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c#中的泛型接口
泛型:通过参数化类型来实现在同一份代码上操作多种数据类型。利用“参数化类型”将类型抽象化,从而实现灵活的复用。在.NET类库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泛型的身影,尤其是数组和集合中,泛型的存在也大大提高了程序员的开发效率。更重要的是,C#的泛型比C++的模板使用更加安全,并且通过避免装箱和拆箱操作来达到性能提升的目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并善用这个强大的语言特性。
C#泛型特点:
1、如果实例化泛型类型的参数相同,那么JIT编辑器会重复使用该类型,因此C#的动态泛型能力避免了C++静态模板可能导致的代码膨胀的问题。
2、C#泛型类型携带有丰富的元数据,因此C#的泛型类型可以应用于强大的反射技术。
3、C#的泛型采用“基类、接口、构造器,值类型/引用类型”的约束方式来实现对类型参数的“显示约束”,提高了类型安全的同时,也丧失了C++模板基于“签名”的隐式约束所具有的高灵活性
C#泛型继承:
C#除了可以单独声明泛型类型(包括类与结构)外,也可以在基类中包含泛型类型的声明。但基类如果是泛型类,它的类型要么以实例化,要么来源于子类(同样是泛型类型)声明的类型参数,看如下类型
class C<U,V>
class D:C<string,int>
class E<U,V>:C<U,V>
class F<U,V>:C<string,int>
class G:C<U,V> //非法
E类型为C类型提供了U、V,也就是上面说的来源于子类
F类型继承于C<string,int>,个人认为可以看成F继承一个非泛型的类
G类型为非法的,因为G类型不是泛型,C是泛型,G无法给C提供泛型的实例化
泛型类型的成员:
泛型类型的成员可以使用泛型类型声明中的类型参数。但类型参数如果没有任何约束,则只能在该类型上使用从System.Object继承的公有成员。如下图:
泛型接口:
泛型接口的类型参数要么已实例化,要么来源于实现类声明的类型参数
泛型委托:
泛型委托支持在委托返回值和参数上应用参数类型,这些参数类型同样可以附带合法的约束
delegate bool MyDelegate<T>(T value);
class MyClass
{
static bool F(int i){...}
static bool G(string s){...}
static void Main()
{
MyDelegate<string> p2 = G;
MyDelegate<int> p1 = new MyDelegate<int>(F);
}
}
泛型方法:
1、C#泛型机制只支持“在方法声明上包含类型参数”——即泛型方法。
2、C#泛型机制不支持在除方法外的其他成员(包括属性、事件、索引器、构造器、析构器)的声明上包含类型参数,但这些成员本身可以包含在泛型类型中,并使用泛型类型的类型参数。
3、泛型方法既可以包含在泛型类型中,也可以包含在非泛型类型中。
泛型方法声明:如下
public static int FunctionName<T>(T value){...}
泛型方法的重载:
public void Function1<T>(T a);
public void Function1<U>(U a);
这样是不能构成泛型方法的重载。因为编译器无法确定泛型类型T和U是否不同,也就无法确定这两个方法是否不同
public void Function1<T>(int x);
public void Function1(int x);
这样可以构成重载
public void Function1<T>(T t) where T:A;
public void Function1<T>(T t) where T:B;
这样不能构成泛型方法的重载。因为编译器无法确定约束条件中的A和B是否不同,也就无法确定这两个方法是否不同
泛型方法重写:
在重写的过程中,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的约束是被默认继承的。如下:
abstract class Base
{
public abstract T F<T,U>(T t,U u) where U:T;
public abstract T G<T>(T t) where T:IComparable;
}
class MyClass:Base
{
public override X F<X,Y>(X x,Y y){...}
public override T G<T>(T t) where T:IComparable{}
}
对于MyClass中两个重写的方法来说
F方法是合法的,约束被默认继承
G方法是非法的,指定任何约束都是多余的
泛型约束:
1、C#泛型要求对“所有泛型类型或泛型方法的类型参数”的任何假定,都要基于“显式的约束”,以维护C#所要求的类型安全。
2、“显式约束”由where子句表达,可以指定“基类约束”,“接口约束”,“构造器约束”,“值类型/引用类型约束”共四种约束。
3、“显式约束”并非必须,如果没有指定“显式约束”,范型类型参数将只能访问System.Object类型中的公有方法。例如:在开始的例子中,定义的那个obj成员变量。比如我们在开始的那个例子中加入一个Test1类,在它当中定义两个公共方法Func1、Func2,如下图:
泛型的概念,用通俗的语言来讲,泛型其实就是类的一个参数,但是要求参数必须是一个类,而不能是一个对象。很多人可能对泛型中T的作用不太理解,其中T在泛型中扮演的角色就相当于一个占位符,确切的说,是类型占位符。凡是出现T的地方都会替换成你所传递的类型。
❷ java中泛型是什么意思,作用是什么
java 泛型是java SE 1.5的新特性,泛型的本质是参数化类型,也就是说所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这种参数类型可以用在类、接口和方法的创建中,分别称为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泛型(Generic type 或者 generics)是对 Java 语言的类型系统的一种扩展,以支持创建可以按类型进行参数化的类。可以把类型参数看作是使用参数化类型时指定的类型的一个占位符,就像方法的形式参数是运行时传递的值的占位符一样。
可以在集合框架(Collection framework)中看到泛型的动机。例如,Map 类允许您向一个 Map 添加任意类的对象,即使最常见的情况是在给定映射(map)中保存某个特定类型(比如 String)的对象。
因为 Map.get() 被定义为返回 Object,所以一般必须将 Map.get() 的结果强制类型转换为期望的类型,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Map m = new HashMap();
m.put("key", "blarg");
String s = (String) m.get("key");
要让程序通过编译,必须将 get() 的结果强制类型转换为 String,并且希望结果真的是一个 String。但是有可能某人已经在该映射中保存了不是 String 的东西,这样的话,上面的代码将会抛出 ClassCastException。
理想情况下,您可能会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即 m 是一个 Map,它将 String 键映射到 String 值。这可以让您消除代码中的强制类型转换,同时获得一个附加的类型检查层,该检查层可以防止有人将错误类型的键或值保存在集合中。这就是泛型所做的工作。
泛型的好处
Java 语言中引入泛型是一个较大的功能增强。不仅语言、类型系统和编译器有了较大的变化,以支持泛型,而且类库也进行了大翻修,所以许多重要的类,比如集合框架,都已经成为泛型化的了。
这带来了很多好处:
1,类型安全。 泛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 Java 程序的类型安全。通过知道使用泛型定义的变量的类型限制,编译器可以在一个高得多的程度上验证类型假设。没有泛型,这些假设就只存在于程序员的头脑中(或者如果幸运的话,还存在于代码注释中)。
2,消除强制类型转换。 泛型的一个附带好处是,消除源代码中的许多强制类型转换。这使得代码更加可读,并且减少了出错机会。
3,潜在的性能收益。 泛型为较大的优化带来可能。在泛型的初始实现中,编译器将强制类型转换(没有泛型的话,程序员会指定这些强制类型转换)插入生成的字节码中。但是更多类型信息可用于编译器这一事实,为未来版本的 JVM 的优化带来可能。由于泛型的实现方式,支持泛型(几乎)不需要 JVM 或类文件更改。所有工作都在编译器中完成,编译器生成类似于没有泛型(和强制类型转换)时所写的代码,只是更能确保类型安全而已。
Java语言引入泛型的好处是安全简单。泛型的好处是在编译的时候检查类型安全,并且所有的强制转换都是自动和隐式的,提高代码的重用率。
泛型在使用中还有一些规则和限制:
1、泛型的类型参数只能是类类型(包括自定义类),不能是简单类型。
2、同一种泛型可以对应多个版本(因为参数类型是不确定的),不同版本的泛型类实例是不兼容的。
3、泛型的类型参数可以有多个。
4、泛型的参数类型可以使用extends语句,例如<T extends superclass>。习惯上成为“有界类型”。
5、泛型的参数类型还可以是通配符类型。例如Class<?> classType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泛 型还有接口、方法等等,内容很多,需要花费一番功夫才能理解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此给出我曾经了解泛型时候写出的两个例子(根据看的印象写的),实现同样的 功能,一个使用了泛型,一个没有使用,通过对比,可以很快学会泛型的应用,学会这个基本上学会了泛型70%的内容。
❸ 什么是泛型
泛型。即通过参数化类型来实现在同一份代码上操作多种数据类型。泛型是在C#2.0引入的。泛型(Genericity)的字面意思是指具有在多种数据类型上皆可操作的含意,与模板有些相似。
泛型是程序设计语言的一种特性。允许程序员在强类型程序设计语言中编写代码时定义一些可变部分,那些部分在使用前必须作出指明。各种程序设计语言和其编译器、运行环境对泛型的支持均不一样。
优点:
泛型方法可以出现在泛型或非泛型类型上。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只要方法属于泛型类型,或者甚至是方法的形参的类型是封闭类型的泛型参数,就可以说方法是泛型方法。只有当方法具有它自己的类型参数列表时,才能称其为泛型方法。在下面的代码中,只有方法 G 是泛型方法。
❹ 怎么去很好理解Java的泛型!
