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大案pdf

大案pdf

发布时间:2024-07-14 11:24:04

‘壹’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一部清朝小说,作者刘鹗以游记方式,记载书
中主角老残游历天下,沿途所见之各种人事物,各地风俗民
情,借此批评清末社会与政治种种乱象.刘鹗试图传达自己的
政治思想,暗喻一些清廷官吏,迂腐愚蠢,荼毒人民,草菅人
命,祸国殃民.
贰●正文
一, 关于作者刘鹗的生平
“老残游记”一书作者是刘鹗,笔名为“洪都百炼生”,将苏
丹徒人,生于清文宗咸丰七年,卒于清溥仪宣统元年.从小天
赋异禀,见闻广博,个性豪放旷达,不受世俗拘束.出身于一
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
学,治河等实际学问.曾帮忙河南巡抚吴大澄,山东巡抚张曜
处治理黄河整治工程.又曾向清廷建议兴筑铁路,开采山西煤
矿,且多次创办实业计划,最后皆被清廷视为违反国民利益,
且被指为汉奸.刘鹗因不得志于清廷而去经商,但都失败了.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八国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论老残游记
3
联军购得太仓储米,以赈北京饥困.却被清廷以私售仓粟罪
名,加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在那昏庸腐败的
时代,具有远见的人常被误解埋没,十分悲哀.
刘鹗借由“老残游记”,对当时清廷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
揭发一些急于做大官的清官,不惜杀民邀功.客观地暗喻清廷
是不可寄望的,同情民生疾苦.但他的基本民主政治观却十分
落伍,因他坚决拥护专制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
乏认识,反对民主革命.从“老残游记”中,可发现作者瑕瑜
互见的风格.
二, 对“老残游记”之看法
“老残游记”非属于一般游记,也不是先确立一个主题而后依
主题去发展故事的小说.笔法深入,议论精纯,在文学上有相
当的研究价值.作者借着“老残游记”,写他心中所想的事情,
投射暗喻自己的遭遇.书中前半叙述心理,后半阐明佛义.他
愤怒清官草菅人命,反对北拳南革.他主张朝野上下应该团
结;借由本书发挥自己学术思想的见解.刘鹗擅长诗书评论,
音乐描绘,算数推演.书中二十回,已说明了当时政风,人情,
世故等很多的大道理.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论老残游记
4
刘鹗很有文学天赋,“老残游记”受后世的推重,不在于
他的思想,而是他描写风景人物的能力.他叙述人,事,景,
都别具匠心,另铸新辞,一扫陈腔滥调.一反陋习,作实描
绘,彷佛身临其境,目睹其景.他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形容济南景致,济南
风景因而闻名天下.作者对于处理诙谐而又带有讽刺的事
件,叙述得十分巧妙.
“老残游记”反映清末时代社会,书中有几个生动的人物,
其中对玉贤和刚弼阴毒冷酷的刻画最为深入,借由这些人物
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对人物型态的刻画,有其不同的风
味.对娼妓的描写,也作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借此议论文人
无行,文格堕落的事实;对比较下等的妓女有着较真实和同
情心的描写,确确实实地诉出妓女子的委曲.开启我国文学
对女性尊严之重视.
音乐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很难用文字来表现;可是刘鹗却有
表现音乐的本能,而且非常成功.其中以王小玉唱书一段,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论老残游记
5
最令人激赏,作者应用具体可见的形相来形容音乐,技巧地
运用感觉错综的手法,并配合新鲜的文字,明了的印象,使
读者感觉音乐的妙处.也借由这些文字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社
会人们的悠闲,乐天,安命,与知足.
叁●结论
在“老残游记”中,刘鹗隐喻自己虽然只是个江湖郎中;但
他的志向,不但要医好病人的疾病,而且要医好国家的政治
病.其民胞物与的胸襟与爱国的情操,自然地流露文笔之
间,实令人感动.
概要介绍: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通过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及所为,反映了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社会生活面貌和人民的疾苦,揭露了所谓“清官”的罪行,暴露了清王朝吏治的黑暗。作品在语言的运用、对生活的观察以及细节的描绘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阅读 老残游记((清)刘鹗 原着,闻言 等改编)
作者简介:
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江苏丹徒(今江苏省丹徒县)人,自幼聪颖,五岁便能背诵唐诗三百首。生于文宗咸丰7年(公元1857),卒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53。鹗精于算学、医学、水利,并留心西洋科学。个性放旷不拘,所见不同于流俗,观察时事尤其犀利。早年曾于扬州行医,后改行经商(刘鹗28岁曾在江苏淮安开过烟草店,31岁又在上海开过书店,但都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光绪14年(公元1888)黄河决口于郑州,便投效河督吴大澄、山东巡府张曜,协助治河,后因治河有功,声誉大起,被保荐以知府任用。曾上书建议修筑铁路,利用外资开采山西煤矿,兴办实业(指工商企业),以利民生,时人不解其用心,交相指责,视为汉奸。光绪26年(公元1900)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太仓粟(京师官方谷仓里的粮食)为俄兵所据,他向联军以低价购得太仓粟,赈济饥民,全活甚众,却因被控私购太仓粟,流放新疆,住在乌鲁木齐一座寺庙的戏台底下,靠为人治病度日,最后病死于迪化(今乌鲁木齐)。着有老残游记、铁云藏龟、历代黄河变迁图考等书。

目录:
第一章 海上救危船
第二章 明湖听绝调
第三章 济南观名泉
第四章 曹州探政绩
第五章 酷吏兴怨狱
第六章 雪夜辩进退
第七章 补残代筹策
第八章 深山遇猛虎
第九章 品茗夜谈心
第十章 观珠闻琴瑟
第十一章 黄龙论时势
第十二章 齐河逢双翠
第十三章 青灯听酸语
第十四章 河水淹大县
第十五章 严刑逼孤孀
第十六章 千金买凌迟
第十七章 旅舍纳翠环
第十八章 白公释奇冤
第十九章 风霜访大案
第二十章 救命觅解药
老残游记续集
第一章 结伴朝泰山
第二章 公子逞淫威
第三章 寒夜吐心语
第四章 双飞梦难圆
第五章 谈经证禅理
第六章 环翠皈佛门

‘贰’ 老残游记是谁写的

老残游记
开放分类: 文化、艺术、人物、名着、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简介:

《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只眼的。

作者生平:

刘鹗(è),原名梦鹏,又名孟鹏,谱名振远,字云抟、公约,又字铁云,别署鸿都百炼生。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他涉猎众多领域,着述颇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所着《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光绪二十九年(1903)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后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始全。原署鸿都百炼生着。作者在小说的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小说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这块风光如画、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发生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狱。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第16回原评)。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着”而补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衙门前12个站笼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于朝栋一家,因和强盗结冤被栽赃,玉贤不加调查,一口咬定是强盗,父子三人就断送在站笼里。董家口一个杂货铺的掌柜的年轻儿子,由于酒后随口批评了玉贤几句,就被他抓进站笼站死。东平府书铺里的人,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玉贤的真相,“无论你有理没理,只要他心里觉得不错,就上了站笼了”。玉贤的逻辑是:“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语说的好,‘斩草要除根’。”为了飞黄腾达,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残题诗说,“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本质。刚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倚仗不要钱、不受贿,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主观臆断,定魏氏父女是兇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小说还揭露了貌似贤良的昏官。山东巡抚张宫保,“爱才若渴”,搜罗奇才异能之士。表面上是个“礼贤下士”方面的大员,但事实上却很昏庸。他不辨属吏的善恶贤愚,也判断不出谋议的正确与错误。他的爱才美德,却给山东百姓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办盗能吏”玉贤是他赏识的,刚弼也是他倚重的,更为严重的是他竟错误地采用史钧甫的治河建议,废济阳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两岸十几万生灵遭受涂炭。在小说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话中,着重写了隐居在荒山中的两个奇人□姑和黄龙子。通过两人的言行宣扬了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学说,同时对当时的革命运动,即所谓“北拳南革”,即北方的义和团和南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恶毒的诋毁和诅咒,攻击他们都是“乱党”。义和团来势猛,他说“几乎送了国家的性命”;革命党起势缓慢,他认为“莫说是皮肤小病,要知道浑身溃烂起来,也会致命的”;告诫人们不要“搅入他的党里去”,表现了作者落后、反动的一面。小说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的象征性图解。他把当时腐败的中国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将被风浪所吞没的破旧帆船。船上有几种人:一种是以船主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当时上层的封建统治集团。作者认为他们“并未曾错”,只是因为是走“太平洋”的,只会过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风浪,所以毛了手脚,加上未曾预备方针,遇了阴天,日月星辰都被云气遮了,所以就没有依傍。再一种人是乘客中鼓动造反的人,比喻当时的革命派,污蔑他们都是些“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宣扬如果依了他们,“这船覆得更快了”。还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则是指那些不顾封建王朝大局、恣意为非作恶的统治阶级爪牙。作者对他们也很反感,视为罪人。究竟怎样才能挽救这只行将覆灭的大船呢?作者认为:唯一的办法是给它送去一个“最准的”外国方向盘,即采取一些西方文明而修补残破的国家。小说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如玉贤指毓贤,刚弼指刚毅,张宫保(有时写作庄宫保)为张曜,姚云松为姚松云,王子谨为王子展,申东造为杜秉国,柳小惠为杨少和,史钧甫为施少卿等,或载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黑妞、白妞为当时实有之伎人,白妞一名王小玉,于明湖居奏伎,倾动一时,有“红妆柳敬亭”之称。废济阳以下民埝,乃光绪十五年(1889)实事,当时作者正在山东测量黄河,亲见其惨状。正如作者所自言:“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须征诸实在。”(第13回原评)《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里是比较突出的。特别在语言运用方面更有其独特成就。如在写景方面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鲜明的色彩。书中千佛山的景致,桃花山的月夜,都明净、清新。在写王小玉唱大鼓时,作者更运用烘托手法和一连串生动而贴切的比喻,绘声绘色的描摹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鲁迅称赞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中国小说史略》)。
刘鹗还曾写有《老残游记》续集,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间。据刘大绅说,共有14回,今残存9回。1934年在《人间世》半月刊上发表4回,次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6回的单行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老残游记资料》收录了后3回。续集前6回,虽然也有对官僚子弟肆意蹂躏妇女恶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过泰山斗姥宫尼姑逸云的恋爱故事及其内心深入细微的思想活动,以及赤龙子的言谈行径,宣传了体真悟道的妙理。后3回则是描写老残游地狱,以寓其惩恶劝善之旨。
此外还残存《外编》4700余字,写于光绪三十一年以后。除《老残游记》外,刘鹗着有天算着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术》,治河着作《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治河七说》、《治河续说》,医学着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金石着作《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泥封》,诗歌创作《铁云诗存》。1980年齐鲁书社出版了《铁云诗存》,其诗清新俊逸,功力颇深,反映了他的一些行踪和思想感情。

