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enigma加密机原理

enigma加密机原理

发布时间:2022-01-16 22:44:34

⑴ 求密码学中Enigma密码机的一些翻译 估计要花点时间 加分~

1。(也被称为开关或插头)
2.socket
3。一个特殊的棘轮棘爪机制用来控制每个rotormotion。
4转子。六–八世有对称设置的缺口。由于一个独特的棘轮棘爪机构,中间转子可以进行所谓的双步进。
5。每天的重点,描述如何谜要准备一天的交通,包括以下内容:
6。位置环相对于转子的核心(德国。ringstellung)。环的设置对所有三个转子放置在从左到右(提供了23种可能性)。希腊转子设置在抬机几乎保持固定。
7.tables日常用于consecutivemonths(九月和十月1954)提供的古斯塔夫bertand(首席无线电情报组法国情报服务)和获得有偿代理hans-thilo施密特,笔名静止,当公务员在密码处的德国陆军。
8个烧烤方法。
9。它依赖于性能的谜,位置最正确的转子,转子移动中是不同的三个转子由德国陆军。
10.it是很有可能,一个给定的“特色”对应的是一种独特的安排转子或最多一小部分的安排,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测试。
11。它并不是基于不断变化的密钥分配程序,但所谓的婴儿床(片段的明文,可能猜)允许已知明文攻击。这些来源是许多婴儿床。

⑵ 二战期间,德国研制的Enigma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要求简洁明了,我不想花时间在一堆文字里找关键

原理就是替换,比如把A替换成B,B替换为D,这样如果你想说AB,那么加密后写作BD,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ENIGMA主要是设法增加了复杂程度。

⑶ 英格玛机是什么构造原理(就是2战德国的那个)

