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论持久战pdf

论持久战pdf

发布时间:2022-03-04 04:13:20

㈠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规训与惩罚》([法] 米歇尔·福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EiopN5nSiD2pUV2qw0JF8A

提取码:xrru

书名:规训与惩罚

作者:[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刘北成

豆瓣评分:9.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份:2003-1

页数:377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如果这意味着写一部关于现在的历史,那才是我的兴趣所在。在我这一代对我们的时代进行诊断的哲学家圈子里,福柯是对时代精神影响最持久的。

作者简介:

米歇尔福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判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教授,直至逝世。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㈡ 《越南世界史的失_者》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越南》([美]克里斯多佛‧高夏(Christopher Goscha ))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HbPPrc50NoYLjg2KTULbKg

提取码: qf56

书名:越南

作者:[美]克里斯多佛‧高夏(Christopher Goscha )

译者:谭天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8-4-2

页数:648

内容简介:

许多世纪以来,越南人本身既是殖民者,又是其他殖民者的牺牲品。越南的国家版图时而扩张,时而缩水,有时分裂,有时消失,而且这一切远非他们所能掌控。尽管一再面对庞大的压力,越南存活下来,创建了亚洲最特出、最复杂的文化。

近年来,随着造访这个独特国度的人越来越多,对一本重要史册的需求也不断升高:我们需要有一本书,让外界人士了解过去的统治者、叛乱者、僧侣与殖民者在越南留下的历史痕迹。

高夏的新作《越南:世界史的失语者》充分满足了这项需求。根据他对中南半岛投入毕生研究的心得,所写的这本书既能随时保有越南“圈内人”的省思,在观念上又不失与越南“圈外人”的联系。一波又一波来自中国、法国、日本或美国的入侵者最后都被越南人逐退,我们也见到越南人本身为这一切付出的可怕代价。由于冷战期间最旷日持久的一场冲突战就发生在越南,许多年来,为了宣传,越南的过去一直遭到扭曲、操控。或许直到今天,我们才终于能从一种真正历史的角度,对造成现代越南的事件进行观察。

高夏运用越南文、法文与英文资料完成这项最新的研究。《越南:世界史的失语者》既有越南史的宏观描述,又包容许多世纪以来诠释越南层层面面的各种野史、传说、歧见、文化与人物,无疑是一本卓越而重要的巨着。

作者简介:

克里斯多佛‧高夏(Christopher Goscha)

魁北克大学蒙特娄分校(UQAM)历史系教授。早年在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与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就读,投入多年心血研究东南亚民族、政治与历史,泰国、高棉、寮国与越南尤为所长,有许多着作,内容广被中南半岛各地区。其中《越南》(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Vietnam)一书荣获2017年卓越历史着作奖──坎迪尔奖(Cundill Prize),以及美国历史学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2017年费正清奖(The John K. Fairbank Prize)。

译者:谭天

曾任《联合报》编译主任、《自由时报》副总编辑等职。现旅居加拿大专事译作。译有包括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科技与商务领域等一百多本书。

㈢ 《见识丛书·革命的年代:1789—1848》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见识丛书·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UF_AOLH04jM5EU_HFUirvg

提取码:6815

书名:见识丛书·革命的年代:1789—1848

作者:[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译者:王章辉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出版年份:2017-8

页数:376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革命的年代:1789—1848》是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一部。

词汇经常是比文献更响亮的时代证言。1789年至1848年,“工业”“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统计学”“新闻出版”等词被发明出来,或者被赋予其现代意义。而这一切新事物、新观念产生的动力就是所谓的“双元革命”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法国、美国的政治革命。前者在资本主义不断追求经济成长与全球扩张的带动下,创造了具有无限潜力的生产制度;后者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公共制度的主要模型。

霍布斯鲍姆在本书中紧紧扣住 “双元革命”在历史上的突破性角色来讲述现代社会的发端,并阐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希望帮助读者们理解世界是如何以及为何会变成今天的面貌,而它又将走向何方。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瘟疫与人》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1913,一战前的世界》

《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

《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和现代中东的诞生》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科学的发明:科学革命新史》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

