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android Picasso如何监听图片加载完成
优秀的图片加载框架不要太多,什么UIL , Volley ,Picasso,Imageloader等等。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程序猿,必须懂其中的实现原理,于是乎,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设计一个加载网络、本地的图片框架。有人可能会说,自己写会不会很渣,运行效率,内存溢出神马的。放心,我们拿demo说话,拼得就是速度,奏事这么任性。
好了,如果你看过之前的博文,类似Android Handler 异步消息处理机制的妙用 创建强大的图片加载类,可能会对接下来文章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没有的话,就跟我往下继续走吧,也不要去看了。
关于加载本地图片,当然了,我手机图片比较少,7000来张:
1、首先肯定不能内存溢出,但是尼玛现在像素那么高,怎么才能保证呢?我相信利用LruCache统一管理你的图片是个不二的选择,所有的图片从LruCache里面取,保证所有的图片的内存不会超过预设的空间。
2、加载速度要刚刚的,我一用力,滑动到3000张的位置,你要是还在从第一张给我加载,尼玛,你以为我打dota呢。所以我们需要引入加载策略,我们不能FIFO,我们选择LIFO,当前呈现给用户的,最新加载;当前未呈现的,选择加载。
3、使用方便。一般图片都会使用GridView作为控件,在getView里面进行图片加载,当然了为了不错乱,可能还需要用户去自己setTag,自己写回调设置图片。当然了,我们不需要这么麻烦,一句话IoadImage(imageview,path)即可,剩下的请交给我们的图片加载框架处理。
做到以上几点,关于本地的图片加载应该就木有什么问题了。
关于加载网络图片,其实原理差不多,就多了个是否启用硬盘缓存的选项,如果启用了,加载时,先从内存中查找,然后从硬盘上找,最后去网络下载。下载完成后,别忘了写入硬盘,加入内存缓存。如果没有启用,那么就直接从网络压缩获取,加入内存即可。
附上出处链接:http://blog.csdn.net/lmj623565791/article/details/41874561
Ⅱ 计算机图形学 开源的库有哪些,主要用于二维
多了去了,Google三维APIO3D,绘图引擎RRDtool,计算机视觉库OpenCV,图像处理类库CImg,2D图形库AGG,Google图形处理引擎skia,三维图形渲染引擎OGRE,开源图形库FreeImage,3移动设备上的OpenGLOpenGLES,高质量图形图表库MathGL,开源图形库CxImage,图像识别类库TesseractOCR,开源图形APIOpenGL,图形处理器开发环境CUDA,C++视觉库VXL,C++PNG类库PNGwriter,GLFW人脸识别faceservice.cgi,libpng,JPEG图像压缩库LibJPEG,图像处理库GD,OpenGL图形接口glew,C语言的JPEG操作库OpenJPEG,2D/3D图形开发库VisualizationLibrary,BMP图像处理库bmplib,向量图形库Picasso,摄像头图像捕捉QuickCapture,2D图形引擎Quad-Ren,Symbian图像处理扩展库NokiaCV,大图像处理工具VIPS,OCR识别OCRopus,C图像操作库Jhead,图形处理包DevIL,OpenGL应用工具包GLUT,C++图像处理库ExactImage,OpenGL的C++封装D'EnfentEngineNVIDIASceneGraph,C语言的EXIF库libexif,Exiv2,Symbian绘图库CairoforSymbianOS,数据可视化库Tulip,计算机图形渲染库Voreen,C++向量图生成库CreEPS,医学影像转换工具XMedCon,Apache图像处理模块mod_gfx,LibRaw,libQGLViewer,OpenGL工具包Freeglut,begtostudy-imagelib,Magick++,Equalizer,Python图像处理Mahotas,SoftArt,图形布局引擎GLE,OpenCSG,图像处理和分析Leptonica,QTeXEngine……,太多了,自己去github搜索吧。
Ⅲ 关于雪铁龙系列发动机问题
是同一款发动机,代号EW10A