【英格玛机的构造原理】英文为:Enigma,又译为:恩尼格玛,其原理如下:
键盘一共有26个键,键盘排列和广为使用的计算机键盘基本一样,只不过为了使通讯尽量地短和难以破译,空格、数字和标点符号都被取消,而只有字母键。键盘上方就是显示器,这可不是意义上的屏幕显示器,只不过是标示了同样字母的26个小灯泡,当键盘上的某个键被按下时,和这个字母被加密后的密文字母所对应的小灯泡就亮了起来,就是这样一种近乎原始的“显示”。在显示器的上方是三个直径6厘米的转子,它们的主要部分隐藏在面板下,转子才是“恩尼格玛”密码机最核心关键的部分。
之所以叫“转子”,因为它会转,这就是关键。当按下键盘上的一个字母键,相应加密后的字母在显示器上通过灯泡闪亮来显示,而转子就自动地转动一个字母的位置。举例来说,当第一次键入A,灯泡B亮,转子转动一格,各字母所对应的密码就改变了。第二次再键入A时,它所对应的字母就可能变成了C;同样地,第三次键入A时,又可能是灯泡D亮了。——这就是“恩尼格玛”难以被破译的关键所在,这不是一种简单替换密码。同一个字母在明文的不同位置时,可以被不同的字母替换,而密文中不同位置的同一个字母,又可以代表明文中的不同字母,字母频率分析法在这里丝毫无用武之地了。这种加密方式在密码学上被称为“复式替换密码”。
但是如果连续键入26个字母,转子就会整整转一圈,回到原始的方向上,这时编码就和最初重复了。而在加密过程中,重复的现象就很是最大的破绽,因为这可以使破译密码的人从中发现规律。于是“恩尼格玛”又增加了一个转子,当第一个转子转动整整一圈以后,它上面有一个齿轮拨动第二个转子,使得它的方向转动一个字母的位置。假设第一个转子已经整整转了一圈,按A键时显示器上D灯泡亮;当放开A键时第一个转子上的齿轮也带动第二个转子同时转动一格,于是第二次键入A时,加密的字母可能为E;再次放开键A时,就只有第一个转子转动了,于是第三次键入A时,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字母就可能是F了。
因此只有在26x26=676个字母后才会重复原来的编码。而事实上“恩尼格玛”有三个转子(二战后期德国海军使用的“恩尼格玛”甚至有四个转子!),那么重复的概率就达到26x26x26=17576个字母之后。在此基础上谢尔比乌斯十分巧妙地在三个转子的一端加上了一个反射器,把键盘和显示器中的相同字母用电线连在一起。反射器和转子一样,把某一个字母连在另一个字母上,但是它并不转动。乍一看这么一个固定的反射器好像没什么用处,它并不增加可以使用的编码数目,但是把它和解码联系起来就会看出这种设计的别具匠心了。当一个键被按下时,信号不是直接从键盘传到显示器,而是首先通过三个转子连成的一条线路,然后经过反射器再回到三个转子,通过另一条线路再到达显示器上,比如说上图中A键被按下时,亮的是D灯泡。如果这时按的不是A键而是D键,那么信号恰好按照上面A键被按下时的相反方向通行,最后到达A灯泡。换句话说,在这种设计下,反射器虽然没有象转子那样增加不重复的方向,但是它可以使解码过程完全重现编码过程。
使用“恩尼格玛”通讯时,发信人首先要调节三个转子的方向(而这个转子的初始方向就是密匙,是收发双方必须预先约定好的),然后依次键入明文,并把显示器上灯泡闪亮的字母依次记下来,最后把记录下的闪亮字母按照顺序用正常的电报方式发送出去。收信方收到电文后,只要也使用一台“恩尼格玛”,按照原来的约定,把转子的方向调整到和发信方相同的初始方向上,然后依次键入收到的密文,显示器上自动闪亮的字母就是明文了。加密和解密的过程完全一样,这就是反射器的作用,同时反射器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一个字母永远也不会被加密成它自己,因为反射器中一个字母总是被连接到另一个不同的字母。
“恩尼格玛”加密的关键就在于转子的初始方向。当然如果敌人收到了完整的密文,还是可以通过不断试验转动转子方向来找到这个密匙,特别是如果破译者同时使用许多台机器同时进行这项工作,那么所需要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对付这样“暴力破译法”(即一个一个尝试所有可能性的方法),可以通过增加转子的数量来对付,因为只要每增加一个转子,就能使试验的数量乘上26倍!不过由于增加转子就会增加机器的体积和成本,而密码机又是需要能够便于携带的,而不是一个带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转子的庞然大物。那么方法也很简单,“恩尼格玛”密码机的三个转子是可以拆卸下来并互相交换位置,这样一来初始方向的可能性一下就增加了六倍。假设三个转子的编号为1、2、3,那么它们可以被放成123-132-213-231-312-321这六种不同位置,当然收发密文的双方除了要约定转子自身的初始方向,还要约好这六种排列中的一种。
而除了转子方向和排列位置,“恩尼格玛”还有一道保障安全的关卡,在键盘和第一个转子之间有块连接板。通过这块连接板可以用一根连线把某个字母和另一个字母连接起来,这样这个字母的信号在进入转子之前就会转变为另一个字母的信号。这种连线最多可以有六根(后期的“恩尼格玛”甚至达到十根连线),这样就可以使6对字母的信号两两互换,其他没有插上连线的字母则保持不变。——当然连接板上的连线状况也是收发双方预先约定好的。
就这样转子的初始方向、转子之间的相互位置以及连接板的连线状况就组成了“恩尼格玛”三道牢不可破的保密防线,其中连接板是一个简单替换密码系统,而不停转动的转子,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点睛之笔,使整个系统变成了复式替换系统。连接板虽然只是简单替换却能使可能性数目大大增加,在转子的复式作用下进一步加强了保密性。让我们来算一算经过这样处理,要想通过“暴力破解法”还原明文,需要试验多少种可能性:
三个转子不同的方向组成了26x26x26=17576种可能性;
三个转子间不同的相对位置为6种可能性;
连接板上两两交换6对字母的可能性则是异常庞大,有100,391,791,500种;
于是一共有17576x6x100,391,791,500,其结果大约为10,000,000,000,000,000!即一亿亿种可能性!这样庞大的可能性,换言之,即便能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想靠“暴力破解法”来逐一试验可能性,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收发双方,则只要按照约定的转子方向、位置和连接板连线状况,就可以非常轻松简单地进行通讯了。这就是“恩尼格玛”密码机的保密原理。

