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中华家训pdf

中华家训pdf

发布时间:2022-03-07 07:50:00

‘壹’ 如何在现代商业城市振兴中华礼仪

以儒家思想在现代商业城市振兴中华礼仪

——香港中华礼仪振兴会的个案

冯瑞龙、Irene Chung--第五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作者简介:冯瑞龙(1963— ),男,香港人,香港大学中文系硕士、澳洲格理菲斯大学博士。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前任助理教授,从事大学中西文学及戏剧教研。文化类编着包括:《华夏家训》、《华夏教子诗词》、《华夏女子庭训》、《中华家训—帝王将相的锦囊》。现任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常务理事、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理事(专业发展部副主任) 、香港中华礼仪振兴会理事(义务秘书)。Irene Chung,女,香港人,香港大学学士,澳洲麦觉理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从事管理学教研。香港中华礼仪振兴会会员。

摘要:本文指出中国目前出现经济快速起飞,与礼仪急剧下降的相互逆反现像, 因此当前社会急需以儒家思想振兴中华礼仪。而香港百年来华洋杂处, 传统文化较薄弱, 因此对振兴中华礼仪的思考和感受也会较深。内文环绕一个个案——香港中华礼仪振兴会, 介绍它的宗旨、如何以儒家思想赋予“礼”、“仪”在香港这个商业城市适用的现代意义?以及香港同仁的部份工作略作简报, 以期集思广益, 众志成城, 与各界人士共筹在现代商业化的社会, 复兴儒学以及中华礼仪。

关键词:儒家思想 中华礼仪 礼仪之邦 境外旅游 香港中华礼仪振兴会 香港立法会粗口事件 《中华文化承传》 礼仪在商业社会的现代意义 三国 三礼三节 三语

Using Confucian Thoughts to Revive Chinese Etiquette and Rituals in Modern Commercial City——

A Case Study: Hong Kong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Liyi

Andy Fung、Irene Chung

Abstract:This paper spotlighted a paradox wher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hinese society, on the other side, encountered a downturn of the Chinese “Liyi” (etiquette & rituals). In view of the undesirable downturn, it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revival of the Chinese Liyi embedded in the Confucian thoughts, for the sake of bringing in social harmony among Chinese in the community. Hong Kong is a commercial city mingled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 local Chinese, living in it, are more aware of the essence of keeping the Chinese Liyi.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points for enforcing the revival of the Chinese Liyi as its primary aim. It presented a number of useful references, concerns for discussions among attendees in the conference. Namely, they are: (1) an introction of the Hong Kong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Liyi, its objectives, vision and work progress related to the revival of Chinese “Liyi”, (2) revival and good use of “Li” and “Yi” upheld in the Confucian thoughts, (3) urgent need to rebuild the good qualities of Liyi suitable for use in nowadays’ business context.

Key Words:Confucianism Chinese Liyi (etiquette and rituals) outside China Travel Hong Kong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Liyi Foul Language Incident of the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Book) significance of 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etiquette and rituals in modern commercial society 3 National 3 Rituals 3 Festivals 3 Greetings

一、问题出现: 经济快速起飞与礼仪急剧下降

中国外交部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详细介绍了领事保护的概念、范围、适应人群以及条件。值得关注的是,外交部在其中再次提醒中国公民:

<!--[if !supportLists]-->- <!--[endif]-->在境外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

<!--[if !supportLists]-->- <!--[endif]-->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

<!--[if !supportLists]-->- <!--[endif]-->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

<!--[if !supportLists]-->- <!--[endif]-->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 (注1) 。

此外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在2006年8月发出的“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通知中,承认国人在旅游活动中有七大不文明行为:“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注2) 。

这样的提醒,反映中国在经济快速起飞, 与礼仪急剧下降的相互逆反。中国人在海外旅游、经商、求学时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不仅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不相适应,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相匹配,亦令中国的“礼仪之邦”形象受损 (注3) 。

古语云,“仓禀实而知礼节”(注4),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2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人文明素质却未能同步提高。因此,香港中华礼仪振兴会(下文称:本会)及本文笔者强烈认为, 当前社会急需以儒家思想振兴中华礼仪!

