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件处理 > 书脊文件夹样板

书脊文件夹样板

发布时间:2024-06-11 13:04:21

1. 书籍收藏————如何修补破旧的书籍啊望好心的朋友指点一下!!

搜索到一些比较专业的方法,可以先看看。

纸张的修补法与加固方式

修补与加固是修复工作中重要环结,也是保护脆弱纸张、延缓其寿命所采取的有效措施的组成部分。修复技师在长期从事古籍、档案、书画修复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为了保护古代文化遗产作出了显着的成绩。
最近几年陆续出版了《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等专着,对我国这门古老的传统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许多加固的方法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对文物的修复技艺的发展,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一、修补--纸浆修补法

传统的纸张修补方法,于上述书中都已详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灵活运用。一般来说,有了这些方法,平常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但研究人员并不满足现状,还在以新的方法进行修补,如有人采用纤维素溶液修补法。此法是将需要修补的纸张平放在葛板上,然后在残缺、蛀洞的地方,注入预先配制好的呈悬浮状的纤维素(纸浆、棉纤维、树脂)溶液。当溶液往下渗透时,溶液中的纤维素便堵住蛀孔,布满残缺,将纸修复。
用纸浆作为纸张破损部位的修补材料,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应用方法:分手工修补和机械修补两种,以机械修补为主。机械修补是通过纸浆修复机完成的。现介绍一下纸浆修复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纸浆修复机的结构
纸张修复机是由上半部、下半部和控制系统三部份组成,上半部份的门可以打开,为修复文件的主要部位,下半部份有水箱、抽水机和几个存放消毒或杀菌药物的罐子。药物罐在辅助车子的协助下,可对修复原件进行薰蒸、杀菌。但这种处理只能是少量的。水箱是在抽水机的帮助下供应必要的修复水,并在修复结束时把水抽还箱内。控制部份有操作图,提供操作员操作方法。
(二)纸张的修复原理及步骤
1.首先要测出修复件(纸张)的厚度,算出需要的纸浆量,并把浆料投进搅拌机和加水进行搅伴。
2.把纸文件放入水中清洗,同时把文件平铺在保护纸上,在整个修复过程中,要有一层保护纸托住破损文件。保护纸不仅对原件有保护,而且在下一步工作中,有过滤的作用(保护纸是一种透气性极好的合成聚酯纤维)。文件准备好后,在小车的帮助下,平放在纸浆修复机的金属网上,然后在文件上,再压一层较厚的金属网,以压助文件的作用。
3.按电动钮向修复机中灌水,并把搅拌好的纸浆倒入机中与水搅匀。(放纸浆有两种方法:一是先灌水后放纸浆,也可把水和纸浆同时放入)。然后移动一下上面的金属网,使金属网和文件有一定的空隙。
4.开动抽水机,在一定的真空压力下,使水流向破损处,在保护纸的过滤作用下,纸张纤维被保护纸挡助沉积在文件破损处和文件黏结。
5.水抽干后,连同保护纸一起取出,上下各夹几层吸附纸上压机压平成型,待干燥即可。
(三)修补的纸浆
常用的有亚麻、棉花及碱性木浆等。亚麻纤维含量85%,牢度非常好;棉纤维含量90%,强度虽不如亚麻,但绒度好;亚麻和棉花相配,纸的质量最高,再加上碱性木浆,有了这三种原料,就可以配成各种浆料,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配成各种颜色的浆料。
纸张修复的纤维长度,应保持在30~35度左右。纤维太长的话,搅拌时容易起团,但纤维太短又不易和文件黏结,因此掌握好纤维的长度是很重要的。
在机械修复中,原件破损越严重,修复速度越快,修复层的纸浆面积,要比原件大5~10毫米,以达到保护原件的目的。
(四)纸浆修补法的功能与限制
修复机的修复原理和手工造纸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手工造纸是从水中把纤维捞出来,修复机是把纤维留下来。因此修复机不但可以修复破损文件,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类型纤维的纸,满足手工修复的特殊需要。
纸浆修复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只是帮助手工修复的一种方法,在一般情况下效果尚好,有些情况下就不行。当文件的破损类似手撕的状况,破损处有一定的纤维外露,修复层黏接较好,不易脱开。而当文件的破损处为刀伤形成,若破损很整齐没有纤维外露时,修复后的黏接就很差,容易脱开。要解决黏结不好的问题,第一是采取人工的办法,把破损的纤维挑出来;第二是在破损处涂上黏合剂,但涂黏合剂会使纸张发硬变形。故往往采取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较好。
纸浆手工修补法与纸浆机械修补法的原理基本上相同,而机械修复的方法仅是对于手工修复的一种帮助,但主要还是靠手,若没有手,机械同样工作不起来。但手工修复,价格非常贵,而且速度很慢。为提高速度,必须用机械修复的方法来帮助修复。

