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件处理 > 砾石纹理贴图解压

砾石纹理贴图解压

发布时间:2022-07-30 12:20:16

❶ 砾岩与角砾岩

粒度大于2mm的陆源碎屑颗粒超过50%的岩石称为粗碎屑岩。根据粗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分为砾岩和角砾岩,相应的沉积物称为砾和角砾。

一、一般特征

1.组成

粗碎屑岩由粒度大于2mm的粗碎屑颗粒(砾或角砾)、粒度小于2mm的基质和胶结物三部分组成。粗碎屑颗粒主要为岩屑,其次为单矿物。基质为砂级以下的碎屑颗粒,包括石英、长石和岩屑。胶结物主要为碳酸盐矿物、次生加大石英和铁质等。

2.结构

粗碎屑的粒度一般为中-粗砾,分选较差。粗碎屑的磨圆程度为棱角状-圆状,表面可见有擦痕、沙漠漆等表面特征。

3.构造

一般为块状构造,有时可见有递变层理和交错层理。砾石可呈叠瓦状排列(图12-1)。在空间上,一般呈透镜状分布,稳定成层分布者少见。

二、分类

粗碎屑岩一般可按照砾石的圆度、粒度、成分(岩性)以及成因进一步划分。

(1)按照砾石的圆度可分为砾岩和角砾岩,前者的粗碎屑以圆状和次圆状为主(含量大于50%),后者以次棱角状和棱角状为主(含量大于50%)。

(2)按照主要砾石的粒度可划分为巨砾岩(大于256mm)、粗砾岩(256~64mm)、中砾岩(64~4mm)和细砾岩(4~2mm)。

(3)按照砾石成分(岩性)可划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单成分砾岩的砾石成分(岩性)单一,同种岩性的砾石含量大于75%,其中绝大部分为稳定性较高的岩屑或矿物碎屑。复成分砾岩的砾石成分(岩性)复杂,且没有一种岩性的砾石含量超过50%。

(4)按照成因可将砾岩或角砾岩划分成河成砾岩、冰积砾岩、同生砾岩、崩积角砾岩、岩溶角砾岩等。

在实际工作中可将上述划分方案的2~3种结合起来综合命名,例如,石英岩粗砾岩、复成分中砾岩等。

图12-1 砾岩的描述标志(瓦克尔,1975)

三、常见岩石类型

1.石英岩砾岩

以石英岩、燧石岩、脉石英为主,中细砾级,分选、磨圆较好,颗粒支撑。胶结物为次生加大石英、方解石、赤铁矿等。

2.复成分砾岩

砾石成分复杂,常见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屑,通常以不稳定的岩性为主。圆度中等,分选中-差。基质成分复杂,胶结物较少,有时可见方解石和次生加大石英胶结物。复成分砾岩的厚度一般较大,呈楔状分布于盆地边缘。复成分砾岩与岩屑砂岩或长石砂岩的成因类似。例如,花岗质砾岩与长石砂岩共生,都是结晶基底迅速侵蚀的产物;灰岩砾岩则代表高差很大、迅速侵蚀和快速堆积的产物。

3.冰积砾岩

成分复杂,分选极差,为无分选的角砾、砂、粉砂和泥的混合沉积。基质含量高,为基质支撑。这种基底型砾岩可进一步细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发育水平层理(亦可称为纹理或纹层),在砾石的下方水平层理发生塑性弯曲(图12-2)。这些砾石是由浮冰将其携带到深水区,浮冰融化坠落到沉积物中形成的,亦称为坠石或冰筏沉积。

图12-2 具纹理的基底型砾岩(冰筏沉积)(何起祥,1978)

另一种类型的基底砾岩,基质无纹理。冰积砾岩即属此类。冰积砾岩的结构特征是,砾石含量少,分选极差。砾石的形态常呈五角形或三角形,底面平而棱角尖锐,表面常可见有各种擦痕,其中以丁字形擦痕最为特征。

4.角砾岩

属于未经搬运的原地堆积或稍经短距离搬运的近源堆积。其成因复杂,在地层中并不常见。常见的角砾岩类型有崩积角砾岩、滨岸角砾岩、岩溶角砾岩、溶崩角砾岩、成岩角砾岩和构造角砾岩等。

四、粗碎屑岩的分布

粗碎屑岩主要分布在冲积扇、河流、滨浅湖、滨海、浊流和冰川沉积环境中(表12-1)。

表12-1 主要粗碎屑岩分布的沉积环境及其特征

续表

❷ 为什么有的沉积岩的纹理会倾斜甚至扭曲

有的沉积岩的纹理会倾斜甚至扭曲的原因:一般是沉积岩,最初形成的时候是水平的或者角度不大,主要是后期构造运动使其地层的角度角度变大,甚至竖直、倒转。

沉积岩的形成几乎都是水平的,如果该地区没有经过构造运动的洗礼,其地层是水平的,世界上很少发现有水平岩层存在的。沉积岩形成后,经过地壳运动,把地层挤压或变形成倾斜甚至倒转的形式存在。只是大地构造运动的结果。

特性概述

沉积岩是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曾称水成岩。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 (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沉积物指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碎屑物,如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主要是母岩风化的产物,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宇宙物质等。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在陆地上出露的面积约占75%,火成岩和变质岩只有25%。

❸ 雨化石的形成

是雨花石还是鱼化石

雨花石产于南京雨花台砾石层。雨花台砾石层为古长江及其支流秦淮河、滁河的沉积物。形成距今约1200万——300万年的地质时代,即中新世、上新世,乃至第四季早期.雨花台砾石层是南京附近的重要地层,在1924年世界地质大会上,由地质学家刘季辰、赵汝钧创名。雨花台砾石层中的砾石来源与长江及支流有关。
目前关于雨花台砾石层的砾石来源有两种假说:
一是远源,即来自长江中游一带;二是近源,即来自南京附近。李立文教授经过对幕府山、铁心桥和秦淮新河畔的原生玛瑙标本及湖北松兹、四川宜宾的玛瑙质砾石标本的研究后认为:雨花台砾石层的来源较为复杂,它既有远源,也有近源,并以近源为主。

