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无限的清单》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无限的清单》(翁贝托·艾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gbhMDdvDSTLrQBcVA-AInw
书名:无限的清单
作者:翁贝托·艾柯
译者:彭淮栋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0
页数:408
内容简介:
《无限的清单》是博学大师翁贝托·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最新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清单”的图文专着。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实用清单”、“诗性清单”、“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寻找清单的本质。
我喜欢清单,就像有人喜欢足球或有恋童癖一样,人各有癖好。清单是文化的根源,是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清单并不破坏文化,而是创造文化。无论看哪里的文化史,你都会发现清单。
——翁贝托·艾柯,摘自德国《镜报》访谈
◆ 艾柯可能是今日整个西方世界读书最多的人,近年挟其骇人学养连番炮制了三册图文并茂的概念史巨着。头两本分别论美论丑,我虽佩服他的广博,但没读出什么新意。只有最近这一本《无限的清单》才叫我大开眼界。照样是取材丰富地编选了你听过和没听过的文本段落,和你见过与没见过的图画相片,但这一回他明显地放足了心力,因为他要处理每一个爱书人都会碰到的最切身的问题。
——梁文道
◆ 艾柯,这位以博学与非凡才能着称的作家再次为我们带来了代表作品:博雅精妙的文字、富有见地的分析、令人兴奋的阐释,全书充盈着迷人与神秘的信息。
——英国《卫报》
◆ 艾柯谦虚地“炫耀”着他那非凡的学识。这本书囊括了非常多精美的图片。那奶油般细腻的书页让人乐于翻阅;书中内容以不同字体的文字区别开来,适切又美观;观赏书中图片更是让人心生愉悦。
——英国《旁观者》杂志
◆ 这是一部丰富、奇妙的关于“清单”的“清单”。艾柯具有一种博采众长、深谙奥秘的能力,让思维在脑内自由流动确实是快乐所在。
——英国《苏格兰周末报》
◆ 如果流落荒岛,这本书将是莎士比亚与《圣经》之外的第三选择,它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The Tablet
◆ 艾柯的作品具有一种在书页上舞动、在脑中回荡的独特魅力。
——《每日电讯报》
◆ 艾柯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呈现“清单”这个概念是如何随世纪更迭或各个不同时期的演进而变换含义的,它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书中收录了众多精彩的文学文本与精美艺术品图片来阐释他的观点。
——goodreads.com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意大利人,生于1932年,现居米兰,执教于博洛尼亚大学。他是享誉国际的作家、符号语言学权威、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艾柯被誉为“当代达·芬奇” ,是网络全书式的学者,出版过140多部着作,横跨多个领域,都有经典性的建树。他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知识分子都以书架上放一本艾柯的书为荣。
【译者简介】
彭淮栋,生于1953年,台湾新竹县竹东镇人,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肄业,曾任出版公司编辑,现任报纸编译。译文以典雅着称。曾译《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无限的清单》《西方政治思想史》《现实意识》《格格不入》《论晚期风格》等数十部着作。
⑵ 《正能量2幸运的方法》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链接:https://pan..com/s/1gQRISMaAPnijwDDPuL8lPA
《正能量2》(理乍得·怀斯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书名:正能量2
作者:理乍得·怀斯曼
译者:符泉生
豆瓣评分:7.1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7
页数:240
内容简介:
《正能量2:幸运的方法》内容简介:坚持正向能量,人生无所畏惧!到底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而在此书中,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在这本《正能量2:幸运的方法》中,正能量指的是让你变得更加幸运、助你走出人生低谷、实现梦想的方法和理念。
《正能量2:幸运的方法》是理乍得•怀斯曼继《正能量》之后的又一本世界级心理励志书。这将是继“不抱怨”和《正能量》之后,再次引发全国团购热潮的励志读本!书中的内容丰富,将读者引上踏上幸运的途径,并结合多项实例,教会我们如何运用内在的正能量,激发自身的幸运力。
《正能量2:幸运的方法》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是理乍得•怀斯曼联合数十位科学家、心理学家,耗费十余年心力研究,通过各种有趣新奇的心理学实验,得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所有身处人生低谷、长期焦虑、沮丧、消沉、自我怀疑的人。这是一本能彻底改变我们工作、生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着作。
《正能量2:幸运的方法》向我们解答:为什么幸运的人总能频频中奖?为什么幸运的人总能在困境中巧遇贵人?为什么幸运的人总能在两难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何幸运的人总能被机会垂青?并且,书中的数十个心理学案例,能够让你了解幸运背后的秘密,运用书中所提供的方法,激活内在的幸运正能量,真正地变身为一个幸运的人。
《正能量2:幸运的方法》书中的数十个案例和步骤,是最理想的实践指南,通过《正能量2:幸运的方法》,了解你自身的能量,知道你是如何散发并引导这股能量的。当你陷身困惑、争执或消极能量之中时,尝试解脱或改变破坏性的能量。当积极的能量被引爆时,你的人生将会得到神奇的大转变!
