是自由的,是应能以一真正人的自主人格来表达自己,抑是一如机械,听任别人指使?该是流动的整体,能无限与拘束地流动,抑是偏限于自己的派别模式中,阻止了整体与创新的意识。
一门一派的武术家非将不直接视问题之关键所在,反盲从所附与形式,固定的招式上,愈陷愈深,至不可自拔之地步。
一个人所受的教导既是偏颇与歪曲,自是无法明确地辨别何者为是。是故,传授须与事物之本质相合方可。
成熟不意谓着做观念上的俘虏。是系自我最深的觉悟。
生命是与整体相关的。一旦能避免机械比人工的技巧,方有自由可言。
一个头脑明晰、单纯的人并不选择;何者是便是,不是就是不是。根据观念而做的行为显然可知是有选择的,而此种行为亦非自由的。相反的却带来更大的阻力与矛盾。
关系便系了解。它是自我表白的方式。关系是发掘自我的明镜——存在即是关系之谓。
固定的形式,非将无法适应真实情况与变化,制造槛笼罢了。而真理是在牢笼之外的。
形式套路只是无谓的重复罢了,使自己自以为是地避开面对真实敌人的自我探讨。
累积是自我封闭似的阻碍自己,花巧的动作更增强了此等的阻力。
传统的武术家只可谓之是传统的观念,照不变的例行工作去做者,他的动作均是承习旧有的而无创新。
知识是固定在某一段时间的,今日是,明日可能否,而求知却是永往不断的。知识由累积结论而来,而求知则系一不停的动作。
学习绝非知识之累积;而系一求知的行为,是无止境的。
在武术的锻炼中,并得有自由之意识。一限定的心灵绝非是自由的。勿为任何门派传统所限,武术该是自由。
欲自由发挥表达自我,昨日一切非的尽行抛却。由旧的固可获得安全感,新的则可获致流动且机变的武术。
欲深信自由的可贵,心灵必需学习正视生命,不受时空所限之生命。自由是存在于知觉意识内的。注视中切勿停止悟解,欲深悟与生活于现在,昨日的一切均需抛却。
至不知之地步便是死亡;然后方可复生。一旦自由所做的自无所谓对与错。
一个人一旦不能表达其自我,必是不自由的。准此,他开始挣扎,挣扎孕育了规律化的例行法则。
一个搏击者必须能经常持心灵单纯,心中只存一目际——如何搏击。他必须去除阻碍其前进之障碍,无论是感情的、身体的或是知识上均然。
一旦能超越任何系统之约束,方可能自由与整体地做其所欲做。一个一心欲求真实的人,是不会受任何形式所缚的。他只存在何者为是之中。
倘欲了解武术中之真理,洞悉你的敌人,你必须抛却一切门派的观念。捐弃偏见、好憎等等。然后,你的心灵方可能平和而一无偏颇。在此种沉静中,自可清楚、整体地视物。
倘若某门某派教你如何搏击,你可能依据着那种方法之极致去搏击,然而那并非实际之搏击。
倘若你遇到一不按一般打法搏击的选手,倘你仍想以平日所练之传统防御法来挡,你的防御与反击常会显示出缺乏可变性与灵活性。
一旦你随着传统的模式走,你所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传统与传统所造成的阴影罢了——你并不了解自己。
一个人如何可能以部份的、零碎不全的形式来反应整体。
单单只是重复地演练规则化的、固定的动作,当会剥夺博击之“灵活”与“真”。
传统形式的累积,只可能变为束缚你的锚;它只朝向一个方向——那就是向下。
形式只可能增加阻碍;它只是已选择动作之模式的演练罢了。
一旦适应了部份非整体的方法,一旦孤立于闭锁的模式,一个人必是经由一阻力的屏幕来面对其敌人。——他做的只是形式化的,并不知其对方真正是如何的。
我们难道只要那些拳套形式,一味模仿传统的防御攻击方式?我们是深深地受着它们的拘束啊!
