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析日军侵入华北后南京政府对日本政策的转变
华北事变后南京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及其原因
摘要:"%年华北事变后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表现为对日态度的日趋强硬和
决心抵抗.南京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不是偶然的:日本的步步进逼,英美对日态度的变化,中共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政策的制定,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国民党内部的分化以及西南统一于南京政府等诸多因素相互作
用,促使南京政府由对日妥协退让转向强硬.
关键词:华北事变;南京政府;对日政策;转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和南京政府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致使东北三省在三个月内全部沦陷."%&"年
""月,蒋介石明确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
侮"的国策,作为内政外交的政策支点.蒋介石解释
说:"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
则决不能御侮."在此政策下蒋介石置民族危亡于不
顾,对疯狂入侵的日本侵略者一让再让,妥协投降;对
中共领导的红军和苏区加紧围剿,致使国土大量丧失,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在民族危机对国内政治格局引起变化的过程中,
华北事变是一个关键."%年日本扩大对华侵略,大
量增兵华北,先后制造了"察东事件","河北事件","张
北事件".南京政府在日本的进逼下一再妥协,先后同
日本签订了《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使冀察两省的
主权大部分丧失.接着日本又收买汉奸,积极策动所
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阴谋制造"满洲国第二",成立
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使冀东!!个县脱离了国民党
政府的管辖."!月,又在北平成立了由宋哲元任委员
长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开始实行华北特殊化.一时间,
平津上空乌云密布,整个华北危在旦夕.
全文参考:http://cache..com/c?m=&p=89759a4289904eae42bccb6654&user=
下载地址:
http://202.96.31.71:85/~kjqk/lysfxyxb/lysf2003/0301pdf/030132.pdf
⑵ 《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一·二八”淞沪抗战》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一·二八”淞沪抗战》(余子道)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KroC37J89nWBVSe5ycaA2A
书名: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一·二八”淞沪抗战
作者:余子道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4
⑶ 上海市公安局户籍热线
上海居转户条件
一、居转户申请条件
一、持《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
二、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
三、持证期间依法在上海市缴纳所得税。
四、在上海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
备注(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可以无职称):
①最近连续3年在上海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高于上海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的,或者最近连续3年计税薪酬收入高于上年同行业中级技术、技能或管理岗位年均薪酬收入水平的,技术管理和关键岗位人员可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没有职称,按2倍以上(不含2倍)准备相关材料。
② 按个人在上海市直接投资(或投资份额)计算,最近连续三个纳税年度内累计缴纳总额及每年最低缴纳额达到上海市规定标准(100万)的,或者连续3年聘用上海市员工人数(100人)达到规定标准的,相关投资和创业人才可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五、无违反国家及上海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注:用职称、2倍申请,7年时间的社保基数、个税都需高于一定标准,详询鲁申君。
上海居转户激励条件
同时,持证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优先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激励条件):
一、在上海市作出重大贡献并获得相应奖励,或在上海市被评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书)且专业、工种与所聘岗位相符的,可不受持证及参保年限的限制。
2018年度上海市职称评评审:http://www.12333sh.gov.cn/201712333/xxgk/gsgg/201804/P020180419570981528202.pdf
二、在上海市远郊地区的教育、卫生等岗位工作满5年的,持证及参保年限可缩短至5年。
三、科创人才(可缩短居住证年限要求)
(1)创业人才
①获得科技企业孵化器或创业投资机构(须经上海市创业投资行业协会备案,下同)首轮创业投资额200万元及以上或累计获得创业投资额500万元及以上(须资金到位并持续投资满1年)的本市企业中持股比例不低于5%的创业人才,在企业连续工作满1年的,申办本市常住户口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和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的累计年限可以由7年缩短为5年。
②获得科技企业孵化器或创业投资机构首轮创业投资额500万元及以上或累计获得创业投资额1000万元及以上(须资金到位并持续投资满1年)的本市企业中持股比例不低于5%的创业人才,在企业连续工作满1年的,申办本市常住户口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和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的累计年限可以由7年缩短为3年。
(2)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
①在本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中连续从事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满1年,最近3年累计实现1000万元及以上技术交易额(技术合同双方当事人分别不少于3家且不是关联企业,技术合同履行率达到70%及以上)的技术合同第一完成人,申办本市常住户口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和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的累计年限可以由7年缩短为5年。
②在本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中连续从事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满1年,最近3年累计实现2000万元及以上技术交易额(技术合同双方当事人分别不少于3家且不是关联企业,技术合同履行率达到70%及以上)的技术合同第一完成人,申办本市常住户口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和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的累计年限可以由7年缩短为3年。
(3)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 本市创业投资机构的合伙人或连续2年担任副总裁及以上的高级管理人才,最近3年内累计24个月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等于本市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3倍且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合理对应的,申办本市常住户口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和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的累计年限可以由7年缩短为2年。
