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有什么不同
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的区别:
一、形态区别
压缩天然气(CNG)是气态的,只是压力高,而液化天然气(LNG)是液态的,压缩比例更大。
二、用途区别
二者从生产、储存到使用程序差很多,LNG因为成本较高但是压缩比例大适合中远距离运输使用,CNG则适合近距离使用。
三、加工方式区别
CNG是指将天然气加压到大于或等于10MPa且不大于25MPa,再经高压深度脱水的气态天然气,它与管道天然气的组分相同。
LNG则是通过对地质开采的天然气通过净化处理,压缩、冷却至其沸点温度后变成液体,通常液化天然气储存在-161.5摄氏度、0.1MPa左右的低温储存罐内。其主要成分同为甲烷,使用时重新气化。LNG燃烧后对空气污染非常小,且放出的热量大,所以它被公认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
(1)压缩天然气的发展现状扩展阅读
一、压缩天然气的应用
压缩天然气是一种理想的车用替代能源,其应用技术经数十年发展已日趋成熟。它具有成本低,效益高,无污染,使用安全便捷等特点,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天然气加气站一般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快速充装型,普通(慢速)充装及两者的混合型。
压缩天然气还应用于城市燃气事业,特别是居民生活用燃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部分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明显增加。天然气(管道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的经济效益也大于工业燃料。
二、车用LNG燃料
LNG作为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以LNG取代燃油后可以减少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80%的氮氧化物排放,环境效益十分明显,是汽车的优质代用燃料。
城市在汽车燃料方面逐步用LNG或天然气代替燃油,近年来,它已被世界许多国家重视和推广。俄罗斯在将 LNG 用于汽车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和空中运输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英国的运输公司大部分采用LNG为车用燃料。
❷ 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天然气工业的特点
1.探明可采储量稳步增长
2006年,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为3.84万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了10%。其中,中石油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2.80万亿立方米,占当年全国探明可采储量的73%;中石化0.72万亿立方米,占18.8%;中海油0.32万亿立方米,占8.2%。截至2006年底,全国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约为3.09万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0.24万亿立方米,增长幅度约为8.4%。其中,中石油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为2.22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的71.8%;中石化0.61万亿立方米,占19.7%;中海油0.26万亿立方米,占8.4%
2006年,陆上天然气储量增长地区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和四川盆地等气区,海上天然气的储量增长海域集中在南海海域和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成果,尤其是在四川、新疆等我国天然气的主要产区,普光、塔里木气田等大气田的天然气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为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资源基础。
2.生产量和销售量持续上升
2006年,中国天然气工业产量为585.53亿立方米(其中包括地方产量10.67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86.03亿立方米,增长约17.2%。其中,中石油的天然气产量为442.12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工业产量的75.5%;中石化、中海油的天然气产量分别为70.63亿立方米、62.11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2.1%和10.6%。在各气区中,四川气区天然气工业产量最大,超过15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26%;塔里木气田开发能力提高,天然气工业产量突破100亿,达到110亿立方米,成为中国第二个产量超百亿的大气田,产量增长幅度高达94%,几乎翻了一番。
2006年,全国天然气销售量为491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21.8%。其中,中石油的天然气销售量为37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销售量的75%。中石油的天然气销售市场主要分布在西南、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西南市场销售量最大,为143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销售量的29%。销售量增长最快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天然气销售量达到75亿立方米,主要是由于西气东输。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增长,从结构来看:天然气消费以城市燃气和化工(包括化肥)为主,两者占天然气销售量的3/4;增幅最大的是发电用气,天然气销售量47亿立方米,增幅接近100%,占总销售量的9.5%。
