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文言文全解pdf
高中文言文常用字检索爱 ài ①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尔雅》:“惠,爱也。”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②男女间有情 [love]《古诗四首》之三,见《文选档稿》卷二十九:“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③ 喜好 清·袁枚《祭妹文》:“爱听古人节义事。”
――宋·周敦颐《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杜牧《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④ 爱护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三国志·方伎传》:“好自将爱,一年便健。”
⑤ 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如:爱发脾气;爱下雨⑥爱惜,珍惜 《礼记·表记》:“爱莫助之。”
注:“犹惜也。”苏轼《留侯论》:“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
《论语·八佾》:“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柳宗元《驳复仇议》:“不爱死,义也。”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⑦ 舍不得;吝惜 《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老子》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汉·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⑧ 贪 《宋史·岳飞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⑨友爱 《左传·隐公三年》:“兄爱弟敬。”⑩怜悯、怜恤、同情《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按:àn①用手摁压。《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说文》:“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史记·项羽本记》:“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抚,握。《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管子·霸言》:“ 按强助弱。”④查看,巡察。
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⑤核查,查验。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语”即本此义。
6.通“安”。安置;安定 《汉书·高帝纪》:“余伏扮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
《三国志·郭淮传》:“按抚柔氐三千余落,拨徙以实关中。”白:bái①白色。
《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白丁]无功名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战缺蠢灶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光亮,明亮。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③纯洁,皎洁。
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 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明白;洗雪。 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⑤禀告,告诉。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⑥显着。 《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
⑦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
谤:bàng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说文》:“谤,毁也。” 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
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②毁谤,诽谤。
《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③诅咒 。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进胙者莫不谤令尹。”暴:(一)bào①猛烈。
蒲松龄《促织》:“屡撩之,虫暴怒。”②突然,猛然。
《吕氏春秋·察今》:水暴益,荆人弗知。”③暴躁,急躁。
《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雪。”④凶残,残暴。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⑤欺凌,侵害。
《世说新语·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⑥祸患,祸害。
纪昀《唐翁猎虎》:“近城有虎暴。”7。
暴露,显露。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二)pù①晒。《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暴露。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③显露。张溥《五人墓碑记》:“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卑:bēi①低,低下。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且东南卑湿。”
②地位低下,卑微,低贱。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贬低,降低。《韩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显其身。”
④低劣,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
‘贰’ 杨伯峻论语译注2006简体字本PDF
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4971003.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712574.html?from=isnom
‘叁’ 论语译注(简体字本)哪里有免费下载的
链接:https://pan..com/s/1cmJSlHlY1VcjDOfDoDmrDg
‘肆’ 求电子版名家注释《诗经》,《论语》等PDF电子书
1:
电骡下载页:(目录下列)
http://www.verycd.com/groups/academic
2:国学数典论坛(有很多下载资源,TXT的文件更小)
http://bbs.gxsd.com.cn/?fromuid=6196
中华书局][中华书局版图书][PDF][石渠藏简发布]
诸子百家 古典名着 围棋书 (pdf包)
[推荐][任真先生扫描学术书籍资源下载索引][任真先生发布]
[英文圣经17种](Holy Christian Church Bible Ultimate Collection)
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word版,朱智贤着,仲夏夜之原创
【资源】我收集的一些心理学电子书
[资源][电骡古籍资源荟萃][转自国学数典论坛]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47本] [PDF][煤炭子鬼发布]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丛书][PDF]
金庸作品集
[综合][读书中文网书籍][PDF][wanqan发布]
