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加密传输是什么原理

加密传输是什么原理

发布时间:2023-12-20 14:58:55

Ⅰ 数据加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加密基于不同的原理。

Ⅱ 常见加密算法原理及概念

在安全领域,利用密钥加密算法来对通信的过程进行加密是一种常见的安全手段。利用该手段能够保障数据安全通信的三个目标:

而常见的密钥加密算法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单向加密。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相关的算法原理及其常见的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采用单密钥加密,在通信过程中,数据发送方将原始数据分割成固定大小的块,经过密钥和加密算法逐个加密后,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收到加密后的报文后,结合密钥和解密算法解密组合后得出原始数据。由于加解密算法是公开的,因此在这过程中,密钥的安全传递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事了。而密钥通常来说是通过双方协商,以物理的方式传递给对方,或者利用第三方平台传递给对方,一旦这过程出现了密钥泄露,不怀好意的人就能结合相应的算法拦截解密出其加密传输的内容。

对称加密算法拥有着算法公开、计算量小、加密速度和效率高得特定,但是也有着密钥单一、密钥管理困难等缺点。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
DES:分组式加密算法,以64位为分组对数据加密,加解密使用同一个算法。
3DES:三重数据加密算法,对每个数据块应用三次DES加密算法。
AES:高级加密标准算法,是美国联邦政府采用的一种区块加密标准,用于替代原先的DES,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Blowfish:Blowfish算法是一个64位分组及可变密钥长度的对称密钥分组密码算法,可用来加密64比特长度的字符串。

非对称加密算法采用公钥和私钥两种不同的密码来进行加解密。公钥和私钥是成对存在,公钥是从私钥中提取产生公开给所有人的,如果使用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对应的私钥才能解密,反之亦然。
下图为简单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常见流程:

发送方Bob从接收方Alice获取其对应的公钥,并结合相应的非对称算法将明文加密后发送给Alice;Alice接收到加密的密文后,结合自己的私钥和非对称算法解密得到明文。这种简单的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应用其安全性比对称加密算法来说要高,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确认公钥的来源合法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非对称加密算法具有安全性高、算法强度负复杂的优点,其缺点为加解密耗时长、速度慢,只适合对少量数据进行加密,其常见算法包括:
RSA :RSA算法基于一个十分简单的数论事实:将两个大素数相乘十分容易,但那时想要对其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却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将乘积公开作为加密密钥,可用于加密,也能用于签名。
DSA :数字签名算法,仅能用于签名,不能用于加解密。
DSS :数字签名标准,技能用于签名,也可以用于加解密。
ELGamal :利用离散对数的原理对数据进行加解密或数据签名,其速度是最慢的。

单向加密算法常用于提取数据指纹,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发送者将明文通过单向加密算法加密生成定长的密文串,然后传递给接收方。接收方在收到加密的报文后进行解密,将解密获取到的明文使用相同的单向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出加密后的密文串。随后将之与发送者发送过来的密文串进行对比,若发送前和发送后的密文串相一致,则说明传输过程中数据没有损坏;若不一致,说明传输过程中数据丢失了。单向加密算法只能用于对数据的加密,无法被解密,其特点为定长输出、雪崩效应。常见的算法包括:MD5、sha1、sha224等等,其常见用途包括:数字摘要、数字签名等等。

密钥交换IKE(Internet Key Exchange)通常是指双方通过交换密钥来实现数据加密和解密,常见的密钥交换方式有下面两种:
1、公钥加密,将公钥加密后通过网络传输到对方进行解密,这种方式缺点在于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被拦截破解,因此不常用;
2、Diffie-Hellman,DH算法是一种密钥交换算法,其既不用于加密,也不产生数字签名。DH算法的巧妙在于需要安全通信的双方可以用这个方法确定对称密钥。然后可以用这个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但是注意,这个密钥交换协议/算法只能用于密钥的交换,而不能进行消息的加密和解密。双方确定要用的密钥后,要使用其他对称密钥操作加密算法实际加密和解密消息。DH算法通过双方共有的参数、私有参数和算法信息来进行加密,然后双方将计算后的结果进行交换,交换完成后再和属于自己私有的参数进行特殊算法,经过双方计算后的结果是相同的,此结果即为密钥。
如:

