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牡丹亭pdf

牡丹亭pdf

发布时间:2022-03-07 05:52:33

⑴ 《西厢记中小学生阅读文库》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西厢记》(王实甫)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eie_aMQsZ_X1jgQm47_-BQ

提取码: au4x

书名: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5

内容简介:

《西厢记》不仅是一部优美动人的戏剧,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剧本讲述的是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故事内容生动,情节曲折,缠绵悱恻,跌宕起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有如身临其境。

本书专为中小学生朋友们课内外阅读精心准备,版本精确,注释翔实,另收有其他版本《西厢记》资料。

作者简介: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作家。他所创作的杂剧中名目可考的有十三种,今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等五种。《西厢记》与《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⑵ 谁有汤显祖《牡丹亭》的PDF格式

下载一个FOXIT Phantom (PDF阅读器)
打开你的txt 或者 doc 小说直接打印, 调整下设置 就可以打印成PDF 格式的了。

⑶ 《牡丹亭》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牡丹亭》(汤显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PWaeUWl-aDHB1QMTJTkMuw

密码:mrby

书名: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63-4-1

页数:292

内容简介: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 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光辉理想。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十四岁进学,二十一岁中举。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泰州学派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异趣。万历三年


⑷ 《西厢记中小学生阅读文库》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西厢记》(王实甫)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AUU1BMTBwXFUHjMCZ2981g

提取码: c9r2

书名: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5

内容简介:

《西厢记》不仅是一部优美动人的戏剧,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剧本讲述的是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故事内容生动,情节曲折,缠绵悱恻,跌宕起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有如身临其境。

本书专为中小学生朋友们课内外阅读精心准备,版本精确,注释翔实,另收有其他版本《西厢记》资料。

作者简介: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作家。他所创作的杂剧中名目可考的有十三种,今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等五种。《西厢记》与《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⑸ 求《牡丹亭》的PDF格式 谢谢谢谢

牡丹亭 汤显祖.pdf

网页链接

资料已上传,及时查收,选择普通下载就可以!

⑹ 《八千里路云和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先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NUPNlAu3uJwk3mGoxekjOQ

提取码:b0ea

书名:八千里路云和月

作者:白先勇

豆瓣评分:7.0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9-11-1

页数:288

内容简介: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文坛大家白先勇的全新作品集,书写一个时代的生命轨迹与历史魂魄,是故事的日积月累,更是填不满的文化乡愁。

作者在字里行间深感生命中值得纪念的这些人、那些事,是永远回忆不完的人生财富,折射出他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及审美理想。白先勇用毕生的沉淀之笔,描绘了一幅至真的生命画卷,引领读者逐渐碰触热得发烫的文学家胸怀。

《八千里路云和月》就像委婉的长河,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余韵,在寂静无声的文字中,含蕴着丰沛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白先勇

当代着名作家,祖籍广西桂林,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习创作,并获硕士学位。

白先勇作品颇丰,着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4年之后,白先勇将主要精力投入传统文化昆曲艺术的宣传推广当中,重新整理戏曲《牡丹亭》《玉簪记》《白罗衫》《义侠记》等,其中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已达数百场,在华人世界引起很大反响。2018年4月,被授予“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

⑺ 《中国文化二十四品(精装套装全24册)》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文化二十四品(饶宗颐、叶嘉莹顾问 套装全24册)》(陈洪 、 徐兴无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提取码: 1234

书名:中国文化二十四品(饶宗颐、叶嘉莹顾问 套装全24册)

作者:陈洪 、 徐兴无等

出版年份:2019-1

内容简介:1、龙凤呈祥

龙是华夏祖先的化身,凤是民族飞翔的理想,龙和凤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凤呈祥,象征着我们民族多元一统的抟成历程,凝聚着中国文化刚柔相济的力量和阴阳和谐的情韵,象征着太平盛世的到来。中国文化龙飞凤舞,自强不息。其特征沉潜而升腾,悠久而日新;其结构简易而精致,平衡而变通;其精神雄浑而典雅,中庸而刚健。谈龙说凤,走进中国文化的美丽殿堂。