香港的经济起飞始于上世纪70年代, 问题的出现以至对策, 时间上略略超前于全国。时至今日, 香港人在遵守交通灯号、排队购票、乘车让座、以及不乱抛垃圾等方面, 水准尚可, 当然距离“礼仪之邦”的理想尚远。

举例来说, 香港在2009年3月就发生立法会议员接连多次在议事堂上使用粗言秽语,引起各方侧目的事件, 本会由本文笔者起草, 于4月8日发出“香港中华礼仪振兴会 回应立法会粗口事件公开信”(注5), 表达本会理事会认为不论政见如何,议员在公开场合应注意“语言与礼仪”,以培养年青一代积极有为,言行有礼的好榜样。因此香港与国内相比,可能也是五十步笑百步,振兴礼仪仍有待各界努力。

不过香港百年来华洋杂处, 传统文化较薄弱, 因此对振兴中华礼仪的思考和感受也会较深。所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注6), 下文就香港中华礼仪振兴会的宗旨、如何以儒家思想振兴“礼”、“仪”?以及香港同仁的部份工作略作简报, 以期集思广益, 众志成城, 与在座各位大雅君子共筹在现代商业化的社会, 复兴儒学以及中华礼仪。

二、揭竿而起: 香港中华礼仪振兴会的宗旨

如前所述, 香港百年来华洋杂处, 传统文化较薄弱, 因此对振兴中华礼仪的思考和感受也会较深。本会名誉会长孔宪中教授曾说:

港人除了饮食外, 甚么都是洋化了。穿的是洋服, 住的是洋房; 礼仪是洋的, 音乐游戏也是洋的。四千年来的华夏文化正走上沉没的路(注7)。

有见及此, 香港中华礼仪振兴会于1997年冬由孔宪中教授发起筹组,2005年正式成立, 游社暖先生为首届主席, 第二届(现任)主席为杨靖娴校长(注8)。本会现已注册为非牟利文化慈善团体。

(一)理念:

1.以礼仪为美好文化符号与精神载体。

2.振兴中华礼仪,将美好民族形式与精神注入生活言行,务求与现代中外文化接轨,无需偏执复古或强人所难。

3.于全球化之际,应突出民族特色,以确立民族身分,为世界文化增添姿采。

(二)目标:

1.取得社会大众对本会所持礼仪理念之认同。

2.促进对优质中华礼仪之欣赏与崇尚、承传与发扬。

3.重振民族自信与尊严,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焕发中华文化姿采。

(三)工作:

1.开展各种有关中华礼仪之研习、普及与推广活动。

2.涉及范围:学术研究、学校教育、艺术创作、写作出版、媒体制作、展览演出、文娱康乐、时装工艺、旅游服务、城市建设等。

(四)目前开展之重点项目:

1.推动礼仪之研究、整理与出版,并与友好机构合办研讨会。

2.推广校园礼仪,如征集校园礼仪资料,举辨讲座、开设礼仪课程。

3.筹建中华礼仪资料库。

4.发表或提交意见,包括向北京奥委提交礼仪建议书,倡导“承北京奥运,行中华拱手礼”,以及建议于西九龙文娱艺街区设立中华礼仪馆等(注9)。

(五)资源:

1.本会承蒙孔安道纪念金赞助筹组经费、智韬慈善基金赞助成立后部分经费。

(六)研究问题及研究方向:

1. 如何把华夏四千年的文化改善, 使其适合于21世纪的实用?

2. 如何以个人实践来重新恢复这些 (改善后的) 华夏文化?

3. 如何组织会社来鼓吹和发扬这些 (改善后的) 华夏文化?

4. 如何使学校和其他文化团体参与这个文化重建的运动?

