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pdf东京梦华录

pdf东京梦华录

发布时间:2024-08-19 10:45:35

❶ 求书!---请问可有适合朗读背诵的国学书籍版本

你好,中华国学知道团很高兴为你服务!
如果你想在网上直接看国学书籍,当然是很方便。网络就提供了“网络国学”原文。直接搜“网络国学”即可。
当然也可以下载到手机、电子书中看,网络提供的“网络文库”直接搜你想要看的国学,里面有好多格式的,如pdf、doc、txt等,原文,注释的都有,可以免费下载。我自己就上传和下载了好多。
至于书就没必要去买,破费了。网络上很多。
推荐你到国学网去浏览,里面国学目录很全,有图文类,电子类,网络类,手机类,等等,根据自己要求选择。
谢谢。
附国学目录

一、哲学(80种) 二、文学(100种) 三、历史(80种)
四、军事(20种) 五、科技(20种) 六、医学养生(10种)
七、艺术(18种) 八、碑帖(28种)
一、哲学(80种)(查看提要)

1.《周易》 7卷.〔阮元校刻本〕
2.《尚书》 58篇.〔阮元校刻本〕
3.《仪礼》 17卷.〔阮元校刻本〕
4.《礼记》 49卷.〔阮元校刻本〕
5.《周礼》 6卷.〔阮元校刻本〕
6.《春秋公羊传》 12卷.〔阮元校刻本〕
7.《春秋谷梁传》 12卷.〔阮元校刻本〕
8.《孝经》 18章.〔阮元校刻本〕
9.《论语》 春秋·孔丘 20篇.〔阮元校刻本〕
10.《孟子》 战国·孟轲 14卷.〔阮元校刻本〕
11.《老子》 春秋·李耳 1卷.〔清毕沅考异本〕
12.《墨子》 战国·墨翟 15卷.〔清孙诒让墨子闲诂本〕
13.《庄子》 战国·庄周 33篇.〔清郭庆藩庄子集释本〕
14.《公孙龙子》 战国 6篇.〔宋刻本〕
15.《韩非子》 战国·韩非 55卷.〔宋乾道刊本〕
16.《列子》 战国 8卷.〔四部丛刊本〕
17.《荀子》 战国·荀况 32卷.〔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本〕
18.《文子》 春秋·辛钘 12卷.〔四库全书本〕
19.《关尹子》 战国·尹喜 2篇.〔湖海丛书本〕
20.《邓析子》 春秋·邓析 2卷.〔四部丛刊本〕
21.《鬼谷子》 春秋·王诩 12篇.〔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22.《鹖冠子》 战国·鹖冠子 3卷.〔学津讨原本〕
23.《吕氏春秋》 战国·吕不韦 26卷.〔清毕沅校本〕
24.《晏子春秋》 战国·晏婴 8卷.〔孙氏平津馆本〕
25.《管子》 春秋·管仲 76篇.〔浙江书局本〕
26.《商君书》 战国·商鞅 27卷.〔四部丛刊本〕
27.《慎子》 战国·慎到 1卷.〔守山阁丛书本〕
28.《尹文子》 战国·尹文 2卷.〔湖海丛书本〕
29.《淮南子》 汉·刘安 21卷.〔庄逵吉本〕
30.《新书》 汉·贾谊 10卷.〔四部丛刊本〕
31.《盐铁论》 汉·桓宽 10卷.〔清张敦仁考证本〕
32.《风俗通义》 东汉·应劭 10卷.〔龙溪精舍丛书本〕
33.《法言》 汉·扬雄 13篇.〔四部丛刊本〕
34.《太玄经》 汉·扬雄 10卷.〔清嘉庆刻本〕
35.《说苑》 汉·刘向 20卷.〔湖北崇文书局百子全书本〕
36.《新序》 汉·刘向 10卷.〔四部丛刊本〕
37.《新语》 汉·陆贾 12卷.〔汉魏丛书本〕
38.《韩诗外传》 汉·韩婴 10卷.〔四部丛刊影印沈氏野竹斋刻本〕
39.《尚书大传》 旧题汉·伏胜 3卷.〔皇清经解续编本〕
40.《春秋繁露》 汉·董仲舒 17卷.〔干隆卢文弨校本〕
41.《大戴礼记》 汉·戴德 40卷.〔四部丛刊本〕
42.《白虎通义》 汉·班固 10卷.〔道光陈立白虎通疏证本〕
43.《新论》 汉·桓谭 17卷.〔清严可均辑本〕
44.《潜夫论》 汉·王符 10卷.〔述古堂影宋写本〕
45.《论衡》 汉·王充 85篇.〔四部丛刊本〕
46.《申鉴》 汉·荀悦 5卷.〔明文始堂本〕
47.《忠经》 汉·马融 1卷.〔四部丛刊本〕
48.《人物志》 三国魏·刘邵 12卷.〔隆庆归德府刊本〕
49.《颜氏家训》 北齐·颜之推 20卷.〔四部丛刊影明刻本〕
50.《中说》 隋·王通 10卷.〔四部丛刊本〕
51.《朱子语类》 宋·朱熹 140卷.〔清吕留良宝诰堂刻本〕
52.《近思录》 宋·朱熹、吕祖谦 14卷.〔清吕氏宝诰堂刊朱子遗书本〕
53.《忍经》 元·吴亮 1卷.〔武林往哲遗书本〕
54.《长短经》 唐·赵蕤 10卷.〔四库笔记小说丛书本〕
55.《传习录》 明·王阳明 3卷.〔隆庆六年王文成公全书本〕
56.《一贯问答》 明·方以智 1卷.〔清抄本〕
57.《明儒学案》 清·黄宗羲 62卷.〔二老阁冯全垓印本〕
58.《日知录》 清·顾炎武 32卷.〔四库全书本〕
59.《心经》 唐·玄奘译 1卷.〔上海佛学书局本〕
60.《金刚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 1卷.〔大正藏本〕
61.《无量寿经》 三国魏·康僧铠译 2卷.〔大正藏本〕
62.《肇论》 晋·僧肇 1卷.〔北京佛经流通处刻本〕
63.《弘明集》 南朝梁·僧佑 14卷.〔大正藏本〕
64.《童蒙止观》 隋·智顗 10章.〔大正藏本〕
65.《楞严经》 唐·般剌密帝译 10卷.〔大正藏本〕
66.《法苑珠林》 唐·道世 100卷.〔清道光年间常熟燕园蒋氏刻本〕
67.《六祖坛经》 唐·慧能 1卷.〔金陵刻经处刻曹溪原本〕
68.《五灯会元》 宋·普济 20卷.〔元至正二十四年刻本〕
69.《周易参同契》 汉·魏伯阳 3卷.〔洪武十三年张本真刻本〕
70.《太平经》 汉·于吉 170卷.〔重刊道藏辑要本〕
71.《老子想尔注》 1卷.〔敦煌抄本〕
72.《抱朴子》 晋·葛洪 21卷.〔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
73.《真诰》 南朝梁·陶弘景 20卷.〔道藏本〕
74.《无能子》 唐·无能子 3卷.〔正统道藏本〕
75.《化书》 五代·谭峭 6卷.〔道藏本〕
76.《云笈七签》 宋·张君房 122卷.〔涵芬楼翻明正统道藏本〕
77.《太上感应篇》 宋·佚名 1卷.〔道藏精华录本〕
78.《焚书》 明·李贽 6卷.〔国粹丛书本〕
79.《大同书》 清·康有为 30卷.〔蓬莱阁丛书本〕
80.《仁学》 清·谭嗣同 2卷.〔清议报本〕

