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戒的形象特征
猪八戒的形象具有时代意义。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不习惯更不喜欢长期在外奔波的行旅生活,他护僧取经是出于无奈的,所以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这种回归土地、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农民心理。可以说,猪八戒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他深刻存在守着土地而养成的顽固的保守心理,和神、道、佛相对立,表现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猪八戒身上贪财、贪色、自私自利,还表现着明代社会好色好货思想的沉淀,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具有那个时代的思想特色。因为,随着明代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新生的市民阶层继宋、元之后进一步壮大,并在社会中开始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中国已经衰落的封建经济仍然非常强大,整个社会仍然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所以,明朝新兴市民阶层中仍然存在着进步与保守两种因素。猪八戒形象在明朝的市民阶层中具有普遍性,是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代表着农民阶层并具有市民特征的下层人民形象。
猪八戒的形象具有当代意义。猪八戒率性而为,张扬个性,其自然天性根源于他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凡夫俗子;一个普普通通、安守本分,一个并不情愿、时时打退堂鼓的凡夫俗子;一个作为上至公卿下至百姓都可以轻松嘲笑并调侃的对象,一个来自于人民内部的、带有芸芸众生的人性优点及弱点的形象,因此,具有迎合大众文化的当代意义。如民间中的一些歇后语: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猪八戒耍耙子——就会一手;猪八戒掏耳朵——里面有货;猪八戒调戏嫦娥——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当代也涌现出了几部关于猪八戒的影视产品,如《春光灿烂猪八戒》等。猪八戒之所以在当代大众文化圈里得到这样的欢迎,主要是与他的亲和力有关,与当今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关。所以,在当代社会,猪八戒的形象具有普遍意义。
http://tieba..com/f?kz=302180568
http://www.cqvip.com/zhuanti/znhz/104.pdf
《西游记》中猪八戒身上既有神的本领和神通,还有猪的贪吃贪睡的特点,更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和自私、好色及懒惰的习性,在他身上体现了神、猪、人的完美结合。
贪吃,猪八戒被贬下凡间投错猪胎,但起身上仍保留了做天蓬时的神力,是孙悟空降妖 魔的好帮手.但猪八戒也承接了猪的恶习---贪吃. 吃饭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猪八戒是人类群体中的一分子,吃饭也是他的本能。有人说猪八戒的吃是可怕的,可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吃饱肚子是理所当然的,况且猪八戒又有他特殊的理由——猪的形体特征,因而食肠宽大,而且对于行脚僧而言,斋饭是很难添饱肚子的,这样看来,他的吃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贪”,而仅仅是为了添饱肚子而已,也不是可怕的了。
西行一路,猪八戒最为挂念的就是吃了。若有斋饭吃,他便高兴,否则便吵吵嚷嚷的。当他看到寇员外家的“饭菜般般甜美,件件磬香”便一碗一碗地吃将起来,七八个仆人上菜都有些忙不过来。在万寿山,他见两个童子吃人参果,他就怂恿孙悟空去偷,却连味道来不及尝就吞了下去,后又与悟空、沙僧二人争,以致于泄露了机关。四十七回,他因为吃得多而被陈家庄的仆人称之为“磨转砌的喉咙,着实又光又溜”。
贪睡,猪八戒除了承接了猪的贪吃,猪八戒还秉承猪的贪睡. 睡觉是人的基本的生理需要,是很自然是生理反映,而八戒由于他是形体特征,对睡眠显得很是贪婪。他只要瞌睡一上来,哪怕是天大的事也要丢在脑后。让他去化斋,他钻在草丛睡觉;让他去巡山,他也偷懒睡觉;说声睡,甚至连打仗也顾不得,大战黄袍怪时,他诈称出恭,撇下沙僧不管,自己一头钻进草丛里睡觉,只留着半边耳朵在外面听梆子响,结果沙僧被捉了去。在整部作品中,处处都见得八戒的贪睡,客观地说这是他生理的需要,然而作为一个人如此的贪睡是迟早要被社会所淘汰的。睡眠是有时间限制的,八戒却对取经这般的不负责任,随时随地倒头 就睡,这是我们该抨击的。
贪财,众所周知,西行一路八戒是很贪财爱物的,而这一性格特征正是我们人类原始性格的体现。他是一个行脚僧,且名为八戒,有着凡夫俗子是习性,这也正是他人性的表现。西行路上他挖空心思的为自己偷攒私房钱,看到富贵的人家就心痒,得到赏赐的黄金白银就第一个跑去接,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他虽贪却贪而不夺。
第三十八回,孙悟空以有宝贝为借口骗他到井底背国王尸身,他听说有宝贝就干了这庄买卖。其实,在作者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到猪八戒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将来的衣食考虑,并不是大肆掠取。但是出家人又素以勤俭为本,视金银为草芥,可是猪八戒所到之处,只要有便宜,他就要千方百计的沾一沾,早记忆将唐僧是“五荤三厌”的教导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八十五回,灭法国的国王因杀生过多自感罪孽深重,要拜唐僧为师,八戒听言,“有何贽见之礼”;九十四回,天竺国公主抛绣球选中唐僧为驸马,国王取出黄金十锭、白银二十锭聊表亲礼时,八戒早已按捺不住即去接了。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八戒还给自己偷攒私房钱七十六回,孙悟空假冒勾司人要八戒的性命,他终于招供在左耳朵眼里藏着四钱六分的私房。这段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很多人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话讲。可是公平的说,猪八戒攒这四钱六分的私房也真不容易,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牙齿上刮下来的”。他自从做了和尚,有些善信的人家斋僧,见他食肠宽大,称钱便给得多些儿,日积月累,才零零碎碎凑到了五钱,攒了这些私房他也舍不得买了嘴吃,想留了买匹布做件衣服,此目的无可厚非,可是与唐僧、悟空、沙僧他们相比,又让人觉得龌龊。
说到私房,它是中国古代旧式家庭的产物。在旧式家庭中,兄弟同居,称各自的住室为私房。这私房小家私的积蓄,便是所谓的私房钱。在旧式家庭中,家政家财全由家长主理。这种家庭经济是不允许有私房积蓄的。私房积蓄被“离心离德”,因为这一行为是破坏家庭经济的祸根。出于这种家庭观念,不攒私房钱才是一种美德。而在现代社会,旧式的家庭已经被新的兄弟分居的家庭形式取代,但私房钱的现象仍然存在,猪八戒虽只攒了四钱六分的的私房钱,却代表了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代表了人类的基本生活状况。但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八戒之所以想得到那些财物,是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认为那是劳动所得,尽管表现的有点贪心,却不曾巧取豪夺。