《无义之战:太平洋战争中的种族与权力》

《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

【编辑推荐】

★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最重要的代表作,历30余年而成的心血巨着。

★从1789年到1991年,从法国大革命到冷战结束,全面展现200多年以来现代世界的巨变进程,被赞誉为一套“无与伦比” “史诗般的” “殿堂级的历史杰作”。

★“深入的历史研究和卓越的叙事技巧”完美结合,简洁、生动、优雅并极具洞察力,普通读者了解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畅销的经典名着。

★入选英国《卫报》“有史以来100部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中国出版集团“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

【评论】

“年代四部曲”代表了“二战”后史学写作的高峰。很难想象除了霍布斯鲍姆,还有谁能持续写出如此高水平的着作。别人激动、喧闹,他冷静;别人愤怒、粗心,他讽刺挖苦、不偏不倚;别人求助于陈词滥调或体系时,他明察秋毫。霍布斯鲍姆写出这四本书这一成就最吸引人之处在于他贯穿始终的泰然自若,既非过于单纯,又不太过世故、愤世嫉俗,他恢复了人们对理性探究的信心。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东方学》《知识分子论》作者)

我认为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直到今天仍是近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霍布斯鲍姆的政治立场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位真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最好的作品都具有非凡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优雅、明晰,同情小人物,喜欢讲述细节。我和他都认为,是经济变化塑造了现代世界。他站在工人和农民一边,我站在资产阶级一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友谊。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文明》《西方的衰落》作者)

当代英语世界的历史学家中存在着“霍布斯鲍姆一代”。这个群体极具辨识度,他们大约在1959年到1975年进入历史学领域。虽说这些人对历史所下的许多结论与霍布斯鲍姆不再一样,然而正是霍布斯鲍姆的着作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兴趣……而霍布斯鲍姆对我们的历史认知带来最持久影响的作品就是“年代四部曲”。

——托尼•朱特(Tony Judt,《战后欧洲史》作者)

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他的史学着作是最高等级的学术作品,但又饱含了深刻的同情和正义感。他孜孜不倦地鼓动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英国前首相)

20世纪最清醒、深睿、无畏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影响,已经流淌进了巴西的血液。

——卢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巴西前总统)

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并对政治充满激情……一位把历史研究带出象牙之塔,带给普罗大众的伟大学者。

——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英国工党领袖)

当你合上霍布斯鲍姆的某一本书时,感觉就像结束了一场激烈的壁球比赛,筋疲力尽而又备受鼓舞。

——戴维•S•兰德斯(David S. Landes,着名经济史学家、《国富国穷》作者)

霍布斯鲍姆已经阐明了许多题材和论点,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从印度到拉丁美洲,其涵盖面之广令人诧异。他拥有极富创意的心灵和罕见的天赋,得以构思出新的概念并加以宣扬,而且这些新概念对之后的历史创作影响深远。就史学方面的才智而言,学界无人可出其右。

——凯斯•托马斯(Keith Thomas,着名学者)

霍布斯鲍姆网络全书般的知识面要归因于他对一切事物的无尽好奇心,以及他在维也纳、柏林和伦敦这样的世界主义大都市的成长经历。

——理乍得•J•埃文斯(Richard J. Evans,着名历史学家、《第三帝国三部曲》作者)

与这位瘦削的老者聊上几句,你就会被他带回波澜壮阔的革命与战争年代。再平庸的人,与霍布斯鲍姆相处过一段时间,都会变得睿智而心思缜密……他深谙畅销读物的写作技巧,那些以工业和帝国为主题的系列着作,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获得了触摸历史的机会,这是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院学者做不到的。

——特里斯特拉姆•亨特(Tristram Hunt,英国新锐历史学家、工党下院议员)

霍布斯鲍姆是现代权威的史学家……他开创了对公众抗议、暴乱和起义的研究,他的着作对社会科学家和对历史学家一样重要。

——《泰晤士报》(The Times)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可以说是英国最受尊敬的史学家,是极少数真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史学家之一……无论是在对细枝末节的掌握上,还是在非凡的综合能力上,罕有其匹。

——《卫报》(The Guardian)

他似乎既从容不迫又熟练自在地徜徉于许多地点、主题和世纪之中,时而语带幽默并展现出难得一见的天分。尽管霍布斯鲍姆的特质与布罗代尔颇为不同,但他拥有同样宽阔的视野、深入的观察能力、朝气蓬勃的精神以及(不得不再度强调的)天分。

——《世界报》(Le Monde)