作者简介:
理乍得•怀斯曼(Richard Wiseman)
作者理乍得•怀斯曼是英国着名的大众心理学教授、超级畅销书作家,其代表作为《怪诞心理学》和畅销200万册的《正能量》。
怀斯曼教授致力于以科学方法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看似无法用理性理解的行为。在伦敦大学攻读心理学学位之前,怀斯曼曾是一名职业魔术师,后获爱丁堡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怀斯曼教授在直觉、欺骗、运气、幽默和超自然等领域的研究享誉国际,经常与各界名人合作,在BBC等着名媒体上进行以成千上万人为对象的大规模实验。
怀斯曼教授是英国各大报刊杂志最常引述的心理学家。许多世界级顶尖科学期刊报导过怀斯曼的研究;更多国际媒体如《时代杂志》、《每日电讯报》及《卫报》对怀斯曼教授都有专题介绍,怀斯曼教授接受过数百个广播与电视节目专访。
怀斯曼教授在YouTube上的视频拥有超过1000万的点击率。怀斯曼在Twitter名人微博的排行榜上被列为“必须追随”的科学家,并被2010年英国独立报星期日版评选为“让英国更美好的一百人”。怀斯曼教授也曾在英国皇家学会、微软公司、加州理工学院、谷歌公司和英国皇家学院发表过演讲。
可以说怀斯曼教授是全球最有影响力、最受欢迎、最权威的大众心理学教授之一。
⑶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古典)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sJYZAgJ9amKKeCGzbAeNbw
书名: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作者:古典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5-1
页数:315
内容简介:
【关注微信“新精英做自己”可以活动免费新书试读】
2007年,古典创办新精英生涯,希望帮助30%的青年人: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这本《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是他继《拆掉思维里的墙》后,倾三年心力,推出的第二本书。
本书探讨了以下问题:高竞争的工作、高不可攀的房价和房租、 拥挤的交通、糟糕的空气、不安全的食品……在竭尽全力才能生存的时代,年轻人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生命又有什么可能?如何才能越过现实和理想的鸿沟,找到和进入自己希望的人生?如何修炼自己在现实中活得更好的能力?如何在现实之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如何连接现实和理想?如何面对生命里的苦难、贫穷、不完美或者不公正?如何获得心灵的自由?