贪色,贪恋女色是猪八戒最为难堪的“伤疤”,但这只是一种本能,一种意念,芸芸众生中又在有几个是不近女色的呢?猪八戒西行一路,只要一见年轻漂亮的女子,哪怕是妖精变的,他都会在口中不停的喊着“女菩萨”,心也不停的想着“女菩萨”。但是,他的好色不同于西门庆的淫邪无度,他唯一娶过的女人是高翠兰,却没有对她邪恶动粗,相反,他显得很温柔体贴,这也正是现代女性喜欢猪八戒的原因。
猪八戒西行一路,“色心未泯”,却始终没有真正的破过色戒,在高老庄他虽然掳过高高翠兰,却没有强占她;七十二回,他看到化为美女的七个蜘蛛精在濯垢泉淋浴戏耍,便化为鲇鱼在七个蜘蛛精的腿裆里乱钻了些时候。却并未与她们乱性。因此,可以说他的好色,只不过是旷夫的寡人之疾,与那些男盗女娼相比,倒显的真是可爱。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里,男女关系方面的污点是英雄所避免的,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唐僧是金禅子转世,既有禅心又有戒律,不好女色,而猪八戒则是个色胆包天的主,他曾为天界的天蓬元帅时就因好色,调戏月宫仙子嫦娥,被玉帝罚入凡界,错投了猪胎,却依然不改本性。取经路上,他不论见了神、人、妖都会两眼发直,寸步难行。然而,我们应该肯定的是他虽贪,却贪而未淫。
猪八戒好色,很多时候让读者忍俊不禁。在天竺国,她看见前来捉拿玉兔的嫦娥,竟情不自禁,跳在空中,把霓裳仙子抱住道:“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识,我要和你耍子儿去耶”。他也因为贪恋女色而吃了不小的苦头。三十二回“四圣试禅心”,八戒连菩萨变的母女四人都想要,结果被掉在树上一整夜,吃了一场大苦。猪八戒贪恋女色,见了白骨精生的俊俏就动了凡心。跑了个猪颠风。更为荒唐的是在女儿国见了女王后“忍不住嘴角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好像雪狮子见火,不觉得化去也”,并且发起疯来要留下来和女王做夫妻。
八戒千方百计的想接近女色,但是他那蒲耳扇,莲蓬嘴的模样实在是很难吸引美女的注意,倒是唐僧很得众美女的青睐。这时,八戒不停的冒出些“酸话”,五十五回,唐僧被蝎子精摄去一夜,八戒便有了歪念:“放!放!放!我师傅这一夜倒浪!浪!浪!”妒嫉艳羡之情溢于言表。
辩证地讲,猪八戒贪色,追根朔源,与他生存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八戒正是在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生存的,因此这一性格特征又很具时代性,同时也是普遍存在的。
三、 猪八戒喜剧形象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诗学》说:“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猪八戒形象的表里不符、内外不一、荒谬怪诞、矛盾百出令人忍俊不禁。
猪八戒长得猪头人身,又有腾云驾雾和变化的本领,是猪与人和神的综合体。猪八戒相貌丑陋,长长的嘴巴、大大的耳朵,肥大的体态,加上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的特点都集中在其身上,使猪八戒的特征不断制造出喜剧色彩。他贪吃好睡、笨拙等又都符合猪的习性。猪八戒的九齿钉耙虽然是个宝物,可这耙是农民做园工筑地种菜的,一路上很多妖怪嘲笑猪八戒的钉耙,锄地用耙子尚可,但充当武器就充满戏谑意味,增添了许多喜剧性色彩。猪八戒虽有三十六种变化,但他的三十六般变化也不能随心所欲,只能变一些笨重的东西。变个小孩,肚子胖大,需要孙悟空的帮忙才能变的轻巧,让人发笑。他虽外貌丑陋,但本领高强。猪脸人身,表现出笨拙,不协调让人感到非常可笑。八戒外表愚笨,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却放松。小心眼爱记仇,没本事脾气却很大,自私、懒惰、贪小便宜的形象表现在人民面前。但猪八戒身上具有不怕苦、不怕脏的优点在《西游记》中,有孙悟空的地方,就少不了猪八戒。没有猪八戒,陈家庄降妖就不能成功;没有猪八戒,八百里的荆棘岭、肮脏的稀柿衕就无人去开通;没有猪八戒,那担行李也无人挑去西天;没有猪八戒,取经大义就不能实现。猪八戒是最得力的助手。虽然猪八戒在世俗、尘欲的引诱下不断犯错误,使得贪色、贪吃、贪睡就成为猪八戒性格的基本特点。而这种些缺点正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缺点的体现。作者在可笑之余又给予了善意的嘲讽和批判。可以说,体现在猪八戒身上的优缺点都是猪性与人性、神性的完美统一,体现出强烈的喜剧性色彩。当看到现实社会中的这种人,便使读者会不知不觉地想到猪八戒,禁不住发出讽刺开心的一笑。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性是其他艺术形象所不能代替的。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嘴巴甜。但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猪八戒贪吃贪睡,自私自利,好进谗言。他常常想作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为什么连这样一个人也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呢!这与猪八戒的知错必改,能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有重要联系(其实这与悟空的‘督促’有很大关系)。做到了悬崖勒马、甚至是浪子回头。在取经事业中的他对师兄的话还算得上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总算是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才有其八戒的美好的结果吧。
《西游记》是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
猪八戒的形象具有时代意义。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不习惯更不喜欢长期在外奔波的行旅生活,他护僧取经是出于无奈的,所以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这种回归土地、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农民心理。可以说,猪八戒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他深刻存在守着土地而养成的顽固的保守心理,和神、道、佛相对立,表现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猪八戒身上贪财、贪色、自私自利,还表现着明代社会好色好货思想的沉淀,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具有那个时代的思想特色。因为,随着明代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新生的市民阶层继宋、元之后进一步壮大,并在社会中开始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中国已经衰落的封建经济仍然非常强大,整个社会仍然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所以,明朝新兴市民阶层中仍然存在着进步与保守两种因素。猪八戒形象在明朝的市民阶层中具有普遍性,是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代表着农民阶层并具有市民特征的下层人民形象。