二、加固方式

加固的方法:就是用某种树脂溶液涂刷、浸渍纸张,或者用纸、树脂膜、丝网进行裱托、热压的方法,使纸张增加强度。兹将各种方法分述如下:

1.托裱法:

托裱是我传统的技艺,是行之有效的加固方法。一 般可分单面托裱和双面托裱。单面托裱,就是在有文字的背面进行裱托。双面托裱,则适用于两面有文字的纸张。托裱的工艺两者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使用的托纸要求不同。
双面托裱所用的纸,要求透明度大,加固后不会影响文字的阅读。而单面托裱,只要纸张质量上乘即可。不过,常用的托纸都是专门生产的,如料半、连史、川连等。
托裱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操作方法是:把须托裱的纸张用湿毛巾覆盖在上,或以清水喷湿,使之润湿,舒展平整。施以浆水,再把托纸盖在上面,用糊帚把它刷平。在上刷托纸时,左手拿着纸张另一头,时时将托纸和纸张书页轻轻掀松,并要与右手动作配合,既不能刷的太紧,也不能刷的太松,以不刷出夹皱为度,待全部刷好后,再翻转放到一张干纸上,用糊帚排刷,使之粘结牢固。
托裱又分湿托和干托。其操作方法基本上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干托是把浆糊刷在托纸上,而湿托却是把浆糊刷在文件上。使用时应根据字迹的耐水程度来决定。

2.树脂溶液法:

就是用天然或合成的树脂溶液喷涂在文件上使之加固的方法。选用的树脂溶液,应具备以下性能:
(1)无色、透明、本身不变色。
(2)对字迹、色彩、纤维无副作用。
(3)具有一定的粘结力,耐老化。
(4)易可逆,处理后不发硬,手感好。
具备以上条件而在应用的有以下几种:
a 胶矾溶液:
是书画装裱所用的傅统加固剂,一般配方为:胶3、矾l 、水70~80 克。在配制过程中,应控制适当温度(40~50°C),使用时用排笔将溶液涂在加固纸上,先涂一面,次涂另一面,涂刷要均匀。也可用浸涂法,把需加固的纸张浸涂在胶矾水溶液中。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b 合成树脂溶液:
早在四十年代,就开始用醋酸纤维素来加固纸张。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各种新型的合成的树脂不断问世,也就有聚乙烯醇、丙烯酸树脂。但是,由于对这些树脂的老化程度及其对字迹和纸张的影响尚未深入研究,所以,目前仍未能广泛应用。

3.加膜法

加膜法在脆弱纸张的两面各加一层树脂薄膜(如醋酸纤维素、聚酯、聚乙烯、尼龙等)或透明网,使纸张加固。加膜的方法很多,有热压加膜法、溶剂加膜法、真空镀膜法以及丝网加固法等。现将各种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热压加膜法:
热压加膜法在30年代就由美国巴罗和斯克莱伯纳研究成功。此法选用透明树脂薄膜(醋酸纤维素、聚乙烯、聚酯、聚碳酸脂、尼龙等)将纸质文件夹在中间。通过热压使之得到加固。这种方法在国外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中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现举例如下:
美国国会图书馆,采用平板水压加膜法,把文件夹在两张醋酸纤维素薄膜中间,放入加膜机中,加热至140~150°C ,在22-36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进行加固。
罗马尼亚档案馆:选用聚乙烯薄膜、日本棉纸、醋酸纤维素作为加固材料。加固方法有两种,其一为热压法,先将文件清洗干净。中覆聚乙烯薄膜,上覆日本绵纸,然后将它放入平板水压加膜机中,控温 130°C ,压力14公斤/平方厘米,经一分钟即可。但要注意,当加固件送入加膜机前,其两边还要垫一层绘图纸。第二种是冷压法,是用 5%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喷涂在文件上,加覆日本棉纸,然后用压机加压粘固。
英国丘圆档案馆,根据破损文件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如加固对象是厚纸,则用日本纸加固,是羊皮纸用牛皮纸粘补,是破碎文件先用日本纸补缺后,再加丝绢、粘结纸、薄棉纸,然后放入加膜机中热压加固。文件两面粘结层数可根据破损情况而定。
法国卢旺省档案馆,对破损文件先用棉纸补缺,再在文件两面加透明塞璐纸,粘结纸尼龙薄膜,然后放入加膜机中,控温180℃,进行热压即可。
(2)莫兰加膜法:
是由英国莫兰塑料公司提出,其方法是把文件放在二醋酸纤维素或三醋酸纤维素薄膜中间,用可控电熨斗,控温80℃,施加轻微压力即可。此法优点,不需要昂贵加膜机,加热温度又低,使用方便。
(3)迪斯普罗加膜法:
是英国伦敦博物馆研究成功的方法。他们选用一种在迪斯普罗纱纸背面涂有丙烯酸树酯,作为书籍加膜材料,这是一种冷加膜法,设
计的加膜机可处理20英寸以下的文件。据介绍,加膜效果是很令人满意的。
上面所介绍的加膜方法,都是透过热压方式,由于设备费用昂贵以及高温对文件的损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印度国家档案馆提出用溶剂溶化薄膜,其方法先把加固材料裁成所需尺寸,按下列顺序放好。然后用适量的丙酮刷在夹层表面,使丙酮溶液从中心向边缘扩散。再用普通压书机压膜,待干燥后即可。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加固方法。