这台发动机我们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最早这台发动机进入中国市场是2002年SL推出2.0MT 毕加索时首先用到,当然,型号有区别,当年的型号是EW10J4,他的功率是86KW,随后塞纳又开始用这台发动机,功率调教到97KW,随后,标志307也开始使用。随后,SL对这台发动机进行了升级,升级为EW10A,简单的说就是把这台发动机的缸盖换掉了,变成了VVT发动机。然后改款的307,凯旋(B53),世嘉等大量的使用了这台发动机。当然国内的进口车也有使用这台发动机的,例如老C5 2.0,307SW,307CC,GRAND C4 PICASSO。随后下文中如果我泛指2.0的发动机既包含EW10J4,也包含EW10A,说白了,这是一台发动机,改了缸盖而已,基本的结构,能力等差别不大。
EW10这台发动机是欧洲基于95号无铅汽油的基础上研发的,到了国内后,通过软件对其调教,宣称使用93号及以上汽油。但是在国内,他的基础结构是没有变化的,这台发动机的压缩比是很高的,EW10J4时是10.8,后来EW10A时提升到了11.02。大家都有个概念,压缩比越高,通常的情况下使用的油品质量要求越高,提升的效果也越好。
说了这么半天,这台发动机到底怎么样呢?我总结下来:
1、这台发动机的基础是相当不错的。相信这点大家都有感触(不能光看数值,如果要看数据的话,请看发动机工作曲线),这台发动机动力强劲,中低转速发动机动力及格,2000转后动力是相当的不错。欧洲人做的发动机是要好于日本人的,日本人在工业基础上面和欧洲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的,但是日本人做事情比较精细,这点又好于欧洲人。日本的发动机宣称的功率,扭矩都是不错的,但是都是一个点的概念,欧洲人设计发动机,看得是一个曲线,多少到多少转速就能达到发动机功效的90%,VVT是欧洲发明的,但是却在日本人的宣传下发扬光大。但是发动机基础结构的进气歧管,日本人就是设计不过欧洲人。
2、这台发动机技术不算先进。先进不先进是看和谁比较了,这台2.0的发动机是比目前PSA TU系列发动机要先进多了,基础结构先进,而且还带了VVT。但是VVT只是个辅助的结构,对于发动机的本身结构没有变化,所以也局限了这台发动机。
Ⅳ 第一个把现成作品作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家是毕加索对吗
不是,是杜尚,直接把小便池,弄去展览。
Ⅳ 请问毕加索最有名的画是哪一副
亚维农的少女》,毕加索作,1907年,油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亚维农的少女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他自幼喜爱艺术,15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后来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他于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此时,他的作品充满悲剧性。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绝望、灾难与不幸的感觉。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其创作的“蓝色时期”(1900—1904年)。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着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亚维农的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间曾多次修改。画中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组成了富于形式意味的构图。这幅画的标题是由毕加索的朋友安德鲁·塞尔曼所加,据说毕加索本人对之并不喜欢。但不管怎样,这只不过是作品名称罢了。在现代艺术中,标题与作品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画家们常常有意识地不以标题来说明作品的内容。毕加索这幅《亚维农的少女》,想必亦是如此。该画原先的构思,是以性病的讽喻为题,取名《罪恶的报酬》,这在最初的草图上一目了然;草图上有一男子手捧骷髅,让人联想到一句西班牙古老的道德箴言:“凡事皆是虚空”。然而在此画正式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轶事的或寓意的细节,都被画家一一去除了。其最终的震撼力,并不是来自任何文学性的描述,而是来自它那绘画性语言的感人力量。