猪八戒的形象具有当代意义。猪八戒率性而为,张扬个性,其自然天性根源于他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凡夫俗子;一个普普通通、安守本分,一个并不情愿、时时打退堂鼓的凡夫俗子;一个作为上至公卿下至百姓都可以轻松嘲笑并调侃的对象,一个来自于人民内部的、带有芸芸众生的人性优点及弱点的形象,因此,具有迎合大众文化的当代意义。如民间中的一些歇后语: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猪八戒耍耙子——就会一手;猪八戒掏耳朵——里面有货;猪八戒调戏嫦娥——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当代也涌现出了几部关于猪八戒的影视产品,如《春光灿烂猪八戒》等。猪八戒之所以在当代大众文化圈里得到这样的欢迎,主要是与他的亲和力有关,与当今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关。所以,在当代社会,猪八戒的形象具有普遍意义。传说,吴承恩的家乡江苏淮安有个二流子,名叫朱八,又懒又馋,又爱偷偷摸摸的。吴承恩觉得朱八这种人经过磨练才能变成好人,世人应以朱八为戒,别学朱八。这才结合野猪精的故事,取名猪八戒。
http://ke..com/view/17156.htm
⑵ 我要写关于门墩儿的论文,请大家给提供点资料
东便门东南城角楼文物保管所所长王长生正在细述门墩的历史。
北京地区门墩的起源,应该与蓟州郡县的建制有关,最早的门墩如今当然很难见到了,而早期的门墩,仍可以寻出一些蛛丝马迹来。北京现存最早的门墩是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前的一对石墩,有人说它是隋唐时期遗物。其中还有唐代时期的翼兽(存五塔寺),辽金时的石虎(存五塔寺),元代的石狮(存妙应白塔寺,贤良寺)。北京门墩的发展和辽中都、元大都的兴建也密不可分,而明清两代则是北京门墩的繁盛期。北京的门墩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数量也很多,文化内涵丰富。从现存的门墩看,总量仍在万件以上。北京人称门楼下的左右门枕石叫“门墩儿”,“门墩儿”相连的有“门坎儿”,人们从这里出出进进,把门墩儿视为守护大门和纳福相结合的艺术化了的实用物。
北京的门墩儿品种和文化内容是极为复杂的,追溯到更早,元代有铁狮子胡同,即现在的张自忠路,当时确因铁狮子而得名,明清时大兴以汉白玉和青石为原料制作门墩儿。门墩儿的外形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抱鼓形,一种是长方形,这两种最有代表性,具体地代表了户主的愿望和对人生的要求。
借物寓意。植物中的梅、竹、菊、牡丹、荷花、松、柏等;动物有龙、虎、鹿、狮子、麒麟、鱼、鸟、蝙蝠,还有人物和文字,通过这些谐音或吉祥的内容,表达户主对福、禄、寿、子孙、事业、前途诸方面雕刻在门墩上。北京的门墩儿处处可见,个个不同,在这样大的门墩儿博物馆中找不到相同尺寸、相同内容、相同雕琢技巧的门墩儿。门墩儿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吉祥兆瑞门墩儿。天马行空、宝相花、麒麟、鲤鱼、化鱼为龙、四艺、如意、绶带、祥云、拐子龙等。
鸿福相传门墩儿。五谷丰登、富富有余、花瓶等。
长寿康宁门墩儿。松鹿园、寿字纹、福寿双全、五福捧寿、暗八仙等。
世代相传门墩儿。狮子滚绣球题材,清代武官的门楼下,有独立狮子为门墩儿,狮子同师谐音,代表军队的含义。
喜上眉梢门墩儿。喜鹊登梅,也是门墩儿常用的手法。
人品类门墩儿。古都北京是文化人集聚的地方,特别注重人品修养方面的文化内容。菊花门墩儿的官宅也好,文人宅也罢,包括民宅无不共称菊花的性傲、色佳、香晚的个性和品质。竹子内容很多,竹子霜雪不凋,四时常茂,身直、心空、节贞。
以此表明门楼户主的人品。梅花是北京文人选择的重要题材,梅不怕严寒,能独天下而春、香韵清高,常与美人相比。又与松、竹相结合成为岁寒三友。官品门墩儿,北京的当官人处处可见,所以当官的,首要的一条不贪污,要当清官,如荷花门墩儿,荷出于污泥而不染和一品清廉的门墩儿。刘墉曾为自己写下一副对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让老夫消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等由儿辈担当。”
门墩儿艺术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发展到高峰时期形成的石雕艺术,民间的工匠作品能立在古都北京城内权贵的门前,制作的精美,雕工的不俗,题材的广泛,比例的协调,石料的考究是北京门楼文化中又一枝花朵。雕刻技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浅浮雕、圆雕、镂空等多种技法相结合,在一个几十厘米高的石料上表现出多种画面,没有纯熟的技巧是很难完成的
��从建筑的功能上看,门墩当初只是起支撑固定院门的作用,为的是让门栓基础稳固,防止大门前后晃动,这非常符合力学原理。它的起源与宅院同步,根据建筑结构与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门墩儿在脱离了原始穴居以后就开始逐步发展,到后来,门墩的功能多样化了,除了建筑功能,还增加了观赏性,这样,门墩就逐渐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了。
��作为一种文化,自然就有其自身独特的内涵。一位哲人说过: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北京,其文化也必然浸润着帝王色彩。
��这种特权在门墩文化中也有着明显体现。门墩与四合院密不可分,就四合院子而言,它的朱漆大门就是至尊至贵的标志。“朱户”在古代被纳入“九锡”之列。而九锡是天子对诸侯的最高礼遇。北京四合院中的金柱大门都是朱漆大门。与金柱大门相匹配的门墩,其等级之高可以想见。
��且不说禁城、宫苑内置放的铜鳌、铜鹤、麒麟等仁禽瑞兽,它们当然是帝王皇权的象征:就是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府邸门前也置放石狮,这当然也是一种等级标志,只不过他们门前的石狮个头小点儿罢了,等级是一定要体现的,标志是必不可少的,狮子墩就是这方面的标志。现在西城府右街、西城大翔凤胡同、西城恭王府(内)、东城东板桥胡同、东城帽儿胡同等处还可以见到。
⑶ 关于独木成林与榕树,满意的追加100或200分。
榕树。学名(Ficus microcarpa L.f.),桑科,常绿乔木。榕树根据用途可分为绿化树、榕树桩盆景、榕树瓜(地瓜榕、人参榕)盆景。由于榕树根系发达,根部常隆起,并凸出地面,因她的要块造型独特,令漳州人对榕树情有独钟。以植物生理学对榕树进行科学的栽培,使榕树根块较快成长,并控制其枝桠的成长高度,栽培出不同规格、不同风格、形态各异的盆景,具有天然雕刻和美术加工相融并琢的培育方式。为榕树盆景的观赏价值提升,并成为漳州继水仙花之后又一独特花卉 。从最小50克的微型榕至2000克的不同规格盆景。形态自然、根盘显露、树冠秀茂、独特风韵的人参榕,观姿赏形,令人妙趣横生,心情愉悦。适宜摆设居家、办公室及公共场所。近年来风靡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本公司的主要出口产品,占据盆景市场较大份额,是一种高档的时尚花卉。
榕树是桑科榕属植物的总称,全世界已知有8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尤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我国榕树属植物约100种,其中云南分布67种,西双版纳有44种,占中国已知榕树总数的44.9%,占全世界的5.5%。