(4) 企业科技和技能人才 最近4年内累计36个月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等于本市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3倍且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合理对应的企业科技和技能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和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的累计年限可以由7年缩短为5年。
居转户申请材料清单
1、《居住证持有人办理本市常住户口申请表》原件。
《居住证持有人办理本市常住户口申请表》必须网上申报后在线打印。个人签字,单位盖章。
2、单位介绍信、人事专员身份证(验原件,留复印件)
3、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复印件、特定行业的许可证复印件(均加盖单位公章)。
注:单位为分公司的,需提供总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及总公司出具的授权书。
4、申请人身份证、居住证原件和复印件(验原件,留复印件)。
5、申请人户口簿或者户籍证明(验原件,留复印件)。
本人外地居民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需要外地详细住址页及本人信息页),本人为集体户口的由集体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原件;(调动人员户籍类别须明确为“非农业户口”或“农业户口”)
为确保户口迁出、迁进地址的正确性,建议户口簿更新为近两年内签发的,或申请人提供无户籍地址变更的承诺书。
如是家庭户,则提供明确是农村户口还是非农户口的个人承诺书;如是开具户籍证明的,则建议派出所在开具户籍证明时明确是农村户口还是非农户口。
6、持证期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累计满7年的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应缴未缴的补缴不计入累计)
请在上海社会保险网(www.12333sh.gov.cn)上注册开通后打印社保单,加盖单位公章。走2倍途径,需要最近三年社保连续。走3倍社保科创人才途径,看四年内累计36月。
7、2006年至今税单原件,包括需要说明的材料。
根据个人在上海的实际工作时间打印税单。
税单可在上海税务网(www.tax.sh.gov.cn)上注册后按年度(如2012年1月-12月、2013年1月-12月)和全市范围内打印,一年一张,并将个人登录名和密码写在最后一张税单右上角,便于查看申请人在提交材料后至审批这段时间内是否继续缴纳。个税需要和社保基数合理匹配。
8、职称、职业资格材料。(按职称申报所需材料。验原件,留复印件)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或国家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单位聘书的原件和复印件;有注册要求的职业资格另须提供有效期内的注册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有执业资格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另须提供有效的执业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1)通过评审、考试取得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评审表(或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及聘任证书;(中央各部(副部)授权下属企业设立的评审机构须提供国家人保部或部(副部)级单位授权成立该评审机构的批复或备案材料)
(2)经批准,通过以聘代评的方式取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的,提供单位的聘书;
(3)本市颁发的国家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者由外省市核发且通过本市考核复评的国家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单位聘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4)经认可由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单位聘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9、劳动合同。(验原件,留复印件)
在单位人事向人才中心受理窗口提交材料时,申请人的劳动合同有效期剩余至少还有6个月以上。应确保审批通过办理户籍迁移时聘用(劳动)合同尚在有效期内。
10、现居住地和户籍地街道(镇)以上政府计生部门出具的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明原件。
注:此类证明一般都有有效期(证明有效期一般为3个月),故建议在窗口老师看了材料没有其他问题时再去户籍地开。
11、无治安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不再需要派出所出具,改由个人承诺、单位盖章。
12、婚育证明材料。(除说明外,均验原件,留复印件)
(1)未婚者:无需提供未婚证明;
(2)已婚者:结婚证书。
(3)离异者:离婚证、离婚协议书或法院调解书、判决书。
(4)丧偶者:补充提供死亡证明原件。
13、本市落户地证明。(除说明外,均验原件,留复印件)
(1)本人(或配偶)在沪居住房屋房地产权证、或者配偶的租用居住公房凭证(核对原件、留复印件);
(2)同意接受落户的单位的居住房屋房地产权证(包括人才公寓或者职工宿舍等的有效居住证明)或者租用居住公房凭证(核对原件、留复印件)、同意落户证明;
(3)落户在本市直系亲属家中的,提供本人与直系亲属的身份关系证明,直系亲属在沪的居住房屋产权证或租用居住公房凭证、直系亲属的居民户口本(核对原件、留复印件)、同意落户证明;
(4)社区公共户
落社区公共户必须“四个没有”:
1、申请单位没有集体户口;
2、本人与配偶在沪没有房产;
3、本人与配偶直系亲属在沪没有房产;
4、本人与配偶在沪没有签订过购房协议、且在居转户审批过程中也不会签订购房协议。
14、子女及配偶材料(子女、配偶不随迁也需提供):(除说明外,均验原件,留复印件)
独生子女: 出生医学证明、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者独生子女证明、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
非独生子女: 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另需提供符合计生的相关材料:如第二胎在2016年1月1日前出生的需要提供二胎准生证、二胎审批表及二胎申请理由材料等;
如子女随迁并大于16周岁,则另需提供普通高中在读证明和学籍证明原件;
配偶材料:配偶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或户籍证明原件
15、申请人户籍地人事档案保管地址。
一般要求存放在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的区县人才中心或就业促进中心。特殊情况请向窗口咨询。只有基本满足居转户条件的申请人方可由人才中心受理窗口开具调档函。
如因办理居住证积分档案已调至本市相关区人才中心的,则提供该中心的名称与地址即可。
16、所有工作经历证明复印件。
如退工单、离职证明(必须写清楚何时进单位、何时离开单位)等。原件需存入本人人事档案中。
如原单位已注销,则需提供当地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证明原件。
注:档案中有完整工作履历,不需要提供相关工作证明。
17、其他证明材料(满足激励条件所需的材料)。(根据每人申报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除说明外,均验原件,留复印件)
1.不受持证及参保年限的限制:
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政府奖励的个人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本市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评审表和聘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本市的高级技师(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2.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连续3年平均每年聘用本市员工100人及以上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