❹ 翡翠纹理

翡翠的纹理是翡翠内部晶体颗粒的排列和顺序。由于地质的长期作用,翡翠原石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翡翠内部的柱状晶体结构会沿着压力较小的部位生长,在翡翠原石中形成了纹路。存在于翡翠内部,而在外观上难以判断的纹理,多在翡翠早期形成,地质运动是由内应力引起的,在随后的地质过程中,往往会被后期的矿物填充愈合,所以一般是封闭的。翡翠纹理从形态上分为:苍蝇翅纹,橘皮纹,B+C酸蚀纹,从排列顺序上分为:顺纹和逆纹。
在形成翡翠的矿物晶体表面和晶体解理表面,在光照下,晶体表面和解理表面呈针状、柱状或片状闪光表面,很像昆虫苍蝇的翅膀,简称"苍蝇翅"。玻璃种,冰种翡翠的晶体很小,几乎看不见"翠性",肉眼很难看到。橘皮纹是由于翡翠柱状、纤维状晶体硬度不同而产生的类似玉的皱纹,高硬度晶体凸起,低硬度晶体凹陷,这种独特的现象是橙皮效应。而酸蚀纹由于翡翠B货物中强酸的腐蚀作用,翡翠矿物颗粒之间的间隙非常明显,表现在凸起和凹陷之间不是平滑的过渡,而是一个裂缝分开,形成穿插在翡翠矿物颗粒之间的裂纹,称之为"酸蚀纹"。可以说,有酸蚀纹的翡翠千万不要购买。
翡翠市场上的原石也叫籽料,即翡翠砾石。砾石的外层被一层风化的皮壳紧紧包裹,厚薄不一,均匀性较差。从矿物学角度来看,这层皮壳的外观、质地变化多端,纹理走向复杂,有时与内部矿物成分相差很大,单靠肉眼很难把握颜色。真正的翡翠,从外观上看是透明的,在光线下可以看到翡翠内部的纹理结构,石花自然,细腻光滑。翡翠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矿石,经过几千年的地壳运动,在低温和极高的压力条件下形成变质。翡翠和所有矿物一样,化学合成是不可能的,而且世界上绝对没有两块相同的翡翠,即使外观看起来完全一样,内部纹理结构也不同,所以每一块翡翠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不同的翡翠统一的标准定价也不同。

❺ 雨花石本身作为一种观赏石,有什么样的美誉

雨花石是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石中皇后”之美誉。

❻ 陆源碎屑岩的主要类型

(一)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

1.概述

粒度大于2mm的碎屑含量在50%以上,并为其他物质所胶结的岩石,称为粗碎屑岩。粗碎屑岩中以岩屑为主,亦含少量矿屑,被化学沉淀物质所胶结,碎屑颗粒间的孔隙常被砂质及粘土质等物质所充填。

粗碎屑物质一般搬运不远,故母岩性质对粗碎屑岩中的岩屑成分影响甚大;特别是角砾岩,其大部分角砾的成分取决于母岩的成分。砾岩中的砾石,因经过短途搬运,产生分选和渗合作用,成分可较为多样化。

2.粗碎屑岩的划分

(1)根据砾石圆度划分

砾岩:岩石中碎屑的磨圆度50%以上为圆状和次圆状的称为砾岩。砾岩是碎屑物质经过搬运磨圆或沉积物再搬运再沉积的产物。

角砾岩:岩石中碎屑50%以上为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的称为角砾岩。角砾岩是碎屑未经搬运或短距离搬运或某种介质搬运后快速堆积的产物。角砾岩除沉积成因之外,还可以由构造作用(断层角砾岩)、火山作用(火山角砾岩)等形成。

(2)根据砾石大小分(表8-2)

表8-2 按砾石大小划分的砾岩(角砾岩)分类表

(3)根据砾石成分划分

1)单成分砾岩(角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一种,含量在75%以上。常见的砾石成分是石英、燧石、石英岩、硅质岩等性质稳定的岩屑和矿屑。填隙物常与砾石成分相同,胶结物常见的有碳酸盐质、硅质和铁质。典型的单成分砾岩分布在地形平坦的滨岸地带。由于碎屑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并受到海浪的反复冲刷磨蚀而成。例如石英质砾岩,它不仅成分单一,而且圆度也很高。自然界中常可在局部见到单成分的角砾岩,这些角砾岩成分可以是很软和易溶的岩石,如石灰岩、泥岩等。这种岩石是由于母岩迅速被机械破碎,角砾就地堆积或被搬运不远就堆积下来而成的,如洞穴角砾岩、滨海陡岸角砾岩等。

2)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十分复杂,各种岩石的砾石都可能出现,但其含量均不超过50%。复成分砾岩的砾石常分选不好、圆度不高。这种砾岩多沿山麓呈带状分布,代表巨大古老山脉中的母岩迅速被破坏、迅速堆积的产物。复成分砾岩的命名可根据其中主要砾石成分来命名,如安山-流纹砾岩、石英岩-花岗岩砾岩等。

(4)根据砾岩(角砾岩)在地质剖面的位置分

1)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岩石的特点是:成分较简单,以坚硬稳定的砾石为主;圆度高;分选好;厚度一般不大,但层位稳定。在地质剖面中底砾岩的出现,代表着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之后,另一个新的沉积时期的开始。