《革命的年代》是一本严肃、精彩、雄辩而引人入胜的书。

——彼得•拉斯莱特(Peter Laslett,剑桥大学教授)

《革命的年代》的分析博学、精彩而富挑战性,它对文学、美学与科技成就的清晰阐述不仅视野宽广,而且颇具新意。

——《英国历史评论》(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作者简介: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1917—2012)

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也是巴尔扎恩奖(Balzan Prize)得主。

霍布斯鲍姆研究的历史时期以19世纪为主并延伸及17、18和20世纪;研究的地区则从英国、欧洲大陆,扩至拉丁美洲。他一生着作颇丰,在劳工运动、农民叛乱、民族主义和世界史范畴中的研究成果堪居当代史家的顶尖水准。

霍布斯鲍姆也是叙事体史学的大家,其宏观通畅的写作风格将叙述史学的魅力扩及大众。最具代表性便是“年代四部曲”,其结构恢弘,叙事晓畅,成为当代极为流行的历史着作,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普通读者获得了触摸历史的机会。他还另着有《民族与民族主义》《霍布斯鲍姆自传》《论历史》等书。

㈣ 求国富论pdf中文版

内容如下:

1、富国裕民:经济学的目标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明确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标,即政治经济学到底是干什么的。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目标是“富国”和“裕民”。

其中,“裕民”是第一位的,没有民众的富裕,“国富”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无论是富国还是裕民,皆有赖于国民财富的增加,即首先是把蛋糕做大。

要想实现国民财富的增加,就必须解决如下互有联系的两个问题,即什么是国民财富以及如何才能增加国民财富。前者涉及的是国民财富的性质问题,后者涉及的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原因。

2、分工交换: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是富国裕民,那么如何才能增进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加主要有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途径之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主要依赖于分工的深化和市场交换过程的顺畅。

二是增加劳动者人数,而这又依赖于资本积累和适当的资本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坚持经济自由、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活动依其天然秩序运行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斯密认为,分工通过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民众的普遍富裕,这是市场经济不同于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的重要特征。

有了分工,就会涉及交换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须通过平等自愿互惠的市场交易,才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在斯密看来,只有以利己心为基础、以平等的交换行为为基础的表现形式的市场交换,才是能够保持持久的常态。

3、“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的密码

政府干预和管制的主张在重商主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斯密以七章的篇幅对重商主义的学说和各种干预措施加以鞭笞。

在抨击重商主义的过程中,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观点。斯密认为,重商主义就其性质与实质来说,是一种限制与管理的学说,是实现国民财富增进的最大阻碍。矫正和克服这种弊端的出路,在于实现真正的自由放任,确立“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

对于自然自由制度的后果,斯密持有十分乐观的态度。在斯密看来,在自然自由的制度下,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受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自然自由制度和经济自由主义,是令“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效力的重要保障。

4、适度提高工资:市场经济应有之意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尤其是工资和利润的关系问题。斯密认为,适度提供工资水平利大于弊。劳动工资的提供是由于对劳动需求的增加,而对劳动需求的增加又源于一国国民财富的增进和资本的增进。

因此,工资水平与国民财富的发展水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提高工资不仅同富国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是裕民的应有之意。

从制针业分工延伸到全媒体——读《国富论》有感

《国富论》可以说是学习经济学必读的一部书,它由“现代经济学之父”、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撰写,也是亚当·斯密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

这是一部18世纪写的书,到21世纪的今天仍然让人觉得非常有现实意义。读一读《国富论》,让人受益匪浅。

第一章是论分工,书中以制针业为例来讲解分工带来的生产力的增进。如果一个人没有经过任何制针培训,也不熟悉制针的工具,那么他一天恐怕连一枚针也做不出来。

但如果分成抽铁线、拉直、切截、涂颜色、专职包装等18道工艺流程,假如一共10个人来制针,且其中有人从事两三种分工,这10个人每天可以制成四万八千枚针,平均每人可以制作四千八百枚针。分工流水线作业原来可以这样强大!