投资人的完税凭证的原件和复印件。
3.创业人才
申报单位获得科技企业孵化器或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的投资协议;
股东证明(提供企业验资报告和工商机读证明);
资金到位且持续投资满1年的证明(以企业验资报告和工商机读证明为准);
覆盖创业投资资金投资期的劳动合同。
4.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
申报单位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备案证明;
最近3年的技术合同(须经上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认定登记);
技术合同完成70%及以上的证明:合同交易往来发票和第三方佣金服务发票(需加盖发票付款方公章);
覆盖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业绩期的劳动合同;
《上海市技术转移服务(居转户)技术合同统计表》(系统下载填写,法定代表人签名及加盖单位公章)。
5.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
申请人为合伙人的,应提供股东证明(企业验资报告和工商机读证明)。申请人担任高管的,应提供相关职务任职证明。
申请人在创业投资领域从业经历及时间的证明。
6.企业科技和技能人才
不需另外提供材料。人才依据公司营业范围、劳动合同、专业、岗位说明等综合判定
上海居转户申请流程
上海居转户受理网点地址
办理地点 地址 联系电话
浦东新区 张杨路受理点:浦东张杨路1996号(近苗圃路口) 58603333
川沙受理点:川沙新镇新川路540号(西门) 58603333
金高受理点:新金桥路201号现代通信大厦701室 58603333
张江受理点:张东路1158号3号楼二楼受理大厅 58603333
陆家嘴受理点:浦东南路379号18楼E座(金穗大厦内) 58603333
康桥受理点:康桥镇康桥路1100号 58603333
临港受理点:浦东新区环湖西一路99号主楼一楼(临港行政服务中心) 58603333
徐汇区 南宁路969号(近三江路)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一号楼一楼A厅 64756513
长宁区 安西路37号 62124179
普陀区 普陀区同普路602号 22234548
虹口区 虹口区中山北一路1230号柏树大厦西区一楼 65073218
杨浦区 淞沪路605号C--D 33193322
黄浦区 淮海东路6号(近永寿路) 63295445
卢湾区 淮海中路755号新华联大厦东楼11B室 54650852
静安区 共和新路912号云华科技大厦6楼 66057103
宝山区 友谊支路6号 56105656
闵行区 闵行区水清路388号 52967576
嘉定区 平城路1055号一楼服务大厅(嘉定北站旁) 69530382
安亭镇曹安公路5656号 59568585
金山区 金山区蒙山北路603号 57922285
松江区 松江区乐都西路867-871号5号楼底楼 67848636
青浦区 青浦区浦仓路252号 33862070
奉贤区 奉贤区南桥镇望园南路1529弄1号(区行政服务中心)B楼二层 67137600
崇明区 崇明区城桥镇新城翠竹路1501号(县行政服务中心内) 69696988-8113
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法定节假日不受理)
政策咨询请致电各区人才服务中心受理点。
⑷ 《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一·二八”淞沪抗战》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一·二八”淞沪抗战》(余子道)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iUcBPt5EXWXo-YLNv11sHQ
书名: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一·二八”淞沪抗战
作者:余子道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4
⑸ 复旦大学有几个校区
《复旦大学》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Rv8URWkKDHXMRaYMg0U8oQ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保险专业|复旦大学820新闻评论823传播实务新闻学|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背包客旅行吧】下载须知.png|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 期末题 2009-2010年4.pdf|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笔记 52.pdf|中国新闻事业传播史模拟题及答案 14.pdf|中国新闻事业传播史讲义 58.pdf|中国新闻事业传播史复习题 50.pdf|中国新闻事业传播史笔记 18.pdf|新闻学概论期末题 16.pdf|新闻学概论模拟题 10.pdf|新闻学概论讲义 60.pdf|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20.pdf
⑹ 《血肉磨坊淞沪会战》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血肉磨坊》(戴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tfnP3TPhNc9FoIs65eF-hQ
书名:血肉磨坊
作者:戴峰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0
页数:287
内容简介:
《血肉磨坊•淞沪会战》内容简介:不管怎么说吧,经过整理后的国民党军至少显得整齐了许多。原有的五花八门的编制形式被调整师(甲种编制)和整理师(乙种编制)所取代。南京国民政府至少在理论上统一了全国军队的组织形式。不仅在番号上实现了全军的统一,而且部队的编制、装备、人事制度、指挥体系、后勤保障等方面也初步实现了统一。理论上中央嫡系的军事长官可以指挥非中央嫡系的部队,非中央嫡系的军事长官也具备了指挥建制内的中央嫡系部队的可能。虽然说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大整编没有取得完全的效果,不过整体而言,对于中国军队整体战斗力的提高还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⑺ 急求一篇关于蔡廷锴的历史报告!!!
概述
蔡廷锴,字贤初,1892年4月15日(清光绪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出生于广东省罗定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务农,兼做裁缝和兽医。蔡廷锴童年就帮农活,9岁入塾,11岁丧母,12岁辍学,即随父做裁缝、学医。蔡性格倔强,贫困的生活,使他对旧社会更是具有反抗精神。12岁时,他听乡亲讲述刘永福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故事,深受感动。当听到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行径时,心甚愤恨,爱国主义思想逐渐萌发。
经历
为寻找生活出路,加上存在当兵卫国的朦胧思想,蔡廷锴于1909年投入广东新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广东独立,蔡转入广东省卫军,后经辗转,1918年到李耀汉肇军的陈铭枢营当排长。1919年肇军解体,陈铭枢营改属于护国军林虎部,蔡被选入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学习一年。
1920年孙中山返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派邓铿组建粤军第一师,陈铭枢部被编为粤军第一师第四团,蔡任团本部掌旗官,后调任排长。邓铿对粤军第一师训练甚严,对士兵进行现代军事技术、政治常识、社会知识和工业生产教育,蔡在该师受到熏陶和锻炼,并加入中国国民党,军事政治认识与日增进。1921年,蔡参加讨伐桂军沈鸿英的战斗,升上尉连长。1922年5月,孙中山督师北伐,蔡参加攻克赣州的激战。6月,陈炯明叛变,次年1月蔡参加驱逐陈炯明,重占广州的战斗。4月,沈鸿英进攻广州,第一师奉命讨伐,5月占肇庆,蔡以战功升少校连长。1924年,升为营长。1925年初,蔡营与第一师各部入桂,打败沈鸿英,旋出发东江。第一次东征陈炯明刚告结束,立即从东江回师广州,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在与南北军阀的征战中,蔡廷锴成为骁勇善战的军官。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铭枢任第十师师长,蔡廷锴营编属第十师第二十八团。是年冬,蔡营作为讨伐邓本殷的先锋,在南征中起很大作用。
