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胳膊酸的按摩法
运动方法:两个胳膊弯向内曲到极限用力握拳持续2秒,然后放松5秒,反复10次。以上运动早中晚个一次。
痛时缓解方法:先用暖手袋热敷下,然后拍上一层正红花油,随后轻拍一会(不要搓,因为搓的话敏感皮肤很容易皮肤过敏的),缓解效果是很显着的
Ⅱ 如何按摩减大胳膊
减胳膊的方法很多的,我就知道一两招,希望我这个一两招能帮到你
但是自己首先树立好目标,下定决定让胳膊上的肉去掉比较好
自己买个1磅的哑铃每天练习。
1、夹住大臂向上弯曲;
2. 夹住大臂向后摆臂;
3. 手臂向后伸直,夹住大臂向上提。
这三个动作为一组,每个动作都做20个。中间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再做两组。
一般一个星期就有效。另外请适当控制饮食。
但是这个方法有些人根本就坚持不下来,就出现了按摩减胳膊的方法了
每天晚上洗完澡以后,涂抹【芙姣娅】多去按摩自己的胳膊,从下往上按摩,坚持一个月,当让让别人帮你按摩比较好,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哦
Ⅲ 胳膊肌肉酸痛怎么办 如何缓解胳膊酸痛
第一个方法,如果是因为忽然运动或者怎加运动量导致手臂肌肉酸痛,那么以后在运动之前做更多的热身运动缓解一下,在运动完毕之后再做一些缓和的舒展动作,一般几天之后就能够消除酸痛。
第二个方法,如果是睡觉或者坐久了导致手臂肌肉酸痛,那么首先就要调整自己的睡姿和坐姿,其次最好每坐一个小时就起来甩甩手,做个五到十分钟的舒展运动。
第三个方法,如果是因为运动或者其他原因弄伤手臂导致肌肉酸痛的话,最好做一下轻微的按摩,同时配合敷一下热毛巾,能够舒缓疼痛。
第四个方法,有时候如果是感冒或者其他身体不适伴随引起的肌肉疼痛,那么吃一些消炎药或者止疼药就可以了。
第五个方法,如果白天夜间常常会出现手臂酸痛,而且肩颈部也不舒服,那么可能是脊椎或者肩周炎等引起的,最好去医院做专业的按摩推拿以及针灸和药物治疗。
Ⅳ 急!!!求如何防止手臂肌肉萎缩的按摩手法
按摩手法: 1.擦法 操作方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往返摩擦。 操作要求:动作应缓慢,不要用力,要有节奏地进行,切不可以忽快忽慢,要均匀适度。 作用:舒筋活骨,提高皮肤温度,洁肤,使皮肤具有光泽,改善汗腺与皮脂腺的功能。 2.按法 操作方法:用中指的指腹在合适的穴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地进行按摩。 操作要求: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操作部位,配合呼吸有节奏地平衡操作。力度应由轻到重,逐渐增加。用力的轻重,应视按压的部位不同,也应考虑被按摩者的舒适程度。 作用:疏通经络,开导闭塞,化滞镇痛,舒展皮肤。可以降低过度的神经兴奋,放松肌肉,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变淋巴管内的淤滞状态。 3.摩法 操作方法:用手指或指腹在所选定的穴位或体表 的某部位上做与皮肤平行的轻缓的回旋移动。 操作要求:轻柔,缓和,不要时轻时重。 作用:和中理气。消积导滞,消炎退热,消肿散寒,调节气血,止痛消皱。能改善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提高局部皮肤温度,促使衰老细胞脱落,加速血液,淋巴循环。 4.拿捏法 操作方法:将拇指与食指,中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卷曲成弧形,在所选定的穴位或肌肉丰满的部位,一握一松地用力拿捏,常用于颈背部斜方肌或肩部三角肌部位的按摩。 