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帮忙找一种特色的古代首饰 !! 100分!!!!!!!!!!!!!!!!!
以下参考资料都是专门研究古代衣妆首饰的
红妆:女性的古典.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209466.html
[潘金莲的发型].The.Hairstyle.of.Pan.Jinlian.2006.Scan-INTERNET.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563210.html
中原历代女子服饰史稿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404749.html
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333435.html
还有几篇论文专着,若需要可以给我留言
⑵ 古建筑书籍哪里的最全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 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团世有原书】
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 宋、辽、差衡金、西夏建筑【有原书】
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 清代建筑【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
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
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
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虚或做书】
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
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
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
39、《中国古建筑二十讲》.pdf
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
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
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pdf 精装 十一册【有原书】
43、《营造法式初探》.pdf—潘谷西
44、《佛教建筑与地理风水》.pdf
45、《柴泽俊古建筑文集》.pdf【有原书】
46、《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pdf【有原书】
47、《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pdf【有原书】
48、《建筑考古学论文集》.pdf—杨宏勋
49、《刘敦桢文集》.pdf第一卷
50、《传统灰作基本操作与应用之研究》.pdf
51、《仿古建筑施工实用技术》.pdf
52、《风水理论研究》.pdg—王其亨【有原书】
53、《古代大木作静力初探》.pdf—王天【有原书】
54、《古建筑勘查与探究》.pdf—张驭寰
55、《古文物称谓图典》 .pdf
56、《华严寺》.pdf【有原书】
57、《绘图鲁班经》.pdf
58、《匠学七说》.pdf—张良皋
59、《美的历程》.pdf(插图本珍藏本)—李泽厚
60、《麦地里的飞檐》.doc【有原书】
61、《清代匠作则例》.pdf 第一卷—王世襄
62、《明式家具萃珍》.pdf—王世襄
63、《明式家具研究》.pdf—王世襄
64、《明式家具珍赏》.pdf—王世襄
65、《髹饰录解说》.pdf: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修订版)—王世襄【有原书】
66、《中国古代门窗》.pdg—马未都
67、《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pdf—田家青.pdf
68、山西榆次永寿寺雨花宫
《营造法式》解读-密码材栔双全的QQ号
69、《园综》—陈从周
70、《中国园林鉴赏辞典》.pdf—陈从周【有原书】
71、《苏州古典园林》.pdg—刘敦桢
72、《乡土建筑装饰艺术》.jpg—楼庆西
73、《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楼—覃力
74、《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门—覃力
75、《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弄—张锡昌
76、《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 说墙—尹文 .pdf
77、《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 说台—韦明铧.pdf
78、《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说亭—覃力 .pdf
79、《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说园—陈从周.pdf
80、《山东寺庙塔窟》.pdf—赵浦根
81、《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pdf
82、《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pdf--一丁 雨露 洪涌
83、《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8 私家园林
84、《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2 佛教建筑 (一 北方)
85、《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注译与论述》.pdf—李书钧
86、《不只中国木建筑》.pdg—赵广超
87、《弘一大师全集》.pdf·第9册:书法卷.djvu
88、《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沈从文【有原书】
89、《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织染.pdf
90、《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与印刷.pdf
91、《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漆艺.pdf
92、《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药炮制.pdf
93、《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pdf
94、《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pdf
9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pdf
《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原状的探讨》.jpg付熹年 (文物1973.7)
中国古代建筑代表博物馆
中国古建筑精粹电子书
中国古建筑图谱
中国全史
《汉语大字典》
《康熙字典》
唐_北宋木结构建筑_平面尺寸_之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一卷 第一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一卷 第二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二卷 第一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四卷 第三、四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 第二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 第三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 第四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六卷 第一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六卷 第二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七卷 第一期 【有原书】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七卷 第二期 【有原书】
1《文物建筑》第一辑 河南古建 【有原书】
2 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 【有原书】
3 东方建筑研究 (上册) (超星)
4 东方寺庙明珠:南禅寺、佛光寺 (超星)
5 敦煌家具资料
6 佛像艺术造型
7 古建筑保护与研究 【有原书】(超星)
8 建筑历史研究 第一辑 【有原书】(超星)
9 江南园林志 (第二版) 【有原书】(超星)
10 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 【有原书】(超星)
11 刘敦桢文集 (一) (超星)
12 刘敦桢文集 (二) (超星)
13 刘敦桢文集 (三) 【有原书】(超星)
14 凝固的艺术魂魄:晋东南地区早期古建筑考察 (超星)
15 曲阜孔朝建筑 【有原书】(超星)
16 园冶注释 (第二版) 【有原书】(超星)
17 中国古代高建筑 (超星)
18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彩画
19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雕刻
20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装修
21 中国古建探微 (超星)
22 中国古建筑 (超星)
23 中国古建筑百问 (超星)
24 中国古建筑全览 (超星)
25 中国江南禅宗寺院建筑 (超星)
26 中国民族建筑 第一卷 (超星)
27 中国民族建筑 第二卷 (超星)
28 中国民族建筑 第三卷 (超星)
29 中国民族建筑 第四卷 (超星)
30 中国民族建筑 第五卷 (超星)
31 佛教寺院考古.pdf
32 城记.pdf 【有原书】
33 佛教石窟考古.pdf
34 宫殿考古通论.pdf
35 故宫辞典.pdf
36 汉代画像石_吴曾德_文物出版社1984.pdf
37 汉字古音手册.PDF
38 建筑历史与理论
39 建筑书籍-中国古建筑小品.pdf
40 林徽因文存+建筑
41 明代南京寺院研究.pdf
42 明清室内陈设.朱家溍.紫禁城出版社.2004.pdf
43 秦汉瓦当.pdf
44 四川汉代画象砖艺术.pdf
45 唐代长安辞典.pdf
46 隋唐两京丛考
47 隋唐两京坊里谱.杨鸿年.
