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RSA的加密技术
RSA是一种非对称加密技术,也就是说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一样的,而且不能互相推导,是基于大素数分解理论的一种算法。常用于身份认证,数据签名等方面。只要密钥不被泄露,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破解。
❷ rsa是什么意思
RSA是公开密钥密码体制是一种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由已知加密密钥推导出解密密钥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密码体制。RSA是1977年由罗纳德·李维斯特(RonRivest)、阿迪·萨莫尔(AdiShamir)和伦纳德·阿德曼(LeonardAdleman)一起提出的。当时他们三人都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RSA就是他们三人姓氏开头字母拼在一起组成的。
简介
在公开密钥密码体制中,加密密钥(即公开密钥)PK是公开信息,而解密密钥(即秘密密钥)SK是需要保密的。加密算法E和解密算法D也都是公开的。虽然解密密钥SK是由公开密钥PK决定的,但却不能根据PK计算出SK。正是基于这种理论,1978年出现了着名的RSA算法,它通常是先生成一对RSA密钥,其中之一是保密密钥,由用户保存;另一个为公开密钥,可对外公开,甚至可在网络服务器中注册。为提高保密强度,RSA密钥至少为500位长,一般推荐使用1024位。这就使加密的计算量很大。为减少计算量,在传送信息时,常采用传统加密方法与公开密钥加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即信息采用改进的DES或IDEA对话密钥加密,然后使用RSA密钥加密对话密钥和信息摘要。对方收到信息后,用不同的密钥解密并可核对信息摘要。
算法原理
RSA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原理是:根据数论,寻求两个大素数比较简单,而将它们的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却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将乘积公开作为加密密钥。
❸ rsa加密算法
rsa加密算法如下:
算法原理:
RSA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原理是:根据数论,寻求两个大素数比较简单,而将它们的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却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将乘积公开作为加密密钥
❹ rsa加密原理 RSA加密算法原理是什么
1、首先要使用概率算法来验证随机产生的大的整数是否是质数,这样的算法比较快而且可以消除掉大多数非质数。假如有一个数通过了这个测试的话,那么要使用一个精确的测试来保证它的确是一个质数。
2、除此之外这样找到的p和q还要满足一定的要求,首先它们不能太靠近,此外p-1或q-1的因子不能太小,否则的话N也可以被很快地分解。
3、此外寻找质数的算法不能给攻击者任何信息,这些质数是怎样找到的,尤其产生悉渗随机数的软件必须非常好。要求是随机和不可预测。这两个要求并不相同。一个随机过程可能可以产生一个不相关的数的系列,但假如有人能够预测出(或部分地预测出)这个系列的话,那么它就已经不可靠了。比如有一些非常好的随机数算法,但它们都已经被发表,因此它们不能被使用,因为假如一个攻击者可以猜出p和q一半的位的话,那么他们就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推算出另一半。
4、此外密钥d必须足够大,1990年有人证明假如p大于q而小于2q(这是一个很经常的情况)而d<n^(1 n的某一碧猛个渐进分数的分母(这个算法的原理是利用n="pq来逼近phi:=(p-1)(q-1),而算法要求d*e除悔陆桥以phi的余数是1,所以de=kphi+1,e/phi=k/d+1/phi,这说明了e/phi与k/d近似相等,从而可以通过e/N的渐进分数来寻找d(当然更多的,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估计phi来获得一个更好的估计,但对通常情况(e=65537),RSA算法仍然是安全的))。
5、最后,RSA的原理保证了d和e必须与(p-1)(q-1)的因子互素,因此d,e都不可能为
❺ RSA加密原理
RSA加密是一种非对称加密。可以在不直接传递密钥的情况下,完成解密。这能够确保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了直接传递密钥所造成的被破解的风险。是由一对密钥来进行加解密的过程,分别称为公钥和私钥。公钥加密--私钥解密,私钥加密--公钥解密
在 整数 中, 离散对数 是一种基于 同余 运算和 原根 的一种 对数 运算。而在实数中对数的定义 log b a 是指对于给定的 a 和 b ,有一个数 x ,使得 b x = a 。相同地在任何群 G 中可为所有整数 k 定义一个幂数为 b K ,而 离散对数 log b a 是指使得 b K = a 的整数 k 。
当3为17的 原根 时,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
对 正整数 n,欧拉函数是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中与n 互质 的数的数目(因此φ(1)=1)。有以下几个特点
服务端根据生成一个随机数15,根据 3 15 mod 17 计算出6,服务端将6传递给客户端,客户端生成一个随机数13,根据 3 13 mod 17 计算出12后,将12再传回给服务端,客户端收到服务端传递的6后,根据 6 13 mod 17 计算出 10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传递的12后,根据 12 15 mod 17 计算出 10 ,我们会发现我们通过 迪菲赫尔曼密钥交换 将 10 进行了加密传递
说明:
安全性:
除了 公钥 用到 n 和 e ,其余的4个数字是 不公开 的(p1、p2、φ(n)、d)
目前破解RSA得到的方式如下:
缺点
RSA加密 效率不高 ,因为是纯粹的数学算法,大数据不适合RSA加密,所以我们在加密大数据的时候,我们先用 对称加密 算法加密大数据得到 KEY ,然后再用 RSA 加密 KEY ,再把大数据和KEY一起进行传递