二、文学(100种)(查看提要)

诗文集(20种)

81.《诗经》 30卷.〔阮元校刻本〕
82.《楚辞》 汉·刘向集 65卷.〔四库全书本〕
83.《文选》 南朝梁·萧统 62卷.〔胡克家重刊本〕
84.《玉台新咏》 南朝陈·徐陵 12卷.〔吴兆宜本〕
85.《六朝文絜》 清·许梿 12卷.〔清光绪黎氏笺注本〕
86.《骈体文钞》 清·李兆洛 31卷.〔嘉庆唐氏原刻本〕
87.《唐诗三百首》 清·蘅塘退士 8卷.〔清光绪十一年四藤吟社刊本〕
88.《全唐诗》 清·彭定求等编 900卷.〔扬州诗局本〕
89.《全宋词》 580卷.〔民国刊本〕
90.《绝妙好词》 宋·周密选 8卷.〔四部备要本〕
91.《中州集》 金·元好问编 10卷.〔汲古阁本〕
92.《元诗别裁集》 清·张景星等编 10卷.〔干隆二十九年然藜阁刊本〕
93.《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编 10卷.〔清干隆四年刻本〕
94.《清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编 32卷.〔干隆二十八年重刻本〕
95.《白雪遗音》 清·华广生 1卷.〔清道光八年玉庆堂刻本〕
96.《古今风谣》 明·杨慎 1卷.〔艺海珠尘本〕
97.《挂枝儿》 明·冯梦龙 4卷.〔传世藏书点校本〕
98.《古文观止》 清·吴楚材、吴调侯 12卷.〔鸿文堂刊本〕
99.《古文辞类纂》 清·姚鼐 75卷.〔长沙思贤讲舍刻本〕
100.《晚清文选》 郑振铎 3卷.〔上海生活书店本〕

戏曲(15种)

101.《西厢记》 元·王实甫 5出.〔毛晋校西厢记定本〕
102.《窦娥冤》 元·关汉卿 5出.〔涵芬楼影明刻元曲选本〕
103.《汉宫秋》 元·马致远 5出.〔涵芬楼影印明万历臧氏本〕
104.《琵琶记》 元·高明 42出.〔六十种曲本〕
105.《赵氏孤儿》 元·纪君祥 6出.〔涵芬楼影印明万历臧氏本〕
106.《倩女离魂》 元·郑德辉 5出.〔涵芬楼影印明万历臧氏本〕
107.《宝剑记》 明·李开先 56出.〔古本戏曲丛刊本〕
108.《浣纱记》 明·梁辰鱼 45出.〔60种曲本〕
109.《牡丹亭》 明·汤显祖 55出.〔六十种曲本〕
110.《娇红记》 明·孟称舜 50出.〔古本戏曲丛刊本〕
111.《清忠谱》 清·李玉 26出.〔古本戏曲丛刊本〕
112.《雷峰塔》 清·方成培 34出.〔古本戏曲丛刊本〕
113.《风筝误》 清·李渔 30出.〔笠翁传奇十种本〕
114.《长生殿》 清·洪升 50出.〔暖红室汇刻传奇本〕
115.《桃花扇》 清·孔尚任 44出.〔康熙刻本〕

小说(45种)

116.《穆天子传》 战国·佚名 6卷.〔四部丛刊影印明天一阁本〕
117.《燕丹子》 3卷.〔平津馆丛书孙星衍校订本〕
118.《异苑》 晋·刘敬叔 10卷.〔四库全书本〕
119.《搜神记》 晋·干宝 20卷.〔津逮秘书本〕
120.《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 36篇.〔四库全书本〕
121.《游仙窟》 唐·张鷟 1卷.〔北新书局本〕
122.《太平广记》 宋·李昉 50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
123.《夷坚志》 宋·洪迈 206卷.〔涵芬楼排印本〕
124.《剪灯新话》 明·翟佑 4卷.〔古今图书集成本〕
125.《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 12卷.〔铸雪斋钞本〕
126.《子不语》 清·袁枚 24卷.〔美德堂刻本〕
127.《阅微草堂笔记》 清·纪昀 24卷.〔笔记小说大观本〕
128.《西游记》 明·吴承恩 100回.〔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
129.《水浒传》 明·施耐庵、罗贯中 100回.〔天都外臣序本〕
130.《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120回.〔清康熙毛宗岗修订本〕
131.《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辑 40回.〔涵芬楼排印本〕
132.《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辑 40回.〔涵芬楼排印本〕
133.《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辑 40回.〔衍庆堂翻刻本足本〕
134.《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40回.〔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135.《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 42回.〔尚友堂重刊本〕
136.《型世言》 明·陆人龙 40回.〔奎章阁本〕
137.《清平山堂话本》 明·洪楩 6卷.〔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
138.《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 100回.〔清褚人获序本〕
139.《东周列国志》 明·冯梦龙着,清·蔡元放改编 108回.〔咸丰刊本〕
140.《红楼梦》 清·曹雪芹、高鹗 120回.〔程乙本〕
141.《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 56回.〔卧闲草堂本〕
142.《说岳全传》 清·钱彩 80回.〔金氏余庆堂刻本〕
143.《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 100回.〔四雪草堂本〕
144.《杨家将》 清·佚名 50回.〔光绪重修本〕
145.《平山冷燕》 佚名 20回〔顺治十五年写刻本〕
146.《醒世姻缘传》 清·西周生 100回.〔同治九年刊本〕
147.《歧路灯》 清·李绿园 108回〔清义堂本〕
148.《镜花缘》 清·李汝珍 100回.〔点石斋石印本〕
149.《老残游记》 清·刘鹗 20回.〔神州日报馆刊印本〕
150.《侠义风月传》 清·名教中人 18回.〔萃芳楼藏版本〕
151.《七侠五义》 清·俞樾 120回.〔广益书局石印本〕
152.《儿女英雄传》 清·文康等 72回.〔北京聚珍堂本〕
153.《孽海花》 清·曾朴 35回.〔真美善杂志刊本〕
154.《再生缘》 清·陈端生 40回.〔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
155.《今世说》 清·王晫撰 8卷〔笔记小说大观本〕
156.《断鸿零雁记》 清·苏曼殊 27章.〔民国二十三年再版本〕
157.《玉梨魂》 徐枕亚 30卷.〔1914年上海民权出版部排印本〕
158.《官场现形记》 清·李宝嘉 60回.〔1923年上海群学社刊本〕
159.《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清·吴趼人 108回.〔上海广智书局本〕
160.《新中国未来记》 清·梁启超 5回.〔饮冰室合集本〕

文论(20种)

161.《文赋》 晋·陆机 1卷.〔嘉庆积秀堂刊巾箱本〕
162.《文心雕龙》 南朝梁·刘勰 50篇.〔明万历刻本〕
163.《诗品》 南朝梁·锺嵘 3卷.〔四库全书本〕
164.《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 1卷.〔津逮秘书本〕
165.《诗式》 唐·释皎然 1卷.〔学海类编本〕
166.《文笔要诀》 唐·杜正伦 1卷.〔五岛庆太郎藏本影印〕
167.《文镜秘府论》 日/遍照金刚 6卷.〔日本旧钞本〕
168.《本事诗》 唐·孟棨 7卷.〔津逮秘书本〕
169.《乐府古题要解》 唐·吴兢 2卷.〔明汲古阁影学津讨原本〕
170.《六一诗话》 宋·欧阳修 1卷.〔历代诗话本〕
171.《沧浪诗话》 宋·严羽 1卷.〔历代诗话本〕
172.《瓯北诗话》 清·赵翼 10卷.〔同治十三年红杏山房重刊本〕
173.《词源》 宋·张炎 2卷.〔词话丛编本〕
174.《艺概》 清·刘熙载 6卷.〔古桐书屋六种本〕
175.《碧鸡漫志》 宋·王灼 5卷.〔四库全书本〕
176.《白雨斋词话》 清·陈廷焯 8卷.〔陈氏手稿本〕
177.《人间词话》 清·王国维 1卷.〔开明书店本〕
178.《南词叙录》 明·徐渭 1卷.〔壶隐居黑格抄本〕
179.《曲律》 明·魏良辅 8卷.〔吴骚丛编附刻本〕
180.《录鬼簿》 元·钟嗣成 4卷.〔栋亭藏书十二种本〕

