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二三四代战机的区别和特点是什么
第四代战斗机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它的技术战术指标是根据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战经验提出的。现代战争已经由过去的单一兵器的对抗转变为海、陆、空军三位一体全方位的较量,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制空权的争夺。由于通讯手段和电子雷达、预警设备的发展,使现代战争的战场空前扩大,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飞机的作战半径也应该相应增加,为此对第四代战斗机提出了超音速巡航的要求;而为了应对敌方强大的电子雷达系统和防空导弹的威胁,飞机具有隐身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隐身无疑提高了飞机的生存率。综合起来对第四代战斗机往往要求具有下列战术技术性能:
第四代战斗机的标准通常称为4S标准,因为这四个标准的英文单词都以S开头,即
Super Maneuverability
Super Sonic Cruise
Stealth
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
翻译成中文就是“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某些翻译为不开加力都超音速巡航,实际上是多余的,因为战斗机巡航状态一般不用加力,加力一般用于对空格斗冲刺等任务)、“隐身能力”和“高级战役意识和效能的航空器”(直译)。
关于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国内有一些译作“高可维护性”,“超视距打击”等等。按照F-22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官方文档( http://www.lockheedmartin.com/data/assets/corporate/press-kit/F-22-Brochure.pdf)的解释,更倾向于解释为“高信息优势”,也就是“网络中心战”。即让战斗机成为网络中心战的一个结点,与其他作战单位共享战斗情报,让战斗机飞行员更充分的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关于翻译成“超视距空战”的说法,有些网友提出了为什么BVR的疑问,认为不能翻译成超视距空战。“BVR”,直译为Beyond Visual Range(视距外打击),是一些二代战斗机(比如F-4E)和3代机已经具备的能力,但是因为雷达等硬件和其他配套软件等技术原因,无法使BVR能力达到实用化。如如F15使用远距空空导弹,在视距外攻击的准备时间很短,一旦对方战机接近躲过第一波超视距打击,就进入中近程范围,甚至往往仍然需要空空格斗决定胜负,BVR只是一种字面意义上都描述。在3代机时代,BVR更多只能说明在空空导弹技术上达到要求,但是对于战机,远远没有进入超视距攻击时代。相对于二代机BVR能力的“超前”想法,3代机重新回到了重视中距和近距空空格斗能力,能量机动原理(即区分二代机和三代机标准的重要标志)也随之诞生。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直译是“高级战役意识和效能的航空器”,根据洛马公司的倾向性解释,可以翻译成网络中心战情况下的战场意识能力,即“多次持续摆脱敌机后进入到视距外范围,利用网络中心战的感知能力多次运用超视距打击”。
所以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可以简单都译为“实用性超视距打击能力”。考虑到大部分3代机只是具有单纯的BVR功能,并不能使超视距打击真正用到实战,所以翻译为超视距打击能力也是可以的。
至于STOL,也就是短距起降,这是对某一机型,比如F/A-35的特殊要求,不是对所有第四代战斗机的要求,因此不能成为4S标准之一。
第四代先进多功能战斗机兼有战斗和突防能力,使它的进攻范围空前扩大,能打击战争中全纵深的目标。
第四代先进战斗机的代表机型有美国的ATF其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22“猛禽”和F35“闪电”。俄罗斯的S-37“金雕”(SU47)和米格I.44等。但俄罗斯随着前苏联解体后国力都衰弱,新一代战斗机项目紧张缓慢。而F22和F35都已服役或即将服役。
优良的性能必须要求具有先进的飞机设计和生产技术作为支持,但是,从本世纪初的第一驾飞机的诞生发展到现在的第四代飞机,飞机设计的各个部门,无论是飞机发动机、火控系统,还是飞机总体设计,由于受目前世界先进技术的限制,它们已经达到了各自技术的巅峰,如果要想在各自的局部领域内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使得飞机的性能得以提高,不但是耗资巨大,投入利益比很小,而且是极其困难的。鉴于这种情况,世界各国的飞机设计大师们不得不暂时舍弃技术上的突破,转而寻求另一种创新—设计思想的改变。于是,基于飞行/推进/火控一体化的飞机设计方法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飞机
一体化设计技术,其中就包括目前最先进的气动控制技术—推力矢量技术。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按照西方的战斗机分代划分方法