1926年4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蔡廷锴升任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率部参加攻克平江、武昌等战役,勇猛苦战,立了战功,是“铁军”的一支有生力量。后第下师扩充为第十一军,陈铭枢任军长,下辖蒋光鼐的第十师和戴戟的第二十四师,蔡升任二十四师副师长。
1927年初,蒋介石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陈铭枢、蒋光鼐、戴戟先后离开武汉投靠蒋介石,蔡廷锴调升第十师师长。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武汉政府出师河南,继续北伐。蔡师在河南激战奉军,配合兄弟部队攻克临颍、开封。7月汪精卫在武汉反共后,蔡跟随叶挺部队行动,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被委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十师师长,任左翼总指挥,率师南下。但因阶级和认识的局限,不赞成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所以在南下时,便脱离了起义部队,把第十师开到赣东铅山。不久,蒋光鼐来铅山,回任十一军副军长,蔡率部随蒋入闽。
此后,蔡廷锴在蒋介石麾下,不断参加了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1930年,蒋蔡两师参加蒋介石对阎锡山、冯玉祥、桂系军阀的中原大战。8月17日蒋蔡两师扩编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为第十九路军军长。
1931年初,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三次反革命“围剿”,8月在高兴圩的战役中,十九路军受到红军严重打击,伤亡3000人,蔡本人经冒死抵抗才得以生还。
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我东北,全国一致要求团结抗日。10月,十九路军陆续从江西调赴沪、宁,十九路军总部和六十一师驻南京、镇江,六十师驻苏州、常州等地,七十八师驻淞沪、南翔等地。
1932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派兵来沪,并进一步制造事端,甚至无理要求十九路军撤退30公里。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及张静江先后劝蔡廷锴撤兵,蔡表示反对,认为十九路军驻地是中国领土,殊无撤退之理,我十九路军守土有责,万一日军胆敢来犯,决定迎头痛击。1月23日,蔡与蒋光鼐在上海召开了十九路军驻沪营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抵抗日军的各种部署。24日,蔡又至苏州召开十九路军驻苏高级将领紧急会议,表明抗战决心。虽然国民党政府一再妥协退让,日军仍于1月28日夜悍然向闸北一带进攻,十九路军立即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爆发。
1月29日,蒋光鼐、蔡廷锴等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十九路军全军官兵在广大群众的鼓舞、支援下,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坚守阵地,不断击退日军的猖狂进攻。蔡以大无畏的胆略,在枪林弹雨中亲临前线督战,激励士气。当时敌我兵力悬殊,十九路军全军约三万人,加上2月中旬来援的张治中第五军,计共只有1万多人。日方经不断增兵约七八万人,配有大量大炮、坦克、飞机、战舰。但十九路军从1月28日至3月1日坚守上海,凭着民族精神,与敌血战33天,前仆后继,死伤约万人,经历了闸北巷战、吴淞要塞战斗、八字桥战斗、蕰藻浜战斗、江湾与庙行战斗、浏河战斗等战役,使日本侵略军受到重创,死伤万余名,四度更换指挥官。最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对日不抵抗政策,不再增派援兵,3月1日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十九路军被迫撤离上海,退守到嘉定等地。蔡廷锴、蒋光鼐等于3月2日通电全国,表示决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日军经过十九路军严重打击,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经过英、美等国“调停”,中日双方于3月3日宣布停战。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是我国对日作战从未有过的大捷,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新篇章。蔡廷锴由于指挥淞沪抗战功勋卓着,被海内外誉为“抗日名将”、“民族英雄”。
蔡廷锴抵制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坚持抗战的立场,引起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满,蒋于5月6日令十九路军3个师分别调往江西、湖北、安徽“剿共”,蔡等据理反对。蒋乃改令调往福建,冀图在与红军的作战中使十九路军消亡。蔡于9月任十九路军总指挥。
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入闽后,在蒋介石的催迫下,利用福建红军主力入赣作战之隙,次第占领了闽西、闽北苏区不少地方。1933年秋,红军主力由江西东征福建,先在闽西连城等地歼灭十九路军七十八师约3个团,继在闽北歼灭两个团,并围困廷平、顺昌、将乐、等县城,威胁福州。蔡认识到进攻红军是中了蒋介石的计谋,反蒋抗日和“剿共”决不能并行,毅然决定把“反蒋抗日反共”的方针改为“反蒋抗日联共”,立即采取积极步骤与共产党红军联络,于9月下旬实现停战。10月26日,他们还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使事变发动时无西顾之忧。11月20日,“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李济深为主席,蔡廷锴任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国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十九路军总指挥等职。蒋介石迅速集中十几万大军向福建进攻。十九路军众寡悬殊,又孤立无援,福建事变于1934年1月失败,十九路军完全解体。
蔡廷锴于福建事变失败后,出洋游历欧、美、澳洲一年,考察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他以爱国主义激情,向侨胞和各国友好人士宣传抗日主张,介绍淞沪抗战和福建事变,抨击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1935年7月,他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以争取民族独立,推倒南京蒋介石政府,建立人民政权,组织联合战线,武装抗日为已任。他们还创办《大众日报》。
“七七事变”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战,蔡廷锴爱国心切,赶抵南京共赴国难。但蒋介石仅委以军委会特任参议官这一虚职。11月,蔡在南京被车撞伤,回罗定休养。1939年他先后出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所部驻桂南、粤西。11月日军在防城、龙门等地登陆,进攻南宁,蔡廷锴调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从年底至翌年初,在桂南会战中,指挥桂南及广东南路各部对敌作战。7月,二十六集团军改为粤桂边区总司令部,但所辖部队皆调离,只剩些游击队,蔡廷锴将军故居蔡成无兵司令,无法实现抗日抱负,乃于9月辞职。以后几年,蔡以特任参议官虚职闲居桂林。1944年8月回归罗定后,与谭启秀等组织抗日游击队,打击日军。
抗战胜利后,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政策,蔡与李济深、何香凝、李章达等于1946年3月在广州正正式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实现革命三民主义,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幸福的新中国为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蔡廷锴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对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很大努力。抗美援朝中,他被推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前往朝鲜慰问中朝军民。
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在北京病逝。
⑻ 求好心人分享《中国名菜淞沪风味》电子书pdf格式百度资源
《中国名菜淞沪风味》
链接:https://pan..com/s/1y8nTd2X2RmFFHWLGcq8yWQ
⑼ 陈梦家《那一晚》赏析 急急急~~~2小时内解决的再追加分!!!