欲与敌人相匹敌,一个人需有洞悉的能力。有阻碍时是无法有直接的洞悉力的;存在“此是惟一的方式”时亦然。
具备整体意谓能奉者何者为是而行,因为何者为是是经常不断地改变的。一旦一人受限于某一观点,他将不再随着何者为是而转移的。
无论一个人对钩拳与摆拳的观念如何,无疑议的是,必须设法获得对此二种攻击法的最佳防御方式。几乎所有的拳手都使用它。善用钩拳、摆拳更使其攻击更加变化多端。他亦必须练习可由任何位置出拳之能力。
传统的门派中,制度是远比独立的个人重要的2传统影响下的人只是跟着前人的模式走罢了。
如何方可使传统的门派,所谓的家,制度趋于灵活变化之境?传统中也只是静态、固定、僵化的,或许也可指出路来,但那路是有限的,绝不能趋灵活变化之境。
真理是与敌人的关系,不止地移动,灵活变化,而非静态的。
真理是无途可至的,真理是变化灵活的,因而是不断地改变的。
真理并无休止之境,无形,无固定组织,无哲理可言。一旦你见之,你当会知道灵活变化之物亦是何以是为你。由静态的、人为的形式,固定的动作是绝无法表达灵活变化的自我的。
传统的形式只可能迟钝你的创造力,冻结你的自由感性。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一无知性地照着做罢了。
正如金黄叶子可一似金币般地哄骗哭泣的孩童般,所谓的绝招、秘笈也不过显示了武术家的无知罢了。
切勿有排拒或选择的心灵。无故意之心灵即无适当之思相
盲目地接受,拒绝与承认只有阻碍了解。使心灵以感性入他人之力。则方有真沟通之可能。欲有相互的了解,必至此状态——无选择的知性,无同意无不同意。最重要的勿先下结论,才开始。
由门派形式的顺应一致中了解自由之真义,由深入观察你平日所演练的以至自由的自我。切勿非难或同意,只是观察即可。
一旦你不再受到影响,摒绝传统反应的拘束,此使你方会知知性为何,能新鲜整体地视物。
知性是无选择可言,无所欲求,无所焦虑的;在此种心态下,方有知觉洞悉力的产生。洞悉力方可解决所用的问题。
了解需要的洞悉力并非短时间的,而是连续的知觉,连续无止境的探讨状态。
欲了解搏击,必以极简捷直接之方式为之。
了解的产生是经由感觉的,在某一瞬间由关系的明镜前映出。
了解自己之生系经由关系之过程而生,而绝非孤立状态下可生的。
欲了解自己必是由与别人接触后方反求诸己。
徒欲心灵的努力则反将局限了心灵,因努力可谓心灵朝内目标的挣扎;而一旦你有了目标、目的,——可见的终点,你便是将心灵局限于那。
倘今夜我看到一全然簇新的事物,而这事物为我之经验所感觉,明日若仍想重温下此种感觉,其中乐趣,则此种经验将会变得麻木无甚知觉。真实的也惟有在当时可见罢了,真理是没有明日可谓的。
当我们深入研究问题时,必会发觉真理之所在,而问题是水不会与答案相离的。问题中会隐含了答案——了解问题亦同时解决了问题。
以未尝分割破碎的知觉观察何者为是。
真的如是是无偏颇的思想;是无法以思想、观念来颖悟的。
倘欲思想便非可谓之自由——所有的思想皆是局限的;而绝非整体。思想只是记忆的反应,而记忆经常只是局限于一部份的。因为记忆只是经验的结果。因此,思想只是心灵由经验所生的作用。
知心何以空,何以静;以空灵之心,无形、无法来面对敌人。
初始的心原本是无活动的;而道是需无思以行的。
内视自己系深知自己之原本天性并非可创的。
能不役于外物,不为外物所敝,自会有镇定、平静生。能静意即能无幻念,能无如是之妄念。
并无思,只有如是——何者是。如是并不移,然其动与效即是无止尽的。
“契机”是无所谓昨日、明日的。亦非思想之结果,因而自亦非时间之谓。
一旦有段时间生命受到威胁无法不为防卫自己努力时,你能说“先等我摆好架势,拳置腰际,再打好吗?”生命于危急时,你能乃拘泥于你所学的派别打法吗?还是随机应变?