⑷ 二战密码机问题

恩尼格码机

1918年,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Arthur Scherbius)和他的朋友理乍得·里特(Richard Ritter)创办了谢尔比乌斯和里特公司。这是一家专营把新技术转化为应用方面的企业,很象现在的高新技术公司,利润不小,可是风险也很大。谢尔比乌斯负责研究和开发方面,紧追当时的新潮流。他曾在汉诺威和慕尼黑研究过电气应用,他的一个想法就是要用二十世纪的电气技术来取代那种过时的铅笔加纸的加密方法。
谢尔比乌斯发明的加密电子机械名叫ENIGMA,在以后的年代里,它将被证明是有史以来最为可靠的加密系统之一,而对这种可靠性的盲目乐观,又使它的使用者遭到了灭顶之灾。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ENIGMA看起来是一个装满了复杂而精致的元件的盒子。不过要是我们把它打开来,就可以看到它可以被分解成相当简单的几部分。
下面的图是它的最基本部分的示意图,我们可以看见它的三个部分:键盘、转子和显示器。在上面ENIGMA的照片上,我们看见水平面板的下面部分就是键盘,一共有26个键,键盘排列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键盘。为了使消息尽量地短和更难以破译,空格和标点符号都被省略。在示意图中我们只画了六个键。实物照片中,键盘上方就是显示器,它由标示了同样字母的26个小灯组成,当键盘上的某个键被按下时,和此字母被加密后的密文相对应的小灯就在显示器上亮起来。同样地,在示意图上我们只画了六个小灯。在显示器的上方是三个转子,它们的主要部分隐藏在面板之下,在示意图中我们暂时只画了一个转子。
键盘、转子和显示器由电线相连,转子本身也集成了6条线路(在实物中是26条),把键盘的信号对应到显示器不同的小灯上去。在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按下a键,那么灯B就会亮,这意味着a被加密成了B。同样地我们看到,b被加密成了A,c被加密成了D,d被加密成了F,e被加密成了E,f被加密成了C。于是如果我们在键盘上依次键入cafe(咖啡),显示器上就会依次显示DBCE。这是最简单的加密方法之一,把每一个字母都按一一对应的方法替换为另一个字母,这样的加密方式叫做“简单替换密码”。

一名业余爱好者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最终破解了自二战以来一直遗留至今的恩尼格码密文。

虽然德国武装力量和外交部的无线电通讯自1941年起就被盟军逐渐掌握,但到1942年德国突然更换了新式恩尼格码密码机,这给盟军造成了很大困扰,使得盟军的反潜力量无法追踪到德军潜艇,被击沉的货船总吨位一度超过造船总吨位虽然驻在布莱奇利庄园的盟国密码专家后来成功破译了新式恩尼格码密码,但有若干密文始终未获破解。现在,一名德国业余爱好者用上千台个人计算机通过互联网组成了网格计算集群,解决了其中一条。 Stefan Krah是一名德国出生的小提琴手,他的业余爱好是钻研密码和开源软件。1995年的《密码月刊》杂志曾公开发表了三条密文,这激起他莫大的兴趣,但他深知自己并非专业人员,孤军奋战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就编写了一个破解程序,把它发到新闻组的帖子里,看看是否能吸引志同道合之士来助他一臂之力。

很快,他的周围就聚集了45名有相同兴趣的业余爱好者,他们愿意把自己的计算机贡献出来作破解之用,Krah利用这些个人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组成了一个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格计算集群,用它来破解已尘封半世纪之久的密文,Krah把这个项目命名为“M4”,那正是加密这些电文的恩尼格码密码机型号。

很快,按Krah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参与M4项目的计算机台数呈指数性增长”,共有约2500台计算机参与了这个项目,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在新闻组和邮件列表里振臂高呼一声。

终于,在过了一个月零几天之后,其中一条密文被破译了。未破解前的密文如下:

“NCZW VUSX PNYM INHZ XMQX SFWX WLKJ AHSH NMCO CCAK UQPM KCSM HKSE INJU SBLK IOSX CKUB HMLL XCSJ USRR DVKO HULX WCCB GVLI YXEO AHXR HKKF VDRE WEZL XOBA FGYU JQUK GRTV UKAM EURB VEKS UHHV OYHA BCJW MAKL FKLM YFVN RIZR VVRT KOFD ANJM OLBG FFLE OPRG TFLV RHOW OPBE KVWM UQFM PWPA RMFH AGKX IIBG”