《那一晚》写对以往爱情体验的追忆,也有对自己以往的幼稚和怯懦的遗憾自责。
诗歌形式上讲究格律,每节押韵,很有节奏和韵律感。
“那一晚天那样暗那样静,/只有我和你身偎身那样近。/天晓得我不敢说我爱你,/平不了这乱跳的心。那一晚是一生难忘的错恨,/上帝偷取了年青人的灵魂。/如今我一万声说我爱你,/却难再挨近你的身。”
把这首诗和徐志摩的《枉然》比较,风格明显不同。徐的诗感情炽烈,将内心纠结的情感体验写得很彻底,文字灵活。而陈的这首爱情诗在大胆中略显收敛,感性的情绪之外有理性的梳理。诗歌形式上讲究格律,每节押韵,很有节奏和韵律感。
新月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最长,有鲜明艺术特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很高成就的一个重要诗派。陈梦家是后期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新月诗刊上最活跃最重要的年轻诗人。陈梦家出生在一个宗教家庭,1928年,他结识了徐志摩,徐志摩很赏识他,不久就在徐志摩的推荐下发表第一篇作品《那一晚》。1931年1月,《梦家诗集》问世.1931年7月,应徐志摩之邀赴上海,负责编选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诗选》。他在这部诗选集的《序言》中,从新诗发展史的角度,总结了新月诗派的艺术理论,和徐志摩的诗歌理论一脉相承。1934年1月,陈梦家的诗集《铁马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36年3月出版了《梦家诗选》。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感伤的幻想和梦
这是陈梦家前期诗创作的一个显着特点,他与现实很少关涉,更多的是抒写了对于人生的感受和哀叹,对爱情的欢喜惊讶和忧愁,或者是瞬间心绪的捕捉。虽然这些诗表现的是单纯的感情,但并不浅陋,在感伤之外蕴有真挚,给人以心灵久远的美的穿透,这在新诗情感的彰显上,很有艺术独创性。
《那一晚》是陈梦家最早公开发表的一首诗。写对以往爱情体验的追忆,也有对自己以往的幼稚和怯懦的遗憾自责“那一晚天那样暗那样静,/只有我和你身偎身那样近。/天晓得我不敢说我爱你,/平不了这乱跳的心。那一晚是一生难忘的错恨,/上帝偷取了年青人的灵魂。/如今我一万声说我爱你,/却难再挨近你的身。”如果把这首诗和徐志摩的《枉然》比较,风格明显不同。徐的诗感情炽烈,将内心纠结的情感体验写得很彻底,文字灵活。而陈的这首爱情诗在大胆中略显收敛,感性的情绪之外有理性的梳理。此外,诗歌形式上讲究格律,每节押韵,很有节奏和韵律感。这和前期新月派理论主张是一致的。
三十年代,年仅十九岁的陈梦家发表诗论《诗的装饰和灵魂》,宣告了指导他诗歌创作的完整的艺术主张。在这篇诗论中,他将诗的成分,“简要的从其性质分为两种: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韵律,一是内在的精神,就是诗感。”形式方面,他主张“用美术和音乐的调配生出美感,衬托诗的灵魂,也就是诗的精神。并且他认为,诗的精神比形式更加重要。同时,他觉得在内容上要有哲学意味渗透在里面。和新月派多数诗人所不同的地方,陈梦家的诗歌里渗透着丰厚的哲学意蕴。
二、丰厚的哲学意蕴
《一朵野花》只有八行,看上去很好理解,实际上有丰富的内涵。“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一朵野花”在天地自开自落,寄托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等方面的体验和思考。通过野花意象的抒写,诗人回顾和审视了昔日的自我。这野花是自在的和聪明的,同时又是渺小的和无所作为的,全诗富有哲理。《一朵野花》是讴歌生命的最早的作品。
再来看另一首《十月之夜》:“十月的夜晚,天像一只眼睛,/孤雁,是她的眉毛;/从天上掉下一颗眼泪,是流星/沉在大海里—一息翻花的泡。那一瞬间的消失,我觉得/一闪,还给了深蓝;/生命给我的赞美受着惊骇,/像有着声息摸索我的窗槛。”(《十月之夜》
首先,这首诗歌的比喻非常奇特。把夜晚的天比作一只眼睛,深邃而神秘;孤雁比作眉毛;流星比作一颗掉下的眼泪,“沉入大海”,出现“一息翻花的泡”。写到这里很有画面感,这首诗描写了我对一瞬间生命现象的独特感受:流星的出现只是一瞬间,但是这“一瞬间”却给诗人内心莫大的触动,使诗人受着“惊骇”。生命是美的,同时也是神秘的。整首诗想象丰富,内涵丰富,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时间的思考。另外,陈梦家的诗里还有一种宗教情怀和意识。这是他与其他新月派诗人不同的一个地方,在这里我就不详细叙述了。
三、后期诗风的转变
陈梦家后期开始关注现实,情绪有了变化,不再过分的伤感,《铁马集》就是代表。1932年1月到2月,陈梦家投身十九路军在上海南翔的抗日前线。当时军部下令居民迁离战区,难民蜿蜒数十里,远看去好似一条黑线。无归的老小在雨雪下行走,诗人目睹了这一场景,写下了《哀息》一诗。“三十里长密集的一条黑线,/远远像一条河在黑夜里流,(笨重的韵节踩落在铁路上)/流响着他们中心的忧患:/“走啊!走啊!谁教我们这样的?”这首诗反映现实,深沉凝重。和之前的诗歌风格有所不同。诗人没有单纯的控诉战争的残酷,而是从更高的意义上引发我们对战争的思考。形式方面,诗歌结构整齐,节奏感很强。
综上所述,陈梦家的诗歌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一,追求诗歌的内在意蕴美。二,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比喻新奇。三,强调格律和情绪相契合。不是单纯的强调格律,这种韵律和诗歌的情绪相配合的,这和新月诗派所倡导的格律诗论是一致的。
陈梦家(1911~1966)曾使用笔名陈慢哉, 现代着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1911年4月16日出生于南京,祖籍浙江省上虞县。父亲陈金镛曾长期任上海广学会编辑。
第一阶段
陈梦家自幼在那种多子女的家庭扭转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长大,系由他在南京汇文女中任教的三姊陈郇磐抚养成人。他自幼喜读古诗,尤其是唐诗。五岁到南京四根杆子礼拜堂附设的小学读书。八岁那年,父亲遭仇敌诬陷,被赶离了神学院,举家迁居上海,他改进圣保罗小学。1920年春,他随其三姊回南京,第二年升入中学。颠簸在社会风浪中的上层知识份子小康家庭的生活环境、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教会学校中欧美文化的教育,造就是陈梦家充满矛盾的思想、气质与个性。