作者简介:
古典
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曾出版《拆掉思维里的墙》,畅销70多万册。少年文青,玩乐队,练散打,写小说,骑单车从长沙流浪到北京。想出国却误打误撞进入新东方,成为GRE词汇首席讲师。因目睹无数中国教育下的一流人才的迷茫和纠结,意识到“找到自己”比“去好大学”更重要,四年后开始转向生涯规划。系统学习职业规划、心理、教练、国学等,真实咨询近千例,探索中国青年人的生涯出路。
2007年创办新精英生涯,现已成为中国最专业、培养认证生涯规划师最多的生涯教育机构。他业余在清华等各大学讲职业规划课、写书、做节目、搞公益、四处晃荡。努力搭建一个更大的生涯行业生态平台,让更多人和组织在玩中成长。
因为他相信,更多人将: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
⑷ 求2018中国心衰指南pdf版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pdf (选择普通下载即可)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资料
1、PC电脑端或手机网页端登录,即可查看、下载;
2、文件有时效性,若失效或下载问题,请@私信;
3、资料收集于互联网,仅供个人试读,有能力多支持纸质书籍!
⑸ 《边缘型人格障碍》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边缘型人格障碍》([美]兰迪•克雷格(Randi Kreger))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Gi5rlEun1JjfcgZA-z7_bg
书名:边缘型人格障碍
作者:[美]兰迪•克雷格(Randi Kreger)
译者:周珏筱 斯坦威出品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9
页数:240
内容简介:
为什么她刚才还对我柔情似水,顷刻间又要将我撕成碎片?
为什么他原本称赞我才华横溢,转眼又骂我卑鄙可耻?
为什么她害怕孤单,不能忍受冷落?
为什么他说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我?
为什么一个聪明而有教养的人,有时竟会完全失去理智?
答案很可能很简单:边缘型人格障碍。如果和他在一起让你心力交瘁、如履薄冰,你却无法放弃或离开,那么你其实并不孤单。早已有一群与你有着相似经历的人通过努力走出了困境,而本书就是一位深入心理咨询与帮助第一线的专业人士的经验之谈。
这是本专门写给边缘型人格障碍者亲友的书。在简明实用的技巧与丰富详尽的案例之外,本书试图传递这样的信念——你可以自助并帮助所爱之人掌控你们的人生。
作者简介:
兰迪·克雷格是边缘型人格障碍领域开创性着作《亲密的陌生人:我们如何与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相处》及其实践版的作者。这两本书至今已翻译成7国语言,销量超过35万册。随着这两本书的畅销,“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问题也得到了国际性的关注。
同时,兰迪·克雷格还是美国几个大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助网站的发起人或管理者。通过组织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的自助团体、出版专着、发表演讲等方式,她为千千万万的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及其亲属,带去了源源不断地关怀和帮助。
⑹ 《超简单的乐理学习图解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超简单的乐理学习图解版》(蔡文展)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KqfMpxU4pwEZ1TEjsrltrA
书名:超简单的乐理学习图解版
作者:蔡文展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5-1
页数:172
内容简介: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免不了要面对乐理知识。
当你提出有关音乐的“为什么”时,很多都是关于乐 理的问题。学习乐理可以解决我们对音乐的疑惑,也 可以让我们有*多的创作音乐的想法。很多人对乐理 抱有恐惧的态度,也许是曾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挫折 ,不管如何,现在请再给自己一个拥抱乐理的机会吧 ! 《超简单的乐理学习图解版(精通乐理不是梦) 》所呈现的教学方法,是作者蔡文展多年来的经验积 累。本书将音符、拍子、音程,以及常用记号,融入 各种调与调式、和弦之中,系统通俗地讲授五线谱的 知识,实用易学,让学习者能轻松地学会读、看五线 谱。为了避免学习者只会纸上谈兵,并不能解决实际 问题,作者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加入了单元练习,并 附有答案及一些必要的说明,使学习者能够通过习题 作业来了解和检验学习成果。