老残游记 作者刘鹗
刘鹗简介
一.时代背景:
晚清时期,清朝帝国陷入遭逢内忧外患的困境当中,外有列强环伺,内则政治腐败.
二.生平概述:
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江苏丹徒(今江苏省丹徒县)人,自幼聪颖,五岁便能背诵唐诗三百首.生于文宗咸丰7年(西元1857),卒于宣统元年(西元1909),年53.
鹗精于算学,医学,水利,并留心西洋科学.个性放旷不拘,所见不同于流俗,观察时事尤其犀利.早年曾于扬州行医,后改行经商(刘鹗28岁曾在江苏淮安开过菸草店,31岁又在上海开过书店,但都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光绪14年(西元1888)黄河决口于郑州,便投效河督吴大澄,山东巡府张曜,协助治河,后因治河有功,声誉大起,被保荐以知府任用.曾上书建议修筑铁路,利用外资开采山西煤矿,兴办实业(指工商企业),以利民生,时人不解其用心,交相指责,视为汉奸.光绪26年(西元1900)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太仓粟(京师官方谷仓里的粮食)为俄兵所据,他向联军以低价购得太仓粟,赈济饥民,全活甚众,却因被控私购太仓粟,流放新疆,住在乌鲁木齐一座寺庙的戏台底下,靠为人治病度日,最后病死于迪化(今乌鲁木齐).着有老残游记,铁云藏龟,历代黄河变迁图考等书.
三.刘鹗一生的四件大事:
1.治理黄河:
主张束水刷沙法―筑提控制水势,使水不漫溢两岸,再以水攻沙,直刷河底.
2.甲骨文字的研究:
光绪25年(西元1899),他在北京,住在朋友王懿荣家中.王懿荣当时任国子监祭酒,对金石文字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那时王懿荣生了病,看完病家人就上街把药买回来,跟药方核对没错才去煎,刘鹗在一旁看,在这些药中有一包药叫龟板,他觉得很奇怪便顺手拿起来看看,这一看使他惊奇万分,那些龟板上有小字,而且很明显地看的出来字是刻上去的,王懿荣知其古老,乃派人到药店将有字的全部买下,后又到处收购,两年间共收刻辞甲骨一千馀片.
王懿荣死后,家人为了还债,将王懿荣收藏的甲骨卜辞,大部分转让给了刘鹗.刘氏此时也收购刻辞甲骨,前后藏有近5000片.1903年刘鹗将收藏的刻辞甲骨搨印了1058片,在早期收集甲骨卜辞的藏家罗振玉的鼓励下,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甲骨文书籍——《铁云藏龟》.
虽然该书在对于甲骨文上的建树不多,但是他却是首度将私人收集的甲骨公诸于世,以供同好研究,这种分享的心胸与情操,使得甲骨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长足的进展.
3.开山西的矿
4.贱买太仓的米来赈济北京难民
四.作者细说
刘鹗之死:
刘鹗与袁世凯曾在山东巡府张曜下共事过,元为自己长久不被重用而郁郁不得志,曾向刘向张请求为任,而张曜却认为元“才可爱而性未定,资可造而识未纯”,没有同意袁的要求,因此袁世凯以为刘鹗不肯为他出力,一直坏恨在心.后来袁进了军机处掌握大权,蓄意报复,终于在光绪34年(西元1908),以私购太仓米和在为外国人买地的的罪名,密电江两总督将刘鹗缉捕,发配新疆,永远坚禁,第二年(宣统元年),因脑充血死于新疆流所.
汉奸!
光绪23年,刘鹗应外国人聘请到山西的一间铁矿公司做经理,他和一些新党人物的思想一样,认为只有提倡科学,兴办实业才能救中国,而兴办实业的办法就是他所想的:“国无素蓄,不如任欧人开之,我严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矿铁路归我.如是,则彼之利在一时,而我之利在百世矣.”有人认为他者种主张在本质上是不利于国家的,难怪这时他要背负着汉奸之名了.
为什么要写老残游记
刘鹗会撰写《老残游记》一书,原本是为了帮助朋友.在义和团乱后没几年,京曹中有沈虞希与连梦青二人,因素与天津日日新闻的方药雨为友,一日,沈虞希偶将朝中事告知方药雨,方氏将其揭露于报端,清廷获悉后大为震怒,严办泄密之人,且株连甚广,沈氏被逮杖毙,连梦青仓皇遁走上海.连氏到上海后,家财尽失,无以为生,只依赖卖文糊口.刘鹗知其人孤介,不愿受人资助,因此动笔写小说送他,以增加其稿费收入.
刘鹗的写作动机本为助人,但他生当乱世,目睹国事糜烂,再加上自己一生事业上的失败以及政治理想的幻灭,《老残游记》事实上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寄托.他曾在书中自叙:“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国家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由此可知,《老残游记》为当时中国社会之缩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着作.
五.老残游记续集-->自序
人生如梦耳.人生果如梦平 抑或蒙叟之寓言乎,吾不能知.趋而质诸蜉蝣子,蜉蝣子不能决.趋而质诸灵椿子,灵椿子亦不能决.还而叩之昭明.
昭明曰:"昨日之我如是,今日之我复如是.观我之室,一榻,一几,一席,一灯,一砚,一笔,一纸.昨日之榻,几,席,灯,砚,笔.纸若是,今日之榻,几,席,灯,砚,笔,纸仍若是.固明明有我,并有此一榻,一几,一席,一灯,一砚,一笔,一纸亡.非若梦为乌而厉乎天
然则人生如梦,固蒙叟之寓言也夫!吾不敢决,又以质诸杳冥.
杳冥曰:"子昨日何为者 "对曰:"晨起洒扫,午餐而夕寐,弹琴读书,晤对良朋,如是而已."杏冥曰:"前月此日,子何为者 "吾略举以对.又问:"去年此月此日,子何为着 "强忆其略,遗忘过半矣."十年前之此月此日,子何为者 "则茫茫然矣.推之"二十年前,三谓之如梦,蒙更岂欺我哉
夫梦之情境,虽已为幻为虚,不可复得,而叙述梦中情境之我,固俨然其犹在也.若百年后之我,且不知其归于何所,虽有此如梦之百年之情境,更无叙述饲榫持�叶�鹗鲋�?是以人生百年,比之于梦,犹觉百年更虚于梦也!呜呼!以此更虚于梦之百年,而必欲孜孜然,斤斤然,
夫此如梦五十年间,可惊,可喜,可歌,可泣之事,既不能忘;而此五十年间之梦,亦未尝不有可惊,可喜,可歌,可泣之事,亦同此而不忘也.同此而不忘,世间于是乎有《老残游记续集》.
鸿都百炼生自序

‘叁’ 老残游记介绍

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着。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刘鹗知识广博,做过官,也是着名的实业家。
小说以老残(实即作者)的见闻为线索,描写了晚清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于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认为他们实际上是酷吏。小说结构比较松散,但有些片断写得很成功。而且《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老残游记》系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作品通过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山东行医时的所见所闻,暴露了当时官场的丑闻。在作品《自叙》中他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他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棋局已残”的现实,为了“补残”,作者从批判现实鲜为人知的现象“清官尤可恨”入手,以挽救垂死的封建主义制度。
参考资料:影响中国学生的80本书 中国文学史 第八编 清代文学