2、书同文字

汉字古老悠远,是一条蜿蜒无垠的历史长河;汉字构形奇妙,是先人伟大智慧的结晶;汉字灵动飘逸,展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艺术创造。“文”是花纹,是万事万物的象形符号;“字”是生育,是文与文相亲相爱繁衍出的子子孙孙,中国文化的基因和血脉由汉字组成。汉字的理想是“书同文字”,统一的字形与书写,锻造了中国文化的坚强骨骼。汉字以整齐的身姿站立着,砌成中华文明的长城。

3、载之书册

《尚书》有云:“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书籍多的国度,在书写、形制、印刷、流播、收藏、分类等方面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与制度,珍存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智慧。典册从契刻发展到书写,以甲骨、简帛、金石等形态而存在,而纸的发明带来了书写与传播的便利,进而制作出纸墨飘香、书法隽美的印刷书籍。经典于是乎产生,传统于是乎继承,学术于是乎发明。

4、仁义礼智

仁、义、礼、智,是中华伦理的“四维”,支撑起中国人的核心价值。它们根源于人类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蕴育于上古礼乐文化,由孔子创发,孟子阐明,在汉代形成了牢固的思想体系,成为传统文化中安身立命、维系人伦、高扬人道的道德标准。它们既是个人修身养性、努力向善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和谐、民族凝聚、人类和平的道德理想。

5、君子之学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的文化悠久而绵延、源远而流长、古老而常新,重视教育是其内在的文化动力。古代中国创造了自成系统的官学、私学以及书院等教育机构和制度;确立了被誉为“世界第五大发明”的科举制;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孔子开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多是教育家,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体现了自觉而觉人,己欲立而立人的仁爱精神。教育既是成人之道,更是治民之道,富之而后教之,使之成为君子。

6、王霸之道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中国的文化理想就是政治理想,政治是中国历史车轮的轴心。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对国体设计、德刑关系有着精致的设计与阐述。从周公制礼,到商鞅变法,中国古代社会由宗法封建王国发展为统一郡县帝国,其政治和文化制度在礼法并存、王霸杂用的张力之中不断地变革、更张。兴亡成败,载舟覆舟,为后世留下有益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塑造了中国人情理兼顾、改革变通的政治性格。

7、四海之内

中华民族起源于中国大地上不同的地域文明,五十六个民族来自历史上诸多的古老群体,他们都为中国文化贡献了聪明才智,正如孟子所说:舜为东夷人,文王为西夷人,皆能“得志行乎中国”。古代各民族共生共存,既有和亲、会盟、互市、通贡的和平友好,又有对抗、冲突、割据、兼并的利益斗争。历经时间长河的洗礼,他们形成了一个文化共同体,升华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高尚情怀,蕴育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这正是中国不断复兴并走向强盛的关键。

8、赤县神州

中国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名曰“赤县神州”。大禹治水,又将中国划分为九州。这是战国时代思想家的奇思妙想,是中国地理文化的神话传说,它消解了封建国家的政治主体,呼唤着宏大的政治空间,“九州”象征着中国统一的文化地理观念。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存方式,每一个“州”都具备独特色彩的土壤、独特品质的人性与物产、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文化名胜。让我们打开古老的《山海经》,游览天下名山大川,领略中国的地理文化。

9、风土人情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大地纵横万里,百族共生,风土人情,五彩缤纷:合两性之好的婚规、舌尖百味的饮食、继祖正体的姓名、和睦人群的礼仪、祈福求吉的信仰、普天同庆的节日,描绘出中华民族数千年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推开历史的窗口,用长镜头聚焦源流,管窥先民的生生息息;用近镜头纪录写真,剪裁中国的衣食住行,去发现“人情似故乡”的中国。