破解后的明文如下:

“遭深水炸弹攻击后紧急下潜,与敌接触的最后方位为:0830h AJ 9863;(方向)220度,(速度)8节;(我)正在尾随(敌人);(压力读数)14兆巴;(风向)北-北-偏东;(兵力)4;能见度10”
与战时记录相比对可知这是由德国海军U264艇的Hartwig Looks上尉(总击沉吨位14000吨)在1942年11月25日发来的电文。
Stefan Krah表示自己的破解程序结合了暴力破解和逻辑演算两种途径,能更好地模拟恩尼格码密码机转子和接线板的排列组合。
布莱奇利庄园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那些未破解的密文最后留给了像Stefan Krah这样的业余爱好者,当年在《密码月刊》上发表这些密文的Ralph Erskine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说:“做到了当年布莱奇利庄园一直无法做到的事,我想他们应该为此感到特别骄傲。”

⑸ 二战期间,德国研制的enigma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下面的图是它的最基本部分的示意图,我们可以看见它的三个部分:键盘、转子和显示器。

我们看见这里键盘和显示器中的相同字母由电线连在一起。事实上那是一个很巧妙的开关,不过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它的具体情况。我们只需要知道,当一个键被按下时,信号不是直接从键盘传到显示器(要是这样就没有加密了),而是首先通过三个转子连成的一条线路,然后经过反射器再回到三个转子,通过另一条线路再到达显示器上,比如说上图中b键被按下时,亮的是D灯。我们看看如果这时按的不是b键而是d键,那么信号恰好按照上面b键被按下时的相反方向通行,最后到达B灯。换句话说,在这种设计下,反射器虽然没有象转子那样增加可能的不重复的方向,但是它可以使译码的过程和编码的过程完全一样。

⑹ 英格玛机是谁发明者

恩尼格玛机由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和理乍得•里特于1918年制造。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大体由三部分组成:键盘、转子和显示器。由于其性质,谢尔比乌斯将这种电气编码机械取名“恩尼格玛”(ENIGMA,意为哑谜),它来源于英国作曲家爱德华•艾尔加的《谜之变奏曲》。
谢尔比乌斯在1918年为“恩尼格玛”密码机申请了专利,于1920年开发出产品

