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是汽修的学生现在在校写毕业论文,是写关于涡轮增压的,哪位师傅能帮忙给几个案例帮我度过难关!!!
汽 车 维 修 技 师 专 业 技 术 论文
标题: 涡轮增压器故障原因分析及使用维护
关键字:涡轮增压、使用维护、故障分析
工作单位:宁波凯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作 者: 何一建
日 期: 二零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目录
前言
摘要
关键字
一、引言
二、涡轮增压的日常应用
三、涡轮增压的原理与类型
四、涡轮增压的使用与维护
五、涡轮增压的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六、涡轮增压维修实例
七、结束语
八、致谢
前言
我国进入WTO以来,大量的进口汽车涌入国门,国
外先进的维修技术、维修工艺、维修观念、管理模式等,
对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的发展与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
用,使得国内汽车制造维修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身处在汽车维修行业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汽车维修技术,使自己不落后于时代,我个人认为只有不断的学习充电,借鉴成功的经验,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意识,才能使自己真正的与时俱进。
涡轮增压器故障原因分析及使用维护
摘 要:
装有涡轮增压的车辆已经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知悉,他的好坏决定着现代汽车动力性,本文主要浅谈凯迪拉克SLS车型 2.0T涡轮增压的使用维护及简单故障原因分析
关键字:涡轮增压、使用维护、故障分析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汽车产量逐年增加,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2011年已达7400万辆,车型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而涡轮增压在汽车上的应用则赋予汽车更加强大的动力性,且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耗油量也并不比不增压的发动机耗油量高多少。在汽车使用中,增压器难免会有问题,而这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分析研究增压器故障,现象,探索和研究增压器的结构原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通过增压器的结构原理及一些日常维护,正确认识增压器故障,更好的使用和维护增压器。
二、涡轮增压的日常应用:
涡轮增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更有劲。涡轮增压的英文名字为Turbo,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在轿车尾部看到Turbo或者T,即表明该车采用的发动机是涡轮增压发动机了。相信大家都在路上看过不少这样的车型,譬如奥迪A6的1.8T,宝来1.8T赛威2.0T等等
三、涡轮增压的原理与类型
3.1分类
(1)废气涡轮增压系统:这就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涡轮增压装置了,其优点是增压器与发动机无任何机械联系,因此基本不会损耗发动机原有的功率。它是利用发动机工作所产生的高温高压废气推动涡轮高速运转,从而带动连到一根轴上的泵轮,泵轮将空气加压输送到进气歧管,增加了发动机进气效率,可以提供更多的燃油完全燃烧,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降低了燃油的消耗,同时由于燃烧条件的改善,减少了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增压后发动机的功率可提高20%~40%左右。
(2)机械增压系统:这个装置安装在发动机上并由皮带与发动机曲轴相连接,从发动机输出轴获得动力来驱动增压器的转子旋转,从而将空气增压吹到进气岐道里。其优点是涡轮转速和发动机相同,因此没有滞后现象,动力输出非常流畅。但是由于装在发动机转动轴里面,因此还是消耗了部分动力,增压出来的效果并不高。
(3)复合增压系统:即废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并用,机械增压有助于低转速时的扭力输出,但是高转速时功率输出有限;而废气涡轮增压在高转速时拥有强大的功率输出,但低转速时则力不从心。发动机的设计师们于是就设想把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结合在一起,从而解决两种技术各自的不足,同时解决低速扭矩和高速功率输出的问题。这种装置在大功率柴油机上采用比较多,汽油机上采用双增压系统(复合增压系统)的车型还比较少,大众的1.4 TSI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兼顾了低速扭力输出和高速功率输出。在低转速时,由机械增压提供大部分的增压压力,在1 500rpm时,两个增压器同时提供增压压力。随着转速的提高,涡轮增压器能使发动机获得更大的功率,与此同时,机械增压器的增压压力逐渐降低。机械增压通过电磁离合器控制,它与水泵集合在一起。在转速超过3500rpm时,由涡轮增压器提供所有的增压压力,此时机械增压器在电磁离合器的作用下完全与发动机分离,防止消耗发动机功率)采用了了这一系统。其发动机输出功率大、燃油消耗率低、噪声小,只是结构太复杂,技术含量高,维修保养不容易,因此很难普及
(4)气波增压系统:利用高压废气的脉冲气波迫使空气压缩。这种系统增压性能好、加速性好但是整个装置比较笨重,不太适合安装在体积较小的轿车里面,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3.2原理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靠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作功来产生功率的,由于输入的燃料量受到吸入汽缸内空气量的限制,因此发动机所产生的功率也会受到限制,如果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已处于最佳状态,想再增加输出功率,只能通过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内来增加燃料量,从而提高燃烧作功能力。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涡轮增压器是惟一能使发动机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输出功率的机械装置。
我们平常所说的涡轮增压装置其实就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一般来说,涡轮增压器是一种利用内燃机作功所产生的废气驱动空气压缩机,从而令机器效率提升的装置。利用排出废气的热量及流量,涡轮增压器能提升内燃机的马力输出。如下图所示:
首先是涡轮室的进气口与发动机排气歧管相连,排气口则接在排气管上,然后增压器的进气口与空气滤清器管道相连,排气口接在进气歧管上,最后涡轮和泵轮分别装在涡轮室和增压器内,二者同轴刚性联接。这样一个整体的涡轮增压装置就做好。
涡轮增压都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泵轮,泵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汽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泵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一下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本文着重介绍凯迪拉克赛威 2.0T双涡流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可以使四缸发动机的1、4缸使用一条单独排气通道,而2、3缸使用另一条单独的排气通道,两条通道在涡轮处会和,共同作用到涡轮上,以避免出现各缸之间的排气压力干扰,提高发动机低速时的涡轮增压回应,减少涡轮迟滞的出现。排气旁通阀控制是指通过改变排气旁通阀开度,来控制涡轮增压器涡轮转速,然后控制进气增压的压力变化。排气旁通阀关闭,发动机废气全部作用到涡轮上,涡轮高速运转,以实现进气压力的增加。排气旁通阀打开,发动机废气部分通过涡轮,部分通过排气旁通阀泄放掉,涡轮速度下降,泵轮速度随之下降,进气压力稳定不再增加或减少,以防止增压压力过高损坏发动机。在车辆正常高速行驶时,进气旁通阀关闭,进气被涡轮增压器增压进入进气歧管,进气歧管保持高压。车辆突然减速,进气旁通阀打开,进气歧管内高压空气通过进气旁通阀形成内部循环,减少涡轮增压器阻力,使得涡轮增压器泵轮维持高速运转,并减小因进气阻力形成的噪音。重新加速后,因泵轮维持高速运转,避免出现重新加速的迟滞现象。
四、涡轮增压的使用与维护
凯迪拉克赛威车的涡轮增压器,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它再怎么先进也还是一套机械装置,由于它工作的环境经常处于高速、高温下工作,增压器废气涡轮端的温度在600度以上,增压器的转速也非常高,因此为了保证增压器的正常工作,对它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十分重要。主要我们要遵循以下的方法:
4.1汽车在起动时,高速空转或突然加速会导致涡轮增压器的轴承损坏,因此不能急踩加速踏板,应先怠速运转三分钟,这是为了使机油温度升高,流动性能变好,从而使涡轮增压器得到充分润滑,然后才能提高发动机转速,起步行驶,这点在冬天显得尤为重要,至少需要热车5分钟以上。
4.2发动机长时间高速运转后,不能立即熄火。原因是发动机工作时,有一部分机油供给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润滑和用于冷却的,正在运行的发动机突然熄火后,机油压力迅速下降为零,机油润滑会中断,涡轮增压器内部的热量也无法被机油带走,这时增压器涡轮部分的高温会传到轴承中间,轴承支承壳内的热量不能迅速带走,而同时增压器转子仍在惯性作用下高速旋转,这样就会造成涡轮增压器转轴与轴套之间“咬死”而损坏轴承和轴。此外发动机突然熄火后,此时排气歧管的温度很高,其热量就会被吸收到涡轮增压器壳体上,将停留在增压器内部的机油熬成积炭。当这种积炭越积越多时就会阻塞进油口,导致轴套缺油,加速涡轮转轴与轴套之间的磨损。因此发动机熄火前应怠速运转三分钟左右,使涡轮增压器转子转速下降,同时也降低了排气歧管的温度。此外值得注意的就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同样也不适宜长时间怠速运转,一般应该保持在10分钟之内。