因为Mac系统内置了OpenSSL(开源加密库),所以我们开源直接在终端进行RSA加密解密
生成RSA私钥,密钥名为private.pem,密钥长度为1024bit
因为在iOS中是无法使用 .pem 文件进行加密和解密的,需要进行下面几个步骤
生成一个10年期限的crt证书
crt证书格式转换成der证书
❻ RSA是什么意思
RSA算法是一种非对称密码算法,所谓非对称,就是指该算法需要一对密钥,使用其中一个加密,则需要用另一个才能解密。
RSA的算法涉及三个参数,n、e1、e2。
其中,n是两个大质数p、q的积,n的二进制表示时所占用的位数,就是所谓的密钥长度。
e1和e2是一对相关的值,e1可以任意取,但要求e1与(p-1)*(q-1)互质;再选择e2,要求(e2*e1)mod((p-1)*(q-1))=1。
(n及e1),(n及e2)就是密钥对。
RSA加解密的算法完全相同,设A为明文,B为密文,则:A=B^e1 mod n;B=A^e2 mod n;
e1和e2可以互换使用,即:
A=B^e2 mod n;B=A^e1 mod n;
补充回答:
对明文进行加密,有两种情况需要这样作:
1、您向朋友传送加密数据,您希望只有您的朋友可以解密,这样的话,您需要首先获取您朋友的密钥对中公开的那一个密钥,e及n。然后用这个密钥进行加密,这样密文只有您的朋友可以解密,因为对应的私钥只有您朋友拥有。
2、您向朋友传送一段数据附加您的数字签名,您需要对您的数据进行MD5之类的运算以取得数据的"指纹",再对"指纹"进行加密,加密将使用您自己的密钥对中的不公开的私钥。您的朋友收到数据后,用同样的运算获得数据指纹,再用您的公钥对加密指纹进行解密,比较解密结果与他自己计算出来的指纹是否一致,即可确定数据是否的确是您发送的、以及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
密钥的获得,通常由某个机构颁发(如CA中心),当然也可以由您自己创建密钥,但这样作,您的密钥并不具有权威性。
计算方面,按公式计算就行了,如果您的加密强度为1024位,则结果会在有效数据前面补0以补齐不足的位数。补入的0并不影响解密运算。
❼ RSA加密/解密和签名/验签过程理解
加密是为了防止信息被泄露
签名是为了防止信息被篡改
第一个场景:战场上,B要给A传递一条消息,内容为某一指令。
RSA的加密过程如下:
(1)A生成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私钥不公开,A自己保留。公钥为公开的,任何人可以获取。
(2)A传递自己的公钥给B,B用A的公钥对消息进行加密。
(3)A接收到B加密的消息,利用A自己的私钥对消息进行解密。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2次传递过程,第一次是A传递公钥给B,第二次是B传递加密消息给A,即使都被敌方截获,也没有危险性,因为只有A的私钥才能对消息进行解密,防止了消息内容的泄露。
第二个场景:A收到B发的消息后,需要进行回复“收到”。
RSA签名的过程如下:
(1)A生成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私钥不公开,A自己保留。公钥为公开的,任何人可以获取。
(2)A给B发送消息,A先计算出消息的消息摘要,然后使用自己的私钥加密消息摘要,被加密的消息摘要就是签名.并将签名和消息本身(签名原文)一起传递给B.(A用自己的私钥给消息摘要加密成为签名)
(3)B收到消息后,也会使用和A相同的方法提取消息摘要,然后用A的公钥解密签名,并与自己计算出来的消息摘要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说明消息是A发送给B的,同时,A也无法否认自己发送消息给B的事实.(B使用A的公钥解密签名文件的过程,叫做"验签")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2次传递过程,第一次是A传递加签的消息和消息本身给B,第二次是B获取A的公钥,即使都被敌方截获,也没有危险性,因为只有A的私钥才能对消息进行签名,即使知道了消息内容,也无法伪造带签名的回复给B,防止了消息内容的篡改。
但是,综合两个场景你会发现,第一个场景虽然被截获的消息没有泄露,但是可以利用截获的公钥,将假指令进行加密,然后传递给A。第二个场景虽然截获的消息不能被篡改,但是消息的内容可以利用公钥验签来获得,并不能防止泄露。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情况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加密和签名,比如A和B都有一套自己的公钥和私钥,当A要给B发送消息时,先用B的公钥对消息加密,再对加密的消息使用A的私钥加签名,达到既不泄露也不被篡改,更能保证消息的安全性。
总结:公钥加密、私钥解密、私钥签名、公钥验签。
❽ RSA算法加密
RSA加密算法是一种典型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它基于大数的因式分解数学难题,它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于1978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三位学着:Ron Rivest、Adi Shamir 和 Leonard Adleman 共同提出。
它的原理较为简单,假设有消息发送方A和消息接收方B,通过下面的几个步骤,就可以完成消息的加密传递:
消息发送方A在本地构建密钥对,公钥和私钥;
消息发送方A将产生的公钥发送给消息接收方B;
B向A发送数据时,通过公钥进行加密,A接收到数据后通过私钥进行解密,完成一次通信;
反之,A向B发送数据时,通过私钥对数据进行加密,B接收到数据后通过公钥进行解密。
由于公钥是消息发送方A暴露给消息接收方B的,所以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公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泄漏,则A通过私钥加密的数据就可能被解密。
如果要建立更安全的加密消息传递模型,需要消息发送方和消息接收方各构建一套密钥对,并分别将各自的公钥暴露给对方,在进行消息传递时,A通过B的公钥对数据加密,B接收到消息通过B的私钥进行解密,反之,B通过A的公钥进行加密,A接收到消息后通过A的私钥进行解密。
当然,这种方式可能存在数据传递被模拟的隐患,但可以通过数字签名等技术进行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由于存在多次的非对称加解密,这种方式带来的效率问题也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