按照本书的学习步骤,精通乐理不是梦!衷心地 希望本书能为读者提供帮助,希望读者能在音乐的天 空中自由翱翔。
作者简介:蔡文展,1989年开始学习吉他,2001年前往波士顿Berklee音乐学院研习爵士吉他与音乐理论。2002~2011年投注大量心力于音乐教学与教材编写,出版数十套专业音乐教材。2011年成立蔡文展吉他训练中心,建立酷派音乐网(www.wenguitar.com),整合专业吉他教学信息,在线提供吉他教学视频。
⑺ 一念非凡科学巨擘是怎样炼成的 pdf
一念非凡科学巨擘是怎样炼成的
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 1643-1727), 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牛顿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开创性人物,他的《流数术》和《基于无穷多项式的分析》开启了微积分这个数学领域,而其《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则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此外,他还第一个观察记录了棱镜对日光的折射,提出了光的微粒说。牛顿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墓志铭是英国诗人Alexander Pope仿照《圣经》的第一句撰写的:“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自然和自然的定律隐藏在暗夜中;上帝说“让牛顿来吧”,于是宇宙一片光明)。”
牛顿是一个当今世界人人都要熟悉的人物,所以关于他的生平、轶事之类的内容就不必多费笔墨了。让我们直奔他的两项伟大成就,微积分与牛顿力学,看看是什么激发了他的灵感,而牛顿又是如何将灵感的火花拓展成学问的体系的。
二项式展开与微积分
英文里提及微积分,会用 the calculus 的说法,就象提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会用 the elements 一样。加上定冠词 the,就强调了所指内容是令人崇敬的独特存在。微积分在过去对许多人来说就是高深学问的代称,也许这种局面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英文中积分一词是 integral calculus,微分是 differential calculus。中文把 calculus 翻译成微积分,其实这个词本意应该是计算、一种计算体系。求极值,以及求二维几何体的面积和三维几何体的体积等问题,是一些古老的问题。古代中国人、希腊人早就得到了一些结果。在17世纪后半叶,关于无穷小分析已经有了很多的观点、方法和具体发现,是到了有人将之组织成一门崭新学问的时候了。德国的莱布尼兹1684年发表了一篇求最大、最小和切线新方法的文章,其中用到了 calculi 一词。等到1696年法国人洛毕大 ( Guillaume de L’Hôspital )写出了第一本这方面的教科书,微积分,the calculus,就成了这门新学问的名字。
虽然历史上有牛顿和莱布尼兹关于微积分发现优先权的争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牛顿是研究和发现了微积分的。那么,牛顿发现微积分的关键一步是什么呢?是对二项式展开的推广。
只要愿意,可以得出任意次方二项式,n是自然数,的展开。所有二项展开式的系数被总结在杨辉三角(西方人称为Pascal triangle )中(图1)。杨辉三角很容易记住:每一行都比上面一行多一项,且总是以1开始和结束,中间的数字都由上一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加得到。千万不要轻易认为你懂得了杨辉三角,这类数学对象包含内容之丰富与深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图1 杨辉三角,第n行的数字就是对应的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
二项式展开这样的知识,对我们一般人来说就是僵硬的教条。可是,在牛顿眼里,知识是可以拓展、发展的,是用来超越的。伟大的牛顿就把上面的二项式展开公式拓展到指数是分数、甚至是负的情形, 即他不仅会展开这样的二项式,还会展开这样的多项式。牛顿给出了的展开式的一般表达,其中P, Q是任意的实数,m/n是一个分数, 即