4.3选择机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由于涡轮增压器的作用,使进入燃烧室的空气质量与体积有大幅度的提高,发动机结构更紧凑、更合理,较高的压缩比,使发动机的工作强度更高。机械加工精度也更高,装配技术要求更严格。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高温、高转速、大功率、大扭矩、低排放的工作特点。同时也就决定了发动机的内部零部件要承受较高的温度及更大的撞击、挤压和剪切力的工作条件,所以在选用涡轮增压轿车车用机油时,就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所使用的机油必须抗磨性好,耐高温,建立润滑油膜块,油膜强度高和稳定性好,所以机油最好选用全合成机油、半合成机油等高质量润滑油或者凯迪拉克原厂专用机油
4.4发动机机油和滤清器必须保持清洁,防止杂质进入,因为涡轮增压器的转轴与轴套之间配合间隙很小,如果机油润滑能力下降,就会造成涡轮增压器的过早报废。
4.5需要按时清洁空气滤清器(另外注意:在空气滤清器或空气滤清器壳体已被拆下时,不要起动发动机),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高速旋转的压气叶轮,造成转速不稳或轴套和密封件加剧磨损。
4.6需要经常检查涡轮增压器的密封环是否密封。因为如果密封环没有密封住,那么废气会通过密封环进入发动机润滑系统,将机油变脏,并使曲轴箱压力迅速升高,此外发动机低速运转时机油也会通过密封环从排气管排出或进入燃烧室燃烧,从而造成机油的过度消耗产生“烧机油”的情况。
4.7涡轮增压器要经常检查有没有异响或者不寻常的震动,润滑油管和接头有没有渗漏。
4.8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精密度很高,维修及安装时的工作环境要求很严格,因此当增压器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应到指定的维修站进行维修,而不是到普通的修理店。
五、涡轮增压的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涡轮增压器(见图)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发动机主动叶轮,与主动叶轮同轴的从动叶轮也以同样转速转动。怠速时,叶轮转速约为12000r/min,当加速踏板踩到底时,叶轮转速约为135000r/min,,因从动叶轮在发动机进气端,故加大了进气压力和进气量,避免发动机在较高转速下进气迟滞;能大幅度提高发动机功率和转矩,且最大转矩峰值呈平直线状。
5.1故障原因
(1)增压器突然停止运转。其原因多为增压器轴承损坏、转子组烧坏,外界物将涡轮、泵轮叶片打坏而卡死等。
(2)增压器涡轮或泵轮端“排油”。当增压器转子轴磨损严重,转子轴密封环失去作用,或操作不当造成润滑条件恶劣致使密封环磨损、拉伤而失效时,涡轮端或泵轮端会出现“排油”故障。涡轮端“排油”,会使排气管、消声器产生大量油污和积炭,增大排气阻力,降低增压器的转速,使发动机动力下降;泵轮端“排油”,会使发动机进气管道存有大量机油,机油消耗加大,进气阻力增大,发动机动力便下降。
(3)增压器振动剧烈且有噪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转子轴严重磨损,使轴承间隙加大产生振动,涡轮与泵轮损坏或沾有油泥使转子动平衡被破坏而产生噪声和振动。若噪声明显表现出是金属摩擦,则是泵轮或涡轮叶片与壳体碰擦。
(4)增压器气喘。因进气系统堵塞,如空气滤清器堵塞、进气道油灰沉积等原因,造成发动机增压压力下降且产生较大波动,在增压器泵轮端发出如气喘的异响,伴随发动机工作不稳,动力下降,排气管冒黑烟。
(5)增压器增压力下降。进气管道堵塞、轴承与轴磨损、涡轮或泵轮叶片变形或损坏、与壳体摩擦等均会造成增压压力下降。
5.2故障检修
(1)外观检查观察涡轮与泵轮以外排、进气联接法兰和接头有无裂纹、漏气等现象,特别要观察增压器“排油”现象是否严重。这点在压气机至进气管之间的橡胶管接头上最为明显。若该接头处仅表现为轻微地渗油,仍属正常现象。若此地漏油严重,表明增压器已不能再使用。此外发动机停机后,用听诊器可以听到增压器转子依靠惯性转动的声音,声音若持续1min以上的时间,表明增压器性能良好。
(2)压气机泵轮部分检修拆卸压气机与进气管道的连接,观察压气机叶轮和泵壳的摩擦情况、漏油情况以及叶片的损坏情况。若发现叶轮与泵壳有摩擦,而泵壳摩擦部位附着物较坚固,表明泵轮内有损坏;如果发现是外来物损伤了泵轮,或者泵轮轴漏油现象严重,均应对增压器进行维修。
(3)旋转组件检修若检查涡轮与泵轮没有明显损坏,用手迅速转动增压器转子,应该旋转自如,无明显的研磨噪声和阻滞现象,否则表明轴已烧损。用千分尺检查转子轴轴向间隙以及涡轮端和泵轮端的径向间隙,其值不得超过标准范围。分解拆装旋转组件时,必须做好压气机叶轮、转子轴及锁紧螺母的相对位置记号。更换压气机叶轮要做动平衡试验。安装涡轮端和泵轮端两密封环时,开口互成180o,相对中间壳进油口成90o。压气机叶轮锁紧螺母要按规定扭矩拧紧。
(4)涡轮机涡轮部分检修从涡轮机出气口将排气管道拆除,检查涡轮叶片以及壳体摩擦情况、漏油情况和叶片损坏情况。若发现叶片与壳体有摩擦,而壳体上的附着物坚硬而牢固,可能是涡轮内有损坏,此时必须拆卸修理。若发现积油严重,则应观察该油是从排气系统带来的,还是从涡轮中心排出的,若积油来自轴心且较严重,表明涡轮轴的密封环失效,应对增压器拆检维修。若积油来自排气系统,而叶轮上积油较多,就将涡轮拆卸清洗
六、涡轮增压维修实例
故障:发动机机油消耗高
车型:赛威 2.0T
故障现象:客户反应说该车烧机油,拔出油尺一看已经到最底刻度线了,由于该车已经行驶了不到4000公里了,可以经行首次保养了,于是建议客户首保后行驶1000公里再到我站检查。行驶1000公里后到我站检查发现确实少了近350毫升机油。
检查分析:根据该车的具体结构分析,导致发动机机油消耗高的原因有5个:①气门油封漏油。②活塞与气缸筒密封不严。③曲轴箱强制通风PCV阀故障。④涡轮增压器油封漏油。⑤发动机油底壳衬垫、油封等处泄漏。
图1所示:涡轮增压器未漏油
该车行驶里程很短,基本全新,外观没有漏油现象,说明所减少的机油是进入气缸内消耗的。经检查排气管无明显蓝烟冒出的现象,然后拆开涡轮增压中冷器的连接管,发现中冷器内壁很干净,根据以往经验,如果涡轮增压器(图1)油封漏油,在中冷器内会积存大量机油,所以该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油封没有损坏。说明消耗机油的大部分在发动机内被加热而变成了积炭,进而怀疑气门油封泄漏。经拆下4只喷油器用内窥镜观察进气门,发现1缸进气门的背面有很多积炭,由此判断是1缸进气门油封损坏。
故障排除:由于该车行驶里程很短,不大可能存在其它损坏,我们决定只更换16只气门油封,并采用了不拆气缸盖换气门油封的方法。于是拆下气门室罩和1-4缸火花塞,将曲轴转动到第1缸压缩行程上止点,拆下进排气凸轮轴,向第1缸内充入压缩空气,更换了第1缸进排气门油封,其它3缸依此类推。更换了全部进排气门油封后,再将车辆交付用户并电话跟踪回访,用户反映该车在2次换机油保养之间未缺机油。
七、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涡轮增压器故障,现象,探索和研究了增压器的结构原因,通过增压器的结构原理及一些日常维护,正确认识增压器故障原因、解决办法,维修方式,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维护汽车涡轮增压器,尽量避免增压器的故障发生,延长使用寿命。
对于未来,随着汽车对动力性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涡轮增压的使用也会越来月频繁,不仅是在货车领域,在小汽车领域的的发展也将成为主流,而正确认识和使用涡轮增压器也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象英语与开车一样被我们所接受。
八、致谢
衷心感谢宁波交通技工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老师专家能够对本人精心指导,使本人对汽车维修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此表示诚恳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写作能力不强,如果有不够全面和深入的问题,请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2011凯迪拉克SLS 2.0T维修手册》
《汽车维修与保养》2007年第一期 主编:黄为
《汽车维修技师》2003年3月第一版 主编:丁鸣朝
Ⅱ 无油空压机和有油空压机哪个更耐用
对于无油空压机来说,往往会被用在医疗、食品这类行业中。 无油空压机与有油空压机的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这么说:在食品、医疗领域 无油空压机占据绝对的优势。因为出来的气体不需要再做过多的后处理就可以满足无油要求。 然而无油空压机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缺陷
今天我为大家讲一下世面上一些无油静音空压机的缺点。请大家耐心听我慢慢讲解。
对于一般的无油空压机来说,常见的问题如下:
1. 皮碗、气缸容易磨损,轴承间隙过大导致噪音大
2.电机功率不足导致容易烧机。
3.单向阀和弯头全部都是锌合金一次性的,不能重新拆装维修。
4.开关使用次数过短。
5.电容放电快造成点击无法启动导致烧掉电机。等等
如果您因为一时贪图便宜或者在没有考虑周全的情况下买了以上这些质量较差的空压机,后果其实也不会非常严重,无非就是买回去以后可能使用了一段时间,比如3、4个月就发生故障。机器频繁停机、噪音特别大等各种疑难杂症会一一出现。
现如今,您在网络、阿里巴巴这些平台上随手一搜可以找到无数空压机商家。大家争相拿出更低的价格吸引客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然而,当您买到如此之低价格的空压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么低的价格是用什么换来的? 不用我说,您应该也可以明白。没错,是用更低廉更便宜的配件!
但是有一些品牌还是良心品牌的,比如上海博巨空压机的无油空压机使用:
1.超耐磨皮碗、气缸。
2.采用大功率、优质全铜电机。让你远离烧机烦恼!
3.采用全桶材质单向阀,铸铁合金加厚材质弯头,可以反复拆卸。硬度高不易松动断裂。
4.压力开关:采用名牌卧式压力开关,可反复起跳20万次以上
5.电容经过测试反复放点使用三年以上没有任何问题。
参考文献:无油静音空压机的缺点是什么?