5. 如何使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正视文化重建的重要?(注10)

今日中国走向世界,重视国体,振兴中华礼仪,固经国之大业。本会之成立,旨在加入先导行列,希望所持目标及理念,得到政府当局与社会人士响应与支持,令中华礼仪得以振兴(注11)。

三、集思广益: 如何以儒家思想振兴“礼”、“仪”?

无用讳言, 香港政府在1997年前并不热衷中国文化教育。但回归十年后, 在中小学教育的层次, 已大有改善。其中以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施仲谋教授牵头的着作《中华文化承传》(初中适用, 三册本) (注12)及《中华文化撷英》(高中适用, 两册本)最为通行(注13)。

以《中华文化承传》为例, 第七章. <情操礼仪>的选材十分全面恰当, 列出如下:

(一)中华礼仪的文化特色

(二)重要的礼仪

1五礼

2古代的婚姻

3古代的丧葬

4见面礼仪

5交谈礼仪

6公共场所礼仪

7家庭礼仪

8称谓、谦称及尊称

(三)重要的礼仪典籍

1《礼记》

2《孝经》

(四)文化思考:礼仪和品德情意

(五)认同和继承优秀的礼仪精神 (注14)

以下提出本文笔者在香港的一些思考, 集思广益, 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 以传统儒家思想, 振兴经济起飞后的中华“礼”、“仪”?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中国古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商业社会有积极、普遍意义的文明礼仪。

正如不少学者所指出,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所以下文将“礼”和“仪”分述。

(一) “礼”在商业社会的现代意义

在“礼”方面, 包括: 1.以礼待人; 2.礼尚往来; 3.敬老护幼。

1.以礼待人的现代意义

《礼记》<曲礼上>云:“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注15)。。儒家认为, 出自内心的诚意,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缛节。

香港是国际商业金融中心, 重视零售服务业、旅游业等商业,多年前政府的旅游发展局已在电视及传媒提倡以下口号:“以礼待人, 宾至如归, 游客消费, 人人受惠”的礼貌运动。

与古代不同, 现代社会重视自由平等, 施受双方不必“自卑而尊人” 。

2. 礼尚往来的现代意义

“以德报德”,有恩必报,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养。当然,往来之礼,也该适度。《礼记》<曲礼上>又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注16)

与古代不同, 现代社会重视公平和公义, 赞成“以德报德”, 但不会同意“以德报怨”, 而是孔子所说的“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 才符合法治精神(注17)。

3.敬老护幼的现代意义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注18)

《孟子》<告子下>云:“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19)。

《礼记》<祭义>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20)。就是说,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

现代商业社会主张良心企业, 要照顾弱势社群需要, 商场的出入通道及升降机也要“无障碍”。从市场学的角度, 这是扩大消费群, 从主流扩大至其他社会群体的需要。

(二) “仪”在商业社会的现代意义

在“仪”方面, 包括:1.仪容整洁; 2.节庆适度; 3.绿色礼仪。

1.仪容整洁的现代意义

《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注21)。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居处恭, 执事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

现代商业社会, 十分重视公司员工的仪容整洁, 每天都由上司视察检查, 成为奖罚升降的评审项目之一。

2.节庆适度的现代意义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节庆, 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俗成的仪式。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如春节、元宵、中秋、七夕、重阳、除夕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

现代商业社会, 十分重视节日的消费文化。例如新年和圣诞节, 中秋节和端午节, 情人节和万圣节(Halloween) (注22), 大小商场都堂皇布置, 更成了应节食品和消费商品公司的重点市场项目。例如近年情人节和圣诞节晚餐每位收贵高达二、三百港元; 中秋节和端午节推出豪华金箔月饼及鲍鱼带子粽子。香港各酒店竞推黄金钻石豪华婚宴, 动𫐄消贵数十万, 就更不足为法了。

本文笔者认为, 节庆之设, 是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因此不必过度奢华。即如二程在《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所云:“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注23)。可见,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节的要求。