在整个过程中,第三方人员只能获取p、g两个值,AB双方交换的是计算后的结果,因此这种方式是很安全的。

公钥基础设施是一个包括硬件、软件、人员、策略和规程的集合,用于实现基于公钥密码机制的密钥和证书的生成、管理、存储、分发和撤销的功能,其组成包括:签证机构CA、注册机构RA、证书吊销列表CRL和证书存取库CB。
PKI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可信任CA中心,把用户的公钥和其他用户信息组生成证书,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
公钥证书是以数字签名的方式声明,它将公钥的值绑定到持有对应私钥的个人、设备或服务身份。公钥证书的生成遵循X.509协议的规定,其内容包括:证书名称、证书版本、序列号、算法标识、颁发者、有效期、有效起始日期、有效终止日期、公钥 、证书签名等等的内容。

CA证书认证的流程如下图,Bob为了向Alice证明自己是Bob和某个公钥是自己的,她便向一个Bob和Alice都信任的CA机构申请证书,Bob先自己生成了一对密钥对(私钥和公钥),把自己的私钥保存在自己电脑上,然后把公钥给CA申请证书,CA接受申请于是给Bob颁发了一个数字证书,证书中包含了Bob的那个公钥以及其它身份信息,当然,CA会计算这些信息的消息摘要并用自己的私钥加密消息摘要(数字签名)一并附在Bob的证书上,以此来证明这个证书就是CA自己颁发的。Alice得到Bob的证书后用CA的证书(自签署的)中的公钥来解密消息摘要,随后将摘要和Bob的公钥发送到CA服务器上进行核对。CA在接收到Alice的核对请求后,会根据Alice提供的信息核对Bob的证书是否合法,如果确认合法则回复Alice证书合法。Alice收到CA的确认回复后,再去使用从证书中获取的Bob的公钥加密邮件然后发送给Bob,Bob接收后再以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

Ⅲ 互联网上的加密原理

互联网上的加密方式主要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二种,

采用单钥密码系统的加密方法,同一个密钥可以同时用作信息的加密和解密,这种加密方法称为对称加密,也称为单密钥加密。
需要对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算法。由于其速度快,对称性加密通常在消息发送方需要加密大量数据时使用。对称性加密也称为密钥加密。
所谓对称,就是采用这种加密方法的双方使用方式用同样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密钥是控制加密及解密过程的指令。算法是一组规则,规定如何进行加密和解密。
加密的安全性不仅取决于加密算法本身,密钥管理的安全性更是重要。因为加密和解密都使用同一个密钥,如何把密钥安全地传递到解密者手上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常用的对称加密有:DES、IDEA、RC2、RC4、SKIPJACK、RC5、AES算法等

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二个秘钥,公开密钥(publickey)和私有密钥(privatekey)。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是一对,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所以这种算法叫作非对称加密算法。

明白了互联网上的加密原理之后,下面来看看浏览器与服务器交互时,浏览器想将数据加密后再发送给服务器,那么该怎么做呢?服务器首先要向浏览器出示一份数字证书,浏览器看到数字证书后,就可以使用数字证书里面的公钥加密数据,所以要想做浏览器和服务器的加密数据传输,那么首先得针对服务器生成一份数字证书。然后再配置一下服务器,让服务器收到浏览器的请求之后,会向浏览器出示它的数字证书。