三、历史(80种)(查看提要)

正史(26种)

181.《史记》 汉·司马迁 130卷.〔百衲本〕
182.《汉书》 东汉·班固 120卷.〔百衲本〕
183.《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90卷.〔百衲本〕
184.《三国志》 晋·陈寿 65卷.〔武英殿本〕
185.《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卷.〔武英殿本〕
186.《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卷.〔武英殿本〕
187.《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卷.〔武英殿本〕
188.《梁书》 唐·姚思廉 56卷.〔武英殿本〕
189.《陈书》 唐·姚思廉 36卷.〔武英殿本〕
190.《魏书》 北齐·魏收 130卷.〔武英殿本〕
191.《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卷.〔武英殿本〕
19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3卷.〔武英殿本〕
193.《隋书》 唐·魏征等 85卷.〔武英殿本〕
194.《南史》 唐·李延寿 80卷.〔武英殿本〕
195.《北史》 唐·李延寿 100卷.〔武英殿本〕
19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卷.〔武英殿本〕
19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等 225卷.〔武英殿本〕
19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卷.〔武英殿本〕
19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卷.〔武英殿本〕
200.《宋史》 元·脱脱等 496卷.〔武英殿本〕
201.《辽史》 元·脱脱等 116卷.〔武英殿本〕
202.《金史》 元·脱脱等 135卷.〔武英殿本〕
203.《元史》 明·宋濂等 210卷.〔武英殿本〕
204.《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卷.〔武英殿本〕
205.《新元史》 柯劭忞 257卷.〔庚午重订本〕
206.《清史稿》 赵尔巽等 529卷.〔关外二次本〕

别杂史(54种)

207.《逸周书》 战国 10卷.〔抱经堂本〕
208.《世本》 汉·宋衷注 1卷.〔茆泮林辑本〕
209.《竹书纪年》 2卷.〔四库全书本〕
210.《春秋左传》 12卷.〔阮元校刻本〕
211.《国语》 战国 20卷.〔黄氏士礼居仿宋刻本〕
212.《战国策》 汉·刘向集录 34卷.〔雅雨堂校本〕
213.《列女传》 汉·刘向 7卷.〔四部丛刊本〕
214.《吴越春秋》 汉·赵晔 10卷.〔清顾有观本〕
215.《越绝书》 汉·袁康 19篇.〔四部丛刊本〕
216.《华阳国志》 晋·常璩 12卷.〔函海本〕
217.《高士传》 晋·皇甫谧 3卷.〔古今逸史本〕
218.《山海经》 战国·佚名 18卷.〔晋郭璞山海经传本〕
219.《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注 40卷.〔王先谦校本〕
220.《晋五胡指掌》 明·张大龄 3卷.〔明万历三十九年张养正刻本〕
221.《前汉纪》 汉·荀悦 30卷.〔四库全书本〕
222.《后汉纪》 晋·袁宏 30卷.〔四部丛刊本〕
223.《洛阳伽蓝记》 后魏·杨炫之 5卷.〔如隐堂本〕
224.《贞观政要》 唐·吴兢 42卷.〔明成化刊本〕
225.《大唐西域记》 唐·玄奘 12卷.〔高丽新藏本〕
226.《顺宗实录》 唐·韩愈 5卷.〔海山仙馆丛书本〕
227.《五代史补》 宋·陶岳 5卷.〔豫章丛书本〕
228.《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 294卷.〔世界书局缩印本〕
229.《续资治通鉴》 清·毕沅编着 220卷.〔清冯集椿本〕
230.《通鉴纪事本末》 宋·袁枢 42卷.〔四部丛刊本〕
231.《吴地记》 唐·陆广微 1卷.〔四库全书本〕
232.《蛮书》 唐·樊绰 10卷.〔武英殿聚珍本〕
233.《唐律疏议》 唐·长孙无忌等 30卷.〔四库全书本〕
234.《唐六典》 唐·李林甫等 30卷.〔南宋本〕
235.《通典》 唐·杜佑 200卷.〔四库全书本〕
236.《通志略》 宋·郑樵 52卷.〔明汪刻本〕
237.《史通》 唐·刘知几 49篇.〔蜀本〕
238.《文史通义》 清·章学诚 8卷.〔四部备要本〕
239.《唐才子传》 元·辛文房 10卷.〔元刊影印本〕
240.《唐语林》 宋·王谠 8卷.〔守山阁丛书本〕
241.《大唐新语》 唐·刘肃 13卷.〔稗海本〕
242.《隋唐嘉话》 唐·刘𫗧 3卷.〔顾氏文房小说本〕
243.《北梦琐言》 宋·孙光宪 20卷.〔四库全书本〕
244.《东京梦华录》 宋·孟元老 10卷.〔四库全书本〕
245.《梦粱录》 宋·吴自牧 20卷.〔学津讨原本〕
246.《铁围山丛谈》 宋·蔡绦 6卷.〔知不足斋丛书本〕
247.《容斋随笔》 宋·洪迈 16卷.〔四库全书本〕
248.《老学庵笔记》 宋·陆游 10卷.〔陆氏家刻本〕
249.《大宋宣和遗事》 宋·佚名 4卷.〔涵芬楼排印本〕
250.《元丰九域志》 宋·王存等 10卷.〔聚珍版丛书本〕
251.《桯史》 宋·岳珂 15卷.〔学津讨原本〕
252.《元朝秘史》 元·佚名 15卷.〔连筠簃丛书本〕
253.《万历野获编》 明·沈德符 30卷.〔姚氏扶荔山房刻本〕
254.《陶庵梦忆》 明·张岱 8卷.〔粤雅堂丛书本〕
255.《广东新语》 清·屈大均 28卷.〔清康熙二十九年木天阁原刻本〕
256.《读通鉴论》 清·王夫之 30卷.〔船山遗书本〕
257.《廿二史札记》 清·赵翼 39卷.〔清广雅书局本〕
258.《清代野记》 清·梁溪坐观老人 4卷.〔民国野乘搜辑社本〕
259.《庚子国变记》 清·罗敦曧 1卷.〔满清野史续编本〕
260.《海国图志》 清·魏源 100卷.〔光绪平庆泾固道署重刊〕

四、军事(20种)(查看提要)