操作要求:拿与捏的区别在于,从手形上看,拿法是呈弧形的,捏法是呈钳形的。拿法施力的面积比较大,捏法则比较小。操作时,以手指的活力来带动操作部位。拿法刺激性较小强。操作时应舒缓有力,动作要连贯,协调,由轻渐重。 作用:开导闭塞的经脉,调和气血,疏松肌健。可以加强血液的循环,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收缩能力。 5.拍法 操作方法:双手或单手手掌附着于皮肤,上下交替,有节奏地轻拍所选定的穴位或某一部位。 操作要求:不可重拍,要注意节奏,要用腕力而不是臂力。 作用:行气止痛,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6.敲法 操作方法:两手和掌上下做有节奏的击打。 操作要求:腕关节放松,手指要有反弹力,速度可快可慢,以被敲部位感觉舒服为宜。 作用:能镇静安神,消除肌肉疲劳。 7.捏提法 操作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起面部皮肤做一个瞬间动作。 操作要求:力度要轻,捏提面部皮肤的面积要小,一捏一放要有规律。 作用:刺激皮肤,防止肌肉松弛,延缓皮肤衰老。刺激皮脂腺体与汗腺,保持皮肤光滑,润泽。 8.啄法 操作方法:双手自然弯曲,指端在面部皮肤上作快速的连续点状接触,方向与面部垂直,以雀啄式做上下击打动作。 操作要求:啄法全靠腕力,两手指尖触及被按摩处,用力不可过重,尤其是对于眼部的时候,应以被按摩部位感觉舒服为宜。 作用:此法用力轻而缓慢,能起到抑制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用于眼部,有消除眼部疲劳,预防眼袋的作用。 9.震颤法 操作方法:双手一手托下颌,一手扶头顶,通过其手臂肌肉的收缩来形成震动的感觉,由指尖传达到被按摩处。 操作要求:用力不可以过重,应以被按摩部位感觉舒服为宜。 作用:解除肌肉疲劳,增加皮肤弹性。 10.揉法 操作要求:用手指指腹或手掌轻按住一定的穴位或皮肤部位,做轻柔的小幅度环形按摩。 操作要求:揉动幅度的大小视其按摩部位范围而定,揉动时手指(掌)应始终接触皮肤,使被按摩部位皮肤随着揉动而滑移,以感觉平和,舒适,深透为宜。 作用:调和气血,宽胸理气,消肿止痛,并能加强血液循环,提高皮肤及组织的再生能力。
Ⅳ 胳膊如何缓解
上肢包括上臂、前臂、腕和手,一些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常会发生手臂、 手碗酸痛。经常看到办公族转转手腕、甩甩手,以为这样就能缓解疼痛。其实,要想远离疼痛,还需进行肌力锻炼,从而改善和提高身体局部的功能。
在手臂和肩膀的疼痛处刮痧,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了。肩膀刮痧需要请人,手臂上的刮痧也可以自己刮。方法很简单:在疼痛处抹上一点刮痧油,然后用刮痧板刮拭,肩膀从内向外,手臂从上至下地刮。越是疼痛厉害的地方,越是会有结节、硬筋,可用手指边刮边揉,刮完后会感觉特别舒服、放松。
生活中,有很多自然的按摩工具,比如大树、公交车上的铁柱子和尼龙拉手。乘公交时将疼痛的肩膀靠在铁柱子,随着车子的一晃一晃,刚好按摩到疼处,抬手手臂,拉住上面的尼龙拉手,刚好起到拉筋的作用。在公园时,靠在大树上,来回地撞,也按摩了患处。
Ⅵ 胳膊上的拜拜肉怎么减,有简单易学的方法
瘦手臂虽然是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路程,但其实瘦手臂没有想象中的难!瘦手臂的方法千千万万,只要透过每天简单的手臂重训运动,加上日常生活的按摩穴道,就能疏通淋巴、排出手臂囤积的多余水分和老废弃物,同时给予肌肉良好刺激,让脂肪不易囤积,达到瘦手臂的效果。
只要坚持把握零碎时间做些手臂相关的运动及按摩,不用特别花时间运动也能把蝴蝶袖瘦下来!