4.真空加膜法

真空加膜法是将纸张放在不锈钢真空容器中,在真空条件下通入单体,渗透到纸张纤维中,在纸上形成保护层(聚合物-纸-聚合物)增强纸张强度,起到加固纸张的作用。
常用的单体有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醋、二甲二氯矽烷,对二甲苯等。目前由南京博物院与南京图书馆共同研究,聚对二甲苯(派拉伦N )共形盖覆技术在纸张上的应用,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纸张加固技术。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聚对二甲苯又称派拉伦N (PPX-N),由美国碳化公司首先开发出
来,早在1951年以二甲苯为原料,用真空裂解法制得聚对二甲苯薄膜。1965年开始工业化生产。为改进其埋化性能,还有一氯与二氯化之对二甲苯。
聚对二甲苯为热塑性塑料,既具有芳香基之稳定性,又具有脂族链的柔韧性,故能薄至0.25微米而不破裂。该聚合物几乎不吸收可见光,因而呈无色而透明。该聚合物对化学侵蚀有极大的抵抗力,又不溶于大多数常用的化学试剂。在高温条件下能保持稳定。由于具备这些优异的性能,因而该技术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1)聚对二甲苯的聚合方法:
以对二甲苯为原料,在水蒸气稀释下,减压通过900~950°C反应管进行热解,维过热裂介的蒸汽(. H2C--CH2 .),还有未起裂介的P-X ,通过由空气冷却的冷凝管,使蒸汽从900°C降至145 °C-150°C ,再进入一支装有冷凝回流管,下接有水分离器的共沸蒸馏液浴中,然后经过滤、减压、蒸馏、激冷、再过滤、烘干(真空干燥),得高纯度结晶聚对二甲苯(PPX-N )。反应如下:
(2)聚对二甲苯的真空沉积(应用)
聚对二甲苯的气相沉积过程,在某些方面与真空涂敷金属相似。不同的只不过所需的真空度要求不同。沉积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固体二聚物在160°C左右时气化。第二步是二聚物在680°C左右时,两对亚甲基-亚甲基的大量热解,产生单体二自由基,最后单体进入室温真空沉积反应室,单体被纸张吸收。将在纸张纤维与纤维接触点处产生聚合物桥,使整张纸强度全面增加。其强度增加的程度,随聚合物厚度增大而增大。但厚度太厚反而变脆,一般认为盖覆厚度在2.5 ~7.5 μm范围内会保持甚至增加柔韧性的同时而获得可喜的强度。
(3)加固的效果
a.经过处理的纸张与未处理的纸张进行耐折强度测试,其结果:未处理的纸张只经85次折叠就已损坏,而经派拉伦N处理过的纸张经上1000次折叠,纸角也丝毫没有折下的迹象。对折痕处的微观观察显示,纸张大多数的单个纤维业已损坏,而纸角靠聚对二甲苯桥键联结在一起。
b.为检验处理过纸张阻挡层性质,将处理过和未处理过的纸条放在水中浸泡六个月 ,结果未处埋的纸条变得半透明,呈现棕黑色,并且软而易碎。而经过处理过纸条没有任何腐坏的迹象。
c.经6个月的老化试验,未处理的纸张变白,易碎。而处理过的纸张,丝毫没有变白,破碎现象,仅出现一些皱折,纸张强度仍然较大,柔韧性好。
d.为测定处理过纸张对化学试剂的抵制力,把纸张样品放入70 %硫酸溶液中浸24小时,纸样变黄,但盖覆层阻止了纸张的损坏,而其强度和柔韧性仍然很好。
该法已在美国图书馆对书本加固进行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目前已成功的应用于木质工艺品、昆虫标本、羽毛制品、贝壳、矿物以及植物标本等镀膜。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该项技术在图书、档案、文物保护领域里的应用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5.丝网加固法 :

蚕丝树脂网是一种新型加固材料,适用于脆弱薄型纸张及纺织文物的加固,如棉纸、毛边纸、连史纸、有光纸、新闻纸。尤其适用于两面文字书写或印刷纸的加固,也适用于字迹遇水渗化的文件加固。
其方法是:先将加固对象理平皱折,对好破口,在破口处加一小条丝网,以便连成整体。在层压机底,平衬上羊毛毡,然后在加固件的上面覆层。待层压机自控温度指示到80°C ,施加轻微压力即可。反面按同样方法操作。操作时应注意,丝网必须平整,网目最好与文字行路垂直,熨斗按顺序熨压,不要跳花,以免丝网起皱,用力要匀,一熨而过。热温度一般控制在80°C左右,温度太高对纸有影响,太低则不易粘合,在操作中应灵活掌握,该项技术在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中已得到广范应用,抢救了一大批珍贵纸质文物。