10、九流十家

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渊薮与源泉。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剧烈变动,知识普及,思想自由而活跃,诸子们以“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游说救世,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九流十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他们一方面激烈辩论,水火不容;一方面百虑一致,殊途同归,都是入世或经世之术。相互之间可以论衡而融合,可以并行而不悖。中国思想综合创新的基调和走向由此确立。

11、内圣外王

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虽屡经坎坷,甚至濒临灭顶之灾,但至今仍然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在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与社会心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源起于洙泗之间,由孔子开宗立说,将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创发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伦理价值,经过历代仁人志士的阐释与履践,如大江大河,泽润了中国和东亚,并汇入世界文明的海洋。这就是儒学,是“内圣外王”之道,是成人立德之教。

12、莲花净土

从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佛教,与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儒、道两家,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主要的三个精神传统,共同关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身心的文化取向,因此,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了解佛教在其中的形成、绵延和影响。净土开出的莲花,根源于古老的印度文化,延展出中国、东亚和世界的繁茂枝叶,开放出多姿多彩的信仰与艺术之花,结出了外来文化和中国文化融合的硕果。

13、抱朴归真

道教是中国古代巫术与道家思想凝聚而成的本土宗教,在宗教、哲学、美学、文学、科技等诸多方面对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产生了浪漫而深刻的影响。它探索宇宙的奥秘,寻找长生的秘诀,故而炼丹、画符、运气、行医;它并不禁欲,但摈弃名利,故而仙乐飘缈,男女神交;它并不玄想,故而饮酒服药,羽化登仙。它热爱生命,崇尚自然,抱朴归真。

14、文苑英华

中国古代文学是礼乐文明开出的奇葩,礼是社会规范,发为文章;乐是心志情怀,发为诗歌。诗言志而缘情,文明道以立言,它们是中国文学的正统,是中国书写的范式。诗意和文采是中国任何一种艺术的灵魂。在艺术上,它们或温柔敦厚,或绮靡朗丽,或平淡自然,或空明宁静,或豪迈飘逸,或沉郁顿挫;沉思翰藻,炼字度句;比兴寄托,境界高远;文苑英华,美不胜收。

15、今古传奇

说部之体,渊源于史传;志怪志人,滥觞于六朝。唐传奇、宋话本,各擅其胜,文言白话,自此始分,小说之义,渐与今同。章回长篇,明清为盛,四大奇书,雅俗共赏,《红楼》一梦,是为*。而话本短篇,“三言”“二拍”,坊间刊刻,流播市井。讽时骂世,谈鬼说神,演说痴情,了断公案,演绎历史,表彰忠义,尽在今古传奇之中。

16、花雅争胜

百戏杂剧、南戏传奇、海盐弋阳、花雅争胜,中国戏曲早形成于民间社会,随着历史的推移,文人雅士参与创作,产生了许多精湛的经典之作,由民间文化上升为高雅文化,进入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中。悲壮的《窦娥冤》、凄凉的《梧桐雨》、华美的《牡丹亭》、幻灭的《桃花扇》,舞台春秋,人生写照;生旦净丑,粉墨登场;一折一出,顾盼生姿;感天动地,曲尽悲欢。

17、艺舟双楫

毛笔是中国造型艺术独步于世界的工具,书写勾勒,气韵生动,浓墨淡彩,随类赋形。书画同生于锥颖,如江河同源于昆仑,流为山水花鸟的画卷,流为篆隶真草的碑帖。在墨香纸韵的支持下,毛笔抒发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胸襟意气和对人生的心灵感怀:“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18、金声玉振

音乐是维持道德教化和抒发个人情志的工具,中国古代音乐在制度、机构、乐器、乐理等方面均有独造,《诗经》皆是乐曲,《楚辞》亦为歌诗。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制礼作乐,金声玉振;五声六律,调和律吕;祭唱歌赞,和谐天人。汉武乐府,广采“赵、代之讴”“秦、楚之风”;隋唐燕乐,融汇胡汉中外之音。而音乐高妙,知音难觅,令人怅惘。所谓高山流水,大音希声。古人诗云:“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19、采菊东篱