3.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管网安全平稳运行
截至2006年底,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约3.38万千米,其中管径大于426毫米的管道总长度为2.3万千米。中石油的天然气管道总长2.8万千米,占全国总量的80%。
2006年仍然是天然气管道建设的高峰期。全年管道建设的总长度为1600千米。主要包括深圳LNG项目外输管道和淮武联络线管道。深圳LNG项目外输管道是配套LNG接收站的外输管线,一期工程主要向广州、深圳、东莞及佛山等四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电用户供应天然气,全线长度385千米,主干线管径914毫米,设计压力9.2兆帕,2006年管线实现全线贯通竣工投产;淮武线为连接西气东输管线与忠武线的联络线,起于西气东输管线淮阳分输站,止于忠武线武汉末站,管道线路长454千米,管径610毫米,设计压力6.4兆帕。
与此同时,从提升现有管网输气能力、保障管网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中石油还实施了西气东输和涩宁兰增输工程,建成了华北地区板808和828地下储气库。
在管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2006年储运设施的运行相对比较平稳。西气东输、陕京线、忠武线、涩宁兰、崖港线等国家基干管道以及华北地下储气库全年安全平稳运行,实现了全年安全供气。
4.天然气市场开发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目前,中国6大气区天然气已实现了全面外输,天然气消费分布也逐渐由油气田周边向中东部转移。尤其是随着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忠武线、涩宁兰及联络线和深圳LNG项目建成的投产,新的市场区域大面积扩展,新的用户用气条件逐渐成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两湖地区以及干线沿线省区,不断有新的气化城市增加,掀起了气化高潮。2006年天然气市场开发工作主要围绕西气东输管线、忠武管线、陕京线系统、冀宁联络线和引进LNG等市场展开。
西气东输工程的目标市场为管道沿线的河南、安徽和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上海、浙江、江苏)。2006年,西气东输管道合同用户均已用上天然气,全年天然气销售量为80.8亿立方米,为年计划用量的116%。尤其是发电用户的发电用气量大幅增长,全年用气量达到20亿立方米,长三角地区的电厂基本上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
忠武线的目标市场为两湖地区。2006年管道沿线城市相继实施了城市气化工程。截至2006年底,约有20个城市用上了天然气,全年天然气销售量达到9.1亿立方米。
深圳LNG项目的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项目于2006年6月投产后,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四个主要城市以及管道沿线的部分中小城市用上了天然气,深圳、广州、惠州等地的电厂也相继使用天然气发电。深圳LNG项目全年实现天然气销售量5.8亿立方米。
除了以上重点开发的天然气市场外,陕京线系统的供气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供气量不断增加,2006年销售量达到50亿立方米;冀宁线以及忠武线等联络管道也实现了向沿线地区部分城市供气。
5.天然气国际合作项目,或取得突破性进展,或正积极稳妥地推进
在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中国石油企业积极地寻求对外合作,稳妥地开展工作。在天然气引进方面,中国石油企业多线出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液化天然气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广东LNG项目投产。2006年6月28日,总投资290亿元的我国第一个进口液化天然气试点工程———广东LNG项目正式投产。项目一期规模370万吨/年。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合营项目25年资源供应合同开始实施。
二是福建、上海LNG项目资源得到落实。福建LNG项目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资源购销协议。根据协议,从2009年年初起,印度尼西亚东固项目每年向福建省提供260万吨液化天然气。这标志着中海油和福建省在引进液化天然气、开拓国际能源供应渠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海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与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第三公司于2006年11月签署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合同》,合同期限为25年。根据协议,马来西亚将从2009年开始向上海供应液化天然气,数量自110万吨起逐年增加至2012年后的每年300万吨(约合4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标志着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始启动。
(2)其他相关的天然气合作正在积极推进。
2006年3月,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中土天然气管道总协议,中国计划每年从土库曼斯坦进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此前中国已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关于联合开展哈萨克斯坦至中国天然气管道可行性研究的协议”。
2006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与伊朗方面加强了合作。中海油与伊朗签署了一项新的谅解备忘录,旨在开发伊朗的北帕尔斯(NorthPars)天然气田,并建造生产液化天然气的相关装置。2006年12月,伊朗国家天然气出口公司宣布,每年将向中石油供应约300万吨液化天然气。此外,中石化在伊朗有一个更为庞大的计划,开发和进口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资源。