老残游记”是一部清朝小说,作者刘鹗以游记方式,记载书
中主角老残游历天下,沿途所见之各种人事物,各地风俗民
情,借此批评清末社会与政治种种乱象.刘鹗试图传达自己的
政治思想,暗喻一些清廷官吏,迂腐愚蠢,荼毒人民,草菅人
命,祸国殃民.
贰●正文
一, 关于作者刘鹗的生平
“老残游记”一书作者是刘鹗,笔名为“洪都百炼生”,将苏
丹徒人,生于清文宗咸丰七年,卒于清溥仪宣统元年.从小天
赋异禀,见闻广博,个性豪放旷达,不受世俗拘束.出身于一
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
学,治河等实际学问.曾帮忙河南巡抚吴大澄,山东巡抚张曜
处治理黄河整治工程.又曾向清廷建议兴筑铁路,开采山西煤
矿,且多次创办实业计划,最后皆被清廷视为违反国民利益,
且被指为汉奸.刘鹗因不得志于清廷而去经商,但都失败了.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八国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论老残游记
3
联军购得太仓储米,以赈北京饥困.却被清廷以私售仓粟罪
名,加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在那昏庸腐败的
时代,具有远见的人常被误解埋没,十分悲哀.
刘鹗借由“老残游记”,对当时清廷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
揭发一些急于做大官的清官,不惜杀民邀功.客观地暗喻清廷
是不可寄望的,同情民生疾苦.但他的基本民主政治观却十分
落伍,因他坚决拥护专制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
乏认识,反对民主革命.从“老残游记”中,可发现作者瑕瑜
互见的风格.
二, 对“老残游记”之看法
“老残游记”非属于一般游记,也不是先确立一个主题而后依
主题去发展故事的小说.笔法深入,议论精纯,在文学上有相
当的研究价值.作者借着“老残游记”,写他心中所想的事情,
投射暗喻自己的遭遇.书中前半叙述心理,后半阐明佛义.他
愤怒清官草菅人命,反对北拳南革.他主张朝野上下应该团
结;借由本书发挥自己学术思想的见解.刘鹗擅长诗书评论,
音乐描绘,算数推演.书中二十回,已说明了当时政风,人情,
世故等很多的大道理.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论老残游记
4
刘鹗很有文学天赋,“老残游记”受后世的推重,不在于
他的思想,而是他描写风景人物的能力.他叙述人,事,景,
都别具匠心,另铸新辞,一扫陈腔滥调.一反陋习,作实描
绘,彷佛身临其境,目睹其景.他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形容济南景致,济南
风景因而闻名天下.作者对于处理诙谐而又带有讽刺的事
件,叙述得十分巧妙.
“老残游记”反映清末时代社会,书中有几个生动的人物,
其中对玉贤和刚弼阴毒冷酷的刻画最为深入,借由这些人物
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对人物型态的刻画,有其不同的风
味.对娼妓的描写,也作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借此议论文人
无行,文格堕落的事实;对比较下等的妓女有着较真实和同
情心的描写,确确实实地诉出妓女子的委曲.开启我国文学
对女性尊严之重视.
音乐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很难用文字来表现;可是刘鹗却有
表现音乐的本能,而且非常成功.其中以王小玉唱书一段,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论老残游记
5
最令人激赏,作者应用具体可见的形相来形容音乐,技巧地
运用感觉错综的手法,并配合新鲜的文字,明了的印象,使
读者感觉音乐的妙处.也借由这些文字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社
会人们的悠闲,乐天,安命,与知足.
叁●结论
在“老残游记”中,刘鹗隐喻自己虽然只是个江湖郎中;但
他的志向,不但要医好病人的疾病,而且要医好国家的政治
病.其民胞物与的胸襟与爱国的情操,自然地流露文笔之
间,实令人感动.
概要介绍: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通过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及所为,反映了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社会生活面貌和人民的疾苦,揭露了所谓“清官”的罪行,暴露了清王朝吏治的黑暗。作品在语言的运用、对生活的观察以及细节的描绘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阅读 老残游记((清)刘鹗 原着,闻言 等改编)
作者简介:
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江苏丹徒(今江苏省丹徒县)人,自幼聪颖,五岁便能背诵唐诗三百首。生于文宗咸丰7年(公元1857),卒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53。鹗精于算学、医学、水利,并留心西洋科学。个性放旷不拘,所见不同于流俗,观察时事尤其犀利。早年曾于扬州行医,后改行经商(刘鹗28岁曾在江苏淮安开过烟草店,31岁又在上海开过书店,但都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光绪14年(公元1888)黄河决口于郑州,便投效河督吴大澄、山东巡府张曜,协助治河,后因治河有功,声誉大起,被保荐以知府任用。曾上书建议修筑铁路,利用外资开采山西煤矿,兴办实业(指工商企业),以利民生,时人不解其用心,交相指责,视为汉奸。光绪26年(公元1900)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太仓粟(京师官方谷仓里的粮食)为俄兵所据,他向联军以低价购得太仓粟,赈济饥民,全活甚众,却因被控私购太仓粟,流放新疆,住在乌鲁木齐一座寺庙的戏台底下,靠为人治病度日,最后病死于迪化(今乌鲁木齐)。着有老残游记、铁云藏龟、历代黄河变迁图考等书。

目录:
第一章 海上救危船
第二章 明湖听绝调
第三章 济南观名泉
第四章 曹州探政绩
第五章 酷吏兴怨狱
第六章 雪夜辩进退
第七章 补残代筹策
第八章 深山遇猛虎
第九章 品茗夜谈心
第十章 观珠闻琴瑟
第十一章 黄龙论时势
第十二章 齐河逢双翠
第十三章 青灯听酸语
第十四章 河水淹大县
第十五章 严刑逼孤孀
第十六章 千金买凌迟
第十七章 旅舍纳翠环
第十八章 白公释奇冤
第十九章 风霜访大案
第二十章 救命觅解药
老残游记续集
第一章 结伴朝泰山
第二章 公子逞淫威
第三章 寒夜吐心语
第四章 双飞梦难圆
第五章 谈经证禅理
第六章 环翠皈佛门