48 天一阁藏本:明鲁般营造正式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pdf
49 闲情偶寄.pdf
50 正在消失的建筑.pdf
51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pdf
52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有原书】
53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pdf
54 中国古典建筑装饰图案选.pdf
55 中国石窟寺研究 宿白 文物出版社 1996年8月第1版.pdf
56 梓室余墨_陈从周随笔.pdf
57 长城.djvu
58 明十三陵.djvu
59 颐和园.djvu
60 老宅第.djvu
61 老牌坊.djvu
62 老书院.djvu
63 老门楼.djvu
64 老戏台.djvu
65 老楼阁.djvu
66 宋陵石雕纹饰.djvu
67 山西.djvu
68 中国民居.djvu
69 中国园林.djvu
70 避暑山庄.djvu
71 晋祠揽胜.djvu
72 日本传统艺术 第四卷 浮世绘.djvu
73 园林史.djvu
74 屋宇春秋 山西老宅院.djvu
75 圆明园.djvu
76 阳光下的雕花门楼:武夷古民居的记忆.djvu
77 八百年的村落——培田纪行.djvu
78 徽州.djvu
79 走遍中国 南京.djvu
80 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djvu
81 古城记:失落文明的兴与衰.djvu
82 江南六镇.djvu
83 大壮·适形 中国建筑·匠意 (超星)
84 建筑十书 【有原书】(超星)
85 中国古建筑百问
86 洛阳伽蓝记
87 长物志校注
88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 第一集 建筑部分 (超星)
89 中国古建筑艺术 (第1~4册) 【不全】 (超星)
90 梁思成建筑画
91 隋唐宫廷建筑考
92 中国文物考古辞典
《考古》杂志1955年1~6期及1991、1993~1998全年
《文物》杂志1959~2000共152期
文物五○○期总目索引 1950.1-1998.1.pdf
1 繁峙岩山寺.pdf(不全)
2 中国古亭.pdf
3 中国古亭.pdf
4 佛宫寺释迦塔和崇福寺辽金壁画.djvu
5 中国古建筑定额与预算.pdf
6 中国建筑史图录(梁思成).pdg
7 中国江南古建筑装修装饰图典.pdg
8 《中国建筑史》——伊东忠太.pdf【有原书】
9 平遥古城与民居.pdf【有原书】
10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pdf【有原书】
11 怎样鉴定古建筑.pdf【有原书】
12 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pdg
13 _园治注释(第二版)【有原书】
14 明式家具珍赏
15 盛京宫殿建筑
16 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
17 中国建筑彩画图集(何俊寿)【有原书】
18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THE ART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pdf
19 永诀的建筑.pdf
20 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pdf
21 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pdf
22 紫禁城宫殿.pdf
23 中国藏传佛教白描图集.pdf
24 _园治注释(第二版)【有原书】
25 红木小件.pdf
26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pdf
27 苏州香山帮建筑.pdf
28 永诀的建筑.pdf
29 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林洙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djvu
另:《建筑史论文集》【有原书】、《古建园林技术》【有原书】、《建筑历史研究》等相关散篇论文 目录如下
1、_材分八等_在建筑史上的意义.pdf
2、_礼制建筑_求解.pdf
3、_应县木塔_读后札记.pdf
4、_营造法式_版本及其流布述略.pdf
5、_营造法式_变造用材制度探析.pdf
6、_营造法式_变造用材制度探析下.pdf
7、_营造法式_殿阁地盘分槽图新探.pdf
8、_营造法式_瓦作制度初探.pdf
9、_营造法式_中厦两头造出际制度释疑.pdf
10、_营造法式_中翼角檐细部处理及起翘探讨.pdf
11、_营造法式小木作_几种门制度初探.PDF
12、《“礼制建筑”求解》——方晓风.pdf
13、《北京故宫修复测绘研究》.pdf
14、《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的确立及其原生形态》徐伯安.pdf
15、《营造法式》变选用材制度探析.pdf
16、《营造法式》变造用材制度探析(Ⅱ).pdf
17、《营造法式》中的翼角构造初探.PDF
18、《中国古建筑文献指南》简介.pdf
19、2006年_最重要的建筑经典记忆_议梁思成_省略_诞辰105周年及中国营造学社的.pdf
20、宝山灵泉寺大住圣窟浮雕艺术初探.pdf
21、保存完好的“样式雷”古建筑群——清西陵.pdf
22、北宋《营造法式》中的木雕艺术.PDF
23、边靖楼修缮设计上.PDF
24、崇福寺小召牌楼构制初探.PDF
25、春秋至六朝麒麟的演变研究.pdf
26、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_上_.pdf
27、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_下_.pdf