理解Java泛型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它看成一种便捷语法,能节省你某些Java类型转换(casting)上的操作:
1 List<Apple> box = ...;
2 Apple apple = box.get(0);
上面的代码自身已表达的很清楚:box是一个装有Apple对象的List。get方法返回一个Apple对象实例,这个过程不需要进行类型转换。没有泛型,上面的代码需要写成这样:
1 List box = ...;
2 Apple apple = (Apple) box.get(0);
很明显,泛型的主要好处就是让编译器保留参数的类型信息,执行类型检查,执行类型转换操作:编译器保证了这些类型转换的绝对无误。
相对于依赖程序员来记住对象类型、执行类型转换——这会导致程序运行时的失败,很难调试和解决,而编译器能够帮助程序员在编译时强制进行大量的类型检查,发现其中的错误。
泛型的构成
由泛型的构成引出了一个类型变量的概念。根据Java语言规范,类型变量是一种没有限制的标志符,产生于以下几种情况:
泛型类声明
泛型接口声明
泛型方法声明
泛型构造器(constructor)声明
泛型类和接口
如果一个类或接口上有一个或多个类型变量,那它就是泛型。类型变量由尖括号界定,放在类或接口名的后面:
1 public interface List<T> extends Collection<T> {
2 ...
3 }
简单的说,类型变量扮演的角色就如同一个参数,它提供给编译器用来类型检查的信息。
Java类库里的很多类,例如整个Collection框架都做了泛型化的修改。例如,我们在上面的第一段代码里用到的List接口就是一个泛型类。在那段代码里,box是一个List<Apple>对象,它是一个带有一个Apple类型变量的List接口的类实现的实例。编译器使用这个类型变量参数在get方法被调用、返回一个Apple对象时自动对其进行类型转换。
实际上,这新出现的泛型标记,或者说这个List接口里的get方法是这样的:
1 T get(int index);
get方法实际返回的是一个类型为T的对象,T是在List<T>声明中的类型变量。
泛型方法和构造器(Constructor)
非常的相似,如果方法和构造器上声明了一个或多个类型变量,它们也可以泛型化。
1 public static <t> T getFirst(List<T> list)
这个方法将会接受一个List<T>类型的参数,返回一个T类型的对象。
例子
你既可以使用Java类库里提供的泛型类,也可以使用自己的泛型类。
类型安全的写入数据…
下面的这段代码是个例子,我们创建了一个List<String>实例,然后装入一些数据:
1 List<String> str = new ArrayList<String>();
2 str.add("Hello ");
3 str.add("World.");
如果我们试图在List<String>装入另外一种对象,编译器就会提示错误:
1 str.add(1); // 不能编译
类型安全的读取数据…
当我们在使用List<String>对象时,它总能保证我们得到的是一个String对象:
1 String myString = str.get(0);
遍历
类库中的很多类,诸如Iterator<T>,功能都有所增强,被泛型化。List<T>接口里的iterator()方法现在返回的是Iterator<T>,由它的T next()方法返回的对象不需要再进行类型转换,你直接得到正确的类型。
1 for (Iterator<String> iter = str.iterator(); iter.hasNext();) {
2 String s = iter.next();
3 System.out.print(s);
4 }
使用foreach
“for each”语法同样受益于泛型。前面的代码可以写出这样:
1 for (String s: str) {
2 System.out.print(s);
3 }
这样既容易阅读也容易维护。
自动封装(Autoboxing)和自动拆封(Autounboxing)
在使用Java泛型时,autoboxing/autounboxing这两个特征会被自动的用到,就像下面的这段代码:
1 List<Integer> ints = new ArrayList<Integer>();
2 ints.add(0);
3 ints.add(1);
4
5 int sum = 0;
6 for (int i : ints) {
7 sum += i;
8 }
然而,你要明白的一点是,封装和解封会带来性能上的损失,所有,通用要谨慎的使用。
泛型是Java SE 1.5的新特性,泛型的本质是参数化类型,也就是说所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这种参数类型可以用在类、接口和方法的创建中,分别称为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Java语言引入泛型的好处是安全简单。
在Java SE 1.5之前,没有泛型的情况的下,通过对类型Object的引用来实现参数的“任意化”,“任意化”带来的缺点是要做显式的强制类型转换,而这种转换是要求开发者对实际参数类型可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于强制类型转换错误的情况,编译器可能不提示错误,在运行的时候才出现异常,这是一个安全隐患。