由此联想到自己所从事的新闻工作。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时代,要求记者成为全媒体记者,既能采写,也能拍照,还能摄像甚至是后期剪辑。假如还能当主持人、写评论文章那就更好了。那么,这样的要求会不会与“论分工”相悖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比如一个制针厂,还是18世纪的制针厂,分工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增进并不是说每个人只会一种分工或者几种分工,而是他在特定的环境下只做一种或几种分工。

试想,如果一个工人只会一种分工,比如是包装,他算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制针厂工人,相比另一个会十八种分工的工人,谁更有机会找到工作,谁更有机会自己开一个制针厂,谁更能推动制针行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答案不言而明。

我们常说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发展,目前其实已经没有单纯的报纸或者电视台,连单纯的PC端网站也没有,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制作短视频,都在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资讯的传播,报、网、端、微齐头并进。

全媒体时代是大势所趋。“要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这是我们的前进方向。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首先要从思维方式上进行转变,全媒体时代需要全媒体记者,努力做到一专多能。其次要坚持内容和技术相结合,文字记者需要学习摄影、摄像技术,摄影、摄像记者需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技术和内容不分家,互相促进。

第三要提高沟通能力,全媒体时代对效率的要求更高,过去采访一个月的内容,现在可能只需短暂几分钟的镜头便完全展示,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前期做足功夫,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

同时,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关键时刻能顶上去。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造福社会。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明确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是“富国”和“裕民”,而“裕民”在先,只有民众富裕了,国家才能富强。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记者、媒体和社会。记者通过不断学习成为全媒体记者,记者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推动了其所在媒体的不断发展,而媒体的不断发展又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

㈤ 《什么是管理》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什么是管理》([美] 琼•玛格丽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aj9q

书名:什么是管理

作者:[美] 琼•玛格丽塔

译者:王建民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0-1

页数:240

内容简介:

管理无所不在。

管理不是领导者的专利,人人都是管理者。

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商业机构,非营利机构和社会公共部门同样也需要管理。

二十一世纪,每个人都应该懂得运用管理,为自己、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什么是管理》从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入手,以实践的眼光记录了各种组织机构的真实运作过程,运用了大量案例,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系列管理的核心概念,如价值创造、商业模式、竞争战略、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等。

即使这些案例是变化的,但这些原则和理念从未改变。知道了什么是保持不变的,才能有效应对变化——这就是《什么是管理》的内容,即永恒持久的管理的根本所在。

作者简介:

琼•玛格丽塔:哈佛商学院战略与竞争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哈佛商业评论》麦肯锡奖获得者,曾经是着名的贝恩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也是《哈佛商业评论》的高级战略编辑及撰稿人。她与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教授共事多年,代表作有《什么是管理》、《竞争战略论:一本书读懂迈克尔•波特》等。

南•斯通:历任《哈佛商业评论》编辑、主编,长期以来一直担任美国公益界大名鼎鼎的非营利慈善咨询公司Bridgespan集团的合伙人。


㈥ 《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革命与历史》([美] 阿里夫·德里克)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6gnq3JULieQ0mkeQrfQxqQ


提取码:yt5n

书名:革命与历史

作者:[美] 阿里夫·德里克

译者:翁贺凯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1

页数:242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20—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其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历史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对其时中国的革命性大变革的专注是如何塑造了他们处理理论和历史问题的方式的。作者认为,尽管这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学术上存在着应受责难的瑕疵,尽管他们经常是在粗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史学研究的贡献却是持久的。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是由其时中国的思想和政治背景所塑造和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感召力,主要并不在于如列文森所指出的是对“历史”与“价值”的矛盾作出了回答,而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作者简介:

德里克,美国俄勒冈大学“耐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的研究,《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中国共产主义的起源》、《中国革命中的无政府主义》等着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界的中国研究权威学者的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他更将其理论撰着的领域扩展至后殖民批评与文化研究,《革命之后:警惕全球资本主义》、《后殖民氛围》等着作令其跻身于当代美国社会科学界重量级学者的行列。

㈦ 《论实证精神》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论实证精神》([法]奥古斯特·孔德)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oTMC3OijlDqGhSc5gnaDHw

提取码:xeu2

书名:论实证精神

作者:[法]奥古斯特·孔德

译者:黄建华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1996年

页数:95

内容简介:

这两篇论文是互相独立的,是由于外界因素而形成的,然而它们又相互补充成为一个关于伦理学基本真理的体系。但愿人们能在这一体系中看到已停滞了半个世纪的这一学科的进步。当然,两篇论文中的任何一篇都不能以另一篇为前提,同样也不能以我以前的着作为前提;这是因为每一篇论文都是为不同的科学院而作,从而严格的匿名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条件。