Ⅶ 按摩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按摩疗法,大致有如下两种:
一种是主动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种保健方法。另一种是被动按摩,是由医生掌握用于患者的医疗法,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按摩疗法。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应该知道,上述八种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1)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
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 摩,就是抚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双手摩法
(3)推法: 在前用力推动叫推法。临床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我们看的姿式,是用拇指与食指夹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单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过手指面积太小,操作时,我们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个手指进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医流传下来的推拿小儿方法,实际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样的。把两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两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动,叫作双手集中推摩法,这种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种手法了
(4)拿法: 用手把适当部位的皮肤,稍微用力拿起来,叫作拿法。
临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丰厚处的单手拿法(图7)。如果患者因情绪紧张、恼怒,突然发生气闷,胸中堵塞,出现类似昏厥的情况,可在锁骨上方肩背相连的地方,用单手拿法,把肌肉抓起来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钟拿两下的速度,连拿二十次,稍为休息,再连拿二十次,则胸中通畅,气息自渐调和了。
(5)揉法: 医生用手贴着患者皮肤,作轻微的旋转活动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单手揉和双手揉。象太阳穴等面积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对于背部面积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单手加压揉法,比如揉小腿处,左手按在患者腿肚处,右手则加压在左手背上,进行单手加压揉法。
肌肉丰厚的小腿肚上,则可使用下面的双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积,调和血行的作用,对于局部痛点,使用揉法十分合适。
(6)捏法: 在适当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肤和肌肉从骨面上捏起来,叫做捏法。
捏法和拿法,有某些类似之处,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则着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轻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与揉法配合进行。
捏法,实际包括了指尖的挤压作用,由于捏法轻微挤压肌肉的结果,能使皮肤、肌腱活动能力加强,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浅浅捏来,可去风寒,可化瘀血,深深捏来,可以治疗肌腱和关节囊内部及周围因风寒湿而引起的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Ⅷ 常用按摩手法有哪些
1、推揉类
指平面用力手法,有推法、揉法、摩法、擦法、抹法。
推法
[定义]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穴位或按经络的循行方向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指推法又分为单指推法、双指推法和三指推法;掌推法又分为全掌推法和掌跟推法。
[动作]操作时指、掌或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根据体质、性别因人而宜。
[应用]在人体各部位使用,指推法适用于各科疾病,掌推法适用于四肢、腰背、运动障碍,肘推法适用于腰臀、股骨部。能增高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疏泄积滞、宣化壅塞的作用。
揉法
[定义]用手指或手掌面在身体某个部位做回旋揉动。
[动作]揉法的作用力一般不大,仅达到皮下组织,但重揉时叫作用到肌肉。频率较慢,每分钟50~100次,一般是由轻到重再至轻。此种手法较温和,多在疼痛部位或强手法刺激后使用,也可在放松肌肉、解除局部痉挛时用。操作时手指和手掌应紧贴皮肤,与皮肤之间不能移动,而皮下的组织被揉动,幅度可逐渐扩大。根据按揉的部位不同做可分为拇指揉、大鱼际揉、肘揉、掌揉等等。
[应用]揉法的主要作用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消积理气,助消化等。
摩法
[定义]本法分掌摩或指摩两种。
[动作]掌摩法是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指摩法是用食、中、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本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微屈曲(120度~145度),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应用]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腰背用手法。掌摩适用于胸腹、胁肋腰背部,指摩适用于头面、腹部。对脘腹疼痛,食积胀满,气滞及胸胁迸伤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抹法
[定义]用手指或手掌平伏按于按摩部位后,以均衡的压力抹向一边的一种手法。
[动作]其作用力可浅在皮肤,深在肌肉。其强度不大,作用柔和。一般常用双手同时操作,也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抹、掌抹、理筋三种方法。抹法不同于推法,它的着力一般较推法为重,推法是单方向的移动,抹法则可根据不同的治疗位置任意往返移动。抹法的频率也较推法慢。
[应用]抹法的主要作用是开窍,镇静,清醒头目,扩张血管和增加皮肤弹性等。
擦法
[定义]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