[三联书店][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PDF]
[版本目录学图书][DJVU][任真先生扫图][落花轩主人转djvu并发布]
[灌水]我的电子书目
[中华书局][历代词全集系列][PDF][gconquer发布]
[三联书店][文化与生活译丛][PDF]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艺理论丛书][PDF][shuchuxs原创]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18种][PDF]
王力古汉语字典 同源字典
[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四库学合集][jpg][tif][任真先生发布] 3 1月7日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ISO-PDF][瑚琏先生发布] 2 1月7日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PDF][瑚琏先生发布] 4 1月3日
小澄兄告知的djvu格式书籍资源! 8 2007/12/17
[公告]本组讨论贴--可在此发表意见、申请链接 3 2007/10/30
[资料资源区][读书中文网][陈寅恪先生全集][里仁书局][pdf] 1 2007/10/29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65-70册 [DJVU]已经在verycd上发布 1 2007/7/29
[周作人着作集][PDF][桥十七发布]
‘伍’ 华杉讲透《论语》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华杉讲透《论语》》(华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华杉讲透《论语》
作者:华杉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1-20
页数:704
内容简介:
《华杉讲透论语》作者华杉,综合了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先贤的经典阐释,用409篇轻松畅快的解读文章,带你回到2500年前孔子讲道理、讲故事的教学现场,平白如话,亲切有味,读起来毫不费劲。
即使你对文言敬而远之,也完全不了解先秦历史,但只要跟着华杉的解读,《论语》就字字明明白白。华杉钻研《论语》三十年,吃透了贯穿始终的“仁”的价值,融汇了历代注家刘宝楠、朱熹、王阳明、曾国藩对《论语》原意的不同解释。正本清源、深入浅出,把《论语》从春秋传承至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讲得让你豁然开朗。
翻开本书,无比顺畅地逐字逐句读懂《论语》原文,切身体会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人得以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
作者简介:
华杉,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大陆成功的创意人。生于1971年,现居上海。自幼熟读经史,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上接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先贤,讲透深藏在《论语》中的中国智慧。
作者的第一本经典解读作品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上市八个月畅销30万册,引起海内外广泛反响,并将在韩国、泰国翻译出版。
另有传播学专着《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畅销二十万册。
‘陆’ pdf论语文言文白话文对照
学而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为政第二‘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可以说:'思想内容没有邪曲的东西.'"‘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6’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7’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13’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8’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19’哀公闻曰:“何为 *** 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直, *** 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八佾第三‘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6’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7’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微之矣。
”‘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11。
学而篇第一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着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着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
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
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
1:
电骡下载页:(目录下列)
/groups/academic
2:国学数典论坛(有很多下载资源,TXT的文件更小)
.cn/?fromuid=6196
中华书局][中华书局版图书][PDF][石渠藏简发布]
诸子百家 古典名着 围棋书 (pdf包)
[推荐][任真先生扫描学术书籍资源下载索引][任真先生发布]
[英文圣经17种](Holy Christian Church Bible Ultimate Collection)
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word版,朱智贤着,仲夏夜之原创
【资源】我收集的一些心理学电子书
[资源][电骡古籍资源荟萃][转自国学数典论坛]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47本] [PDF][煤炭子鬼发布]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丛书][PDF]
金庸作品集
[综合][读书中文网书籍][PDF][wanqan发布]
[三联书店][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PDF]
[版本目录学图书][DJVU][任真先生扫图][落花轩主人转djvu并发布]
[灌水]我的电子书目
[中华书局][历代词全集系列][PDF][gconquer发布]
[三联书店][文化与生活译丛][PDF]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艺理论丛书][PDF][shuchuxs原创]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18种][PDF]
王力古汉语字典 同源字典
[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四库学合集][jpg][tif][任真先生发布] 3 1月7日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ISO-PDF][瑚琏先生发布] 2 1月7日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PDF][瑚琏先生发布] 4 1月3日
小澄兄告知的djvu格式书籍资源! 8 2007/12/17
[公告]本组讨论贴--可在此发表意见、申请链接 3 2007/10/30
[资料资源区][读书中文网][陈寅恪先生全集][里仁书局][pdf] 1 2007/10/29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65-70册 [DJVU]已经在verycd上发布 1 2007/7/29
