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解离常数与解离平衡常数的区别是什么
一、定义不同
1、解离常数:解离常数(pKa)是水溶液中具有一定解离度的溶质的极性参数。
2、解离平衡常数:对某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系数次方的比是一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
二、意义不同
1、解离常数:解离常数(pKa)是有机化合物非常重要的性质,决定化合物在介质中的存在形态,进而决定其溶解度、亲脂性、生物富集性以及毒性。对于药物分子,pKa还会影响其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化学性质。
2、解离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平衡进行程度的标志。一般认为K>10的5次方反应较完全,K<10的5次方反应不完全。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估计反应的可能性。因为平衡状态是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
三、测定方法不同
1、解离常数:具有荧光的物质溶液,在不同的浓度下会有不同的荧光强度。因此若改变溶液中的物质浓度,溶液的荧光强度也会相应改变,可以根据溶液荧光强度的变化所对应的物质浓度变化来得到物质的解离常数。
2、解离平衡常数:将等量待测物通过点样吸附到经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处理过的薄层色板上,然后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展开,这样就能测得待测物质一系列的Rf值。用Rf值与对应的pH值作图。可得到该物质pH—Rf特征曲线,依此特征曲线,可知其解离平衡常数。
⑵ 反应平衡常数有哪些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①溶液中的反应:[A]、[B]、[C]、[D]:表示A、B、G、D在平衡时的浓度;
Kc为浓度平衡常数;单位:
Δn=(x+y)–(m+n)
Δn=0时,Kc无量纲,Δn≠0时,Kc有量纲,
②气相反应:
压力平衡常数:
PA、PB、PC、PD:气态物质A、B、G、D平衡时的分压,KP为压力平衡常数
Kp量纲:(Pa)Δn,(kPa)Δn,(atm)Δn
Δn=0时,无量刚,
Δn≠0时,Kp有量纲,浓度平衡常数Kp与Kc的关系:
反应物生成物都近乎理想气体时,根据理想气体的气态方程PV=nRT
P=cRT,代入到表达式中,Kp=Kc(RT)△n(只应用于单纯气态反应)
Δn=0时,Kp=Kc(注意适用条件)
对于不以水为溶剂的溶液中的反应,溶剂的浓度同样是常数。
② 当反应中有固体物质参加时,分子间的碰撞只能在固体表面进行,固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率和平衡没有影响,因此,固体的“浓度”作为常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就不写固体的浓度。
③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同一个化学反应,由于书写的方式不同,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平衡常数就不同。但是这些平衡常数可以相互换算。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化学平衡常数
⑶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怎么计算
对于可逆化学反应mA+nB⇋pC+qD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3)反应平衡常数和离解压扩展阅读:
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在应用平衡常数表达式时,稀溶液中的水分子浓度可不写。因为稀溶液的密度接近于1 g/mL。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5.6 mol/L。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水量的改变对水的浓度变化影响极小,所以水的浓度是一个常数,此常数可归并到平衡常数中去。
2、当反应中有固体物质参加时,分子间的碰撞只能在固体表面进行,固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率和平衡没有影响,因此固体的“浓度”作为常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就不写固体的浓度。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同一个化学反应,由于书写的方式不同,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平衡常数就不同。但是这些平衡常数可以相互换算。
4、不同的化学平衡体系,其平衡常数不一样。平衡常数大,说明生成物的平衡浓度较大,反应物的平衡浓度相对较小,即表明反应进行得较完全。因此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5、一般认为K>10^5反应较完全(不可逆反应),K<10^(-5)反应很难进行(不反应)。
⑷ 解离平衡常数是什么
解离平衡常数是溶液中已解离的分子与解离前初始状态分子比值。
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
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属于化学平衡中的一种,即叫做电离平衡的有关知识。例如,水溶液中发生的许多离子反应,酸的强弱的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人体体液的pH与健康的关系等等。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出离子,而离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分子。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这个可逆的电离过程也与可逆的化学反应一样,它的相反的两种趋向,最终也将达到平衡。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