这幅画,可谓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在这破坏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象实体的块面,有的则象是透明体的碎片。这些非同寻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从这幅画上,可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这种手法早在塞尚的画中就已采用了。我们看见,画面中央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被更加明显地用在了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似乎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毕加索力求使画面保持平面的效果。虽然画上的诸多块面皆具有凹凸感,但它们并不凹得很深或凸很高。画面显示的空间其实非常浅,以致该画看起来好像表现的是一个浮雕的图像。画家有意地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力图使画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显示。假如我们对右边背景的那些蓝色块面稍加注意,便可发现画家的匠心独具。蓝色,通常在视觉上具有后退的效果。毕加索为了消除这种效果,便将这些蓝色块勾上耀眼的白边,于是,它们看上去就拼命地向前凸现了。
实际上,《亚维农的少女》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它并不关照外在的世界。它所关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
《卡思维勒像》,毕加索作,1910年,油画,100×61.5厘米,芝加哥,芝加哥艺术中心藏。《卡思维勒像》
毕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了。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画上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这幅《卡思维勒像》,清楚显示了毕加索是怎样将这种分析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用于某个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令人费解的是,恰是在这种分解形象和舍弃色彩的极端抽象变形的描绘中,毕加索始终不肯放弃对于模特儿的参照。为了画这幅画,他让他的这位老朋友卡思维勒先生耐着性子摆好姿势,在他的面前端坐了有二十次。他不厌其烦地细心分解形体,从而获得一种似乎由层层交迭的透明色块所形成的画面结构。画中色彩仅有蓝色、赭色及灰紫色。色彩在这里只充当次要的角色。虽然在线条与块面的交错中,卡恩维勒先生形象的轮廊还能隐约显现,然而人们却难以判断其与真人的相似性。研究毕加索的最着名的专家罗兰·彭罗斯,在看了这幅画后,曾作过这样的评述:“每分出一个面来,就导致邻近部分又分出一个平面,这样不断向后移动,不断产生直接感受,这使人想起水面上的层层涟漪。视线在这些涟漪中游动,可以在这里和那里捕捉到一些标志,例如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一些梳理得很整齐的头发、一条表链以及一双交叉的手。但是,当视线从这一点转向那一点时,它会不断地感到在一些表面上游来游去的乐趣,因为这些表面正以其貌相似而令人信服……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产生想象;这种画面尽管模棱两可,却似乎是真的存在,而在这种新现实的匀称和谐生命的推动下,它会满心欢喜地作出自己的解释。”(文物出版社《毕加索》,1998年,第10页)
1912年起,毕加索转向其“综合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实验。他开始以拼贴的手法进行创作。这幅题为《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显示了这种新风格。
