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铀是什么,为什么铀浓缩需要用到气体离心机呢
这是一种放射性的物质,目前主要用来核能或者核武器的研发原材料。用气体离心机主要是分离出高浓度的铀。
Ⅱ 使原子弹引爆有两种方法哪两种
你好!引爆原子弹有两种方法——子弹法和内爆法。 子弹法是把两块亚临界体积的浓缩核裂变材料,例如铀(或钚)分开,引爆时让其中一块撞击另一块,使两块亚临界体积的核裂变材料合在一起,变成一块超临界体积,使之引爆。用钚239做为装药,对装药利用率低,但是技术简单. 内爆法是内聚引爆法的简称,也叫做向心引爆法,就是把核裂变材料均匀地散布在一个球面上,引爆时让它们向中心内聚成一块超临界体积的核裂变材料,使之引爆。以铀235为主要装药,其中铀235做成圆环状,分别放置在一个中子源的四周,起爆时先引爆烈性炸药把数个部分同时推进到中子源处,核装药达到临界质量,临界温度,加上中子源照射,就起爆.这种原子弹技术比较复杂,要解决同时起爆的问题,一般要在先拥有枪式原子弹后才能制造,但是其对装药的利用效率比枪式高很多,可达1%左右,对核弹的小型化有很大的促进.Ⅲ 浓缩铀(压缩铀)
不是把 根据铀的含量不同划分 沸点:3818℃性状:新切开面为银白色,质地致密。
Ⅳ 内爆式原子弹的原理中说,通过外围烈性炸药将中心的铀块压缩到超临界
压缩之超临界密度(内爆式原子弹里的铀块是分散排布的,同过压缩许的铀块块和成一个超临界体积的铀块)
Ⅳ 原子弹的构成要素
“小男孩”结构
1945年8月,美国投到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小男孩”)采用的就是枪式结构,弹重约4100公斤,直径约71厘米,长约305厘米。核装药为铀235,爆炸威力约为14000吨三硝基甲苯(TNT)当量。在枪式结构中,每块核装药不能太大,最多只能接近于临界质量,而决不能等于或超过临界质量。因此当两块核装药合拢时,总质量最多只能比临界质量多出近一倍。这就使得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受到了限制。
另外在枪式结构中,两块核装药虽然高速合拢,但在合拢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仍然显得过长,以致于在两块核装药尚未充分合并以前,就由自发裂变所释放的中子引起爆炸。这种“过早点火”造成低效率爆炸,使核装药的利用率很低。一公斤铀235(或钚239)全部裂变,大约能释放18000吨三硝基甲苯(TNT)当量的能量,一颗原子弹的核装药一般为15~25公斤铀235(或6~8公斤钚239),以此计算,“小男孩”的核装药利用率还不到百分之五。
铀在正常压力下的密度约为19克/立方厘米。在高压下,铀可被压缩到更高的密度。研究表明,对于一定的裂变物质,密度越高,临界质量越小。根据这一特性,在发展枪式结构的同时,还发展了一种内爆式结构。在枪式结构中,原子弹是在正常密度下用突然增加裂变物质数量的方法来达到超临界,而内爆式结构原子弹则是利用突然增加压力,从而增加密度的方法达到超临界。
在内爆式结构中,将高爆速的烈性炸药制成球形装置,将小于临界质量的核装料制成小球,置于炸药中。通过电雷管同步点火,使炸药各点同时起爆,产生强大的向心聚焦压缩波(又称内爆波),使外围的核装药同时向中心合拢,使其密度大大增加,也就是使其大大超临界。再利用一个可控的中子源,等到压缩波效应最大时,才把它“点燃”。这样就实现了自持链式反应,导致极猛烈的爆炸。内爆式结构优于枪式结构的地方,在于压缩波效应所需的时间远较枪式结构合拢的时间短促,因而“过早点火”的几率大为减小。这样,内爆式结构就可以使用自发裂变几率较大的裂变物质,如钚239作核装药;同时使利用效率大为增。
“胖子”结构
美国投于日本长崎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胖子”),采用的就是内爆式结构,以钚239作核装药。弹重约4500公斤,弹最粗处直径约152厘米,弹长约320厘米,爆炸威力估计为20000吨三硝基甲苯(TNT)当量。
原子弹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氢弹,或称为热核武器。氢弹利用的是某些轻核聚变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它的装药可以是氘和氚,也可以是氘化锂6,这些物质称为热核材料。按单位重量的物质计,核聚变反应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反应更多,而且没有所谓临界质量的限制,因而氢弹的爆炸威力更大,一般要比原子弹大几百倍到上千倍。
