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制作MP3时,44KHZ,128Kbps,是指什么意思
44KHz代表的是采样率,即每秒采样的次数。128Kbps则指的是文件每秒占用的磁盘空间,反映的是压缩的比率。在制作MP3时,不应盲目追求高采样率。如果音频源本身的采样率是44.1KHz,将它转换为48KHz或96KHz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44.1KHz、16位采样的立体声文件,每秒的大小约为1411.2Kbps。如果将其压缩为128Kbps的MP3,压缩比约为11:1。这种数据可以在Cool Edit等软件中得到验证。将WAV文件另存为MP3文件时,MP3的高级选项中会显示128Kbps、44100Hz、16Bit以及11.0:1的压缩比。如果文件的采样率是48KHz,那么这个比例会变为12:1。
压缩率越高,音质损失越大。然而,在较低的压缩率下,音质损失通常难以察觉。因此,在采样率和位数不变的前提下,128K即11:1的压缩率已经足够满足音质需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192K即7.35:1或320K即4.5:1的高音质MP3。
不过,压缩率越低,文件大小越大。选择合适的压缩率,需要在音质和文件大小之间找到平衡。对于普通听众来说,128Kbps的压缩率已经足够满足日常需求,而对于专业用途,则可能需要更高的压缩率。
‘贰’ mp3是无损压缩格式吗
MP3不是无损压缩格式。
MP3是一种音频压缩技术,被设计用来大幅度地降低音频数据量。利用MPEG Audio Layer 3的技术,将音乐以1:10甚至1:12的压缩率,压缩成容量较小的文件,同时保持相对较好的音质。然而,MP3在压缩过程中会损失一些音频信息,以达到更小的文件大小。因此,虽然MP3的音质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与最初的不压缩音频相比没有明显的下降,但它并不属于无损压缩格式。
无损压缩是指能够在100%保存原文件所有数据的前提下,将音频文件的体积压缩的更小,而且在解压缩后,音频文件能够实现与原文件相同的大小、码率与音质。常见的无损压缩格式包括APE、FLAC等,但并不包括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