山水、园林、饮馔、游艺,表达了中国人高雅的生活姿态和诗意的栖居方式。山水本是自然之物,古人却赋予它生命肌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寄托了人生的志向与抱负。古典园林,壶天自春,以小见大,融自然、艺术、意境之美为一体。饮食茶酒,调和鼎鼐,烹煮蒸炒而特重滋味。围棋、蹴鞠、投壶、酒令,游于艺而娱身心,虽为小道而见妙理,蕴含着智慧和乐趣。

20、红粉闺秀

红粉与闺秀,是中国古代两大女性群体。在家庭伦理和男权社会的制约下,她们的社会生活空间受到制约,但是她们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女性文化,赢得了尊严与地位,母教淑仪、贤媛才女,层出不穷,尤其在文学艺术方面成就突出,因为她们的感情细腻而丰富,或温婉地抒发了闺怨之情,或率性地吟唱着艳歌情曲。山间竹喧归浣女,浔阳江头听琵琶。感伤如梦青春,珍惜花样年华。

21、天工开物

被科学视为巫术的中国古代数术文化,积累了中国人与大自然交往的经验和手段,恰恰是古代科技的萌芽。中国人用阴阳五行分析物质关系,催生了发达的物质文明。被全世界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皆发明于汉唐这两个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中医、陶瓷、制茶、丝绸及其它传统手工艺至今仍是独到的科技。中国的科技思想充满了伦理因素,主张道技结合,天工开物,启发我们反思现代科技面临的伦理和生态困境,是珍贵的思想遗产。

22、悬壶济世

中国古代医学辨五味以养形,节情欲以养神,和天气以养精。从调养五脏,到调治性情,再到察占节气,使自然赋予身体的元气精神得以保持,形体血气得以长养,包涵于其中的道德心灵得以培育,人民安康而臻于王道。故医道即人道,治病即治国,悬壶济世,救民水火,古人云:“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又曰:“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传统中医学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积极探索天人之道和伦理精神。

23、风月同天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公元8世纪日本圣德太子的话,呼唤起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东渡传法的信心。从汉至唐,东亚各国分享中国的文化成果,并各自奉献出智慧,共同建构了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古代东亚文明。儒学和佛教抟成了整个东亚文明圈的制度与信仰,而汉字成为东亚文明的通用文字,中国的诗文典范和书写体式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和精英的书写,创造了精神文明的高级成果。正如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诗句所云:“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24、变法图强

文化因传承而不息,因变通而不衰。明清以来,中国因专制自大而固步自封,渐失活力,国势不振,弊政丛生。至近代列强纷至,国门洞开,民族危难日益深重。于是穷则思变,仁人志士借鉴西方文化,探寻救国之道,企求革故鼎新,变法图强,虽屡遭挫折,仍前赴后继,谱写了争取民族和文化复兴的壮丽乐章。

⑻ 《寂寞的十七岁》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寂寞的十七岁》(白先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nEKhm3UuvESOuZAvl0PFfA

提取码: enpt

书名:寂寞的十七岁

作者:白先勇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10

页数:432

内容简介:

《寂寞的十七岁》收入白先勇早期、中期的短篇小说多篇。白先勇早期小说可分两类 :一类是或多或少凭借自己切身经验改头换面写成的小说:《金大奶奶 、《我们看菊花去》、《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多少表露出作者童年、少年时代的自己。第二类, 幻想(fantasy)的成分较重,最显着的例子是《青春》,此外,《闷雷》、《黑虹》、《小阳春》、《藏在裤袋里的手》,也多少是幻想的产物。夏志清认为白先勇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作者简介:

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他的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拥有读者无数。着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及家族传记。