中国的武术系经过三干多年的演变与流传的武术。
为何一个人非得依赖这三千多年的传统,他们可能告诉你什么是“柔”,什么是“稳”,但是真正用到时呢?他们的理想、原理惟有引向伪善之途罢了。
由于不欲受侵扰,而求稳定的心理,人们开始建立行动、思想的模式、规范,久之,即变为此模式之奴,以此不实之模式为真了。
求某种动作的模式、规范使得参与者得以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在拳击或篮球等运动中或是可行的。然截拳道则否,截拳道之精神端在自由之精义,是不该为任何模式所拘束的。
许多武术家常系盲目地接受其老师所传授的,结果造成成了其行为、思想上的麻木、呆板。他的反应自是依循着已定的模式,使其心灵更加限制与狭窄。
暝想,默思意能深解人本性之自若、沉静处。然暝思决不可为定力集中之方法。思之最高境界乃是否定。而否定无所谓正与负,否定系全然空灵之状态。
集中系一中种专排除它的形式,一旦有了排外上的作用,思想者便系排除外界的一切影响。
有一种行为的状态其间并无行为者。有一种经验状态其间并无经验者。这便是传统。
传统所谓的集中,系只专注于一件事,而摒绝其他,而知觉是整体的行为,并不排除任何事物的,此心灵的状态也惟有以客观无偏见的观察方可解的。
知觉并无所谓界限里;它系付出你之所有而无例外。
集中可谓心灵的渐次缩窄。然我们所关切的是灵活变化的整体过程,而惟一专注集中于生命的某一面,亦共可能缩窄生命之面。
自我的表达是整体的;是立即而无暇思考的;惟有肉体与心灵的完全自由时,方可能完整地表达自我。
[[五、截拳道的要义]]
l、在攻击时严谨的结构(攻时:以灵活的前手攻/防时:以手防)。
2、能变化运用手法与脚法的武器。
3、在攻击或反击时善用韵律的不规则变换来诱敌。
4、重量训练与科学化的辅助训练再加上完全的适应练习。
5、截拳道在攻击与反击时的直接动作——由任何之位置皆可发招。
6、身体的闪躲与步法的轻盈。
7、自然机变的攻击战术运用。
8、近战的能力——(a)闪躲攻击
(b)摔法
(c)擒拿法
(d)锁法
9、完全的对打练习;与对移动目标的实际接触训练。
10、不断地强化自己攻击的武器。
11、表达自我独立的个性;灵活变化不为传统所困。
12、在结构上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
13、由身体运动中,训练连续的自我表达能力;
14、放松与有劲的出拳化为一体,保持心灵的警觉。
15、动作的流动性(无论是直线或曲线的动作——向上、向下、转左、转有、侧移步、下闪、晃身等等均然)。
[[六、无形的形]]
我希望今日的武术家能更加注意武术的根本,而非武术繁盛不实的花叶、枝节上。而在枝节处的争论是可以由根本处了解的。
毋需关怀何者是柔,何者是刚,踢击与拳打、擒摔与手打脚踢,长距离与贴身搏击之好坏。因世上并无确切的何者比何者强。惟一需防范的是,切勿使部分琐碎的,剥夺了真朴的整体性。
在搏击的艺术中,一直有着如何使自己更加成熟技巧更高之问题。成熟是一个人本质,实体上渐进的进步。这也惟有从自由表达中的反省自我要求,方可达成的,绝非是模仿、重复传统的模式动作所可及的。
有些的门派偏重直线的动作,也有些门派偏好曲线或圆形的动作。此种偏于某一面的武术皆非自由的。而截拳之技巧端在自由运动用各种动作;系一启发自我之武术。武术绝非是装饰物的。一种选择的方法,无论多正确,亦惟有使人限于一模式内。搏击是瞬间千变万化的。依循着某种的模式练习只会导向阻碍自己之途,欲由之深解自己是绝无可能的。
搏击之道绝非是限于一个人的好恶、选择的。惟有每一时一刻在搏击中追寻方可,也惟有不受偏颇、斜曲或任何的模式所限时方可能。
截拳道是无所谓形的,故亦可适于任何形;且因其无分派别,故亦可适于任何派别。它能善用各种的方法技巧,以求达到武术之最高境界。
武术的至高境界必是趋向简捷,以不变应万变。而境界不高的亦惟有流于花拳绣腿罢了。
对于端正,消除外在不实、花巧的招式是不难的,然而对内在则难矣:
不妨以自己所学的门派(无论是西洋拳、功夫、空手道、角力、柔道)来观察街头的打架。也惟有不为门派所限时方可清楚地观察入微。如此,方可无好憎地整体地来观察。
惟有在无比较时方有何者为是,如此亦可至无所纷争之境。
博击绝不因你是不同的派别,无论是功夫,学空手道、柔道或其他的而有所不同。
截拳道面对的是实际,而非徒然的形式。也就是以无形为形。
无所停留意谓着所有事物其终极源流是人所无法理解,也非时空所可局限的。
一个无所根本的搏击者不可再谓之是真正的自我,他的移动一似机械人。他使自我受外在的影响;埋葬其独立的意识。而其独立意识是其迄今所从未知觉过的。
自我的表达是无法以形式化的练习来完成的。而形式的练习都是表达的一部份。无形的形并非意谓着无形。无形之形系由形进化至更高深更完美的自我表达的境界。
无教化并非真意谓着未受教化,惟有无教而教方是意义深远的。
而否定传统的教化,也许你会因自创其他之模式而使自己身陷其中。
欲求身体的不实的夸大与强己所难,自会偏离正道;欲求心智的虚幻的理想,当会无法见到实际之真象。
许多的武术家总欲求更多,欲求一些特别的,即不知真理,正道却蕴含在简单的动作中,正因是这样;他们却不能见之。倘若说出原因的话;那便是在追寻中即迷失了原来存在的。
欲突破自己,需要深知自己之自觉。
编者注:“武道释义”为《李小龙截拳道》一书的总论式的章节。
‘肆’ 求文档: 陈式太极拳83式 详解
详解有,在这里也不能完整的给你啊。复印的。老师讲解内容。估计打也要打好久。
另外有一本书,似乎就叫陈式太极拳,沈家桢编的。原来似乎是李经悟写的,被沈拿过去出书。这本书上有不少的错误,不过相对来说又便宜,又完整。网上有下载。
里面有1路与2路的讲解。主要是拳照比较好。是陈照奎与陈发科拍的。
如果想看视频,建议你找一个田秀臣的录像看看,黑白的。架子比较的正。
太极拳的基本拳理很少。200个字就讲完了。只是要学习研究要花一辈子也研究不完。
---
补充
田师傅语录
一 总论
起式走螺旋,
力由足底发,
节节要贯穿,
周身是一家。
府内似海形如潮,(1)
转换折叠在于腰,(2)
进退起伏身要稳,(3)
上下贯穿行指梢。(4)
注解:
1)内外合一,势如海涌,府, 泛指身体内部, 并不特指腹腔. 形, 指外部动作如同潮水
涌动.