2)层间砾岩:是整合地夹于其他地层之中的砾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局部变化,如流水对盆地底部的冲刷、波浪的冲击,盆地底部或沿岸发生山崩地滑等原因,均可形成层间砾岩。层间砾岩的特点是:砾石圆度差,砾石成分多为不稳定的岩屑,但与下伏基岩一致;充填物、杂基及胶结物的成分均较复杂,是近源堆积的产物。

3)层内砾岩:指沉积物尚处于半固结状态时,经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石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该成因的砾石属内碎屑,它不能代表沉积间断,故又称为同生砾岩。其成分取决于下伏岩层的岩性,成分单一,搬运距离短,磨损轻微。常见的层内砾岩有竹叶状灰岩和泥砾岩,如我国华北寒武系中的竹叶状灰岩。

(5)根据砾岩(角砾岩)的成因分

砾岩(角砾岩)的成因分类,也称为综合分类。分类的具体指导思想是以具有成因意义的砾岩特征作为分类基础,既便于分析成因,又便于实际工作。不少学者作了许多砾岩的综合分类及有益的尝试。1975年裴蒂庄首先对砾岩进行了综合分类;1986年曾允孚等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砾岩的综合分类方案(表8-3)。

表8-3 砾岩综合分类

①指粗碎屑中所含者。

(据曾允孚,1986)

3.主要的砾岩和角砾岩的岩石学特点及类型

砾石的粒度、成分、形状特征以及杂基和胶结物的多少及其性质,在砾岩和角砾岩中变化很大。物质来源、搬运及沉积的条件以及成岩后生变化等条件,都对砾岩的面貌有很大影响。可以说砾岩和角砾岩是对生成条件反应最为灵敏的一类岩石。

自然界中单成分的砾岩比复成分的砾岩少。经过长距离搬运或长时期的改造后,可能只剩下最稳定的石英岩岩屑而形成石英岩砾岩。但是单成分的砾岩也不仅仅是石英质的,如川西侏罗纪莲花口砾岩中石灰岩砾石占90%以上。此外还有主要由泥岩砾石组成的单成分砾岩,它们可以是冰川成因的,或者是干旱气候带的冲积扇以及海底地滑成因的。一些后生的砾岩和岩溶角砾岩、断层角砾岩也常为单成分的。

典型的单成分正砾岩就是石英岩质砾岩,它的砾石来自石英脉、某些石英岩和燧石(如来自石灰岩中的结核)。因此,这种砾岩不会形成巨大的沉积体,常为石英砾岩薄层、透镜状体或巨大交错层砂岩中的夹层;砾石的粒度也不大,一般仅数厘米,通常磨圆度较好,多为经多次改造过了的多旋回性的再沉积物。这种砾岩常作为底砾岩而存在于海进层序的底部(或近底部处),具明显大陆成因的特征。如四川第四系的江北砾岩为典型石英岩质砾岩,它是河相成因的。根据世界各国对此类砾岩的研究报导来看,可以是河流成因,或海滩、浪成的,但大多数是河成的。

尽管石英岩质砾岩具有很高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但与它共生的砂岩却不具有较高的成熟度,通常是岩屑砂岩。

岩屑砾岩(不稳定的砾岩占10%以上,即裴蒂庄分类中的正砾岩中的岩屑砾岩)是最常见的一种砾岩。一般厚度很大,呈楔状体产于盆地边缘(或老山边缘),它可产于沉积建造的底部,或建造内一定的层位中。砾石一般粗大,粒径数厘米至数十厘米,大多数在10~20cm之间,分选性较差或很差。岩屑砾岩通常以复成分为多。我国一些造山带见此种砾岩,例如华北燕山的九龙山系砾岩(侏罗纪),祁连山北坡的老君山砾岩(晚古生代)等。此外,我国许多中生代红色盆地的红层中亦常产此种砾岩。但要指出的是,巨大的砾岩层系往往不只是由正砾岩组成,它还包括副砾岩。

花岗质的岩屑砾岩很像长石砂岩,只是粒度粗大,也常与长石砂岩共生,多呈透镜体产出。它是花岗岩结晶基底上的快速侵蚀堆积产物,说明该区当时主要为上升区。我国北方震旦系底部长城统中有与长石砂岩共生的此种砾岩产出。

另一种岩屑砾岩是石灰岩砾岩,它的产出要求特殊的地质条件,所以不很常见。我国四川西北部龙门山山前带侏罗系莲花口砾岩属此种类型。巨大的石灰岩砾石来自附近的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岩层,砾石之间极少杂基充填物质,呈典型的颗粒支撑结构。它是作为山前冲积扇的沉积物而产出的,在安县一带厚度数百米,局部近千米。海成的内碎屑灰岩砾岩也可具有正砾岩的岩性特点,它的生成与潮汐带有关,这将在碳酸盐岩类内详述。

副砾岩类指的是杂基物质含量>15%的砾岩和角砾岩。当杂基含量增多时可过渡为砾质泥岩。但习惯上,人们往往把含砾石只占岩石20%~30%的岩石也算作砾岩,而不作为泥岩来描述,这是因为砾岩所具有的特殊地质意义之故。事实上,副砾岩这个名词本身就意味着它不是以正常的砾岩形成方式沉积的,这类砾岩中常含有泥岩砾石,它们常常是巨大的泥质漂砾,因此许多人把这种砾岩归类于冰碛物中。但是自然界中这类砾岩并不一定都是冰川成因的,因此,有些人用“类冰碛岩”来表示非冰川成因的这类砾岩。