‘肆’ 甘泉书院碑记 王延赞

甘泉书院碑记
作者:【清】王廷赞
【原文】
己卯之春,西师藏事,因得酬夙愿焉。于是,度地于城南门内左偏,当甘泉涌出处架泮桥,填坑洼,筑基址,鸠工庀材,建堂庑五十余楹,具载碑阴。又为置田六十顷有奇,留生息银一千五百两,城内外苇草湖地四百一十余亩,取其租息,为师生膏火费。……己丑春,地方绅士休余振作之意,亦共捐资置市房七十六间,取其租以助膏火,此又人心鼓舞,咸期完美之一机也。……膏火尚未充裕,今又将舍此而去,实有不慊于心者,因述始末,着于石。并细将田房产业及酌定永远规条镌于碑阴,以俟新尹长才加意扩充,渐臻极备。
——《甘州府志干隆》卷14,成文出版社,1976。
【注释】
1、甘泉书院,遗址有三处:(1)南岳衡山甘泉书院(内有《心性图说》碑石);(2)九华山甘泉书院;(3)甘肃甘泉书院。留下碑记的是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的甘泉书院。清干隆二十四年(1759)甘州知府冯祖悦(清代人。清代《山西省志·人物志(上)》有传志)、张掖知县王廷赞创建于南门内街东,以临甘泉,故名。东西长90余丈,南北阔8丈5尺。建大门,讲堂2间,厢房34间及泮池、木桥等。冯自为记。后又建瓦房1座,牌坊2座;院内左翼建三台阁,右翼为爽心亭,游廊9间;南面振兴仓3间;临池栽杨柳400余株。三十二年(1767)又添建五云楼、灌书园、锄经堂,及穿廊园门。三十五年(1770)再建玩书楼6间以藏书;双苇湖亭5间,厢房5间。知县王廷赞捐银1500两,士绅先后捐银1000两,均发商生息以资膏火。又拨有学田6000亩。另园东及城外官地所栽246株杨柳沙枣亦属书院。有《书院公业考》,详载书院产业收支细目。院长庄学和撰《教孝千字文》作为讲义,以教诸生。
补记:明武宗正德年间,张掖创建甘泉书院,这是见于史籍的张掖最早的书院。自从雍正朝放宽开办书院的政策后,张掖的书院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清代甘州府城内有南华书院、觻(lù)得(汉代县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书院和甘泉书院;东乐有仰止书院(天山书院)、金山书院;山丹有仙堤书院;抚彝厅有蓼泉书院;高台有建康书院。其中,甘泉书院规模最大。清干隆二年(1737),甘州知府冯祖悦重新开办甘泉书院,但当时规模较小。据《张掖甘泉书院碑记》记载,王廷赞任张掖知县时,“有创建之思,旋改署武威,去未果”。此后,王廷赞复莅任于张掖,“因得酬夙愿焉”。于是,“度地于城南门内左偏,当甘泉涌出处架泮桥,填坑洼,筑基址,鸠工庀材,建堂庑五十余楹”。又在甘泉书院内建三台阁、爽心亭及后院亭榭,“皆节次增置者也”。重修后的甘泉书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阴森森,书生朗朗。“今春,延太仓王济美为之师,肄业者皆踊跃奋兴,争自濯磨”,从张掖各地来的学生,汇集于此。(参见:http://www.doc88.com/p-7843319485024.html)
2、碑记全称是《张掖甘泉书院碑记》。作者是王廷赞,另有《张掖贡院碑记》。王廷赞(1714-1781),字翼公,号用宾,辽宁葫芦岛人。曾任甘肃布政使。王廷赞的父亲王永禄是读书人,曾任盖平县知县。王廷赞出身吏员,由于他勤谨有才干,受到上司器重,才被引荐为官。在甘肃任职三十多年间,他由微末之员,递升为县、州、道的行政长官,最后终于做到甘肃布政使这样的封疆大吏。由于他出身低微,比较了解下情,所以大部分时间为官谨慎,能循理守法,尽职尽责。在甘肃为官三十多年,在平反冤狱、振兴文教、兴修水制、剿匪安民、集军饷等方面,都留下了政绩,但最后因贪污犯罪而被处死。干隆十二年(1747),王廷赞被引荐为兰州府经历,这是他官吏生涯的开始。经历是一个职掌出纳、文书的小吏,有时也协助上司审理案件。他奉命处理案件,由于秉公执法,许多冤案都得以平反,当时兰州有“打官司,找王经历决断”的说法。从干隆十九年(1754)开始,王廷赞先后代理张掖、武威、镇原等县知县。他在代理张掖知县任上,突出的政绩是振兴教育。张掖原来没有贡院,读书人赴试多有不便,他在张掖建立贡院。为了给读书人提供学习场所,他又在废弃书院基础上,重新修建了甘泉书院,后来又逐渐增建三台阁、爽心亭及玩书楼、锄经堂等建筑,使书院规模更加宏伟。同时又多方丰富藏书,聘请名师讲学,一时文教蔚然兴起。陕甘总督黄廷桂,非常赏识王廷赞的才干,王廷赞于是被提升为张掖知县。干隆二十二年(1757),平定准噶尔之役起,黄廷桂令王廷赞随军协理军需,使他的才干得以进一步施展。这期间,王廷赞母亲病逝的消息传来,他以军国大事为重,没有向上司提出奔丧的请求,忍着哀痛,正常处理公务,直到战事结束,账目清算完毕,才回中后所祭母。干隆二十八年(1763),王廷赞代理平凉府盐茶厅同知,执掌地方治安。据其墓表载,这期间,他曾率人马,趁夜出击,将百余名为害乡里的盗匪一网打尽。干隆四十年(1775)至四十二年(1777)。王廷赞先后任宁夏知府、甘凉道及宁夏道道台。黄河冲积成宁夏平原,地形平坦,是主要的农业区,旧有惠农等灌渠,对发展农业生产曾起过很大作用,但由于年久失修,渠道严重淤塞。王廷赞下车伊始,即以发展生产为首务,奏请朝廷,行宫疏浚河渠。他的建议得到采纳,朝廷批准拨发库银,并授命他负责整个工程。王廷赞从授命之日起,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不辞辛劳,事必躬亲。从水文地质勘测,到排水、清沙、挑淤及运石,处处亲自指点。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河渠工程于干隆四十二年4月告竣。竣工之日,他的同僚赋诗表示祝贺,一诗中有“三年治水鬓成丝”的句子,可算是他这一时期宦绩的写照。宁夏平原的瘠土碱地,尽变成肥田沃野,这里自有王廷赞倾洒的许多心血。这年的5月,王廷赞因政绩卓着而被提升为甘肃布政使司布政使。到了干隆四十五年(1780)年初,鉴于王廷赞在甘肃效力多年,应予褒奖,于是干隆皇帝诰封其曾祖父、祖父及父为通奉大夫,曾祖母、祖母及母为夫人,此时王廷赞已是66岁高龄的老人。由于看到吏治积弊甚重,又苦于在明争暗斗的官场继续奔命,他萌生了功成身退的想法,他奏请辞官回乡,由于皇上“优旨慰留”,他未能如愿。撒拉族世居甘肃、青海,信奉伊斯兰教。甘肃循化厅伊斯兰教徒马明新,创伊斯兰教新教派,与旧教派相仇杀,死百余人。陕甘总督勒尔谨支出旧教派,镇压新教派,将新教派领袖马明新逮捕,关入省城监狱。于是激起新教派强烈不满,爆发了以苏四十三为首的撒拉族伊斯兰教新教派起义。起义震动了清王朝,干隆帝下令调集大军追剿。自3月中旬至7月上旬,历时3个多月,新教派终于失败。王廷赞由于守兰州城五昼夜有功,受到干隆皇帝嘉奖,赐一品顶戴,赏戴花翎,例晋其曾祖父、祖父、父为荣禄大夫,曾祖母、祖母、母为一品夫人,真是光宗耀祖,使王氏满门生辉。就在干隆皇帝派兵镇压苏四十三起义的过程中,一桩震动全国,牵涉甘肃全省二百多名官员的冒赈浮销贪污大案被揭发了,王廷赞成了这一大案的主犯。甘肃一向有捐监旧例。所谓“捐监”,就是商人、平民捐出一定数量的粮食给官府,取得监生的身份,取得应试入官的资格。由于甘肃自然条件较差,常有灾害发生,若捐监者每人上交粮食几十石,全省筹集几百万石粮食,就可在灾年用来救济灾民,省去由中央调拨救济粮的麻烦,于国于民,俱为有利。由于容易出现弊病,此项措施曾一度取消。到干隆三十九年,陕甘总督勒尔谨请求在甘肃重开捐监,得到皇上的批准。干隆帝在这道谕旨中指出,鉴于“甘肃通省仓储,一时未能足额”,所以规定一律以粮豆收捐,不得折收银两。同时派“能干”的官员王亶望作甘肃布政使,经理此事。严格要求勒尔谨“实心查办,剔除诸弊”。 干隆四十二年5月,王亶望擢任浙江巡抚,由年已63岁的宁夏道台王廷赞任甘肃布政使。王亶望在任不到三年,就收到监粮600多万石,约有15万商民纳粮而成为监生。在粮食短缺的甘肃,三年内就有如此多监粮入库,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但干隆帝万万没想到,王亶望这位“能事之藩司”所收监粮竟全是写在纸上的数字,他禀中颗粒皆无。原来,王亶望并未按皇上的要求收粮食,而是折收了银两,这些银两也未用来购进粮食赈济灾民,而是被各级大小官员用赈济的名义冒销,最后落入私囊。王廷赞任布政使后,不但未革除弊端,而且向每个捐监的人又加收白银五两,最终酿成杀身之祸。苏四十三聚众起义,干隆帝派和坤、阿桂赴甘督办。4月,和坤上疏奏报军情,说到进入甘肃即遇雨。阿桂上报应战情况,也多次提到因雨太多,以致延滞用兵。干隆帝回想到过去甘肃连年奏报干旱,大起疑心,下令阿桂和代理陕甘总督的李侍尧仔细查访办理,据实上奏。阿桂很快就查明,监粮未收粮食,而是折收了银两。干隆帝闻后,一方面谕令闽浙总督陈辉祖查讯王亶望,另一方面命王亶望在甘肃的继任者王延赞呈报监粮私收实情。6月初,王廷赞供称:到任后,原不许折收银两,因无人报捐,只得仍旧如此办理。又恐各州县有短价勒实粮石之事,故定一名捐监者交粮五十五两的数额。甘肃粮价较贱,此数足敷定额。又因捐生多在省城,将此事改归兰州知府办理。由其收捐,仍将收来之银发给各州县购买粮食,补还仓库,按季申报,道府加结于上。王廷赞此供在于表白折收银两原为不得已,此举不但方便了捐监的人,而且手续健全,但干隆帝一眼就看出此供隐匿了实情。他6月10日下谕驳斥,并下结论道:“明系官折收于前,又复冒销于后,两边俱得便宜,而百姓仍从中受累。此事情弊甚大,不可不彻底清查”。此后干隆帝又分别于6月12日、17日两度下谕,分析案件性质为贪污案,而且是集团贪污。表示坚决追究,不会因罚不及众、牵连太多而罢休。下令阿桂、李侍尧会同刑部,审讯原陕甘勒尔谨和布政使王廷赞,命他俩据实供吐。他令阿桂专向王廷赞宣谕:其从前“保全省城,功不可没”。若能将历年通同舞弊之情,逐一据实供明,可以加恩宽宥,以其功抵罪。否则,必自取重罪。后来的事实说明,王廷赞未能“据实供明”,因而也未能得到干隆帝的最大宽宥。由于干隆帝态度坚决,阿桂和李侍尧自不敢怠慢,于是整个案情便很快查清。这一案件共揭发出侵盗银两1千两以上的甘肃省、府、州、县官员共102人,确实是“全省大小官员无不染指有罪”。此案件不仅牵涉人数多,赃银数量大,而且手段恶劣。贪官们不仅吞没监粮,而且大肆盗取国库帑银。例如,6百多万台的“监粮”既已折收银两,可他们还借口添设新地,冒领建地费用;“监粮”已化为白银入了私囊,他们还以支付运输费的名目领取帑银,仅王廷赞在任两年便领运输费28690余两。对此案要犯,干隆帝严惩不贷。7月30日、8月18日他两次下谕,做出对要犯的处理决定。命将王亶望立即正法,领勒尔谨自尽,将王廷赞绞监候。到10月,陆续正法者共56名贪官,免死发遣者46人。干隆帝在7月30日的谕令中,指出王廷赞的罪责,做出惩处决定。他指出,王廷赞以微末之员擢至藩司,接任之时,对王亶望之违法行为,不据实参奏,且效尤作弊,又始终匿饰案,不吐实情。但念及守城微功,免于立决,加恩改为绞监候,秋后处决。王廷赞原本是个忠于职守、循规蹈矩的官吏,本应洁身自好,但他终未能摆脱封建官场贪鄙之风,因而也未能逃脱法制之网。王廷赞终于干隆四十六年(1781)9月12日(家谱作11日)午时被处绞刑,终年67岁。
另有王廷赞(1847-1927),字子襄,号若谷,晚年自号排云道人。泗水县城关榆园街人。16岁“立志问学”。同治五年(1866)赴兖州初应府试,同治八年(1869)补为廪生。同治十二年(1873),入选拔贡,并名列榜首。光绪二年(1876)中举人。 以后自1877年入京会试,连续6场都名落孙山,“仍为下第人”,直到46岁时的第7场会试中,才考取进士。入仕后,先后在四川平武、长宁、南郡等县任知县,后升为候补知府,任地方官达15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卸任归里,次年寄寓济宁。王廷赞一生多诗作。曾将绝大部分诗作收入《排云诗草》。后又由门人晚辈进一步收集整理, 集成《排云诗集》,于1937年4月石印出版。书前冠以吴佩孚、梁漱溟等人的题词及其门人后辈所写的序言,共收入诗作1500余首。