1927年夏,他高中尚未毕业,就考入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名"中央大学")法律系。这时他正做着一个十六岁少年的天真的梦。他是这样描绘他当时的生活的,作为这些梦之花的结果的,则是一些自由体的小诗。就在这时,他遇到了在中央大学任教的与。从此,他的生活道路已注定与这两位老师的影响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闻一多1927年秋到中央大学任外文系主任,教授英美文学,陈梦家常去听课。闻先生讲授的英美浪漫主义诗歌与诗歌格律化理论深深打动了这位少年诗人的心。闻一多对这位天资聪颖的学生尤为器重,曾屡次对朋友称道,师生结下了终生之谊。1928年起,陈梦家在创作中"开始以格律束缚自己",这些诗"有个相似的外貌:它们都属于一个节奏,它们都切划得一般整齐。"(《〈梦家存诗〉自序》) 1928年秋,闻一多离开中央大学。次年,徐志摩应中央大学校长张君谋之聘,任外文系教授,讲授欧美诗歌。陈梦家的才华得到徐志摩的赏识,诗作《那一晚》由徐志摩推荐,以"陈漫哉"的笔名揭载于《新月》月刊2卷8号上,这是他首次公开发表作品。陈梦家当时的创作,受徐志摩那种用"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茅盾:《徐志摩论》)的诗风影响甚深,也有一些诗是模仿闻一多的(如《葬歌》模仿《也许》)。他的诗虽兼具闻诗格律谨严与徐诗轻俏流丽之长,但当时他艺术修养上没有徐志摩那样精深的西方文学的造诣,思想意识上一时也缺乏闻一多那种对祖国的强烈政治责任感,"所作却都似微弱的幽幽的恍如海上的声音"(《〈玮德诗文集〉跋》),给人以轻渺、空疏之感。
1929年夏,安徽桐城人、方苞后裔方纬德进中央大学外文系学习英国文学,与陈梦家结为诗友。1930年前后,以他们为核心,集合了一批青年诗人。同时,陈梦家的同学梁镇、沈祖牟等人也由徐志摩推荐,常在《新月》月刊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南京诗人群的形成,成为后期新月诗派的先声。
受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理论的影响,1930年1月,年仅十九岁的陈梦家在《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1卷7期上发表诗论《诗的装饰和灵魂》,宣告了指导他诗歌创作的完整的艺术主张。
首先,他认为诗就其本质来说,"是美的文学",即"诗应当是可以观赏的歌咏的思味的文学",因此,"诗必须具有其独具之形象与灵魂。"
其次,他将诗的成分,"简要的可从其性质分为两种: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韵律,""一是内在的精神,就是诗感。"在诗的形式上,他主张"用美术和音乐的调配,便因美观的格式与和谐的音韵所生出的美感,衬托'诗的灵魂'。"同时他又指出:"诗的灵魂--就是诗的精神--应当较之外形的修饰更其切要。"诗在内容上"不仅是一些平凡的描摹与感慨,更其要有哲学意味。"
最后,在风格上,突出地强调"诗,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韵,自然的感情",要"哲学意味溶化在诗里。"
陈梦家的新诗理论,纠正了前期新月诗派偏于强调形式因素的倾向;承认"诗感的来临是因于内心接受外物印象的击应";在诗美学与新诗艺术规律上,继承了前期新月诗派"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主张,并作了更为深入有益的探讨。但他在诗歌创作的根本问题、即创作目的与创作动力问题上,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这较之前期新月诗派用诗歌艺术表现"我们这民族这时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徐志摩:《〈诗刊〉并言》)的认识大大后退了一步。陈梦家的这种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显然是与他的老师徐志摩思想的影响分不开的。大革命失败后,在思想与创作上,徐志摩由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单纯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怀疑的颓废。"(徐志摩:《〈猛虎集〉自序》)虽然他对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有所不满,却同时又藉口"不崇拜任何的偏激","不能归附功利"(徐志摩:《〈新月〉的态度》),写下如《西窗》这样的攻击革命文学运动的诗歌。这正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十年内战时期政治立场的反映。陈梦家当时身为徐志摩的入室弟子,与徐氏时相过从,头脑中不免打下徐志摩思想的印记,所以他跟在徐志摩后面亦步亦趋地宣传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攻击"所谓革命的新诗是变为无次序的无音韵的杂乱的烦嚣的呼声"(陈梦家:《诗的装饰和灵魂》),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因素的。
然而,三十年代初,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使身居于深墙大院高等学府内的陈梦家面前,也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0年初,陈梦家写下《秦淮河的鬼哭》一诗,描绘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恐怖阴森的画面。诗人蛰伏在内心深处的爱国心驱使他怀着"一束隐忧"从"年青人的颓废病"中回眸视悲惨的现实人生。然而,他的教养、他所生活着的社会圈又常常使他没有勇气去进一步正视这个丑恶的、凄凉的社会。他不得不"再去做梦",在诗苑裏"幻想"和"徘徊"(见《五月》)。陈梦家这种精神状态,是后期新月诗派中一大批中上层小资产阶级诗人思想倾向的代表。
1931年是陈梦家文学活动最为繁忙的一年。早在1930年初夏,他就与方令孺、方纬德商议,拟继当年《晨报副刊》的《诗刊》后,再办一个《诗刊》。是年的7、8月间,因父亲患病,陈梦家来到上海,把南京诗人的建议告诉了徐志摩,得到赞同。徐志摩立即发信征稿,与陈梦家筹备《诗刊》。1930年冬《新月》3卷之号刊出《诗刊》广告,宣布"我们几个《诗刊》的旧友想多约几个对诗有兴味的新友再来一次集合的工作。"1931年1月20日,由徐志摩主编、陈梦家担负实际编辑工作的《诗刊》季刊在上海以"诗社"名义出版,撰稿人除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等前期新月诗人和南京诗人群成员外,还有林徽音、卞之琳、、曹葆华等新加入的北京青年诗人,标志后期新月诗派的正式形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年龄还不到二十岁的陈梦家已成为新月诗派的一员主将。
同月,陈梦家的第一部诗集《梦家诗集》由新月书店出版,书很快销售一空。不少杂志发表了书评,连广东汕头一家不太知名的刊物《滨海文艺》都发表了专论,使陈梦家的诗名大噪。1931年7月,《梦家诗集》增选后再版发行。
这一时期,陈梦家还曾创作过一些散文与小说。他所作的中篇小说《不开花的春天》,1931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小说用书信的形式敍述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曲折地反映了陈梦家苦闷的内心世界。