在这种研究中,首先要阐明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关系。但是作者忽略了题目主要要求的东西,而且认为,题目是要求提出某种伦理学原则,因此,他把论文中讨论他提出的伦理学原则和他的形而上学的关系的那一部分只是放在附录之中,只是作为超出要求的部分”。难道在征文启事的引言由以出发的主要观点中也并没有提到形而上学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吗?因为这一引言一开始就作了经验的说明,并以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的评价及类似的东西为基础的,然后它才问到,这一切最终究竟是以什么为基础的。这一引言最后把存在于意识当中的天赋的德行的理念作为一种可能的解释的例子提了出来,因此也就是说在它提出的例子中,它是企图把一种纯心理学的事实,而不是某种形而上学的原则看作为答案的,这是很成问题的。但是,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它要求用某种事实,无论是意识的或外界的事实,对道德加以证明,但是并不希望从某种形而上学的梦想中来导引出这种事实来;因此丹麦科学院有充分理由来拒绝用这样一种方式解答问题的论文。人们应该想到这一点。

作者简介:

奥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1798~1857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 。

1798年1月19曰生于蒙彼利埃城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 16 岁进入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学习。1816 年,因为不满意几何老师傲慢的态度,和老师发生口角,后来孔德和其他十五位同学被学校退学,学校也被暂时关闭,他一生的正式教育就此结束。之后他一度考虑移民美国,并勤学英文,研究美国宪法。后来美国梦并未实现。转回故乡的医学院研习医学及生理学。后来又回到巴黎。以教数学为生。1817年8月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C.H.de 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后因观点相左,两人分道扬镳。1826年设馆讲授实证哲学。1830年,《实证主义教程》第一卷出版,稍后其他各卷(共四卷)陆续出版。1832年后曾当家庭教师和巴黎工业学校的主考人。1842年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1844年孔德遇到对其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德克洛蒂尔德·德沃。受德沃影响,孔德创立“人道教”,并成立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实证主义学会”。1857年9月,孔德在巴黎逝世。

孔德从秩序、进步的原则出发提出他的社会学构想。他反对一切空想的、批判的学说,把重整法国革命后社会动荡的希望寄托在工业社会自身的秩序上,最终以建立一种普遍人性的新宗教作为他的社会学任务。孔德认为,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 3个阶段。他所处的时代,神学思想已属过去,支配现代人的将是科学思想;封建君主制度也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科学思想为指引的工业社会;人类理智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着社会秩序的组成和社会进步的类型;与人类理智发展的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三阶段相对立的社会组织形式,分别为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这样孔德就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归结为人类的理智发展史,因而与理智发展最高阶段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形式——工业社会就具有了普遍的、全人类的品格。孔德认为,为了获得实证知识,要采用4种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 、比较法和历史法。贯穿在这些具体方法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统一的科学观,即认为社会同自然并无本质的不同,没有必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作出划分。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也成为长期争议的问题。

孔德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认为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社会静力学旨在研究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彼此间持久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孔德主张把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看作是密切联系的和相互补充的科学。认为进步如果不同秩序结合在一起,进步就不能持久;秩序如果不与进步共存,真正的秩序也无法建立。

孔德开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的先河,他的一些思想为E.迪尔凯姆等人从不同方面加以继承和发展 ,成为 100多年来西方社会学发展中的主流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他的思想中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成分。但是他的实证科学理想,激发了后来几代人为把社会学变成一门科学而辛勤努力,使这门相对较晚出现的学科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他尊为社会学的创始人 、奠基人,或认为是社会学的命名人 。着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主观的综合》等。

㈧ 《时空本性》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时空本性》([英国] 罗杰·彭罗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MgCg3Yv53TGXf_i4EIIYQA

提取码: ybv2

书名:时空本性

作者:[英国] 罗杰·彭罗斯

译者:杜欣欣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6

页数:143

内容简介:

爱因斯坦曾说关于宇宙的最不可理解的事是它是可以理解的。他是正确的吗?量子场论和广义相对论这两种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可以被统一在量子引力中吗?史蒂芬·霍金和罗杰·彭罗斯就此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剑桥三一学院院长,前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迈克尔·阿蒂雅认为,这是继爱因斯坦和玻尔辩论之后20世纪最重要的论争。