[动作]其作用力浅,仅作用于皮肤及皮下。其频率较高,达每分钟100~200次。对皮肤引起反映较大,常要擦到皮肤发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故在操作时多用介质润滑,防止皮肤受损。此法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擦和手掌擦。
[应用]擦法的主要作用是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加快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湿经散寒等。
2、按拍类
按有指按法、掌按法和肘按法,拍则指用虚掌拍打体表。一般有按法、掐法、拨法、振法、弹法、拍捶法、踩跷法、滚法。
按法
[定义]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用肘尖按压体表,称为肘按法。
[动作]按法操作时要紧贴体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一掀一压的动作,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应用]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指按法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掌按法、肘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四肢、肩背,本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头痛,肢体痠痛麻木等疼痛病症常用本法治疗。
掐法
[定义]是用拇指、中指或食指在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做深入并持续的掐压。
[动作]掐法刺激较强,常用于穴位刺激按摩。操作时用力须由小到大,使其作用为由浅到深。掐法用在穴位时,可有强烈的酸胀感觉称“得气”反应。掐法也可称指针法,是以指代针的意思。另与掐法近似的一种指切法,是用一手或两手拇指做一排排轻巧而密集的掐压,边掐边向前推进。这一方法一般用于组织肿胀时,将其向前方推散,而使肿胀散开。
[应用]掐法的主要作法是刺激穴位,疏通经脉,消肿散瘀,镇静安神,开窍等。
拨法
[定义]是将手指端嵌入软组织缝隙中,然后做横向的拨动。
[动作]拨法的刺激很强,局部可有酸胀反应,用的力更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另有一种称刮法,也是用手指端摸到软组织有肥厚或硬结处做刮拨的手法。刮拨的方向可根据病变部位走向而定。
[应用]拨法和刮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等。
振法
[定义]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续震颤的一种手法。
[动作]操作时主要依靠前臂和手都的肌肉持续用劲发力,使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手掌,形成震动力,使按摩部位随之而发生震颤。操作时要着力实而频率快,使其有向深部渗透的感觉。有些部位的穴位振法,用手振比较累,可以使用电振器做治疗。但最好个做头、面部的电动按摩器治疗。通常每个穴位可做1分钟左右。振法可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重叠操作。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振法、掌振法、电振法三种。
[应用]振法的主要治疗作用是放松肌肉,调节神经,解痉止痛,消除疲劳等。
弹法
[定义]用手指背面弹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
[动作]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出拨动滑脱,使食指指背在思部着力弹打。弹打的强度需由轻而重,着力也要有弹性,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此手法多用单手操作,适用于关节部位,弹时可沿关节周围进行。
[应用]弹法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关节,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疲劳等。
拍捶法
[定义]用手指或手掌轻巧地拍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叫拍法。
[动作]用空心拳或拳侧面捶击身体某部位的方法为捶法。拍法着力较轻,多用于胸廓、背部及表浅的关节部位;捶法作用力较重,可达肌肉、关节与骨骼。捶法轻而缓慢的操作可使筋骨舒展;重而快速的捶击可使肌肉兴奋。不论拍、捶在操作时要以腕发力,由轻而重,由慢而快,或一阵快,一阵慢交替操作。动作要协调、灵活,着力要有弹性。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操作。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分别选用拍、捶的治疗方法。拍法可分为指拍、指背拍和掌拍。捶法可分为直拳捶、卧拳捶和侧拳锤。
[应用]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肌肉疲劳,缓解局部酸胀等。
踩跷法
[定义]也称脚踩法,是用脚掌踩踏人体某一部位并做各种动作的一种方法。
[动作]可以脚同时踩按,也可两脚交替踩按。在踩踏时以脚掌前部着力于治疗部位,一松一踩,力量要适宜,切不可过力。频率要慢,做腰部治疗时应与患者呼吸相配合,切忌迸气。在治疗时,若病人不愿配合或要求停止治疗,决不能勉强。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侧部。一般常用于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踩跷法是按、压、揉、推几种手法的结合,且按摩强度较大。
[应用]临床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本法刺激量大,应用时必须谨慎,对体质虚弱者或脊椎骨质有病变者均不可使用本法。
滚法
[定义]以患肢体为轴心,使肢体做被动环转运动的手法。
[动作]医生一手握住被摇关节近端,以固定肢体,另外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然后做缓和的环转运动。做逆时针或顺时针的摇动。摇法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应用]滚法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强筋壮骨,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筋膜的痉挛,消除疲劳。
3、捏拿类
一般有捏法、拿法、搓法、捉法。
捏法
[定义]有三指捏和五指捏两种。
[动作]三指捏是用大拇指与食、中两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作一紧一松挤压。五指捏是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作一紧一松挤压。在作相对用力挤压动作时要循序而下,均匀而有节律性。
[应用]本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拿法
[定义]用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的罗纹面对称用力提起并捏揉的手法。