28、从驼峰与墓股的比较看中日古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关系.pdf
29、从帐形龛饰到帐形龛_北朝石窟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pdf
30、定兴慈云阁修缮记.PDF
31、定州开元寺塔塔刹发现一批文物.PDF
32、斗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_铺作_与_跳铺之作_辨析.PDF
33、斗栱——李学武.PDF
34、枓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铺作”与“跳,铺之作”辨析.pdf
35、独具魅力的古建珍品——榆次城隍庙.PDF
36、独乐寺观音阁_山门的大木作制度_上_.pdf
37、独乐寺观音阁_山门的大木作制度_下_.pdf
38、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调查.PDF
39、独乐寺辽代建筑结构分析及计算模型简化.pdf
40、对清东陵裕陵地宫棺位问题的探讨.PDF
4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应只把注意力投放到建筑_物_的研究上.pdf
42、敦煌北朝石窟形制诸问题.pdf
43、敦煌壁画中的胡床家具_一_.pdf
44、敦煌雕塑.pdf
45、敦煌火珠图像探微.pdf
46、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解读.pdf
47、抚宁境内明长城敌台的建筑形制.PDF
48、甘肃张掖大佛寺大佛殿的建筑特征.PDF
49、高安回澜塔.PDF
50、高层古建筑木结构——应县木塔现状结构评价.pdf
51、古代的椅和凳.pdf
52、古代建筑的设计技术及其比较_试论从_营造法式_至_工程做法_建筑设计技术的演变和.pdf
53、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_宋_营造法式_与日本_延喜木工寮式_的比较.pdf
54、古代营建技术中的_样_造_作_.pdf
55、古建瑰宝——千年古刹独乐寺——杨作瑞.pdf
56、古建瑰宝永乐宫.PDF
57、古建门种种.pdf
58、古建上的主要装饰纹样.PDF
59、古建筑角梁构造与翼角生起略述.PDF
60、古建筑结构研究十八年.pdf
61、古太原晋阳建筑文化浅析.PDF
62、故城县庆林寺古塔.PDF
63、关于_营造法式_的研究.pdf
64、关于对山西应县木塔保护工程抬升修缮方案的意见.pdf
65、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一_.pdf
66、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二_.pdf
67、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三_.pdf
68、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四_.pdf
69、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若干问题的探讨_五_.pdf
70、关于唐宋单檐木构建筑平立面比例问题的一些初步探讨.pdf
71、关于元上都宫城北墙中段的阙式建筑台基.PDF
72、广东澄海龟山汉代建筑遗址.PDF
73、汉代高台建筑技术研究.pdf
74、汉代及其以前的建筑基础.pdf
75、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二_斗栱之分类_柱头铺作_转角铺作_补间铺作.pdf
76、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三_柱_础_梁枋_平坐腰檐.pdf
77、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一_斗栱.pdf
78、何谓《营造法式》之_槽_.PDF
79、河北赤城县古塔调查.PDF
80、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建筑年代鉴别研究.pdf
81、河北辽代古塔建筑艺术初探.PDF
82、河北玉田净觉寺调查报告.PDF
83、河北赵县西林寺塔.PDF
84、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PDF
85、黑龙江省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PDF
86、胡床杂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三.pdf
87、华夏古建筑的“活化石”--承启楼.pdf
88、换个方法拍“古建”.pdf
89、霍州署元代大堂.PDF
90、基于AutoCAD的中国木构古建筑的三维重建.pdf
91、基于CAD与GIS集成的仿唐古建筑景观的三维重建方法.pdf
92、济渎庙寝宫建筑研究.PDF
93、蓟县独乐寺出土的唐代纪年经幢.PDF
94、蓟县独乐寺出土的唐代纪年经幢.PDF
95、简述汉画建筑脊饰的文化意象.pdf
96、江苏六朝画像砖研究.pdf
97、江西樟树临江文物调查.PDF
98、金狮床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二.pdf
99、晋城青莲寺塔幢建筑分析.PDF
100、晋祠圣母殿研究.pdf
101、晋祠献殿.PDF
102、晋东南歇山建筑的梁架做法综述与统计分析_晋东南地区唐至金歇山建筑研究之一.pdf
103、开善寺大雄宝殿修缮工程设计深化与现场实施.pdf
104、开元观古建筑初探.PDF
105、克孜尔石窟前的木构建筑.PDF
106、梁思成建筑画.pdf
107、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坞壁.pdf