Ⅲ 空气压缩机的参考文献
文献名称
《空气压缩机操作工》
基本信息
作者:李总根 编
丛 书 名:矿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出 版 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0-01版次:1页数:176装帧:平装开本:大32开
内容简介
空气压缩机操作工》主要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常识、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空气压缩机基础知识、压缩机的结构原理、压缩机的电气控制、压缩机的安全操作、矿山救护与职业病预防及压缩机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矿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空气压缩机操作工》主要介绍矿山大量使用的L型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的同时,还分别对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及隔爆移动式空气压缩机进行了介绍。
《矿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空气压缩机操作工》主要作为《空气压缩机操作工》全国通用安全培训教材,也可供矿山企业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参考。
《矿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空气压缩机操作工》由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长沙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李总根主编,彭伯平、李西京副主编,王捍湘、肖丹、曾敏、谢琳伟参与编写。安全生产专家、高级工程师彭新其主审。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推广实施细则》
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财建〔2012〕8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经国务院同意,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财建〔2009〕213号)规定,我们制定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推广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推广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附件: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推广实施细则
一、推广产品范围及条件(一)推广产品为微型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全无油润滑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一般用固定的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一般用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一般用喷油单螺杆空气压缩机。(二)申请高效节能容积式空气压缩机(以下简称高效节能空压机)推广的产品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依据GB 19153《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现行有效版本,空压机能效为2级及以上;2.通过能效标识备案;3.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能效检测和节能产品认证(进入第一批推广目录的产品应在目录公布后三个月内通过节能认证);4.在中国大陆境内生产和使用;5.近三年内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该品牌产品无不合格。(三)高效节能空压机的配套电机应优先选择能效等级2级及以上的高效节能电机。二、推广企业条件申请高效节能空压机推广的生产企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2.年推广高效节能活塞式空压机的配套电机功率不少于1万kW,或螺杆式空压机的配套电机功率不少于2万kW;3.拥有所申请推广产品的自主品牌或品牌合法使用权,同一品牌只能由一家生产企业申请推广;4.具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产品销售、安装、售后服务及用户信息管理系统;5.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三、推广期限推广期限暂定为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四、推广补贴标准高效节能空压机推广财政补贴标准具体为: 产品类型 能效水平 补贴标准(元/kW) 微型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 1级 80 2级 45 全无油润滑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 1级 160 2级 90 一般用固定的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 1级 80 2级 45 一般用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 1级 200 2级 100 一般用喷油单螺杆空气压缩机 1级 220 2级 120 五、推广企业资格申请申请高效节能空压机推广的企业,将申请报告(具体格式见附件1)及下述材料(复印件加盖公章)逐级上报,经省级节能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审核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一)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二)推广产品能效检测报告和节能认证证书;(三)推广产品能效标识备案证明;(四)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五)商标注册证明及授权书;(六)其他相关材料。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公示推广企业、产品规格型号,并根据推广企业产品规格型号调整等情况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六、补贴资金申请和拨付(一)省级节能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对本地区年度推广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组织用户推广高效节能空压机,将有关情况告知同级财政部门,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二)财政部根据调查摸底和各省需求情况测算补贴资金规模,并将补贴资金预拨到省级财政部门。(三)有关单位、企业购买并安装国家公布的目录内高效节能空压机后,填报购买安装情况、补贴资金申报表(具体要求见附件2),并提供购买发票复印件等证明材料,到企业所在地财政部门申请补贴资金。具体资金拨付办法由省级财政部门制订。(四)各地财政部门根据购买安装单位、企业提供的相关材料及时拨付补贴资金,并会同节能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五)月度终了后10日内,省级财政部门、节能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将本地区上月推广使用和资金拨付情况进行汇总审核,并上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具体要求见附件3)。(六)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机构对推广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七)年度终了后30日内,省级财政部门提出年度补贴资金清算报告,上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八)财政部将根据地方上报的补贴资金清算报告及工信部出具的监督检查意见,对补贴资金进行清算。七、罚则(一)对企业弄虚作假,采取通报批评、取消高效节能空压机推广资格、列入诚信“黑名单”并在媒体上曝光、追缴补贴资金并加倍处罚等方式予以处罚。(二)对未按规定进行检测或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第三方能效检测机构,将采取通报批评、取消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能效检测资格等方式予以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三)地方相关部门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一经查出有弄虚作假行为,将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附件:1.高效节能空压机推广生产企业申请报告2.高效节能空压机购买单位财政补贴申请报告3.高效节能空压机月度推广情况报告
Ⅳ 空压机不加载,报警是排气温度高,减荷阀,单向阀全是新换的,什么原因谢谢!!!
空气压缩机,煤矿里就能用到,把空气压缩进矿井巷道,以保证井下有新鲜的空气。煤矿用空压机即以下用途的第5种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压缩机在工业上应用极为广泛。压缩机因其用途广泛而被称为“通用机械”。根据压缩气体的使用性质不同的特点可分下列几种:
1、 压缩空气作为动力:
共驱动各种风动机械,风动工具排气压力为7~8公斤/平方厘米,用于控制仪表及自动化装置,压力约为6公斤/平方厘米,车辆自动,门窗启闭,压力为2~4公斤/平方厘米,制药业,酿酒业中的搅拌,压力为4公斤/平方厘米,喷气织机中的纬纱吹送压力为1~2公斤/平方厘米,中大型柴油机的启动压力为25~60公斤/平方厘米,油井的压裂,压力为150公斤/平方厘米,“二次法”采油,压力约为50公斤/平方厘米,高压爆破采煤压力约为800公斤/平方厘米,国防工业中的压力压缩空气为其动力。潜水艇的沉浮,鱼雷的射击及驱动以及沉船的打捞等等,都以不同的压力压缩空气为其动力。
2、 压缩气体用于制冷和气体分离:
气体经压缩、冷却、膨胀而液化,用于人工制冷(冷冻冷藏及空气调节等)如氨或氟利昂压缩机。其压缩压力多为8~12公斤/平方厘米,这一类压缩机通常成为“制冷机”或“冰机”。另外在液化的气体若为混合气时,可在分离装置中,将各组份分别地分离出来,得到合格唇读地各种气体。如空气液化分离后能得到的纯氧、纯氮、和纯的氙、氪、氩、氦等稀有气体。
3、 压缩气体用于合成及聚合;
在化学工业中,气体压缩至高压,常有利合成及聚合。例如氮氢合成氨,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二氧化碳与氨合成尿素等。化学工业中,例如高压聚乙烯的压力达1500~3200公斤/平方厘米。
4、 压缩气体有难关于油的加氢精制:
石油工业中,用人工方法把氢加热,加压后与油反应,能使碳氢化合物的重组份裂化成碳氢化合物的轻组分,如重油的轻化,润滑油加氢精制等。
5、 气体输送:
用于管道输送气体的压缩机,视管道长短而决定其压力。送远程煤气时,压力可达30公斤/平方厘米。氯气装瓶压力为10~15公斤/平方厘米,二氧化碳装瓶压力为50~60公斤/平方厘米。
以下是网络关于“空气压缩机”的介绍。
空压机
用来产生压缩空气的机器,也叫压缩空气机,还叫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由电动机直接驱动压缩机,使曲轴产生旋转运动,带动连杆使活塞产生往复运动,引起气缸容积变化。由于气缸内压力的变化,通过进气阀使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消声器)进入气缸,在压缩行程中,由于气缸容积的缩小,压缩空气经过排气阀的作用,经排气管,单向阀(止回阀)进入储气罐,当排气压力达到额定压力0.7MPa时由压力开关控制而自动停机。当储气罐压力降至0.5--0.6MPa时压力开关自动联接启动。
1.空压机工作原理简述
1.2空压机分类:
空压机分为螺杆式空压机,螺杆式空压机又分为单螺杆空压机及双螺杆空压机,离心式空压机,活塞式空压机,滑片式空压机,涡旋式空压机,旋叶式空压机.
介绍双螺杆式单级压缩空压机是由一对相互平行齿合的阴阳转子(或称螺杆)在气缸内转动,使转子齿槽之间的空气不断地产生周期性的容积变化,空气则沿着转子轴线由吸入侧输送至输出侧,实现螺杆式空压机的吸气、压缩和排气的全过程。空压机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壳体的两端,阴转子的槽与阳转子的齿被主电机驱动而旋转。
由电动机直接驱动压缩机,使曲轴产生旋转运动,带动连杆使活塞产生往复运动,引起气缸容积变化。由于气缸内压力的变化,通过进气阀使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消声器)进入气缸,在压缩行程中,由于气缸容积的缩小,压缩空气经过排气阀的作用,经排气管,单向阀(止回阀)进入储气罐,当排气压力达到额定压力0.7MPa时由压力开关控制而自动停机。当储气罐压力降至0.5--0.6MPa时压力开关自动联接启动。其它请关注相关词条.