⑺ enigma的解析

甚至可以自己定义一个密码字母图形而不采用拉丁字母。但是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密文还是相当容易被破解的。至迟在公元九世纪,阿拉伯的密码破译专家就已经娴熟地掌握了用统计字母出现频率的方法来击破简单替换密码。破解的原理很简单:在每种拼音文字语言中,每个字母出现的频率并不相同,比如说在英语中,e出现的次数就要大大高于其他字母。所以如果取得了足够多的密文,通过统计每个字母出现的频率,我们就可以猜出密码中的一个字母对应于明码中哪个字母(当然还要通过揣摩上下文等基本密码破译手段)。柯南·道尔在他着名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中《跳舞的人》里详细叙述了福尔摩斯使用频率统计法破译跳舞人形密码的过程。
所以如果转子的作用仅仅是把一个字母换成另一个字母,那就没有太大的意思了。但是大家可能已经猜出来了,所谓的“转子” ,它会转动!这就是谢尔比乌斯关于ENIGMA的最重要的设计——当键盘上一个键被按下时,相应的密文在显示器上显示,然后转子的方向就自动地转动一个字母的位置(在示意图中就是转动1/6圈,而在实际中转动1/26圈)。下面的示意图表示了连续键入3个b的情况:
当第一次键入b时,信号通过转子中的连线,灯A亮起来,放开键后,转子转动一格,各字母所对应的密码就改变了;第二次键入b时,它所对应的字母就变成了C;同样地,第三次键入b时,灯E闪亮。
照片左方是一个完整的转子,右方是转子的分解,我们可以看到安装在转子中的电线。
这里我们看到了ENIGMA加密的关键:这不是一种简单替换密码。同一个字母b在明文的不同位置时,可以被不同的字母替换,而密文中不同位置的同一个字母,可以代表明文中的不同字母,频率分析法在这里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这种加密方式被称为“复式替换密码” 。
但是我们看到,如果连续键入6个字母(实物中26个字母),转子就会整整转一圈,回到原始的方向上,这时编码就和最初重复了。而在加密过程中,重复的现象是很危险的,这可以使试图破译密码的人看见规律性的东西。于是谢尔比乌斯在机器上又加了一个转子。当第一个转子转动整整一圈以后,它上面有一个齿拨动第二个转子,使得它的方向转动一个字母的位置。看下面的示意图(为了简单起见,现在我们将它表示为平面形式):
这里(a)图中我们假设第一个转子(左边的那个)已经整整转了一圈,按b键时显示器上D灯亮;当放开b键时第一个转子上的齿也带动第二个转子同时转动一格,于是(b)图中第二次键入b时,加密的字母为F;而再次放开键b时,就只有第一个转子转动了,于是(c)图中第三次键入b时,与b相对应的就是字母B。
我们看到用这样的方法,要6*6=36(实物中为26*26=676)个字母后才会重复原来的编码。而事实上ENIGMA里有三个转子(二战后期德国海军用ENIGMA甚至有四个转子),不重复的方向个数达到26*26*26=17576个。
在此基础上谢尔比乌斯十分巧妙地在三个转子的一端加上了一个反射器,而把键盘和显示器中的相同字母用电线连在一起。反射器和转子一样,把某一个字母连在另一个字母上,但是它并不转动。乍一看这么一个固定的反射器好象没什么用处,它并不增加可以使用的编码数目,但是把它和解码联系起来就会看出这种设计的别具匠心了。见下图:
我们看见这里键盘和显示器中的相同字母由电线连在一起。事实上那是一个很巧妙的开关,不过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它的具体情况。我们只需要知道,当一个键被按下时,信号不是直接从键盘传到显示器(要是这样就没有加密了),而是首先通过三个转子连成的一条线路,然后经过反射器再回到三个转子,通过另一条线路再到达显示器上,比如说上图中b键被按下时,亮的是D灯。我们看看如果这时按的不是b键而是d键,那么信号恰好按照上面b键被按下时的相反方向通行,最后到达B灯。换句话说,在这种设计下,反射器虽然没有象转子那样增加可能的不重复的方向,但是它可以使译码的过程和编码的过程完全一样。
想象一下要用ENIGMA发送一条消息。发信人首先要调节三个转子的方向,使它们处于17576个方向中的一个(事实上转子的初始方向就是密匙,这是收发双方必须预先约定好的),然后依次键入明文,并把闪亮的字母依次记下来,然后就可以把加密后的消息用比如电报的方式发送出去。当收信方收到电文后,使用一台相同的ENIGMA,按照原来的约定,把转子的方向调整到和发信方相同的初始方向上,然后依次键入收到的密文,并把闪亮的字母依次记下来,就得到了明文。于是加密和解密的过程就是完全一样的——这都是反射器起的作用。稍微考虑一下,我们很容易明白,反射器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一个字母永远也不会被加密成它自己,因为反射器中一个字母总是被连接到另一个不同的字母。
于是转子的初始方向决定了整个密文的加密方式。如果通讯当中有敌人监听,他会收到完整的密文,但是由于不知道三个转子的初始方向,他就不得不一个个方向地试验来找到这个密匙。问题在于17576个初始方向这个数目并不是太大。如果试图破译密文的人把转子调整到某一方向,然后键入密文开始的一段,看看输出是否象是有意义的信息。如果不象,那就再试转子的下一个初始方向……如果试一个方向大约要一分钟,而他二十四小时日夜工作,那么在大约两星期里就可以找遍转子所有可能的初始方向。如果对手用许多台机器同时破译,那么所需要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这种保密程度是不太足够的。
当然谢尔比乌斯还可以再多加转子,但是我们看见每加一个转子初始方向的可能性只是乘以了26。尤其是,增加转子会增加ENIGMA的体积和成本。谢尔比乌斯希望他的加密机器是便于携带的(事实上它最终的尺寸是34cm*28cm*15cm),而不是一个具有十几个转子的庞然大物。首先他把三个转子做得可以拆卸下来互相交换,这样一来初始方向的可能性变成了原来的六倍。假设三个转子的编号为1、2、3,那么它们可以被放成123-132-213-231-312-321六种不同位置,当然现在收发消息的双方除了要预先约定转子自身的初始方向,还要约定好这六种排列中的使用一种。
下一步谢尔比乌斯在键盘和第一转子之间增加了一个连接板。这块连接板允许使用者用一根连线把某个字母和另一个字母连接起来,这样这个字母的信号在进入转子之前就会转变为另一个字母的信号。这种连线最多可以有六根(后期的ENIGMA具有更多的连线),这样就可以使6对字母的信号互换,其他没有插上连线的字母保持不变。在上面ENIGMA的实物图里,我们看见这个连接板处于键盘的下方。当然连接板上的连线状况也是收发信息的双方需要预先约定的。
在上面示意图中,当b键被按下时,灯C亮。于是转子自身的初始方向,转子之间的相互位置,以及连接板连
线的状况就组成了所有可能的密匙,让我们来算一算一共到底有多少
种。
三个转子不同的方向组成了26*26*26=17576种不同可能性;
三个转子间不同的相对位置为6种可能性;
只要约定好上面所说的密匙,收发双方利用ENIGMA就可以十分容易地进行加密和解密。但是如果不知道密匙,在这巨大的可能性面前,一一尝试来试图找出密匙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我们看见连接板对可能性的增加贡献最大,那么为什么谢尔比乌斯要那么麻烦地设计转子之类的东西呢?原因在于连接板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简单替换密码系统,在整个加密过程中,连接是固定的,所以单使用它是十分容易用频率分析法来破译的。转子系统虽然提供的可能性不多,但是在加密过程中它们不停地转动,使整个系统变成了复式替换系统,频率分析法对它再也无能为力,与此同时,连接板却使得可能性数目大大增加,使得暴力破译法(即一个一个尝试所有可能性的方法)望而却步。

