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宋明理学pdf

宋明理学pdf

发布时间:2022-04-25 03:19:59

Ⅰ 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

1、宋明理学释名

宋明理学,是指宋元明时期形成并发展的一种别具特色和风格的哲学思维体系,是传统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社会中儒、释、道三家思想长期对立融合的产物。它以儒学的伦理道德本位为基本的原则,又吸收了佛道的思维方式和思辩方法,(如朱熹“一旦豁然贯通”的工夫脱胎于禅宗的顿悟,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心外无物”,是禅宗“自心即佛”“本心生万种法”影响的结果;王守仁“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的命题,则是天台宗湛然“无情有性”说的直接继承。)来弥补儒家思想的理论缺陷,重新建构了儒家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使传统儒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成为一种哲学化了的儒学。

关于宋明时期的儒学,向来有几种不同的称呼,有“理学”、“道学”之称,又有“心学”之流派名。后世又笼统称之为“宋学”或直称“性理学”(明成祖编《性理大全》)。近世又称之为“新儒学”,大概与“原始儒学“对称。

2、宋明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北宋是理学的初建时期。

宋初三先生,是理学的先驱者:

北宋仁宗时期社会的矛盾激化,政治改革出现了高潮,理学应运而起。北宋理学的先驱者是被欧阳修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yuan4,安定先生)、孙复、石介。他们提出了或涉及到一些理学的基本范畴。

北宋理学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几个重要的流派,促使理学走向成熟。

北宋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有五位,即后人所称的“北宋五子”。一是周敦颐,他创立的学派称之为“濂学”。二是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三是邵雍,他的性命之学对心学一派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他的两位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的学派称为“洛学”。

其中,周敦颐和张载可谓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

周敦颐:

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其主要着作有《太极图易说》和《易通》。

张载:

张载的哲学博大精深,几乎包含了对所有哲学问题的独到见解。在他的道德论和认识论部分中,张载对理学的贡献之一,就是区分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并提出了“立天理”,“灭人欲”的命题,这对后来的理学思想发展影响很大。

而程颢、程颐的“洛学”,则标志着理学体系的形成。

从一个历史时代的主要思潮的特征来看,“洛学”已经具备了理学的典型形态(侯着127页)。二程也是理学两大流派——道说一派的奠基者。

南宋时期是理学发展的一个高峰,不但着名的理学家人才辈出,而且出现了象朱熹、张栻(shi1)、吕祖谦、陆九渊那样十分重要的理学家。理学的许多重要派别,也形成于此时,并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辩难,得到了发展。理学的范畴、命题逐步确定下来,其涵义走向深刻和精密。(侯着221页)

其中朱熹是集道学之大成者,其学说被称为“闽学”或“朱子学”。

而陆九渊则是心学一派的创立者。

心本体论是心学的主要特征。陆象山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与李宰(二)》,《陆九渊集》卷十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万物皆备于我。”

南宋后期,理学的发展出现了朱、陆合流的趋向。南宋灭亡,理学北传,元代出现一大批理学大儒。理学又成为元人的统治思想。

明代理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心学一派之集大成者王阳明。

阳明心学既是对陆象山心学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可看作是对于朱陆学说的综合。

3、宋明理学的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下列三个特点,对宋明理学有一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

(1)宋明理学是哲学化的儒学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哲学化。

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儒学在哲学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宋代的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学的形上学,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又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而最具形上学性质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等。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上学的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的“无极”、邵雍的“太极”、张载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安石和二苏的“道”、陆象山和王阳明的“心”等。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由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2)宋明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宋明理学作为哲学思潮或者作为儒学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以及其中的“所以然”与“所当然”的道理。这里,宋明理学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儒家元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

但是,宋明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也有自己的特色。就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义理,重点并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元典相比,宋明理学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宋明理学是佛道化的儒学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的形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教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Ⅱ 什么叫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宋明理学pdf扩展阅读

周敦颐:宋明理学之鼻祖,为宋明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二程老师,其对朱熹的思想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周敦颐着作《太极图说》被视为理学之大纲。

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这里的“天理”即是封建的等级秩序和道德规范,或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并主张先理后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物皆有理,把知识、道理、天理联系起来。