261.《孙子兵法》 春秋·孙武 13篇.〔南宋十一家注孙子本〕
262.《吴子》 战国·吴起 6篇.〔武经七书本〕
263.《六韬》 旧题周·姜尚 6卷.〔武经七书本〕
264.《司马法》 战国·司马禳苴 5卷.〔武经七书本〕
265.《孙膑兵法》 战国·孙膑 15篇.〔竹简本〕
266.《尉缭子》 战国·尉缭 24篇.〔武经七书本〕
267.《素书》 汉·张良 1卷.〔二十二子本〕
268.《将苑》 三国蜀·诸葛亮 2卷.〔清张澍辑本〕
269.《风后握奇经》 旧题·风后 1卷.〔津逮秘书本〕
270.《黄石公三略》 旧题汉·黄石公 3卷.〔武经七书本〕
271.《战略》 晋·司马彪 1卷.〔汉学堂丛书本〕
272.《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旧题唐·李靖 3卷.〔武经七书本〕
273.《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唐·李筌 10卷.〔守山阁丛书本〕
274.《武经总要》 宋·曾公亮、丁度等 43卷.〔明唐福春刻本〕
275.《历代兵制》 宋·陈傅良 15卷.〔静观堂刊本〕
276.《守城录》 宋·陈规、汤璹 4卷.〔瓶花书屋丛书本〕
277.《纪效新书》 明·戚继光 18卷.〔四库全书本〕
278.《兵经》 清·揭暄 3卷.〔兵法七种本〕
279.《三十六计》 1卷.〔民国三十年成都瑞琴楼本〕
280.《曾胡治兵语录》 蔡锷 13卷.〔费怒春注释本〕

五、科技(20种)(查看提要)

281.《九章算术》 汉·张苍 10卷.〔四库全书本〕
282.《氾胜之书》 汉·氾胜之 2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283.《养鱼经》 战国·范蠡 1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284.《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 10卷.〔明胡震亨、毛晋刻本〕
285.《洛阳牡丹记》 宋·欧阳修 1卷.〔四部丛刊影元本〕
286.《茶经》 唐·陆羽 1卷.〔格致丛书本〕
287.《北山酒经》 宋·朱肱 3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88.《甘石星经》 战国·甘德、石申 1卷.〔汉魏丛书本〕
289.《竹谱》 南朝宋·戴凯之 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
290.《禽经》 旧题周·师旷 1卷.〔百川学海本〕
291.《陶说》 清·朱琰 1卷.〔干隆三十九年鲍廷博本〕
292.《花镜》 清·陈淏子辑 6卷.〔康熙善成堂刻本〕
293.《梦溪笔谈》 宋·沈括 26卷.〔清光绪陶氏爱庐刻本〕
294.《营造法式》 宋·李诫 34卷.〔四库全书本〕
295.《刀剑录》 旧题南朝梁·陶弘景 1卷.〔说郛本〕
296.《文房四谱》 宋·苏易简 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
297.《墨史》 元·陆友 1卷.〔知不足斋丛书本〕
298.《天工开物》 明·宋应星 18卷.〔明崇祯十年刊本〕
299.《农政全书》 明·徐光启 60卷.〔康熙贵州粮署刊本〕
300.《饮流斋说瓷》 民国·许之衡 10卷.〔上海朝记书店铅排本〕

六、医学养生(10种)(查看提要)

301.《素问》 旧题黄帝 24卷.〔顾氏翻宋刻本〕
302.《灵枢经》 旧题黄帝 12卷.〔明赵府居敬堂刊本〕
303.《八十一难经》 旧题战国秦越人 1卷.〔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304.《遵生八笺》 明·高濂 20卷.〔清嘉庆十五年弦雪居重订本〕
305.《本草纲目》 明·李时珍 52卷.〔味古斋重校刻本〕
306.《神农本草经》 清·孙星衍等辑 3卷.〔问经堂丛书本〕
307.《医学三字经》 清·陈念祖 1卷.〔南雅堂刻本〕
308.《养生随笔》 清·曹庭栋 5卷.〔文瑞楼石印本〕
309.《随园食单》 清·袁枚 14篇.〔随园三十种本〕
310.《食宪鸿秘》 清·朱尊彝 3卷.〔雍正九年希尧序刻本〕

七、艺术(18种)(查看提要)

311.《法书要录》 唐·张彦远 10卷.〔四库全书本〕
312.《书断》 唐·张怀瓘 4卷.〔笔记小说大观本〕
313.《海岳名言》 宋·米芾 1卷.〔四库全书本〕
314.《艺舟双楫》 清·包世臣 7卷.〔翠琅轩馆丛书本〕
315.《广艺舟双楫》 清·康有为 6卷.〔艺术名着丛刊本〕
316.《古画品录》 南朝齐·谢赫 1卷.〔四库全书本〕
317.《历代名画记》 唐·张彦远 10卷.〔明王世贞王氏画苑本〕
318.《林泉高致》 宋·郭熙 1卷.〔画论丛刊本〕
319.《宣和画谱》 宋·无名氏 20卷.〔四库全书本〕
320.《画筌》 清·笪重光 1卷.〔昭代丛书本〕
321.《学古编》 元·吾丘衍 1卷.〔四库全书本〕
322.《篆刻十三略》 清·袁三俊 1卷.〔篆学丛书本〕
323.《乐府杂录》 唐·段安节 1卷.〔钱熙祚校订本〕
324.《棋经十三篇》 宋·张拟 1卷.〔忘忧清乐集本〕
325.《梅花喜神谱》 宋·雪岩 2卷.〔知不足斋丛书本〕
326.《千秋绝艳像赞》 明·仇英绘图 文征明题诗
327.《陈洪绶花鸟鱼虫册》 明·陈洪绶 1卷.
328.《飞鸿堂印谱》 (第一集) 清·汪启淑 40卷.

八、碑帖(28种)(查看提要)

329.《大盂鼎》 周 〔拓本〕
330.《峄山刻石》 秦·李斯 〔宋摹本〕
331.《礼器碑》 汉 〔明拓本〕
332.《曹全碑》 汉 〔明拓本〕
333.《张迁碑》 汉 〔明拓本〕
334.《乙瑛碑》 汉 〔明拓本〕
335.《宣示表》 三国魏·钟繇 〔淳化阁帖本〕
336.《兰亭序》 晋·王羲之 〔唐冯承素摹本〕
337.《中秋帖》 晋·王献之 〔宋米芾摹本〕
338.《伯远帖》 晋·王珣 〔墨迹本〕
339.《张猛龙碑》 北魏 〔明拓本〕
340.《张黑女墓志》 北魏 〔清拓本〕
341.《始平公造像记》 北魏·朱义章 〔清拓本〕
342.《泰山经石峪》 北齐 〔清拓本〕
343.《董美人墓志》 隋 〔清拓本〕
344.《真草千字文》 隋·智永 〔日本藏墨迹本〕
345.《九成宫醴泉铭》 唐·欧阳询 〔宋拓本〕
346.《孔子庙堂碑》 唐·虞世南 〔唐拓本〕
347.《雁塔圣教序记》 唐·褚遂良 〔宋拓本〕
348.《书谱》 唐·孙过庭 〔墨迹本〕
349.《古诗四帖》 唐·张旭 〔墨迹本〕
350.《自叙帖》 唐·怀素 〔墨迹本〕
351.《多宝塔碑》 唐·颜真卿 〔宋拓本〕
352.《玄秘塔碑》 唐·柳公权
353.《黄州寒食诗帖》 宋·苏轼 〔墨迹本〕
354.《蜀素帖》 宋·米芾 〔墨迹本〕
355.《洛神赋》 元·赵孟頫 〔墨迹本〕
356.《草诀百韵歌》 明·韩道亨

❷ 有龙源期刊网的会员么求助下载一篇文章!!