附录1:
广西省百色市凌云县《云峰书院碑记》
尝思贤哲挺生,固由天地菁华之萃,人才蔚起,尢赖君师乐育之功,□□□□□□,气习殊尔,必须振兴之有术,唯我杨太公祖讳赞绪,仰体□□圣化,俯恤边儒,本无□之深衷,着作人之雅化,特捐廉俸,创建云峰书院,及乎宋太公祖讳淇源,□□□□公项储给师生膏火,自是而后,继任贤候,荣莅斯土,□□□□□□□,勋等肄业其中,相聚而言曰:云峰书院为鼓舞人文之区。
文昌帝君,实司衡人文之柄,盛德□□宇宙,大业偏洽儒林,吾侪素存景仰之心,□□□□□□□,敬塑帝像,用效趋跄,二月初三恭逢。
帝诞甚喜,献□有日,□忭颂祝无疆,更相联名,聚成胜会,凑得银。□□□□,以供祀祭,□明德昭格降福,孔皆敬业乐群,若启若翼,成人□□□□科甲联元,爰颜会名曰连元会,是为记。
儒学教授:谢琏、李嗣勋、陈仪、梁元珣
绅士:林应用、岑鸿业、曾学高、林连元、岑树淳、李盛枝、朱上瑛、岑鸿爵 岑文济、林应翰、岑廷元、岑鸿章、岑鸿逵、杨延星、罗国佐、岑文渊 李世英、林森华、梁上材、岑文瑛、岑鸿烈、梁成德、刘绍俊、覃超元、李 隆、潘其仁、林森美、李方成、唐世杰、李元章、屈必伸、李登荣 刘廷翰、朱景昭、雷再溥、刘朝俊、吴世绩、黄元都、蒙 全、黄志道。
干隆三十九年岁次甲午仲春月立
(注:碑记全文如上,原文无标点,□代表看不清的字。在凌云县博物馆门前的碑廊里,遗存有一块清干隆三十九年(1774)的古石碑,碑高135厘米、宽64厘米、厚10厘米,碑上的部分文字已模糊不清。碑记的内容是:清干隆三十九年(1774),谢琏、李嗣勋等4位儒学教授,林应用、岑鸿业、曾学高、林连元等40位绅士,在云峰书院里设立“文昌帝君”的塑像,以供祀祭,并组建“连元会”,祈求教育事业越来越兴盛。)