2.压缩机润滑油
2.1 旋叶式压缩机
每种型号的压缩机对润滑油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旋叶式压缩机的润滑油功能是润滑在压缩过程中滑入和滑出的叶片。润滑油也作为叶片与机架间的密封剂使用,使气体压缩成为可能。通常ISO68-150产品满足旋叶式压缩机的粘度要求。
2.2 往复式压缩机
往复式压缩机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流出压力容量范围从1bar g至1000bar g(4)。往复式压缩机的油润滑汽缸,曲轴箱部件,线圈,活塞,阀门和装填杆。曲轴箱部件包括十字头轴承,十字接头,十字头导承和曲柄销。近来的制冷应用表明操作粘度小于10 cSt的ISO15润滑油可提供合适的润滑作用。然而,依靠气体分子量和流压操作,加工和碳氢化合物气体往复式压缩机的经典使用是ISO68-680产品。
在大多数往复式压缩机,一种流体作为润滑剂使用于所有部件。较小的往复式压缩机使用喷溅润滑油。较大的装置通常使用一种油泵系统以润滑上方的曲轴箱部件。一些大型设备使用两种不同的润滑油,一种用于汽缸而另一种用于其它需润滑的部件。由于汽缸润滑油须与气体共存,故必须与向下液流过程兼容。汽缸润滑油可设计成为特殊气体或操作条件提供润滑作用。(2)
2.3螺旋式压缩机
注满螺旋式压缩机通常使用压缩烃和生产气体,流压范围从1-25 bar g(5)。它们具有许多优点,包括改进压缩效率,低流出温度,高可靠性和由于简单的机械构造所致的较少维护。螺旋式气体压缩机必须具备几种功能。它们润滑轴承,在螺杆与机架之间提供足够的密封,移去压缩过程中的热量,冲去压缩机中的任何微粒以及保护系统免于腐蚀。较低的粘度限制是10-20cSt在对轴承的油供温度以及5cSt在流出条件下以确保合适的密封。上部的润滑油粘度取决于为轴承提供足够的润滑油的能力。典型的上部粘度限制是30-100cSt。通常ISO68-220润滑油满足螺旋式压缩机的粘度要求。准确的粘度级别依赖于操作条件和气流成分。
由于系统的闭环设计,合成产品特别适用于螺旋式压缩机(图表1)。润滑油与压缩气体进入分离器。分离的油经过一个油冷却器再回流入压缩机。在这个过程中润滑油的降解可导致如轴承故障,密封不够或腐蚀等压缩机问题。在许多应用中,合成压缩机润滑油的使用能造成有效的烃压缩和生产气体(7)。
参考文献:http://ke..com/view/230691.htm<div><a href="http://dl.shi.sina.com.cn/upload/00/92/42/1215009242.11706004.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dl.shi.sina.com.cn/upload/00/92/42/1215009242.11706004.jpg" border="0"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 this.width=screen.width*0.40"></a>
Ⅳ 压缩机故障的相关资料(参考文献)
电动机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的故障可分为电机故障和机械故障(包括曲轴,连杆,活塞,阀片,缸盖垫等)。机械故障往往使电机超负荷运转甚至堵转,是电机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电机的损坏主要表现为定子绕组绝缘层破坏(短路)和断路等。定子绕组损坏后很难及时被发现,最终可能导致绕组烧毁。绕组烧毁后,掩盖了一些导致烧毁的现象或直接原因,使得事后分析和原因调查比较困难。
然而,电机的运转离不开正常的电源输入,合理的电机负荷,良好的散热和绕组漆包线绝缘层的保护。从这几方面入手,不难发现绕组烧毁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六种:(1)异常负荷和堵转;(2)金属屑引起的绕组短路; (3)接触器问题;(4)电源缺相和电压异常;(5)冷却不足;(6)用压缩机抽真空。实际上,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电机损坏更为常见。
1. 异常负荷和堵转
电机负荷包括压缩气体所需负荷以及克服机械摩擦所需负荷。压比过大,或压差过大,会使压缩过程更为困难;而润滑失效引起的摩擦阻力增加,以及极端情况下的电机堵转,将大大增加电机负荷。
润滑失效,摩擦阻力增大,是负荷异常的首要原因。回液稀释润滑油,润滑油过热,润滑油焦化变质,以及缺油等都会破坏正常润滑,导致润滑失效。回液稀释润滑油,影响摩擦面正常油膜的形成,甚至冲刷掉原有油膜,增加摩擦和磨损。压缩机过热会引起使润滑油高温变稀甚至焦化,影响正常油膜的形成。系统回油不好,压缩机缺油,自然无法维持正常润滑。曲轴高速旋转,连杆活塞等高速运动,没有油膜保护的摩擦面会迅速升温,局部高温使润滑油迅速蒸发或焦化,使该部位润滑更加困难,数秒钟内可引起局部严重磨损。润滑失效,局部磨损,使曲轴转动需要更大力矩。小功率压缩机(如冰箱,家用空调压缩机)由于电机扭矩小,润滑失效后常出现堵转(电机无法转动)现象,并进入“堵转-热保护-堵转”死循环,电机烧毁只是时间问题。而大功率半封闭压缩机电机扭矩很大,局部磨损不会引起堵转,电机功率会在一定范围内随负荷而增大,从而引起更为严重的磨损,甚至引起咬缸(活塞卡在气缸内),连杆断裂等严重损坏。
堵转时的电流(堵转电流)大约是正常运行电流的4-8倍。电机启动瞬间,电流的峰值可接近或达到堵转电流。由于电阻放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启动和堵转时的电流会使绕组迅速升温。热保护可以在堵转时保护电极,但一般不会有很快的响应,不能阻止频繁启动等引起的绕组温度变化。频繁启动和异常负荷,使绕组经受高温考验,会降低漆包线的绝缘性能。
此外,压缩气体所需负荷也会随压缩比增大和压差增大而增大。因此将高温压缩机用于低温,或将低温压缩机用于高温,都会影响电机负荷和散热,是不合适的,会缩短电极使用寿命。
绕组绝缘性能变差后,如果有其它因素(如金属屑构成导电回路,酸性润滑油等)配合,很容易引起短路而损坏。
2.金属屑引起的短路
绕组中夹杂的金属屑是短路和接地绝缘值低的罪魁祸首。压缩机运转时的正常振动,以及每次启动时绕组受电磁力作用而扭动,都会促使夹杂于绕组间的金属屑与绕组漆包线之间的相对运动和摩擦。棱角锐利的金属屑会划伤漆包线绝缘层,引起短路。
金属屑的来源包括施工时留下的铜管屑,焊渣,压缩机内部磨损和零部件损坏(比如阀片破碎)时掉下的金属屑等。对于全封闭压缩机(包括全封闭涡旋压缩机),这些金属屑或碎粒会落在绕组上。对于半封闭压缩机,有些颗粒会随气体和润滑油在系统中流动,最后由于磁性聚集在绕组中;而有些金属屑(比如轴承磨损以及电机转子与定子磨损(扫膛)时产生的)会直接落在绕组上。绕组中聚集了金属屑后,发生短路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需要特别提请注意的是双级压缩机。在双级压缩机中,回气以及正常的回油直接进入第一级(低压级)气缸,压缩后经中压管进入电机腔冷却绕组,然后和普通单级压缩机一样,进入第二级(高压级气缸)。回气中带有润滑油,已经使压缩过程如履薄冰,如果再有回液,第一级气缸的阀片很容易被打碎。碎阀片经中压管后可进入绕组。因此,双级压缩机比单级压缩机更容易出现金属屑引起的电机短路。
不幸的事情往往凑到一块,出问题的压缩机在开机分析时闻道的常常是润滑油的焦糊味。金属面严重磨损时温度是很高的,而润滑油在175oC以上时开始焦化。系统中如果有较多水分(真空抽得不理想,润滑油和制冷剂含水量大,负压回气管破裂后空气进入等),润滑油就可能出现酸性。酸性润滑油会腐蚀铜管和绕组绝缘层,一方面,它会引起镀铜现象;另一方面,这种含有铜原子的酸性润滑油的绝缘性能很差,为绕组短路提供了条件。
3.接触器问题
接触器是电机控制回路中重要部件之一,选型不合理可以毁坏最好的压缩机。按负载正确选择接触器是极其重要的。
接触器必须能满足苛刻的条件,如快速循环,持续超载和低电压。它们必须有足够大的面积以散发负载电流所产生的热量,触点材料的选择必须在启动或堵转等大电流情况下能防止焊合。
为了安全可靠,压缩机接触器要同时断开三相电路。谷轮公司不推荐断开二相电路的方法。
在美国,谷轮公司认可的接触器必须满足如下四项:
? 接触器必须满足ARI标准780-78“专用接触器标准”规定的工作和测试准则。
? 制造商必须保证接触器在室温下,在最低铭牌电压的80%时能闭合。
? 当使用单个接触器时,接触器额定电流必须大于电机铭牌电流额定值(RLA). 同时,接触器必须能承受电机堵转电流。如果接触器下游还有其它负载,比如电机风扇等,也必须考虑。
? 当使用两个接触器时,每个接触器的分绕组堵转额定值必须等于或大于压缩机半绕组堵转额定值。
接触器的额定电流不能低于压缩机铭牌上的额定电流。规格小或质量低劣的接触器无法经受压缩机启动,堵转和低电压时的大电流冲击,容易出现单相或多相触点抖动, 焊接甚至脱落的现象,引起电机损坏。
触点抖动的接触器频繁地启停电机。电机频繁启动,巨大的启动电流和发热,会加剧绕组绝缘层的老化。每次启动时,磁性力矩使电机绕组有微小的移动和相互摩擦。如果有其它因素配合(如金属屑,绝缘性差的润滑油等),很容易引起绕组间短路。热保护系统并未设计成能防止这种毁坏。此外,抖动的接触器线圈容易失效。如果有接触线圈损坏,容易出现单相状态。
如果接触器选型偏小,触头不能承受电弧和由于频繁开停循环或不稳定控制回路电压产生的高温,可能焊合或从触头架中脱落。焊合的触头将产生永久性单相状态,使过载保护器持续地循环接通和断开。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接触器触点焊合后,依赖接触器断开压缩机电源回路的所有控制(比如高低压控制,油压控制,融霜控制等)将全部失效,压缩机处于无保护状态。
因此,当电机烧毁后,检查接触器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接触器是导致电机损坏的一个常常被人遗忘的重要原因。
4.电源缺相和电压异常
电压不正常和缺相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任何电机。电源电压变化范围不能超过额定电压的±10%。三相间的电压不平衡不能超过5%。大功率电机必须独立供电,以防同线其他大功率设备启动和运转时造成低电压。电机电源线必须能够承载电机的额定电流。
如果发生缺相时压缩机正在运转,它将继续运行但会有大的负载电流。电机绕组会很快过热,正常情况下压缩机会被热保护。当电机绕组冷却至设定温度,接触器会闭合,但压缩机启动不起来,出现堵转,并进入“堵转-热保护-堵转”死循环。
现代电机绕组的差别非常小,电源三相平衡时相电流的差别可以忽略。理想状态下,相电压始终相等,只要在任一相上接一个保护器就可以防止过电流造成的损坏。实际上很难保证相电压的平衡。