这里的A, B, C, D…代表在该字母出现前的那一项表示。当然这样的展开包括无穷多项。牛顿用对的展开来验证他的展开式公式是否正确,他发现的展开为。对这个式子的右边求平方,可以发现结果为无穷级数,大家可以自己验证这一点。这是一个人所众知的等比级数,其和就是,这证明了上面的展开是正确的。世界真奇妙,而这奇妙需要牛顿这样的人去揭开蒙在其上的面纱。
这样看来,形式的无穷级数可以表示一般的函数f(x)。牛顿进一步地发展了求逆级数的方法,即从无穷级数出发,去得到级数。二项式展开公式的推广和求逆级数的方法,是牛顿发展微积分的重要工具。
有了这样的二项式展开,牛顿要证明曲线在0到任意x (x>0)的一段内所覆盖的面积为。牛顿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证过程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且包含很大的逻辑漏洞,因此被誉为是“一种简洁的难以理解的形式”。不管怎样,牛顿的这个论证,用现代数学语言可表述为:对于任意实数 a ,函数的一阶微分为。有了这个关系,微积分的发展算是踏上了平坦大道。
在牛顿那里,微分被称为流数术(fluxion),积分被称为逆流数术 (the inverse method of fluxion)。 Fluxion,和其它表示流动的英语词如flow (流动),fluctuate(涨落),flux (流量)等是同源词,都和流动或者速度有关。把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当作时间的函数,这个函数的流数,或者微分,就是速度。万物皆流,物理学的方程,本质上就是流的方程。
苹果与万有引力
关于牛顿,有个神奇的传说,说牛顿某日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苹果[1]碰巧掉到了他的头上,这让他顿悟了万有引力的奥秘。这个传说有人说是虚构的,但也见于他的熟人后来的文字中。但是,因为牛顿的巨大影响力,人们倒是宁愿相信这个传说是真的。牛顿的母校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就种了这么颗牛顿的苹果树 (图2),说是曾经给牛顿带来灵感的那棵苹果树的后代。这是一个关于伟大发现时刻抑或是带来伟大发现之灵感的记忆符号。人们很容易就引种了牛顿的苹果树的后代,但能砸出灵感的苹果一直没能等到牛顿那样的能砸出灵感的脑袋。
图2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里后来种的苹果树。
且不说是否有这样一棵苹果树,那树上的某个苹果掉到了牛顿头上激发了牛顿的灵感,从而使他参透了万有引力的奥秘。可以肯定的是,牛顿在研究行星运动的规律时,是注意到了地球上的落体运动的,而成熟果子的掉落是再自然不过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早在牛顿出生之前,落体定律已经由伽利略得出,而行星运动三定律也已经由开普勒悟出。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是力造成了运动。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伟大进步是关于惯性定律的认识。物体都有惯性,不受外力的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运动(这一点后来被表述为牛顿第一定律,但其实早在牛顿之前已被人们所认识)——力是运动改变的原因。那时候,人们谈论的力是压力、摩擦力、推力这类通过接触才有的力(contiguous force)。
天上行星的运动让无数人好奇,历史上许多古老的文明都有关于行星运动的观测记录。开普勒于1609-1619年间基于第谷的观测数据,把太阳当成是行星运动的参照点[2],从而总结出了着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其第一定律说行星在以太阳为焦点之一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第二定律说行星在单位时间内相对太阳扫过相同的面积。为什么是这样?或者说是什么形式的力让行星采取这样的运动形式?人们想回答这样挑战性的问题。
行星向前飞行,还不断地改变其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一个直觉的想法是,有一股指向前方的拉力牵着行星往前运动。可这个力从哪里来?如果有,那么这个力的来源一定不是接触力,而应该是一种远距作用或者超距作用(action-at-a-distance)。认识到存在超距作用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进步。那么这种超距作用力又该是什么样的?
