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过bt3的高手过来帮忙!
可以制作硬盘版bt3
首先解压BT3镜像文件到硬盘根目录下,例如D盘,解压后为boot和BT3两文件夹,解压到d盘,如果你的系统是xp,那么到xp所在的盘下打开boot.ini文件(此文件为隐藏只读文件,要去掉只读隐藏属性),在最下面一行的下面写上c:\grldr="bt3",再下载GRLDR Editor这个软件,把软件里面的grldr文件复制到c盘,用GRLDR Editor打开grldr,清空,就复制如下文字(如果你的d盘为扩展盘):
default 0
timeout 17
splashimage (hd0,0)/
fontfile (hd0,0)/
title startup backtrack3
kernel (hd0,4)/boot/vmlinuz root=/dev/ram0
initrd (hd0,4)/boot/initrd.gz
boot
title return Windows
rootnoverify (hd0,0)
makeactive
chainloader +1
title startup CD driver
cdrom --init
map --hook
chainloader (cd0)
boot
title reboot
reboot
title halt
halt
保存,重启选择bt3,进去再选择startup backtrack3,用用户名root,密码toor登陆,再输入startx进入bt3了。
2. 求GC-2014ATFSP气相色谱仪使用方法,毕业论文急需。
转载:《分析测试网络网》 GC-14C气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1、操作前的准备
1)色谱柱的安装:
2)气体流量的调节:
①载气(N2)开启氮气钢瓶高压阀前,首先检查低压阀的调节杆应处于释放状态,打开高压阀,缓缓旋动低压阀的调节杆,调节至约0.6MPa,缓缓开启主机上载气进口压力表(P),使压力表指示为5 Kg/cm2,再缓慢开启载气流量表(M),调节氮气流量至实际操作量。
②氢气 等柱温箱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打开氢气发生器主阀,调节输出压力为2 Kg/cm2,主机上压力调节至0.5Kg/cm2。启动空气压缩机,主机压力调节至约0.5Kg/cm2。
3)检漏:用皂液检查柱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
2、主机操作
1)接通电源,开启主机电源(右下侧),此时CITP.XX 显示出来,同时 POLARITY lor2 的灯亮, RANGE灯亮。
2)温度设置如下:
①设定检测器温度 DET.T 200 ENT 显示: DETT 200
②设定进样口温度 180 ENT 显示: INJT 180
③设定柱温COL INT TEMR 80 ENT 显示: CITP 80
④设定柱温延续时间 COL INTI TIME 1 ENT 显示: CIYM 1.0
⑤设定柱的升温速度 COL PROG 10 ENT 显示: CPRI 10.0
⑥设定色谱柱的最终温度COL FINAL TEMP 150 ENT 显示:CFP1 150
⑦设定最终温度的时间COL FINAL TIME 2 ENT显示:CFM12.0
注:如不需程序升稳只需前三部分操作, ④-⑦为程序升稳设置.
⑧设定FID控制条件
DET 1 ENT 显示DIRG FID 检测器中RANGE 2灯亮.(DET 1 NON表明FID未安装或控制开关位于OFF。)
RANGE 2 ENT 显示 DIPL 1 INJ(1)灯亮。
⑨Monitor ,操作显示检测器或柱温
MONIT DET.T or MONIT COL 显示:DETT. XX
CITP .XX 未按加热开关,不显示加热,按START。
注:按下上述键后,无特殊原因不得按ENTER。DETT.25显示室稳。
⑩START? MONIT DET-T 显示CITP.27 由于仪器开启,显示高于室温.
MONIT COL 开启加热开关后显示加热中的温度. 接通加热开关.
3、 点火 适当调小空气流量(注意:调小空气流量可按主机表头IGNITE)。适当调大氢气流量,立即用点火器点火,可听到“扑”声,为确证已点着,可用一块玻璃(或镜片)置于检测器喷口处,如玻片上有雾,表明火已点着,然后将氮气、空气和氢气调节到预置的位置。
4、 仪器检测器输出连接适当的色谱数据处理机后开启数据处理机,设定各项参数,观察基线状态。基线平稳后检查参数设定是否合适。
5、进样 用微量注射器进样,同时启动数据处理机采集色谱信号。分析完毕后停止采集数据,经数据处理后打出报告。
朋友可以到行业内专业的网站进行交流学习!
分析测试网络网这块做得不错,气相、液相、质谱、光谱、药物分析、化学分析。这方面的专家比较多,基本上问题都能得到解答,有问题可去那提问,网址网络搜下就有。
3. 5G主流光模块器件是25G还是100G
eCPRI的数据压缩率是1:10,而CPRI的数据压缩率是1:3.2传输同样的内容:用CPRI的协议,效果好,但是光模块的数率要足够大用eCPRI的协议,效果略差,但是光模块便宜,可以用低速率在前文5G光模块前传中,给过一个光模块的选择表格为什么一个基站算3个/6个前传光模。假定按照30个5G基站,90个AAU,则前传180个光模块,180=30个基站*3个AAU/基站*2光模块/AAU,这个为啥?一个基站,要覆盖360度,至少得三个面,每个覆盖120度,反正用两面肯定不行,四面五面当然可以,只要你不嫌贵。这就是,他们给出的示意图,一个基站3个AAU的来历,一个AAU,要传数据到DU, 两头都得要光模块,就是*2为啥数据中心的25G/100G光模块,不能直接用在5G上?5G基站上用的光模块,属于野外生存系列,数据中心的光模块,属于空调wifi舒适系列数据中心光模块,工作温度范围比较窄,也不需要气密封装。总之,可靠性要求比较低,主要看性能。而5G光模块首先一个工业级应用,-40~85度的工作范围,多少人倒在这个高温85度上,尤其是激光器,高温性能劣化的太太太太严重了。好多器件厂家,加了TEC来制冷,那就是钱,就是成本。也有不加TEC,号称工业级封装,心中隐然就有一种自豪感,因为真不容易做到。二是气密封装,这也是好多的钱,短距离数据中心的模块,用COB,chip on board制作,又便宜又省空间,只是无法做到气密。如果要做气密封装,就得改设计。所以说,5G前传光模块速率,为何有25G和100G两种选择?不同的运营商选择的协议不同,数据压缩比例不一样,选CPRI,失真小,效果好,需要更大速率的光模块。 eCPRI支持1:10的压缩率,那光模块就便宜,选25G就好。主要看运营商的技术路线选择为什么5G基站数量,与前传光模块是3/6的关系?一个基站要覆盖360度的无线通信范围,至少需要3个天线单元,每个覆盖120度,每个单元需要一个光模块传输信号,算上AAU和DU两头的模块,这就是6倍关系。为什么数据中心的光模块不能直接用在5G上?主要是工作环境不同,5G光模块的设计,一是需要支持工业级温度,二是需要气密性封装,这两个条件导致数据中心和5G光模块,设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