一种具有层纹(通常是水平层理或带状层理)的副砾岩即含砾泥岩。此类岩石中泥质岩具水平层纹,其中含有砾石;水平层纹常随砾石而有下凹的形状,它是由于砾石的“滴落”而造成的,故此砾石又称“滴石”。据研究,具有带状层理的泥岩常为冰川成因,砾石大小的“滴石”可能是由于河流或海(湖)岸冰块携带而来。另一种可能的成因是火山灰组成带状层理的细粒沉积物中含有类似冰携“滴石”状的砾石。具有纹理的副砾岩或砾质泥岩常与冰碛岩共生。

无纹理的副砾岩即通常所说的冰碛岩,它本是1887年伍德沃德(Woodward)用来描述一种“含有棱角状和圆状石块(石块上大都具有抛光现象和条纹构造)的不成层的硬结粘土”,以后才被人们用来指冰碛成因的沉积物。它们的特点是砾石成分复杂,结构成熟度低,分选极差。

类冰碛岩是指非冰川成因的砾质泥岩,即副砾岩。在这类砾岩中,泥质的含量变化很大,多者可占岩石的80%,最大的砾石可达漂砾级。这类沉积有的规模较大,曾被认为是海底泥流的沉积,常与深海浊积岩共生。它在浊积岩中呈厚层状、薄层状或透镜状体,也有的是因滑塌作用形成。小规模分布的这种岩石还可能是大陆泥石流成因,也有近岸浅水成因的。

4.砾岩和角砾岩的主要成因类型

常见的成因类型有:海成或湖成砾岩(角砾岩),河成砾岩(角砾岩),冰川角砾岩,山崩滑坡角砾岩,残积角砾岩,喀斯特(洞穴)角砾岩,成岩或后生角砾岩。

(1)滨岸砾岩

主要产在滨海地区,其次是滨湖地区。由河流供给的砾石或沿岸岩石崩塌下来的角砾经波浪和海流反复作用而成,其特点是砾石成分单一(如果母岩区成分复杂,砾石成分也不一定简单),多以稳定成分的砾石(石英、石英岩、燧石)为主;砾石的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往往是一种粒级占绝对优势(图8-13B)。砾石平均粒径一般小于2.5cm;砾石的对称性好;砾石长轴(a轴)多数平行海岸线方向,最大扁平面(即由a轴和b轴组成的面)向着海方向倾斜,倾角一般7°~8°,不超过13°,砾石倾斜方向与斜层理的细层总倾向一致(图8-14),因为这种排列方向在击岸浪的冲击下最为稳定。由于海平面的升降及波浪和底流随深度迅速减弱,整个砾岩层常呈薄层透镜体产出。它与石英砂岩共生,有时含有海生生物化石,这种砾岩当处在海侵层位的最底部时,就是底砾岩。

图8-13 砾岩粒度成分直方图

A—河成砾岩(据J.奥丁);B—滨岸砾岩(据温德华);C—冰积砾砂岩(据J.奥丁);D—山崩滑坡角砾岩(据温德华)

图8-14 河流、三角洲及滨海中砾石定向排列的基本类型

如在海岸附近,由于山崩地滑的作用,或因海浪冲击岸边陡崖崩塌下来的砾石,在重力作用下滚到水盆地较深处,在层间保存下来,形成滑塌砾岩-角砾岩。如粗屑留在滨海深处,继续受到海浪作用的改造,则成为滨岸砾岩。

从沿岸陡崖崩落下来的固结岩石,主要为角砾状,而在滚落时携带的半固结状的水底沉积物则易成磨圆的砾石。因此,近岸砾岩-角砾岩的特点是棱角状和磨圆状的粗碎屑同时存在,并且分选性不好,大小极不一致,大的角砾可达几米。岩体呈透镜状,在窄长的地带可以是厚的,但不会既广布又很厚。可含有海生化石。

(2)河成砾岩

指山间河流和平原河流形成的砾岩,包括暂时水流形成的洪积砾岩或扇积砾岩,以山区河流为主。它们沿山麓成带状分布,与砂岩一起形成巨厚层,有的厚度可达千米以上,长度达十千米以上,属于毗邻山脉剧烈上升后遭受快速剥蚀的产物。

河成砾岩的砾石成分复杂,属于典型的复成分砾岩。由于搬运距离不远,不稳定成分遭到的破坏作用较弱。各种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沉积岩组成的粗碎屑均可出现。还可以有长石、石英、暗色矿物,及各种岩屑的砂级混入物。填隙物常为粘土杂基,分选性差,一般是双众数的(如图8-13A),最大砾石直径常超过岩石粒径中值(Md)的7~8倍。磨圆度不一,砾石对称性差。砾石的最大平面向源倾斜,呈叠瓦状排列(图8-14);在稳定河流中,长轴与水流方向垂直,最大扁平面(ab面)的倾斜方向一般与水流方向相反,倾角随水流速度而变化,但在近岸处多与岸边平行。在急流河流中倾角可达15°~30°,而倾斜方向与斜层理的细层倾斜方向相反。

整个河成砾岩的横断面常呈大小不等的透镜体,底界面是一个不平坦的冲刷面,切割了不同的岩层。砾岩的岩性横向变化大,在平原河流及三角洲分流河道中可见泥砾岩。

(3)冰川砾岩-角砾岩

组分复杂,常见新鲜的不稳定组分。分选性很差,大的砾石常与泥砂混杂在一起,常无层理呈块状,往往与冰川粘土共生。砾石表面可见“丁字形”擦痕及磨光面。大的砾石(角砾)形状奇特,形成五角碎屑或熨斗状碎屑,其表面的“丁字形”擦痕的方向与冰川流向一致,砾石扁平面排列无一定规则。

(4)残积角砾岩

系母岩风化后的碎块就地堆积而成。其特点是碎屑棱角尖锐,毫无分选性,而最特征的是成分单一,并且沿剖面往下逐渐过渡到下伏的母岩。

(5)喀斯特角砾岩(洞穴角砾岩)

