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禅修的作用
禅修,印度语的意思是“心灵的培育”,就是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禅修不止适合学佛的人修,也适合任何普通大众修行。
禅修的好处很多:1,可以使身心健康。从身心整体去修,坚持静坐冥想练习,并配合动功修习,能改变身体的内部状态,因为心感到轻安,身体也轻安舒适,全身气血通畅,身体的机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提高身体免疫力和自愈能力,身体会越来越好,达到疗愈疾病的目的
我举几个真实的例子,在天台山慈恩寺禅修时,有一位从北京来的女士因为来时就得了重感冒,咳嗽不止,她打坐的坐位就在我旁边,我的注意力都在她的咳嗽声上,根本没法静下心来打坐,心里有一点烦燥。
但她咳了有十来分钟后,她的咳嗽声音慢慢的变少变弱,直到完全消失,接连三天都是,到了第四天,她就再没有咳过,感冒也完全好了。
她在禅茶时分享她的感悟时感动的说:她前面几天打坐时到后面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其它一切都没有了,到了后面几天,连呼吸都忘记了,感觉自己完全不存在了一样。看来她的定力真的是非同一般,所以在完全入静时就会停止咳嗽。
也许我们会认为那是因为感冒有个时效,不禅修也到时自动会好,可是为什么在前面三天打坐时前段会咳后面时段就不咳了,而且我们应该也有个咳嗽的体验,哪怕感冒在一周左右好了,咳嗽也不是那么容易止住的。
还有一个例子,是一位男士 ,不知道他什么病,他说看了很多地方都看不好,来时带了一大包中药西药,走路也很艰难,更没法走楼梯,他去找师父,师父让他做多做慈恩操。
我们禅修内容每天都有打坐,经行,站桩,做慈恩操,他带的药也没吃,每天的动静结合的坚持练习下,他的腿越来越有力,三个星期过后,他已经完全恢复,能不费力的上下楼梯。跟正常人无异,所以他特别激动感恩。
还有一起禅修的一对母女,因为母亲有风湿病,这种病治不好,严重的话会引起瘫痪,女儿就带着母亲,全国各地哪里有禅修就去参加,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她母亲的病再没有犯过。
再说说我自己,因为以前有腰疼的病,扫地拖地时间稍长一点腰就会很疼,更不能久站或久坐和弯腰,看了中医吃了中药,也呼了很多被肾的药,但丝豪没有好转。
在经过打坐,站桩禅修一段时间后,不止心态变好,性格变好,不再像以前那么暴力暴燥,腰疼病也不知不觉好了。这是我最大的惊喜,当然如果劳动强度太大时或者偶尔劳累过度时还是会疼,但是不再像以前一样做一点事就疼了。
这些都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事例,还有很多听说的就不说了。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抑郁有关,因此,这种疾病被称为心身疾病。如果人们整天焦虑,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保持高水平,身体的免疫系统将被抑制和摧毁。而禅坐能放松心灵,减轻压力,使人体的所有功能协调,平衡和促进健康。
所以我建议如果身体健康有问题 的人更加可以去尝试禅修,帮助一定会远远大过药物。由其是天台山慈恩寺的禅修,不止有打坐,经行,禅茶,还有师父教的慈恩操和站桩方法简单易行,而对身体大有裨益。
所有的禅修吃住都是免费的,但有条件的人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损助。
2,静坐时,会增加35%的血流量到脑部,脑部的血流量对于我们心灵能力有密切关系,也能改善脑部功能。当心完全处于一种宁静,澄清状态时,会形成强大的专注力,进而开发智慧。
通过对身心保持持续的觉察,我们的定力会慢慢加强,心会变得更加清晰敏锐,持续的修习,我们会看到无常、苦、无我的本质,不会再执着于虚妄的东西。
再通过八正道的修习,达到灭苦,并最终解脱。由定生慧,禅修是一项心灵的运动,是一项探索心灵、发现自我、认识生命本质的运动,其中奥妙无穷。其他的运动只是帮我们释放压力,暂时使心平静,但并不能增加我们的智慧,只有禅修能令我们智慧增长,并有可能转凡成圣。
3.禅修能消除身心的疲劳和压力。身体的疲劳很容易消除,但心累不容易消除。现在的人主要是心太累,因为思虑太多、担忧太多、欲望太多,思想包袱太多!心没有一刻安静,妄想非常耗神。长期的焦虑和压力会使我们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而禅修让我们身心完全放松,心专注在身体的动作或感受上面,将散乱的心收回。学会将心专注在当下此刻,妄想就会消失。睡眠也会得到改善,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升。人际关系也会变得更和谐。
在国外有好多所大学都开办有禅修课,在美国加州的斯坦福大学,一所禅修中心就建在了学校的中心位置。它包裹在一片橡树林中,也靠着一个小池塘,围出一个相对自然的地方,鼓励学校师生去那里冥想。
禅 是生命的智慧,乔布斯热衷打座禅修,日本的稻盛和夫一度剃度出家追求禅定境界,马云在作决策之前也常常闭关、禁语。无疑,在他们改变世界的过程中,禅给了他们智慧、创意和力量。
❷ 企业家为什么要禅修