2)腰是力量从下传导到上的关键
3)进退起伏身要稳:有起有伏,起伏有致。
4)足催膝,膝催腰,腰带动梢节。行, 劲力运行直达指尖稍节
上面8句是最基本的要领,初学要注意体会,习练多年同样也是要不断拿这几句来要求自
己。
1. 练拳的过程:寻规矩->守规矩->脱规矩->练拳没规矩,却处处合规矩。这是一个
长
期的过程。
2. 太极拳要求整体性、连贯性、协调性和动作的平衡性。
3. 协调性:包括静止中的协调性和运动中的协调性。
4. 放松问题:精神的放松是肢体放松的前提和基础。要似笑非笑。
5. 合中寓开,开中寓合,欲前先后,欲左先右。开合相互转化,互相依存,有内在联系
。
6. 太极拳来去无空手,没有一招是专门为表演的。太极拳像一首诗,诗能言志,拳能通
过肢体语言缠法内心世界。看一个人的拳,可以从劲路、劲力、劲别来判断,也可以看
他的眼神……
7. 有起有伏,起伏有致,有快有慢,快慢相间。
8. 关于轻灵沉静:轻灵不飘忽,沉静不呆板。
9. 顺缠:大拇指内扣,小拇指外翘
10. 逆缠:小拇指内扣,大拇指外翘
11. 制对方:金肩银胸草肚皮
12. 太极者,缠法也,不懂缠法,即不懂拳也。
13. 练习的时候要立体螺旋,循环往复。
14. 动贵短,劲贵长,意贵远:以身为轴,以手为轮,身体就是螺旋,再加上手的顺逆
螺旋。
15. “打拳如抽丝”,抽丝不包含缠丝,但是缠丝包含抽丝。
16. 拳断势不断,势断意相连,意断还有神相接。
17. 太极十三式:掤、捋、挤、按、踩、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18. 太极八法:掤、捋、挤、按、踩、挒、肘、靠。
二 陈式一路走架要点与口诀:
第一式 预备式:
起势45度出脚,双手后推时身不能前探,上步不能前倾。
双手有后撑之意,无后撑之形。
第二式 金刚捣碓
捣锥右腿抬至大腿平,小腿垂直,开跨振震脚是个踩,重心在左脚;
太极拳,会不会,就看金刚大捣碓。
第三式 懒扎衣:
右手食指意在劳宫穴,左脚有内扣之意。左腿绷,右腿弓,重心大约四六开。(也就是稍
微偏右)膝盖不过踝骨垂直线。
第四式 六封四闭
捋时,肘不贴肋,手不贴胸。
手到脚到身也到,打人如玩笑;手到脚不到,出手也无效。
第五式 单鞭
左腿弓,膝盖不过踝骨垂直线。右腿绷,脚略有扣意。左手是顺掌,眼角余光照顾到左
手食指,意在劳宫穴。右肘与胸的夹角略小于左肘与胸部的夹角。左肘与左膝基本相合
。
第六式 金刚捣碓
第七式 白鹤亮翅
肩靠掌击:靠有肩靠、胸靠、肘靠、迎门靠、背靠、背折靠......