泛型的好处是在编译的时候检查类型安全,并且所有的强制转换都是自动和隐式的,提高代码的重用率。
泛型在使用中还有一些规则和限制:
1、泛型的类型参数只能是类类型(包括自定义类),不能是简单类型。
2、同一种泛型可以对应多个版本(因为参数类型是不确定的),不同版本的泛型类实例是不兼容的。
3、泛型的类型参数可以有多个。
4、泛型的参数类型可以使用extends语句,例如。习惯上成为“有界类型”。
5、泛型的参数类型还可以是通配符类型。例如Class classType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泛型还有接口、方法等等,内容很多,需要花费一番功夫才能理解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此给出我曾经了解泛型时候写出的两个例子(根据看的印象写的),实现同样的功能,一个使用了泛型,一个没有使用,通过对比,可以很快学会泛型的应用,学会这个基本上学会了泛型70%的内容。
例子一:使用了泛型
public class Gen﹤T﹥ {
private T ob; //定义泛型成员变量
public Gen(T ob) {
this.ob = ob;
}
public T getOb() {
return ob;
}
public void setOb(T ob) {
this.ob = ob;
}
public void showTyep() {
System.out.println("T的实际类型是: " + ob.getClass().getName());
}
}
public class Ge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定义泛型类Gen的一个Integer版本
Gen﹤Integer﹥ intOb=new Gen﹤Integer﹥(88);
intOb.showTyep();
int i= intOb.getOb();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i);
System.out.println("----------------------------------");
//定义泛型类Gen的一个String版本
Gen﹤String﹥ strOb=new Gen﹤String﹥("Hello Gen!");
strOb.showTyep();
String s=strOb.getOb();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s);
}
例子二:没有使用泛型
public class Gen2 {
private Object ob; //定义一个通用类型成员
public Gen2(Object ob) {
this.ob = ob;
}
public Object getOb() {
return ob;
}
public void setOb(Object ob) {
this.ob = ob;
}
public void showTyep() {
System.out.println("T的实际类型是: " + ob.getClass().getName());
}
}
public class Gen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类Gen2的一个Integer版本
Gen2 intOb = new Gen2(new Integer(88));
intOb.showTyep();
int i = (Integer) intOb.getOb();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i);
System.out.println("----------------------------------");
//定义类Gen2的一个String版本
Gen2 strOb = new Gen2("Hello Gen!");
strOb.showTyep();
String s = (String) strOb.getOb();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s);
}
}
运行结果:
两个例子运行Demo结果是相同的,控制台输出结果如下:
T的实际类型是:
java.lang.Integer
value= 88
----------------------------------
T的实际类型是: java.lang.String
value= Hello Gen!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看明白这个,以后基本的泛型应用和代码阅读就不成问题了。
❺ Java 泛型使用 < super T> < extends T>
泛型中<? extends T>和<? super T> 差别
<? extends T>和<? super T>含有JAVA5.0的新的概念。由于它们的外表导致了很多人误解了它们的用途:
1.<?
extends T>首先你很容易误解它为继承于T的所有类的集合,这是大错特错的,相信能看下去你一定见过或用过List<?