在地下水活动的石灰岩地区由溶洞顶壁垮塌堆积而成。其特点是角砾为石灰岩,胶结物仍是碳酸盐或风化的红土物质。

(6)成岩及后生角砾岩

成岩阶段,由于胶体物质的脱水收缩,使岩石破碎成角砾,再胶结可成角砾岩。在后生阶段,由于细脉的穿插而使岩石具角砾状外貌,这实际上是一种假角砾岩。在四川中三叠统含盐段中,由于含盐层的塑性变形或溶解,使围岩白云岩发生破碎,崩解而形成角砾岩。一般又称为盐溶角砾岩,是找寻盐矿的标志。这种角砾岩实属次生角砾岩的一种类型,它们的分布面积及深度都有限。

沃克(1975)提出了鉴别砾岩成因类型的四个重要标志,即支撑性及分选性、组构、层理和粒序性。他所列出的砾岩成因类型及特征如图8-15所示。

5.砾岩和角砾岩的研究方法及地质意义

对粗碎屑岩的研究,主要在野外进行,特别要注意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砾级碎屑成分,要统计各种成分砾石的含量,最好按粒级分别统计,将统计结果绘制成直方图或圆形图,并找出砾石成分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

图8-15 砾岩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据Walker,1975)

a(p)a(i)代表砾石长轴A平行水流,长轴呈叠瓦状排列;a(t)b(i)代表砾石长轴垂直水流,中轴B呈叠瓦状排列

2)粒度和分选性,最简便的办法是在露头上无选择地测量100个以上的砾石长轴,统计分析并求出砾石a轴的平均值和分选系数。如有平面上的资料,还要找出它们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作出等值线图。

3)砾石的圆度、球度、形状,以及表面特征的观察。

4)填隙物的成分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和砾石的相对含量,对填隙物的研究还应该在显微镜下进行。

5)沉积构造的研究,如层理构造、粒序性、砾石的排列性质和排列方向,并对砾石的排列方向进行测量、统计作图。

6)砾岩岩体的产状、接触关系、底面特征的观察。

砾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很广泛,自前寒武纪到现代的各个地质历史时期,以及在各种构造条件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砾质沉积。在古代,角砾岩要比砾岩少,厚度不大,分布也局限;在古代的砾岩中,最发育的还是山麓地区的河成砾岩,如我国河西走廊的上泥盆统老君山砾岩,其厚度达1000~2000 m。另外,地台型的底砾岩有时分布很广,其面积可达几百平方千米。

对砾岩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由于砾岩常形成于构造运动期后,大面积的出现与侵蚀面相伴生,在地层上常作为沉积间断和地层对比的依据。砾岩,尤其是角砾岩的形成是地壳运动的标志,对于了解地质发展史、地壳运动状况、古气候状况和冰川的存在都是极有用的。此外,砾石的分布还有助于了解古海(湖)岸线的位置、古河床的分布及古流向,以及陆源区母岩的特征等。

砾岩中常存有重要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如金、铂、金刚石等贵重砂矿和铜矿、铀矿等。例如,四川会理大铜厂的含铜砾岩、南非维特沃斯兰德(Witwatersrand)的含铀、金砾岩。砾岩常常是重要的含水层,是寻找水资源的有利对象,此外砾岩还可以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集层。砾岩本身还是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砾石也是混凝土的拌料。可见研究砾岩还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二)中碎屑岩——砂岩

1.概述

凡碎屑颗粒的大小在2~0.05mm之间,并且含量在50%以上的碎屑岩称为砂岩。砂岩主要由砂粒、杂基和胶结物三部分组成,有时可混入一定数量的砾石和粉砂。砂粒主要为陆源碎屑,其中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和各种岩石碎屑及少量的重矿物。上述三种碎屑组分的量比,不仅能反映陆源区母岩的性质,并且是砂岩按成分分类的主要依据。

砂岩是机械沉积作用的产物,故各种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都比较发育,特别是斜层理或交错层理较其他沉积岩类更为常见。

砂岩分布很广,在沉积岩中,仅次于粘土岩而居第二,约占沉积岩总量的1/3。

2.砂岩的分类

砂岩的分类方法很多,但主要是据碎屑的粒度和矿物成分进行分类。

1)据碎屑粒度分类:通常划分为三类,即粗粒砂岩(粒径2~0.5mm)、中粒砂岩(粒径0.5~0.25mm)、细粒砂岩(粒径0.25~0.05mm)。

2)按砂岩成分-成因分类:目前,我国砂岩成分-成因分类都强调了杂基的成因意义,首先根据杂基含量(15%为界)区分出净砂岩和杂砂岩。然后以石英、长石、岩屑为端元进行三角图形分类,曾允孚等的分类(图8-16(a)),用杂基含量来反映结构成熟度和搬运沉积介质的流动特征;用石英端元(Q)的含量或Q/(F+R)反映砂岩的成分成熟度;用长石(F)/岩屑(R)来反映物源、大地构造状况和气候、风化特点。信荃麟等的分类(图8-16(b)),用杂基含量反映机械分异作用的好坏和流动因素;用石英的含量反映磨蚀历史及矿物成分成熟度;用长石和岩屑的含量来反映母岩区岩石组合基本特征。这两个分类的主要区别是:①前者石英砂岩石英含量下界为95%,后者为90%;②前者石英端元包括石英、燧石、石英岩和其他硅质岩岩屑,后者石英端元只包括石英;③三角形内部分区,前者划分为7个区,后者划分为8个区。

