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给平板加密了!我终于明白:超出孩子能力的信任,会压垮他
三天前,儿子玩了一个半小时的 游戏 之后,我给平板加密码了。
我决定:放过自己,也放过我儿子。
买平板一年多了,我和儿子始终在“平板使用时间”上争执不断,沟通不断,虽然规则一再调整,虽然我在尽力帮助孩子建立自律能力和自控能力,但是,我不得不承认: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或许是我引导方式不到位,或许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足,或者是 游戏 的吸引力太大……总之,我放下了对这件事的执着,给平板加了密码,孩子要用,需要解锁才可以。
三天了,我和淏仔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和放松。
我不再时刻盯着他,他也不再时刻心痒痒。
本以为他会因为我没有与他沟通,便擅自给他的平板加了密码,而感受到不被我尊重,会发脾气让我取消。可是,当儿子拿起平板发现打不开的时候,过来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加密码了。
然后,他很平静地接受了,说:“妈妈,我作业写完了,想看一会快手,可以吗?”
我说:“可以。”给他解锁,他拿着回屋去看。二十分钟后,晚饭好了,我一喊他,他马上关上平板出来吃饭,没看到任何不满,也没有任何气愤。
这让我有些意外。
我甚至在想,这是不是儿子本就设想过的情况?
2020年寒假,我和老公决定给淏仔买平板,专门用于他玩 游戏 。我带着淏仔去买的,回来老公一看,说配置不行,让我去换那年最新款。他说既然要玩,就让他玩得痛快些。
为此,我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我希望用这种信任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律能力。
《我买了最新款平板,送给孩子玩 游戏 !你的信任,是他自律的基础 》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我再回看这篇文章,发现了自己太过乐观(很庆幸,这篇阅读量并不大)。文章中举的例子,是我爸爸对我弟弟的例子,可是我弟弟玩 游戏 的时候已经到了初中,他比淏仔整整大了四岁。
在这一年中,我试过了很多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
比如:
(1)用定时器
为此我特意买了定时器,让孩子每次玩 游戏 之前,自己调好时间,倒计时。当计时器响起来的时候,把当时玩的那一局玩完便停下来。
开始的时候还好,自我管纤型液理还不错。可是到了后来,他不是不去用定时器,就是在定时间的时候把时间多定几分钟,或者中间上厕所的时候按了暂停,回来后却不按继续……
因此多用的时间要在下次扣除,他会一千个一万个不乐意,特别影响情绪。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
(2)及时提醒
我做事很认真,比如写文章,一旦把手放在了键盘上就非常专注,经常忘记了时间。当我发现有好一段时间淏仔都很安静的时候,去看他,他多半在看平板。
我们制定规则的是 游戏 时间,没有规定他看快手、浏览网页、听歌的时间。因为我总觉得设置太多,会让孩子的束缚感变得很强,尤其是要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会很不舒服。
所以,为了减少他电子屏幕时间,我需要及时提醒他,注意眼睛,做点其他事情。
淏仔写作业速度很快,晚饭后基本都是自由时间。所以,每天晚上我都需要提醒他好几次,提醒多了,我很烦,孩子也很烦。
(3)同理他:做到“自控”不容易。
我对他说:“淏仔,妈妈租尺理解你的感受。 就像大人看手机一样, 如果手机放在餐桌上,很少有人在吃饭的时候不去拿起来看一看刷一刷。这些电子产品确实有它的吸引力。可是,若是将手机拿到很远的地方,看不到也便专心吃饭了。所以,如果你不用平板听歌或查资料的情况下,就将平板放到我身边吧。这样,看不到它,便不容易将手伸向它。你觉得呢?”
淏仔认可我的想法,也知道我是真心想引导他通过自己的自控能力使用平板。
所以,想起来的时候就会把平板拿过来。
可是,当我开始写文章或看书的时候,他知道我有多专注,他会等到我意识到他安静很久喊了他之后,才会把平板拿过来,可那时候他已经看了好久。
更尴尬的是,有的时候我不动声色走过去,会偶尔发现他在偷偷玩 游戏 。
那些时刻,我和他都会觉得很沮丧。
———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直到这时,我才终于意识到: 淏仔还没有具备足够的能力去毁物抵抗电子屏幕( 游戏 )的诱惑,在这种情况下我的信任会变成他的压力,他每一次没控制住,都会让他的自信心受挫。
次数越来越多之后,他便会对自己形成这样的认知: 我是一个无法做到自律的人。
这是我希望的结果吗?