在这幅画上,我们可分辨出几个基于普通现实物象的图形:一个瓶子、一只玻璃杯和一把小提琴。它们都是以剪贴的报纸来表现的。在这里,画家所关注的焦点,其实仍然是基本形式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此时却是以一种全新的态度来对待。在分析立体主义的作品中,物象被缩减到其基本原素,即被分解为许多的小块面。毕加索以这些块面为构成要素,在画中组建了物象与空间的新秩序。他通过并置和连接那些笔触短促而奔放的块面,获得一种明晰剔透的画面结构,反映了某种严格而理性的作画程序。而如今,在综合立体主义的作品上,他所采取的恰是正好相反的程序。他不再以现实物象为起点,将物象朝着基本原素去分解,而是以基本原素为起点,将基本的形状及块面转化为客观物象的图形。这就是说,他在表现出瓶子、杯子及提琴之前,就已经把一个抽象的画面结构,组织和安排妥当了。通过对涂绘及笔触的舍弃,他甚至获得一种更为客观的真实。他采用报纸、墙纸、木纹纸,以及其他类似的材料,拼贴出不同形状的块面。这些块面,一方面显示着画以外的那个世界,另一方面则以其有机的组合而显示出画的自身世界的统一性和独立性。难怪他的画商及好友卡恩维勒会如此地评价他:“即使没有摆弄画笔的本领,他也能搞出绝佳的作品。”在这幅拼贴的画上,左边的一块报纸表示一只瓶子,那块印有木纹的纸,则代表着一把提琴。而几根用木炭笔勾画的坚挺的线条,则使这种转换得以实现,并且将那些不相干的拼贴材料,纳入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
这种拼贴的艺术语言,可谓立体派绘画的主要标志。毕加索曾说:“即使从美学角度来说人们也可以偏爱立体主义。但纸粘贴才是我们发现的真正核心。”在这种拼贴语言的运用中,毕加索显然比别的立体派画家(如布拉克、格里斯等)更为大胆和富于幻想。别的画家在拼贴不同的纸片时,多少要顾及到是否符合现实逻辑的问题,他们总是把木纹纸限于表示木质的物品(如桌子、吉他)。而毕加索则全然摆脱这种约束。在他的画上,一张花纹墙纸可用来表现桌面,一张报纸也可剪贴成小提琴。毕加索曾在与弗朗索瓦·吉洛的交谈中,阐述了他对于拼贴的看法:
“使用纸粘贴的目的是在于指出,不同的物质都可以引入构图,并且在画面上成为和自然相匹敌的现实。我们试图摆脱透视法,并且找到迷魂术(trompe L'esprit)。报纸的碎片从不用来表示报纸,我们用它来刻画一只瓶子、一把琴或者一张面孔。我们从不根据素材的字面意义使用它,而是脱离它的习惯背景,以便在本源视觉形象和它那新的最后定义之间引起冲突。如果报纸碎片可以变成一只瓶子,这就促使人们思考报纸和瓶子的好处。物品被移位,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格格不入的世界。我们就是要让人思考这种离奇性,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孤独地生活在一个很不使人放心的世界。”(弗朗索瓦·吉洛等《情侣笔下的毕加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0页)
《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藏。格尔尼卡
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我们看见,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可以说,这种所谓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埃斯塔克的房子》,布拉克作,1908年,布面油画,73×59.5厘米,波恩艺术博物馆藏。
在立体主义画家中,乔治·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比毕加索小。他与毕加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者,并且,“立体主义”这一名称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另外,立体主义运动中有多项创新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将字母及数字引入绘画、采用拼贴的手段,等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数为静物画和风景画,画风简洁单纯,严谨而统一。“他比所有其他的立体派画家更多地带来不可缩减的具体和一针见血的分析,带来少有的和谐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无能为力的典雅流畅的线条 ”。(雷蒙·柯尼亚等合着《现代绘画辞典》,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第40页)。