extends T>吧?为什么我说理解成一个集合是错呢?如果理解成一个集合那为什么不用List<T>来表示?所以<?
extends
T>不是一个集合,而是T的某一种子类的意思,记住是一种,单一的一种,问题来了,由于连哪一种都不确定,带来了不确定性,所以是不可能通过
add()来加入元素。你或许还觉得为什么add(T)不行?因为<? extends
T>是T的某种子类,能放入子类的容器不一定放入超类,也就是没可能放入T。
2.<? super T>这里比较容易使用,没<? extends T>这么多限制,这里的意思是,以T类为下限的某种类,简单地说就是T类的超类。但为什么add(T)可以呢?因为能放入某一类的容器一定可以放入其子类,多态的概念。
擦除
也
许泛型最具挑战性的方面是擦除(erasure),这是 Java
语言中泛型实现的底层技术。擦除意味着编译器在生成类文件时基本上会抛开参数化类的大量类型信息。编译器用它的强制类型转换生成代码,就像程序员在泛型出
现之前手工所做的一样。区别在于,编译器开始已经验证了大量如果没有泛型就不会验证的类型安全约束。
通过擦除实现泛型的含意是很重要的,并
且初看也是混乱的。尽管不能将List<Integer> 赋给List<Number>,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类型,但是
List<Integer> 和 List<Number> 类型的变量是相同的类!要明白这一点,请评价下面的代码:
new List<Number>().getClass() == new List<Integer>().getClass()
编译器只为 List 生成一个类。当生成了 List 的字节码时,将很少剩下其类型参数的的跟踪。
当
生成泛型类的字节码时,编译器用类型参数的擦除替换类型参数。对于无限制类型参数(<V>),它的擦除是
Object。对于上限类型参数(<K extends Comparable<K>>),它的擦除是其上限(在本例中是
Comparable)的擦除。对于具有多个限制的类型参数,使用其最左限制的擦除。
如果检查生成的字节码,您无法说出 List<Integer> 和 List<String> 的代码之间的区别。类型限制 T 在字节码中被 T 的上限所取代,该上限一般是 Object。
多重限制
一个类型参数可以具有多个限制。当您想要约束一个类型参数比如说同时为 Comparable 和 Serializable 时,这将很有用。多重限制的语法是用“与”符号分隔限制:
class C<T extends Comparable<? super T>&Serializable>
通配符类型可以具有单个限制 —— 上限或者下限。一个指定的类型参数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上限。具有多重限制的类型参数可以用于访问它的每个限制的方法和域。
类型形参和类型实参
在
参数化类的定义中,占位符名称(比如 Collection<V> 中的 V)叫做类型形参(type
parameter),它们类似于方法定义中的形式参数。在参数化类的变量的声明中,声明中指定的类型值叫做类型实参(type
argument),它们类似于方法调用中的实际参数。但是实际中二者一般都通称为“类型参数”。所以给出定义:
interface Collection<V> { ... }
和声明:
Collection<String> cs = new HashSet<String>();
那么,名称 V(它可用于整个 Collection 接口体内)叫做一个类型形参。在 cs 的声明中,String 的两次使用都是类型实参(一次用于 Collection<V>,另一次用于 HashSet<V>)。
关
于何时可以使用类型形参,存在一些限制。大多数时候,可以在能够使用实际类型定义的任何地方使用类型形参。但是有例外情况。不能使用它们创建对象或数组,
并且不能将它们用于静态上下文中或者处理异常的上下文中。还不能将它们用作父类型(class Foo<T> extends
T),不能用于 instanceof 表达式中,不能用作类常量。
类似地,关于可以使用哪些类型作为类型实参,也存在一些限制。类型实参
必须是引用类型(不是基本类型)、通配符、类型参数,或者其他参数化类型的实例化。所以您可以定义
List<String>(引用类型)、List<?>(通配符)或者
List<List<?>>(其他参数化类型的实例化)。在带有类型形参 T 的参数化类型的定义中,您也可以声明
List<T>(类型形参)。
❻ Java泛型集合的应用和方法
泛型(Generic type 或者 generics)是对 Java 语言的类型系统的一种扩展,以支持创建可以按类型进行参数化的类。可以把类型参数看作是使用参数化类型时指定的类型的一个占位符,就像方法的形式参数是运行时传递的值的占位符一样。