榕树是热带植物区系中最大的木本树种之一,有板根、支柱根、绞杀、老茎结果等多种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生长在西双版纳的44种榕树具有大板根的有17种,能形成各种气生根或支柱根的有26种。绞杀现象是榕属植物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而独树成林则是某些榕树由绞杀阶段向独立大树过度转变时长众多的粗大支柱所形成的热大雨林特殊景观。
榕树是野生食物的重要来源;在西双版纳地区被利用作蔬菜的榕树主要有木瓜榕、苹果榕、厚皮榕、高榕、聚果榕、突脉榕、黄葛榕等。木本野生蔬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帮助人体消化的纤维素和苦味素。傣族人民普遍认为:常吃木本植物的嫩枝叶可使人健康长寿,也可为少女保持体态轻盈。也是重要的民族药用植物,在榕树中有9种植物被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药用的部位包括根、树皮、叶和树浆等。
榕属植物中,有17种为具有板根的大乔木,有26种具有气生根或支柱根,有8个种具有老茎生花果现象,有24种在幼苗阶段是附生植物,其中有21种随着榕树的生长,通过绞杀植物阶段发展成为乔木或大桥木,以致形成独树成林,这些特殊的生态现象构成了园林景观。许多榕树有开展的树冠、浓蔽的树阴,一直是传统的庭院植物,如高榕、菩提树、垂叶榕、榕树等。榕属的一些种类已成为重要的园林观赏树种,培育出叶色、形态各异的园艺品种,垂叶榕、榕树已有十多个园艺品种。
榕树的很多种类具有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和绞杀现象,景观奇特雄伟,反映了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而一些种类被当地民族视为神(龙)树和佛树,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榕树文化。该园占地约15亩,已收集榕属植物近103种,园内高榕、垂叶榕、菩提树、钝叶榕、木瓜榕等已形成树包塔、独树成林、绞杀现象等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已使该园日趋成为一个接近于自然森林外貌的生态公园,给人们以奇而美的享受。
榕树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这里气候潮湿,雨水充足。
榕树 ( Ficus microcarpa 又名:细叶椿、小叶榕)
形态特征:桑科椿属常绿大乔木,高20-25米,生气根。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花序托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扁倒卵球形,直径5-l0毫米,乳白色,成熟时黄色或淡红色; 瘿花和雌花同生于一花托中。
生长分布:生长于村边或山林中。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南部、云南、贵州。印度、缅西马来西亚也有。
用途:可作行道树。树皮纤维可制鱼网和人造棉。气根、树皮和叶芽作清热解表药。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可是自然界唯有榕树能"独木成林"。 榕树是属于桑科的常绿大乔木,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的树冠 之大,令人惊叹不已。 在孟加拉国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一株大榕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 从它树枝上向下生长的垂挂"气根",多达4千余条,落地入土后成为"支 柱根"。这样,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形成遮天蔽日、独木成 林的奇观 。巨大的树冠投影面积竟达1万平方米之多,曾容纳一支几千人 的军队在树下躲蔽骄阳。 在我国广东新会县环城乡的天马河边,也有一株古榕树,树冠覆盖面 积约15亩,可让数百人在树下乘凉。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和浙江的南部 都有榕树生长,田间、路旁大小榕树都成了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农民和 过路人休息 、乘凉和躲避风雨的好场所 。福州市的榕树特多,所以称为 "榕城"。 榕树的果实扁圆形,生于叶腋,果径不到1厘米,可以食用 。种子萌 发力很强,由于飞鸟的活动和风雨的影响,使它附生于母树上,摄取母树 的营养,长出许多悬垂的气根,能从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入土的支柱 根,加强了大树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这就是"独木成林" 的奥秘。
小资料
福州市市树——榕树
福州植榕历史悠久,据宋乐史(930~1007年)撰《太平寰宇记》载,“榕……其大十围,凌冬不凋,郡城中独盛,故号榕城"。
宋福州太守张伯玉为防旱涝又编户植榕,呈现"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象。榕树便成为福州古城风貌特征之一。榕树叶茂如盖,四季常青,枝干壮实,不畏寒暑,傲然挺立,象征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福州人精神。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根据广大群众的举荐,决定命名榕树为市树。1997年8月28日,福建省人大第八届34次会议通过以榕树为省树的决议。
北宋福州太守张伯玉植榕
张伯玉(1003~约1068年),字公达,建安(今建瓯县)人。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登进士第。以后又登书判拔萃科。庆历元年(1041年),出任吴郡从事兼郡学教授;接着以秘书丞为太谷令。他爱民勤政,广兴水利。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以其敢言清节,荐于朝廷任职。皇佑元年(1049年)官侍御史。当时陈执中为相,伯玉说:“天下未治,未得真宰相故也。”因而得罪陈执中,出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仁宗皇帝惋惜伯玉,离京前,赐银钱五万。至和年间(1054~1056年),伯玉任严州副知州。嘉佑八年(1063年),以度支郎中知越州(今浙江绍兴)。伯玉兴学育才,作出很大成绩。治平二年(1065年),伯玉移知福州,即令编户浚沟七尺,植榕绿化。数年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伯玉植榕声名盛极一时。伯玉多学而博识,文章为曾巩叹服。他嗜酒善诗,有“张百杯”、“张百篇”之号。官终检校司封郎中。着有《蓬莱诗》2卷,已佚。
绿色主义——榕树
南方的树,以榕为记,有一本书上说是榕不过吉,吉安以北,就不见了,这是地理上的限制。我所在处,榕树是市树,配以水塘风荷,应该是很美的。看了广东云南那些榕树,有个发现:这里的榕树,多是女的——没有胡子。到有一天,见到一棵男的榕树,长着关云长式的胡子,美髯公呵,赶紧把学过林的找来问,答曰:是品种不同。原来不是性别。
从此也就注意榕树的特色了。当出现一棵太不同的榕树,就预想其为另一品种,和人一样,太有个性,总是另类。也就认得了几种:小叶榕,高山榕,人参榕。人参榕是做盆景的上选,根肥如人参,如萝卜,总觉得是转基因一类,我不喜欢。