电压不平衡百分数计算方法为,相电压与三相电压平均值的最大偏差值与三相电压平均值比值. 例如,标称380V三相电源,在压缩机接线端测量的电压分别为380V,366V,400V. 可以计算出三相电压平均值382V, 最大偏差为20V,所以电压不平衡百分数为5.2%。
作为电压不平衡的结果,在正常运行使负载电流的不平衡是电压不平衡百分点数的4-10倍。前例中, 5.2%不平衡电压可能引起50%的电流不平衡。
美国国家电器制造商协会(NEMA)电动机和发电机标准出版物指出,由不平衡电压造成的相绕组温升百分比大约是电压不平衡百分点数平方的两倍。前例中电压不平衡点数为5.2,绕组温度增加的百分数为54%. 结果是一相绕组过热而其他两个绕组温度正常。
一份由U.L.(保险商实验室,美国)完成的调查显示,43%的电力公司允许3%的电压不平衡,另有30%的电力公司允许5%的电压不平衡。
5.冷却不足
功率较大的压缩机一般都是回气冷却型的。蒸发温度越低,系统质量流往往越小。当蒸发温度很低时(超过制造商的规定),流量就不足以冷却电机,电机就会在较高温度下运转。空气冷却型压缩机(一般不超过10HP)对回气的依赖性小,但对压缩机环境温度和冷却风量有明确要求。
制冷剂大量泄漏也会造成系统质量流减小,电机的冷却也会受到影响。一些无人看管的冷库等,往往要等到制冷效果很差时才会发现制冷剂大量泄漏了。
电机过热后会出现频繁保护,有些用户不深入检查原因,甚至将热保护器短路,那是非常糟糕的事情。过不了多久,电机就会烧掉。
压缩机都有安全运行工况范围。安全工况主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压缩机和电机的负荷与冷却。由于不同温区的压缩机的价格不同,过去国内冷冻行业超范围使用压缩机是比较常见的。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情况已明显改善。
6.用压缩机抽真空
开启式制冷压缩机已经被人们淡忘了,但制冷行业中还有一些现场施工人员保留了过去的习惯――用压缩机抽真空。这是非常危险的。
空气扮演着绝缘介质的角色。密闭容器内抽真空后,里面的电极之间的放电现象就很容易发生。因此,随着压缩机壳体内的真空度的加深,壳内裸露的接线柱之间或绝缘层有微小破损的绕组之间失去了绝缘介质,一旦通电,电机可能在瞬间内短路烧毁。如果壳体漏电,还可能造成人员触电。
因此,禁止用压缩机抽真空,并且在系统和压缩机处于真空状态时(抽完真空还没有加制冷剂),严禁给压缩机通电。
总结
电机烧毁后,掩盖了绕组损坏的现象,给故障分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然而引起压缩机电机损坏的根本原因并不会消失。润滑不良或失效时引起的异常负荷甚至堵转,散热不足,都会缩短绕组的寿命;绕组中夹杂了金属屑更是为短路提供了变利;接触器焊合将使压缩机的保护无法执行;电机赖以运转的电源出现异常,将从根本上毁掉任何电机;用压缩机抽真空,可能引起内接线柱放电。
不幸的是,上述不利因素还会相互引发:异常负荷和堵转时的大电流可能导致接触器焊合;单个触点拉弧甚至焊合会引起相不平衡或单相;相不平衡会引起散热问题;散热不足会引起磨损;磨损会产生金属屑…
因此,正确安装使用压缩机,以及合理的日常维护,可以防止不利因素的出现,是避免压缩机电机损坏的根本方法。
Ⅵ 水力机组辅助设备安装过程
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教学大纲
发表日期:2006年11月14日 已经有235位读者读过此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水力机组辅助设备 Auxiliary Equipment of Hydraulic Unit
课 程 号:306549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 时:48 学 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水电类)主要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了解和掌握水电厂主要辅助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辅助设备系统的设计原理及计算方法,水力监测系统的设计,为今后从事水电站动力设备设计、运行、测试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基本要求:
1. 了解水电站主要辅助机械(空压机、油泵、水泵、压力滤油机和真空滤油机等)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了解水电站水力监测系统工作原理及应用。
3. 初步掌握水电站辅助设备系统的设计原理及计算方法。
4. 初步掌握水力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水轮机进水阀及操作系统
第一节 进水阀的作用及设置条件(0.5学时)
一. 作用 安全(检修人员、运行灵活);减小漏水;防止飞逸。
二. 设置条件* 叉管引水;水头大于120米;引水管路较长。
三. 技术要求 1.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操作简便。
2.尽可能做到尺寸小重量轻。
3.止水好。
4.结构和强度满足运行要求。
第二节 进水阀的型式及主要构件(1学时)
一. 蝴蝶阀
卧轴蝶阀的特点;立轴蝶阀的特点*。
主要构件:阀体、活门*、阀轴、轴承、密封装置及锁锭装置。
附件:旁通管和旁通阀、空气阀、伸缩节。
蝶阀优缺点
二. 球阀
适合的工作条件
结构特点:
1. 阀体与活门
2. 密封装置*(工作密封、检修密封)
3. 液压阀
球阀优缺点
第三节 进水阀的操作方式和操作系统(0.5学时)
一. 操作方式
手动、电动、液压操作适合的工作条件。
接力器的类型
二. 操作系统
1. 蝶阀操作系统
自动开关蝶阀的动作过程*
2. 球阀操作系统(了解)
第二章 油系统
第一节 水电站用油种类及其作用(0.5学时)
一. 种类
润滑油:透平油、机械油、压缩机油、脂类油
绝缘油:变压器油、开关油、电缆油
二. 作用
透平油:润滑、散热、液压操作
绝缘油:绝缘、散热、消弧
第二节 油的基本性质和分析化验(1.5学时)
一. 有的基本性质及其对运行的影响
1. 油的物理性质
绝对粘度(动力粘度*、运动粘度)
A.粘度
相对粘度、恩氏粘度
B.闪点--防火性质
C.凝固点--防冻性质
D.透明度--洁净性质
E.水分--防乳化性质
F.其它(机械杂质、灰分等)
2. 油的化学性质
A.酸值—油中游离的有机酸
B.水溶性酸或碱—油中残存的无机物
C.苛性钠抽出物酸化测定
3. 油的电气性质
A.绝缘强度—击穿电压
B.油的介质损失角正切*—判断绝缘油优劣的定量指标
4. 油的稳定性质
抗氧化性、抗乳化性
二. 油的质量标准和分析化验(了解)
第二节 油的劣化和净化处理*(1学时)
一. 劣化的原因和后果
A.水分(乳化、氧化、增酸价、腐蚀) B.温度(加快氧化)
C.空气(其中的氧和水) D.天然光线(紫外线) E.电流(分解劣化)
F.其它因素
二. 油的净化处理
1. 沉清
2. 压力过滤*—压力滤油机工作原理,压力滤油机基本结构。
3. 真空过滤*—真空滤油机工作原理,真空滤油机基本结构。
三. 油的再生(了解)
四. 齿轮油泵
1. 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
2. CB-B型齿轮油泵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油系统的作用、组成和系统图(1.5学时)
一. 油系统的任务和组成
1. 油系统的任务
接受新油;贮备净油;给设备充油;向运行设备添油;从设备中排出污油;污油的清净处理;油的监督与维护;废油的收集及保存。
2. 油系统的组成
油库;油处理室;油化验室;油再生设备;管网;测量及控制元件。
二. 油系统图**
1. 油系统图的设计原则
系统的连接明了;油的处理设备应可以单独运行或串、并联运行;污油和净油应有各自的独立管道和设备;设备布置尽可能固定。
2. 油系统图示列
要能读懂系统图***
3. 各类油系统图比较
了解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四节 油系统的计算和设备选择(2学时)
一. 用油量估算
1. 水轮机调节系统充油量计算
(1)油压装置的用油量查标准手册
(2)导水机构接力器用油计算
(3)转浆式转轮接力器用油量计算
(4)受油器的充油量
(5)冲击式水轮机接力器充油量
1. 机组润滑油系统充油量计算
发电机推力轴承;发电机上部导轴承;发电机下部导轴承;水轮机导轴承。
2. 进水阀接力器的充油量
3. 透平油系统总用油量
运行用油量;事故备用油量;补充备用油量
4. 绝缘油系统总用油量
一台最大主变充油量;事故备用油量;补充备用油量
二. 油系统设备选择
1. 贮油设备选择
净油槽;运行油槽;中间油槽;事故排油池;重力加油箱
2. 油泵和油净化设备的选择
齿轮油泵;压力滤油机;真空滤油机;管网
三. 油系统管网计算
沿程损失计算;局部损失计算
第三章 压缩空气系统
第一节 水电站压缩空气的用途(0.5学时)
一. 中、高压系统
油压装置供气;变电站用气
二. 低压系统
机组停机;调相压水;风动工具及吹污;空气围带;吹冰
第二节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5学时)
空压机的类型:
速度型—轴流式、离心式、混流式
容积型—回转式(滑片式、螺杆式、转子式)、往复式(膜式、活塞式)
一、活塞式空压机的作用原理与分类
单作用式活塞式空压机工作原理
双作用式活塞式空压机工作原理
分类:按排气量大小分四类(微型、小型、中型、大型)
按排气压力大小分四类(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
二、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过程
(一)气体基本状态参数
压力;温度;比容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三)活塞式空压机理论工作过程
三点假设
吸气过程;压缩过程(等温、绝热、多变);排气过程
热力学计算
(四)活塞式空压机实际工作过程
1. 余隙容积影响
2. 吸气时汽缸压力降低的影响
3. 排气时汽缸压力升高的影响
4. 汽缸温度变化的影响
5. 空气湿度的影响
6. 不严密的影响
排气系数定义**
三. 活塞式空压机的压缩极限和多级压缩*
1. 单级压缩时压缩比的限制
2. 多级压缩及其级数选择
3. 多级压缩的优点
四. 活塞式空压机的排气量及其调节
排气量的计算和换算
五. 活塞式空压机的功率和效率
理论功率;指示功率;轴功率;原动机功率;效率
六. 活塞式空压机的基本结构
(参观)
第三节 机组制动供气(1学时)
一. 机组制动概述
为什么制动?