SUN公司提供了制作证书的工具keytool, 在JDK 1.4以后的版本中都包含了这一工具,它的位置为<JAVA_HOME>\bin\keytool.exe

使用keytool生成一个名字为tomcat的证书,存放在.keystore这个密钥库中

Ⅳ 无线网络传输加密原理

你肯定不会设计一个没有防火墙的互联网接入的网络。因此,你怎么会架设一个没有加密的无线网络?理解无线加密对于部署一个安全的无线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无线传输的安全类似于一个书面信息。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发送一个书面信息。每一种方法都提供一种增强水平的安全和保护这个信息的完整性。你可以发送一张明信片,这样,这个信息对于看到它的每一个人都是公开的。你可以把这个信息放在信封里,防止有人随意看到它。如果你确实要保证只有收件人能够看到这个信息,你就需要给这个信息加密并且保证收件人知道这个信息的解码方式。

无线数据传输也是如此。没有加密的无线数据是在空中传输的,任何在附近的无线设备都有可能截获这些数据。

使用有线等效协议(WEP)加密你的无线网络可提供最低限度的安全,因为这种加密是很容易破解的。如果你确实要保护你的无线数据,你需要使用WPA(Wi-Fi保护接入)等更安全的加密方式。为了帮助你了解这些选择,这里简要介绍一些现有的无线加密和安全技术:

有线等效协议(WEP)

有线等效协议是厂商作为一种伪标准匆忙推出的一种加密方式。厂商要在这个协议标准最后确定下来之前匆忙开始生产无线设备。因此,这个协议后来发现存在一些漏洞。甚至一个初入道的攻击者也能够利用这个协议中的安全漏洞。

Wi-Fi保护接入(WPA)

制定Wi-Fi保护接入协议是为了改善或者替换有漏洞的WEP加密方式。WPA提供了比WEP更强大的加密方式,解决了WEP存在的许多弱点。

临时密钥完整性协议(TKIP)

TKIP是一种基础性的技术,允许WPA向下兼容WEP协议和现有的无线硬件。TKIP与WEP一起工作,组成了一个更长的128位密钥,并根据每个数据包变换密钥,使这个密钥比单独使用WEP协议安全许多倍。

可扩展认证协议(EAP)

有EAP的支持,WPA加密可提供与控制访问无线网络有关的更多的功能。其方法不是仅根据可能被捕捉或者假冒的MAC地址过滤来控制无线网络的访问,而是根据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来控制无线网络的访问。

虽然WPA协议给WEP协议带来了很大的改善,它比WEP协议安全许多倍,但是,任何加密都比一点都不加密好得多。如果WEP是你的无线设备上拥有的惟一的保护措施,这种保护措施仍然可以阻止随意地危害你的无线数据并且使大多数新入道的攻击者寻找没有保护的无线网络来利用。

Ⅳ HTTPS加密原理

HTTP、HTTPS在我们日常开发中是经常会接触到的。

我们也都知道,一般 Android 应用开发,在请求 API 网络接口的时候,很多使用的都是 HTTP 协议;使用浏览器打开网页,也是利用 HTTP 协议。看来 HTTP 真是使用广泛啊,但是,HTTP 是不安全的。利用网络抓包工具就可以知道传输中的内容,一览无余。比如我经常会使用 Fiddler 来抓包,搜集一些有趣的 API 接口。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证 HTTP 的安全性呢?基本上所有的人都会脱口而出:使用 HTTPS 协议。99.9% 的人都知道 HTTPS 会将传输的内容进行加密,但是接着问具体加密的过程和步骤,很多人就哑口无言了。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所以今天你就要好好看看这篇的内容了。以后就可以装个逼,哈哈!