⑻ Enigma 英格玛密码机是谁最先破译的

德国密码中心的一个工作人员:施米特把密码机的工作说明文件以相当于今天的3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法国的情报人员,可是法国人读不懂这个说明就转给了波兰情报局,富有戏剧性的是当时波兰情报机关刚刚从德国使馆的外交邮件中截获了一个英格码机并悄悄的复制了一台,波兰情报机关的天才数学家:雷耶夫斯基:利用这台复制的英格码机和法国提供的说明文件成功的破译了这种密码.
但实际上破解英格码不是那么简单的,破译英格码是一项非常单调的以个事情,这首先要归功于波兰,为什么波兰人会花那么大的功夫去破解这个密码呢?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当时的波兰太弱了,在整个的30年代它一直面临着德人咄咄逼人的威胁,那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迫使它这一个穷国,一个弱国投入相当的资源去破解这种密码(这里要说明的一点,30年代所有密码大家都认为是文字游戏,加密解密和破解工作全部是语言学家在研究,可是从波兰人那开始他们已经认识到未来的这个密码的世界是数学的世界)波兰人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敌人在想什么,要干什么。可在战争中的胜负首要因素永远是军事打击力量的强弱,破译英格码虽然是波兰了解德国的侵略意图,但是由于军事力量的悬殊最终还是不能避免自己的国土遭到德国铁蹄的践踏,1939年9月底就在波兰首都华沙陷落的前夕,波兰天才数学家;雷耶夫斯基:带着秘密逃到了法国,可是不久法国也沦陷了:雷耶夫斯基:被德国抓获,在审问中:雷耶夫斯基:编了一个假话”说自己没能破解英格码。自负的德国人相信了,因为他们坚信英格码是不会被破译的,因此:雷耶夫斯基 没有被处决。
现在只有英国情报机关掌握英格码的秘密了,然而尽管他们有关于英格码的所有知识,可还是不能破译,因为德国人总是在每个月在8个控制轮里挑出3个装在机器上,而且装哪3个,按照什么顺序装完全没有规律,如果没有这些信息破译就无从说起,就在英国的情报当局一筹莫展百般无奈的时候运气从天而降。1940年2月11日英国皇家海军的扫雷舰格莱那号击中了一搜德国潜艇并且迫使它浮出水面,德国潜艇上都装有英格码机以便接收指挥命令,由于他们需要在海上长时间执行任务所以总是带着几个月的使用密码指令,在慌乱中负责销毁英格码控制轮的一名艇员,忘记把带在身上的控制轮丢进海里,这样控制轮就被英国人弄到手了,在加上原来缴获的,他们终于凑成了一整套,和当前几个月的转轮设置指令终于能够破译英格码了(在整个战争期间英国海军共捕获U33 U110 U505 U570D等6艘德国潜艇从而断断续续的得到英格码转轮的设置指令,为了能定期得到设置指令,英国海军有意的袭击德国海军的气象船,因为这些气象船平均要在海上呆上8周他们必须携带2个月以上的密码指令,当这些气象船受到袭击的时候负责英格码的人员只来的即销毁本月的指令,却来不及打开保险柜毁掉下个月的指令,每次这样的袭击总会给英格的英格码专家提供1—2个月的信息)对英格码的破译使得英国海军能了解德国潜艇的位置并引导本国的商船队躲避攻击,同时引导本国的海上力量攻击敌人的海上船只,其结果之一就是从意大利出发给隆美尔非洲军团提供补给的船只仅有6分之一到达目的地其余全部被击沉,补给跟不上这直接导致了德国非洲军团覆灭。在解读德国总部给隆美尔的通讯过程中,英国知道了德国已经破译了美国陆军的通讯密码,而美军正在用这个密码每天向华盛顿报告英军的作战计划,正好说明隆美尔料敌入神屡战屡胜的原因,经过英国的提醒美国才赶紧更换密码。这就是:英格码:在战争中起的重要性!