《和平鸽》是为联合国专门创作的世界友谊作品,从此和平鸽来代表和平。
布拉克出生于塞纳河畔阿尔让特伊的一个漆工家庭,其父亲和祖父都是业余画家,这使他自幼便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1893年,布拉克全家移居勒阿弗尔,不久他便在当地一所美术学校学习。1902年,他进入巴黎美术学校,受到博纳的指导,后又转入安贝尔学院。他于1904年创办了自己的画室。1905年在参观了秋季沙龙之后,他对野兽派绘画产生浓厚兴趣,遂在以后两年中参加了野兽派绘画运动。不过,他的作品却以其“安详如歌一样”的基调,与那种色彩强烈、笔法奔放而令人兴奋的地道的野兽派作品风格迥异。“他的性情极为平稳,因而不滥用野兽派画家陶醉其中的自由。”(雷蒙·柯尼亚等合着(现代绘画辞典),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第39页)。1907年,他与毕加索相识,深为其作品《亚维农的少女》所倾倒,两人遂成为至交,共同筹划起立体主义运动。
1908年,布拉克来到埃斯塔克。那儿是塞尚晚期曾画出许多风景画的地方。在那里,布拉克开始通过风景画来探索自然外貌背后的几何形式。其《埃斯塔克的房子》,便是当时的一件典型作品。在这幅画中,房子和树木皆被简化为几何形。这种表现手法显然来源于塞尚。塞尚把大自然的各种形体归纳为圆柱体、锥体和球体,布拉克则更加进一步地追求这种对自然物象的几何化表现。他以独特的方法压缩画面的空间深度,使画中的房子看起来好似压偏了的纸盒,而介于平面与立体的效果之间。景物在画中的排列并非前后叠加,而是自上而下地推展,这样,使一些物象一直达到画面的顶端。画中的所有景物,无论是最深远的还是最前景的,都以同样的清晰度展现于画面。由于布拉克作此画的那个阶段,画风明显流露出塞尚的影响,因而,这一阶段又被称作“塞尚式立体主义时期”。
Ⅵ 毕加索汽车为什么怠速抖动
汽车怠速抖动原因可能是:火花塞或点火线圈故障;气门正时不正确;气缸压缩不均匀;
气门密封不严,漏气;燃油压力不良;喷油嘴堵塞/泄漏;冷却系统与气缸之间泄漏;空气流量传感器故障。
怠速不稳的分类
1. 如何观察怠速不稳
①观察发动机缸体抖动程度,也可以观看机油尺把晃动的程度,平稳的油尺把很清晰,抖动的油尺把看起来是双的;②从发动机转速表或读数据块观察,转速以怠速期望值为中心抖动,或在期望值一侧剧烈抖动,程序中的怠速期望值包括标准怠速值、负荷(打开灯光,自动变速器挂上挡等)怠速值、空调怠速值、暖车怠速值;③原地启动发动机,坐在座椅上感觉车身剧烈抖动。
2. 按出现规律分类
①冷车(冷却液温度低于50℃)有节奏的不稳;②热车(冷却液温度高于50℃)有节奏的不稳;③无规律的剧烈抖动一、两下。
3、按抖动程度分类
①正常,以怠速期望值±10r/min抖动;②一般不稳,以怠速期望值±20r/min抖动;③严重不稳,超过怠速期望值±20r/min抖动;④在怠速期望值的一侧剧烈抖动。
4. 按原因关联分类
①直接原因,指机械零件脏污、磨损、安装不正确等,导致个别汽缸功率的变化,从而造成各汽缸功率不平衡,致使发动机出现怠速不稳;②间接原因,指发动机电控系统不正常,导致混合气燃烧不良,造成各汽缸功率难以平衡,使发动机出现怠速不稳。
5. 按故障系统分类
①进气系统;② ;③点火系统;④发动机 。
Ⅶ android picasso怎么加载bitmap
1.加载载网络或本地图片并自动缓存处理; 2.链式调用; 3.图形转换操作,如变换大小,旋转等,提供了接口来让用户可以自定义转换操作; 4.在Adapter中回收和取消当前的下载功能; 与Universal-ImageLoader库对比: 1.都有高效的网络图片下载和缓存性能; 2.Universal-ImageLoader功能多,灵活使用配置; 3.Picasso使用复杂的图片压缩转换来尽可能的减少内存消耗; 4.在Adapter中需要取消已经不在视野范围的ImageView图片资源的加载,否则会导致图片错位,Picasso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用法: 1.图片转换:转换图片以适应布局大小并减少内存占用 Picasso.with(context).load(url).resize(50, 50) .centerCrop() .into(imageView); 2.Adapter 中的下载:Adapter的重用会被自动检测到,Picasso会取消上次的加载; 3.空白或者错误占位图片设置方法及本地资源文件的加载方法; 4.Picasso采用链式调用加载和处理图片方式; 5.除了加载网络图片,picasso还支持加载Resources, assets, files, content providers中的本地资源文件;
Ⅷ 萨拉毕加索的车型参数