可以在集合框架(Collection framework)中看到泛型的动机。例如,Map 类允许您向一个 Map 添加任意类的对象,即使最常见的情况是在给定映射(map)中保存某个特定类型(比如 String)的对象。
因为 Map.get() 被定义为返回 Object,所以一般必须将 Map.get() 的结果强制类型转换为期望的类型,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Map m = new HashMap();
m.put("key", "blarg");
String s = (String) m.get("key");
要让程序通过编译,必须将 get() 的结果强制类型转换为 String,并且希望结果真的是一个 String。但是有可能某人已经在该映射中保存了不是 String 的东西,这样的话,上面的代码将会抛出 ClassCastException。
理想情况下,您可能会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即 m 是一个 Map,它将 String 键映射到 String 值。这可以让您消除代码中的强制类型转换,同时获得一个附加的类型检查层,该检查层可以防止有人将错误类型的键或值保存在集合中。这就是泛型所做的工作。
泛型的好处
Java 语言中引入泛型是一个较大的功能增强。不仅语言、类型系统和编译器有了较大的变化,以支持泛型,而且类库也进行了大翻修,所以许多重要的类,比如集合框架,都已经成为泛型化的了。这带来了很多好处:
类型安全。 泛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 Java 程序的类型安全。通过知道使用泛型定义的变量的类型限制,编译器可以在一个高得多的程度上验证类型假设。没有泛型,这些假设就只存在于程序员的头脑中(或者如果幸运的话,还存在于代码注释中)。
Java 程序中的一种流行技术是定义这样的集合,即它的元素或键是公共类型的,比如“String 列表”或者“String 到 String 的映射”。通过在变量声明中捕获这一附加的类型信息,泛型允许编译器实施这些附加的类型约束。类型错误现在就可以在编译时被捕获了,而不是在运行时当作 ClassCastException 展示出来。将类型检查从运行时挪到编译时有助于您更容易找到错误,并可提高程序的可靠性。
消除强制类型转换。 泛型的一个附带好处是,消除源代码中的许多强制类型转换。这使得代码更加可读,并且减少了出错机会。
尽管减少强制类型转换可以降低使用泛型类的代码的罗嗦程度,但是声明泛型变量会带来相应的罗嗦。比较下面两个代码例子。
该代码不使用泛型:
List li = new ArrayList();
li.put(new Integer(3));
Integer i = (Integer) li.get(0);
该代码使用泛型:
List<Integer> li = new ArrayList<Integer>();
li.put(new Integer(3));
Integer i = li.get(0);
在简单的程序中使用一次泛型变量不会降低罗嗦程度。但是对于多次使用泛型变量的大型程序来说,则可以累积起来降低罗嗦程度。
潜在的性能收益。 泛型为较大的优化带来可能。在泛型的初始实现中,编译器将强制类型转换(没有泛型的话,程序员会指定这些强制类型转换)插入生成的字节码中。但是更多类型信息可用于编译器这一事实,为未来版本的 JVM 的优化带来可能。
由于泛型的实现方式,支持泛型(几乎)不需要 JVM 或类文件更改。所有工作都在编译器中完成,编译器生成类似于没有泛型(和强制类型转换)时所写的代码,只是更能确保类型安全而已。
泛型用法的例子
泛型的许多最佳例子都来自集合框架,因为泛型让您在保存在集合中的元素上指定类型约束。考虑这个使用 Map 类的例子,其中涉及一定程度的优化,即 Map.get() 返回的结果将确实是一个 String:
Map m = new HashMap();
m.put("key", "blarg");
String s = (String) m.get("key");
如果有人已经在映射中放置了不是 String 的其他东西,上面的代码将会抛出 ClassCastException。泛型允许您表达这样的类型约束,即 m 是一个将 String 键映射到 String 值的 Map。这可以消除代码中的强制类型转换,同时获得一个附加的类型检查层,这个检查层可以防止有人将错误类型的键或值保存在集合中。
下面的代码示例展示了 JDK 5.0 中集合框架中的 Map 接口的定义的一部分:
public interface Map<K, V> {
public void put(K key, V value);
public V get(K key);
}
注意该接口的两个附加物:
类型参数 K 和 V 在类级别的规格说明,表示在声明一个 Map 类型的变量时指定的类型的占位符。
在 get()、put() 和其他方法的方法签名中使用的 K 和 V。