怎样制动?
二. 制动装置系统
1. 机组制动系统原理图
2. 制动操作(自动操作、手动操作)
3. 顶转子
四. 设备选择计算
1. 机组制动耗气量计算
按制动过程耗气流量计算;按充气容积计算;初设时估算
2. 贮气罐容积计算
3. 空压机生产率计算
4. 供气管道选择
第四节 机组调相压水供气(1.5学时)
一. 调相压水概述
电力系统为什么要调相;电网中可调相的设备;水轮发电机调相的特点;水轮机调相运行方式。
二. 给气压水作用过程和影响因素*
过程:给气流量、携气流量、逸气流量
因素:1.给气管径和给气压力
2.贮气罐容积
3.给气位置
4.导叶漏水
5.转轮直径和转速
三. 设备选择计算
充气容积计算;贮气罐容积计算;空压机生产率计算;调相给气流量计算
四. 调相压水压缩空气系统及系统图
第五节 风动工具、空气围带、防冻吹冰(1学时)
一. 风动工具
风铲、风钻、风砂轮等
空压机计算选择;贮气罐容积计算;管径选择
二. 空气围带
1. 大轴围带
2. 主阀围带
三. 防冻吹冰
系统图讲解
第六节 油压装置供气(0.5学时)
一. 供气的目的和方式
目的:压力源
方式:一级压力供气和二级压力供气
二. 压油槽充气压缩空气系统
系统组成;系统图
三. 设备选择计算
空压机;贮气罐;管路
第七节 配电装置供气(1.5学时)
一. 供气对象和技术要求
对象:断路器;隔离开关等
要求:压力;干燥;清洁
二. 压缩空气干燥方法
物理法、化学法、降温法、热力法
一. 热力干燥法**
1. 第一干燥过程
加压、升温——恒压、降温——析水
2. 第二干燥过程
恒温、降压——干燥
3. 析水计算
4. 相对湿度计算
第八节 水电站压缩空气综合系统(2学时)
一. 综合系统设计原则
二. 技术安全要求
三. 自动化要求
四. 综合系统图**
第五章 技术供水系统
第一节 供水对象及其作用(0.5学时)
一. 对象:发电机空气冷却器;发电机推力轴承;发电机上、下导轴承;水轮机导轴承;变压器;空压机;油压装置。
二. 作用:冷却、润滑
第二节 用水设备对供水要求(1.5学时)
一. 水量计算
1. 水轮发电机总用水量
2. 空气冷却器用水量
3. 推力轴承及导轴承用水量
4. 水轮机导轴承用水量
5. 水冷式变压器用水量
6. 水冷式空压机用水量
二. 水温
小于30℃
三. 水压
冷却器对水压要求(管网计算);变压器对水压要求;空压机对水压要求
四. 水质
冷却水要求(七点)
润滑水要求(三点)
第三节 水的净化与处理(2学时)
一 水的净化
(一)清除污物
滤水器(固定式、转动式)工作原理及结构
(二)清除泥沙**
1. 水力旋流器工作原理、结构、优缺点
2. 平流式沉淀池工作原理、优缺点
3. 斜流式沉淀池工作原理、优缺点
4. 斜管式沉淀池工作原理、结构、优缺点
二. 水的处理
了解
第四节 水源及供水方式(1.5学时)
一. 水源**
原则:满足水量、水压、水温、水质,保证安全(主水源、备用水源)。
1. 上游水库作水源
(1)压力钢管取水或蜗壳取水
(2)坝前取水
2. 下游尾水作水源
注意事项
3. 地下水源
注意事项
二. 供水方式*
1. 自流供水(20~80米水头)
优缺点;注意事项
2. 水泵供水(大于80米水头)
优缺点;注意事项
3. 混合供水(12~20米水头)
注意事项
4. 射流泵供水(80~200米水头)
试验研究
5. 其它供水方式
三. 设备配置方式
6. 集中供水
7. 单元供水
8. 分组供水
第五节 技术供水系统图**(1.5学时)
典型图分析
流程讲解
第六节 技术供水系统设备及管道选择(2学时)
一. 供水泵**
选择原则:1.流量和扬程在任何工况下都能满足用户要求
1. 有较好的空蚀性能,工作稳定,效率高
2. 允许吸上高度较大,比转速较高,价格较低
离心泵的选择计算
流量计算;全扬程计算(上游取水、下游取水);吸出高度及安装高程的确定**。
二. 取水口
1. 布置原则
2. 取水口个数
3. 拦污栅
三. 排水管出口
四. 滤水器
五. 阀门(闸阀、截止阀、球阀、旋塞阀、节流阀、止回阀、安全阀、减压阀)
六. 减压装置
自动调整式减压阀;固定减压装置;闸阀减压
七. 管道
第八节 技术供水系统水力计算(简介)
第六章 排水系统
第一节 排水内容和方式(0.5学时)
一. 排水内容
生产用水;检修排水;渗漏排水
二. 排水方式
渗漏排水(集水井;廊道) 检修排水(直接;廊道)
第二节 渗漏排水(1.5学时)
一. 渗漏水量的估算
二. 集水井容积的确定**
有效容积;备用容积;安全容积;停泵容积
三. 渗漏排水泵选择
四. 渗漏排水泵的操作方式
第三节 检修排水(1学时)
一. 检修排水量计算
排水容积计算;上下游闸门漏水量计算
二. 检修排水泵选择
泵型;水泵流量;台数;扬程
三. 检修排水方式
四. 检修排水阀
第四节 排水系统图(1学时)
一. 设计原则和要求: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操作上方便
二. 典型系统图**
第五节 离心泵启动充水(0.5学时)
一. 装底阀手动充水
二. 设置真空泵、不装底阀
水环式真空泵工作原理;选型
三. 设置射流泵、不设底阀
第六节 射流泵在供排水系统中的应用(1.5学时)
一. 射流泵工作原理
射流泵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二. 供排水系统应用
供水泵;水轮机顶盖排水泵;渗漏排水泵;检修排水泵;离心泵启动充水泵
三. 射流泵的选择计算
水头比;流量比;面积比;用作排水式的效率;用作供水式的效率
第七章 辅助设备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的教学计划)
第八章 非电量电测原理与仪表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中已学过此内容)
第九章 机组水力参数的测量
第一节 水电站水力测量的目的和内容(0.5学时)
一. 目的: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监测机组运行性能;自动化要求
二. 内容:拦污栅前后压差;上下游水位及装置水头;水轮机工作水头;水轮机引用流量;水轮机气蚀;机组振动和轴向位移;相对效率;综合监控系统。
第二节 上、下游水位和装置水头的测量(1.5学时)
一. 目的和方法
目的(7点)
方法:直读水尺;液位仪
二. UYF-2、XBZ-2型浮标式遥测液位仪
结构与原理;安装要求和接线
三. XBC-2型遥测液位差计
四. USS-51型声波液位计
五. 测量设备的选择和布置
第三节 水轮机工作水头测量(1学时)
一. 水轮机工作水头含义和测量
二. CW型双波纹管差压计
三. 测量水轮机工作水头的仪表
四. 测量仪表的选择
第四节 水轮机引排水系统的监测(2学时)
一. 进水口拦污栅前后压力监测
二. 蜗壳进口压力的测量
三. 水轮机顶盖压力的测量
四. 尾水管进口真空的测量
五. 尾水管水流特性的测量
第五节 水轮机空蚀和机组相对效率的测量(1学时)
一. 水轮机空蚀的测量
声学法*;电阻法
二. 机组相对效率的测量
意义;装置
第六节 机组振动和轴向位移的测量(3学时)
一. 机组振动测量
1. 机组振动测量的目的
2. 机组振动测量的工况**
(1)空载无励磁变转速工况
(2)空载变励磁工况
(3)变负荷工况
(4)调相运行工况
3. 机组振动测量的常用方法
二. 机组轴位移的测量
第十章 水轮机流量的测量
第一节 水轮机流量测量概述(1学时)
一. 水轮机流量测量的意义与目的
二. 水轮机流量测量的特点
三. 水轮机流量测量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水轮机蜗壳测流法(2学时)
一. 蜗壳测流的基本原理
二. 测压孔的布置与计算
三. 蜗壳流量系数的率定
四. 测量仪器
第三节 流速仪测流法(1.5学时)
一. 流速仪测流的基本原理
二. 测流段面的选择
三. 流速仪台数及其布置方式的确定
四. 流速仪的选用、安装与信号记录
五. 流速分布图的绘制与流量的计算
第四节 水锤测流法(0.5学时)
(简介)
第十一章 水力测量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内容)
四、教材:《水力机组辅助设备》 范华秀主编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年
五、参考文献:
1. 哈尔滨电机研究所:水轮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76年
2. 华东水利学院:水电站辅助设备,1976年
3. 水电站动力设备设计手册,骆茹蕴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年
Ⅶ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怎么写的
模具-注塑-方便饭盒上盖设计 0.5S稳压器盖板冲裁模设计 102机体齿飞面孔双卧多轴组合机床及CAD设计 10t桥式起重机小车运行机构设计 118面板注射模设计 11YQP36预加水盘式成球机设计 200米液压钻机变速箱的设计 20米T梁毕业设计 26手机外壳造型及设计步骤文档 27m3矿用挖掘机斗杆结构有限元分析 300×400数控激光切割机XY工作台部 3L-108空气压缩机曲轴零件 4岩心钻机升降机的设计 6136车床数控改造 6层框架住宅毕业设计结构计算书 8英寸钢管热浸镀锌自动生产线设计 A6140车床尾座体工艺工装设计 AWC机架现场扩孔机设计 BW-100型泥浆泵曲轴箱与液力端特性分析、设计 C618数控车床的主传动系统设计 C616型普通车床改造为经济型数控车床 CA-20地下自卸汽车工作、转向液压系统 CA6140车床后托架的加工工艺与钻床夹具设计 CA6140车床主轴箱的设计 CA6140杠杆加工工艺 CA6140机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CA6140型铝活塞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及夹具设计 CG2-150型仿型切割机 DTⅡ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DTⅡ型皮带机设计 FXS80双出风口笼形转子选粉机 GBW92外圆滚压装置设计 JLY3809机立窑(窑体及卸料部件) JLY3809机立窑(加料及窑罩部件)设计 JLY3809机立窑(总体及传动部件)设计 jx249乘客电梯的PLC控制 jx261组合机床主轴箱及夹具设计 MG132320-W型采煤机左牵引部机壳的加工工艺规程及数控编程 MG250591-WD型采煤机右摇臂壳体的加工工艺规程及数控编程 mj002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 mj016注射器盖毕业设计全部 mj020冲压模系统设计(金属) mj027我国数控机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mj030现在的工艺设计 MQ100门式起重机总体 MR141剥绒机锯筒部工作箱部和总体设计 NK型凝汽式汽轮机调节系统的设计 PF455S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和改善设计 PLC控制机械手设计 PLC在高楼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Q3110滚筒式抛丸清理机的设计(总装、弹丸循环及分离装置、集尘器设计) Q3110滚筒式抛丸清理机的设计(总装、滚筒及传动机构设计) R175型柴油机机体加工自动线上多功能气压机械手 SF500100打散分级机回转部分及传动设计 SF500100打散分级机内外筒体及原设计改进探讨 SF500100打散分级机总体及机架设计 SPT120推料装置 SSCK20A数控车床主轴和箱体加工编程 T611镗床主轴箱传动设计及尾柱设计 WH212减速机壳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WHX112减速机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X5020B立式升降台铣床拨叉壳体 X62W铣床主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钻床夹具设计 X700涡旋式选粉机 XK5040数控立式铣床及控制系统设计 XKA5032A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自动换刀装置的设计 XQB小型泥浆泵的结构设计 XX包装机总体设计及计量装置设计 Y32-1000四柱压机液压系统设计 YZJ压装机整机液压系统设计 Z30130X31型钻床控制系统的PLC改造 Z3050摇臂钻床预选阀体机械加工工 Z90型电动阀门装置及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 