车型 舒适型(1.6L 16V) 2007款 舒适型(1.6L 16V)天窗版 2007款 豪华型(2.0L 16V) 2007款 豪华型(2.0L 16V)天窗版 2007款 保修政策 两年或6万公里 两年或6万公里 两年或6万公里 两年或6万公里 排量(升) 1.6L 1.6L 2L 2L 变速器型式 5档 手动 5档 手动 4档 手自一体 4档 手自一体 基本性能 综合工况油耗 7.8L/100km 7.8L/100km 8.9L/100km 8.9L/100km 市区工况油耗 10.3L/100km 10.3L/100km 12.9L/100km 12.9L/100km 市郊工况油耗 6.2L/100km 6.2L/100km 6.6L/100km 6.6L/100km 百公里等速油耗 6.8L(综合) 6.8L(综合) 6.8L(综合) 6.8L(综合) 网友油耗 8.3L/100km 9L/100km 10.9L/100km 9.8L/100km 加速时间(0—100 km/h) 13.7s 13.7s 12.1s 12.1s 驱动方式 前轮驱动 前轮驱动 前轮驱动 前轮驱动 乘员人数(含司机) 5 5 5 5 整备质量 1315kg 1315kg 1345kg 1345kg 满载质量 1790kg 1790kg 1820kg 1820kg 最高车速 175km/h 175km/h 187km/h 187km/h 车身结构 车门数 5 5 5 5 车身型式 两厢 两厢 两厢 两厢 天窗型式 - 单天窗 - 单天窗 外部尺寸 长 4287mm 4287mm 4287mm 4287mm 宽 1751mm 1751mm 1751mm 1751mm 高 1642mm 1662mm 1642mm 1642mm 轴距 2760mm 2760mm 2760mm 2760mm 前轮距 1434mm 1434mm 1434mm 1434mm 后轮距 1452mm 1452mm 1452mm 1452mm 最小离地间隙 125mm 内部尺寸 行李箱容积 550L 550L 550L 550L 行李箱最大拓展容积 1969 1969 1969 1969 行李箱打开方式 掀背 掀背 掀背 掀背 燃油&发动机 燃油箱容积 55L 55L 55L 55L 燃料类型 汽油 93号(北京92号) 汽油 93号(北京92号) 汽油 93号(北京92号) 汽油 93号(北京92号) 供油方式 多点电喷 多点电喷 多点电喷 多点电喷 发动机型号 N6A 10XA3A PSA N6A 10XA3A PSA PSA RFN 10LH46 PSA RFN 10LH46 排量 1587mL 1587mL 1997mL 1997mL 最大功率—功率值 78kW 78kW 99kW 99kW 最大功率—转速 5750r/min(rpm) 5750r/min(rpm) 6000r/min(rpm) 6000r/min(rpm) 最大扭矩—扭矩值 142Nm 142Nm 190Nm 190Nm 最大扭矩—转速 4000r/min(rpm) 4000r/min(rpm) 4100r/min(rpm) 4100r/min(rpm) 气缸排列型式 L型 L型 L型 L型 发动机位置 前置 前置 前置 前置 进气型式 自然吸气 自然吸气 自然吸气 自然吸气 汽缸数 4 4 4 4 每缸气门数 4 4 4 4 缸径 78.5 78.5 85 85 行程 82 82 88 88 压缩比 10.5:1 10.5:1 10.8:1 10.8:1 缸体材料 铸铁 铸铁 铸铁 铸铁 环保标准 国4 国4 国3 国3 最大马力 106Ps 106Ps 135Ps 135Ps 底盘操控 转向助力 液压 液压 液压 液压 变速箱类型 手动 手动 手自一体 手自一体 档位个数 5 5 4 4 前制动类型 通风盘 通风盘 盘式 盘式 后制动类型 盘式 盘式 盘式 盘式 手刹类型 机械驻车制动 机械驻车制动 机械驻车制动 机械驻车制动 前悬挂类型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后悬挂类型 纵向摆臂式独立悬架 纵向摆臂式独立悬架 纵向摆臂式独立悬架 纵向摆臂式独立悬架 轮毂材料 铝合金 铝合金 铝合金 铝合金 前轮胎规格 185/65 R15 185/65 R15 185/65 R15 185/65 R15 后轮胎规格 185/65 R15 185/65 R15 185/65 R15 185/65 R15 备胎类型 全尺寸 全尺寸 全尺寸 全尺寸 外部配置 车身颜色 月光灰,新波尔多红,中国蓝,水晶银 月光灰,新波尔多红,中国蓝,水晶银 月光灰,新波尔多红,中国蓝,水晶银 月光灰,新波尔多红,中国蓝,水晶银 车窗 前后电动窗 前后电动窗 前后电动窗 前后电动窗 电动窗锁止功能 ● ● ● ● 