2. 鏂囦欢绠$悊鎶宸

鏂囦欢绠$悊镄勬妧宸
🗄️瀹屽杽璁惧
鏂囦欢镆滆佸厖瓒筹纴闄や简灏戞暟淇濆瓨缁濆瘑鏂囦欢镄勪箣澶栵纴灏介噺鐢ㄧ幓镨冮棬镄勬枃浠舵煖锛屾枃浠跺す閮界敤涔﹁剨涓婂彲浠ュ仛镙囱瘑镄勶纴镓炬枃浠跺氨鍙浠ヤ竴鐩浜嗙劧銆
📝鍒跺害鍜屼範𨱍
鍙链夎祫鏂欑$悊锻桦彲浠ュ瓨鍙栨枃浠讹纴鍒浜轰笉鎻掓坠銆傛湁镞堕棿澶氭暣鐞嗭纴鏂版枃浠跺拰鐢ㄨ繃镄勬枃浠跺强镞舵暣鐞嗐
📂鍒嗙被绠$悊
镓链夋枃浠跺垎涓轰笁涓澶х被锛屾疮涓澶х被涓嬮溃鍐嶅垎澶氢釜灏忕被銆傛疮涓澶х被鍙浠ュ崰鐢ㄥ氢釜鏂囦欢镆滐纴浣嗘疮涓鏂囦欢镆滀笉鍙鏀惧叆涓嶅悓澶х被镄勬枃浠躲傛疮涓灏忕被鍙浠ュ崰鐢ㄥ氢釜鏂囦欢澶癸纴浣嗘槸姣忎釜鏂囦欢澶逛笉鍙鏀惧叆涓嶅悓灏忕被镄勬枃浠躲

3. 个人藏书如何管理

本人的观点是:支持发展正版电子书,以取代大部分纸本书,尤其是畅销书、杂志、教材(教材电子化一定是未来趋势),这对节约资源、降低价格、便于学术研究(尤其是检索),都是有益的,这是全世界图书业的发展方向。例如《大英网络全书》和《泰晤士报》,都已经彻底电子化了。
纸本书固然有其独特魅力,比如经典版本、艺术类画册、收藏鉴赏类、书法碑帖、影印本线装书、优质少儿书等等,还是值得保留的。
我国图书业的问题,与本题无关,不多言。

本人既喜爱纸本书,也善用电子书,在此献丑浅谈一下选书、 藏书、整理书的经验,以及教训。

先谈谈教训,或者说藏书带来的麻烦吧

坐拥一屋子书,确实很有满足感,但是,纸本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无数麻烦。
首先,整理和存放非常麻烦,这是本题目的核心,随后详谈。

其次,搬家问题。
书店搬迁的麻烦就不谈了,就说家庭,我们家十年前搬入现在的房子时,总共打了80个自然包。自然包,就是采用图书业普遍用牛皮纸打包图书的方法,一包大概相当于40本32开的书。算上线装书、16开画册、辞典等等大书,保守估计2500本书吧。我父母作为业内人都快累吐了。
后来,藏书逐年慢慢增加,家里能放书的地方都是书。去年这个时候,书店倒闭,大部分书退给出版社或转让给一些小书店、咖啡馆,我们家舍不得一些好书,精挑细选,留下了大约40包书。这40包书,让我们十分困扰……
现在,我们家有整三面墙是落地书架,远远不够;家里的其它空间,博古架、不常坐的椅子、阳台、床头,哪儿哪儿都是书;我现在的店铺里,也有几个书架放书。就这样,还是有一些书放不下,只能封在包里,摞在角落里。这种感觉,绝对是名符其实的头大,谁藏书谁知道……
于是,痛定思痛,我们家现在除了古籍和旧书之外,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添新书。
杂志、畅销书,有正版电子版就买,没有正版就…你懂的…
没有电子版,朋友有的话,就借朋友的稍微看看。
总之,就一个准则,只买值得反复阅读的。

然后是使用和阅读问题。
本人敢说,藏书之人,大部分书都不可能拿来精读,有些书只是偶尔翻翻看,有些书买来根本不看,纯是收藏。这属于藏书癖,很多人可能对此感到不解,但确实许多人有这种癖好,我们家都有这毛病……这些书,既然已经买来了,又舍不得处理掉,那么只能想办法保存好、整理好。

