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是运气不好只是不够努力罢了
一个好朋友前些天和男朋友分手了。
原因很简单,此男过于自私,孩子气,浮夸又花心。
虽说两人才交往4个月,谈不上多么深爱,但也毕竟也是认真对待的感情,多少有内耗,两人交往中的种种失望,说是不令人受伤也是不可能的。
而随后戏剧的是,就在朋友分手没过几天,此前一直令她焦虑不已的工作也找到了,非常棒的一家医药领域咨询公司,要知道对于一个奋斗在异国他乡的人,是有多么不容易。
你也许会说这是人品守恒,也许会说她运气怎么这么好,或许暗暗还有些嫉妒。
但是我知道,她为了找工作阅读了大量行业资料,为了准备面试,她轮番写信咨询同公司校友,和内部的人交流更好的了解公司,还找来近十年的公司年报和相关新闻一一作研究。作为一个外国人,她对法国医疗行业的了解程度让HR都颇为惊叹,而她并不是医药生物背景的学生。
再说说她个人,大家闺秀,端庄美丽,2个英国硕士在手,一个法国硕士在读,人品学识气质都是没得说得好,但却非常谦虚踏实。
这样的努力,这样的她,这不是运气,是她应得的。
再说说另一个人,朋友的朋友。
12岁开始学习法语,随后来了法国,工程师学校毕业,之后又进了HEC,几次恋爱,一次比一次高段位,最后在26岁搞定婚姻和工作,嫁进罗斯柴尔德家族。
高挑美丽气质好那是必然,还有在大雨中等待后辈半个多小时的耐心笑容和温柔声音,点单过了好久没有来,没有丝毫不悦还给服务生贴心安慰,自嘲在巴黎生活了多年法语还是不好,开口却是地道的腔调,实习的时候,每份文件总是发几个版本(WORD 07, 03 TXT PDF) 方便对方打印,并根据不同的格式进行编辑。她说从高中时候开始就没再发过火,对生活之中所有不如意和意料之外的不悦总是淡定不抱怨,一如既往,如同一个巨大的温柔正能量发光体。
她说,女孩子再怎么样都要有个好姿态,姿态好了,自然不会差。
之前看过有一句话很流行,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不足以拼天赋。
其实我看是,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不足以抱怨运气。
在别人看报表学语言的时候,你在看剧打游戏,在别人寻找各种途径扩大人脉的时候,你打着羞涩的名义宅,不愿接触外面的圈子。那么,必然,成功不会降于你。
事业上的努力回报关系或许更客观,其实换到感情里也一样。
真爱是说不出理由的,实属无稽之谈。
家庭,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谈吐,也决定了社会阶层,情感共鸣的基础在于性情和三观的相合,这是不在一个社会阶层上的人是难以产生的'。
就像一个从小在务农,斗大字不识的人和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上大学留洋的人是不可能有共同语言的一样。
同样,人人都向往更好的对象,谁不爱高帅富,白富美,但Hold的高帅富,首先自己要是白富美。否则,就算一时得到了垂青,也难以长久幸福,例子,诸如戴安娜王妃。
女人,尤其是亚洲女性,总是分外看重婚姻与爱情,以单身为耻,觉着女人一生的事业就在于嫁个好人家。很多时候,当女人找到靠谱对象时,往往容易疏于奋斗,疲软下来,渐渐以对方为中心,而这时,往往是感情亮红灯的先兆。
可实际上,爱情和婚姻的本质在于两人相扶相持,就像两个大树,各有根系,而后互相支撑,同时不忘继续吸收阳光雨露好好成长,才能更好的抵抗生活。而任何带有依附感的寄生关系,都注定难以持久,这一点在西方人的关系之中更为明显。
婚姻和爱情拯救不了女人,安全感,幸福感,说到头只有靠自己,才能源远流长。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对于长久地维系一段亲密关系而言,好的性情比好的外貌重要,反思自我比洞悉对方重要,修养品德比掌握技巧重要。而对于获得更多的人生的满足感而言,成就一个自强独立的自我比成功地维系一段亲密的两性关系更重要。
你如果不足够好,那么凭什么能吸引到更好的人呢。
如果想要遇到更好的人,是不是也要在成为更好的人的路上呢。
所以,不要再抱怨运气,好的坏的,其实皆有因果。everything comes for a reason.