企业家是典型的脑力劳动者,主要是心累,因为思虑太多、担忧太多、欲望太多,思想包袱太多!妄想非常耗神。而禅修通过收摄眼、耳、鼻、舌、身五个根门,只留下一个意门,捕捉我们的心念,往内看清我们的心究竟在干什么。它能够迅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给身体充电!禅修时,身心完全放松,心专注在身体的动作或感受上面,每个当下只专注一个最明显的目标,将散乱的心收回。有妄想时就用心标记“妄想”,这样默念几次之后,妄想就自然消失。长时间禅修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身体亚健康状况。
禅修使企业家定力加深,心会变得更加清晰敏锐,能够更加客观冷静地对待人和事。心变得稳定而有力,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正念加强,智慧就会得到开发。会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事情,效率更高,生活品质更高,生活更加快乐。
禅修是一项心灵的运动,是一项探索心灵、发现自我、认识生命本质的运动。其中奥妙无穷,永远有看不完的新鲜!给企业家设定了超越自我的挑战目标,激发他们的追求斗志。
❸ 一项可以让自己内心宁静的有效方法——禅修
(22年度写作营第102篇3588字,累计165602字)
20世纪末,缘自东方文化的内观(Mindfulness)训练在西方的临床心理干预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当时美国就有超过240家医院或医学治疗中心将内观训练作为主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在西方文化思潮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健康领域,这颗来自东方文化的明星正冉冉升起。
内观训练之所以让西方研究者有高度的学习与应用的热情,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内观训练可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平和心境,甚至增强个体的免疫系统,对辅助治疗慢性疼痛、压力相关障碍、多处硬化症状的患者和癌症病人,改善他们的情绪和心境都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而以内观为基础的认知疗法,更被应用于治疗边缘人格障碍,焦虑障碍及抑郁症及其复发的预防等。
其实,内观的方法在东方的历史文化中已经存在上千年了,例如佛教禅修中就有大量的内观技术。
但到现在为止,这些技术并没有真正被国内的大多数人所接受。
当然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我想主要的原因或许是因为该方法在国内从未得到过系统科学的研究,因此限制了它的推广与应用。
而在西方,源自于东方的内观疗法缺获得推广,获得关注,而且还能够切实让大众受益,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研究者对其疗效、机制进行的系统科学研究和检验。
这提示我们这些从事临床心理学的专业人员,要崇尚科学,这样才能切实帮助更多的民众。
我是从2009年开始学习与应用内观认知疗法,也结合和借助美国Heart Math 研发“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的检测设备进行训练效果检测,以帮助内观训练。
我在国内在调节情绪方面的应用与研究因为出国的原因已经终止,但是自己在内观方面训练还在进行,自己感觉对调节自己的情绪与身心健康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有效的控制了血压升高,而不是通过药物。
更重要的是内观更容易让自己的内心感觉宁静。下面我想先介绍几种内观的方法,以帮助大家了解和训练,之后将介绍一些训练方法和心得。
首先,止禅可以克服心的散乱
禅修有许多种方法,但所有方法都可以归为两类,即止与观。专注于一个对象上,不踌躇,不动摇,就是止的禅修。
“止”出自梵语shamata,又称做奢摩他、三昧,代表的是心的宁静。
止禅是一种特别的专注状态,人可持续无间断的专注于任何对象,如呼吸、自心的本性、某个概念、某个观想的形象,从而体验到至乐、清明、安详,继而获得真实长久的洞见及心的转变。
心如河流之水,心念不停流转,例如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常会有另外一件事情冒出头来,与此事有联系的人或事,稍早或稍晚要处理的事务,或者身体感官所处的状态,都可能打断思考。
有时,你越是想要将思绪放在某件事情上,心念就越是纷乱复杂,无法专注。这样一来,那件事情就很难思考的清晰明白。
即使是一件小事也可能因这种散乱的心的状态,最终功败垂成。
例如,你要记下某个朋友的电话号码,而当时你正处在某种困扰的状态,所以当你在记录的时候你不停的被带到困扰的事情上,最后等到想起要用的那个号码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或忘了记在了哪里。
再例如,有人在做饭的时候想其他事情结果把盐当成了糖,把醋当成了酱油,闹出了笑话。
心处于散乱的状态,不能集中注意力,生活中的小事尚且搞砸,重大复杂的事情更可能做得纰漏百出。倘若不能专心,那么禅修也不会有收获,这正是止禅所要克服的。
其次,止禅是培育定力的修行法