肘击软肋
从迎门靠(劈山靠)到白鹤亮翅,右手先顺缠,再逆缠,同时左脚蹚步。
重心在右脚,左右三七开。两手逆缠圆撑,大有支撑天地之感觉
第八式 斜行拗步:
上左脚出右手叫拗步,上左脚出左手叫顺步
从白鹤亮翅到斜行拗步:双手在左膝盖上方时,左手变钩,右手逆缠,用身体带开。
斜行拗步:左脚向斜前方30度左右;左脚+右手为主。
第九式 初收:
高度不变,速度不变,劲路不断,(合的时候)劲别有变。
就好比一条可爱的鱼,你非常喜欢地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把它捧起来,然后慢慢地把它压
成鱼干,外面动作表情看不出,但是劲别完全不一样。
第十式 前趟拗步:
(1)双手向后捋到右膝盖上方,提腕,左脚铲出。
(2)右手四指搭左手内脉,转体,左手逆缠,右手顺缠。
(3)转腰丢胯,先走肘,右手顺缠打开。
(4)力从右手通过肩松沉到左手,成为拗步。
第十一式 斜行拗步
第十二式 再收
第十三式 前趟拗步
第十四式 掩手肱拳:
一撑,二松,三转,四震,五开,六击发。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射箭,打人如中靶。
发劲要松活弹抖,方向与前腿膝盖方向平行。
后腿发劲时外绷,下盘要稳,后腿要曲蓄有余,不能绷直,也不能往下塌。
眼神要凶狠,
动作配合全身协调。发劲时候关节要放松,关节如果僵硬,劲力传过关节的时候就会损
伤自己,松开才能透过劲力不伤自身。
一要撑,二要松(向左转),三要转(提膝,右手逆缠向前)。右手向前钻着走,
因为拿法是有方向问题的。这个时候右腿大腿平,小腿直,脚腕放松。
震脚要震不急于震,一震催出左脚,要打出节奏感。
右手收于腰间,松松拢住,左手似指非指,两眼似看非看。右脚蹬,左脚撑,左手往回
带,与右手形成反作用力。起蓄有余,逆缠出拳,与左膝成平行线。
左肘与右手对拉,左手手腕放松,才能在肘上拉上力气。
第十五式 金刚捣碓
第十六式 披身捶(庇身锤):
向左转时左腿蹬右腿撑, 身向右前方略进蓄劲攻击对方
第十七式 背折靠:
左腿蹬,右腿撑,含胸敛臀松肩坠肘。
头要正,肩要平,双肩前合,背要绷。
右拳距右太阳穴一拳远。
第十八式 青龙出水:
1挂,2磕,3合,4缠绕,5反撩,6青龙出水
第十九式 双推手:
双推手要做到全身协调,周身一家,转身时向左微蓄劲,上步时向前跨一步(就像地下
有个水坑,跨过去)不是迈过去。
第二十式 三换掌
三换掌,左掌前探时候,左足脚掌蹬地,不要脚跟。
第二十一式 肘底捶:
肘底锤,最后左手上托对方肘部,同时右拳打对方软肋 。一般实用要配合进步身法,才
能进入有效打击距离, 用的是全身的合劲
第二十二式 倒卷肱:
直退易溃,斜退得横
后退时候弧线后腿,双手逆缠, 到转关处腰一带, 变为双顺
然后再双逆下一步
人顺我逆谓之走,就是要走化对方来势
我顺人逆谓之粘,就是要占稳优势,保持控制对方的平衡
第二十三式 退步压肘
1缠,2裹,3压,4撤
撤步换掌,双臂滚动,不要左右过分扭动身体 。
特别要注意也是弧线后退。
第二十四式 中盘
第二十五式 白鹤亮翅
第二十六式 斜行拗步
第二十七式 闪通背
猫洗脸,二龙戏珠,转身摆脚突胯,闪通背。
第二十八式 掩手肱拳
第二十九式 六封四闭
第三十式 单鞭
第三十一式 运手:
两手高不过鼻,更不能挡眼。
第三十二式 高探马
第三十三式 右擦脚
保持平衡,脚不落地。
第三十四式 左擦脚
保持平衡,脚还不落地。
第三十五式 蹬一跟
脚仍不落地,放松,转向。也可落地撤步,降低难度,容易站稳。
第三十六式 前趟拗步
第三十七式 击地捶
第三十八式 翻身二起脚
神仙一把抓,两手对拉,长身,似打开陈年的大门。
第三十九式 兽头式:
一撑二捋三握拳,起脚落脚手连环。
第四十式 旋风脚
双拳变掌走S,上合下摆旋风脚。
第四十一式 蹬一跟
第四十二式 掩手肱拳
第四十三式 小擒打
第四十四式 抱头推山:
塌掌,力在掌跟。
第四十五式 三换掌
第四十六式 六封四闭
第四十七式 单鞭
第四十八式 前招:
两手方向相反,打错劲。
第四十九式 后招
第五十式 野马分鬃
过式:左满舵,满舵左。