1:亚音速战斗机(喷气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86、苏制米格15、中国歼5(前苏联米格15仿制型)等
第一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喷气式、亚音速,从此战斗机螺旋桨时代进入喷气时代,史称战斗机的“喷气革命”。
2: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超音速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4、F5,苏制米格21、米格25(2代机的巅峰作品),中国歼7(前苏联米格21的仿制型)等
第二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战斗机速度首次超过音速,并且重视速度,认为速度越快战斗机越强(非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史称战斗机的“超音速革命”
3:强调中近距离空战和空空格斗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能量机动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15、F16、F14、F18,苏制米格29、苏27、苏30(苏27的改进型)中国歼10等 ,其中F15、F16、米格29、苏27被称为冷战末期统治天空的战斗机“四大天王”。
第三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关于能量机动原理,网络里很少有人回答准确什么是第3代战斗机,第三代战斗机就是用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出来的战斗机。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空军发现,自己的F4速度比米格21快,但是屡屡被米格21击落,甚至在不利情况下难于脱身。这是为什么?。一些老的空军退役的飞行员和科学家一起合作研究,发现了“能量机动原理”,具体含义比较复杂,在此不多讲,能量机动原理即,同时具有最大动能和最大势能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高,这些人在综合了自二战以来所有战斗机格斗案例后的惊人发现,合理的解释了战斗机快和高之间的取舍。他们提出了和但是理论相悖的能量机动原理,指出,以后设计战斗机,速度并不是第一要求,飞机所有性能复合能量机动原理越好,他们也被当时不理解他们行为的人称为“战斗机黑手党”。但是F15制造出来以后,一鸣惊人,F15是第一款符合能量机动原理的战斗机,其后的F16服役,F16是第一款根据能量机动原理精确计算后制造的战斗机,自此美国空军进入3代机时代,前苏联几乎花了十几年才搞明白了能量机动原理。后来出来了苏27和米格29.。这里有一个争议,即F14,有人认为F14并不能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算做第3代战机,因为当时正值“战斗机黑手党”和官员们争吵,另外,F14的可变后掠翼为能量机动原理提供了修正机会,所以仍然算第三代战斗机。史称战斗机的“能量机动革命”
4:强调隐身性能等4S标准的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美制F22“猛禽”、F35“闪电” ,俄罗斯在研的苏47(S37)“金雕”战斗机
第4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4S,我就不多讲了。史称战斗机的“隐身革命”。
关于苏联/俄罗斯战斗机的划分代方法是把可变后掠翼的米格—23和美制F—111单独划分一代称之为第三代,前两代和西方划分方法一样。第一、二、三、四代战斗机的概况区别 现在有三种划代法,俄罗斯划代法,美国新划代法,和西方化代法。但是世界公认的是西方的划代法,所以这里我只介绍了西方划代法。
第一代:美国的F-100,苏联的米格-19和法国的“超神秘”等。主要特点是采用大后掠机翼、带加力燃烧室的喷气发动机和简单的光电、雷达瞄准具,以机炮和火箭弹为主要武器,后期挂第一代空空导弹,最大平飞速度为1.3~1.5马赫。本代作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和M2级战斗机之间的过渡,服役时间不长。
第二代:美国的F-4、F-104 ,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和法国的“幻影”Ⅲ等。主要特点是普遍采用大推力新涡喷发动机或涡扇发动机、单脉冲雷达或单脉冲加连续波雷达,以装航炮和第二代空空导弹为主要武器,最大平飞速度为M2一级,推重比较高,中、高空飞行性能较好。其中 MiG-23等变后掠翼战机被苏联单独列成一代,而西方认为其仍然属于第二代水平。
第三代:美国的F-15、F-16、F/A-18,苏联的米格-29,苏-27和法国的“幻影”2000等。主要特点是采用推重比达到8的涡扇发动机、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火控系统 、电传操纵系统和先进气动布局等,武器以空空导弹为主、航炮为辅,最大飞行速度高度与第二代相近,中低空亚音速和跨音速机动性突出,并具有超视距作战和下视下射能力。
第四代:美国的F-22、F-35,及俄罗斯的苏-47等。主要特点是具有突出的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超常规机动性和敏捷性、短起降能力(或全环境作战能力),简称4S。采用推重比10一级的涡扇发动机、相控阵火控雷达、隐身技术和推力矢量技术等,以“发射后不管”空空导弹为主要武器。
‘贰’ 求F-15所有型号的参数!