ZL05微型轮式装载机总体设计 ZL15型轮式装载机 ZUO半自动液压专用铣床液压系统设计 “包装机对切部件”设计 “填料箱盖”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孔夹具设计 Φ1200熟料圆锥式破碎机 Φ3×11M水泥磨总体设计及传动部件设计 板材送进夹钳装置 半精镗及精镗气缸盖导管孔组合机床设计(夹具设计) 半精镗及精镗气缸盖导管孔组合机床设计(镗削头设计) 棒料切割机 杯子的三维设计 笔盖的模具设计 标牌雕刻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拨叉零件工艺分析及加工 插秧机系统设计 叉杆零件 柴油机连杆的加工工艺 柴油机气缸体顶底面粗铣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 铲平机的设计 车床变速箱中拔叉及专用夹具设计 车床的大修理 车床数控改造 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10-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设计 车载装置升降系统的开发 齿轮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冲大小垫圈复合模 冲击回转钻进技术 出租车计价器系统的设计 传动齿轮工艺设计 垂直多关节机器人臂部和手部设计 粗镗连杆大头孔专用镗床总体及镗削头设计 大模数蜗杆铣刀专用机床设计 大型制药厂热电冷三联供 大型轴齿轮专用机床设计 大直径桩基础工程成孔钻具 带式输送机自动张紧装置设计 带式运输机用的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 带位移电反馈的二级电液比例节流阀设计 袋泡茶包装机 设计 单拐曲轴机械加工工艺 单线画线机 低速级斜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地下升降式自动化立体车库 电动阀门装置及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 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的设计 电机机座钻孔组合机床设计 电机炭刷架冷冲压模具设计 电流线圈架塑料模设计 电脑主板回焊炉及控制系统设计 电瓶车充电器外壳的模具设计 电液比例阀设计 钉磨机床设计 端面齿盘的设计与加工 多功能跑步机 多功能文具盒上盖注塑模设计 多功能自动跑步机(机械部分设计) 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惰轮轴工艺设计和工装设计 二级直齿轮减速器设 法兰零件夹具设计1 仿人型机器人总体及臂手部结构设计 放音机机壳注射模设计 分离爪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设计 盖冒垫片设计说明书.doc 杠杆工艺和工装设计 杠杆设计 高层建筑外墙清洗机---升降机部分的设计 高速数字多功能土槽试验台车的设计 隔水管横焊缝自动对中装置 隔振系统实验台总体方案设计 工程钻机的设计 工艺-曲轴箱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工艺-支承套零件加工工艺编程及夹具 关节型机器人腕部结构设计 管套压装专机 滚针轴承自动装针机设计 过桥齿轮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含油污热解炉机电系统设计 盒形件落料拉深模设计 后钢板弹簧吊耳的工艺和工装设计 湖南Y12型拖拉机轮圈落料与首次 环面蜗轮蜗杆减速器 回转盘工艺规程设计及镗孔工序夹具设计 活塞的机械加工工艺,典型夹具及其CAD设计 货车底盘布置设计 基于118面板注射模设计 基于1BF-160型拔杆粉碎还田机设计 基于1G-100型水旱两用旋耕机设计 基于2BGF— l2o型旋耕播种机的研制与探讨 基于ANSYS的挤出跑步机塑料边条模具的设计及机头的加工仿真 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BSG2213宽带砂光机 基于ProE的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实体建模及运动仿真 基于PROE平台的柴油机机体工艺及三面精镗夹具设计 基于TY395柴油机机体缸孔粗镗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 基于UG的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的设计 基于普通机床的后托架及夹具的设计开发 基于三维的柴油机气缸体三面钻削组合机床总体及后主轴箱设计 基于三维的柴油机气缸体三面钻削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 基于三维的柴油机气缸体三面钻削组合机床总体及右主轴箱设计 基于三维的柴油机气缸体三面钻削组合机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 机床系统设计 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 机电一体化-PLC控制电梯 机电一体化-T6113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机电一体化-连杆平行度测量仪 机械手的设计 机械手控制设计 机座工艺设计与工装设计 集成电路塑封自动上料机机架部件设计及性能试验 加工涡轮盘榫槽的卧式拉床夹具 加热缸体注塑模设计 减速器的工艺设计 减速器的整体设计 减速箱体工艺设计与工装设计 渐开线涡轮数控工艺及加工 绞肉机的设计 接机平台、苗木输送系统的设计及总装图 金属切削加工车间设备布局与管理 精密播种机 经济型的数控改造 酒瓶内盖塑料模具设计 卷板机设计 康复机器人的系统设计 颗粒状糖果包装机设计 壳体的工艺与工装的设计 可调速钢筋弯曲机的设计 空气滤清器壳正反拉伸复合模设计 空气压缩机V带校核和噪声处理 空心铆钉机总体及送料系统设计 冷连轧机液压压下控制系统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 冷轧带钢制造中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究-3-3 冷轧机 立式组合机床液压系统 连杆零件加工工艺 铝壳体压铸模具设计 滤油器支架模具设计 螺旋管状面筋机总体及坯片导出装置设计 螺旋千斤顶设计 模具-冰箱调温按钮塑模设计 膜片式离合器的设计 磨粉机设计 某大型水压机的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 内循环式烘干机总体及卸料装置设计 盘工艺规程设计及镗孔工序夹具设计 平面关节型机械手设计 瓶塞注塑模 普通钻床改造为多轴钻床 气缸体双工位专用钻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 气门摇臂轴支座 汽车半轴 桥式起重机小车运行机构设计 青饲料切割机 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乳化液泵的设计 三自由度圆柱坐标型工业机器人设计_1 三坐标数控磨床设计 设计-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设计-搅拌器的设计 设计“CA6140法兰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设计机床-S195柴油机机体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设计及夹具设计 生产线上运输升降机的自动化设计 十字接头零件分析 式升降台铣床拔叉壳体工艺规程制订 手机翻盖注射模的设计 输出轴工艺与工装设计 数控车削中心主轴箱及自驱动刀架的设计 数控机床自动夹持搬运装置 数字娱乐产品设计之硬盘MP4设计 双齿减速器设计 双铰接剪叉式液压升降台的设计 双柱式机械式举升机设计 水泥瓦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分析 水平多关节机器人总体及腰臂部设计 水闸的设计 塑料齿轮模具设计及其型腔仿真加工 塑料模mj004 塑料模具设计 塑料碗注射模设计 台灯罩模具设计及其型腔仿真加工 套筒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体齿飞面孔双卧多轴组合机床及CAD设计 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推动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 拖拉机变速箱体上四个定位平面专用夹具及组合机床设计 椭圆盖板的宏程序编程与自动编程 挖掘装载机工作装置结构设计 外圆磨床设计 弯管接头塑料模设计 万能材料试验机CAD 万能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微型电动机转子冲孔落料模的加工 微型轴承外表面缺陷自动检测线设计 涡轮盘液压立拉夹具 卧式钢筋切断机的设计 五层教学楼(计算书及CAD建筑图 五金-笔记本电脑壳上壳冲压模设计 五金-带槽三角形固定板冲圆孔、冲槽、落料连续模设计 五金-盖冒垫片 五金-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 五金-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2 锡林右轴承座组件工艺及夹具设计 巷道堆垛类自动化立体车库 巷道式自动化立体车库升降部分 消防环保 小电机外壳造型和注射模具设计 小型轧钢机设计 校直机设计 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图及其零件图 斜联结管数控加工和工艺 星轮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型普通车床改造为经济型数控车床 型卧式车床的修理与实现 型星齿轮的注塑模设计 虚拟建模对于机械产品设计研究。 宣化某毛纺厂废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 旋转门的设计 压燃式发动机油管残留测量装置设计 摇臂壳体的加工工艺规程及数控编程 液压绞车设计 液压式双头套皮辊机 一套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轴盖复合模的设计与制造) 引部机壳的加工工艺规程及数控编程 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传动及减速装置 玉米脱粒机设计 载机工作装置的实体建模及运动仿真 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的设计 支架零件图设计 知识竞赛抢答器PLC设计 织机导板零件数控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 直动型弧面凸轮机械手的设计 制冷专业毕业设计(家用空调) 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钻床夹具设计 轴加工工艺设计和加工程序编制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轴向柱塞泵设计 注射机模具 注塑-PDA模具设计 注塑-wk外壳注塑模实体设计过程 注塑-底座注塑模 注塑-电流线圈架塑料模设 计 注塑-对讲机外壳注射模设计 注塑-阀销注射模设计 注塑-肥皂盒模具设计 注塑-闹钟后盖毕业设计 注塑-普通开关按钮模具设计 注塑-软管接头模具设计 注塑-手机充电器的模具设计 注塑-鼠标上盖注射模具设计 注塑-塑料挂钩座注射模具设计 注塑-塑料架注射模具设计 注塑-小电机外壳造型和注射模具设计 注塑-斜齿轮注射模 注塑-心型台灯塑料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注塑-旋纽模具的设计 注塑-牙签合盖注射模设计 注塑-游戏机按钮注塑模具设计 自动上料机机架部件设计及性能试验 自动洗衣机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总泵缸体夹具设计 总泵缸体加工 组合机床设计 组合机床主轴箱及夹具设计 组合件数控车工艺与编程 组合铣床的总体设计和主轴箱设计 钻法兰四孔夹具 以上目录来自: www.5156bs.com
Ⅷ 求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或论文5000千字左右..