附录2:
衡山甘泉书院内《心性图说》碑石文
性者,天地万物一体者也。浑然宇宙,其气同也。心也者,体天地万物而不遗者也。性也者,心之生理也,心性非二也。譬之谷焉,具生意而未发,未发故浑然而不可见。及其发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萌焉,仁义礼智自此焉始分矣,故谓之四端。端也者,始也,良心发见之始也。是故始之敬者,戒惧慎独以养其中也。中立而和发焉,万事万化自此焉,达而位育不外是矣。故位育非有加也,全而归之者耳。终之敬者,即始之敬而不息焉者也。曰:“何以小圈?”曰“心无所不贯也。”“何以大圈?”曰:“心无所不包也。”包与贯,实非二也。故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也。天地无内外,心亦无内外,极言之耳矣。故谓内为本心,而外天地万物以为心者,小之为心也甚矣。

‘伍’ 关于中国考古的书籍

现代中考古的书籍还是非常多的,考古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学习的过程,不仅从古代钱币、古代文化、古代民俗、古代衣着等多方面考虑,所以需要看的考古的书也是非常多的

下面这些考古的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可获得

考古书籍目录:

《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_唐兰》
《先秦货币文编.商承祚》
《新出楚简文字考》
《青铜器.漆器.古玩杂项.张怀林》
《西清砚谱.2册不分卷.清于敏中等编.清内府写绘本.史语所藏版》
《西周青铜器铭文历代史征.唐兰》
《宋代金文着录表一卷 附重编宋代金文着录表一卷(民)容庚编》
《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03.考古图、续考古图、释文-[宋]吕大临撰》
《秦金石刻辞》三卷(丛书集成三编)》
《古器物范图录》三卷《附说》一卷.雨楼》
《敦煌零拾(上虞罗氏自印本)》
《历代符牌图录》
《本朝学术源流概略.民国丛书》
《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编着》

《盛世吉金:陕西宝鸡眉县青铜器窑藏》
《商周彝器通考.容庚》
《商承祚文集》
《商承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商承祚 说文中之古文考》
《三代吉金文存释文.罗福颐》
《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 (宋)薛尚功》
《考古图_续考古图_考古图释文》
《解字说文:中国文字的起源 郑若葵着》
《江汉吉金 湖北省博物馆典藏商周青铜器》
《甲骨文合集释文_2+胡厚宣》
《甲骨文合集释文_1+胡厚宣》
《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_下编》
《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_上编》
《甲骨文合集补编释文1》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7册》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6册》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4册》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3册》
《说文释例.江沅.咸丰刻本》
《殷墟卜辞研究.[日]岛邦男着 濮茅左 顾伟良译》
《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
《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
《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常耀华着》
《殷墟文字记.唐兰》
《殷墟文字记.唐兰》
《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常耀华着》
《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
《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
《殷墟卜辞研究.[日]岛邦男着 濮茅左 顾伟良译》
《殷契粹编》
《新出楚简文字考》
《先秦货币文编.商承祚》

‘陆’ 求关于古墓发掘的纪实资料

一,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
古墓、珠宝、古尸、陪葬 ,神秘的面纱背后是璀璨的古代文明。。。。。。

1、《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个兵马俑发现,发
掘的详细经过。。。。。。

2、《寻找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掘出来的“中国北京猿人”轰动了当时的世界,被誉为“整个地球人类的震撼!”然而。。。。。。

3、《岭南震撼:南越王墓发现之谜》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叙述了南越王墓发现、发掘那曲折而动人的经过,也充分展现了南越王国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的历史画面。

4、《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1928年7月,流氓军阀孙殿英率部,以剿匪及军事演习为名,荷枪实弹进入东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打开干隆、慈禧两座地宫,劈棺抛尸,将价值连城的旷世珍宝洗劫一空,酿成了中外文明史上惊天动地的大案。 。。。。。。

5、《风雪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
这是一部全景式、多侧面反映新中国以科学考古手段发掘第一座帝王墓葬--明定陵的长篇纪实文学。

6、《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修订本)》
位于陕西扶风县的千年古刹法门寺宝塔,在一个风雨之夜突然崩塌,考古人员无意间在塔下发现了秘密玄宫,这便是埋葬着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大唐帝国无数珍宝并已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本书从不同侧面,披露这座迷宫的发现、发掘经过,以及佛祖真身舍利东来中国的秘密过程,为中国历史及世界佛教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

二,《天国的灵光:佛像》

本书是走进珍宝世界系列图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介绍了汉、十六国时期至元、明、清代2000多年间的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佛像,每件佛像均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及多篇局部放大照片,便对读者的欣赏。全书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既具收藏性又具有知识性及鉴欣赏性,是文物爱好者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三,《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精)》
本书是关于李宪夫妇葬墓的发掘报告。本书记录了该墓的墓葬形制、葬具、墓内装饰壁画以及种类繁多的随葬品,其中有陶瓷器、铜、银、玉、玻璃料器等妈妈,这些都为唐代的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四,《徐州狮子山楚王陵--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序 我们的心愿引子壹 汉兵马俑坑的发现贰 发掘清理兵马俑叁 寻找兵马俑陪葬坑的主墓肆 陵墓的初探、试掘到正式批准发掘伍 内外墓道发掘告捷陆 会战主墓室柒 清理的珍贵文物捌 解答楚王陵墓的两个问题后记