108、两周礼器制度研究.pdf
109、辽金珍品塞外巨刹──山西大同华严寺.PDF
110、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PDF
111、灵岩寺石刻造像考.PDF
112、六朝瓦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pdf
113、龙在古建器具上的装饰形式.PDF
114、隆兴寺宋代木雕立式弥勒像的修复.PDF
115、隆兴寺天王殿的建筑时代及复原设想.PDF
116、楼阁建筑构成与逐层副阶形式.pdf
117、甪直保圣寺大殿复原探讨.PDF
118、绿水苍柏话晋祠.PDF
119、略论北京的古建牌楼.pdf
120、略议陈明达先生的中国古代木构发展史研究.pdf
121、论明代建筑之斗栱用材等级.PDF
122、米兰佛寺考.PDF
123、明代建筑油饰彩画要点.PDF
124、南朝帝王陵寝初探.PDF
125、南方上昂与挑斡作法探析.pdf
126、南京朝天宫冶城阁设计.PDF
127、南京出土六朝兽面纹瓦当再探.pdf
128、南京出土六朝瓦当初探.pdf
129、南京图书馆馆藏清抄本《营造法式》考略.PDF
130、南京钟山二号寺遗址出土南朝瓦当及与南朝上定林寺关系研究.pdf
131、宁安兴隆寺建筑概述.PDF
132、牌坊建筑文化初探.PDF
133、平顺荐福寺遗址出土的佛教石造像及龙门寺部分造像.PDF
134、铺作·出跳·枓科及其它.PDF
135、普救寺原状考.pdf
136、千古一刹佛光寺.PDF
137、浅识宋材份制与清斗口制.PDF
138、浅谈电视节目中古建筑与古文物的拍摄技巧.pdf
139、浅谈历代的床和席.pdf
140、清朝祖陵——永陵.pdf
141、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一_.pdf
142、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二_.pdf
143、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三_九檩歇山转角前后廊单翘单昂斗科斗口三寸大木做法.pdf
144、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四_.pdf
145、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五_.pdf
146、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六_.pdf
147、清式木构建筑的节点和榫卯1.pdf
148、清式木构建筑的节点和榫卯2.pdf
149、日本古代寺院建筑瓦屋面及与我国唐代屋面作法的联系.pdf
150、山东临淄出土一件汉代人物圆雕石像.PDF
151、山西古牌楼浅析.PDF
152、山西晋城碧落寺石窟调查记.PDF
153、山西陵川西溪真泽二仙庙.PDF
154、山西省夏县司马光墓余庆禅院的建筑.PDF
155、山西现存早期木结构建筑区域特征浅探上.PDF
156、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梁思成.pdf
157、山西应县木塔的尺度规律.pdf
158、山西应县木塔应当怎样修_.pdf
159、陕西白水北宋妙觉寺塔基及地宫的发掘.PDF
160、绳床及相关问题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一.pdf
161、试从北宋少林寺初祖庵大殿分析江南技术对《营造法式》的影响.PDF
162、试从初祖庵大殿分析江南技术对《营造法式》的影响.PDF
163、试论_材分八等_的数理渊源.pdf
164、试论_营造法式_中的定向_定平技术.pdf
165、是比例关系还是模数关系_关于法隆寺建筑尺度规律的再探讨.pdf
166、数码摄影技巧:古建筑掠影.pdf
167、宋《营造法式》大木作设计模数论.pdf
168、宋《营造法式》垒造窑制度初探.PDF
169、宋代官方建筑设计考述.pdf
170、宋代建筑地面与墙体营造技术.pdf
171、宋代建筑基础营造技术(1).pdf
172、宋代建筑台基营造技术.pdf
173、宋代建筑瓦屋面营造技术.pdf
174、宋代营造工程管理制度.pdf
175、宋式彩画设计.pdf
176、泰州城隍庙建筑修缮方案设计.pdf
177、谈_树_的文化功能_顾恺之_洛神赋_与砖画_竹林七贤_中_树_的比较.pdf
178、唐_北宋木结构建筑_平面尺寸_之分析.pdf
179、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研究报告_上_再论含元殿的形制.pdf
180、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研究报告_下_再论含元殿的形制.pdf
181、唐代彩画及宋_营造法式_彩画制度.pdf
182、唐代门窗形制考_以唐诗及相关文献史料为据.pdf
183、唐风建筑斗栱初探.pdf
184、唐风建筑斗栱初探下.PDF
185、唐宋单体建筑之面阔与进深如何确定.pdf
186、唐宋古建筑尺度规律研究.pdf
187、唐宋园林之瑰宝.PDF
188、天津大悲禅院大雄宝殿施工技术.PDF
189、伟大创造时代的宋代建筑.pdf
190、文水则天圣母庙后殿结构分析.PDF
191、文物五○○期总目索引 1950.1-1998.1.pdf
192、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的确立及其原生形态.pdf
193、我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正定隆兴寺宋代转轮藏浅析.PDF
194、斜栱演变及普拍枋的作用.PDF
195、新发现的一批_斗栱分件图_.pdf
196、兴洲行宫考.PDF
197、邢台天宁寺前殿始建年代初议.PDF
198、衙门建筑源流及规制考略.PDF
199、扬州鉴真大和尚纪念堂设计方案.pdf
200、阳泉关王庙大殿.PDF