在某种意义上,今天的辩论可视为六十多年前那场着名的旷日持久的辩论的继续。在这里彭罗斯担任爱因斯坦的角色,而霍金充任玻尔的角色。尽管论争的问题不同了,但同过去一样,在这里哲学的观点和论证的技巧相互纠缠,创造的灵感如泉涌喷薄,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当今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现任剑桥大学卢卡逊数学教授,《时间简史》的作者。

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当今世界最博学和最有创见的数学物理学家,现任牛津大学罗斯·玻勒数学教授,《星帝新脑》的作者。

㈨ 《1999:不战而胜》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1999:不战而胜》(理乍得·尼克松)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4IY5hAqCIYOeMwyjezFlvw

提取码: hygk

书名:1999:不战而胜

作者:理乍得·尼克松

译者:杨鲁军等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份:1989-1

内容简介:

尼克松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政治家,这在这本文集里完全可以感受到。可是他的所有外交才华,决策才华和政治才华在水门事件的阴影下仿佛被遗忘的一干二净。理乍得·尼克松自己也没有料到水门事件给美国带来的影响。《美国国会研究》一书中屡次提及的水门事件:美国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模式在20世纪20,30年代及二战期间向行政部门倾斜,也就是总统权力的扩大。这种趋势直到水门事件的发生后才得到转变。水门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政党政治失败望,对当权者不满,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政府。水门事件和越战直接导致了国会对战争权的回收,国会与最高法院一道行使包括弹劾权在内的监督总统的权力,美国国内的权力平衡才开始恢复。

尼克松用勉强的巨人和苏醒的巨人分别来形容日本和中国。170年前,拿破仑这样描绘中国的话:“一个巨人在沉睡,让他睡吧,一旦醒来,他会震动全世界!”而尼克松说,这个巨人现在苏醒了,他的时候到,他准备震动世界。

众所周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是在尼克松,基辛格时期实现的。尼克松在试探和调整对华政策时,鉴于国会压力,采用了“秘密外交”的措施。基辛格的首次北京之行甚至连国务卿罗杰斯都不被告知。尼克松时常注意给国会传递有关中国缓和的信息,努力寻求国会支持。如在1970年初,尼克松就向国会提出一份外交策略报告,表示,“不应将中国人民这个伟大而重要的民族始终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否则就无法获得稳定而持久的国际秩序。”这份报告为基辛格秘密访华铺平道路。基辛格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在很多水均益的访谈节目中可以得到验证。1995年初,众议院议长金里奇收回他关于美国应该承认台湾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言论。因为在此之前,他接受了基辛格的劝告:孤立一个像中国一样的大国是危险的。

在《1999:不战而胜》中,尼克松将中美两国的和解称为战后最具有戏剧性的地缘政治事件,即便当时不存在苏联威胁,美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一种新关系也是当务之急。他听从了戴高乐的建议:“虽然对中国的意识形态不抱幻想,但是美国不应该让中国怒气冲冲的陷于孤立”,“最好趁早承认中国,不要等中国强大了使你不得不承认它”。

㈩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1-10卷)》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1-10卷)》(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F3rtFLP0lqqVF_yHl9Ew

提取码:tf2a

书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1-10卷)

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0-01-01

页数:5760

内容简介:

第一卷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

本卷记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阶段中的军队战斗史和建设史。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之后,已经走过70多年的光辉历程。70多年来,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起,前仆 后继,英勇奋斗,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夺取政权。巩固国防,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为世 界的和平和发展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在长期的建军和作战实践中,由一支弱小的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的、强大的现代化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人民解放军在70多年的战斗历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卷 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十年大事记

本卷简要记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史与发展史上所经历几千个重大历史大事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按照从1927年8月1日起至1997年8月1日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这些大事记资料包括直接产生于战争和建军实践中的历史文献档案‘如上下级来往文件与电报、首长批示、上级通知、会议决议及记录、情况报告、社论、新闻报道等。

第三卷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

本卷记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历史。这次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国内革命战争,经历了:创建工农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开始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阶段;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大发展,连续粉碎敌人大规模“围剿”的阶段;王明“左”倾错误领导者推行冒险主义军事战略,革命战争遭受严重挫折的阶段;红军主力被迫撤出根据地进行长征,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的阶段,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着重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国内平基本实现,中国革命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过度阶段。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消灭了近百万敌人。