不要再嫉妒别人的运气,不要再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与其愤愤不平的比较,不如先让自己做到最好。
要知道,不是运气不好,只是你不够努力而已。
⑵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历史。他们有什么家族秘诀吗
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19世纪初,出身德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先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和维也纳建立了自己的银行产业链,而后伴随着支援威灵顿的军队资金、淘金、开发苏伊士运河、资助铁路、开发石油等,家族不断兴盛,并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要坚持家族的和谐。” 罗斯柴尔德家族低调行事,却无处不在。经过250多年的变迁,罗斯柴尔德家族表面上看是变小了,实际上却变得更大。与张扬的美国资本主义不同,罗斯柴尔德家族行事低调,一般人现在只是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才能碰见它。但实际情况是,它无所不在。直到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都拒绝上市,这意味着它根本不用公布年报。二百多年来,他们一共在地球上投资了多少生意,赚了多少钱,只有家族核心成员才清楚。它在世界经济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数细心的专业人士才能发现——试想,一般人哪能从几年前的铁矿石价格暴涨中看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子?同样,对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底参与多深,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发觉蛛丝马迹。实际上,2004年为英国政府的移动通讯3G牌照拍卖充当融资顾问的,便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不过这条消息在《华尔街日报》上绝对看不到。 正如福特是美国汽车业的代名词一样,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已成为金融业的象征,经历了250年的风雨变迁,这个家族依然兴旺发达,和财富为伴,与权贵为伍。物换星移并没有令它的成功之道发生丝毫改变。对此,德国诗人海涅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则是它的先知。家族的衰落
迫于战争和国内混乱而严重依赖于国债发行的英国,把自己的金融主导权拱手送给通过制造流通虚假有价证券而积蓄巨量财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与此同时,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也相继崛起,和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同的是,他们把大部分财富转移到新生国家美国,选择在那个新大陆的国家继续发展。 [2] 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仅在欧洲金融界占取了绝对主导地位,还通过扶植摩根财团发展壮大来牵制影响美国,并且力图全面控制美国。当时的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没有实力对抗过分强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于是采用了妥协的方法。当时,花旗、摩根、美国第一、第二国民银行都处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间接控制下。但是,由于过分抽调资金控制新大陆,导致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旧大陆的控制力急速下降。 1865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大幅度发展,于是把它在美国的分行都撤销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致命失误,也直接导致了摩根家族的兴起。 俾斯麦首相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通过普法战争赔款组建了德意志银行,并且通过工业化和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并购,迅速组建了新的容克财团:德意志4大银行团。欧洲崛起了新的金融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摩根家族和梅隆家族抓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力由于战争而下降的机会,在美国发起了反攻,力图摆脱受到控制的命运。这个企图在一战结束的时候似乎是成功了,美国摆脱了长期债务。但是随着战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反攻,美国4大家族发现自己的力量还是无法对抗罗斯柴尔德家族。容克财团在大战中损失惨重,德意志4大银行组成的德意志财团也屈服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意志。罗斯柴尔德家族达到了自己的第二次顶峰,也是最高峰:控制全球金融命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家族成员被杀害,资产被侵吞,超过2/3的旗下金融机构完全不存在了。位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许多资产被战火摧毁了(其中位于法国的办公室甚至于二战结束后更是被国有化了),意味着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大陆的家族势力基本被消灭了。[2] 美国财团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反过来吞并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和澳洲,加拿大的近乎全部资产,建立了花旗财团,摩根财团,美洲三大财团的现代格局。容克财团在战争中也失去了绝大多数成员,成功的转化成新的寡头势力,并且利用瑞士5大银行转移战争中掠夺的财富逃过了2战失败的损失,在战后成为欧洲第一大金融寡头财团。 自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大陆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机构和资产全军覆没,仅依赖在英国和瑞士幸存的少量金融机构艰难恢复,并在战后逐步恢复元气。 冷战期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东欧的许多资产又被苏联接管了。 [2] 与此同时,罗斯柴尔德坚持家族产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背离现代管理的理念,从而阻碍了它的发展。从1960年代开始,欧美的大银行纷纷上市,筹集了大量资金,罗斯柴尔德则还是用自有资金发展,速度缓慢,逐渐落伍了。[1] 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的目光或许只会关注到类似“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这些声明显赫的名字上。而二十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当时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再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家族,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
家族的现状
进入现代后,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的业务主要是并购重组--帮助大企业收购兼并其他的企业或者对其资产结构进行重组。罗斯柴尔德的并购重组业务主要在欧洲,在2006年世界并购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 罗斯柴尔德在亚洲有一个办公室--香港,名为“荷兰银行-罗斯柴尔德”,亚洲的业务处于荷兰银行的控股之下,因为发言权不大,某些人事权,都是由荷兰银行主管的。 虽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规模已经很小,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利润不到30亿美元,估计其资本总额不会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然而大多数人认为,作为老牌金融巨头,即便罗斯柴尔德银行已经衰落,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已经遍布众多行业,其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视。 罗斯柴尔德家族现在依然存在,也许他不像《货币战争》说的那样强大,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一些欧美学者也对他进行过研究,不过在80年代,很多关于他的着作都奇怪的消失了,他的真实情况仍然充满谜团。[3]在工业革命在欧洲迅猛发展、金融业空前繁荣的时代,全新的金融实践和思想从荷兰和英国向全欧洲辐射开来。随着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成立( Bank of England),一个远较过去复杂得多的金钱的概念和实践被一大批富于冒险精神的银行家创造了出来。在 17 世纪的一百年中,金钱的概念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1694年到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问世时,人类历史上银行发行的纸币量第一次超过了流通中的金属货币总量。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对铁路、矿山、造船、机械、纺织、军工、能源等新兴行业空前巨大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金匠银行的古老低效和极为有限的融资能力之间产生了日益强烈的矛盾。 法国大革命中逃到英国的法国贵族中,包括印刷发行法郎纸币和法国国债的主要负责人和设计者。为了对革命政府和督政府报复,也为了解决己方经济上的窘迫,他们大量印刷虚假法郎纸币和法国国债到法国套购物资,这一经济过程持续了了大约15年,给法国经济和社会秩序沉重的打击。拿破仑上台后,为了反向打击英国,也雇佣了大量剪刀手伪造假英镑纸币,先令银币,并且成功的迫使英国放弃了金本位数年之久。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金融战行为产生了巨额利润和前所未有的混乱,从中也就催生出第一代金融门阀门。 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新兴银行家,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机遇,以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全面主导了现代金融业的历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