图8-16 国内代表性的砂岩分类

笔者认为,曾允孚等和信荃麟等的分类都是比较成熟的分类。建议采用信荃麟等(1982)的分类方案。但必须说明的是长石砂岩(杂砂岩)与岩屑质长石砂岩(杂砂岩)的分界是石英端元与长石含量为75%、岩屑含量为25%的点之间的连线,即长石与岩屑含量比为3:1。长石质岩屑砂岩(杂砂岩)与岩屑砂岩(杂砂岩)之间的界线是石英端元与岩屑含量为75%、长石含量为25%的点之间的连线,即岩屑与长石含量比值为3:1。

3.砂岩的主要类型

依据信荃麟等(1982)的分类方案,首先按杂基含量把砂岩分成两大类,即砂岩类(杂基小于15%)、杂砂岩类(杂基大于15%),前者又可分为石英砂岩类、长石砂岩类和岩屑砂岩类三类,每个大类具有独自的特征,根据其自身特征,每一大类砂岩可作进一步类型划分(表8-4)。

表8-4 砂岩成分分类表

注:当基质含量>15%时,岩石名称相应改称石英杂砂岩、长石杂砂岩、岩屑杂砂岩等。(据信荃麟,1982)

图8-17 白云质石英砂岩

(单偏光,d=1.9mm)

石英碎屑圆度高,分选较好,杂基为泥晶白云石,杂基支撑,基底式胶结

(1)石英砂岩

颜色浅,常为浅黄、灰白色,碎屑矿物以石英为主,含量在80%以上,其次可含少量的正长石、微斜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及少量的岩屑。石英砂粒的圆度高、分选好;粒度以中—细粒为最常见。胶结物常见的有硅质、碳酸盐质或铁质(图8-17)。

石英砂岩常呈不厚的稳定层状,波痕及交错层理发育。除含钙质石英砂岩有时含少量钙质生物介壳外,一般不含化石。

石英砂岩是在地壳比较稳定,地形平坦,气候潮湿,母岩经过较彻底的化学风化,碎屑物质经过长距离的搬运,至海、湖滨岸和浅水区沉积,有的甚至经过多次沉积旋回而形成的。如我国北方震旦系长城统石英砂岩、宣化庞家堡震旦系串岭沟组的铁质石英砂岩等。

在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中,根据胶结物结构的性质常又分为以下几种。

1)硅质石英砂岩:碎屑石英未发生次生加大现象,胶结物为蛋白石或玉髓。

2)石英岩状砂岩:部分石英碎屑发生次生加大现象。

3)沉积石英岩(正石英岩):硅质胶结物全部发生重结晶而成次生石英,颗粒与胶结物界线不清,形成似镶嵌状结构,特征与变质岩的石英岩极为相似。

(2)长石砂岩

肉红色或粉红色;主要碎屑组分为石英<75%和长石>25%。长石以正长石和微斜长石为主。碎屑圆度差、分选性中等,常为粗粒结构。长石砂岩中除石英和长石碎屑外,有时还可含<10%的岩屑;重矿物含量亦可超过1%,常见的有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独居石、磷灰石等。胶结物常为碳酸盐质及氧化铁,常含有<15%的粘土质杂基,并常围绕长石碎屑再生长大(图8-18)。

长石砂岩主要形成于以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为母岩、地形起伏大的山区,母岩经受强烈的物理风化并迅速发生堆积而形成。一般分布在山前坳陷和边缘坳陷等地区,多属于湖泊、河流及山麓洪(冲)积沉积,如四川侏罗系的长石砂岩。

(3)岩屑砂岩

灰绿、灰黑色,碎屑颗粒中石英含量<75%,岩屑>25%,成分随母岩而异,长石<10%,并以酸性斜长石为主;重矿物含量在1%以上,种类较复杂,常见有辉石、角闪石等。碎屑的分选和磨圆度均差,颗粒呈棱角状。胶结物为硅质或碳酸盐质,常呈基底式胶结。粘土杂基也较多,并常转变为绿泥石和绢云母,有时并有交代碎屑的现象(图8-19)。

图8-18 长石砂岩

(单偏光,d=1.4mm)

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长石最高含量可达50%以上,填隙物为粘土及铁质,粘土围绕长石使长石形成次生加大,具有良好的晶形

图8-19 长石岩屑砂岩

(单偏光,d=3.5mm)

碎屑成分除石英外,有各种长石和岩屑,长石以斜长石为多,岩屑成分有喷出岩、粉砂岩、石英岩、粘土岩等,填隙物为粘土及少量的碳酸盐,孔隙胶结

岩屑砂岩主要形成于地壳运动剧烈时期,如地槽强烈下陷阶段。由于岩石遭受剧烈的风化剥蚀,碎屑物质只经短距离搬运,便快速堆积下来。多分布于构造隆起区附近的断陷带或坳陷盆地中。

(4)杂砂岩类

指杂基含量大于15%、分选极差、泥砂混杂的砂岩(图8-20)。在分类上与净砂岩并列,为另一大类砂岩,其进一步分类命名与净砂岩(砂岩)相同。

杂砂岩也有人称之为瓦克岩、硬砂岩。按照多数人的理解,瓦克岩是与杂砂岩近似的概念,硬砂岩则与岩屑砂岩的概念相近似。为避免人为的概念混乱,笔者赞同把瓦克岩、硬砂岩的术语废弃。

图8-20 岩屑杂砂岩

(据信荃麟,1982)

(正交光,×80)