也许真的是落下的苹果给了牛顿以灵感。 苹果一旦脱离了和树的连接,就立即直往下朝地面落,说明地球对它的超距作用一直都在。也许地球对天上的月亮、太阳以及那些星星都存在这样的超距作用,当然太阳也应该以这样的超距作用影响着行星的运动。另一方面,苹果掉到脑袋上砸得脑袋疼,那是因为脑袋挡在了它的去路上。如果没遇到人的脑袋,它会一直落到地面上。如果没有地面或者在地面上掘口井,苹果则会一直朝下落去。老天,那苹果会一直落到地球中心去。 那个超距作用力,具体地说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是一直指向地球中心的!此时,牛顿该是悟到了引力或者重力的真谛:引力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是超距作用,是有心力(central force)。
那么,假设太阳和行星之间存在的引力是有心力,这能解释观测到的行星轨道的性质即开普勒三定律吗?牛顿假设物体间的引力是沿两者连线的有心力,且大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他用平面几何证明了这样的行星轨道确实是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的椭圆。有了这个结论,开普勒第二、第三定律的证明就好办了。牛顿关于开普勒第一定律的证明被收录在他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一书中。图3所示一英镑的纸币上是简化了的牛顿证明所用的图解。笔者观此图及证明时,如赤贫之人面对二斤重的钻石,被惊讶得手足无措。有人若觉得自己平面几何学得好,不妨试试看能否看得懂牛顿的证明过程。后来,钱德拉塞卡重写了这个证明,当然啦,那证明就长了很多,而且也未必更容易懂。
图3 一英镑纸币背面的牛顿和他的典型事迹。左上部分的图案和图中牛顿所持书中图案一致, 是《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关于有心力下行星轨道为椭圆的几何证明。
有了微积分,有了万有引力,经典力学这门科学终于建立起来了。重要的是,牛顿的工作是理性思维的典范。牛顿出生时,科学在西方世界还没能取得对中世纪愚昧的优势地位,到他去世时,西方已经步入理性时代,牛顿于此厥功甚伟。
牛顿给笔者最深刻的启示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仅要有深刻、大胆的思想,还要有证明自己思想正确的能力。将不断涌现的思想和证明(或者演示)编织在一起,那就是知识的体系。
后记有趣的是,古文里有“牛顿”的说法。曹操《秋胡行》有句云:“牛顿不起,车坠谷间。”
本文原为曹则贤着《一念非凡——科学巨擘是怎样炼成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5)的第六篇,此次发表时略有增添。
注释
1.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着名的苹果。第一个是蛇引诱夏娃的那只苹果;第三个是一只沾上氰化钾的苹果,天才阿兰·图灵咬去一口结束了他富有创造力的生命。
2.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个伟大事件,人类把看待天体运动的参考点从自己的脚下挪到了别的地方。
参考文献
1.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Nova methos pro maximis et minimis, itemque tangentibus, quae nec fractas nec irrationales quantitates moratur, & singulare pro illi calculi genus, Acta eruditorium, 467–473,1684. 一种同样适用于分数或无理数情形的求最大、最小和切线的新方法以及对一类特例的计算(拉丁文)。
2. G. F. A. de L’Hospital, Analyse des infiniment petits, pour l’intelligence des lignes courbes, Paris, 1696. 用于理解曲线的无穷小分析(法文)。
3. William Dunham, The calculus gallery: masterpieces from Newton to Lebesgu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中译本为《微积分的历程—从牛顿到勒贝格》。
4. Richard S. Westfall, Never at rest: a biography of Isaac Newt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 ◆ ◆ ◆ ◆ ◆ ◆ ◆ ◆ ◆ ◆ ◆ ◆ ◆ ◆
《一念非凡》作者序
人类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观点,曾遭遇过激烈的批评。但是,如果说“科学的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估计反对的人不会太多。因为,论及一些伟大的科学成就,别说敢腆着脸硬去争功,一般人如笔者这样资质的仅只是能弄懂只鳞片爪就足以为自己感到自豪了。当然,我这里说的科学指的是数学、物理这样的已经形成足够严谨、厚重体系的学科。
一部科学史,就是不多的几位巨擘挥洒天才的历史。有些人,象伽利略、哈密顿、欧拉、开尔文爵士这样的,他们的思想能穿透存在之未知的迷雾,为人类带来智识的启迪。有些人,比如庞加莱,又比如伽莫夫, 他们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这个世界是有天才存在的。每每读到这些大师们的思想,领略了点滴他们天才的成就,总让人有莫名的兴奋和感叹——为什么在这块最古老的、养育了人类之最大部分的土地上,不曾出现过这样的科学巨擘呢?