实际真正拿来好好阅读的,必然只是藏书中的一小部分。这其中,每本书的阅读次数和频率,肯定也是不同的。
不废话了,直接切入下一部分。

纸本书的整理

书店和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太多太多,必须使用电脑管理。就拿我们书店来说,至少2万种书,必须严格按照图书分类进行管理。书店和图书馆要做的,就是让读者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所需的书。
而作为一个普通的藏书家庭,书都是一本本淘来的,是按自己喜好挑选的,可能很杂,什么门类都有,有的门类可能就几本书,根本没必要细化分类。
即便是同一类别的两本书,可能使用频率的差距也很大。比如,刘力红的《思考中医》,我需要经常翻翻看看,但是《针灸甲乙经》,基本就当资料存着,轻易用不到。
所以说,图书管理系统,只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大型书库,并不符合一般家庭的日常读书习惯。

本人以自己为例,谈谈书籍的整理和选择,都是个人习惯和观点,勿喷,见仁见智吧……
本人算是大学肄业,曾经专业是经济学,爱好是语言学、周易、中医,现在从事古董、艺术品行业,偶尔看看地理、历史、社科等等,基本不读现当代文学,不读励志,不读所谓的心理学,其它的什么类都有。

现有的书,会根据学科门类以及使用频率,先对书进行初步分类:
第一类,学习、研究类。自己的专业书,或者最喜爱的书,也就是经常要看的或查资料用的,值得反复研读的。对我来说,就是艺术史、收藏鉴赏、周易、天文、中医。
第二类,兴趣爱好类。偶尔翻翻看的闲书,比如地理、历史、旅游、美食。
第三类,期刊杂志类。杂志,长期订阅的,或偶尔买来看看的。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国家地理、拍卖图录。
第四类,纯收藏类。几乎不是用来看的书,比如古籍善本、线装书、连环画、网络全书、各种全集(金庸、爱因斯坦、鲁迅、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啥啥的)等等。

整理时,不妨按照上述四种分类,倒序整理。
首先要整理的是最后一类,纯收藏类。凡是几乎不需要看的书,比如一年才动一次,就将它们妥善安放在最不碍事、最难取放的地方吧。比如:
1、书架的最上层。有的书架下面是带门的柜子,放柜子里也可。
2、当然,未见得一定要放在书架上,其它房间有合适的地方也可,比如衣橱上面。
3、不太贵重的话,装箱放在床底下或者储物间也可。

如果,有些书您虽然不看,但是想经常拿出来给客人显摆显摆,比如什么90年版的《绣像金X梅》,文物出版社的《中国金石集萃》,或者古籍善本,等等等等……
那么,您可以考虑来一个金丝楠木的(防虫)、带玻璃门的(防尘)、带抽屉(放古籍)甚至带锁、带保险柜(防盗)的书架……这种书架可以放在办公室、客厅、茶室最显眼的位置上……
这个不是开玩笑,不少藏书大(tu)家(hao)真是这么做,效果蛮震撼的。

接着是期刊杂志类。
如果你订阅期刊杂志,且有攒刊物的习惯,并且,每期看完几乎不会再看第二遍。那么,这些期刊可以和收藏类书籍一样放在上述地方。
建议按期刊的发行顺序,一期期由左至右或由下至上放好。
我们有时会发现,某一期杂志的内容很有用,需要作为资料经常看,那么,就可以专门开辟一小块地方,比如书架的一格或某个柜子上,专门存放这种有价值的单期杂志。
但是,这样很容易将这一期杂志弄坏、弄脏,或者有朋友看到借走,弄旧,甚至弄丢,然后你的杂志刊号就不全了!不全了!不全了!不全了!藏书人显然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一般来说,某期杂志值得保留的只会是某个专题。所以,本人建议,可以将有用的部分扫描下来,存到电脑(网盘)里,杂志还是跟它的兄弟姐妹们放在一起吧。
推荐一个扫描APP,WorldScan扫描王。

然后是兴趣爱好类。
如果不是专门搞研究、做学问,那么,你所拥有的大部分书,应该都是根据兴趣爱好所选择的。
整理的原则:阅读频率优先,书籍开本其次,图书分类再次,书脊颜色最次。
有人按照书脊颜色整理书架……那纯粹是强迫症,或者是行为艺术或者是搞装饰……除非,您能保证记得每一本书的书脊颜色和摆放位置……

阅读频率优先
简而言之,越常用的书,就放到离你越近的地方。比如,你办公桌旁的书架,你沙发旁的书架,你电脑桌旁的书架,因人而异。
至于书的摆放,当你面朝书架站立时:
1、对应你面部的,应该是你天天读的、最常读的书。
2、对应你腰部到颈部之间的,应该是你偶尔要读的书。
3、对应你头部以上的,腰部以下的,应该是你较少读的书。
可以参考下面的图片。

然后需要考虑的就是书籍的开本。
真正好看、好用的摆放方法,是根据开本来摆放,即同样高矮的书摆在同一格子里。
再讲一个小经验,由于书的宽度是不同的,所以,不要把书推到书架最里面。在书架内壁留点空间,书脊到书架外沿也留点空间。取某本书的时候,可以将两旁的书推进去一点(记得回头放书的时候在整理回来……)。书的高度当然也要合适,比格子略矮5-10cm即可。
如果你将书推到紧贴书架内壁的地方,你只能抠书脊把书抠出来,很容易弄坏书或者弄坏指甲…