先科普一下,加密算法的类型基本上分为了两种:

对称加密的意思就是说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密钥,然后通过这个密钥完成加密和解密,这种加密方式速度快,但是安全性不如非对称加密好。

举个例子,现在学霸小明这里有一道数学题的答案:123 。他想把答案传给自己一直暗恋的小红。所以他们双方在考试开考前,约定了一把密钥:456 。那么小明就把答案内容经过密钥加密,即 123 + 456 = 579 ,将 579 写在小纸条上扔给小红。如果此时别人捡到了小纸条,不知道他们是加密传输的,看到上面的 579 ,会误以为答案就是 579 ;如果是小红捡到了,她拿出密钥解密,579 - 456 = 123 ,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所谓的对称加密,加解密效率高,速度快,但是双方任何一方不小心泄露了密钥,那么任何人都可以知道传输内容了。

讲完了对称加密,我们看看啥是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就是有两把密钥,公钥和私钥。私钥自己藏着,不告诉任何人;而公钥可以公开给别人。

经过了上次作弊后,小红发现了对称加密如果密钥泄露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所以她和小明决定使用非对称加密。小红生成了一对公钥和私钥,然后把公钥公开,小明就得到了公钥。小明拿到公钥后,把答案经过公钥加密,然后传输给小红,小红再利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得到答案结果。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其他人得到传输的内容,而他们只有小红公钥,是没有办法进行解密的,所以也就得不到答案,只有小红一个人可以解密。

因此,相比较对称加密而言,非对称加密安全性更高,但是加解密耗费的时间更长,速度慢。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具体应用我还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所在的公司是做金融支付方面的,所以加解密基本上算是天天见了。

说完加密类型后,我们再来看看 HTTPS 。

我们先来看一个公式:

HTTPS = HTTP + SSL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HTTPS 和 HTTP 就差在了 SSL 上。所以我们可以猜到,HTTPS 的加密就是在 SSL 中完成的。

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搞懂在 SSL 中究竟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

这就要从 CA 证书讲起了。CA 证书其实就是数字证书,是由 CA 机构颁发的。至于 CA 机构的权威性,那么是毋庸置疑的,所有人都是信任它的。CA 证书内一般会包含以下内容:

正好我们把客户端如何校验 CA 证书的步骤说下吧。

CA 证书中的 Hash 值,其实是用证书的私钥进行加密后的值(证书的私钥不在 CA 证书中)。然后客户端得到证书后,利用证书中的公钥去解密该 Hash 值,得到 Hash-a ;然后再利用证书内的签名 Hash 算法去生成一个 Hash-b 。最后比较 Hash-a 和 Hash-b 这两个的值。如果相等,那么证明了该证书是对的,服务端是可以被信任的;如果不相等,那么就说明该证书是错误的,可能被篡改了,浏览器会给出相关提示,无法建立起 HTTPS 连接。除此之外,还会校验 CA 证书的有效时间和域名匹配等。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讲一下 HTTPS 中的 SSL 握手建立过程,假设现在有客户端 A 和服务器 B :

到此,SSL 握手过程就讲完了。可能上面的流程太过于复杂,我们简单地来讲:

我们可以发现,在 HTTPS 加密原理的过程中把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都利用了起来。即利用了非对称加密安全性高的特点,又利用了对称加密速度快,效率高的好处。真的是设计得非常精妙,令人赞不绝口。

好了,HTTPS 加密原理到这就讲的差不多了,不知道电脑前的你有没有看懂呢?

如果有哪里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底下留言交流。

bye ~~

Ⅵ 数据加密原理是什么 数据解密原理介绍【详解】

数据加密和解密,数据加密和解密原理是什么?