前手好像汽车前面的标志,与身体要合成整体。
第五十一式 六封四闭
过式:第一到胸前(磨盘掌),第二捋加按,第三小引圈,第四划大圆,第五双提腕,
第六捋加转,上步就是按。
第五十二式 单鞭
第五十三式 双震脚
双手先向上送,卸对手胳膊好像从衣帽架上摘衣服,要先往上送。
第五十四式 玉女穿梭
平行地面窜出,不能向上跳起。
第五十五式 懒扎衣
第五十六式 六封四闭
第五十七式 单鞭
第五十八式 运手
第五十九式 摆脚跌岔
第六十式 左右金鸡独立
六十一式 倒卷肱
第六十二式 退步压肘
第六十三式 中盘
第六十四式 白鹤亮翅
第六十五式 斜行拗步
第六十六式 闪通背
第六十七式 掩手肱拳
第六十八式 六封四闭
第六十九式 单鞭
第七十式 运手
第七十一式 高探马
第七十二式 十字摆莲:
过式(接高探马):两手各画一个圈,转身形成一大圆;上合下开挞架子,重心左移双
手搭十字。
第七十三式 指裆捶:
拳下砸外崩劲,和胯打劲。
第七十四式 白猿献果
第七十五式 六封四闭
第七十六式 单鞭
第七十七式 雀地龙
第七十八式 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 退步跨虎
转身时,避免双手像端机关枪一样。
第八十式 转身双摆莲
第八十一式 当头炮
第八十二式 金刚捣碓
第八十三式 收式
三 推手:
1. 规则:6米圈,双方合步站立,不能站成横开步。
手背相抵时开始运作。
2. 顺缠进攻,逆缠防守,以身带动,公转与自转相结合。
3. 顺缠引导开对方的进攻后,在对方收劲时,用逆缠进攻。对方引导过头的话,就可以
用肘或者肩靠。手到身到脚也到,不可以伸手过远。
4. 以身为轴,以手为轮。
5. 避免:丢、瘪、顶、抗。
6. 做到:沾、连、粘、随 。
7. 手脚的配合:上下相随人难进。举例子:吃花生米时,筷子的运动与嘴的开合不但各
自要正确,还要配合好。
其余:(待归类)
1 推手以我为轴,以圈化解,圈不是固定的一个圈,如对方双手按我上臂时,可以以
肩划圈,或右手里,左手外向右下向后,再向回转,就是乱环,对方难以判断。
2 打越短越好,打出越长越易被对方采。
3 要借力打力,以20公斤,打回80公斤力。
4 履:前腿可履对方前腿,脚可履,身也可履,手向反向为履。
5 洌为寸劲儿,身周圈为肘靠劲,最后是抖劲,可败中取胜。
6不熟不推手。迂高手,要珍惜对方十几年的功夫,不能丢别人面子。真正交手就是几
下事,但是老师不挨摔,学生练不出来。
7 懒扎衣后,履前要轻,用腰走,外翻是滑动摩擦力,肘不贴肋,手不贴胸,不能履
到自己身上,要顺其要劲而给之。如对方反拿我右手,我可顺势转身,用肩顶其肘反关
节而破之。
8 打要冷、脆、快,谩会失去战机,如掌背甩打对方后,就变成拳。
9 练拳中"伤腿",是脚不动的原因,另外膝不过垂线,膝直上直下,也易被牵拉,所
以膝要含蓄着劲。
1o 推手双方一过一瘪都不对,身轴不动,用肩肘就可化解对方来劲。
1l 被抓时,往对方虎口外解脱,抓对方时,要形成两个点,姆指再转动,对方就难
以承受了。
l2 远拳近肘贴靠:身轴不动,不贴不靠,紧凑圈内履,圈外为采洌。如白鹤亮翅,
一肩靠,二肘,三摔掷。
l3 武术不是培养模特,难度赶不上体操,花稍比不上杂技,所以我们练太极拳一定
要练攻防,要练内功。各家拳师回去都练炮捶,目的要明确,艺高人胆大。
14 履不能太远,要在尺骨之内。舍己从人,不能自己拔根。
l5 "速度、力量、技巧和方向"是技击中的四个要素,力量是基础,速度是条件,速度
+力产生冲量,"一力强十会"说明了力量的重要性。"四两拨千斤"说明了技巧和方向的作
用。如对方握我手,随即又进肘,我转方向,其肘就落空。
16刹腰压肘:上身不能前探,以腰带,肘滚动,是摔对方的一个重要拳式。
17 腰是力量的集散地,是转换力量的主宰。
18 长拳馒打不是太极拳,要内缠外裹,互为表里,而且拳不能完全打直,劲发即收
。
19 裆要圆,呈拱形,不可尖裆或成lM形裆。圆裆产生暗劲。推手中裆暗劲可发人
,对方不知道你的虚实。
2o 姆指向外为顺缠,向里为逆缠,手脚同也。一般左脚逆右手顺。 崂 捶足后撩劲
,左脚顺,左手顺,上下一致。