⑼ 谁有《大中华文库:韩非子》 (汉英对照) PDF

大中华文库

《大中华文库》几乎是涵盖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包括: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全2册)、荀子(全2册)、儒林外史(全3册)、牡丹亭(全2册)、西厢记、陶渊明集、楚辞、墨子(全2册)、汉魏六朝诗三百首(全2册)、红楼梦(全6册)、西游记(全6册)、水浒传(全5册)、三国演义(全5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搜神记(全2册)、明清小品文、颜氏家训、长生殿、关汉卿杂剧选、汉魏六朝小说选、南柯记、封神演义(全4册)、儿女英雄传(全2册)、菜根潭、文心雕龙(全2册)、邯郸记、镜花缘(全2册)、老残游记(全2册)、浮生六记、管子(全4册)、吕氏春秋(全3册)、六韬、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黄石公三略、黄帝内经素问(全3册)、列子、新编千家诗、阮籍诗选、四元玉鉴(全2册)、商君书、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全2册)、元曲三百首、初刻拍案惊奇(全4册)、黄帝四经等51种92册。


这个全套的《大中华文库》均出自图中右下角,基本上一本都不缺

大中华文库目录:


├─大中华文库(pdf)3-2
│ [七侠五义 1 (汉英对照)].(清)石玉昆着.扫描版.pdf
│ [七侠五义 3 (汉英对照)].(清)石玉昆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1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2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3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4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5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世说新语 1(汉英对照)].(南朝宋)刘义庆着.扫描版.pdf
│ [世说新语 2(汉英对照)].(南朝宋)刘义庆着.扫描版.pdf
│ [中国古代寓言选(汉英对照)].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扫描版.pdf
│ [人物志 汉英对照].伏俊琏(今译) 罗应换(英译).扫描版.pdf
│ [伤寒论 汉英对照].罗希文 (译).扫描版.pdf
│ [儒林外史(全三卷)(汉英对照)].(清)吴敬梓着.扫描版.pdf
│ [南柯记(汉英对照)].(明)汤显祖着.张光前译.扫描版.pdf
│ [史记选1 汉英对照].安平秋(校译) 杨宪益 戴乃迭(英译).扫描版.pdf
│ [史记选2 汉英对照].安平秋(校译) 杨宪益 戴乃迭(英译).扫描版.pdf
│ [史记选3 汉英对照].安平秋(校译) 杨宪益 戴乃迭(英译).扫描版.pdf
│ [吴子 司马法 尉缭子 汉英对照].潘嘉玢 (译).扫描版.pdf
│ [周易1 汉英对照].张善文(今译) 傅惠生(英译).扫描版 .pdf
│ [周易2 汉英对照].张善文(今译) 傅惠生(英译).扫描版 .pdf
│ [周易参同契(汉英对照)].(东汉)魏伯阳着 萧汉明校译 吴鲁强 戴维斯英译.扫描版.pdf
│ [唐代传奇选(汉英对照)](唐)沈既济等编着 王中立今译.扫描版.pdf
│ [唐宋文选1(汉英对照)].(唐)韩愈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唐宋文选2(汉英对照)].(唐)韩愈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商君书 汉英对照].高亨(今译) 戴闻达(英译).扫描版.pdf
│ [四元玉鉴1 汉英对照].郭书春(今译) 陈在新(英译).扫描版.pdf
│ [四元玉鉴2 汉英对照].郭书春(今译) 陈在新(英译).扫描版.pdf
│ [坛经(汉英对照)]. 顾瑞荣今译 蒋坚松英译.扫描版.pdf
│ [墨子1 汉英对照].周才珠 齐瑞瑞(今译) 汪榕培 王宏(英译).扫描版.pdf
│ [墨子2 汉英对照].周才珠 齐瑞瑞(今译) 汪榕培 王宏(英译).扫描版.pdf
│ [天工开物 (汉英对照)].(明)宋应星着 潘吉星今译 王义静等译.扫描版.pdf
│ [太平广记选 2(汉英对照)].(宋)李昉等编.扫描版.pdf
│ [太白阴经 汉英对照].刘先廷(校释) 朱世达(英译).扫描版.pdf
│ [夷坚志选 汉英对照].王锡婷 等(今译) 英格尔斯(英译).扫描版.pdf
│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汉英对照].吴如嵩 吴显林(校释) 林戊荪(英译).扫描版.pdf
│ [孟子 汉英对照].杨伯峻(今译) 赵甄陶 等(英译).扫描版.pdf
│ [宋明评话选 1(汉英对照)].(明)冯梦龙 凌蒙初编着.扫描版.pdf
│ [尚书 (汉英对照)].周秉钧今译.扫描版.pdf
│ [山海经(汉英对照)].陈成今着 王宏 赵峥英译.扫描版.pdf
│ [战国策 3(汉英对照)].翟江月英译 今译.pdf
│ [战国策1 汉英对照].翟江月(译).扫描版.pdf
│ [战国策2 汉英对照].翟江月(译).扫描版.pdf