不过热核反应只有在极高的温度(几千万度)下才能进行,而这样高的温度只有在原子弹爆炸时才能产生,因此氢弹必须用原子弹作为点燃热核材料的“雷管”。氢弹爆炸时会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这些高能中子能使铀238发生裂变。因此在一般氢弹外面包一层铀238,就能大大提高爆炸威力。这种核弹的爆炸,经历裂变一聚变—裂变三个过程,所以称为“三相弹”。它的特点是成本低、威力大、放射性污染多。
还有一种新型核弹,即所谓中子弹。中子弹实际上可能是一种小型氢弹,只不过这种小型氢弹中裂变的成分非常小,而聚变的成分非常大,因而冲击波和核辐射的效应很弱,但中子流极强。它靠极强的中子流起杀伤作用,据称能做到“杀人而不毁物”。原子弹是用铀制造的,也可以用钚制造,但钚是通过铀而制得的。而氢弹则必须用原子弹来引。因此,归根结帮,核武器、热核武器的制造都离不开铀。因此,在过去,在今天,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最重的天然元素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军事上的需要。望采纳。
Ⅵ 铀压缩会爆炸吗
既然用铀能引爆氢弹!那铀怎么引爆的
解析:
使用常规炸药有规律的安放在铀的周围,然后使用电子雷管使这些炸药精确的同时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铀压到一起,并被压缩,达到临界条件,发生爆炸。
或者将两块总质量超过临界质量的铀块合到一起,也会发生猛烈的爆炸。
临界质量是指维持核子连锁反应所需的裂变材料质量。不同的可裂变材料,受核子的性质(如裂变横切面)、物理性质、物料型状、纯度、是否被中子反射物料包围、是否有中子吸收物料等等因素影响,而会有不同的临界质量。
刚好可能以产生连锁反应的组合,称为已达临界点。比这样更多质量的组合,核反应的速率会以指数增长,称为超临界。如果组合能够在没有延迟放出中子之下进行连锁反应,这种临界被称为即发临界,是超临界的一种。即发临界组合会产生核爆炸。如果组合比临界点小,裂变会随时间减少,称之为次临界。
Ⅶ 假如我左右手各拿一个1/2临界质量的铀235半球,用力合起来会爆炸吗
会。
这样会伴随着一片蓝光杀死你和半径3-6米范围内所有的人。不过即便是达到了临界质量,也没有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简单的说说是为什么。
首先两块1/2临界质量的铀235半球接近后在接触面的位置位置的确会产生链式反应,反应所放出的巨大能量会将两块铀235迅速推离,这样的情况下链式反应就终止了。
但瞬间所释放的能力就可以让题主在看到一片炫目的蓝光后浑身暖洋洋的患上急性辐射病。这种灾难主要来源于链式反应所产生的中子射流。
然而作为核材料来说并没有完全消耗,其真正的消耗率也仅仅在亿分之一的等级上。
先说下轶事:首先是曼哈顿工程中一名叫做哈利达格利安的物理学家,在一次试验过程中在试验中子反射器(记住这个词,后面的轶事还会说到)。在不断堆积碳化钨砖块的时候,导致了中心的钚材料超过了临界值。引发了链式反应,在发现这个问题后哈利达格利安迅速的用螺丝刀将碳化钨块挑起。但一瞬间的时间内哈利达格利安受到了超过了500雷的辐射剂量,在25天后痛苦的死去。
被辐射的肢体由于过于不适这里W君就不上图了。
轶事二 临界质量
临界质量其实是不准确的,任何核材料的临界质量都会随着温度、磁场环境、所在地点的辐射状态有着巨大的改变。而在例如原子弹的核爆炸瞬间,核材料的临界质量也会有着巨大的变化。因此各个国家在设计原子弹的时候往往利用两块核材料经过炸药加速使之快速接近(枪式核装置),
这样核材料链式反应的初始阶段才不能将两块核材料推离,进而终止链式反应的发射。即便是这样,在我们所制造的原子弹对核材料的利用率不足1/1000。大部分的核材料在原子弹爆炸的时候飞溅出去,并没机会有参与链式反应。因此各个国家研究原子弹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极端环境下如何加大核材料在链式反应中的参与率。
另外哈利达格利安所研究的碳化钨式做什么的?