修习止禅时,我们要让心平静下来,处于专一、不动、无烦恼、安宁的状态,让心专注于一个目标,也就是佛教所说的缘境,这样才能让心不致散乱,因此止禅是培育定力的修行法。而观禅是培育智能的修行法。止禅是观禅的重要基础,初学者一般先修行止禅,然后修行观禅。
要修炼止禅,并不需要具备特殊的条件,我们不用独自一人住到深山老林中去闭关也能体验到止禅的益处,即使处在车马喧嚣的闹市之中,每天依旧照日常的安排工作学习,只抽出10-15分钟的时间有规律的进行止禅的修行,同样能培养出定力。
当然,修炼止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一位修行者都可能在修炼止禅过程中,遇到分心的状况。这时就需要用有效的办法让修炼回到正轨。
例如,修行者正在坐禅之时,心处于平静安详的状态,但一个念头忽然就浮现出来,今天晚上吃什么呢?明天的工作安排好了吗?诸如此类的想法一旦生了出来,有时就会接二连三,一发不可收拾。心自禅修的主题上游走开了,修炼自然就不能完成。这时你也不能过于担心,因为担心反而会使分心更加严重(这些内心的变化都可以用设备检测出来)。
出现分心时,我们应当采取一种适当的策略,比如深呼吸、数息、以另一个念头加以对治等把心念拉回到修行当中。当我们的心能够再次达到宁静平和的状态时,就战胜了分心。
开发洞察力
在藏传佛教中,有两种禅修的方式,一种是专注而焦点式的修行,就是止禅,另一种是分析而理解式的,就是观禅。
“观”的梵文是vipashyana,音译为毗婆奢那或毗钵舍那,有着“看得很清晰、很宽广”的意思。观又称内观、觉知,指往内如实的观察自己身心五蕴的实相。
修行观禅的人渐次地分析各类事物,了解禅修的各种对象物,并开展透过分析而显现的智慧,因此观禅又称为思考式禅修。这种禅修的目的是开发洞察力,或者说正确理解事物道理的能力,最终获得某种特别的觉察力,这是一种如实的经验任何观想目标的真正性质的训练。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并除去造成自己不快乐与不满足的错误心态及想法。
观禅修得的洞察力让我们看到万物的本性,在一切现象生起和消失时,看清他们的无常性和无我性。这种思考式禅修将创造性智能带进来,对我们在禅修能力的开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之前,首先要通过清晰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来判断我们想法中存在的错误之处,在了解清楚后,才能逐步扫清那些给人带来不快的想法和感觉,继而培养快乐的想法和感觉。
止观互补
有人认为,所有的禅修都应属于专注式的止禅,因为分析和理解会让我们的心中存在某种想法或概念,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因为在禅修时,我们心中出现想法或概念,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如果运用得好,这些看似修行障碍的想法或概念,会对禅修的进步产生很大的帮助。
唯一的办法就是,先以思考式禅修把这些想法或概念辨认出来,然后以止的专注力观察它,最终将之去除。
相对于专注式禅修,思考式禅修可经过分析及思维,开展对事物的明确了解,然后将心安住于其中,以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将心专注于修行对象之上。
思考式禅修所获得的概念更为清晰,也比平日的想法更具影响力,因而也更为专注和警觉。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过多的思考式禅修可能会减低心的定静,因此修行者必须将心放松在一种专注式的禅定状态中。过多的非思考式禅修还会减低心的明性,而使行者开始落入昏钝,所以,行者接着要重复思考式禅修,以回复平衡。
将止和观两种禅修法结合,能够让我们的心与禅修对象在根本上合而为一,达到最佳效果。越是专心,所得的洞察力就越是深刻,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越是明白,专注力也越是强烈。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修行法同样重要,观呼吸的禅修法是修行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选择观呼吸
一般来说,观呼吸是禅修的第一个方法,这种禅修法能够起到安抚心神的作用,并可以培养对于自身想法与感觉的洞察力,而平静与洞见是任何有所成就的禅修者不可或缺的条件。
不难发现,专注于某一个地方的呼吸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简易,而且没有什么引起贪、嗔、痴的可能性。
呼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普遍的动作,每个人都在随时随地的进行着这一动作。
在禅修之时,修行者只要将注意力放在鼻尖或嘴唇上方,都可以感觉到呼吸,另外还有数息的方法,都是简单易行的寻找呼吸的方法。而且只要我们有放松的状态,而且能集中注意力的话,连这些简单的方法没有必要使用也可以找到呼吸所在。
另外,呼吸是一种非概念性的过程,是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体验的事。它是一种有规律的循环动作。
呼吸本身是细微的,但当它作为观想对象时,他又是清晰可辨的。呼吸实在是一个理想的禅修对象。
呼吸也用修炼吗?