朱熹为集理学之大成者,主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修养(“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编着《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Ⅲ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Ⅳ 简述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宋、明儒家的哲学思想。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北宋初胡瑗、孙复、石介,称为“理学三先生”。然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至戴震着《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宋明理学,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六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

Ⅳ 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至戴震着《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是儒家思想汲取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这里的“天理”即是封建的等级秩序和道德规范,或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并主张先理后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物皆有理,把知识、道理、天理联系起来.
朱熹主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修养(“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编着《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但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朝鲜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宋时期理学发展到心学,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世界的本源是心.名言: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在认识论上,他提出 “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通过内心的自我反省达到“致良知”)

Ⅵ 宋明理学是怎样形成的

隋唐思想家援佛人儒也为它注入活力。在此基础上,从宋代至明末,义理之学终于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一种与汉代经学风格迥异的新的儒学形态——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家讲究理欲之辩,维护三纲五常,以继承孔孟道统相标榜,所以理学又称为道学。宋明理学一反汉唐的义疏传统,抛开传注,直接从经典中寻绎义理。它以儒为主,兼采佛、道,以三教合流为显着特征。

Ⅶ 宋明理学包括哪些内容

宋明理学包括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先秦孟子从“四 端”说出发,对儒家的性善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灾异的世界观上,对儒学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

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的阴阳灾异和神学 化的论证则更显得粗浅,实际上已误入歧途。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例如被列于 “六经之首”而最具形上学性质的《周易》的道器观,孔子的“仁”学,《孟子》与《中庸》对于“性”与“天”的问题的探讨。

(7)宋明理学pdf扩展阅读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

理学家们标榜自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批评佛老的学说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虚说”。

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儒家的义理。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纲常人伦以及内含于其中的“所以然”与“所当然”的道理。

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 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Ⅷ 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首先先解释一下宋明理学的概念: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派别:
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高二必修三教材中主要讲的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他们形成的背景是三教合一。

我就按必修3的内容来说了。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程朱理学即二程兄弟(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性质)。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面的“理”即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方法论是“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阳明(字守仁,也称王守仁)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其方法论。
而性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至戴震着《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这些必修3教材上并未做过多解释。

宋明理学这一章主要把握这俩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 以及它的影响跟评价。
我在这补充一下影响以及评价:
影响: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然而也正是这个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应佛老而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
评价:
消极方面:以三常五纲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积极方面: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还有不理解的可以追问。。不过我也是高二学生 今天要回学校了。追问后我下周来可以再替你解答。

Ⅸ 《宋明理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宋明理学》(陈来)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FhRryOMqUm2sXZzxdvDnQg

密码:n0o5

书名:宋明理学

作者:陈来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0-4

页数:512

内容简介: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

本书围绕二十五位理学思想家,叙述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揭示出宋明理学的基本人物、学术派别、概念命题和理论特色。作者视理学为一股前后相继又相互激发的思潮,对于理学发展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对于理学发展的关键枢纽点,对于颇具特色的知识点等,着重拈出。

作者简介:

陈来,1952年生,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朱子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


Ⅹ 宋明理学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宋明理学的主要内涵是阐释义理、兼谈性命。

宋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道家哲学思想体系。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宋儒则重阐释义理、兼谈性命,因有此称。

理学是中国古代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元朝成为官方哲学。

(10)宋明理学pdf扩展阅读

宋明理学,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亦称“道学”。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

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宋明理学

阅读全文

与宋明理学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要编译源代码 浏览:819
输入法freetype交叉编译 浏览:436
电阻单片机代号 浏览:469
来画app怎么添加对话框 浏览:318
python序列化分布式 浏览:107
域名服务器是什么形式 浏览:681
rsa加密解密速度快 浏览:924
mac电脑如何单片机开发 浏览:547
纪念日app怎么用小插件 浏览:331
如何更改安卓手机所在地区 浏览:217
程序员负债120万 浏览:80
阶层pdf 浏览:380
linuxgit安装配置 浏览:319
用源码搭建app要改什么 浏览:42
密码学教程pdf 浏览:3
亚马逊做的加密货币 浏览:81
怎么搭建云播服务器 浏览:867
网站客服机器人源码 浏览:317
2021程序员的出路 浏览:547
发行与承销pdf 浏览: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