F-15A单座制空战斗型,装备F-100-PW-100发动机和AN/APG-63雷达,1972年7月27日首飞,于1974年11月交付使用。到停产为止,F-15A共计生产384架,装备美国空军366架,出口以色列42架。
1982年1月驻兰利空军基地的第48战斗截击中队开始换装F-15A,成为第一个换装F-15的防空中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F-15A开始从一线部队退役,转给空中国民警卫队。有6个州的空中国民警卫队装备有F-15A。F-15A/B两机型共装备了7个空中连队和6个空中国民警卫队中队,以及以色列空军的一个空军中队。
F-15B
A型的双座教练型,初称TF-15A,后改称F-15B。其结构重量增加了363千克,具有F-15A的全部作战能力,但没有装备A的AN/ALQ-135电子干扰设备。外观上主要区别是增加了一个后座教员席。后座教员席具有全部操纵能力,视界良好,可以在飞行包线内完成任何动作,包括起飞和着陆。由于B型主要用于训练,因此后座无能力控制用于作战的航电系统和武器设备。产量60架,其中7架出口以色列。
F-15B于1973年6月首飞。1974年11月第一架生产型交付驻亚利桑那州卢克空军基地的第58战术训练联队。
F-15A/B MSIP
F-15A/B的寿命中期改进计划,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其主要目标是将F-15A/B升级到F-C/D的标准,包括更换AN/APG-70雷达、换装新的航电设备、用新式数字式计算机取代老式的模拟式计算机等
F-15C
在A型基础上改进的单座制空战斗型。其内部载油量增加了1.116吨,采用改进型APG-63雷达,可在进气道两侧加装保形油箱。除了可装载2.211吨JP-4燃油外,也可换装侦查传感器、雷达探测、干扰设备、激光标定装置、微光电视设备和侦查照相机等设备。最初型仍采用F100-PW-100发动机,后来大部分改用F100-PW-220。最大起飞重量有所增加。在于A型的区别上只能通过机尾号识别(从“78-”到“86-”)产量488架,出口以色列24架、沙特75架。
目前为止,F-15C仍然是美空军的主力制空战斗机,数量装备约300架,共计装备9个空军联队和一个以色列空军中队。
F-15D
C型的双座教练型。同样具有C型的全部作战能力以及保形油箱。其关系类同B型与A型之间的关系。产量82架,出口以色列7架、沙特23架。
F-15C/D MSIP
F-15C/D的中期改进计划。其航电设备全面升级,包括:换装雷达、座舱显示器、电子战系统以及数字式计算机。
TF-15A
利用第二架TF-15A改装的双座专用战斗轰炸型验证机。他有麦道公司自行投资研制,用于和F-16XL竞争空军F-111后继机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F-15E。
F-15E
双座全天候战斗轰炸机,它是根据1982年美国空军计划研制并投产的F-111后继机。机身结构加强,座舱经过重新设计。后期型发动机升级为F100-PW-229。重点改进航电设备,包括:换装APG-70雷达,加装蓝盾吊舱,以保证目标发现与识别以及改进武器发射精度,原来的二余度模拟式CAS改进为具有自动地形跟随能力的数字式三余度电传飞控系统,改用环形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等。
1986年12月11日生产型首飞,1988年4月12日开始交付,原订购392架,1988年削减到200架,后又增加到224架,现已全部交付完毕,共计装备5个空军联队。日本也装备了3个中队.
F-15F
为沙特准备的F-15E单座方案,换装新型发动机、雷达和座舱显示器设备。沙特原准备在48架F-15S双座型基础上订购24架F-15F,后全部改为F-15S。F-15F最终未能投产。
F-15H
用于竞争希腊空军战斗机计划的F-15E出口型
F-15I
以色列空军装备的F-15E出口型。它用以色列自行研制的SPS-2000系统取代了美国产的战术电子战系统,其他基本不变,发动机为后期型的F100-PW-229。前后共计订购25架
1997年9月12日首飞,同年11月6日交付。目前已交付完毕,装备以空军1个中队
F-15J/DJ
日本根据许可证生产的F-15C/D。计划生产233架,前14架在美生产,其余由日本三菱重工制造。和F-15C/D相比,主要是换装了一些日该国产的航电设备。
F-15J/DJ共装备7个中队,目前仍是日本航空自卫队主力战机
F-15K
韩国订购的F-15E出口型。和F-15E的主要区别是:改进了航电设备,加强了机身结构,改进了座舱显示设备和航程增加了三分之一。
F-15MANX
基于NASA的主动推力矢量控制计划的无尾隐形方案。为后来的F22隐形设计提供了一些经验,为B-2的控制系统提供了一些经验
F-15N
F-15的海军型方案,因起降距离太长,重量太重,下降时对航母甲板冲击过大,资金太高而被迫放弃。
F-15S
沙特订购的F-15E简化型。发动机为F100-PW-229,但航电设备水平降低,大量采用F-15C/D上的设备。雷达虽然是APG-70,但取消了地面测绘能力,性能和APG-63相当。此外还取消了部分电子对抗设备,降低了蓝盾吊舱的性能。这一系列的改动使得该机的对地攻击能力大打折扣。