[动作]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用劲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由连贯性。
[应用]拿风池穴:具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的功效;拿肩井:具有祛风散寒、调和气血的功效;拿颈项部: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明目的功效;拿上下肢:具有疏通经络、松解痉挛的功效。
搓法
[定义]是用双手在肢体上相对用力进行搓动的一种手法。
[动作]其作用力可达肌肉、肌腱、筋膜、骨骼、关节囊、韧带等处。强度轻时感觉肌肉轻松,强度大时则有明显的酸胀感。频率一般每分钟30~50,搓动速度开始时由慢而快,结束时由快而慢。搓法有掌搓和侧掌搓两种。
[应用]搓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散经络,调和气血,通利关节,松弛肌肉,消除疲劳等。
提法
[定义]提法是指医者用双手对按而向上提,或双手按于施治部位使劲向上(反方向)提,或垂手拿起的手法。
[动作]在临床分为顿提法和端提法两种。一是顿提法: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例,嘱患肢抬举过头并伸直(手心向内),医音的左手握食指、拇指,右手握无名指、中指、小指,先缓慢导引放松局部,再使劲上提3次,每提1次关节可发出1次弹响。但操作时避免使用暴力;二是端提法: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虎口置于患者同侧耳垂下,拇指于耳后高骨处,食指于下颌角缘,置准贴实后,双手同时用力向内合立并向上提。但施本法时,必须注意双手虎口必须对准患者同侧耳垂下后侧,并将患者头部卡于两手之中,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切勿压及颈总动脉,造成危险。
[应用]解除粘连,顺理肌筋。滑利关节,醒脑安神。疏风止痛,聪耳明目,调和阴阳,补益气血。补肾气,强腰脊,调和气血阴阳。
4、牵抖类
一般有抖法、引伸法等。
抖法
[定义]是抖动身体的一种方法,也是属于被动运动按摩。
[动作]操作时握住患者远端,在牵拉的同时做上下,或左右的抖动。即象抖动绳子一样用柔劲来抖动肢体,使肢体随着抖动的力量似波浪样的起伏。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抖动的次数也不同。抖法一般多应用于腕、上肢、下肢和腰部。
[应用]此法的力量作用于肌肉、关节、韧带,具有舒展筋骨、滑利关节,消除疲劳、整复和恢复解剖位置的异常。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采用抖法来进行治疗。
引伸法
[定义]是在肌肉放松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一种方法。本法属于特殊的被动性运动按摩。
[动作]此种方法的作用力,可使关节发生一时性超过正常生理活动幅度的运动。这种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使引伸的动作有劲而不蛮,幅度大而不野,达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程度。引伸法可有上肢引伸、下肢引伸、腰部引伸等多种。
[应用]引伸法的治疗作用,是牵伸关节挛缩,纠正关节错位,增强肢体的活活动能力等。
5、运动类
一般有屈伸法、摇法、板法、背法。
屈伸法
[定义]是对有活动障碍的关节,帮助其伸展和屈曲波动活动的一种方法。
[动作]屈伸法也可称展法或伸展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此法必须顺其势,不可用暴力,伸展力要作用在引起关节挛缩的软组织上,以克服其牵拉力,利用反向作用力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运动的方向要按各关节正常的运动方向和角度进行。在活动时一定要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慢慢加大其可能屈伸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活动,使其逐渐增加同伸活动的角度。当屈伸到最大角度后要固定1~2分钟,然后再慢慢放松还原。如此反复数次。此法在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体位,应置于能使被运动的关节达到充分活动,并保证被按摩者不会因疼痛的闪躲而发生异外的体位。
[应用]伸展法适用于人体各个关节。屈伸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等。
摇法
[定义]是以关节为轴心,做肢体顺势轻巧的缓慢回旋运动。
[动作]本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在施术时要将体位安置合适,摇动的动作要缓和稳妥,速度要慢,幅度应由小到大,并要根据病情,适可而止。同时也要注意被运动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摇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双轴和多轴关节都可做环绕运动治疗,如腕关节摇动等等。
[应用]摇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体力等。
扳法
[定义]又称搬法,可以在人体几个部位应用,如肩、髓、腰、颈等。
[动作]是用一手压住人体某一部位,另一手扳动其他部位,两者使用力量相等、作用相反的外力,使关节旋转或伸展。扳法也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手法,常用治疗四肢关节的功能障碍及脊椎小关节的交锁与错位等症。故此也可以认为是正骨干法的一种。扳法不是一个大幅度的被动运动,在施术时必须将要扳动的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做一个稍微加大幅度的运作。扳动时一定要因势利导,了解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不可超出生理功能。根据用力方向和施行方法的不同,有侧扳、后扳、斜扳等几种。
[应用]扳法的主要作用松解粘连,帮助复位,滑刮关节,缓解痉挛,消除疼痛,牵伸肌肉、韧带之作用。
背法
[定义]一种常用于治疗急性腹扭伤、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的按摩方法。
[动作]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医者两肘屈曲挽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以臀部着力顶住患者腰部,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脚离地。做左右方向的摆动和上下方向的抖动,使腰部有牵动感。在施术时要注意肘部勾紧不要滑脱,嘱患者不要打挺。
[应用]本法可使腰记载住及其两侧伸肌过伸,促使扭错只小关节复位,并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对腰部扭闪疼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用本法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