北京西山,侏罗系九龙山组

杂砂岩一般富含石英,有不同比例的长石和岩屑,常含少量的黑、白云母碎屑。

石英有单晶石英、多晶石英。长石主要是斜长石和钾长石。岩屑主要是泥、页岩、粉砂岩、板岩、千枚岩和云母片岩岩屑,酸性火山岩岩屑也较为常见,安山岩岩屑极少。

杂砂岩杂基含量高(大于1500),而胶结物极少,自生矿物主要是碳酸盐,一般呈斑点状产出,通常交代杂基和颗粒。

杂砂岩呈暗灰色,一般是坚硬、固结良好的砂岩。常见递变层理和底面铸模构造。

由于杂砂岩是含有大量杂基、泥砂的砂岩,通常是泥砂混杂搬运的重力流沉积的产物,最常见于浊流沉积物中。

4.砂岩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对于砂岩(包括粉砂岩)的研究,不仅要在野外进行详细观察描述,而且还必须做大量的室内工作。

在室内工作中,薄片鉴定是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可用来详细研究砂岩成分、结构以及成岩、后生变化,以便正确地予以命名和进行成因分析。其他常用手段还有机械分析、重矿物分析及形态分析等。为了确定砂岩的储集性能,可用专门方法测定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利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X射线衍射等现代化手段,再结合压汞分析,可以进一步研究砂岩孔隙结构、胶结物的类型和数量,进而阐明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

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的结合,可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以及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古代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砂岩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砂岩是最重要的油气储集层,据统计世界上半数以上的油气资源储集在砂岩中。另外,砂岩中常有铜、铁、铅、锌、铀等多种层控金属矿床;砂岩是良好的含水层,是寻找地下水资源的有利场所;固结良好的砂岩可作建筑石材,松散的砂可作水泥拌料,纯净的石英砂和石英砂岩是硅酸盐工业和玻璃工业的原料。某些砂和砂岩中常常富集有重要矿产,如金、铂、锆石、独居石、锡石、金红石等矿物,可构成重要的砂矿。

从上述可以看出,砂岩的研究不论是在地质理论方面,还是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细碎屑岩——粉砂岩

粉砂岩是由粒度在0.05~0.005mm、含量在50%以上的碎屑质点组成的碎屑岩。粉砂岩中常混入砂和粘土,性质介于砂岩与粘土岩之间。

粉砂岩的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少见,有时含较多的白云母片。重矿物含量较高,可达2%~3%以上,常见的为锆石。碎屑的磨圆度差,常呈棱角状,填隙物为粘土质、碳酸盐质、氧化铁质等。

粉砂岩按粒度可细分为粗粉砂岩(碎屑粒度0.05~0.03mm)和细粉砂岩(碎屑粒度0.03~0.005mm)两类。

粉砂岩因颗粒细小,肉眼难以识别其矿物成分和形态特征,野外鉴定时可根据其粗糙的外貌和断口,以及用手搓捻其粉末有粉砂质点感觉与粘土岩相区别。此外,需着重观察岩石的颜色、层理等性质。

粉砂岩是碎屑经过了长距离搬运后,在比较安静的水动力条件、沉速比较缓慢的环境下形成的。在横向上分布于砂岩和粘土岩的过渡地带,在纵向上逐渐变成砂岩、粘土岩。它常具极薄的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及波状斜层理。

粉砂岩分布很广,我国很多杂色岩层、红层均为粉砂岩层。例如我国南方中生代—新生代的红层;北方广泛分布的黄土及黄土状岩石,也是一种半固结的粘土质粉砂岩。其中粉砂含量一般为40%~60%;其次为粘土,一般在30%左右(华北黄土中粘土含量可达40%);再其次为砂粒,含量在10%左右,粒径一般<0.25mm。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此外还有电气石、锆石、石榴子石等。我国北方的黄土一般认为是风成的,而其他地区(如成都平原、苏北、南京附近)的黄土则认为以水成为主。

❼ 请问文化石怎么做

文化石,学术名称铸石(Cast Stone) , 被定义为“精致的建筑混凝土建筑单元制造,模拟自然切开取石,用于单位砌筑应用”。
在英国和欧洲的铸石板被定义为“与骨料和胶凝的粘合剂,在外观上类似,以类似的方式可以使用的,天然石材”的任何材料制造。 铸石是一个砖石结构的产品,作为一个建筑的功能,装饰,装饰或面临的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或可用于园林小品 。 铸石可制成白色和/或灰色水泥,制成品或天然砂,精心挑选的碎石或级配良好的天然砾石和矿物颜料,达到理想的颜色和外观,同时保持耐用的物理性能超过最自然的切割石料。 铸石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自然切石灰石,褐砂石,砂石,青石,花岗岩,板岩,珊瑚岩,石灰及其他天然石料。
天然文化石:

是开采于自然界的石材矿床,其中的板岩、砂岩、石英石,经过加工,成为一种装饰建材。天然文化石材质坚硬,色泽鲜明,纹理丰富、风格各异。具有抗压、耐磨、耐火、耐寒、耐腐蚀、吸水率低等优点。 天然文化石最主要的特点是耐用,不怕脏,可无限次擦洗。但装饰效果受石材原纹理限制,除了方形石外,其他的施工较为困难,犹其是拼接时。
人造文化石:
人造文化石是采用浮石、陶粒、硅钙等材料经过专业加工精制而成的,采用高新技术把天然形成的每种石材的纹理、色泽,质感以人工的方法进行升级再现,效果极富原始、自然、古朴的韵味。高档人造文化石具有环保节能、质地轻、色彩丰富、不霉、不燃、抗融冻性好、便于安装等特点。
文化石的分类上大体上相似,一般有条石,面包石,城墙石,风化石、鹅卵石、混合纹理石、仿古砖等。
文化石的施工跟普通的墙壁施工是有很大区别:
一、将墙面处理干净并做出粗糙的表面,如是塑料质木质等低吸水性光滑面,须铺铁丝网,并做出粗糙底面,充分保养后再铺贴。
二、贴岩石之前务必先将岩石在平地上排列搭配出最佳效果后在按排列次序铺贴,相近尺寸、形状、颜色的岩石不要相邻。
三、425号以上的白水泥,普通水泥(水泥:砂:801胶水的比例为1:2:0.05),陶瓷粘接剂(请注意粘接剂使用说明)高性能专用粘接剂均可作为粘接剂。
四、将岩石充分侵湿,在岩石底部中央涂抹粘接剂要堆起呈山形状(贴仿古砖时砖底部可涂布薄层粘接剂)如不慎大面积弄脏表面需及时用刷子清洗后使用。
五、先贴转角。充分按压,使岩石周围可看见粘接剂挤出(部分产品不需转角)。
六、如施工需要,可对岩石进行切割来调整。
七、用塑料袋装填涂料来填缝隙,注意把握深浅,缝隙越深产品的立体效果。
八、填缝剂初凝后,用竹片等将多余的填缝料除去,用沾水的毛刷修理缝隙表面,如不慎岩石表面粘有少量填缝剂或粘接剂,待其干燥后,用刷子除去。更好。部分产品不须留缝。
九、岩石使用于室外时,铺贴好之后,待产品和填缝剂完全干燥后可喷涂防护剂进行防护处理(可防水、防冻、抗紫外线、防返碱等特点)。
十、留缝的要求处理(1)乱形岩石——最小的缝围10mm左右,乱形尺寸的差异用填缝剂来调整。

❽ 黄色透光有纹理鹅卵石这是什么石头

石英质鹅卵石,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铁和微量的锰、铜、铝、镁等元素及化合物。

其形成原因是破碎的岩块,经长距离搬运使棱角消失,形成园形或椭圆形的石子,产于各地江河之处,品种繁多,石体花纹有条带状、条纹状、花斑状、波纹状及不规则弯曲条带等,多以黑、黄、青灰色为主,

其外形大多圆润有形,表面细润光洁平坦光滑,石质坚实,多数呈不规则块状,具蜡质或玻璃光泽,半透明。可刻划玻璃并留下划痕,无臭味淡,迅速磨擦不易热。

❾ 砾石,为何能减轻水土流失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如何防止水土流失

(一)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

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冶坡与冶沟相结合,以冶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示范引导,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加强管理,突出保护,依靠深化改革,实行机制创新,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强化造林治理。

主要用于水土流失严重,面积集中,植被稀疏,无法采用封禁措施治理的侵蚀区,其治理技术要点是:适地、适树、营养袋育苗,整地施肥,高密度、多层次造林,争取快速成林、快速覆盖。对流失严重、坡度过陡,造林不易成功的陡坡地,要辅以培地埂,挖水平沟,修水平台地等工程强化措施。

(三)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近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尤其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水土保持法》明令规定“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退耕、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或者修建梯田“,但这项规定目前还未真正得到落实;

二是近年来,项目建设力度较大,但开发项目水保方案编报率低。建议进一步健全与加强水土保持法制队伍,切实执行《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等法律,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政策,依法打击各种破坏资源与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各有关部门、企业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对周围水土保持的影响,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开垦土地,坚决制止毁坏林地、草地以及污染水资源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发生的行为。

(四)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相结合。只有强调减蚀减沙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才能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但是,从水土流失地区可持续发展要求来看,除了必须把土壤侵蚀减小到允许的程度外,还需要建立流域允许产沙量的考核指标。在小流域治理的规划与成果验收中,要突出减蚀减沙等生态效益,并把它落到实处。不能只考虑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收入、脱贫致富等社会经济指标。

2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如黄土高原本身黄土层深厚疏松,垂直纹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人为原因则主要是指人类的生产活动,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垦殖和放牧,以及开采矿产等造成植被大量被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的加剧,既使得土地荒漠化,又抬高河床,造成洪涝灾害。
防止水土流失主要是以植树种草为主,防止过度开荒,部分地区如坡度较高的丘陵地区应将耕地转变为果园或发展林业,限制畜牧业发展超过草原的承载量。

❿ 沙地是指什么地貌戈壁又是指什么地貌

沙地:是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带,由于人为的因素综合影响和干扰,形成类似沙漠的地貌类型,叫沙地,可分为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
戈壁: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蒙古语称砾石质荒漠为戈壁。荒漠中的吹蚀区中的各类沉积物,例如山前洪-冲积平原面上的洪积物、冲积物、冰川、冰水平原上的冰碛物和冰水堆积物以及基岩经强烈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等,经过强劲的风力作用,细粒砂与粉尘被吹掉,留下粗大的砾石,成片覆盖于地面形成砾漠。中国的甘肃玉门一带十分典型。砾漠中的砾石在风所挟带的沙的磨蚀下,形成具有棱角的风棱石,风棱石表面有褐色的铁锰氧化物壳,这层壳称为荒漠漆,是砾石中水分蒸发时所溶解的矿物质沉淀于砾石表面而成。

阅读全文

与砾石纹理贴图解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对数ln的运算法则图片 浏览:735
仿微博app源码 浏览:781
怎么取消调用app 浏览:545
程序员去哪里求助 浏览:834
服务器里的端口是什么 浏览:975
aspnetjavaphp 浏览:398
程序员毕业时间 浏览:285
程序员用户免费软件 浏览:754
51单片机汇编语言指令 浏览:139
女程序员好难 浏览:687
三田压缩机与电装 浏览:710
重生细胞安卓版没键盘怎么玩 浏览:994
小米nfc手机刷加密卡 浏览:290
linux如何下载文件 浏览:808
linuxrpm依赖 浏览:370
汇率pdf 浏览:353
带分数的算法思维 浏览:115
如何让服务器支持asp文件 浏览:48
python网站自动签到脚本 浏览:889
程序员和语言框架哪个重要 浏览: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