│ [搜神记 1 (汉英对照)].(晋)干宝 黄涤明 丁往道英译.扫描版.pdf
│ [搜神记 2 (汉英对照)].(晋)干宝 黄涤明 丁往道英译.扫描版.pdf
│ [文心雕龙1 汉英对照].周振甫(今译) 杨国斌(英译).扫描版.pdf
│ [文心雕龙2 汉英对照].周振甫(今译) 杨国斌(英译).扫描版.pdf
│ [文赋 二十四诗品(汉英对照)].陆机司空图着.扫描版.pdf
│ [新编千家诗 汉英对照].袁行霈(编) 徐放 韩珊(今译) 许渊中(英译).扫描版.pdf
│ [明清文选1 (汉英对照)].宋濂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明清文选2 (汉英对照)].宋濂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水浒传 1(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2(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3(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4(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5(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牡丹亭 1 (汉英对照)].(明)汤显祖着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牡丹亭 2 (汉英对照 )].(明)汤显祖着.扫描版.pdf
│ [苏轼诗词选 汉英对照].许渊冲 (译).扫描版.pdf
│ [荀子1 汉英对照].张觉(今译) 约翰·诺布洛克(英译).扫描版.pdf
│ [荀子2 汉英对照].张觉(今译) 约翰·诺布洛克(英译).扫描版.pdf
│ [西厢记(汉英对照)].(元)王实甫着 许渊冲英译.扫描版.pdf
│ [西游记1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2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3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4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5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6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诗经1 汉英对照].陈俊英 蒋见元(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诗经2 汉英对照].陈俊英 蒋见元(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长生殿 (汉英对照)].(清)洪升着;杨宪益,戴乃迭译.扫描版.pdf
│ [阮籍诗选 汉英对照]. 吴伏生(今译) 格林鹿山 吴伏生(英译).扫描版.pdf
│ [陶渊明集 汉英对照].熊治祁(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大中华文库(pdf)3-1
│ [二刻拍案惊奇 1(汉英对照)].(明)凌蒙初着 李子亮译.扫描版.pdf
│ [二刻拍案惊奇 2(汉英对照)].(明)凌蒙初着 李子亮译.扫描版.pdf
│ [二刻拍案惊奇 4(汉英对照)].(明)凌蒙初着 李子亮译.扫描版.pdf
│ [儿女英雄传 (汉英对照)].(清)文康着 费致德译.扫描版.pdf
│ [六韬 (汉英对照)].聂送来译.扫描版.pdf
│ [关汉卿杂剧选 (汉英对照)].(元)关汉卿着 杨宪益 戴乃迭译.扫描版.pdf
│ [列子 汉英对照].李建国(今译) 梁晓鹏(英译).扫描版.pdf
│ [吕氏春秋1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吕氏春秋2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吕氏春秋3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国语(汉英对照)].王宏 赵峥英译.扫描版.pdf
│ [封神演义 (Ⅰ、Ⅱ、Ⅲ、Ⅳ)(汉英对照)].(明)许仲琳编 顾执中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1(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2(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3(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4(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5(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6(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李白诗选 汉英对照].许渊冲(英译).扫描版.pdf
│ [杜甫诗选(汉英对照)].(美)华兹生英译.扫描版.pdf
│ [梦溪笔谈 1 (汉英对照 )].(北宋)沈括着 胡道静 金良年 胡小静今译.扫描版.pdf