七月十五知多少——古节日漫谈

摘 要:盂兰盆节与中元节本为佛教与道教在夏历七月十五这一天的节俗。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下,二者走出寺观,日渐民俗化,并在民间走向融合。这种变化是传统文化中孝亲观、亡灵信仰等观念影响的结果,也是广大民众祈求美好生活的反映。
关键词:盂兰盆节;中元节;佛教;道教;祭祀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35—03
在中华岁节体系上,七月十五日是极为特殊的一天。这一天不仅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也是道教的一个重要节日——中元节。随着佛道两教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二者走出寺观,走进“寻常百姓家”,其主题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古代民众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页。
一、节日由来
(一)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又称盂兰盆会,本为释教之节日,是每年七月十五日供养佛祖、僧人以及超度饿鬼及七世父母的法事节日。《辞源》“盂兰盆会”释之为“佛教仪式,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盂兰盆会”三字取自于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为梵语Vllambana的音译,本意为救倒悬”,即释救饿鬼倒悬之苦。据考证,古天竺没有盂兰盆节,它是在《佛说盂兰盆经》译过后,由译经据其中的“目连救母”故事派生而来的汉地斋节。《佛说盂兰盆经》载“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告目连:十方众生,七月十五日,僧自姿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故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世七世父母,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时,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故事本来是佛教教导弟子应有孝顺之心,属佛教徒之节日,随着佛教影响的日益扩大及其世俗化的日益加深,逐渐成为了一种民间普遍庆祝的节日。
早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僧人就开始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盂兰盆经》载曰“七叶功德,弄幡花、歌鼓、果实送之”,以供奉诸佛。盆节行事的最早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这一天,寺院中要用饭食百味各种供具供养自恣僧人,救母离苦得乐。梁武帝时,盂兰盆节由佛殿进入了宫廷,武帝曾于 “大同四年(538),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此后,“每年七月十五日送盆供养,以车日送,继目连等。”[1]盂兰盆节由此成为官方认可并大力推行的岁节。
唐代是古代王朝的繁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岁令时节颇多,盂兰盆节也一度受到朝廷重视。唐高宗“立皇室送盆之仪,国家大寺,如长安城中明、慈恩等……每年送盆,供奉种种杂物及舆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非一。”[2]武则天时,宫廷的盆斋法会已形成一套繁缛的礼仪。杨炯曾做《盂兰盆赋》描写了如意元年武则天在洛阳南门举行盆斋的过程。唐代宗更是崇佛至深,每年“七月望日,于内道场设盂兰盆,释以金翠,所费百万。”[3]从唐中后期开始,盂兰盆节开始向民间普及。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描述会昌四年(844)长安诸寺盆节盛况称“城中诸寺七月十五日供养,诸寺作花、腊花饼、假花果树等,各竟奇妙。常例皆于殿前铺设供养,倾城巡寺随喜,甚是盛会。”可见此时的盂兰盆节,已成为人们共同参与的盛大节日,并得到大众喜爱,乃经千年而不衰。
(二)中元节
夏历七月十五日在古代又称“中元节”,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派——道教的节日。道教崇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祗。相传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至北魏时又出现“三元”的说法,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日为三元日。道教将三官与三元日相匹配,认为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应祭天,十月十五为下元日,应祭水,而七月十五日为中元日,传说这天地官下降,定人间善恶,是日,道观要做斋醮荐福。《道经》载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构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众天圣众普诣官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徒一时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彩诸花果珍奇异物幢幡宝盖请膳饮食献诸圣众,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欧阳询《艺文类聚·岁时中·七月十五》“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构,搜选人间。”故民间也将此节俗称“鬼节”,并有“七月半,鬼乱窜”的之说。在这一天,有祀者要回家接受子孙祭祀,无祀者,一般也要请佛、道做法事“普渡”,毋使孤魂野鬼流浪为害,祭祀成为了中元节的主题。
现在学者一般认为三元作为系统化的民俗节日出现大概不早于唐朝。李唐王朝建立后,统治者为树立精神权威,将被道教奉为教主的老子李聃尊为“圣祖”,并赐封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地位上升,其节俗也在主流意识的影响下日渐介入民众生活。唐玄宗是崇道着名的皇帝,开元二十二年(734)十月,玄宗敕令“自今之后两都及天下诸州,每年七月十月元日起,十三至十五,兼宜禁断”[4]至唐后期开始,中元节已成为固定的节日系统出现,出现了唐德宗《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令狐楚《中元日赠张尊师》、李商隐《中元作》,宋代范仲淹《中元夜自花洲作》、朱熹《中元雨中呈子晋》等一系列以中元节为主题的诗文。在这一天,道观要做斋醮荐福,并且要清心寡欲,进行反省,民间则家家祭祀孤魂野鬼,并伴有放河灯等活动,为鬼魂引路。
二、节日的演变及其在民间的合流
源于不同宗教的两个节日不仅巧妙的设在了同一天,而且,从唐中后期开始,这两大节俗无论从名称上还是在活动仪式上,伴随着其自身的民俗化而趋向合流。
首先,从名称上看盂兰盆节、中元节二节并行,有唐一代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唐初小说《艺文类聚》中论述二者时即先引《盂兰盆经》介绍盆节,再引《大藏经》介绍中元节,两节并列。至宋代,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由于“中元”是中国本土的时序节称,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盂兰盆”则来自天竺经名,两节并行过程中,前者显现出了其优势,“中元”逐渐取代了“盂兰盆”,成为七月十五这一天活动的节称,而“盂兰盆”这一名称则只流行于佛寺和部分佛教信众中。