21 拳打出要上半步,被对方拉要上两步半,可变被动为主动。
22 野马分鬃,左腿逆到右手顺,通过腰背交叉变换劲。
23有意无意出真意,我松对方感觉是"沉",而不是重,重是来自僵,重则易被填实,
沉是从放松而来的劲。
24 采在十指,采在稍节。
25 起势要象巨蟒出洞,势不可挡,懒扎衣和单鞭是两仪,方向相反,重心在两腿间
四六开。膝不过踝,另一腿膝与踝也相近;白鹤亮翅,左手塌腕时,右手棚腕,起左腿
时,右手外撑,左手在左膝上;白鹤亮翅到钭行拗步,右脚底有一个换劲的动作,但不
可大了,斜行拗步两臂双逆到双顺是身体的合劲和腿的蹬劲,形成整劲;掩手肱捶,劲
不能抖散了;裹鞭炮不能摇膀晃腰。
白鹤亮翅左手在右肩处时,有个肩靠劲。
斜行拗步在三分之二处落脚铲出。动作要粘粘糊糊,使人感到很厚实,要好好体会"巨
蟒出洞"。
人体中260多块骨头,100多个关节,500多条肌肉,都活动起来,把自己身
体变成泥锹。
26 澄甫在形成杨氏太极拳中功不可没。
27 败中取胜:推年中被对方牵动,重心后移,呈后坐败势,此时要抓住对方两臂,
这样重心就在两人中间,借对方推力,后甩对方,利用甩他的力返回自己的重心,此势
用的是云手摔人,败中取胜,是离心和反离心力,作用和反作用力的道理。
28 83年北京成立陈氏太极拳研究会,84年田秀臣去逝,87年高志方学拳,马
志才20多年太极拳,被高志方摔出20多个。拳重不沉易抖散,双沉不是病,偏轻偏
沉好,偏重则无弹性。又不能劲到肩就停住了,打出拳无力,缺弹性。但轻不要飘,沉
不要重,重则滞。推手中彼发我沉,彼沉我松。
重无活动余地,双重则滞,易被填实。轻沉有弹性,可灵活变换自如。
29 明家求明,不求名。先学后知难,知难者不难,不知难者难。知易行难,知而后
行之,必成明家。学拳也应如此。
30 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心有所想,意有所动,意为令气为
旗,意动才走气,表现在形势上才能作到外三合。
31 一路是以身带手为主,以手带身为辅;棚履挤按为主,采洌肘靠为辅。二路反之
,以身带手为辅,以手带身为主。
32 吴氏太极拳练过式,陈氏练定式,过式弱。
33 起势以身带手,但还有手的动,所以是活的,这样不干。到第一金 值 椎,有四
个合劲;懒扎衣两手转动,右手盖在左肘上,运劲粘粘糊糊的往外开。掩手肱捶,拳从
腰出,力从背发,劲从心出。中盘震脚催劲出左脚,两脚位置方向在一圆的切线上,收
尾闾,膝找脚尖,不用发劲,即不该发的不发,不要有多余的动作,肩与胯合表现立身
中正,运气自然。单鞭两手双逆,两臂放长到两手双顺,左手劲经大椎到右钩手。云手
以身带手,腰要圆活如珠。退在卷肱,脚掌划孤线,力落在脚跟上,才能打出气势,才
能出现洌劲。云手要轻灵,落脚要实,轻而不飘,沉而不滞,松不只看肘,肩、胯,腰
和腿也要松,即灵活了,可随时变换方向,变换阴阳。对方推我,那个手重,那个手为
阳,我松即可拨起他,手劲再延伸对方就出去了。
34 冯志强老师年青时打二路,打得让人感到碰着得死,挨上得亡,真正打出了陈氏
太极拳的劲力和气势。
栾肘是脚下发力,用腰抖出劲。
"顺步"右手右脚在前,"拗步"左脚右手在前,抬腿要平,膝高侧身歪。
掩手肱捶发与松要无焊接点,漆一无缝。
35 "太极"开合而已,如前膛右手为合左手为开;白鹤亮翅两手遥相呼应,右手合左
手开,或反之。有的拳式双手先合而后开,开而又合,蓄发相间。
36 以身带手,身转后是否能再转回来,来检验是否立身中正,以身为轴。
37 闪通背接掩手肱捶,开始是以身带手,右手下穿时是以手带身,起左脚不急于落
,一但震落右脚马上摧出去,该动作美在缠丝上。
38 青龙出水,左脚垫步,左手弹出(不要只出一个指头),手指似出非出,而出右脚
发肘,要找好时间差。此动作双脚要动,否则脚易受伤。
39 拳似流星,眼似箭,腰似蛇形,脚似钻。注意观察蛇行、猫跳、狗闪。
40 鹰的滑翔下捕劲用在武拳上气魄就出来了。
4l 打拳要轻而稳,劲贯四稍,似抛物飞行一样,式定势动才能连绵不断。
42 棚者弹也,履中不能丢栅,棚无时不在。
43 劲合,形必整。如初收劲合,形自然合。