碳化钨是一种中子反射物质,可以将中子射流反射回去,这样的话,只需要极少量的核材料就可以达到临界值。这主要是因为中子反射层将本来应该散发到核材料外部空间的中子反射回核材料内,这样就加大了中子命中原子核的概率,进而减小了核材料的临界质量。
哈利达格利安当时研究的装置就是中子反射装置,由于他的试验事故造成了曼哈顿计划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中子反射装置进度落后,如果不出现这样的事故的话,美国在二战末期至少有制造8枚核弹的核材料。到时候投到日本的原子弹恐怕就不是两颗了。
有人这么干过,但他不是故意把两块次临界铀块合拢一起,而是下意识把不小心自吸在一起,已经发生中子状态的两个铀块徒手分开,大家可以网络一下这个科学家,他的下场比较惨,收到严重辐射。
回到问题,铀块原子弹要发生军用级爆炸,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1.每个都次临界,但加一起就超临界的纯度达到武器级的u235(铀块,当然还有其他的元素种类,如钚),2.非常短时间内让这些铀块压缩在一起,形成超临界铀块。多块呢?万分之一秒吧。问题的结果出来了,如果题主纯手工压缩铀块,绝对不会发生核爆炸,但绝对会发生链式反应,反应几秒钟后,铀块会因为链式反应产生的大量的热而达不到自持状态而分离,链式反应中断,辐射逐渐减弱;如果铀块没有分离(如发热把铀块焊接在一起了),那你的运气来了,一颗不是原子弹的脏弹(不爆炸,但辐射,抛洒粉尘辐射性的脏弹),在你手里产生了
不会爆炸,但会产生亚临界反应。作死者,会收到到大量的新手大礼包,足够作到死,爽到死的大礼包。
每颗原子里面,都有精心计算过的炸药和安排巧妙的雷管。
依次(几十毫秒的差距)引爆雷管,同时产生爆轰波,将中子帮和外围的铀,同时向爆轰中心点挤压。
轰的一下,原子弹就响了。
原子反应需要足够的压强,这可以是内部巨大质量引发的重力,也可以又外边产生的爆轰压。
双手同时合击,无法产生足够的压强,起始加速度先天不足。真的能拍出这样的效果,原子都可以不用去造了,直接一如来神掌。怼天怼地,人人都是终极武器。
原子弹威力,来自光辐射,电子辐射和冲击波。
在太空玩原子弹,就剩个光电辐射。冲击波是没有的。
当然也不是没有,就是其质量太小,没啥搞头。
太阳爆掉的冲击效果,咋能和只有几十公斤的原子相提并论呢。
疯狂的伊万,也只有几吨的重量,这还是个毛重不是净重。真正的重量,那是个秘密,只有大毛自己知道。
知道的太多,会被提前干掉地。
原子弹,其实是种很简单的核反应弹。核爆排斥效应无法长时间存在。因中子电子质子冲撞,短时间内消亡的物质很少。
如果有约束性装置的存在,产生较长时间的光辐射电子辐射效应,而里面的铀在电子中子质子冲撞过程中,被大量的冲撞成基本粒子。
呵呵,最终,一颗几十公斤的高效反应原子弹,爆掉地球也不是件难事。(一汤匙反物质材料,与正物质产生的泯灭能量,能蒸发掉所以的海洋,几十公斤的正物质破碎的能量,呵呵。)
质量足够大,爆掉太阳也是有可能的。
原子世界很奇妙,在动静间寻的平衡。就像平衡大师所展现的一根羽毛的质量。
原子的稳定也就一个电子的质量。中子冲撞,破坏了原子核,也扰动了电子运行轨道,产生了光电辐射效应。
这些流浪小孩,又对周围的其它物质产生了冲撞及扰动效果,导致了其它物质的不稳定性。
造成了它们本质性破坏,而从这种破坏性骚乱中恢复过来,需要很长的时间。
原子弹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就看用着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对谁用?
就像菜刀一样,杀人的不是刀,是人。
原子弹就像菜刀一样,没有了菜刀,人类生蚝饮血?手撕牙啃?
在还不能星际大移民的情况下,又天降神物,也只有原子弹能降服它。
没了原子弹,那就只好集体去阴曹地府,跟恐龙大哥们过日子去。
多年后,人龙一起卡歌一曲,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呵呵。
这个不用假设,是真的会爆炸。原子弹的原理就是这样的,通过外力把几块亚临界的核材料挤在一起,引爆核裂变。我国有个科学家就是用手把两块意外合在一起的核材料分开,保住了核试验基地。当然他因为受到过量核照射得病。
临界质量只是链式反应的前提。铀235达到临界质量的铀块后,只是达到了裂变反应的条件,但仍需有中子轰击铀块触发裂变,被轰击后的铀235原子裂变释放大量中子再轰击其他铀235原子,达成链式反应。因此最初的中子轰击是起爆原子弹的必要条件。
原子弹好造,现在难得不是原子弹制造,我觉得应该是原子弹那个壳是最难做的,目前原子弹爆炸后很多原子材料都没有完全进行链式反应就抛散在大气中了,原因之一应该是原子弹那个壳等不到原子完全反应就破裂了,也就是那个壳所能承受的内爆力很有限,材质不够强,如果能制造出一种能承受原子完全裂变才破裂的壳的话,那这个原子弹将是威力无比,而且比较现在的当量所用的核原料还要少很多,形体更是小型化,那么这样的多弹头洲际导弹相当恐怖
我可以负责滴告诉你,你中彩啦!直接把你炸回量子状态!
会。
在欧美,有一个勇敢的科学家发现这两个东西不小心合在一起了,他用手把它们辨开了,他避免了一次核弹爆炸,但是他自己身体衰竭而死了。
会达到五部反应的前两 在天然状态下最多达广岛一半力 在无中子源约束层寻的情况下。。
原子弹这样都能炸,那就没有技术难度、稍大一点的国家都能造出来了,反正离心泵一提纯,合在一起就炸。其实不然。
首先,原子弹中的U235确实是分开的,但是是用奥克托金炸药把它们“炸”到一起达到临界体积的。这种炸药是综合性能最好的高级炸药。并且炸药的剂量和位置都是绝密数据,通过极其复杂的计算得到。
其次,原子弹有一颗心脏,中子源小球,发射中子轰击达到临界的铀块,才能启发链式反应,引起核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