⑼ 对于enigma加密机有比较好的解密算法

肯定没有美国大片《U-571》,告诉人们“恩尼格玛”密码机是战争中,同盟国费尽心机想要获得的尖端秘密,是战胜德国海军潜艇的关键所在。历史也确实如此,对于潜艇作战,尤其是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来说,无线电通讯是潜艇在海上活动,获取信息通报情况的最重要的手段,而“恩尼格玛”密码机则是关乎整个无线电通讯安全的设备,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自从无线电和摩尔斯电码问世后,军事通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无线电通讯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己方接受电文的同时,对方也可“一览无遗”,因此人类历史上伴随战争出现的密码,也就立即与无线电结合,出现了无线电密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所有无线电密码都是使用手工编码。毫无疑问,手工编码效率极其低下,同时由于受到手工编码与解码效率的限制,使得许多复杂的保密性强的加密方法无法在实际中应用,而简单的加密方法又很容易被破译,因此在军事通讯领域,急需一种安全可靠,而又简便有效的方法。

1918年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Arthur Scherbius)和理乍得·里特(Richard Ritter)创办了一家新技术应用公司,曾经学习过电气应用的谢尔比乌斯,想利用现代化的电气技术,来取代手工编码加密方法,发明一种能够自动编码的机器。谢尔比乌斯给自己所发明的电气编码机械取名“恩尼格玛”(ENIGMA,意为哑谜),乍看是个放满了复杂而精致的元件的盒子,粗看和打字机有几分相似。可以将其简单分为三个部分:键盘、转子和显示器。

⑽ enigma(英格玛)密码机源代码

http://ke..com/view/60376.htm

阅读全文

与enigma加密机原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时间如何校正到服务器 浏览:81
创造与魔法瞬移源码百度 浏览:882
反射优化java 浏览:874
硬件加密播放盒子 浏览:923
xp点击文件夹选项没反应 浏览:537
苹果不显示桌面的app怎么删除 浏览:864
安卓手机怎么换国际服 浏览:415
神兽领域安卓怎么下载 浏览:250
单片机交通灯ad原理图 浏览:413
多功能解压磁铁笔 浏览:80
少儿编程火箭升空 浏览:401
兰斯10游戏解压码 浏览:42
手机proxy服务器地址 浏览:449
吉他清音压缩 浏览:301
简历模板程序员 浏览:882
螺杆压缩机虚标型号 浏览:953
idea开发项目服务器ip地址 浏览:125
串口服务器出现乱码怎么解决 浏览:950
命令按钮的default 浏览:161
战网如何登录其他服务器 浏览: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