全自动揉搓式洗衣机的设计 机电一体化设计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文献综述,说明书,所有设计图,论文字数:22225,页数:57 论文编号:JX086 摘 要现有的洗衣机中最为常见的为波轮式洗衣机和滚筒式洗衣机。波轮式洗衣机是依靠波轮的转动来带动衣物和洗涤液进行洗涤;而滚筒式洗衣机是依靠滚筒的连续转动或定时反向来洗涤衣物。由此可看出,这两种类型的洗衣机都是依靠单一的运动方式来洗涤衣物,而在此设计中将这两种洗涤方式揉和起来,将两种运动方式结合起来,增加了衣物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使衣物既能像在波轮式洗衣机中那样由波轮带动衣物进行洗涤又能像滚筒式洗衣机那样依靠水流的力量洗涤衣物,并且还可以像手洗那样对衣物进行揉搓,集各种洗涤方式于一身,对衣物进行更为彻底的洗涤。由于洗衣机的基本功能是对衣物的洗涤,关键在于进行洗衣程序的控制。所以,本文就洗衣机的机械设计和电气控制进行了探讨,实现全自动揉搓式洗衣机的设计
关键词:波轮 滚筒 揉搓 全自动
Abstract :
In what the existing washer is most common is the impeller type washer and the roller washer. The impeller type washer is depends upon impeller's rotation to drive the clothing and the cleaning solution carries on the wash; But the roller washer is depends upon drum's continuous rotation or fixed time reverse washes the clothing. From this may see, these two type's washer is the dependence sole mode of motion washes the clothing, but kneads together in this design these two wash way, unifies two modes of motion, increased clothing's in vertical direction movement. Enables the clothing both to look like in the impeller type washer such drives the clothing by the impeller to carry on the wash and to be able to look like the roller washer such dependence current of water the strength wash clothing, and may also look like the hand to wash such carries on to the clothing rubs, the collection each wash way in a body, carries on a thorougher wash to the clothing. Because washer's basic function is to clothing's wash, therefore, the key lies in carries on washes clothes the procere control. Therefore,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on washer's machine design and the electric control, realizes the completely automatic to rub type washer's design
key word: The impeller drum rubs the completely automatic
目 录
摘 要 2
前 言 4
第一章 绪 论 5
1.1设计思想 6
1.2工作原理 6
第二章 洗衣机的原理、分类和驱动方式 7
2.1洗衣机的原理 8
2.2洗衣机的分类 9
2.3洗衣机的驱动分类 11
第三章 电动机的选择 13
3.1概论 13
3.2洗涤电动机 13
第四章 整机设计 16
4.1波轮的分类 16
4.2波轮的参数及性能 16
4.3波轮形状及参数的选用 17
4.4带传动的设计(一) 18
4.5带传动的设计(二) 20
4.6螺纹轴的设计 22
4.7波轮轴的设计 26
第五章 电气部分设计 29
5.1设计概述 29
5.2系统总体框图 29
5.3 元器件介绍 30
5.3.1 AT89C2051 30
5.3.2 W7805 31
5.3.3 74LS139 32
5.4 洗机机功能分析 33
5.5 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功能 34
5.6 电路图中各部件的分析 36
5.7全自动洗衣机的部分电路分析 38
5.8洗衣机控制程序设计 40
5.8.1 程序流程图 40
5.8.2 源程序 44
第六章 相关部件的设计和安装说明 53
6.1 洗衣机的底座及外壳 53
6.2 位开关和拨动开关 54
6.3桶(盛水桶)及其安装 54
6.4 桶的结构设计 55
结 论 55
参考文献 56
致 谢 57以上回答来自: http://www.lwtxw.com/html/44-3/3061.htm
Ⅸ 汽车空调制冷系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空调有利于热量从车内删除。其原理是,采用热传导和对流删除。这是冷的蒸发器吸收的是通过它,然后冷空气强行通过内部由鼓风机电动机车的通风口出空气中的热量。这是通过加压制冷剂(134a)用压缩机与制冷剂,然后释放里面的空调蒸发器(134a)用。
汽车空调系统
一些汽车都配备了自动气候控制系统来调节车内温度自动。气候控制模块是一台电脑的显示器并调整到用户设定的温度。温度由加热器控制,实现了理想的温度由冷空气从空调,热风组合。鼓风机电机速度控制的固态速度控制器。该控制器的电气控制风机电机的转速,并取代传统的电阻器鼓风机马达系统。
典型的空调系统配置
空调和供热单位提供了热感舒适,里面无论什么温度外面的乘客。内的空气可以被加热,冷却,消毒或通风。气候控制功能有助于保持理想的温度。该系统提供制冷,制热和气候控制的空调(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而闻名。流体力学,热力学与传热的基本原理提供冷,热特定的系统。你的气候控制设置允许所有三到携手合作,实现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热舒适性和最佳的压力。
气候控制系统故障码可以存储问题时,在系统检测。你可以通过按控制面板上在同一时间两个或多个按钮的代码。要了解如何为您检索故障码车辆检查您的用户手册或请教维修手册。当代码检索系统启用了故障代码将出现在温度控制头。维修后已作出系统将需要重新启用,这是通过断开45秒重新连接电池和蓄电池进行。测试可以随时中止转动钥匙到关闭的位置。
压缩机
空调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制冷剂泵。压缩机压缩制冷剂,并在系统内部循环到冷凝器,然后到蒸发器。蒸发器制冷剂在被释放的压力,造成了在寒冷的蒸发器造成的压力下降,低压制冷剂,然后返回到压缩机被重新加压。空调压缩机是由一个驱动器带,是由发动机和可从事电磁线圈和脱离对压缩机的前面。
空调压缩机
为了维持空调系统的压缩机驱动皮带应定期检查效率。如果磨损或退化,应更换。该系统的软管应恶化,气泡,裂纹和硬化或油质残留检查,所有可能泄漏的迹象。正确的制冷剂充应始终保持低系统制冷剂充是一个弱交流系统的共同事业。气味会发达的空调系统时,对真菌生长的蒸发器的核心。温暖潮湿的环境提供了真菌,它具有吸湿成长完美的温床。气雾消毒剂可用于纠正这种状况。虽然空调系统上运行的全高设置激活recirculation功能,喷雾消毒(来苏,Ozium)进入了交流系统入口(根据对乘客的侧划线),要知道无论你喷将出来上部通风口,所以你可能不希望在任何通风孔前你的脸时,做此过程。气味可以防止重复整个夏季,这个程序会定期返回。
基本维护
汽车充电套件可在任何汽车配件商店,在建议购买可与荧光染料制冷剂,可以帮助指出任何制冷剂泄漏的位置。该套件将指示添加制冷剂安全。防护眼镜时,应使用冷媒罐加压处理。
有时错误,树叶和尘埃颗粒可以停留在冷凝器翅片。异物和污垢,可清洗花园的压缩空气软管帮助或强行通过散热器及冷凝器直至干净倒退。
注:空调系统始终在压力之下,直至系统完全放电,没有维修或拆卸应该执行。保护眼睛应始终修理或维修时穿的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