201、疑义相与析──读《斗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PDF
202、以管窥豹犹有一得.PDF
203、以管窥豹犹有一得_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木大作营造尺及比例初探.pdf
204、有关大住圣窟与三阶教的关系问题.pdf
205、榆社郝壁村寿圣寺山门时代考.PDF
206、云冈石窟建筑特征的镜头诠释.PDF
207、正定广惠寺华塔建筑年代问题新探.PDF
208、正定广惠寺华塔内的二尊唐开元年白石佛造像.PDF
209、中国传统建筑翼角处理.pdf
210、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pdf
211、中国古代木构楼阁的建筑构成探析.pdf
212、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pdf
213、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_续_.pdf
214、中国明代木质古建西安鼓楼彩绘的分析研究.pdf
215、中原古刹-河南省香严寺.pdf
216、追寻古典的美丽.PDF
217、追寻历史足迹——用数码相机拍摄古建筑(2).pdf
218、涿州智度寺塔初探.PDF
219、作庭记译着与研究 张十庆.pdf
⑶ 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急
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2、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白话翻译:大事记在简策,小事情纸张而已。)”
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
3、中国古代典籍,如《尚书》、《诗经》、《春秋左氏传》、《国语》、《史记》以及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近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孙子兵法》等书,都是用竹木书写而成。
后来,人们用缣帛来书写,称之为帛书。《墨子》有“书于帛,镂于金石(白话翻译:写在丝绸,刻在金石)”的记载。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
4、公元前 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桥纸。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加以改进制成蔡侯纸(公元105)之后,纸张便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缣书)。
中国最早发明并实际运用木刻印刷术。公元 7世纪初期,中国已经使用雕刻木版来印刷书籍。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轴。公元10世纪,中国出现册叶形式的书籍 ,并且逐步代替卷轴,成为世界各国书籍的共同形式。
5、公元11世纪4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产生活字印刷术,并逐渐向世界各国传播。东到朝鲜、日本,南到东南亚各国,西经中近东到欧洲各国,促进了书籍的生产和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公元14世纪,中国发明套版彩印。15世纪中叶,德国人J.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加快了书籍的生产进程,为欧洲国家所普遍采用。15~16世纪,制造了一种经济、美观、便于携带的书籍;荷兰的埃尔塞维尔公司印制了袖珍本的书籍。
从15~18世纪初,中国编纂、缮写和出版了卷帙浩繁的网络全书性质和丛书性质的出版物── 《永乐大典》、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
6、18世纪末,由于造纸机器的发明,推动了纸的生产,并为印刷技术的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印制插图的平版印刷的出现,为胶版印刷打下基础。
19世纪初,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以及其他印刷机器的发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书籍生产的不断增长的要求。
(3)传统纹样pdf扩展阅读:
历史进程: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书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纸莎草纸所制的书。到公元1世纪时希腊和罗马用动物的皮来记录国家的法律、历史等重要内容,和中国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一样都是古代书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的拷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与人工都相当高。
在中世纪时期只有少数的教会、大学、贵族和政府有着书籍的应用。
直到15世纪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书籍才作为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从而得以广泛的传播。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网络的普及书已经摆脱了纸张的局限,电子书又以空间小、便于传播、便于保存等优势,成为未来书的发展趋向。