3.绿色礼仪的现代意义

2008年由中国主办的奥运会以绿色奥运为题, 重视环保, 获得世人的称许。

其实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重视“天人合一”(或称“天人合德”)(以孔孟为代表), 汉朝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之说,程朱理学引申为天理之说。“天人合一”是指人在自然面前,应“与天地合其德”,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切不可逆“自然”而行之 (注24)。

“天人合一”与现代人重视环保、重视卫生的绿色主张相近。例如上文所述的中秋节和端午节推出的金箔月饼及鲍鱼带子粽子, 配以礼盒及三重包装。减少包装, 不但可降低成本, 减少物料浪费, 也可保护地球, 为子孙后代积福。

四、众志成城: 香港同仁的部份工作简报

本部份略述香港中华礼仪振兴会同仁的部份工作, 抛砖之意, 在于引玉, 供大家参考及讨论如何在现代商业城市以儒家思想振兴中华礼仪。

(一) 本届政纲

香港中华礼仪振兴会本届理事会通过提倡以下政纲

三国: 国礼(拱手礼); 国服(旗袍); 国花(梅花)

三礼: 成年冠礼; 婚姻礼; 丧殡礼

三节: 中国教师节(孔诞); 中国母亲节(孟母诞); 中国情人节(七姐诞)

三语: 您好(代Hello); 再见(代Bye-bye); 爸妈(代daddy, mummy)

(二) 本届工作

经过香港中华礼仪振兴会同仁的努力, 以下工作均有所开展:

1 加冠礼

2 开笔礼

3 拱手礼

4 婚姻礼仪

5 中国茶道

6 饮食与礼仪

7 宗教与礼仪

8 服装与礼仪

9 武术与礼仪

10青少年礼仪故事100则

(三) 笔者曾参与的本届工作

2009-2010年度本文笔者曾参与的工作:

本会协办: 香港金文泰中学“成人加冠礼”-会长助理(2009年3月)

本会就立法会议员粗口事件的声明-起草声明(2009年4月)

本会协办: 香港博爱医院梁省德小学“尊师开笔礼”-鸣钟嘉宾(2009年6月)

本会与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合办: 礼仪网页设计比赛-评判(2009年10-12月)

本会赞助: 香港中小学创意创新比赛-中华文化组评判(2009年9月-2010年7月)

本会赞助: 沙田区学校校训与礼仪研究(2009-2010年)

(四)结语

总括来说,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民众文明素质的提高,自然有赖发扬和振兴儒家思想和礼仪。

然而, 香港中华文化振兴会只是一个个案, 本会限于人力物力, 只能在香港一地略尽棉力。因此, 本会愿与各位有志之士, 友好团体群策群力、众志成城, 为当前中国社会急需以儒家思想振兴中华礼仪而努力!

http://www.confucianism.org.my/international/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27

‘贰’ 中华家训的古诗名句

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 非淡泊无以明志
《颜氏家训》: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叁’ 《中华家训名篇》读后感作文

《中华家训名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着作,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我对《中华家训名篇》第八篇勉学有很深的感触,这篇对该如何学习,怎样取得更好的成效给予我们明确的指示。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应该以何种姿态对待学习。“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这段文字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进行了抨击,告诫了我们不能因家资优越而废弃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融入社会。 “学需勤,勤亦苦,苦必刻,终则成”,孔子弟子三千,优异者众多,而并不出众的曹参传得衣钵,与其勤于学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学习必须勤奋。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学习的过程中应持谦虚之心,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时刻牢记“满招损,谦受益”。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让我们误认为古人是为了功名才读书的,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当今社会教育的功利性。老师或家长多以“好好学习,将来可以从事好的职业,”来劝诱学生学习,如此方式非但不能引导学生,反而令学生厌学。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在颜之推看来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颜之推又说学习不仅是为了安身立命,颜之推认为学习的更大价值在于利世。“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但不学不但不能利世,甚而难以立命。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学习之人可分两种,一种为己,一种为人即利世。犹如佛徒,佛者,觉也,一者自觉,一者觉他即普渡众生,自觉并觉彼者唯佛耳。因此,唯有一技之长,得以自立,从而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人才能称为学习之人。 既已知学习的意义,有求学之心,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学习的内容呢?“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由此可观,颜之推认为学习应当广博涉列,且在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浓厚的时代能提出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师表,实为难能可贵。“夫学者贵能博闻也。”一个人如果仅仅去钻研某一学科,最后终究要走入一条死胡同的。曹雪芹是一个博古通今,各种知识都有所钻研的人。爱因斯坦不但文学很好,也同时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仅仅作为科学家存在的爱因斯坦是不存在的。要真正有所建树,我们每一个伟人巨人都可以给我们作为榜样,他们没有谁不是将自己的才华建立在一片广袤的雄厚的土地之上而展示出来的。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应广泛吸取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通过《中华家训名篇》第八篇勉学,告诫我们要常读书,爱读书。活到老,学到老,终不沦为末流。