此外,中俄双方正在共同推动中俄两国已签署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合作项目,积极落实双方已经签署的协议
二、天然气工业存在的问题
1.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较低
根据第二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中国天然气资源总量为38.04万亿立方米,其中陆上29.9万亿立方米,海上8.14万亿立方米。而累计探明储量只占其资源量的6%,同世界平均探明程度(42.6%)相比,要低得多
2.天然气资源分布与市场分布的矛盾突出
根据目前的评价,中国80%以上的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四川、鄂尔多斯、新疆和青海等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经济较发达和发展速度较快、能源短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对清洁能源需求大的城市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与资源地区相距上千千米乃至数千千米以外的中国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海域发现的天然气资源也不可能完全满足上述经济发达地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由此造成资源分布与市场分布的矛盾十分突出。
3.天然气资源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差
中国天然气资源大部分分布在条件较差的地区,其中沙漠地区26%,山区25%,黄土塬12%,海域21%,合计达84%。同时,天然气储层埋藏深,物性不好,中国大陆有32.5%的天然气资源分布在地下3500~4500米的范围内,24.8%的天然气资源分布在4500米以下的地层内。
4.天然气产量较低,导致储采比较大
目前,天然气年产量仅有270亿立方米,以人均来看,天然气产量20立方米左右,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如英国人均天然气产量为1300立方米以上);与此同时,中国尚有10000多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没有动用,储采比达到70以上。
5.天然气消费构成不合理
中国天然气消费的构成,发电占15%,工业占16.8%,化工原料消费占50.8%,城市和商业用占17.4%;天然气在能源一次消费结构中仅占2.1%。而世界各地天然气的消费构成,北美地区依次为发电13%,工业34%,化工原料4%,城市与商业39%,天然气占能源消费的27.2%;西欧国家依次为发电17%,工业24%,化工原料4%,城市与商业45%,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消费的19.2%。显然,同世界各地的天然气消费构成相比,中国化工原料用气过大,天然气消费构成极不合理,消费结构亟待优化,且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也亟待提高。
6.天然气储运设施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受“重油轻气”思想的影响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资金紧张等原因,中国天然气储运管网等基础建设较为落后。到目前为止,中国只建成天然气输送管线1.3万千米,且以地区性干线为主,除四川和重庆地区连成输送管网外,其他均为由独立的气田直接向少量用户供气的输气管道组成,没有连接成为输气管网;同时,中国至今为止尚没有建设供调峰用的贮气设施。
7.天然气市场机制不完善
目前中国天然气从生产到消费,存在四个利益主体:油气田企业、管道输气公司、城市天然气开发销售商和终端用户。其中前三者的利益都要从用户消费中得到,而市场的最终载体只有一个———用户。此外,中国天然气的生产经营全部被国有企业独家垄断。这种垄断经营,以“个别成本+利润”的定价方法,将企业应当消化的费用转嫁给消费者,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种以个别成本定价的方法是“本末倒置”的,它违背了价格形成的机制,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最终也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
❸ 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有什么不同
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的区别:❹ 世界及中国天然气的现状
一、世界天然气产业发展趋势
1、天然气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有巨大发展空间
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能源消费不断增长,温室气体和各种有害物质排放激增,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清洁的、热值高的天然气能源正日益受到重视,发展天然气工业成为世界各国改善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的1/2、石油的2/3,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远小于石油和煤炭。煤气热值为3000多大卡,而天然气热值高达8500大卡,可见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
初步测算,全球天然气可采储量约为137亿吨石油当量,与石油基本相当。随着勘探、开发和储运技术的进步,过去20年内,探明储量平均每年增长4.9%,产量平均每年增长3.15%。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全世界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率将保持3.9%,发展速度超过石油、煤炭和其他任何一种能源,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会更快。
全世界天然气储采比很高(70∶1),而且石油和煤炭消费领域里有70%以上都可以用天然气取代。在全球范围内,天然气取代石油的步伐加快,尤其是在东北亚、南亚、东南亚和南美地区,随着其输送管网的建设,天然气在21世纪初期将会有更快的发展。
天然气将是21世纪消费量增长最快的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预计2010年前后,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超过煤炭,2020年前后,将超过石油,成为能源组成中的第一。