44 当头炮,要腰胯蓄劲,出拳抖腰胯。闪通背接拗栾肘,肘在两脚中间,也是抖腰
出肘。双震脚体现腰转和松腰松胯,两脚原地力贯地下。斜行坳步要体现腰劲和后腿蹬
劲。
45 掩手肱捶两手各50%的力,只是宾主要分,掩手肱捶内容很多,许应凡站在老
师右脚跟后面看老师打拳,老师出拳同时右脚跟向后一蹬,带上了许应凡的脚,结果许
向前跌出,说明此拳式全身各处都可发人。
46 拳名每一个字都要钻研,不能不知怎么讲。
47 练太极拳一生最难的是放松。
48 推手中不让对方弯肘,使其臂直,并力贯其肩,就可控制对方。对方一曲肘,就
可变劲和化劲。控制对方胸,就可使其失重。
49 玉女穿梭转身两臂和手合着劲到懒扎衣,上步七星两拳逆缠转顺缠是穿透劲,抱
头推山是向前用掌根推,体现冲劲,转腰,力在掌根。
50 棚是横劲,要饱满,不能架肘,架肘必耸肩,耸肩立身不正(一肩高一肩低)。
51 一力降十会,一巧拔千斤。迂着推土机,谁也顶不住,有相对性。两人差不多,
巧者胜。但双拳难敌四手。
52 云手有跟步,盖步,倒插步和转步,转步右手先顺缠再逆缠发劲,这样蓄劲足。
云手一个动作多次重复,要有快慢,让人看出变化。快而不乱,乱中有秩,沉静而不呆
板。
53 打拳要有感染力,没有绣花的心打不好拳,观众不悠然的模仿,产生共鸣,说明
你的拳打得出神入化。
54 肘不单是打,要会缠肘,搭手一缠肘,可将对手摔出。对方进肘,可用肘缠其肘
,他退,用肘进其胸。
55 双臂双肩被按往被动时,就用抖劲,一抖对劲落空。上惊下取方为妙。声东击西
,上一巴掌下一脚。脚不能横拔,要履带转劲,脆劲,崩劲。崩带弹性冷发劲。脆是干
净利索快。对方身躯在这种裹崩劲中,大都被摔出去。
56 拳打脚踢是下手拳,有拙力。要练出弹性、练柔,先求开展后紧凑,要不断净化
提炼,并打出自家拳的风格,如舒展大方数杨氏,灵活数孙氏,严谨数吴氏。
57 技击中要练小,展要似展非展,不能完全直,不能重新起劲,发与化不能断劲,
要蓄发相间,节节贯穿。
58 新力未发,旧力未过,是发人的时机,如蝉出壳时抓它。刚在人前,柔在其后。
59 打拳如写诗作画,也要有意,找韵律找感觉。
60 武术是一种文化。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要继承,这是基础,不继承就无根,根自
己不保持,如何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我们要爱拳、学拳、练拳,为的还是
拳。
61 几大拳种只是形式的区分,风格的不同,才分为杨、陈、孙、吴等几大拳种。我
们的责任要让陈氏太极拳在中国武术中发扬光大。
62 进门拜师目的是学拳,学、教都要努力,我不培养出超过我的人,就不是好老师
。要说出20代传人,拳要正宗,不是姓陈就正宗(那是血统正宗),拳术上是谁练谁正
宗。我们要有一个凝聚力,目的还是继承和发扬,不能把传统丢了,否则上对不起祖先
,下对不起后人,所以我们肩负重任。
在技击格斗中,力量、速度、技巧、方向四要素不可或缺。
其互相内在联系与密切结合是最起码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加强反应、灵敏、变化、柔韧、耐力、协调等的锻炼
并落实在手、眼、身、法、步,逐步转化为本能的条件反射的下意识动作,
使全身的运动整体性、连惯性协调性不断提高,方可立于不败之势。
松是练习太极拳最起码的要求,只有松才是练好太极拳的前提和基础。
精神的放松是肢体放松的必要条件,松也是最难做好的。
初学动作过快,肢体不放松,而过慢一味追求慢更不可能放松。
以上是不能达到放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伍’ 我要李小龙技击法还有别的截拳道之道 基本中国拳法.pdf 截拳道基本功训练.txt 振藩截拳道入门
看完本《李小龙技击法》就差不多能理解截拳道了。网上N多电子书。
‘陆’ 怎样练习太极拳.pdf
按杨澄甫所着《太极拳十要》这本书里所举之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