榕树是一种大树,有一种铺天席地的气象。傍着树,可以支架棚房,那是乡间小茶馆,树下几张竹椅,几张小几,茶碗和茶壶,江声和蝉声,是久违了的童年。榕树看去就是一座绿色的大山,褐色的树干,想起的是山道弯弯,若树上有洞,有凹,长出点菇蕈,红黄花色,就是赴墟回家的一把把小伞。
榕树最美在根,盘根错节,起伏不定,根与树没有根本的区别。最有意思的,是有气根的那种,常常让我往学业上想:说根深叶茂,自然没有问题。但有时候,有些东西,不是一次能学完的,练好武功打天下,闭关多少年,往往仍不敌高手。倒是边做边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就喜欢那榕树,哪里有营养,就伸一枝根下去,不仅汲取养份,弄不好,剑走偏锋,副业成了主业,让人弄不明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也顶好?听说广东新会的小鸟天堂,那榕树就找不着最初的根了,人家不作栋梁,也自自在在营造了天堂。
榕树的很多种类具有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和绞杀现象,景观奇特雄伟,反映了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而一些种类被当地民族视为神(龙)树和佛树,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榕树文化。该园占地约15亩,已收集榕属植物近103种,园内高榕、垂叶榕、菩提树、钝叶榕、木瓜榕等已形成树包塔、独树成林、绞杀现象等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已使该园日趋成为一个接近于自然森林外貌的生态公园,给人们以奇而美的享受。
矗立在金宝河畔,它的树围竟有七米多,高达十七米,枝繁叶茂,浓荫蔽天,所盖之地有一百多平方米。相传这是隋朝所植,迄今已有千年历史,虽然树干老态龙钟,盘根错节,但仍然生机勃勃。在电影里,刘三姐就是在这棵树下向阿牛哥吐露心声,抛出传情绣球的。在金宝河的对岸有一座小山,中间的山洞是透空的,就像一座石门,可以让人随意穿行,因此得名"穿岩"。在榕树和穿岩之间有个渡口,人称"榕荫古渡"。在穿岩的临河处有一块石头,颇像一只胖乎乎的小熊正在爬山。于是民歌唱道:"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小熊满山跑,古榕伴清
通常,有萌生能力的树木,只能从根部或树桩萌生下一代的植株,然而榕树却能够在生长期间,通过其气根繁衍出下一代的树体,继而又由第二代树体上的气根繁衍第三代树体。小鸟天堂古巨榕为桑科榕属植物中的水榕,天马河一带水土肥美,气候温和,确实十分适宜水榕的生长。榕树的气根从干枝萌发出来,千丝万缕,远看似长须随风轻舞。这些暴露在大气中的不定根,有极旺盛的生命力,依赖母体的营养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养分不断伸长向下,有的垂直朝下生长,有的缠绕枝干延长。气根的尖端伸到土中,地下部分迅速长成根系,地上部分长成树干,下垂气根入土生根,复成一干,形似支柱。缠绕枝干的气根,其尖端生长点伸进腐朽的树体,或遇到树凹,或在表皮破损、局部腐朽处,均可生长。这些千丝万缕的气根粗细不一,枝干交织,像藤蔓一样同根共生,形成这种木本植物世界中最独特的“连体生长”现象。
相传朱元璋被元朝骑兵追赶,后弃马爬榕树借助气根隐身才得以逃脱。朱元璋称帝之后,感于榕树救命之恩,专门册封此榕为“榕王”,并建庙养僧,号“榕王寺”。一时,崇榕之风遍及全国。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几乎每一个自然村都种有榕树,有道是“无榕不成村”。每逢盛大的传统节日,喜欢采撷榕枝扎彩楼烘托节日喜庆气氛。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用榕枝蘸着雄黄酒洒在庭院以驱“五毒”;如向亲友贺婚时,传统的贺礼上要放一桠箍着红纸条的榕枝,红绿相间分外耀眼,以此寄寓爱情、友谊像榕树万古长青。台湾南投县南投镇人认为榕树有男女之分,高大的叫“大树公”,稍矮的称“大树妈”,人们常带小孩前往拜祀,然后取一片榕叶用红线穿起来挂在小孩脖颈以示吉利。
相传,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在闽南沿海操练水师,见海岛草木稀疏,就号召将士趁隙植榕。今天,在闽南海岛犹存这种生命力顽强的古榕。闽南、台湾方言“榕公”与“成功”同音,多情的闽南人逢年过节总要到这些古榕下,摆上供品奉祀“榕公”缅怀郑成功。当年背井离乡的同胞也没有忘却故乡的老榕树,他们每归故里总喜欢与亲友相聚在榕荫下,回忆辛酸往事,畅谈家乡新貌,增进浓浓的乡情与亲情。榕树,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福州植榕树的历史大约源自北宋郡守张伯玉,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这位建瓯人知守福州,号召福州人按编户植榕,把珍爱绿色义务植树落实到每家每户,才有后来福州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可是大榕树盘根错节气须长垂的样子,不但遮风挡雨特别长寿,还显得神秘到一个境界,以至于福州先民把榕树也当作一种神灵来敬仰;在福州,就有几尊神灵与榕树相关。
照天君
祀庙:原茶亭接龙亭,2000年原址改建,迁到乌山道山观玉皇阁,2004年又迁到东门金鸡山公园
照天君的标准履历是:原名照天柱,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生于连江,16岁出家;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闽王王审知在福州易俗里(今东门外东岳庙附近)建“报国资圣禅院”,被聘为住持,信众称为“照上人”;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寺院被封流落江湖,靠卖卜悬壶为生,经常在大榕树下坐禅;闽永和元年(公元935年)皈依道教,当时天下四分五裂,战事蜂起,南唐兵由闽北直逼福州,新登位的王延政(王审知之子)政权内部出现叛乱,照天君慈悲为怀心忧万民,日夜奔走指引灾民逃离险境,终于劳累过度在经常传道布施救人的接龙亭榕树下坐化登仙;登仙后镇守南天门,称“南天照天君”。
关于挂红灯笼的传说是:当时闽王为镇压叛乱调闽南驻军来攻福州,兵临南门城下,照天柱得到消息后,为拯救百姓免遭战火,便连夜赶到城门,将红灯笼高挂在榕树上作为信号,提醒百姓迅速逃离;攻城部队见榕树上挂有红灯,以为树下四周有伏兵,不敢冒然进攻,便掉头转向东门,避免了一场灾难。于是挂红灯纪念照天君。
裴仙师、裴真人、督署裴真人
祀庙:鼓楼肃威路裴真人庙
裴真人姓周,名简洁,生日:三月初十,祖籍浙江绍兴,职业福建督署衙内师爷幕宾。生前辅政多施恩泽于民,宋英宗皇帝赐给非衣(毛衣),后弃官学道,称非衣道长;广宣教义教人从善,从学者众,其后于督署大榕树下羽化升仙,尊为“霞府福建师广化大道端品袭大真人”。如今大榕树还在庙后院,仍然枝繁叶茂,号称“榕城第一古榕树”。
在祭祀裴真人之前,这棵榕树下原来供奉狐仙,现在的裴仙宫,是道教正一派的道场。
泗洲佛、泗洲菩萨、泗洲文佛
祀庙:苍霞白龙路东金寺
这位泗洲佛也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根据清顺治年间周亮工所着《闽小记》卷三《僧伽》篇记载:
福州城内外,凡巷皆筑小屋,祀泗洲菩萨,人皆末晓其义,或有一二处求告祈签,往往灵验。予每问僧人,亦无知者。按李邕《泗洲普光寺碑》云:“僧伽景龙三年三月三日坐化。”
北方来的周亮工将福州人祭祀泗洲菩萨的情形记载在《僧伽》篇中,自然是认为这泗洲菩萨是唐代从西域来中土传播佛教的泗洲大圣僧伽(公元710年圆寂,“泗洲大圣”的称号是唐中宗给的);可是成书于咸丰六年(1856年)的《闽杂记·泗洲文佛》(作者:施鸿保)又有这样的文字:
福省城中街巷间,多供泗洲文佛,或作小龛,或凿壁为龛。有供像者,有供牌位者,亦有但凿四字壁上以奉者,犹吾乡之奉观音大士也。
僧伽未尝至闽,何以福州人奉之独虔,岂别是一佛号耶?