也许并非我们生而平庸,而是在我们嗷嗷待哺的时候没有见识过榜样的力量,没有高屋建瓴的智者予我们以醍醐灌顶式的洗礼?!那些科学巨擘们,都是在少年时期就得到了充分的、高品质的教育和启迪的。少年心中不知什么才是真正伟大的思想成就,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科学大师,自然也没有成为大师的渴望与野心。那么,从他们中间产生科学巨擘的可能又在哪里?
不知从何时起,笔者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把自己理解的那些科学巨擘们的思想与成就之点滴与朋友们——尤其是那些朝气蓬勃的少年朋友们——分享。但是,正确理解和准确传达这些科学大师们的思想与创造性成果远超笔者能力之外。抱着退而求其次的想法,笔者撰写了这本小书,向读者介绍那些科学巨擘们成就其科学地位的非凡一念——也许只是一个偶然的念头,但是后来成了科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给科学,进一步地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推动。衷心希望这本小书能够对年轻的朋友们,从中学生到刚踏入研究生涯的青年学者,有些许的帮助。
本书着眼的人与事,仅限于哲学、数学和物理三个领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一些哲学、数学、物理领域里的大师具有别样的魅力,他们的成就在我的心中引起了特别的崇敬,按照康德的说法,就是“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经常和持久,它们就越是以崭新的、不断增长的惊奇和敬畏充满我的心灵。” 读者将会注意到,本书提及的一些人可是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三位一体的,有人甚至还同时是语言学家或别的什么学家。尽管可能不正确,我还是以为物理学,就心智努力的成分而言,多少逊于哲学和数学对智力以及品格的要求。不是数学家的物理学家,总是和物理学有那么一层隔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哲学家和数学家里几乎没有名不副实的人,遑论欺世盗名之徒。
本书包含30篇短文,其中前25篇大体上每篇介绍一位科学巨擘取得伟大成就时的某个非凡一念;第26篇谈论作为学者品格的高傲的孤独——寂寞中沉思的人才能瞥到黑暗中最微弱的亮光;接下来的3篇分别讲述一位中学老师、一位工厂学徒和一位农民是如何凭一个非凡念头影响了科学的;最后一篇特别谈谈平凡人如何也能享受学习和参与科学创造的乐趣。内容上我在保持通俗易懂的同时,仍然坚持加入一些深刻的东西,包括数学公式。有一种说法,每多一个公式,书的读者就减少一半。按照这个说法,本书的读者数将少于1。不过我不太相信这个说法。每一个健康的头脑,都是喜欢挑战的。数学公式之所以能吓走读者,可能是因为公式是以一种生硬的、唬人的方式出现的,如同有人把家常话般的德国哲学翻译成晦涩难懂的文本一样,问题出在作者或者译者的不道德而不是因为数学或者哲学的不随和。本书中的数学公式,如果读者不感兴趣,不妨直接跳过去,丝毫不影响感受那些科学巨擘灵光一现时的奇思妙想。但是,我希望读者能努力理解这些看似艰深的东西,不要有身入宝山空手回的遗憾。在一些篇章后面我会列出一些非常专业的参考文献,我不认为在这样的书中列出这些专业的内容是多余的。虽然这些文献可能是以一种你还不会的语言写成的,或者它的内容也不易理解,但是,设若这些内容在你的内心深处激起了成为科学大师的激情,那么这些文献可能就会成为你的垫脚石。会有那么一天,你能读懂它的——说不定那时你还嫌它浅显呢。
这本小书是笔者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也是笔者内心深处的一声叹息。因为作者功力鄙薄的原因,它虽然能为朋友们展示一些伟大学术创造过程中的脚手架的遗迹,却不足以让人们一窥科学创造的门径。有志于科学事业的朋友,请早点尝试阅读科学巨擘们本人的着作,早日达成对大师之伟大成就的独特视角下的理解。
理解了科学大师之人与成就的一个附带好处是,它会让你谦虚——发自内心地,由衷地。
本书的阅读对象是任何一个对本书感兴趣的人。笔者无意也无法把难度控制在某个层次上;实际上,笔者根本就不接受把知识划分为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和教授能理解的不同层次的说法。倘若一本书能让不同的读者群都多多少少能有一些收获,哪怕仅仅是阅读时的会心一笑,那就是成功。再者说了,如果所读之书没有一点难度,那我们的进步从而何来?