所以说,你的常读书,应该在书架上占用2-3个不同大小的格子,分别对应32开,16开,以及特殊开本。
特殊开本,不要参差不齐的摆放,建议从左至右、低到高排列。在较低的书上,可以摆个泰迪熊啊、普洱茶砖、烟盒啥的,调整一下视觉效果。
或者,可以一部分站着,一部分躺着。

以本人为例,常读书在整个书架上,大概也就占一个平方米左右吧。
既然是常读书,我认为它们就像朋友一样,熟悉它们的书名、书脊颜色、摆放位置,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各位认为,常读书有必要按照类别来摆放么???
如果常读书里有同系列的书,当然要将它们放在一起。
如果有什么特殊癖好,可以考虑按颜色渐变摆放……

一般来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只在一个地点读书,人在不同的地点,阅读状态肯定也是不同的。
所以,凡是你经常读书的地方,有条件的话,就设立一个这样的书架,不需要太大,小型桌面书架也可。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书架上,就放你的常读书。
以本人自己为例,大概平均每天花几个时读书吧,分别在两个地点:家里以及店里。

在家里,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读的都是偏学术的书,搞点研究,因此,这类书我都放在家里。
在店里,虽然古董店没啥生意,也经常来朋友客人,读书会受打扰,因此,店里放的都是些兴趣爱好类的书,或者是一些可以随时拿起、放下的学习类书籍。
这个概念是本人胡乱总结的……大概就是一些内涵丰富的,一时无法参透的,长篇阅读很累的,随时看看都有心得的,随时可以扔下不看的,比如《思考中医》、《燃灯者》、《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中医运气学解秘》、《周易》、《灵枢》、《马未都说》、《荣宝斋》杂志等等等等……

大部分藏书,应该统一放在一个大书架上。
我在后面有提到书架的尺寸等问题,这种大型书架,就可以按照图书专业分类来摆放了。
具体每一格放什么,是个人兴趣爱好的问题。
看藏书量多少吧,比如科学类特别多,可以分好几个格子放。但是宗教、哲学、医学特别少,合并到一起就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每一格书架放满才去用另一格,请给你的新书预留足够的位置。

常读的书总有读完、读透、读烦的时候,那时候,就可以将它放回你的藏书架了。
不要把已经彻底读完的书遗留在常用书架上!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样,书架才会越来越乱。

再就是,谁都会偶尔外出或旅行。
短暂外出,比如聚餐、会客、乘车等等,可能有少许富裕时间,可以用手机一类的设备放点电子书看,不建议带纸本书。
长途旅行,坐飞机、火车,闲得蛋疼,强烈建议:只带一本你平时读不进去的,但是又很有用的书,寂寞会逼你把它读下去的…… 当然,你可以选择玩手机游戏、和旁边乘客聊天、打牌……

学习、研究类书籍。
用的时候几乎天天要用,不用的时候几乎打入冷宫,整理方法同上。
本人也不是正规学院派,纯是自己瞎研究…只能分享几点经验:
1、严格做好分类,参考书、相关书籍、引用资料,分开放置。
2、做好书签,书签,以及书签。
3、需要的引文,以及重要参考文献,建议扫描之后存在专门的文件夹里。一定要整页扫描,标注好书名、页码。
4、资料不怕多,越多越好。脏、旧都无所谓,反正也不是用来收藏的,能买二手书就买二手书,带笔记的也很好,能用电子版就用电子版。

整理书的经验大致就是这些吧……

实用、方便优先

尽量整齐、美观

善于利用各种空间

选书经验——到底什么样的书才值得收藏。
好大的题目……慢慢补充……
先推荐一些出版社吧,排名基本不太分先后……
由于从小接触上一代(50后?60后?)出版人,备受出版界的叔叔阿姨照顾,以下评价,掺入了许多个人感情。
另外,由于人和人的口味、爱好、关注点均有不同,因此,对于出版社的看法也是大相径庭,见仁见智吧~~

出版社
1、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人文、社科类学术书为主,也搞过金庸、蔡志忠一类畅销经典,紧跟文化潮流,时不时地出好书。我是三联书店的后裔,必须将它排第一。
2、商务印书馆:学术类,最着名的就是汉译名着。
3、中华书局:古籍类。
4、人民文学:虽然我不看,但是总要排上它,文学类。
5、世纪出版集团:原上海N家大社合并的,各类书都有吧,整体水平OK。
6、广西师大贝贝特:后起之秀,近年来,N家贝贝特一起发力,尤其北京贝贝特搞的理想国,社科类,文艺类,都有好书。
7、山东画报:图册类。以前不少好书,后来也……
8、北大、清华、复旦、人大等高校出版社:不少经典专业教材什么的。
9、西泠印社:金石、书法、古籍等等。
10、外研社、外教社:语言、外语类。
还有百花文艺、凤凰,世界图书,新星,海豚,中信,岳麓等等等等…
总之,多关注一些大出版社,总能发现好书。
淘旧书更是如此,过去没那么多书商,就大出版社才靠谱。