五,《中国(世界)历史未解之谜》&《中国(世界)考古未解之谜》

六,《帝国的辉煌》
本书是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及秦文化的考古科普图书。秦始皇陵与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大众介绍了秦国历史以及秦所创造的

七,《定格历史(隐藏于古墓中的奥秘)》

八,《满城汉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着名器物。

九,《走进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记》
继发现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之后本书纪之初,在成都平原又传来了令人再次震惊的考古大发现:一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国邑遗址,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骇然现世……考古工作者将此遗址命名为“金沙村遗址”。
本书作者亲自参与了金沙村遗址的发掘工作,他们以如花的妙笔,将田野考古和丰富的知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融为一体,撰写了这本书。 作者将带你一起穿越数千年时光隧道,走进古蜀都金沙村,去体会古蜀人的社会生活

十,《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本书集中展示了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问世3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

十一,《西藏考古与艺术》
找寻失落的文化——西部西藏前佛教时期重要考古遗迹调查报告(1992-2002)札达盆地岩画的发现及对西藏岩画的几点认识丁冬:西藏西部一处前佛教时期居住遗址的发?? 西藏西部陶器制作工艺的观察和初步研究 De-ga g.yu-tshal(榆林窟)之会盟寺的比定图像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松赞干布塑像的再观察

十二,《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大发现》
周口店北京直立人(俗称“北京人”)遗址发掘与研究,是世界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也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重大事件之一。此遗址被列入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中国境内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眼前的这本小册子,作者尽力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这一段牵涉众多学科和专业性很强的历史,融会了国内外相关的重要考古发现,写成一本雅俗共赏的书

十三,《考古人类学随笔--张光直作品系列--张光直作品系列》

这是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的随笔集,收录其80及90年代所写书序、讲演稿、报刊文字及访谈记录。内容涉及考古人类学研究理论与发展,学者介绍,学界轶闻掌故、考古时事及对学术的前瞻。以随笔的形式,读者不仅可了解张光直学术上的直知灼见,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诙谐、宽容、乐观、热富有社会使命感的尊长。这是“张光直作品系列”中的一本。

十四,《秦公帝王陵》
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秦公、秦王和秦帝陵墓的专着。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获取了充足、完备、翔实的一手资料,详细介绍了秦陵四大陵区即西垂陵区、雍城陵区、栎阳陵区和咸阳陵区的陵墓、陵园、陵寝建筑、陪葬墓、陪葬坑等情况。特别是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其规模之大在世界帝王陵中也属罕见。秦始皇皇陵的考古发现,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文明的重要窗口。

十五,《趣味考古》
本书包括趣探事源,趣谈考古,趣觅古迹,趣话文物几个篇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考古文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究了考古中的来龙去脉之谜。

十六,《考古的故事:中国卷·彩图版》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中国考古。编者在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考古者、考古过程、考古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考古探索过程中难以言表的身心体验。

十七,世界伟大考古纪实系列报导

1:众神的宫殿

作者:理乍得·艾尔曼

1999年3月3日,人类考古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发现正通过卫星向全球现场直播……着名预言家凯西在上个世纪曾说,20世纪末,人们将开启狮身人面像隐藏了数千年的“档案馆”,以揭开人类起源与智慧之谜。而埃及古老的谚语则告知我们:每当世纪交替之时,神秘的金字塔或通往远古的墓道就会被发现,从而找到一段人类失去的历史。

2:废墟的真相

作者:吕贝克·斯特夫

你即将看到:考古史上最为动人心弦的篇章——14个失落的城市在百余年间相继被发现,它们无疑是人类文明的最早胚胎,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的黎明时期。14个城市,14个扑朔迷离的故事,每一次发现都是考古史上最为动人心弦的一章,它们共同奏响了史前文明的挽歌。本书几乎囊括了自考古学诞生以来所有伟大的考古发现,可以说是一把打开远古、通向未来的钥匙……

3:水晶头骨之迷

作者:凯瑞·路易斯·托马斯
克利斯·马顿

美洲土着人世代流传着一个故事:祖先留下了十三个水晶头骨,当地球文明达到极致时,它们会重新出现,并揭示出人类过去和末来的秘密……

九十年代,英国的两个电视制片人果然在中美丛林的古庙废墟中,找到了一个精美绝伦的水晶头骨,他们追踪调查,终于发现十三个水晶头骨已全部现世,每一个头骨都来历不凡且具有不可理喻的一些灵异表现。 这一发现和金字塔上的狮身人面像一样神秘莫测,引起全球考古学界的一场激烈论战……

本书是关于这一发现探索过程的真实全纪录,作者摄制的同名电视纪录片已在英国BBC及欧美各大电视网播映,引起举世瞩目。

4:破译圣经

作者:苏拉米·莫莱

从《创世纪》到《启示录》,笼罩着令人炫目的神秘光环,上帝从天国来到人间,又从人间回到天国,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将天国的幻象多次投印到人间的大地上,而且还将其深深地投印在地球先民的脑海里,成为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从“大西洲”到“太平洲”;从《神秘埃及》到巴比伦泥版;从漫天烈火的所多玛到惊天动地的通古斯;从密咒遍布的帕姆帕沙漠到丛林深处的卓尔金星……

在这本书中,穿过历史的迷瘴,我们将通过《圣经》与那些上帝的羔羊进行对话,从亚当到基督,从但丁到诺查丹玛斯……他们将讲述天国的神圣,他们还将述说天国的神秘。

5:人是太空人的后代

作者:葛瑞姆·汉卡克

人类的起源的说法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葛瑞姆·汉卡克以他自己的角度和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 并写了人是太空人的后代此书, 从中以他自己的带有一些超意识的眼光去探讨了这个问题, 您不妨在读了此书之后, 与作者一起去回味这份独特的滋味!

阅读全文

与大案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很多人想转行当程序员 浏览:268
Linux为什么bootloader编译 浏览:701
gcc只运行不编译 浏览:868
网页无法解析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926
服务器如何判断用户是否登录 浏览:847
股市app数值怎么调整红绿色 浏览:844
滴滴车主app怎么学习网约车考试题 浏览:220
如何在电脑上找到服务器地址 浏览:676
vue项目编译后代码逻辑改变了 浏览:962
怎么连接自己部署的服务器 浏览:797
关闭电脑的命令 浏览:279
hlr命令 浏览:637
塞班系统文件夹播放器 浏览:350
编译器如何编出可执行程序 浏览:644
什么是smtp服务器 浏览:266
pdf正式版 浏览:176
linux重启oracle数据库 浏览:811
我的世界如何删除服务器权限 浏览:875
gzip压缩和seo的区别 浏览:510
编译软件是哪个 浏览: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