│ [梦溪笔谈 2 (汉英对照 )].(北宋)沈括着 胡道静 金良年 胡小静今译.扫描版.pdf
│ [楚辞 汉英对照].陈器之 李奕(今译) 卓振英(英译).扫描版.pdf
│ [汉魏六朝文选1 (汉英对照 )].贾谊等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汉魏六朝文选2 (汉英对照 )].贾谊等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汉魏六朝诗三百首1 汉英对照].弘征 熊治祁(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汉魏六朝诗三百首2 汉英对照].弘征 熊治祁(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洛阳伽蓝记 汉英对照].曹虹(今译) 王伊同(英译).扫描版.pdf
│ [浮生六记(汉英对照)].(清)沈复着.扫描版.pdf
│ [淮南子1 汉英对照].翟江月(今译) 翟江月 牟爱鹏(英译).扫描版.pdf
│ [淮南子2 汉英对照].翟江月(今译) 翟江月 牟爱鹏(英译).扫描版.pdf
│ [淮南子3 汉英对照].翟江月(今译) 翟江月 牟爱鹏(英译).扫描版.pdf
│ [管子1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管子2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管子3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修).pdf
│ [管子4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红楼梦 1(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2(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3(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4(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5(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6(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老子 汉英对照].陈鼓应(今译) 傅惠生(校注) 韦利(英译).扫描版.pdf
│ [老残游记 2(汉英对照)].(清)刘鹗着 (美)哈洛德·谢迪克译.扫描版.pdf
│ [聊斋志异选 1(汉英对照)].(清)蒲松龄着.扫描版.pdf
│ [聊斋志异选 2(汉英对照)].(清)蒲松龄着.扫描版.pdf
│ [聊斋志异选 3(汉英对照)].(清)蒲松龄着.扫描版.pdf
│ [聊斋志异选 4(汉英对照)].(清)蒲松龄着.扫描版.pdf
│ [花间集1(汉英对照 )].(后蜀)赵崇祚编 (美)傅恩英译 张宗友译.扫描版.pdf
│ [花间集2(汉英对照 )].(后蜀)赵崇祚编 (美)傅恩英译 张宗友译.扫描版.pdf
│ [菜根潭 汉英对照].姜汗忠(今译) 怀特(英译).扫描版.pdf
│ [警世通言1 (汉英对照 )].(明)冯梦龙编着.扫描版.pdf
│ [警世通言2 (汉英对照 )].(明)冯梦龙编着.扫描版.pdf
│ [警世通言3 (汉英对照 )].(明)冯梦龙编着.扫描版.pdf
│ [警世通言4 (汉英对照 )].(明)冯梦龙编着.扫描版.pdf
│ [论语 汉英对照].杨伯峻(今译) 韦利(英译).扫描版.pdf
│ [邯郸记(汉英对照)].(明)汤显祖着 汪培英译.扫描版.pdf
│ [金匮要略 汉英对照].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镜花缘 1 (汉英对照)].(清)李汝珍着.扫描版.pdf
│ [镜花缘 2 (汉英对照)].(清)李汝珍着.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灵枢1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灵枢2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灵枢3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素问1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素问2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素问3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四经 汉英对照].余明国 等(今译) 张纯 等(英译).扫描版.pdf
│ [黄石公三略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汉英对照]黄朴民 等(校释) 何小东(译).扫描版.pdf
│├─汉法对照
││ [周易 汉法对照].张善文(汉译) 菲拉斯特(法译).扫描版.pdf
││ [孟子 (汉法对照)].杨伯峻今译.扫描版.pdf
││ [庄子 (汉法对照)].刘家槐译.扫描版.pdf
││ [论语 汉法对照].杨伯峻(今译) 董强(法译).扫描版.pdf
││ [论语 (汉法对照)].杨伯峻今译 董强法译.扫描版.pdf│