2、世界天然气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在下一个世纪里,世界天然气工业将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据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球初级能源需求将增加65%,其中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将比目前翻_番。在这一前景下,世界天然气需求量将以每年2.6%的幅度递增,届时在初级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0%上升到30%。
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有利条件.首先,储量比较丰富。国际天然气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字显示,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152万亿立方米,按目前消费水平可供开采65年,而已探明石油的可供开采期为43年。如果从远期来看,世界天然气的最大储量,也就是说在当前技术条件的可开采量,估计达400万亿立方米。
天然气的另﹁个优势是热能利用率高。在几年以前,燃气电站的天然气热力效率尚不足40%,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在今天已达到60%以上。在一些同时供电和供热的燃气电站,天然气的热能利用率甚至达到90%。因此天然气可以说是一种相当经济的能源。
此外天然气的污染程度也较底。研究表明,生产等量的电能或提供等量的热能,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石油低25%,比煤炭低40%,在矿物能源中是最少的。与燃油和燃煤相比,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要少的多。以天然气为能源不仅有利于缓和大气温室效应,也有助于减少酸雨的形成。
3、世界天然气需求量将年增2.4%
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的数字显示,全球对天然气的需求量正在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而且这一增长速度有望保持到2030年。
尽管去年液化天然气的需求量有所下降,但有“未来能源”之称的天然气仍然是能源领域里发展速度最快的部分。海湾地区对天然气的需求正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其主要用途是发电和海水淡化。
海湾地区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大约是290万亿立方米,其中卡塔尔的天然气储藏量居第一位,占该地区天然气总储量的49%,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紧随其后,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沙特阿拉伯正在开发海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气项目,估计将历时10年,耗资250亿美元。阿联酋和卡塔尔之间也正在建设输气管线。这个项目估计耗资100亿美元。管线建成后,卡塔尔可以每天向阿联酋输送大量的天然气。巴林和科威特是海湾国家中天然气储量比较贫乏的,科威特只能在生产石油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成天然气。
二、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需求增长加快带来发展机遇
中国天然气利用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天然气工业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球天然气占总能源消费的24%,而目前中国仅占能源消费结构的3%。
未来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5-0.50,其中煤炭为0.3,石油为0.5,天然气为1.4-l.5,一次电力为0.5-0.6,可见天然气的消费增长速度最快。天然气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将得到发展。随着“西气东输”等工程的建设和投入运营,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将保持在每年15%以上,2010年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以上,比2000年提高4至5倍。
从国外天然气价格看,目前相当于人民币1.8元/立方米。中国天然气价格由政府确定,执行的是国家指导价下的双轨制价格,还没有形成市场导向下合理的天然气价格机制,明显低于国际市场,调整空间相当大。
经济全球化带动着天然气的全球化,预计到2010年,全球天然气贸易量为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销售市场不再局限于取暖锅炉、商业服务和家庭炊事,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化工、天然气车用燃料和电池燃料、天然气空调及家庭自动化等方面利用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天然气需求量与国内今后潜在的、可生产的天然气产量相比,还有较大的缺口。高速增长的市场自然带来无限的商机。
❺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有什么优势劣势,发展前景,急求
简单说
优点就是,相对于现状,环保些许;
缺点就是,应用于现有的发动机上,相对的输出功率不足,相差还比较大,其次安全性也不比现状的要高;
采用其他能源替代石油,可不是提出了所谓的低碳革命的现在才想起的,几次的石油危机发生时,都有人投入人力物力去研究,百多年过去了,到目前都还没有取得划时代的进步。
❻ 压缩天然气(CNG)有什么优点
压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余为乙烷、丙烷、丁烷及少量其他物质,其特点与液化石油气类似,热值高、抗爆性能好、着火温度高。另外,还有混合气发火界限高,适于稀燃的性能。CNG可作为车辆燃料使用.LNG(LiquefiedNaturalGas)可以用来制作CNG,这种以CNG为燃料的车辆叫做NGV(NaturalGasVehicle)。