其次,节日行事活动上最初的盂兰盆节与中元节都有各自特有的庆祝活动,随着二者的发展,两个节日的庆祝形式也日趋杂糅,至宋代时已难以区分(此处主要指民间,在佛道两家仍保留着自己的节俗),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七月十五日,先数月,市井卖冥钱,靴鞋,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要闹处亦卖果实、种生、花果之类,及印卖《尊胜目连经》,又以竹竿……谓之‘盂兰盆’ ……乃告祖先秋成之意。”[5]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此时所谓的中元节,既卖“冥钱,靴鞋”,为传统中元之行事,又“印卖《尊胜目连经》”演《目连救母》杂剧,残留着浓厚的盂兰盆节的影子。而无论哪种方式,其活动主旨已趋向一致,即祭祀祖先,以“告祖先秋成之意”。
三、演变合流的原因
盂兰盆节、中元节,最初作为两大宗教节日,却迅速在民间得以普及,并日趋合流。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基础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亲观
在传统文化中,“孝”是被推崇至极的,“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6]孝的思想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等[7]。但原始佛教追求的是超凡脱俗,远离政治的涅槃境界。其削发为尼,离家背亲的出世伦理与中国传统儒家的忠君孝亲、齐家治国的入世伦理有很大的冲突。因此,佛教传入中国伊始就采用了种种方式来迎合中国的封建文化。盂兰盆节可以说是一个典型并且成功的例子。
盂兰盆节的原型——《盂兰盆经》目连救母的故事中,目连正因不忍母亲受地狱之苦而求佛祖助佑,可见其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则佛门中的孝义故事,而这恰好和“忠孝为本”的儒家伦理观偶合。至唐代后期,着名僧人宗密的父亲早丧,他为追荐父亲之灵,特作《盂兰盆经疏》,结合中国传统的孝亲思想注释原经文,将《盂兰盆经》视为佛教的“孝经”,“戒虽万行,以孝为宗”,佛教“孝亲观”的彰显使得盂兰盆会更加受到佛教寺院和僧人重视,并得到皇家的关注与支持。有唐一代的皇帝多在这一天大搞礼仪活动庆祝,从各种仪式中可以看出,此时的盂兰盆会已由最初供养佛祖僧人衍变为彰显封建帝王“以孝治天下”教化人民了。如杨炯《盂兰盆赋》中武则天供养盂兰盆目的之一即为“觐严祖先之耿光,扬先皇之大烈,孝之始也。”这种孝道思想的相互碰撞和吻合使得盂兰盆节在广大民众中得到心理支持,同时也为其发展定下了基调,即越来越背离最初的佛家性质而日渐成为中国人孝敬祖先的节日。
盂兰盆节以“佛门孝子”的故事被中国人接受,而中元节自身就是在祭祀祖先的传统下出现的。“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8]儒家传统认为,亲人不在后,对其祭祀也是一种孝,因此祭祀是传统孝文化中的一种表现,也为中元节在民众中的普及提供了土壤。
对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他们一般不会追溯是为庆祝何节日,在其看来,这一天就是要追荐亡灵、祭祀祖先,在尽孝道的同时祈求祖先保佑。因此形成了二者在主旨上的日趋一致,即以祭祀为主,只是在具体行事活动上还能看到其的影子。
(二)“亡灵信仰”的观念
死亡对于人类来说一直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尤其对与自己较为亲近的人来说人们往往不相信其已离我们远去,而认为死亡只是肉体与灵魂的分开,但灵魂不死。这个灵魂具有超人的能力,必须加以安扶、祭祀。因此,早在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这种信仰。在距今一万八千余年的山顶洞人遗址中,死者佩戴有饰品,身旁放着生产工具,在死者周围还撒上了一圈赤铁矿粉。进入阶级社会后,这种祭祀亡灵的习俗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制度。《礼记?郊特牲》载曰“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 祭天祭祖成为古代民众生活的两大要务。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商人“祖契而宗汤”,周“祖文王而宗武王”。如果说统治者祭祀更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上行下效,那么对庶民百姓来说,祖先尤有意义,祖先与自己血肉相连,情感相通,祖先的灵力最能令其信赖,并成为子孙后代的精神依靠。因此,上至统治者,下之平民百姓,都对此格外重视。
从这两个节日的起源不难看出,二者的初衷都是为超度“鬼”。《盂兰盆经》中,目连母亲“生饿鬼中,不见饮食”,故目连“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 施十方自恣僧”以求“现在父母, 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 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中元节”更是与“鬼”关系密切,《道经》载这一天,“饿鬼囚徒一时皆集以其日”,道士要“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这一天也被广大民众俗称“鬼节”。可见,这两个节日最初的兴起,虽然主旨有异,但有一点很相似,即都宣称要超度饿鬼以保生灵。对于文化素养偏低的广大民众来说,这一点足以使其容易将二者混淆起来,也为其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而对广大百姓来说,与自己最亲近的“鬼”应首推其祖先了,致使其最终演变成了民间追荐鬼魂、祭祀祖先的节日。
除此之外,有人推测认为,二者兴起的时间比较近,并且最初区分并不十分明确也导致其走向合流。“佛教的盂兰盆会据传始于南朝梁武帝时,道教的三元斋供始于元魏孝文帝时,均源于公元五世纪末六世纪之初,而且宗密《盂兰盆经疏》云‘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既然佛教和道教早起僧侣的称呼没明确区别,两个节日起始的时代又极近那么盂兰盆会与中元斋醮,这释道两家的法事也许最初一开始就混为一谈了。”[9]这种说法虽属推测,但也并不无道理。
四、结语
从魏晋南北朝经隋唐至宋元,盂兰盆节和中元节经历了从兴起,到繁盛并日渐民俗化,最终走向杂糅。这两个节日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做儒、释、道三家在中国既斗争、又融合的一个缩影。盂兰盆节借助传统儒家伦理中的孝亲观为其争取到了生存土壤,道门中元节也有着深厚的儒家重祖思想,而二者在演化过程中又都进一步被儒家传统文化同化,最终不仅二节行事杂糅,并且内容也融入了传统的祭祖扫坟、告成享先的仪式中。至此,七月十五的活动已看不到“斋僧”,也没有了“盂兰盆”,传统文化广阔的包容与改造能力可见一斑。
若进一步探究便会发现,这种现象并非空穴来风,仔细品味会感觉到其中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七月金秋时节,新谷登场、瓜果成熟,而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文明大国,农业收成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乃至国家的命脉。在七月中旬这收获的季节,人们怀着丰收的的喜悦,用新收获的谷物祭祀祖先,一方面可以告慰祖先,同时拯救地狱里的孤魂野鬼,另一方面也祈求祖先的庇护和保佑,希望来年农业丰收、家庭幸福,这也是中古时代人们的普遍愿望。节日,只是这种愿望表达的一个载体,或是一种形式而已。
文化的功能一定程度上是为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当这种需要有所变化时,这种文化的主要内涵也会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这种传统节俗开始失去了其最初的功能而日渐被我们遗忘了。到了每年七月十五日,或许还会有人去祭祖扫坟、烧纸上供,但更多的只是继承远古文化遗留下的一种形式。虽然如此,这种形式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它可以看作是我们道德的提炼和精神寄托,通过对其考察,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更好的认识我们的古文化。
参考文献:
[1](明)释志磐.佛祖统记[M].济南:齐鲁书社,1997.
[2](唐)道世.法苑珠林[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宋)李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06.
[4](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06.
[5]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6]汪受宽.孝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9]周楠本.盂兰盆节[J].鲁迅研究月刊. 2003,(9).

❸ 如果让你是《梦华录》的编剧,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大结局

我自己呢,比较恋爱脑哈~如果我是编剧,结局,一定让赵盼儿和顾千帆大婚,顾盼生辉不要太好磕,可以跟三娘和长风在同一天成亲,三娘的儿子最终板正了自己的思想,了解三娘的好,宋引章也找到了真正的风骨,明余悔绝事理,分对错,宋濂和招娣也在一起了,前夫哥也为自己犯下的错付出了代价,而池衙内在生活的经历中磨练了锋芒,变得成熟,善解人意,与张好好重归于好,哈哈,我就喜欢圆满大结局,在我看来,有生活的苦就好了,为什么看个电视剧竖姿还要让我痛苦呢,所前和以呢,圆满大结局yyds好吧!

❹ 《知日·杂货》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知日·杂货》(苏静)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❺ 谁有中华再造善本续编电子书,求赐