[周作人着作集][PDF][桥十七发布]
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 论语十则 选自《论语》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太多了…你要查哪句就网络吧。
先贴上论语十二章的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么?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么?”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有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那些事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危险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9.孔子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的短处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的说:“时间就想着江水一去不回呀!”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可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能改变志向。”12.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说:“广泛的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柒’ 跪求初中语文必知文学常识
《初中阅读|图片|名着阅读《湘行散记》详细知识整理》网络网盘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DolPsa7JNhB-ln9I4NSYgw
初中阅读|图片.jpg|名着阅读《湘行散记》详细知识整理.pdf|名着阅读《世说新语》详细知识整理.pdf|名着阅读《儒林外史》详细知识整理.pdf|名着阅读《名人传》详细知识整理.pdf|名着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详细知识整理.pdf|名着阅读《傅雷家书》详细知识整理.pdf|名着阅读《长征》详细知识整理.pdf|名着阅读《白洋淀纪事》详细知识整理.pdf|名着阅读《艾青诗选》详细知识整理.pdf|名着阅读 《镜花缘》详细知识整理.pdf|《苏菲的世界》导读.do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常见知识点归纳.doc
‘捌’ 十三经注疏(全文) 全集全本全文下载
《十三经注疏》是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的汇编,共有四百一十六卷,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作品。中国文籍,浩如烟海,存世约十多万种,《四库全书》是这些文籍的精华,其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经部又是其精华,而《十三经注疏》则冠列于为经部之首。
我一共收集了四种不同版的十三经注疏,都是非常高清的PDF格式电子版,
这些不同版的十三经注疏在图中右下角都可获得PDF电子版
《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01) 周易正义.pdf
十三经注疏(02) 尚书正义.pdf
十三经注疏(03) mao诗正义 (上、中、下).pdf
十三经注疏(04) 周礼注疏 (上、下).pdf
十三经注疏(05) 仪礼注疏 (上、下).pdf
十三经注疏(06) 礼记正义 (上、中、下).pdf
十三经注疏(07) 春秋左传正义 (上、中、下).pdf
十三经注疏(08) 春秋公羊传注疏.pdf
十三经注疏(09) 春秋谷梁传注疏.pdf
十三经注疏(10) 论语注疏.pdf
十三经注疏(11) 孟子注疏.pdf
十三经注疏(12) 孝经注疏.pdf
十三经注疏(13) 尔雅注疏.pdf
《十三经注疏 繁体竖排》
01.周易正义(全一册).pdf
02.尚书正义(全二册).pdf
03.毛诗正义(全三册).pdf
04.周礼注疏(全三册).pdf
05.仪礼注疏(全二册).pdf
06.礼记正义(全四册).pdf
07.春秋左传正义(全四册).pdf
08.春秋公羊传注疏(全二册).pdf
09.春秋谷梁传注疏(全一册).pdf
10.论语注疏(全一册).pdf
11.尔雅注疏(全一册).pdf
12.孟子注疏(全一册).pdf
13.孝经注疏(全一册).pdf
十三经清人注疏.春秋左传诂.清洪亮吉.中华书局.1987.pdf
十三经清人注疏.大戴礼记解诂.清王聘珍.中华书局.1983.pdf
十三经清人注疏.今文尚书考证.清皮锡瑞.中华书局.1989.pdf
十三经清人注疏.礼记集解.清孙希旦.中华书局.1989.pdf
十三经清人注疏.论语正义.清刘宝楠.中华书局.1990.pdf
十三经清人注疏.毛诗传笺通释.清马瑞辰.中华书局.1989.pdf
十三经清人注疏.孟子正义.清焦循.中华书局.1987.pdf
十三经清人注疏.尚书今古文注疏.清孙星衍.中华书局.1986.pdf
十三经清人注疏.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中华书局.1987.pdf
十三经清人注疏.周礼正义.清孙诒让.中华书局.1987.pdf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pdf
《十三经注疏.三百三十五卷》
十三经注疏.01.周易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02.尚书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03.毛诗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04.周礼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05.仪礼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06.礼记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07.春秋左传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08.春秋公羊传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09.春秋谷梁传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10.论语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11.孝经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12.尔雅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13.孟子注疏.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14.补脱.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隆庆二年重修刊本.pdf
《十三经注疏(艺文印书馆影印)》
十三经注疏 第1册 周易正义尚书正义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
十三经注疏 第2册 毛诗正义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
十三经注疏 第3册 周礼注疏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
十三经注疏 第4册 仪礼注疏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
十三经注疏 第5册 礼记注疏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
十三经注疏 第6册 春秋左传正义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
十三经注疏 第7册 春秋公羊谷梁传注疏 (艺文印书馆景印本).pdf
十三经注疏 第8册 论语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