1931年夏,陈梦家毕业于中央大学,获得律师执照,从南京小营移住市郊兰家庄。7月,应徐志摩之邀赴上海,住天通庵,负责编选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诗选》。陈梦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选出前、后期新月诗派主要诗人的代表作共十八家八十首,把这些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社会地位与政治思想倾向的诗人在艺术流派的体系上联系起来。他在这部诗选集的《序言》中,从新诗发展史的角度,总结了新月诗派的艺术理论,指出新诗十多年来的成绩犹如长江的涓涓的水源,尚"在山涧裏悄悄走着生命无穷的路",而新月诗派"自己相信只是山涧中一支小小的水",在"忍耐的开辟新的路子。"并表示"主张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差不多是我们一致的方向","态度的严正又是我们共同的信心。"他的这些理论主张未出徐志摩艺术思想的巢臼。
1931年9月,徐志摩将《诗刊》交予陈梦家主编。11月19日,这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诗哲"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触山坠机身亡,导师的临终遗言与悲剧性的命运引起陈梦家内心的震动和深沉的思索。他在徐志摩逝世后的第四天,创作了新诗《致一伤感者》,批判了感伤主义的思想情绪:伤感在穷人是一件奢侈的事,/快乐在人手上,也在人心上。/--世界不全是坏的。
不久,陈梦家在其主编的《诗刊》第4期《叙语》中对后期新月诗派创作的"题材走到今天太狭隘了"的现象深为不满,表示"很想把新诗的内容更要扩大"。这一些,预示了他创作思想转变的资讯。
第二阶段
1932年1月,陈梦家编完了老师徐志摩的遗稿《云游》集,整理了自己19丑年夏季后的诗稿,结集为《铁马集》,便毅然停办了后期新月诗派的刊物《诗刊》,结束了交织着迷惆与痛苦的学生时代。
正当陈梦家规划自己未来生活的时候,"一·二八"战争爆发了!十九路军在上海抵抗日寇的隆隆炮声震醒了深埋在诗人心底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战争的第二天,他即与同学刘启122旅旅部,参加抗日宣传工作。陈梦家等人随122旅旅部自南翔经刘行、嘉定、杨行、顾家宅、真如、大场一线向蕴藻滨前线挺进。2月1日军队进驻南翔镇时,陈梦家在车站伫立三天三夜,目睹无家可归的妇孺老幼在雨雪中踉跄行走,沪宁线上的难民行列婉蜒长达数十裏。他心如刀绞,写下《哀息》一诗,发出"谁教我们这样的?"的责问。2月13日,部队在季家桥与日寇雪中大战。122旅第5、6团任前锋,与敌寇肉搏终日。陈梦家等亲临火线,抢救伤患。他看到勇敢的中国士兵们在弹雨中无畏地冲杀,挂彩的伤患染成了
血人,有的战士牺牲时仍保持着托枪瞄准的姿势。田野上到处是抗日志士的新坟。在战士墓前,陈梦家写下了动人肺腑的悲壮诗篇--《在蕴藻浜的战场上》:在蕴藻浜的战场上,血花一行行/间着新鬼的坟墓开开在雪泥上:/那儿歇着我们的英雄--静悄悄/伸展着参差的队伍--纸幡儿飘。/苍鹰,红点的翅尾,在半天上吊丧。现在躺下了,他们曾经挺起胸膛/向前冲锋,他们喊杀,他们中伤,/杀了人给人杀了,现在都睡倒/在蕴藻浜的战场上。交给你,象火把接着火,我们盼望,/盼望你收回来我们生命的死亡!/拳曲的手握紧炸弹向我们叫:/那儿去!那儿去!听我们的警号!/拳曲的手煊亮着一把一把火光/在蕴藻浜的战场上。
他还在季家桥前线用民歌的风格写下《老人》一诗,描绘农民对故上的热爱。这些在抗战前线写下的史诗般的作品,是"一·二八"事变珍贵的实录。诗人在构思时"有意摆脱所有形式的羁绊"(《〈梦家存诗〉自序》),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标志陈梦家新的创作阶段的开始。
2月下旬,陈梦家从淞沪前线返回上海。3月,应闻一多先生之邀到青岛大学任闻先生的助教,并在闻先生的指导下,开始研究甲骨文。4月,陈梦家修改他在淞沪前线所写的诗,结集为《陈梦家作诗在前线》。
他在青岛写下的诗,如《海》、《小诗》,已完全脱开格律化的巢臼,另辟蹊径。他后来谈到其创作前期的格律化新诗时说:"有人认为这就是我的好处,是错了。""这把锁压坏了我好多的灵性,但从这些不自由中,我只挣得一些个造字造句的小巧。"(《〈梦家存诗〉自序》)在创作实践上,前期新月诗人大多初期作品形式自由,后来慢慢走上格律化的路,后期新月诗人如陈梦家、方纬德则大半是初期作品格律谨严,后来迈向形式自由的路,这个文学现象表明新月诗派形成和解体的过程。年青一代新月诗人纷纷感受到脱离社会现实尝试形式上的实验是条绝路,各自努力探索新诗发展的新途径。
1932年夏天,闻一多与陈梦家相继离开青岛去北平。临行前师生登上泰山,敞襟临风,饱览祖国山川的秀色,这在陈梦家的心裏留下了难忘的印象。9月,闻一多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陈梦家也由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刘廷芳推荐,到该院学习。后为院长赵紫宸所望重,并与其爱女赵萝蕤女士缔给良姻,成为终生的知友与伴侣。
1932年10月,日寇的侵略魔爪已伸向关内,整个华北处于危急之中。是月22日,陈梦家应邀在北平青年会南厅发表题为《秋天谈诗》的讲演。在讲演时陈梦家大声呼吁:"让我们个人的感情渐渐溶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我们的声音化作这大群人哀泣的声音,不只是哀泣,还有那种在哀泣中一声复兴的愿望。"
1933年初,日寇的铁蹄终于践踏在热河的土地上,陈梦家义愤填膺,决心自行出榆关到前线为保卫祖国效力。1月13日,方纬德、瞿冰森等同学在北平东城灯市口燕京校友会召开欢送会。次日淩晨,陈梦家离北平经古北口奔赴塞外。途中目睹奇丽峻伟的塞北风光,爱国的赤子之情油然而生。他根据那时的观感所作的《古北口道中》、《承德道中》等诗篇,诗风雄阔奔放,别是一番气象。
1933年3月初,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热河不战而失,整个华北处于危急之中。陈梦家满腔的报国热忱付诸东流,他悲愤地从前线返回北平。是年9月,他到安徽芜湖任广益中学的国文教员,住在狮子山青阳庐。在芜湖陈梦家创作了两部气势磅礴、构筑宏伟的抒情长诗《往日》与《泰山与塞外的浩歌》,达到了他诗歌创作的顶峰。《往日》是用长诗形式回顾自己经历的作品,分《鸿蒙》、《昧爽》、《陆离》三章,风格奇幻瑰丽,多姿多彩,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力作,显示了诗人过人的才气。八百行的长诗《泰山与塞外的洽歌》更是新诗苑中的一朵奇葩。火焰般迸喷的爱国主义激情如崩云裂岸的浩荡大江奔泻于一气呵成的湍急的诗行间,令人目不暇接。
此诗苍凉悲壮,论者以为兼有"李白诗中的涵养"和"岑参边塞诗的气魄"。它是作者回顾当年在山东登临泰山与出塞抗敌时的观感而作。它与同时所作的《西山野火》、《黄河谣》等爱国主义诗篇不愧为我国新诗史上的佳作!