版本
相信这里有很多藏书人比在下更懂书籍的版本,不过,肯定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因此本人还是献丑谈谈吧……古籍善本就不谈了。

自古以来,所谓“藏书”,实际上藏的重点不在于“书”,而在于“版本”。
例如,同样是《黄帝内经》,有唐本、宋本、天一阁本、文渊阁本、武英殿本等等等等,各个版本各有特色。
评判一个藏书家的功绩,不在于其藏书数量多少,而在于其藏书的质量,即藏书的版本好。
现代书籍亦然,尽管都是印刷厂批量印刷的,但版本之间还是差距很大的。

版本,即Edition,是指一种书籍经过多次修订、印刷、翻译等等,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
版本概念涉及面很广,包括:作者,选题(或者说内容),校对,出版社,开本,版次,译者(假如有),编辑,美工,排版,印刷,装帧等等等等……
分条目慢慢整理吧……随后慢慢补充:
1、最基本的:错字少,排版舒服,字体大小合适。正版书不一定没错字哦。
2、出版社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大出版社的图书品质是基本稳定的。小出版社有时候会把书号弄出去乱搞,或者一些人为了评职称、搞宣传什么的乱出书,一定要注意分辨……
3、一版一印,即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对阅读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但对一些极端藏书家来说,一定要追求一版一印。
4、译者。选择外文译着一定要关注译者!比如《源氏物语》,可能丰子恺的译本就比较好。
5、开本。开本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书看着舒服不舒服。设想一下,假如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杂志是小32开的,吐血不吐血?!假如西游记连环画做成大16开的,囧不囧?!这是我编造的极端例子,但是确实有很多书的开本设计很脑残,具体就不指名道姓了……
6、插图。不要以为随便塞几个相关图片进去就是插图了……插图的数量、位置、大小、清晰度、内容切合度以及是否偏色等等,都将影响书籍的阅读感受和实用性。
7、插画亦然,可以为书籍增色不少。
8、评注本。古籍常有评注本和白话文本,固然有精品,但是,若没有一定的基础,恐怕会被一些错误注解所误导,不建议选择现代评注本和白话文本。当然,古代的名家集注本,也并非都靠谱。
9、换汤不换药版本。什么全新版、重编版、精编版、彩色版等等等等,大多是换汤不换药,建议收藏一个经典版本足矣。
10、修订版。大部分书籍存一个经典版本即可,但是,有些书籍,尤其是科学类专业书籍和教材、网络全书、辞典等等,一定要选择最新的修订版。固守经典与紧跟前沿并不冲突。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建议真正想要藏书的人,可以考虑贴着墙打一套专门的书架。
提几点打书架注意事项吧:
1、建议书架高2米以上,宽1米以下。如果是定在墙上的,可以到顶。不要太宽,每一层放书的隔板越宽,需要的承重能力就越高,一旦压断了……你懂的……
2、书架每一层的高度一定不要统一。最大的格子在最底下,放一些大开本的书,这样可以压住重心以防书架倾倒。最顶上的格子也可以是大的,但绝不能是最小的,否则,书架2米以上的话,你抬着头根本看不清小书的书名。每一层的一般高度在30cm左右,能放下绝大部分32开的书,大格子45cm左右。
3、每一层的深度可以在50cm左右,既保证了书架稳定不会倒,又可以前后摆放两排32开的书,书店一般会这样放点库存书(各位,逛书店的时候想要外观新一点的书,就去后面掏一下吧……)。放一排大书的话,前面还能放点杂物(当然这不是个好习惯……显得比较乱……但是真的很节约空间)。
4、一般书架都是木头的,一定要厚,结实!厚、结实!铁书架很好用,但是不好看。

当然,一般的家庭不可能弄那么多书架,那么,就一定要学会合理利用空间,任何地方都可以用来存书,包括卫生间。几个tips:
1、都知道书立吧,多买点,可以把书卡在窗台上啊,写字台边啊,电脑屏幕后面啊,任何平坦的台子都可以。
2、把书躺着摞起来是最节省空间的,但是,不好取用也不美观,不建议这样放。虽然我经常这样放… 旧杂志可以这样摞。
3、箱子。纸箱子、木头箱子,厚、结实!最好别用塑料箱子。常年不需要用的书,统统丢进箱子里。用纸记下书名,放在书的最上面,或者贴在箱子外面。
4、现在的家具多种多样,可以自己开发一下拿来放书。墙上的悬空书架啊,带小书架的茶几,等等等等……
5、书架比较占空间,家具挡在书架前其实也无妨,像我一样,把不重要、几乎不看的书挡起来就可以了。反正,你看,或不看,它就在那里。