显然不是。
所以,我更改了我的做法。
既然现阶段他没有能力做到自律,那么就让我再多帮他一段时间。我是他的父母,我有帮他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责任。等他再大一些,把控能力再强一些,再去尝试放权,也无不可。
电子产品、 游戏 ,很多家庭和孩子都为此头疼,我希望我的亲身经历,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启发。
回忆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是每一个“加油”、“我相信你”都给我们带来了正向力量?有没有哪几次,不但没有鼓励到我们,反而加重了我们的心理负担?
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一定能发现,那几次一定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时候。
明知道这次比赛表现超常最多也就是前十名的时候,父母却对我们说:“加油,好好表现,我相信你有能力进入前三。”
这样的话,我们听在心里是不舒服的,是有压力的。而且,当我们达到了自己心中的预期(比如第5名),也会因为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前三)而沮丧和失落。
所以, 我们的信任一定要客观,要落地。 要符合孩子的能力,让孩子跳一跳就够得着。然后我们去及时认可,形成正向强化,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建立自信,发展得更好。
同时,我们的“信任”要建立在 过程 中(如妈妈相信你一定会认真对待这次比赛、努力迎战),而不是相信一定会出现某一个 结果 (如前三、冠军)。
同理,在培养孩子的品质和能力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不要将我们的信任盲目地放在孩子暂时做不到的事情上。
比如:当我把崭新的平板交给淏仔,告诉他:“妈妈相信你能做到自律,加油。”
结果,孩子明明受不了它的诱惑,没有能力做到良好的自控。所以,每次被我发现他偷玩的时候,我还没有批评他,他却已经万分自责和懊悔了。
因为每一次发现他偷玩,都是在无形中告诉他:你又没有做到自律。
这写着负面认知的强化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
很遗憾我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同时也很幸庆我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并及时做出了调整。
最后,我想说一说“ 游戏 ”。
我在一年前写了一篇文章:《哈佛教授:适度玩电子 游戏 利于孩子成长!这五个益处,不容忽视 》,内容和标题完全相符,说的就是 游戏 的益处。下面近四百条评论,讨论很激烈。
很多事物,都是过犹不及的, 游戏 也是如此。
游戏 再好,也不要轻易鼓励孩子去接触,因为作为凡人,我们很难斗得过高端算法。
储殷教授在今年年初,曾说过一段话:“所有的社交媒体都在用算法和我们争夺孩子,那都是人力学家开发出来的,是北大清华的人开发出来的。 他们让孩子上瘾,然后告诉我们要教孩子自律。我高考都没斗过他们,我现在怎么斗过他们? ”
这段话真的太戳心了!
我也没有考上清华北大,我高考时也没有斗赢这些人。而现在, 我却希望我能斗得过这些算法,斗得过这些英才研究出来的上瘾机制?
是我太乐观了,还将孩子放在一个极其困难的境地,煎熬了一年时间。
所以,如果你无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自控能力,无法为他把控时间,如果你还希望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考进象牙塔,就不要轻易地 过早 地把孩子带到 游戏 面前。否则,后果也许是我们不可承受之重。
但是,如果孩子长大了,自己无意中进入了 游戏 的世界,那我们一定要记得 “堵不如疏” 。
我们要帮他们把控时间,从心态上耐心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形成对 游戏 的正确认知。
比如:
还有一种平衡,叫“因人制宜”。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点。我们养育的时候,也要学会因人制宜。面对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养育和沟通方式。
游戏 规则在我家,对两个孩子是一致的。可是,两个孩子对 游戏 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
寒假时,每人每隔一天有一次 游戏 时间,淏仔每天盼着,争分夺秒利用他的 游戏 时间。可是女儿却经常忘了玩 游戏 ,即使哥哥提醒,她也会说:“我现在不想玩 游戏 ,我想看书/下棋。”
所以,我经常对女儿说的一句话是:“去玩玩吧!别看书了,休息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