天然气汽车优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天然气汽车是清洁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的排放污染大大低于以汽车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不含硫化物和铅,一氧化碳降低80%,碳氢化合物降低60%,氮氧化合物降低70%。因此,许多国家已将发展天然气汽车作为一种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2)比汽油汽车更安全
首先与汽油相比,压缩天然气本身就是比较安全的燃料。这表现在:
燃点高。天然气燃点在650。c以上,比汽油燃点(427。c)高出223。c,所以与汽油相比不易点燃。
密度低。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48,泄漏气体很快在空气中散发,很难形成遇火燃烧的浓度。
辛烷值高。可达130,比目前最好的96号汽车辛烷值高得多,抗爆性能好。 爆炸极限窄。仅5~15%,在自然环境下,形成这一条件十分困难。 释放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当压缩天然气从容器或管路中泄出时,泄孔周围会迅速形成一个低温区,使天然气燃烧困难。
其次,压缩天然气汽车所用的配件比汽油车要求更高。表现在:
国家颁布有严格的天然气汽车技术标准。从加气站设计、储气瓶生产、改车部件制造到安装调试等,每个环节都形成了严格的技术标准。
设计上考虑了严密的安全保障措施。对高压系统使用的零部件,安全系数均选用1.5~4以上,在减压调节器、储气瓶上安装有安全阀,控制系统中,安装有紧急断气装置。
储气瓶出厂前要进行特殊检验。气瓶经常规检验后,还需充气作火烧、爆炸、坠落、枪击等试验,合格后,方能出厂使用。
中外发展天然气60年来,从未出现过因天然气爆炸、燃烧而导致车毁人亡的事实证明,压缩天然气汽车是十分安全可靠的。
(3)天然气汽车有显着的经济效益。
可降低汽车营运成本。目前天然气的价格比汽油和柴油低得多,燃料费用一般节省50%左右,使营运成本大幅降低。由于油气差价的存在,改车费用可在一年之内收回。
可节省维修费用。发动机使用天然气做燃料,运行平稳、噪音低、不积炭,能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不需经常更换机油和火花塞,可节约50%以上的维修费用。
(4)cng汽车的动力性略有降低。燃用天然气时,动力性略下降5~15%。
(5)改装一次性投资大。目前,改装一辆cng汽车大约需1万元左右。
❼ 天然气行业未来发展如何
中国天然气处于历史最繁荣时期
经历了2014-2016年的低速增长后,中国的天然气消费已经进入了“3”时代,即天然气年消费增长超过300亿立方米。2017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2373亿立方米,比2016年增加了315立方米。
2018年的增长量大概率会超过这一数字。今年前三季度,表观天然气消费量201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18.2%——增长速度比2017年高出了1.9个百分点。
▲2010-2018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018年为前三季度数据)
由资深天然气专家杨建红创立的世创能源咨询公司最新的预测结果,今年天然气消费净增量在370亿立方米左右。
这意味着中国天然气消费已经走出了2014-2016年的消费低谷。2014-2016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年均净增长仅为122亿立方米,年均增速约为6%。相比之下,2017-2018年的中国天然气消费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❽ 压缩天然气(CNG)有什么优点
汽车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余为乙烷、丙烷、丁烷及少量其他物质,其特点与液化石油气类似,热值高、抗爆性能好、着火温度高。另外,还有混合气发火界限高,适于稀燃的性能。由于压缩天然气(CNG)在汽车上与空气混合时同为气态,与汽油。柴油相比,混合气更均匀,燃烧也更完全。因此,天然气汽车比使用普通燃料(如汽油或柴油)汽车的一氧化碳排放量要低得多。但是,压缩天然气汽车的甲烷排放量增加。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对大气的加热潜力比二氧化碳高30倍之多。
近20年以来,由于世界各大城市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而污染的来源又大多来自汽车的废气排放,天然气等气体燃料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得以较快地发展。另外,也由于考虑到世界的石油储量,能源危机等,都促使各国试行使用代用燃料,尤其是石油资源少而气源比较充裕的国家,纷纷选择以天然气等作为汽车燃料。许多国家在发展天然气等气体燃料汽车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工作,并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总的来说,天然气汽车目前处于发展、推广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气体燃料汽车约有505万辆。其中天然气汽车约为105万辆。主要分布在阿根廷、意大利、俄罗斯、美国、新西兰、加拿大、巴西等国家。截止到1998年初,我国有天然气汽车约4600辆,其中87%的车辆是在四川省内使用。
❾ 压缩天然气的应用
压缩天然气是一种理想的车用替代能源,其应用技术经数十年发展已日趋成熟。它具有成本低,效益高,无污染,使用安全便捷等特点,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天然气加气站一般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快速充装型,普通(慢速)充装及两者的混合型。
压缩天然气还应用于城市燃气事业,特别是居民生活用燃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部分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明显增加。天然气(管道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的经济效益也大于工业燃料。
❿ 压缩天然气岗位的风险点和风险源有哪些
摘要 进行压缩存储的天然气必须是纯净、无杂质的天然气,其中的水、氧气等杂质应当要提前分离。但有时天然气的除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