电动窗防夹功能 全车车窗 全车车窗 全车车窗 全车车窗 后雨刷器 ● ● ● ● 感应雨刷 - - - - 内后视镜防眩目功能 - - - - 外后视镜电动调节 ● ● ● ● 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功能 - - - - 外后视镜加热功能 ● ● ● ● 外后视镜记忆功能 - - - - 前照灯类型 卤素 卤素 卤素 卤素 前大灯延时关闭 ● ● ● ● 前雾灯 ● ● ● ● 前照灯照射范围调整 - - - - 前照灯自动清洗功能 - - - - 侧转向灯 车身侧面 车身侧面 车身侧面 车身侧面 高位(第三)制动灯 ● ● ● ● 车内氛围灯 - - - - LED尾灯 - - - - 内饰 方向盘表面材料 PVC塑料 PVC塑料 PVC塑料 PVC塑料 方向盘调节方式 手动 手动 手动 手动 行车电脑 ● ● ● ● 转速表 ● ● ● ● 座椅材质 织物 织物 真皮 真皮 座椅按摩功能 - - - - 座椅加热 - - - - 驾驶座腰部支撑调节 ● ● ● ● 驾驶座座椅调节方式 手动 手动 手动 手动 驾驶座座椅调节方向 6 6 6 6 副驾驶座椅调节方式 手动 手动 手动 手动 副驾驶座椅调节方向 4 4 4 4 前座中央扶手 - - - - 后座中央扶手 ● ● ● ● 后座椅头枕 ● ● ● ● 方向盘上下调节 ● ● ● ● 座椅通风 - - - - 第三排座椅 - - - - 电动座椅记忆 - - - - 影音空调 CD 1碟CD 1碟CD 1碟CD 1碟CD 车载电视 - - - - 中控台液晶屏 - - - - 后排液晶屏 - - - - 扬声器数量 7 7 7 7 空调 ● ● ● ● 空调控制方式 手动 手动 手动 手动 人机交互系统 - - - - 温度分区控制 - - - - 便利功能 定速巡航 - - - - GPS导航系统 - - - - 倒车雷达(车后) - - ● ● 倒车影像 - - - - 中控门锁 ● ● ● ● 胎压监测装置 - - - - 车载电话 - - - - 蓝牙系统 - - - - 无钥匙启动系统 - - - - 遥控钥匙 ● ● ● ● 遮阳板化妆镜 ● ● ● ● 并线辅助 - - - - 安全配置 刹车防抱死(ABS) ● ● ● ● 车身稳定控制(ESP/DSC/VSC/ESC等) - - - - 刹车辅助(EBA/BAS/BA/EVA等) - - - - 制动力分配(EBD/CBC/EBV等) ● ● ● ● 牵引力控制(ASR/TCS/TRC/ATC等) - - - - 发动机防盗系统 ● ● ● ● 驾驶位安全气囊 ● ● ● ● 副驾驶位安全气囊 ● ● ● ● 前排头部气囊(气帘) - - - - 后排头部气囊(气帘) - - - - 前排侧安全气囊 - - - - 后排侧安全气囊 - - - - 前安全带调节 高度可调 高度可调 高度可调 高度可调 安全带预收紧功能 ● ● ● ● 安全带限力功能 ● ● ● ● 后排安全带 ● ● ● ● 后排中间三点式安全带 ● ● ● ● 儿童锁 ● ● ● ● 车门防撞杆(防撞侧梁) ● ● ● ● 可溃缩转向柱 ● ● ● ● 膝部气囊 - - - - 安全带未系提示 - - - - 车内中控锁 ● ● ● ● 自动驻车 - - - -
Ⅸ 1907年毕加索创作了什么作品
1907年,毕加索创作作品《亚威农少女》。
《亚威农少女》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领域。不仅在美术上,连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上,都引起了共鸣。《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这是一幅与以往的艺术方法彻底决裂的立体主义作品,毕加索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相关介绍
《亚威农少女》描绘了五个裸女,她们的身影由平坦,分裂的飞机和面孔组成,数字居住的压缩空间似乎以锯齿状碎片向前突出,在组合物底部的水果静物中,一片尖锐的瓜片在不可思议的上翘桌面上摇摇欲坠。
画面上的五个裸体少女的身躯是粉红色的,没有什么装饰。左面三人身体呈菱形,眼睛是橄榄形的,似乎戴着面具,其中一人的一只手不可思议地反转到身体的侧右方向,拉着赭红色的幕布,另有一个人的一只眼睛几乎占据全脸。右边的两个面目狰狞恐怖。
画面中间的那两个女子还是比较普通的少女形象,而左边那个女人的脸则带点悲剧性的美感,但是她的躯体坚硬冰冷,如同画面边缘用来切开瓜果的刀子一般邪恶、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