‘肆’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袁氏世范/中华古典珍品书坊》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袁氏世范/中华古典珍品书坊》(袁采朱用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uHNa4BqQPBV3aUaxJKXeEw

提取码:XUED

书名:增广贤文朱子家训袁氏世范/中华古典珍品书坊

作者:袁采/朱用纯
出版社:黄山书社
译者:余淮生 注释
出版年:2007-5
页数:190

内容简介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袁氏世范》内容简介:《增广贤文》几乎收集了士农工商、官宦平民各个阶层的人生处世格言,尊卑杂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各阶层的人做人的规范,其基本内涵是和中国儒家精神一脉相承的。它崇尚的好学、勤奋、克俭、诚信、友善、清廉等,至今仍然是我们做人的准则。《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为明末清初学者朱用纯撰。《朱子家训》集中了古人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包含有许多治家处世的质朴哲理和有益启示,如勤俭持家、爱护劳动成果、注意清洁健康、和睦邻里等,同时也贯穿着清高闲达、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知足常乐的士绅生活情趣。所以,它不仅为劳动阶级的平民之家所传习,而且也为官宦之家以及书香门第所津津乐道,为有清一代最为着名也是流传最广的一篇家教之作。

作者简介

袁采,(?年—1195年),字君载,衢州信安(今浙江省常山县)人 。着有《政和杂志》、《县令小录》和《世范》三书,今只有《袁氏世范》传世。其详细事迹已不可考。他被誉为“中国历史倡女性同情论的第一人。”

‘伍’ 《中国家风家训》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家风家训》(王馨)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hWmLOjvXE-UsdOL1NpAFSA

提取码: nhd5

书名:中国家风家训

作者:王馨

豆瓣评分:9.5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7

页数:264

内容简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中国家风家训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受到极大的重视。

时至而今,我们做人处世的种种准则大都源于中国家风家训。

为人父母者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本书——中国家风家训将家喻户晓的经典范本《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弟子规》做了深入透彻的解读,分成了原文、注释、译文、历史故事、知识点链接等版块,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是弘扬传统文化、亲子共读的良好版本。

作者简介:

"王馨,中国学前教育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散文协会理事、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从教27年,从事文学创作20年,曾多次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多年来,专注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学与践行,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常有文章在《扬子晚报》《世界日报》《苍梧晚报》等报刊发表。

‘陆’ 和为贵、孝为先、勤为本、俭为德的来源是什么,

源自:中国梦娃娃公益广告词

释义:

和为贵: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

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

勤为本:以勤劳为本分,不要好逸恶劳。

俭为德:要有勤俭节约的品德,不要骄奢淫逸。

原词:

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

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

百年梦,时代潮,齐努力,同奔跑,共祝愿,祖国好,合美吉祥,节节高。

(6)中华家训pdf扩展阅读:

广告鉴赏

在稚嫩、可爱的童声演唱中,穿着中国传统服装、扎着独角辫、胖嘟嘟的“梦娃”跳上荧屏,不停地用各种形象的手势,给大家送祝福、喻美德。

这个被赋予“中国梦”代表形象的红色小女孩在居民小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橱窗里、在街头巷尾的“中国梦”宣传招贴画中尽展风采。

与贴在墙上的宣传画相比,“梦娃”已经不再以一个可爱安静的形象示人,而是以最富中国意味的形象、最具传统文化号召力的传播方式,以及最有人文情怀的动感画面,为每个中国人以及关心关注中国发展的外国友人,呈现出一个立体、生动而又形象的中国伟大复兴之梦。

‘柒’ 求朱子家训心得

一部曾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产生巨大影响,被中国封建统治者推崇了几千年的《论语》,时下又因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解读而大放异彩,使冷落了几十年的传统文化又起热潮。在《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和“三思而后行”的观点,记载的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和鲁国的大夫季文子在做事前要经过反复考虑,这些观点对人冷静反省自己、考虑问题、正确决策、少犯错误很有好处,被世世代代无数人做为处事的行动指南。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人们的思想信仰也发生了动摇,传统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就提出“自省”,即每天进行自我修养,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目前社会快速发展、各种思潮相互冲突、人心浮躁的时代背景下,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借鉴。在《朱子家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这应该是饱读读书、深悟儒学的朱柏庐学习和继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并结合个人生活阅历而得出的人生处事感悟,也是他个人经历朝代更替、世事沉浮后的理性思考。他教育子孙在处事时,要求“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意思是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社会是复杂的,也是残酷的,要想保全自己,成就事业,就必须牢记“三思后行”这个训诫,对他人之言,反复思考,鉴别真假;和人相争,不要一味找客观理由和他人毛病,要反省自己,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修正行动方向,这样一切事情都可以正确顺利地化解。在这方面,人们有过许多经验之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话到嘴边留三分”、“做事要适度”,同时也有过许多惨痛的教训。如果处于领导阶层,遇事不经过全面思考,凭一时的冲动,主观武断的决策都可能会导致离心离德的后果,使事业走向毁灭;如果是普通群众,无意的一句话可能会授人以柄、被别人断章利用、成为对手踩踏的证据,遭受无端人为攻击,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遇事多思考,多反思自己,对完美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做才有希望立于不败之地并达到成功的彼岸。 个人修养是一生的事情,不能有丝毫放松。具体做法是小事着手,一点一滴积累。从古到今,先辈贤达十分注重从小处加强个人修养。《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必先正其心”。这里的正心、修身就是指个人修养,这必须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从具体的日常小事培养,方能逐渐养成。《朱子家训》第一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有别;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就说明了个人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只背理论,而是要在平时治家中不懈实践,从看似平常乏味,却不可缺少的琐事做起,形成一种习惯。居家过日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小事。要治好家,就必须日复一日做这许多琐碎事,从细处入手,微处操劳,才能做到井井有条,家业维持以至兴旺。也只有修好身,治好家,才能积累经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愿望。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基础过程。《朱子家训》把打扫房子、关锁门户做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修课,强调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习惯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点滴积累的重要性。东汉时期,有一个胸怀大志名叫陈蕃的少年,他独立住在一间房子里,把自己居住的房间搞得龌龊不堪。有一天,他父亲与朋友来看他,见到屋里一幅乱糟糟的景象就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客人。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朋友当即反问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一对。其实,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规律的,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产生质变。《论语》中也有这样一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者也,其为仁之本与!”孔子从另一个角度也讲了从日常小处进行个人修养的道理。