├─大中华文库(pdf)3-3
│├─汉德对照
││ [孟子 汉德对照].杨伯峻(今译) 卫礼贤(德译).扫描版.pdf
││ [老子 汉德对照].陈鼓应(今译) 卫礼贤(德译).扫描版.pdf
││ [论语 汉德对照].杨伯峻(今译) 卫礼贤(德译).扫描版 .pdf
││
│├─汉日对照
││ [庄子 2 (汉日对照)].秦旭卿 孙雍长今译 森三树三郎日译.扫描版.pdf
││ [论语 (汉日对照 )].杨伯峻今译 孔健日译.扫描版.pdf
││

││
│├─汉西对照
││ [庄子 2 (汉西对照 )].秦旭卿 孙雍长今译 姜凤光西译.扫描版.pdf
││ [水浒传 2(汉西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3(汉西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4(汉西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5(汉西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汉阿对照
│└─汉韩对照
│ [儒林外史 1(汉韩对照)].(清)吴敬梓着.金宽雄 金晶银译.扫描版.pdf
│ [儒林外史 2(汉韩对照)].(清)吴敬梓着.金宽雄 金晶银译.扫描版.pdf
│ [儒林外史 3(汉韩对照)].(清)吴敬梓着.金宽雄 金晶银译.扫描版.pdf
│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汉韩对照].吴如嵩 吴显林(校释) 金得顺(韩译).扫描版.pdf
│ [搜神记 2(汉韩对照)].(晋)干宝着.扫描版.pdf
│ [搜神记1 汉韩对照].黄涤明(校译) 李元吉(韩译).扫描版.pdf
│ [搜神记2 汉韩对照].黄涤明(校译) 李元吉(韩译).扫描版.pdf
│ [文心雕龙2 汉韩对照].周振甫(今译) 金宽雄 等(韩译).扫描版.pdf
│ [老子 汉韩对照].陈鼓应(今译) 傅惠生(校注) 金德顺(韩译).扫描版 .pdf

├─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黄帝内经灵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 黄帝内经—灵枢(1)(中英对照超清版).pdf
│ 黄帝内经—灵枢(2)(中英对照超清版).pdf
│ 黄帝内经—灵枢(3)(中英对照超清版).pdf

└─大中华文库英汉
古典诗词名篇百首.pdf
古诗苑汉英译丛诗经.pdf
史记选古文经典译丛.pdf
宋词古诗苑汉英译丛.pdf
汉魏六朝小说选.pdf
洛阳伽蓝记.pdf

⑽ 《牡丹亭》汤显祖 徐朔方等注 txt或PDF直接上传在“知道”上好了

《牡丹亭》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5b7v93LV7LuYyoE8dcTCkg

提取码: 7vzy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阅读全文

与牡丹亭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编译iso 浏览:940
照片生成pdf格式 浏览:194
病历转pdf 浏览:835
云服务器配硬件 浏览:978
服务器10k什么意思 浏览:21
pdfeditor汉化 浏览:884
新科学pdf 浏览:746
现在还有c语言编译吗 浏览:674
哪里买到单片机 浏览:480
linux文件打开数量 浏览:510
编译原理中什么是l属性文法 浏览:372
硬盘加密时出现的问题 浏览:61
如何退域命令 浏览:108
看书的app哪里看 浏览:291
服务器怎么调大 浏览:3
android天气apijson 浏览:984
为什么创建id会出现服务器错误 浏览:837
代码中有不必编译的单词吗 浏览:563
钩子与数据库编程 浏览:563
安卓光遇录歌怎么设置 浏览: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