既然呼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在平常不过的事情,那还值得我们去修炼吗?其实,呼吸乍看上去平凡无奇,但对禅修者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复杂与迷人的程序。
在呼气与吸气之间充满了微妙细致的变化。长息与短息,深呼吸与浅呼吸,平顺的呼吸与不顺畅的呼吸,他们彼此交错。
前面已经提到,我们在禅修时,不应该控制呼吸的力量和节奏,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去注意呼吸这些细致的变化。
这些变化确实存在,而且很难忽略,如果将注意力专注于呼吸上,这些细致的变化便更加明显。如何把注意力放在呼吸的感受上,而不是其他,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鼻子上面或嘴唇上面最有感觉的点,整个呼吸过程都要注意同一点的感觉,并透过这一点完成修行。如果不先找出这一点,你会发现自己总是在追逐呼吸,却总是赶不上他的脚步。
禅修是一项长期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训练前首先要想明白为什么要训练禅修,一旦选择的禅修,就是要下决心,有恒心进行每天的日常训练。坚持训练是禅修有效的最重要的内容。
❹ 禅修的好处有哪些
好处一、禅修能够净化心灵
在禅修时,我们的身心完全放松,心往往会专注于当下的一个念头或是感想上面,能让散乱的、如同狂奔的野马一般的心收回。当我们产生妄念、妄想时,一旦在禅修中护持一个正念,比如参悟“念佛是谁”、“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等话头,就能转妄念为当下的思悟,逐渐息灭内心的妄念,从而获得内心的清净与安定。
好处二、禅修能够减压减负
参加过禅修的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身心得到释然,没有了之前的焦虑不安,浑身的压力也缓解不少,甚至彻底放下了压力与负担。特别是闭上眼睛,静下心的那一刻,感觉世界充满祥和,充满美好,我之前在禅乐慧上报名参加的禅修班,整个禅修的过程简直就是一次完美的幸福之旅。
好处三、禅修能够改变体质
经过禅修以后,我们可以保持永远年轻,充满活力;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细胞在禅坐的时候又得到了新的生命,让老化、退化的细胞再生,所以才能保持年轻,把一个人的体质从生病改造成不生病。
好处四、禅修能够改变气质
禅修是从内里改变自己。正确你的思想、观念。气质非凡,做起事来自然就顺利、如意。
好处五、禅修能够提升人际关系
禅修使人每天保持法喜的心情,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纷争,及一切不必要的冲突,所以修禅的人人际关系会非常的好。由于人缘好,所以做起事来也更有劲,更能事半功倍。
好处六、禅修能够收获无上智慧
禅修最大的利益,就是可以得到无上的智慧。 无形间,这智慧也可以用在我们的课业上、工作上,用在家庭、社会、国家、世界。
❺ 禅修的好处
禅修的好处很多,主要有:
1)帮助改善,身体情况:禅修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据科学研究表明,每天禅修静坐40分钟,可提高免疫力 50%。减压,改善睡眠状态。
2)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禅修可以增强人的记忆力,强化意志力,培养创造力。让心管理自己所想的,所说的和各种行为,使之更有效率。
3)解除困惑,克服烦恼:禅修可以帮助我们疗愈身心,解开心结,放下过去,也不担心未来,活在当下力,平衡好生活所赋予的各种关系,拥有成熟完善的心灵。
4)有助改善,压力情绪:禅修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情绪,从内部化解由于婚姻情感人际关系或工作职业压力等原因引起的愤怒、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问题。
5)明见本心,提升自我:禅修帮助开发内在智慧潜能,用智慧解决日常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使人更具爱心耐心包容心,提升人格魅力和智慧,获得喜乐。
交大新儒商禅修营已经开办了近20期,效果非常好,具体你可以搜索“新儒商书院”登录官网了解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