1992年9月11日美国批准沙特的采购计划——原订购48架,后将F-15F单座型改为F-15S。1995年6月该机首飞,9月12日交付。目前已交付完毕。
F-15S/MTD
美国空军在F-15B的基础上改装的短距起飞/精确着陆技术验证机。它采用三翼面布局,换装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发动机为F100-PW-220,但改用二元矢量喷口。该机主要用于验证飞机在短距起飞和实用推力矢量控制(TVC)时,起飞、着陆以及空战机动性能。
F-15XP
沙特订购的F-15F/S的最初编号,后分别改为现编号。
F-15XX
在F-15C基础上发展的制空型。重点改进了航电设备和系统,以作为F-22计划的一个低成本备份方案。1992年该计划放弃。
NF-15B/F-15ACTIVE
NASA改装的F-15B,作为主动控制技术的验证机,采用三翼面布局。它由F-15S/MTD验证机直接改装而来,换装了新研制的轴对称推力矢量喷口——这是它和F-15S/MTD在外观上的最大区别。发动机是F100-PW-229,外加推力192千牛。主要用于验证不同迎角和马赫数下推力矢量工作情况。
RF-15
F-15专用侦查型方案,后因黑鸟侦查机实验成功,侦查卫星相继发射而不被采用,只生产一架验证机。
F-15/PDF
由F-15C改进的防空压制型方案,具备精确打击能力
F-15SG
F-15E 的新加坡版本,配备了主动相控阵雷达、头盔显示系统、高精度瞄准吊舱等先进设备,作战半径超过1800公里,最大载弹量10吨。
F-15SE
具备部分隐身性能的F-15战斗机的最新改进型。该机采用了与F/A-18“大黄蜂”战斗机类似的向外倾斜的垂尾,以及可以在内部设置武器舱的保形油箱(CFT)。2009年,为了满足未来国际市场上客户对先进战斗机的需求,波音公司在圣路易斯展示了一种F-15战斗机的最新改型— F-15SE“沉默鹰”(Silent Eagle)。2009年底,该机完成了雷达反射截面测试,即将进行首飞。与老式的F-15系列飞机相比,F-15SE在隐身方面做了重大改进:对局部外形进行技术处理,在机体表面覆盖吸波涂层,同时采用了一种可以内置武器挂架 的保型油箱(CFT),这使得该机对波音公司的潜在客户非常富有吸引力。将来随着执行任务的不同,F-15SE既可以使用带有内置武器挂架的保型油箱,也 可仍然使用装载燃油并带有外部武器挂架的传统保型油箱。当采用前面一种配置方式时,F-15SE可以在内部挂架上携带诸如AIM-9“响尾蛇” 近距空空导弹和 AIM-120中距空空导弹之类的空战武器,也可携带包括“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和 “小直径炸弹”(SDB)在内的对地攻击武器。当采用传统保型油箱时,F-15SE则可以携带目前F-15各种型别所能携带的标准武器弹药。
除作隐身改进之外,F-15SE还在其它多方面做了改进,其中包括:采用了新设计的向外倾斜的垂尾,在提高飞机气动效率、增加升力的同时,还减轻了机体重 量;采用新型数字式飞控系统,在提高飞机可靠性的同时也有助于减轻机体重量;F-15SE上还安装了一套能够与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协调运行的新一代“数字式电子战系统”(DEWS——Digital Electronic Warfare System)。DEWS据称由F-22/35战斗机上的电子战设备发展而来,其中包括一套综合雷达干扰机和雷达告警接收机。
武器内置还可以使飞机的飞行性能有些许提高。不过,外挂式保形油箱也使F-15SE的航程有所缩减,其航程因此减少了约333~370千米。此外,F-15SE武器内置无法与传统外置武器挂架并存,在必要时,可卸载掉新式油箱,改换为传统外挂架。当然,采用外挂架会使武器内置带来的隐身效果荡然无存。波音公司负责F-15项目的副总裁马克·巴斯(Mark Bass)声称,具有创新设计的F-15SE“沉默鹰”将能满足未来战斗机市场上客户对高效费比隐身技术及大重量、多种类武器载荷的需求,该机在用户可负 担性和提高战场生存力两方面实现了平衡。
外形尺寸
人员:1 (A/C),2 (B/D/E)
全长:63.75 ft (19.43 m)
翼展:42.75 ft (13.03 m)
全高:18.625 ft (5.68 m)
翼面积 608 ft2 (56.5 m2)
空重:28,000 lb (12,700 kg)
重量载荷
空机重量12973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0845千克(制空战斗机20244千克),最大燃油重量(机内)6103千克,(外挂,2个保形油箱和3个副油箱)9818千克,最大外挂武器载荷10705千克。
动力装置
早期装两台普·惠公司F100-PW-100涡扇发动机,单台静推力65.2千牛,加力推力105.9千牛,1991年后换装推力为129千牛一级的F110-GE-129或F100-PW-229涡扇发动机。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马赫数2.5,进场速度232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8300米,起飞滑跑距离(截击)274米,着陆滑跑距离(截击,不用减速伞)1067米,最大续航时间(无空中加油)5小时15分,(空中加油)15小时,转场航程(带保形油箱)5745千米,(不带保形油箱)4631千米,限制过载9+/-3g。