但是苍霞东金寺的泗洲佛却是肉身泗洲佛,传说是有一年大水泛滥,有一死尸流到东金寺边,寺僧用竹篙将其推出,不久,其死尸又流入;寺僧再将其推出,这样连续了几次。寺僧说:“你如果真是佛的话,就翻身给我看,我就收留你,供奉在寺内。”死尸果真翻了身,寺僧感到惊奇,就收留下来,并加以防腐处理,供奉在寺内。而且这肉身泗洲佛还是古田人,肉身会长头发和指甲,其姐每月都从古田下来,为其剪头发和指甲。月月如此,年年不断,过了几年,其姐向肉身泗洲佛说:“如果我老了,不能前来为你剪头发和指甲,怎么办?”讲了这话后,果真肉身泗洲佛的头发和指甲都不长了。福州评话中有段“泗洲佛得道白龙社,古迹两口眼镜池”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传说归传说,泗洲佛的信仰源头应该来自中原,唐以后传入福建,可是无论是野史记载还是故老相传,福州的泗洲佛都是住在榕树上,高僧僧伽到了福州怎么会改住树屋,这让我着实摸不着头脑,而且如今福州城内难觅泗洲佛的祀庙,无从考证,所以只能用一个传说来解释:
一泗洲人来福州为官,因病祈求泗洲神,忽见榕树现一道光芒,其病竟愈,以为泗洲神庇佑。遂在榕树置一小神龛,供奉泗洲神,因而相沿成俗。
李白有诗颂僧伽:““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僧伽歌》
小结
这几尊榕树神——或者与榕树有关的神祗——似乎是榕树崇拜拟人化的象征,人神寄托于物,是原始物崇拜的延伸,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有意思的是,除了照天君,裴真人和泗洲佛都不是本土人物,五代衣冠南渡以来中原信仰与闽越先民信仰既冲突又融合——比较典型的还有临水娘娘陈靖姑斩蛇精降猴精——的结果,造就了福州民俗信仰中很有意思的特点;与此相仿的,还有被临水娘娘降服的猴精丹霞大圣演化成齐天大圣孙悟空,还有清嘉庆己卯年《重建珠妈祖庙碑记》里满族珠妈祖实际上是福州本土“痘神”刘夫人(见《几尊神》中关于英烈王的相关文字)等等,只是他们不属于榕树神这个系列。
⑷ 求上海的一些桂花资料,最好是桂林公园的,主要是桂花的配置形式,应用情况
桂湖桂花的特征
桂桦,又称木樨、岩桂、九里香。为木樨科,木樨属的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冠多为圆球形,生长3~5年的桂花树冠为长圆球形或扁圆球形。整个树型浑厚丰满,叶色浓绿,郁郁葱葱,细枝下垂,婀娜姿态,十分壮观。桂花树干,一般高为2~5米,但在亚热带地区,能长成10米以上的桂花大树,树干直径为10~40厘米,大树直径可达70~85厘米。茎干灰色,表皮光滑,嫩茎紫茄色,表皮粗糙,嫩叶微黄。桂花叶片为单叶对生,成形叶片翡翠深绿,平展光滑革质,网脉不甚明显。叶片外观为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形或尖开,基部楔形,全缘疏和细锯齿;花蕾簇生状,3~5朵着生于当年春梢的叶腋间或顶尖上,聚伞花序,2~3年老枝也有少数着花,徒长树、内膛枝、纤细枝不着花。桂花花梗纤细,花朵小,有黄色、白色或橙红色等,具有浓郁香味。花冠四裂,花期多为农历八月开放。果实为核果,紫黑色,随圆形,次年4~5月成熟,俗称桂子。
桂花树的生命较长,一般可活几十年至数百年,有的甚至活到上千年。宋代诗人郭鲲溟的诗:"西岭千年桂,阴森入翠微;玉枝云外绿,金粟雨中肥;影落浮杯酒,香飘袭客人;蹦旰吐墩郏��蚬愫�椤?quot;说明根深叶茂,生长旺盛的桂花能活千年以上。当棚斗今四川东部的北碚缙云山麓,有座北瘟泉公园,是宋代着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周濂溪讲学的地方,那里依山傍水,林木葱葱,清幽雅致。在那丛绿的荫郁中,历经千年的宋代桂树,至今老干苍劲、绿影婆娑、花香四溢,为园林增色添辉,吸引着四海游人。
桂花原产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等省。现在西南、两广等地尚有野生桂林,如四川大邑县大飞水风景区,有一片占在1000多亩的原始桂林,生有桂树六万余株,最大单株直径42厘米。桂花一般都生长在海拔800~2500米的丘陵地区,性喜阳光照射,但也能耐半阴,喜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气候环境;桂花耐寒力强,如遇-5℃的低温,在短时期内也能抗过,所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为露在栽培;桂花对土壤要求不严,用酸性肥活、湿润、排水性好、透气性强、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为最好;桂花怕积水,所以涝地、碱地都不适宜栽培桂花。同时桂花喜欢清新的洁净空气,不耐烟尘,否则生长不好,也不开花。
四川是桂花的原产地之一,园艺品种很多,新都桂湖的桂花品种就包括了柴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的绝大部分品种。,现就桂湖的常见的品种作一简要介绍:
金桂。 金桂的主要特征是开放金黄色的花朵。这个品种株型高大直立、树冠圆球形、枝叶繁茂、枝条发育强健。发芽期早,一年能两次抽枝,一次在3月上旬开始发芽,到4月底停止生长,一般称为春梢;另一次在秋季花后萌发,称为秋梢。桂花叶色光亮油绿,革质较薄,9月下旬开花,香味农烈。初开时花瓣为嫩黄色,以后逐变为金黄色,发出一种香甜气味,浓可醉人,这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都比较高的品种,现介绍黄花类的六个主要品种。
银桂。 一般都认为银桂一定是天白花,其实不然,仔细观察银桂的花色并非完全白色,而多为黄白色或淡黄色,香气较金桂略淡。这个品种的树型比金桂小,枝条、叶多一般都比较稀疏,树冠呈现长圆球形,便秋梢比金桂抽发要多。银桂叶片多为黄绿色,背面平展,花期比金桂晚开一周,花朵初开时,为乳白色,后逐渐变为淡黄色,香气四溢,远至数里,是绿化庭院的好品种。
丹桂。 是余好一种迟花品种,春梢萌发校迟。枝条硬而短粗,叶片椭圆形,叶缘出现钝锯齿形状,叶面颜色为墨绿色,秋梢生长旺盛。春梢和头年秋梢的叶腋间着生1~2个花芽,很少出现重叠现象,每只花序由5~7朵小花组成,顶端节间突出簇出成花球状,二年生的枝条顶端也着花。丹桂花期多在9月下旬,花冠呈现橙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为橙红色,极为美丽,但香气稍逊。丹桂品种稀少,再加上丰姿艳丽,花色灼灼烁人,观赏价值较高,是盆栽品种中最理想的花卉。
月桂。 有的地方称为月月开,但统称为四季桂。这个品种的主要特征是:植株丛生呈现灌木状,树冠为椭圆形,枝条发育健壮,枝叶繁茂。当年嫩枝的叶色较为浅淡,呈现黄绿色或绿色,椭圆形,叶片比较平展,全缘有锯齿,革质淡绿,叶尖下垂,侧脉较多,一般为15~17对。花其较长,花朵为柠檬黄或淡黄色。除严冬酷暑外,平时略有数朵香花陆续开放,而以秋季开花为最多。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冬季也不断开花,因而被称为四季桂,只链毁磨是香气不如其他季节,如果气温降至5℃以下时,几乎闻不到香味。
柴桂。 又称子桂。树高可这10米,枝条稀疏略微下垂,叶片平展粗糙,叶片边缘有针刺状齿,叶面呈现深绿色。这个品种的特点是:幼树一般都不开花,多年生的大树才能开花,花朵稀少而易脱落,花冠为黄白色,稍微有点香气,可用优良品种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培养桂花优良品种。也可将柴桂实生苗,作为嫁接砧木,繁殖名贵桂花。
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
桂花是特有的园林树种,自古就受到人民的爱戴。因此,它在桂湖园林的配置中,一直被列为骨干树种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配置的特点
桂花的配置在基本满足桂花习性要求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美观和经济这三项原则要求而与其他树种进行一种合理的搭配,组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在具体配置桂花这一树种时,应重视以下几项原则性的要求。