随着Internet 的普及,大量的数据、文件在Internet 传送,因此在客观上就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机密数据不被窃取或篡改。我们有几种方法来加密数据流。所有这些方法都可以用软件很容易的实现,但是当我们只知道密文的时候,是不容易破译这些加密算法的(当同时有原文和密文时,破译加密算法虽然也不是很容易,但已经是可能的了) 。最好的加密算法对系统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并且还可以带来其他内在的优点。例如,大家都知道的pkzip ,它既压缩数据又加密数据。又如,dbms 的一些软件包总是包含一些加密方法以使复制文件这一功能对一些敏感数据是无效的,或者需要用户的密码。所有这些加判启悔密算法都要有高效的加密和解密能力。幸运的是,在所有的加密算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置换表”算法,这种算法也能很好达到加密的需要。每一个数据段(总是一个字节) 对应着“置换表”中的一个偏移量,偏移量所对应的值就输出成为加密后的文件。加密程序和解密程序都需要一个这样的“置换表”。事实上,80x86 cpu 系列就有一个指令‘xlat’在硬件级来完成这样的工作。这种加密算法比较简单,加密解密速度都很快,但是一旦这个“置换表”被对方获得,那这个加密方案就完全被识破了。更进一步讲,这种加密算法对于黑客破译来讲是相当直接的,只要找到一个“置换表”就可以了。对这种“置换表”方式的一个改进就是使用2 个或者更多的“置换表”,这些表都是基于数据流中字节的位置的,或者基于数据流本身。这时,破译变的更加困难,因为黑客必须正确的做几旁皮次变换。通过使用更多的“置换表”,并且按伪随机的方式使用每个表,这种改进的加密方法已经变的很难破译。比如,我们可以对所有的偶数位置的数据使用a 表,对所有的奇数位置使用b 表,即使黑客获得了明文和密文,他想破译这个加密方案也是非常困难的,除非黑客确切的知道用了两张表。与使用“置换表”相类似“, 变换数据位置”也在计算机加密中使用。但是,这需要更多的执行时间。从输入中读入明文放到一个buffer 中,再在buffer 中对他们重排序,然后按这个顺序再输出。解密程序按相反的顺序还原数据。这种方法总是和一些别的加密算法混合使用,这就使得破译变的特别的困难,几乎有些不可能了。例如,有这样一个词,变换起字母的顺序,slient 可以变为listen ,但所有的字母都没有变化,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但是字母之间的顺序已经变化了。但是,还有一种更好的加密算法,只有计算机可以做,就是字/ 字节循环移位和xor 操作。如果我们把一个字或字节在一个数据流内做循环移位,使用多个或变化的方向(左移或右移) ,就可以迅速的产生一个加密的数据流。这种方法是很好的,破译它就更加困难! 而且,更进一步的是,如果再使用xor操作,按位做异或操作,就就使破译密码更加困难了。如果再使用伪随机的方法,这涉及到要产生一系列的数字,我们可以使用fibbonaci 数列。对数列所产生的数做模运算(例如模3) ,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循环移位这个结果的次数,将使破译次密码变的几乎不可能! 但是,使用fibbonaci 数列这种伪随机的掘正方式所产生的密码对我们的解密程序来讲是非常容易的。在一些情况下,我们想能够知道数据是否已经被篡改了或被破坏了,这时就需要产生一些校验码,并且把这些校验码插入到数据流中。这样做对数据的防伪与程序本身都是有好处的。但是感染计算机程序的病毒才不会在意这些数据或程序是否加过密,是否有数字签名。所以,加密程序在每次load 到内存要开始执行时,都要检查一下本身是否被病毒感染,对与需要加、解密的文件都要做这种检查! 很自然,这样一种方法体制应该保密的,因为病毒程序的编写者将会利用这些来破坏别人的程序或数据。因此,在一些反病毒或杀病毒软件中一定要使用加密技术。

循环冗余校验是一种典型的校验数据的方法。对于每一个数据块,它使用位循环移位和xor 操作来产生一个16 位或32 位的校验和,这使得丢失一位或两个位的错误一定会导致校验和出错。这种方式很久以来就应用于文件的传输,例如xmodem - crc。这是方法已经成为标准,而且有详细的文档。但是,基于标准crc 算法的一种修改算法对于发现加密数据块中的错误和文件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很有效的。