第四卷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

本卷记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抗日战争历史。.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由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爱国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反扰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故战争。8年抗战:我军在广大人民时大力支援和密切配合下,与敌军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余人,歼灭伪军118.6万余人,解放国土近 100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解放区遍布19个省区;我军则由战争开始时的5万余人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达260余万人。,在歼敌作战的同时,我军还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三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中间人民历经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首先灭亡中国、进而吞并亚洲和称霸世界的狂妄企图,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

第五卷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

本卷记述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革命战争历史。全国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境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而进行的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全国规模内战以后,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制订出各项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运用十大军事原则,实行正确的作战方法,仅用4年时间,就消灭国民党军807万余人,其中生俘458万余人,毙伤171万令人;敌军投诚63万余岛人,起义和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113万余人,解放了台、澎、金、马等部国土。这一胜利,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给世界历史的进程带采了深远的影响。

第六卷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

本卷记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作战史。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兄弟国家朝鲜,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同世界上最现代化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队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敌方,实行的是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拥有喷气式飞机二大口径火炮、火箭炮和坦克等现代化武器。我方,实行的是步兵、炮兵和少量装甲兵的协同作战,没有海军直接参战,空军也主要用于掩护后方,难以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进行的还只是初级的现代化战争。敌我现代化技术装备对比悬殊。但是,我志愿军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下,愈战愈强,最后赢得了战争。当时,我国所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在这种形势下,是否出兵参战,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问题。党中央认为,要敢于斗争,只有出兵援朝参战才是积极而正确的决策,才是对我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有利的决策。另一方面,在战术上,党中央又非常讲究斗争方法。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然后配合朝鲜人民军举行反攻;初战胜利后,又连续取得了第二、第三次战役的胜利,将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到“三八线”,扭转了战局,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础。以后,我军又连续进行了第四、第五次战役,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在此情况下,美国被采取新的战略,即一面同朝中进行停战谈判,一面又加强扩充军备。党中央和毛主席认真分析了这一情况,及时提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结果,我军愈战强,不但成功地粉碎了敌军多次进攻,而且对敌坚固阵地也胜利地进行了多次战术性进攻,直至战役规模的进攻,大量地歼灭了敌人,最后迫使美方同朝中方面签订了停战协定。据战绩统计;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718477人,其中毙伤敌671954人,俘敌46088人。加上朝鲜人民军同期歼敌数,中朝军队共歼敌1093839。

第七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上)

第八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下)

本两卷共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27年到1949年的二十二年间所进行的3203个主要战役二、战斗。并列举了每个战役、战斗的内容——作战名称、作战地区、我军参战部队、敌军参战部队和作战结果等基本要素。上卷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前期(1943年秋以前)的战役和战斗实例描述;下卷主要描述抗日战争后期(1943年秋以后)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战斗实例;正文后附存每个历史时期的战绩统计,编有战役、战斗名称笔画索引,以备翻检。

第九卷 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上)

第十卷 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下)

本两卷主要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27年创建到1950年初的二十二年内的组织编制发展沿革和各级主要领导成员的变更情况。上卷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而下卷则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描述。每个历史时期又分为若干个战略单位,每个战略单位依年份先后划分为若干阶段。书后附有按音序排列的人名索引,以及该索引的姓氏笔画索引。

作者简介:

本书是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图书馆等单位数百名军战史专家编写。

作 者: 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等

阅读全文

与论持久战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pp专属流量过月租怎么不更新 浏览:652
王者程序员都有谁 浏览:71
给牛换脚掌解压 浏览:386
围棋有多少种算法 浏览:600
unity资源包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704
阿里云服务器远程链接不成功 浏览:482
文件系统pdf 浏览:762
原神安卓区服什么意思 浏览:34
贝壳app怎么线上发布 浏览:157
如何挑选安卓系统机顶盒 浏览:53
安卓快充使用有什么注意事项 浏览:909
黑马程序员的云计算网课 浏览:946
endnotestyle文件夹怎么导入 浏览:460
讲解少儿编程演讲会开头 浏览:424
思科交换机基础命令 浏览:497
便签可以设置加密吗 浏览:339
免费漫画app怎么看书 浏览:27
华为笔记本电脑怎么安装抖音app 浏览:412
阿里云国际版试用的服务器怎么搞 浏览:895
java正则表达式工具 浏览: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