防潮、防虫、防水,这些不用说了吧,还需要注意,防火!!防火!!防火!!
1、书架旁边千万不要走电线,建议不要用带灯的书架。凡事总有个万一。
2、书架不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要放在阳光能晒到的地方。海风潮,容易发霉。阳光晒,如果极干燥,有着火危险,不干燥,长期晒也会掉色,卷边。
3、不要在书房抽烟。一是为了防火,再一个,书会吸味的,除非你想让你的书沾满烟味……这里扯句题外话,普洱茶存在书房就很好。
4、干粉灭火器。谁能保证永远不失火?失火了用水浇?我家常备三个灭火器。建议一个书房一个。

电子书的选择和整理

慢慢补充吧……

借 @墨寒 的提醒,先谈一谈电子书和纸本书的取舍。
个人认为,纯粹为了通读、研究、参考书的话,电子书是不二选择。
原因很简单:高效。
随身携带查阅,关键段落可以加书签或截图保存,便于检索有效内容,节省桌面空间等等等等……
本人刚刚完成一本书籍的创作,偏研究向,电脑接双屏幕,左边屏幕开一个word写作,再开一个电子书窗口,右边屏幕开两个PDF窗口,桌上还有两本纸本书,纸本书里的书签乱七八糟,电脑里还有一堆截图和参考文档。如果全都使用纸本书和打印文件……恐怕会乱作一团,简直不敢想象……我由衷地佩服老一代泡图书馆做研究的学者!

随着电子阅读器的发展,人们阅读电子书的体验一定会越来越好。但是,电子书至今仍然无法替代纸本书的一种功能,就是“翻翻看”。
比如我手边有一本纸本的《马未都说》,都是一篇篇的小文章,我拿起来,随便翻开一节,就可以看。电子书就不行了,我只能一页一页翻,或者跳页,感觉就不那么闲适随意了。但是,如果我想在这本书中搜寻和铜镜有关的内容,电子书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更典型的例子就是辞典。我手机里有电子版牛津《ODE》辞典和日语《大辞林》,检索非常方便,还有关联Link。但是,我相信很多人会跟我有一样的习惯,就是喜欢翻字典。电子辞典没法解决。

在此强烈建议,如果有IT界人士能看到的话,电子书是不是可以考虑加入“摇一摇"功能,摇一下,然后哗啦啦翻页,随机翻到某个章节的开头,或者辞典随机跳到某个词条。

现在,电子书还有一大问题,就是D版居多,粗制滥造,鲜有好版本。
个人认为电子书的好版本应该具有以下条件:
1、正版。最好是像AMAZON一样,能够做到每一本书跟作者三七分账,而不是国内现在普遍的买断电子版权,作者获得不了太多利益。只有支持、保护创作者,才会有好作品出现。
2、编目完整、清晰。目录精确到小章节最好。
3、版式舒服。页眉页脚什么的有则更好,没有也无妨,主要是排版合理。
4、引用、注解齐全。引文清晰,最好有link,注解最好有单独的弹出框。这是未来的技术发展问题了……
5、图片完整、清晰。多数电子书都输在图片上。所以,图片类电子书,一时半会儿很难取代纸本书的地位。
6、错别字少,特殊符号齐全,没有内容缺失等等。

我相信,总有一天,各种书籍(包括古籍)都会向上述趋势发展出正版或者公版电子书。
正版电子书的制作和推广,不单单是出版社和电商的问题,应当将其视为一种社会公共服务,期待政府、院校、研究所能够参与其中。至少,希望政府能完善法律法规来监管吧。

很多人在使用D版电子书,我也是。我相信这其中很多是无奈之举,有些书既买不到纸本,又没有正版的电子版,我国的图书馆又不那么开放,情何以堪!
这里提倡一下,如果您要读的书有正版电子书,如果您买得起,希望您购买正版,正版电子书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支持。

阅读全文

与书脊文件夹样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最近为什么手机连不上索尼服务器 浏览:877
海康录像机怎么关视频加密 浏览:786
编程以后有可能被机器人代替吗 浏览:522
windows创建文件命令 浏览:986
linuxcopy文件内容 浏览:383
程序员帅哥秃顶 浏览:839
阿里云服务器开通流程 浏览:105
如何开云服务器 浏览:979
网站小说源码 浏览:301
php用什么ide 浏览:867
网上预约课程app哪个好 浏览:152
android兼容测试工具 浏览:96
云服务器不支持虚拟化怎么办 浏览:189
加密方式的演变 浏览:364
java常用算法pdf 浏览:734
服务器数据遇到异常什么原因 浏览:450
phpexif信息 浏览:543
单片机三字节浮点数 浏览:756
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战争下载 浏览:379
c窗口界面编程 浏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