人们能够了解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状况,知道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情形,读到优美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一切,都有赖于古代的书籍。
中国最早的书籍,出现于商代,是用竹子和木头做的。竹子和木头是常见并容易得到的东西,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前,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人们就把竹子和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毛笔在上面写字。用竹子削成的狭长小片叫“竹简”,用木头削成的叫“木简”,它们统称为“简”。
简上通常只写一行字,如果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重写,所以古代把删改文章叫“删削”,这个词一直沿用。
书籍开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简也有长有短,最长的三尺,最短的只有五寸。写一部书要用很多简,把这些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编册多用麻绳,也用丝绳(称“丝编”)或皮条(称“韦编”)。
古书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就是着名思想家孔子,因为经常阅读《易经》,把编简的皮条都磨断了三次。一册书根据简的长短决定用几道编,一般用二、三道编,多的用四、五道编。表示书的数量的“册”字,便是一个象形字,很像绳子把一根根简编连起来的样子。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普遍用竹木简做书籍。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过写在丝织上的书--“帛书”,帛书比竹木简书轻便,而且易于书写,不过丝织品价格昂贵 ,所以帛书的数量远比竹木简书为少。
东汉又出现了纸书,纸书轻便、易于书写,价格比较便宜,深受人们欢迎。以后纸书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晋朝,纸书完全取代了竹木简书和帛书。
⑷ 关于书的历史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着作刻于石上。
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
人类许多伟大的创造,大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的过程,并聚合无数人的心力,时刻成长、壮大,图书也不例外。以我们中国为例,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其间人们所投入的智慧与劳力,更无与伦比。
图书在迭次的创造改进,才有今天的面貌。大体来说,史历上,除了某些为特殊目的所制作的图书之外,书籍的发展,略有脉络可寻。最早人们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时,可能只借手势或音量做为媒介。
然而无论生产图书方法如何改变,其基本原理,却都脱离不了旧日的方式。当日制版、印刷、造纸等制作图书要件,可以说无一不是从国人旧有的发明中蜕变而来的。所以当我们缅怀人类文明的进步及图书发展的历史时,总难抑制住一股无名的兴奋与荣耀的心情。当然,如何自励自省,绍续先人光辉遗绪,或将更具有意义。
⑸ 春秋时期百姓家具
中国古代文化-古代工艺-中国家具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璀璨繁星。而当中的一颗明星,更是令人瞩目,叹为观止。那颗明星便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家具。
中国古代家具史是一部“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其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无论是笨拙神秘的商周家具、浪漫神奇的矮型家具(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抑或婉雅秀逸的渐高家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华丽润妍的高低家具(隋唐五代时期)、简洁隽秀的高型家具(宋元时期),还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家具、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都以其富有美感的永恒魅力吸引着中外万千人士的钟爱和追求。
由于受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制作技巧等不同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家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一种工艺精湛、不轻易装饰、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东方艺术风格特点。中国古代家具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
史前--家具滥觞 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家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期,原始的先民们就用劳动的双手创造了家具,创造了家具艺术。当中,就有最古老的家具--席(供人席地而坐)和各种原始木器--木案、木俎、木几等,为低矮型家具的源头。