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目录:
ZHSY000001 周易 宋刻本
ZHSY000002 周易注疏 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
ZHSY000003 周易正义 宋刻递修本
ZHSY000004 汉上易传 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
ZHSY000005 周易本义 宋咸淳元年吴革刻本
ZHSY000006 周易要义 宋淳祐十二年魏克愚刻本
ZHSY000007 张先生校正杨宝学易传 宋刻本
ZHSY000008 张先生校正杨宝学易传 宋刻本
ZHSY000009 大易粹言 (宋)曾穜 辑 宋淳熙三年舒州公使库刻本
ZHSY000010 童溪王先生易传 宋开禧元年建安刘日新宅三桂堂刻本
ZHSY000011 大易集义 (宋)魏了翁 辑 宋刻本
ZHSY000012 古三坟书 宋刻本
ZHSY000013 尚书 宋刻本
ZHSY000014 尚书正义 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
ZHSY000015 朱文公订正门人蔡九峰书集传 宋淳祐十年吕遇龙上饶郡学刻本
ZHSY000016 禹贡论 宋淳熙八年泉州州学刻本
ZHSY000017 杏溪傅氏禹贡集解 宋刻元修本
ZHSY000018 毛诗诂训传 宋巾箱本
ZHSY000019 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毛诗 宋刻本
ZHSY000020 诗集传 宋刻本
ZHSY000021 诗集传 宋淳熙七年苏诩筠州公使库刻本
ZHSY000022 吕氏家塾读诗记 宋淳熙九年江西漕台刻本
ZHSY000023 诗说 宋刻本
ZHSY000024 周礼 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
ZHSY000025 京本点校附音重言重意互注周礼 宋刻本
ZHSY000026 周礼 宋刻本
ZHSY000027 纂图互注周礼 宋刻本
ZHSY000028 周礼疏 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
ZHSY000029 仪礼要义 宋淳祐十二年魏克愚刻本
ZHSY000030 礼记 宋婺州义乌蒋宅崇知斋刻本
ZHSY000031 礼记 宋淳熙四年抚州公使库刻本
ZHSY000032 礼记 宋余仁仲万卷堂家塾刻本
ZHSY000033 纂图互注礼记 宋刻本
ZHSY000034 礼记正义 宋绍熙三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
ZHSY000035 礼记要义 宋淳祐十二年魏克愚刻本
ZHSY000036 礼记释文 宋淳熙四年抚州公使库刻本(与文盲兄重复)
ZHSY000037 礼记集说
ZHSY000039 新定三礼图 宋淳熙二年镇江府学刻公文纸印本
ZHSY000040 家礼 宋刻本
ZHSY000041 公羊春秋 毂梁春秋 宋刻本
ZHSY000042 春秋经传集解 宋刻本
ZHSY000043 纂图互注春秋经传集解 宋龙山书院刻本
ZHSY000044 春秋经传集解 宋刻本
ZHSY000045 春秋左传正义 宋庆元六年绍兴府刻宋元递修本
ZHSY000046 春秋公羊疏 宋刻元修本(与小穷奇兄重复)
ZHSY000047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 宋淳熙抚州公使库刻绍熙四年重修本
ZHSY000048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 宋绍熙二年余仁仲万卷堂刻本
ZHSY000049 监本附音春秋谷梁注疏 宋刻元修本
ZHSY000050 春秋名号归一图 宋刻本
ZHSY000051 春秋意林 宋刻本
ZHSY000052 西畴居士春秋本例 宋刻本
ZHSY000053 春秋五礼例宗 宋刻本
ZHSY000054 春秋传 宋乾道四年刻庆元五年黄汝嘉修补本
ZHSY000055 春秋集注 宋宝祐三年临江军庠刻本
ZHSY000056 春秋集注 宋德祐元年卫宗武华亭义塾刻本
ZHSY000057 春秋繁露 宋嘉定四年江右计台刻本
ZHSY000058 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论语 宋刘氏天香书院刻本
ZHSY000059 论语集说 宋淳祐六年湖頖刻本
ZHSY000060 孟子或问纂要 宋刻本
ZHSY000061 中庸辑略 宋刻本
ZHSY000062 四书章句集注 宋嘉定十年当涂郡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递修本(论语孟子)及宋淳祐十二年当涂郡斋刻本(大学中庸)
ZHSY000063 经典释文 宋刻宋元递修本
ZHSY000064 尔雅 宋刻本
ZHSY000065 尔雅疏 宋刻宋元明初递修公文纸印本
ZHSY000066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解 宋庆元六年浔阳郡斋刻本
ZHSY000067 群经音辨 宋绍兴九年临安府学刻宋元递修本
ZHSY000068 说文解字 宋刻元修本
ZHSY000069 新集古文四声谱 宋刻本
ZHSY000070 隶韵 宋刻拓本
ZHSY000071 隶韵 宋刻拓本
ZHSY000072 龙龛手镜 宋刻本
ZHSY000073 广韵 宋刻本
ZHSY000074 钜宋广韵 宋乾道五年建宁府黄三八郎刻本
ZHSY000075 集韵 宋刻本
ZHSY000076 切韵指掌图 宋绍定三年越州读书堂刻本
ZHSY000077 韵补 宋刻本
ZHSY000078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宋绍定三年藏书阁刻本
ZHSY000079 押韵释疑 宋嘉熙三年禾兴郡斋刻本
ZHSY000080 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韵释疑 宋刻本

ZHSY000081 史记 宋乾道七年蔡梦弼东塾刻本
ZHSY000082 史记 宋淳熙三年张杅桐川郡斋刻八年耿秉重修本
ZHSY000083 史记 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
ZHSY000084 汉书 北宋刻递修本
ZHSY000085 汉书 庆元建安刘元起刻本
ZHSY000086 汉书 宋蔡琪家塾刻本
ZHSY000087 汉书 宋嘉定十七年白鹭洲书院刻本
ZHSY000088 后汉书 北宋刻递修本
ZHSY000089 后汉书 北宋刻递修本
ZHSY000090 后汉书江南东路转运司刻本
ZHSY000091 后汉书 宋王叔边刻本
ZHSY000092 后汉书 宋白鹭洲书院刻本
ZHSY000093 后汉书 黄善夫本
ZHSY000094 三国志 宋衢州州学刻宋元明递修本
ZHSY000095 三国志 宋刻本
ZHSY000096 晋书 宋刻本
ZHSY000097 宋书 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ZHSY000098 南齐书 宋刻宋元明初递修本
ZHSY000099 梁书 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ZHSY000100 陈书 宋刻宋元递修本
ZHSY000101 魏书 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ZHSY000102北齐书宋刻元明递修本
ZHSY000103 周书 (唐)令弧德棻撰 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ZHSY000104 南史 (唐)李延寿撰 宋刻本
ZHSY000105 北史 (唐)李延寿撰 宋刻本
ZHSY000106 隋书 (唐)魏征等撰 宋刻递修本
ZHSY000107 隋书 宋刻本
ZHSY000108 唐书 宋绍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
ZHSY000109 唐书 宋绍兴刻宋元递修公文纸印本
ZHSY000110 古史 宋刻元明递修本
ZHSY000111 建康实录 宋绍兴十八年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刻递修本
ZHSY000112 资治通鉴 南宋绍兴本
ZHSY000113 资治通鉴考异 宋绍兴二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宋元递修本
ZHSY000114 资治通鉴释文 宋刻本
ZHSY000115 资治通鉴外纪详节 宋刻本
ZHSY000116 入注附音司马温公资治通鉴 宋刻本
ZHSY000117 入注附音司马温公资治通鉴纲目 宋刻本
ZHSY000118 吕大着点校标抹增节备注资治通鉴 宋刻本
ZHSY000119资治通鉴纲目宋刻本
ZHSY000120 编年通载 宋刻本
ZHSY000121 历代纪年 宋绍熙三年盱江郡斋刻本
ZHSY000122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刻本
ZHSY000123 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 宋刻本
ZHSY000124 皇朝编年备要 宋绍定刻本
ZHSY000125 皇朝中兴系年要录节要 宋刻本
ZHSY000126 中兴两朝编年纲目 宋刻元修本
ZHSY000127 通鉴纪事本末 宋淳熙二年严陵郡庠刻本
ZHSY000128 通鉴纪事本末 (宋)袁枢 撰 宋宝祐五年赵兴筹刻元明递修本
ZHSY000129 袁氏通鉴纪事本末撮要 宋刻本
ZHSY000130 路史 宋刻本
ZHSY000131 国语 宋刻宋元递修本
ZHSY000132 战国策 宋绍兴刻本



中华再造善本金元目录:

ZHSY000443 十三经注疏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44 魁本大字详音句读周易 元至正十二年梅隐书堂刻本
ZHSY000445 周易 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
ZHSY000446 伊川程先生周易经传 元刻本
ZHSY000447 晦庵朱文公易说 元刻本
ZHSY000448 周易程朱传义音训 元至正六年虞氏务本堂刻本
ZHSY000449 周易程朱先生传义附录 元延祐二年圆沙书院刻本
ZHSY000450 程朱二先生周易传义 元至元二年碧弯书堂刻本
ZHSY000451 东古郑先生易翼传 元大德十一年庐陵学官刻本
ZHSY000452 易学启蒙通释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53 周易象义 元刻本
ZHSY000454 周易本义启蒙翼传 元刻本
ZHSY000455 易纂言外翼 元刻本
ZHSY000456 周易系辞述 元刻本
ZHSY000457 周易本义集成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58 学易记 (元)李简撰 元刻本
ZHSY000459 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 (元)董真卿撰 元刻本
ZHSY000460 周易经义 (元)涂溍生撰 元刻本
ZHSY000461 周易郑康成注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ZHSY000462 尚书注疏 蒙古刻本
ZHSY000463 书集传 元至正十一年德星书堂刻本
ZHSY000464 书集传 元刻本
ZHSY000465 书集传辑录纂注 元延祐五年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
ZHSY000466 朱子订定蔡氏书集传 元刻本
ZHSY000467 尚书通考 元至正刻本
ZHSY000468 书义矜式 元刻本
ZHSY000469 直音傍训尚书句解 元敏德书堂刻本
ZHSY000470 详音句读明本大字毛诗 元至正二十七年盱南孙氏刻本
ZHSY000471 魁本大字详音句读毛诗 元刻本
ZHSY000472 附释音毛诗注疏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73 诗集传 元刻本
ZHSY000474 诗童子问 元至正三年建安余志安勤有堂刻本
ZHSY000475 诗集传附录纂疏 元泰定四年建安刘君优翠严精舍刻本
ZHSY000476 诗集传通释 元至正十二年建安刘氏日新书堂刻本
ZHSY000477 明经题断诗义矜式 元刻本
ZHSY000478 诗经疑问 元至正七年建安书林刘锦文刻本
ZHSY000479 直音傍训毛诗句解 元刻本
ZHSY000480 诗经旁注 元罗祖禹刻本
ZHSY000481 诗经旁注 元罗祖禹刻本
ZHSY000482 诗集传名物钞音释纂辑 元至正十一年双桂书堂刻本
ZHSY000483 诗外传 元至正十五年嘉兴路儒学刻明修本
ZHSY000484 韩鲁齐三家诗考 元刻本
ZHSY000485 诗考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ZHSY000486 诗地理考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ZHSY000487 周礼 金刻本
ZHSY000488 仪礼集说 元大德刻明修本
ZHSY000489 礼记纂言 元元统二年吴尚等刻本
ZHSY000490 礼记集说 元天历元年建安郑明德宅刻本
ZHSY000491 大戴礼记 元至正十四年嘉兴路儒学刻本
ZHSY000492 践阼篇集解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明初修本
ZHSY000493 礼书 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本
ZHSY000539 史记 蒙古中统二年段子成刻明修本
ZHSY000540 史记 元至元二十五年彭寅翁崇道精舍刻本
ZHSY000541 通志 元大德三山郡痒刻元明递修明弘治公文纸印本
ZHSY000542 北史 元大德信州路儒学刻明嘉靖元年修本
ZHSY000543 五代史记 元宗文书院刻明修本
ZHSY000544 汉书 元大德九年太平路儒学刻明成化正德递修本
ZHSY000545 后汉书 元大德九年宁国路儒学刻明成化递修本
ZHSY000546 三国志 元大德十年池州路儒学刻本
ZHSY000547 宋史
ZHSY000548 金史【元至正五年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刻本】
ZHSY000549 资治通鉴【元至元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魏天祐刻本】
ZHSY000550 通鉴释文辩误 元刻本
ZHSY000551 重新校正集注附音资治通鉴外纪元刻本
ZHSY000552 少微家塾点校附音通鉴节要 元至治元年本
ZHSY000553 增节标目音注精议资治通鉴 蒙古宪宗三年至五年张宅晦明轩刻本
ZHSY000554 资治通鉴纲目 元至元二十四年詹光祖月崖堂刻本
ZHSY000555 蜀汉本末 元至正十一年建宁路建安书院刻本
ZHSY000556 续资治通鉴 元云衢张氏刻本
ZHSY000557 续资治通鉴 元陈氏余庆堂刻本
ZHSY000558 续资治通鉴 元陈氏余庆堂刻本
ZHSY000559 通鉴答问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ZHSY000560 宋季三朝政要 元皇庆元年陈氏余庆堂刻本
ZHSY000561 宋季三朝政要 元至治三年张氏刻本
ZHSY000562 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 元刻本
ZHSY000563 汲冢周书 元至正十四年嘉兴路儒学刻本
ZHSY000564 周书王会补注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明初修本
ZHSY000565 战国策 元至正二十五年平江路儒学刻明修本
ZHSY000566 吴越春秋 元大德十年绍兴路儒学刻明修本
ZHSY000567 契丹国志 元刻本
ZHSY000568 两汉诏令 元至正九年苏天爵刻明修本
ZHSY000569 注陆宣公奏议 元至正十四年刘氏翠岩精舍刻本
ZHSY000570 翠微先生北征录 元抄本
ZHSY000571 运使复斋郭公言行录 元至顺刻本
ZHSY000572 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录 杨氏枫江书屋藏元刻本
ZHSY000573 孔氏祖庭广记 蒙古乃马真后元年孔氏刻本
ZHSY000574 [至正]金陵新志 元至正四年集庆路儒学溧阳州学溧水州学刻本
ZHSY000575 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 元刻本
ZHSY000576 茅山志 元刻本
ZHSY000577 三辅黄图 元致和元年余氏勤有堂刻本
ZHSY000578 牧民忠告 经进风宪忠告 庙堂忠告 元刻本
ZHSY000579 新入诸儒议论杜氏通典详节 元至元二十三年刻本 13册
ZHSY000580 文献通考 元泰定元年西湖书院刻本
ZHSY000581 故唐律疏议 元余志安勤有堂刻本
ZHSY000582 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图録 元刻本
ZHSY000583 通鉴总类 元至正二十三年吴郡庠刻本 40册
ZHSY000584 十七史纂古今通要 元刻本
ZHSY000585 新增音义释文古今历代十八史略 元刻本
ZHSY000586 汉艺文志考证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ZHSY000587 通鉴地理通释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ZHSY000588 汉制考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阅读全文

与pdf东京梦华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360压缩咋加密 浏览:352
hadoopmapreduce编程 浏览:300
linuxraid软件 浏览:587
北美gre范文pdf 浏览:262
硬盘录像机接什么服务器设备 浏览:500
智慧医疗方面最优算法 浏览:920
服务器ban掉了是什么意思 浏览:394
vvo手机拍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838
华为防火墙cli命令手册 浏览:895
于正新剧玉楼春在什么App播放 浏览:127
学习社会经验下载什么app 浏览:475
php发布站程序 浏览:204
源码编译ntfs内核模块 浏览:120
r11s手机管家没有加密 浏览:781
怎么看电脑连接哪个服务器 浏览:191
二手服务器设备欺诈如何解决 浏览:877
单片机服务器安装win10 浏览:658
胸椎压缩性骨折伤残 浏览:954
mt怎么解压文件 浏览:41
达芬奇项目服务器有什么用 浏览: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