1.因地制宜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把桂花尽可能地配置在最适合它生长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仅要适合桂花的生长,而且同时也要适合与桂花搭配在一起的其他植物的生长。
2.层次错落
在以观赏栽培为主要目的园林中,桂花的层次安排显得非常重要。通常第一层是树冠衡疏的阳性落叶大乔木,第二层是骨干树种桂花,第三层是比较耐荫的落叶或常绿的花灌木,第四层是耐荫的地被植物。有了这几个垂直层次,地面不同空间的光照和地下不同深度层次的土壤水分和养分,都能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使绿化覆盖率大为增加,并实现黄土不见天的理想效果。
3.季相变化
所谓季相变化,就是指植物在一年中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的周期性的物候变化,例如发叶、开花、结果、落叶等等。它对组成景观效果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桂花是常绿阔叶树种,花期较短,花朵又小,季相变化不很丰富。为此,需要和其他树种合理搭配起来,以充实景观内容。由于桂花常绿,所以与其混交的树种应以落叶树种为主,既要有乔木类,也要有灌木类;既要有花木类,也要有果土灯;既要考虑到时令上的衔接,又要注意到色彩上的协调等等。这样,才能起到众星捧月的理想效果,使整个园容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气象万千、绚丽多采的动人景观。
4.背景烘托
背景是衬托主景和配景的物体。桂花常绿,枝下高度又低,作为一些落叶花灌木的背景树是非常适合的,可以衬托出配景花灌木的婀娜多姿。同时,桂花树身较低、树冠圆整、叶色明亮,倘若使用一些树身高大、叶色深暗、或有红黄叶的秋色叶树种,作为桂花的背景树,则可充分衬托出主景桂花的特色。
5.民族传统
桂花在我国古代就有应用,它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我国人民常把秋桂与秋月联系在一起,编喻了许多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一直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我国旧时庭院,常把玉兰、海裳、牡丹、桂花四种传统名花同栽庭前,以取玉、堂、富、贵之谐音,此外,"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等对植方式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配植手法,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代的这些艺术风格,使之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园林建设事业服务。
(二)配置的形式
桂花的配置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类。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幽雅的自然情调,有孤植、丛植、群植等方法。规则式配置多以某一轴线为主,呈对称或成行排列,以强调整齐、对称为主,给人以雄伟肃穆之感,有对植、列植等方法。
1、孤植
在空旷的平地、山坡或草坪上,配置单株桂花,以体现其树形美,展现为空旷地上的主景,称为孤植。
桂花的孤植艺术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它是以单株挂树为主体的庭院绿化设计,风格特异,在现代小型宅第中仍有应用。孤植桂花的具体要求如下:
(1)高度 桂花的高度有限,一般在10米以内。作为孤植树的桂花,最好配置在地形较高处,增加它的相对高差(在平地上,可人堆土形成较高的地形),以突出体现桂花树体的挺拔雄伟。
(2)主干 用作孤植的桂花树,最好能有明显的主干。至于分枝点的高低则不必苛求,一般在1米以上处有几个大分枝即可,它可形成浓密的树冠,能遮掩树身。
(3)树冠 孤植桂花要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比较完整,以提高它多方向和多角度的观赏价值。
(4)品种选择 孤植桂花最好选用金桂、银桂和丹桂等乔木型的品种,不宜用四季桂、月月桂等灌木型的品种。
2.对植
用两株桂花分别按一定的轴线左右对称的栽植方式,称为对植。对植多用在公园、大型建筑物的出入口两侧,或磴道石级与桥头的两旁,它有烘托主景的作用。
桂花对植古称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是我国传统的配置桂花的方法。它不但可丰富建筑物的画面,而且还赋予建筑物以时间和空间的生机动态感,常和厅、堂殿、轩等古建筑配置在一起。对植桂花的具体要求如下:
(1)场所 桂花是喜光、喜暖的阳性树种,最好配置在建筑物的背风向阳处,而不要栽植在迎风背荫地方。
(2)间距 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桂花,要考虑到合理的间距问题。一般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方位,分别制定出不同的间距要求。在建筑物的南面种植桂花,桂花号建筑物的距离可小些;在建筑物的北面种桂花,则应大些。在低矮建筑物前间距小些;在高大建筑物前间距大些。桂花与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可设计为2~4米。
(3)主干 对植桂花一般要求具有比较明显的主干,使其产生较大的上层树冠,不致因干蘖丛生而占用过多的地坪面积,这在我国庭院面积多半不大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对植可使有的视线透过桂花的主干,看到背景中苍翠虬枝和古朴建筑,能形成一幅令人向往的图画。
(4)地面铺装 参植桂花的地坪通常有铺装材料。这些材料最好由方砖、卵石或条石砌成,忌用水泥或沥青铺路。尤需注意的是桂花树身周围至少有直径1米的土坪范围不要铺装,否则影响根系发育,桂花难以良好生长。
(5)形体、色彩 对植的两株桂花其体形大小、植株高矮和姿态色彩等要求相对一致,并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例如,要粉墙前种植桂花,应能衬托出桂花秀丽的树姿,且能打破粉墙单调而又呆板的线条,使浓绿的树影与疏淡的墙面形成虚实对比,提高衬托效果。
3.丛植
将3株以上20株以内的同种或异种树木组成的配置方式,称为丛植。这是一种最自然的配置方法,在园林中常用于宽广的草地,道路的两侧或一侧,路口、水边或建筑物的周围等处。通常是封闭性或不开放的,主要用作观赏的主景(如公园入口)和背景(如雕塑、纪念碑),也可用为障景(如路口)、夹景(如甬道)和漏景(如岸边)等。
丛植桂花的具体要求如下:
(1)树种配置 丛植可以用单一的桂花树种组成,也可以用2~3个树种组成,但应以桂花为主。
主景桂花配置往往比较自由活泼。允许高矮参差、疏密交替、品种多变,以达到层次有变化、间距有疏密、色彩有差异的艺术效果。在进行配置设计时,要注意研究桂花与其他树种在光照、水分、养分等方面的协调性。总的原则是:桂花的上层树种为落叶稀疏的阳性大乔木,下层为比较耐荫的花灌木,彼此之间留有适当空间,距桂花有一定距离。
(2)间距 丛植与孤植的相同处在于都要求考虑个体美,但丛植桂花还要妥善地处理栽植密度和种间的混交关系,要求群体美与个体美统筹兼顾和相得益彰。
丛植的合理间距一般以成年树冠不相互交错重迭为原则,如间距过小,势必会形成畸形树冠,影响桂花的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价值。一般在杭州的中等立地条件下,30年生桂花平均冠幅为3.0米,40年生为4.0米,50年生为5.0米,80年生为6米。如以"而立"之年(30年)作为丛植的设计标准,则桂花丛植的间距至少为3米。