机载设备
休斯公司的AN/APG-70(C/D型)或AN/APG-63(A/B型)火控雷达,AN/ASN-108姿态/方向参考系统,AN/ALQ-119电子干扰吊舱,AN/ARN-118塔康系统,AN/ASN-109惯性导航系统,AN/AWG-20火控系统,AN/ASK-6大气数据计算机,CP-1075/AYK中央数据计算机等。
实用升限
A/B/C/D: 65,000 ft (19,800 m)
E: 50,000 ft (15,000 m)
爬升率50,000 ft/min (15,240 m/min)
‘叁’ 关于现代兵器简介
1、武直-10
昌河武直-10是由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进行研发,并由哈尔滨飞机公司负责设计规划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一代专业武装直升机。
武直-10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种专业武装直升机和亚洲各国第一种自研专业武装直升机。结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长期依赖法国海豚直升机的改型兼当武装直升机的历史,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的航空突击与反装甲能力。
武直-10两侧武器短翼可挂载反坦克导弹以及空对空导弹,并配备一座旋转机炮塔。采用串行双座设计,在设计上符合西方专业武装直升机的主要特征。
2012年11月12日,直-10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首次曝光。
2012年11月18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公布的军事新闻中,直-10已经正式加入现役,开始列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部队。2016年8月6日,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全部列装。
2、WS-2多管制导火箭
“卫士二号”是川航总公司新近研制的一种带有控制系统的远程多管火箭武器。它以高机动轮式越野车为运载方式,采用六联装贮运发射箱,火箭弹可根据不同的战略战术要求,换用六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战斗部。
该系统的火箭发射车通常以连作为基本作战单元,任务是攻击敌方400里内纵深范围内的目标。
3、10式狙击步枪
该枪采用导气式-枪管短后坐式混合自动原理,射击时枪管后坐,可吸收一部分后坐能量,有利于降低后坐力。该枪采用半自动发射方式,浮置式枪管。枪口加装有高效制退器,可大幅减小后坐力。
贴腮板高低可调,伸缩式两脚架可折叠。机匣顶部设有皮卡汀尼导轨,可配装测瞄合一白光瞄准镜和测瞄合一红外热成像瞄准镜,具备昼夜作战能力。
4、03式自动步枪
03式自动步枪(英文:Type 03 Assault rifle,中国代号:QBZ-03式自动步枪)是2003年中国研制的一种小口径自动步枪,该枪于2003年12月设计定型。
该枪自动步枪机匣内装有较长的自动机导轨,增加了自动机后坐缓冲器,采用了恒温模锻的上下铝制机匣,上机匣可直接安装光学瞄准镜。
下机匣及后罩等零件采用了铝合金材料及硬质阳极氧化工艺。左、右护板,握把及枪托采用了强度高、耐高温的工程塑料,中空部分装附件筒。
5、95式自动步枪
95式自动步枪(简称95式,又称:QBZ95式自动步枪),是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8研究所研制的一款突击步枪。主设计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属于5.8mm枪族一部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步枪之一。
该步枪口径5.8mm,为无托式结构,稳定性好;精确度高,枪身较短,平衡性优良,携带方便使其可全天候作战,5.8毫米弹药可在100米内击穿8毫米钢板并仍带微弱杀伤力,杀伤力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95式自动步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03式自动步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10式狙击步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WS-2多管制导火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武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