联想到现代的教育情况,学校、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只重视学生的功课成绩,把考上名牌大学做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往往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结果造就了不少高分低能、低德的人,造成了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对国家、社会、家庭都带来了很大损害。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对孩子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要树立成人第一,成才第二的意识,重视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小事做细,把成长的基础打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长大以后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会有所作为,至少是不会危害社会。我们成年人也一样,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小事,注意细节。 《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作为传统的家教用书和儿童启蒙用书,《家训》在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传播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华家训文化和家族传统的根源中,《朱子家训》作用重大,因为现代教育缺乏必要的传统教育,我们现在回头品味那些本应该五六岁就熟读熟背的文字,会感受到独特的中华气息、原始的道德要求、至高的做人道理。1,“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现在商品经济发展,我们很容易见到将自家的剩余农副产品诸如水果蔬菜挑到市场、街道出售的人群,也可以见到在走街串巷卖针头线脑的二郎担,这些“肩挑贸易”的出现和存在很好地方便了大众生活;为什么“勿占便宜”呢?其一,这些肩挑是来自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不富裕,好比一般的农贸市场上每到开学之前都会降价一样——很多家长为了给儿女准备上学费用,将自家不舍得吃的家禽、农副产品拿去换钱;可怜天下父母心。其二,走街串巷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大汗淋漓口干舌燥还要吆喝,我们应该体谅他们的不易。2,“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其中“受恩勿忘”很容易理解,在做起来也较好操作。“施惠勿念”我们能做到吗?我们都很在乎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并希望得到报答、补偿、报酬,这固然是市场经济的影响所致:大家都有强烈的“劳有所得”概念,认为自己付出就应该得到“应该的”报偿但是我们想过没有?什么叫“应该”——那是“你的”“应该”,你为何要将自己的意志加于别人?别人感谢是他自己的事,人家不放在心上照样是他自己的自由,你无权要求——那是他的道德问题,与你无关——如果你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要求得到他人的同等待遇,那是你太天真了。这也注定你终将活在苦闷之中。3,“凡事多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这条智慧体现在《大学》的“知止、有定”。无论怎么成功、失败都用“中道”、“中庸”的思想面对。什么叫“淡如水”?什么叫“真”?什么叫“中”?如果一个人将所有功名利禄都平淡看待——就像某位大师在回家得到自己被打为“右派”后哈哈一笑、在得知自己被平反后也是哈哈一笑一样——平淡即是真。什么叫“中”《中庸》里说“中不偏、庸不易”,不偏的意思不仅指不偏向哪个极端,还指佛家的“恒顺众生”、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更是体现了这一点;也指儒家的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可见孔子是把“中庸”作为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伦理准则而提出的。儒家伦理学的“中庸”说同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的不同,就在于儒家对“中”的标准赋予了新的具体内容,这个具体内容就是以“仁”为内在核心,以“礼”为外在形式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但“中”字的基本含义,即合宜,合乎一定的标准或法则这一种意思,仍然保留在儒家的“中庸”说中。《朱子家训》字数不多、篇幅较小,但句句是智慧,或许有一些我们会感觉离我们的时代有距离、有一些我们甚至会认为是封建的思想,但仔细想想会觉得:道德和人格不是以时代为限的——千年之前是这样,现在这样,将来还必须这样——哪怕现在你不认可。

‘捌’ 什么是中华家训园

网络有详细介绍,理念很好,国家就该大力支持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东西!

‘玖’ 中华家训园会员中心

这是中华家训园项目的销售平台,简单注册就可以

阅读全文

与中华家训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单片机生日快乐程序 浏览:891
安卓手机连车载的叫什么 浏览:223
怎么让自己的手机键盘变得好看app 浏览:53
能看qq的文件夹 浏览:515
android二维码生成代码 浏览:567
焦炉气压缩机 浏览:402
imap接收邮件服务器地址 浏览:291
小乔肖恩解压密码 浏览:645
php网页网盘源码 浏览:181
签到任务源码 浏览:814
母亲节的文案怎么写app 浏览:984
加密协议aes找不到 浏览:250
java服务器端开发源码 浏览:551
编译器编译运行快捷键 浏览:333
住房app怎么快速选房 浏览:174
怎么在电脑上编译成功 浏览:214
单片机可调时钟设计方案 浏览:192
qq文件夹密码忘记怎么找回 浏览:683
php扩展插件 浏览:608
解压视频厕所抽纸 浏览: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