1934年1月,陈梦家的诗集《铁马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同月,陈梦家赴北平为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专攻古文字学。这时他的主要精力已移向学术研究,但课馀常在津、沪《大公报》的文艺副刊及《文艺月刊》、《新诗》月刊等报刊上发表诗作。他后期的诗作,诗风老成,技巧纯熟,但已失却了前一阶段的激情,表现一种"想在百袖衣上捉蝨子,晒太阳"(《小庙春景》)的闲适自如的意趣。1935年8月,陈梦家从他历年所作的100馀首诗中精选出23首,结集为《梦家存诗》,以作为其"七年写诗的结账"。他在诗集的《自序》中总结了自己创作道路的成败得失,倾诉了自己心目中的审美理想。然而,诗人不久即放下了他的诗笔,使我们无以领略他心中所盘旋的诗美的极致了。
第三阶段
陈梦家在艺术上的成就,一直为文学史家们所称道。陈梦家自称最欢喜抒情诗,他的主要艺术成就确在抒情诗上。在创作中,他首先着力的是塑造特具个性的抒情形象。综观陈梦家的诗作,可以体味到一个飘逸的虔诚的青年诗人的总体形象。
每个作家都在他的创作中实践他的美学追求,诗歌这种精致的文学形式尤为集中地体现了作家的审美理想。穆木天说陈梦家的诗"好如一片秋空,具有着静闲的优然的美。"(《〈梦家诗集〉及〈铁马集〉》)确实道出了它的审美特征。阅陈梦家的诗,处处感受到一种纯练而质朴的美。陈梦家的诗意境和风格虽淡如轻烟,"却不陷于一看兴尽的境地"(希隽:《论〈梦家诗集〉》),给人无穷的回味。他的诗具有丰富的哲学意味与深沉的内蕴。
陈梦家的诗歌创作,无论在艺术思想还是表现手法上都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甚深。他尤为推崇布莱克那种"在简易的外表后面隐藏着深刻的人生见解"的诗风(见阿尼克斯特:《英国文学史纲》)。对于布莱克诗中所弥满的那种略带神秘感的哲理情趣,陈梦家也深得其中三味。英国诗人霍思曼好在结尾处出奇制胜、造成馀味无穷的艺术效果的所谓"戏剧的拂拭"的技巧,以及布莱克用重迭复遝的诗句表现情感的手法,都被陈梦家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显示了他的艺术造诣。
陈梦家在三十年代的诗名很大,曾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1936年在伦敦出版的第一部英语版的中国新诗选本--《中国现代诗选》中曾选入他的诗。陈梦家评论徐志摩在新诗史上的历史贡献时说:
在这小小十年中,志摩先生尽了他的力在创造新诗的风格,并介绍西洋的诗歌……不光是诗的形式,就在内容上他主张溶合一切,让诗代表时代或民族不可错误的声音,也成为一个人灵魂真实的歌唱。(《(诗刊)叙语》)
陈梦家对新诗的贡献也是在这些方面。但正如臧克家所评价陈梦家的:"他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年轻,高才,缺乏的是实生活,是人生艰苦的磨炼。"(《我的诗生活》)因而他的歌喉始终没有融人大时代的群众的合唱中。
1936年9月,陈梦家获硕士学位,留燕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从此全力专注于中国古文字学、古史学的研究。在闻一多先生的指导下,不少后期新月诗人如孙毓棠、俞大纲、孙洵侯都由诗人成为学者,走上同一条路,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或兴趣的转移,而是出自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诚如闻一多先生所自述的:要当"杀蠢的芸香","因为经过十馀年故纸堆中的生活,我有了把握,看清了我们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我敢于开方了。"(《给臧克家先生》)这也是陈梦家所孜孜以求的。
考古学家陈梦家
1937年7月,抗战爆发,陈梦家由闻一多先生推荐,到长沙清华大学教授国文。是年秋,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4年秋,经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和清华大学金岳霖教授介绍,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中国古文字学,1947年夏,曾历游英、法、瑞典、丹麦、荷兰等国。他在国外以极大的爱国热情与惊人的毅力,备尝艰辛,致力于收集流散于欧美的我国铜器资料。1947年秋,他拒绝别人劝他留住美国的要求,毅然启程回归祖国,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转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考古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编委、《考古通讯》副主编。解放陈梦家先生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古文字学、年代学和古史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在国内外赢得很大的声望。他业馀与诗人郭小川、艾青等时相过从,并写过文艺短评与咏物写景的小诗,很受读者欢迎。
陈梦家诗词摘录
陈梦家的诗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藐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⑽ 《孤独八百士中国孤军营上海抗战纪实》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孤独八百士》(陈立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R2u-akAOWURiEB9GWJXUQA
书名:孤独八百士
作者:陈立人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5.1
内容简介:该书为中国抗战大写真系列之一。淞沪会战演成危局,上海行将不保。国民党第72军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八百官兵固守上海最后阵地四行仓库。经四天四夜浴血奋战,八百将士完成既定任务,奉命途经上海公共租界撤退。可是英国租界当局迫于日军的压力,竟将八百壮士无理羁押。在经受了4年惨痛的囚徒式羁押生活后,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上海外国租界。八百壮士被日军当作战俘,押送到国内各地作苦工。有一部份还被押到南洋一些岛屿服劳役,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本书以凝重的笔触详尽地展示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激战四昼夜的动人一幕,描述了他们长达八年悲惨的羁押、流放生活。故事如诉如泣,催人泪下。揭示了抗日壮士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