一个好的加密算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这种能力:可以指定一个密码或密钥,并用它来加密明文,不同的密码或密钥产生不同的密文。这又分为两种方式:对称密钥算法和非对称密钥算法。所谓对称密钥算法就是加密解密都使用相同的密钥,非对称密钥算法就是加密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非常着名的pgp公钥加密以及rsa 加密方法都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密钥,即公钥,与解密密钥,即私钥,是非常的不同的。从数学理论上讲,几乎没有真正不可逆的算法存在。例如,对于一个输入‘a’执行一个操作得到结果‘b’,那么我们可以基于‘b’,做一个相对应的操作,导出输入‘a’。在一些情况下,对于每一种操作,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值,或者该操作没有定义(比如,除数为0) 。对于一个没有定义的操作来讲,基于加密算法,可以成功地防止把一个公钥变换成为私钥。因此,要想破译非对称加密算法,找到那个唯一的密钥,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反复的试验,而这需要大量的处理时间。

rsa 加密算法使用了两个非常大的素数来产生公钥和私钥。即使从一个公钥中通过因数分解可以得到私钥,但这个运算所包含的计算量是非常巨大的,以至于在现实上是不可行的。加密算法本身也是很慢的,这使得使用rsa 算法加密大量的数据变的有些不可行。这就使得一些现实中加密算法都基于rsa 加密算法。pgp 算法(以及大多数基于rsa 算法的加密方法) 使用公钥来加密一个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然后再利用一个快速的对称加密算法来加密数据。这个对称算法的密钥是随机产生的,是保密的,因此,得到这个密钥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私钥来解密。

我们举一个例子: 假定现在要加密一些数据使用密钥‘12345’。利用rsa 公钥,使用rsa 算法加密这个密钥‘12345’,并把它放在要加密的数据的前面(可能后面跟着一个分割符或文件长度,以区分数据和密钥) ,然后,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正文,使用的密钥就是‘12345’。当对方收到时,解密程序找到加密过的密钥,并利用rsa 私钥解密出来,然后再确定出数据的开始位置,利用密钥‘12345’来解密数据。这样就使得一个可靠的经过高效加密的数据安全地传输和解密。但并不是经过加密的数据就是绝对安全的,数据加密是肯定可以被破解的,但我们所想要的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安全,也就是说,密文的破解应该是足够的困难,在现实上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短时间内。

Ⅶ 常见的加密算法、原理、优缺点、用途

在安全领域,利用密钥加密算法来对通信的过程进行加密是一种常见的安全手段。利用该手段能够保障数据安全通信的三个目标:

而常见的密钥加密算法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单向加密。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相关的算法原理及其常见的算法。

在加密传输中最初是采用对称密钥方式,也就是加密和解密都用相同的密钥。

1.对称加密算法采用单密钥加密,在通信过程中,数据发送方将原始数据分割成固定大小的块,经过密钥和加密算法逐个加密后,发送给接收方

2.接收方收到加密后的报文后,结合解密算法使用相同密钥解密组合后得出原始数据。

图示:

非对称加密算法采用公钥和私钥两种不同的密码来进行加解密。公钥和私钥是成对存在,公钥是从私钥中提取产生公开给所有人的,如果使用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对应的私钥(不能公开)才能解密,反之亦然。N 个用户通信,需要2N个密钥。

非对称密钥加密适合对密钥或身份信息等敏感信息加密,从而在安全性上满足用户的需求。

1.甲使用乙的公钥并结合相应的非对称算法将明文加密后发送给乙,并将密文发送给乙。
2.乙收到密文后,结合自己的私钥和非对称算法解密得到明文,得到最初的明文。

图示:

单向加密算法只能用于对数据的加密,无法被解密,其特点为定长输出、雪崩效应(少量消息位的变化会引起信息摘要的许多位变化)。

单向加密算法常用于提取数据指纹,验证数据的完整性、数字摘要、数字签名等等。

1.发送者将明文通过单向加密算法加密生成定长的密文串,然后传递给接收方。

2.接收方将用于比对验证的明文使用相同的单向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出加密后的密文串。

3.将之与发送者发送过来的密文串进行对比,若发送前和发送后的密文串相一致,则说明传输过程中数据没有损坏;若不一致,说明传输过程中数据丢失了。

图示:

MD5、sha1、sha224等等

密钥交换IKE(Internet Key Exchange)通常是指双方通过交换密钥来实现数据加密和解密

常见的密钥交换方式有下面两种:

将公钥加密后通过网络传输到对方进行解密,这种方式缺点在于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被拦截破解,因此不常用

DH算法是一种密钥交换算法,其既不用于加密,也不产生数字签名。

DH算法通过双方共有的参数、私有参数和算法信息来进行加密,然后双方将计算后的结果进行交换,交换完成后再和属于自己私有的参数进行特殊算法,经过双方计算后的结果是相同的,此结果即为密钥。

如:

安全性

在整个过程中,第三方人员只能获取p、g两个值,AB双方交换的是计算后的结果,因此这种方式是很安全的。

答案:使用公钥证书

公钥基础设施是一个包括硬件、软件、人员、策略和规程的集合

用于实现基于公钥密码机制的密钥和证书的生成、管理、存储、分发和撤销的功能

签证机构CA、注册机构RA、证书吊销列表CRL和证书存取库CB。

公钥证书是以数字签名的方式声明,它将公钥的值绑定到持有对应私钥的个人、设备或服务身份。公钥证书的生成遵循X.509协议的规定,其内容包括:证书名称、证书版本、序列号、算法标识、颁发者、有效期、有效起始日期、有效终止日期、公钥 、证书签名等等的内容。

1.客户A准备好要传送的数字信息(明文)。(准备明文)

2.客户A对数字信息进行哈希(hash)运算,得到一个信息摘要。(准备摘要)

3.客户A用CA的私钥(SK)对信息摘要进行加密得到客户A的数字签名,并将其附在数字信息上。(用私钥对数字信息进行数字签名)

4.客户A随机产生一个加密密钥(DES密钥),并用此密钥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加密,形成密文。 (生成密文)

5.客户A用双方共有的公钥(PK)对刚才随机产生的加密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DES密钥连同密文一起传送给乙。(非对称加密,用公钥对DES密钥进行加密)

6.银行B收到客户A传送过来的密文和加过密的DES密钥,先用自己的私钥(SK)对加密的DES密钥进行解密,得到DES密钥。(用私钥对DES密钥解密)

7.银行B然后用DES密钥对收到的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明文的数字信息,然后将DES密钥抛弃(即DES密钥作废)。(解密文)

8.银行B用双方共有的公钥(PK)对客户A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信息摘要。银行B用相同的hash算法对收到的明文再进行一次hash运算,得到一个新的信息摘要。(用公钥解密数字签名)

9.银行B将收到的信息摘要和新产生的信息摘要进行比较,如果一致,说明收到的信息没有被修改过。(对比信息摘要和信息)

答案是没法保证CA的公钥没有被篡改。通常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会预制一些CA证书在本地。所以发送方应该去那些通过认证的CA处申请数字证书。这样是有保障的。

但是如果系统中被插入了恶意的CA证书,依然可以通过假冒的数字证书发送假冒的发送方公钥来验证假冒的正文信息。所以安全的前提是系统中不能被人插入非法的CA证书。

END

阅读全文

与加密传输是什么原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用c语言编译简单的小游戏 浏览:812
服务器如何以域用户登录 浏览:602
安卓os14怎么默认桌面 浏览:549
应用市场下载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895
安卓上的谷歌地图怎么用 浏览:183
安卓命令行打包 浏览:516
编程文字与数字教学视频 浏览:817
如何看手机号码注册哪些app 浏览:413
linux查看总内存 浏览:852
python进程间共享 浏览:438
js如何获取本地服务器地址 浏览:70
gfx什么时候支持安卓十一系统 浏览:941
压缩机90兆帕 浏览:930
程序员调侃语句 浏览:581
不是php函数的是 浏览:1001
压缩文件好处 浏览:785
3d266期神童三胆计算法 浏览:189
通过爱思助手怎么下载app 浏览:323
vi命令将文件创在桌面上 浏览:925
程序员做竞价 浏览: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