(3)视距 丛植桂花的周围最好有广阔的空间如大片草地等,使桂花的树冠能自由扩展。在公园中配置桂花树丛时,一定要注意留出相当于树高3~4倍的观赏视距,在主要观赏面甚至要有10倍以上的视距。
丛植还可仿照自然景色,与湖石或其他园林建筑组合搭配。如上海市桂林公园中的"步云"一景,以片状湖石修筑的踏步和园洞山门为先导,象征云雾缭绕的月宫,透过洞门,隐约可见后山的桂花和山石,这不禁令人幻想起月宫中"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似乎身临仙境,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4.列植
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栽植桂花树,叫做列植。列植构成的景观显得整齐而有气魄,主要配置在规则式的园林绿地。唐代王绩访桂诗曰:"桂树何苍苍,丛植临前堂,连拳八九树,偃寒蹇二三行,枝枝自相纠,叶叶还相当……。"说明自古以业桂花就有种植在甬道两侧的习惯。
列植桂花的具体要求如下:
(1)整体美 弄植是规则式配置的主要方式。其植株大小、树身高矮和间隔距离等,都要求相对一致,以体现它的整齐美观。
(2)株距 桂花列植的初期,株距为2~3米。15~20年后进行疏移,将株距改为4~6米,如此可以稳定生长40~60年左右。定期疏移桂花大树,能大大改善体留植株的郁闭条件和景观布局,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株间的地力和空间,培育出一批成形大苗。
(3)场所 园路两侧往往是人流集中而小气候条件较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列植桂花,常常长势不旺,并且保护困难。因此,采用几米宽的草花带或花灌木带,将桂花与园路隔开的方法,可减少人为破坏,保护桂花更好成长。
5.群植
凡引种20株以上,100株以下的同种或异种树木组合在一起的配置方式,称为群植。树群是园林的骨干,常用它来组织空间层次和划分景点区域。群植表现的是树种的群体美,主要观赏其层次、林缘和林冠。
6.园植
以采收桂花进行加工利用为目的的桂花种植,称之为园植。园植花应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安排桂花生产。
(三)与搭配植物的关系
在确定桂花的搭配植物时,应考虑两者的协调关系,包括对土壤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及养分的要求;搭配植物的枝、叶、花、果要求能够丰富、补充和提高桂花的景观色彩。
1984年以来笔者在各地对桂花的搭配植物进行了调查,发现与桂花常用的搭配植物是比较丰富的,有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等。
1.乔木类
园林中能与桂花搭配的常见落叶乔木有银杏、金钱松、水杉、白玉兰、檫树、枫香、三角枫、樱花、杏花、梅花、桃花、红叶李、木瓜、垂丝海裳、西府海棠、海棠花、合欢、紫荆、乌桕、黄连木、鸡爪槭、七叶树、无患子、山膀胱、梧桐、紫薇、石榴和柿树等。常见的常绿乔木有马尾松、龙柏、罗汉松、杨梅、广玉兰、珊瑚、月桂、蚊母、楷杷、石楠、女贞、冬青、山茶、厚皮香、柞木和棕榈等。
桂花是常绿树种,在与其他树种搭配时要考虑季相、色彩和景观等因素,在以桂花为优势种的群落中进行搭配时,落叶乔木的数量和比例应适当增加,即多用落叶乔木,少用常绿乔木。
在常用的桂花搭配树种中,有许多树种的高度超出桂花,如常绿乔木马尾松、龙柏、广玉兰和樟树等,这些树种应该配置在桂花的北侧而不能配置在桂花的南侧,以免遮去南侧的光线,影响桂花的生长发育。
与桂花树身高度基本平齐的乔木树种,如红叶李、西府海棠、合欢、鸡爪槭等,则应该根据这些树种成年的冠幅大小,来决定它们和桂花之间的合理间距,以求稳定和持久。
为了突出桂花园林的春色,可适当搭配白玉兰、山茶、梅花和桃花等春季花木树种。另外,为了体现桂花种植园的秋色,则可栽植银杏、无患子、乌桕和鸡爪槭等秋色叶树种。夏季开花树种少,色彩比较单调,可选用楷杷、杨梅等夏季果木树种,以及紫薇、石榴等夏季花木树种,力求使桂花园的季相变化丰富多彩。
冠大荫浓的乔木树种如悬铃木、樟树等,应尽可能少用,至少不能距桂花太近,否则会造成花开花少或不开花。这在上海的人民公园和南京的玄武湖公园都曾发现过。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树龄的增产,桂花与配植的乔木树种的树冠相互交错或重迭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应该重度修剪并控制其他乔木树种的树冠,以保证骨干树种--桂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2.灌木类
园林中可以同桂花配植的落叶灌木有小檗、紫玉兰、蜡梅、溲疏、山梅花、八仙花、白鹃梅、榆叶梅、郁李、棣棠、平枝枸子、野蔷薇、喷雪花、笑靥花、日本绣线菊、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倭海棠、山麻杆、卫矛、木芙蓉、木槿、结香、杜鹃花、老鸦柿、瓶兰、金钟花、迎春、丁香、海仙花、绣球花、紫珠、枸杞等。常绿灌木有十大功劳、南天竺、含笑、海桐、火棘、月季、金柑、黄杨、枸骨、大叶黄杨、金丝桃、胡颓子、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马银花、紫金牛、云南黄馨、夹竹桃、栀子花、六月雪和凤尾兰等。
桂花种植时,为了增加植被层次和提高绿化覆盖率,应增加灌木的比重,特别是有利地被植物生长的落叶灌木的数量。由于桂花枝叶非常稠密,所以,与桂花搭配在一起的灌木要求比较耐艿如杜鹃、山茶、八仙花、八角金盘和洒金东瀛珊瑚等。同时还要求将这些树种种植在桂花的林缘地带,以避免日后因遮荫太重,生长不良或不能开花。
春花灌木有迎春、喷雪花、郁李、棣棠和野蔷薇等;夏花灌木有绣球花、含笑、栀子花、金丝桃和海仙花等;秋花灌木有木槿和木芙蓉等。各季灌木的花色各有千秋,花期也有前后不同,合理设计搭配这些树种,力求达到色彩丰富,开花期错落有致、绵延不断的效果。除花灌木以外,还应重视十大功劳、黄杨、胡颓子和凤尾兰等观叶灌木的配植。为减免秋冬肖瑟气氛,小檗、枸骨、火棘、枸子和紫珠等观果灌木的引种工作也应重视。
桂花与灌木的生长关系一般是比较协调的。一旦发生矛盾,应该毫不姑息地修剪并控制灌木的生长。个别"野性"特强的灌木种类如夹竹桃等,要限制在桂花园地内使用。
3.地被植物类
园林中常见的地被植物有沿阶草、阔叶麦冬、羽衣甘蓝、诸葛菜、矮牵牛、红花酢浆草、萱草、凤仙花、紫茉莉、红花石蒜和一串红等。
在园林中搭配种植地被植物,能降低园地土壤容重,改善园地小气候环境条件;防止并控制杂草生长,节省劳务开支;啬绿化层次,提高观赏效果等。实践证明,应在桂花园地中广泛推广应用。
桂花园地中引种栽培的地被植物最好具备生长期长、繁殖容易、管理粗放、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观赏效果佳以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等特点,一般有诸葛菜、阔叶麦冬、紫茉莉和一串红等。由于桂花园地中局部的小气候条件并不是均匀一致的,所以,应该根据地被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耐荫要求,分别设计和配置适宜和种类。
有几年来的调查研究表明:适合在桂花林下的地被植物有红花酢浆草、虎耳草和连钱草等;适合在桂花林缘或疏林下的有沿阶草、阔叶麦冬、诸葛菜、红花石蒜和萱草等;适合在丛植桂花周围栽植的有一串红、紫茉莉、凤仙花、矮牵牛和羽衣甘蓝等。
最后,必须强调说明一点的是:适宜和桂花搭配的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就对苛一景点的丛植桂花来说,只须挑选1~2个树种与桂花搭配混交即可,这样可以达到生长稳定、景观和谐持久的效果。
另有文章园景的应用http://www.ynsdc.org/upfile/%B9%F0%BB%A8%D4%DA%D4%B0%C1%D6%BE%B0%B9%DB%C9%E8%BC%C6%D6%D0%B5%C4%D3%A6%D3%C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