当然用我们今天的目光看中华民族幼年时代的家具艺术创作,是有些粗糙和幼稚,但它却是我国古代家具发展史上的童年。因为有了它,才会有以后浪漫神奇的低矮型家具,华丽润妍的渐高家具,民族精粹的明式家具,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它是我国古典家具的源头,将永远显示着不朽的魅力。
彩桧木案于1978年在襄汾陶寺遗址2001号墓出土,用木板斫销成器。案面和案足外侧涂绘,所用的颜料大多为天然矿物,如红色用朱砂,赭色用赤铁矿。出土时,案板已稍塌陷,变形,案上正中放折腹陶(温酒 器),此器为商周铜禁之祖型。它是我国迄今出土最古的木质家具。
夏商西周--原始古拙 质朴浑厚
夏商时期家具乃是我国古代家具的初始时期,其造型纹饰原始古拙,质朴浑厚。这一时期家具有青铜家具(如青铜俎)石质家具(如石俎)和漆木镶嵌家具(如漆木抬盘)。漆木镶嵌蚌壳装饰,开后世漆木螺钿嵌家具之先河。
由于当时人们思想意识中存在着浓厚的鬼神观念,商代家具装饰纹样往往有一种庄重、威严、凶猛之感。
饕餮纹俎于1979年在辽宁义县花儿楼窖藏出土。铜质,面板为长方形,下为相对的倒凹字形板足,板足空当两端有二半环形鼻连铰状环。板足饰精致的细雷纹。饕餮纹,铃上亦饰有花纹,铜铃制作精巧,其形式为我国青铜着录之罕见。此器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家具源流
漆木器具:自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漆木技术,发展到夏商时期,在漆木上已经镶嵌蚌壳装饰,开后世漆木螺钿嵌家具之先河。
青铜器中装饰壶门(四足板状造型,前后二足之间出现了两个对称的特点)在中国家具史上延续了几千年。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家具,以楚式漆木家具为典型代表,形成我国漆木家具体系的主要源头。楚式家具品类繁多:各式的楚国俎、精美绝伦的楚式漆案漆几、具有特色的楚式小座屏、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床……楚式家具有绚丽无比的色彩,浪漫神奇的图案,以龙凤云鸟纹主题,充满着浓厚的巫术观念。楚式家具作为一种工艺美术的早期形式,其简练的造型对后世家具影响深远。
首开先河
彩绘木床:
我国最早的卧具,为后世各类床具的始祖。
楚式小座屏:
标志着中国家具开始具有纯粹的装饰欣赏价值。
雕刻手法:
被广泛应用到家具装饰中,有浮雕和透雕等。开后世家具雕刻之先河。
家具源流
战国"H"形凭几:
其造型厚重古拙,标志着工艺美术从厚重的青 铜艺术向轻巧的漆器艺术发展。
工艺源流
青铜铸造工艺大大发展,出现了"失蜡法"铸造方法。
秦汉--品类繁多 精美绝伦
汉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到第一个鼎盛时期,整个汉朝家具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汉代漆木家具杰出的装饰,使得汉代漆木家具光亮照人,精美绝伦。此外,还有各种玉制家具、竹制家具和陶质家具等,并形成了供席地起居完整组合形式的家具系列。可视为中国低矮型家具的代表时期。
家具源流
独坐板枰:汉代出现新型小坐具,为历代坐具的鼻祖。
几(品种增多):活动几、多层几、卷耳几,甚至出现桌子的雏形。
榻屏:为屏与榻相结合的新品种,标志汉代新兴家具的诞生。
厨和柜:汉代出现的新家具,有别于传统的箱笥,多为,贮藏较贵重的物品。
镜台:汉代壁画出现了最早的镜台形象。为圆形底座上贯长方板,顶上安装圆盘。
三国两晋--崭露新风 婉雅秀逸
中国古代家具形制变化,主要围绕席地而坐和垂足坐两种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出现了低型和高型两大家具系列。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上承两汉,下启隋唐。这个时期胡床等高型家具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并与中原家具融合,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了渐高家具:椅、凳等家具开始渐露头角,卧类家具亦渐渐变高,但从总体上来说,低矮家具仍占主导地位。
家具源流(家具由低型向高型发展,上承两汉,下启隋唐。)
胡床(座具):促使了高型和中原原有的低矮家具进行融合。如睡眠的床在逐渐增高,上有床顶和蚊帐,可垂足坐于床沿。
凭几:出现造型奇特的三足曲木抱腰凭几。
椅、凳:在壁画上出现最早的椅凳形象。
隋唐--缤纷世界 华丽润妍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家具制作在继承和吸引过去的和外来文化艺术营养基础上,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唐代家具在工艺制作上和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格调。从而使得唐代家具制作的艺术风格,摆脱了商周、汉、六朝以来的古拙特色,取而代之是华丽润妍、丰满端庄的风格。
家具源流(高低型家具同时并存)
桌:桌子逐渐增多并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逍遥椅:从三国的胡床上设靠背,演变而来,逐渐出现在世俗的社会里,不再是僧侣所独有。
腰鼓形座墩:在魏晋南北朝出现的菩萨坐具,到了唐代更为精美和流行,而且形式明显增多。
五代--逐渐成熟 趋于简朴
五代时期家具工艺风格在继承唐代家具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这时期家具是高低家具共存,向高型家具普及的一个特定过渡时期。家具功能区别日趋明显;一改大唐家具圆润富丽的风格而趋于简朴。
家具源流
椅、凳、桌:等高型家具逐渐成熟;
屏风:由小座屏变得形体高大;