你一定注意到了,有很多来自伟大头脑的灵光一现这里没有提及。没有关系。这是一个开放的系列,稍待时日会有更多的内容在未来会被添加进来。
这个民族,这个我所属的多灾多难但一直生生不息的民族,无论如何要对科学做出一点实质性的贡献。 而为此,我们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创造。马上发起冲击,angreifen,sofort!
曹则贤
2013年春动笔
2015年秋定稿 于北京
⑻ 《ZOO》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ZOO》([日本] 乙一)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VZTiM7tlGjBjBDQXmJf7LA
书名:ZOO
作者:[日本] 乙一
译者:李颖秋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10
页数:319
内容简介:
每天早上都有一张我女朋友尸体的照片放到我的收件箱里,照片显示着女朋友的尸体正在一天天地生蛆、腐化。她是在我们去过动物园之后失踪的。所有人都认为她只是失踪了,只有我知道她被杀了。我辞了职,拿着她生前的照片四处寻找兇手的线索,一副心力憔悴的模样。然而苦心寻找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我不愿面对的真相,是我亲手杀了她……
作者简介:
乙一(おついち、1978年10月21日—— ),本名安达宽高,生于日本福冈。被誉为日本文坛新一代“恐怖小说精英”,日本评论家盛赞其为难得一见的天才。其作品在日本国内多次获奖。深受日本和港台地区读者喜爱。
⑼ 成语词典高清pdf
玉楼赴召、
爱不释手、
抑塞磊落、
嗟来之食、
竭尽心力、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循天顺人、
诽谤之木、
只轮无反、
耄安稚嬉、
悠悠忽忽、
一式一样、
望子成名、
万死一生、
养虎留患、
龙翔凤舞、
热火朝天、
金迷纸醉、
鸿鹄与鸡、
途遥日暮、
⑽ 《只生欢喜不生愁》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只生欢喜不生愁》(林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DJjIcjLuJazye59Xva1YBw
书名:只生欢喜不生愁
作者:林曦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内容简介:
《只生欢喜不生愁》是水墨画家林曦的艺术生活随笔集,谈艺术之道,论无用之美。
全书按主题分为六辑:“艺可通道”“观照世间”“得自在禅”“心安之所”“写给时间”“赤子之心”,文字轻盈、意境优雅。林曦以手艺人之道,解析艺术美育的本质内涵,分享写字的乐趣、专注的法门、心力的修炼及艺术的学习途径等;从中式文人的视角,观照当代生活的审美情趣,阐释何为“无用之美”、如何“独善其身”,探索让传统美学回归现代生活的践行方式等。
作者简介:
林曦
水墨画家,1983年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擅长用传统水墨描绘当下,笔墨师法古人,画作有朴拙天真的样子,细腻灵动,尤其喜画花朵、孩童、案头玩意等美好小景。受家庭熏陶,她从小就很喜欢并且有机会深入学习体验中国传统,尤其喜欢写字。少年时办过不少画展,出版过诗文画集,现在致力于中国文人传统美学和生活方式的转译与传播,也在古琴、中医等不同领域中持续学习。
从兴趣出发,她创办了美育与文化工作室“小世界工作室”、教授书画的“暄桐教室”、基于中式文人审美的独立设计品牌“山林曦照”。各种各样的智慧和乐趣会有其相通之处,尽情地玩耍和不懈地努力,叫人充实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