家具装饰陈设:由不定式格局变为相当稳定的陈设格局。
宋(辽金)---成熟普及 简洁隽秀
宋代,高型家具已经普及到一般普通家庭,如高足床、高几、巾架等高型家具;同时,产生许多新品种:太师椅、抽屉厨等。宋代家具简洁工整、隽秀文雅,不论各种家具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最多在局部画龙点睛:如装饰线脚,对家具脚部稍加点缀。(见顶图)但也缺乏雄伟的气概。
家具源流
桌椅:纯仿建筑木构架做法,采用洗练单纯的框架结构,为明清框架家具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并出现了以官阶命名的"大师椅"。
屏风:由于几乎家家户户堂必设屏风,因此着重屏风的位置的摆放。审美意义往往大于实用价值。
元代--形体粗大 雕式华美
元代是我国蒙古族建立的封建政权。由于蒙古族崇尚武力,追求豪华的享受,反映在家具造型上,是形体厚重粗大,雕饰繁缛华丽,具有雄伟、豪放、华美的艺术风格。而且风格迥异:床榻尺寸较大、坐具为马蹄足等。
釉里赭花卉宝座(图1)高24.1cm、长29.3cm、宽15.3cm,属景德镇窑,座面呈长方形;后背为三扇屏风,左右各一扇,共计五扇屏风;四足为云头转珠纹。宝座整体满饰花卉蔓草纹。釉里赭花卉纹宝座给人感觉是造型饱满,形体重厚,色彩深艳。代表着元代家具的典型风格。
家具源流
床榻:由于蒙古族人体形硕大,床榻变得比较大。
桌子:基本继承两宋的形制,但高型桌增多,并出现了抽屉桌(见图2)。
罗锅枨:改桌子的直枨为罗锅枨是元朝人对中国家具舒适性和适用性的一种创造性贡献。
明代--民族精粹 古雅精丽
明式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
中国古代家具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至到明朝为大盛,其中硬木家具最为世人所推崇和欣赏。明式家具用材讲究、古朴雅致。选用坚致细腻、强度高、色泽纹理美的硬质木材,以蜡饰表现天然纹理和色泽,浸润了明代文人追求古朴雅致的审美趣味。
明式家具作为民族的精粹在我国古代家具史占有崇高的地位。从此,我国传统民族家具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以"硬木家具"为代表的新纪元。
家具源流
明式床榻:其种类更多,有榻、有酷似一座小房屋的架子床、有庄严肃穆的罗汉床、有房中套房的拔步床等等。
明式座椅:开始采用硬木制造 ,品质精美,驰名中外,品种繁多:有像古代官帽式样的官帽椅;有圈背连着扶手的开光座墩等等。
明式屏风:较之宋代屏风无论在制作上,还是在品种样式上都有了大的发展,制作更为精巧。样式有六屏、八屏、十二屏不等。特别出现了有名的"披水牙子"。
清代--盛世风度 雍容华贵
清代家具工艺制作精湛,达到了封建时期的高峰。清式家具在继承传统家具制作技术的过程中,还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又由于经济的繁荣,还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家具风格,如广式、苏式、京式等,各具特色。清式家具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上以浑厚稳重、装饰上以富丽繁缛、工艺上以技术精湛而着称。
而且,清式家具距离我们现在时间较近,流传下来许多家具实物,对我们现代社会影响较大。
家具源流
凳墩:总体造型大致延续明式风格形式,但有地区的区别:广式部外装饰和变化比较大;京式则繁缛雕琢并出现铜饰件等方法。
交椅:入清以后渐少使用,制者日稀,成为被时代淘汰的一种家具。
清朝椅凳精品
名副其实的一统碑椅
清式靠背椅在明式靠背椅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制作精细,最有特色的是一统碑式靠背椅。
常用回纹的扶手椅
回纹是清式家具中最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是一种方折角的回旋线条,以至人们把带有回纹的家具作为清式家具的代名词。
气派非凡的宝座
清式扶手椅比明式扶手椅有更大的发展,其中一种外形硕大的扶手椅,俗称"宝座"。整个宝座金碧辉煌、气派非凡,成为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民族意识浓厚的春凳
江南地区常有婚嫁时把春凳上置被褥,贴上喜花,作为抬进夫家的嫁妆家具。
中国古代家具造型
古人起居方式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坐两种方式,家具形体变化主要围绕着低矮家具和高型家具两大系列。
其中,秦汉时期家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家具。那时,人们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为低矮型,那时,人们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为低矮型,如:席子、漆案、漆几等。随用随置,并没有固定的位置。
到了三国时期,从少数民族传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经过演变,中原地区出现了渐高家具圆凳,方凳等等。卧具床、榻等也渐渐变高。但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低矮家具。
再到隋唐,多数人垂足而坐,高型家具迅速发展到完全定型,形成了新式高型家具的完整组合。典型的高型家具椅子、凳、桌子等,已经出现并且在上层社会中流行。直到宋代,才完全普及。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到明清时代,基本定型为高型家具,而且能够依据人体的不同身形而制定家具的造型。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完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