为了赢得使用泛型的好处,必须在定义或实例化 Map 类型的变量时为 K 和 V 提供具体的值。以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做这件事:
Map<String, String> m = new HashMap<String, String>();
m.put("key", "blarg");
String s = m.get("key");
当使用 Map 的泛型化版本时,您不再需要将 Map.get() 的结果强制类型转换为 String,因为编译器知道 get() 将返回一个 String。
在使用泛型的版本中并没有减少键盘录入;实际上,比使用强制类型转换的版本需要做更多键入。使用泛型只是带来了附加的类型安全。因为编译器知道关于您将放进 Map 中的键和值的类型的更多信息,所以类型检查从执行时挪到了编译时,这会提高可靠性并加快开发速度。
向后兼容
在 Java 语言中引入泛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维护向后兼容。尽管 JDK 5.0 的标准类库中的许多类,比如集合框架,都已经泛型化了,但是使用集合类(比如 HashMap 和 ArrayList)的现有代码将继续不加修改地在 JDK 5.0 中工作。当然,没有利用泛型的现有代码将不会赢得泛型的类型安全好处。
二 泛型基础
类型参数
在定义泛型类或声明泛型类的变量时,使用尖括号来指定形式类型参数。形式类型参数与实际类型参数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形式方法参数与实际方法参数之间的关系,只是类型参数表示类型,而不是表示值。
泛型类中的类型参数几乎可以用于任何可以使用类名的地方。例如,下面是 java.util.Map 接口的定义的摘录:
public interface Map<K, V> {
public void put(K key, V value);
public V get(K key);
}
Map 接口是由两个类型参数化的,这两个类型是键类型 K 和值类型 V。(不使用泛型)将会接受或返回 Object 的方法现在在它们的方法签名中使用 K 或 V,指示附加的类型约束位于 Map 的规格说明之下。
当声明或者实例化一个泛型的对象时,必须指定类型参数的值:
Map<String, String> map = new HashMap<String, String>();
注意,在本例中,必须指定两次类型参数。一次是在声明变量 map 的类型时,另一次是在选择 HashMap 类的参数化以便可以实例化正确类型的一个实例时。
编译器在遇到一个 Map<String, String> 类型的变量时,知道 K 和 V 现在被绑定为 String,因此它知道在这样的变量上调用 Map.get() 将会得到 String 类型。
除了异常类型、枚举或匿名内部类以外,任何类都可以具有类型参数。
命名类型参数
推荐的命名约定是使用大写的单个字母名称作为类型参数。这与 C++ 约定有所不同(参阅 附录 A:与 C++ 模板的比较),并反映了大多数泛型类将具有少量类型参数的假定。对于常见的泛型模式,推荐的名称是:
K —— 键,比如映射的键。
V —— 值,比如 List 和 Set 的内容,或者 Map 中的值。
E —— 异常类。
T —— 泛型。
泛型不是协变的
关于泛型的混淆,一个常见的来源就是假设它们像数组一样是协变的。其实它们不是协变的。List<Object> 不是 List<String> 的父类型。
如果 A 扩展 B,那么 A 的数组也是 B 的数组,并且完全可以在需要 B[] 的地方使用 A[]:
Integer[] intArray = new Integer[10];
Number[] numberArray = intArray;
上面的代码是有效的,因为一个 Integer 是 一个 Number,因而一个 In。
❼ java中的泛型 求详细解释
1、Java泛型
其实Java的泛型就是创建一个用类型作为参数的类。就象我们写类的方法一样,方法是这样的method(String str1,String str2 ),方法中参数str1、str2的值是可变的。而泛型也是一样的,这样写class Java_Generics<K,V>,这里边的K和V就象方法中的参数str1和str2,也是可变。下面看看例子:
//code list 1
import Java.util.Hashtable;
class TestGen0<K,V>{
public Hashtable<K,V> h=new Hashtable<K,V>();
public void put(K k, V v) {
h.put(k,v);
}
public V get(K k) {
return h.get(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Gen0<String,String> t=new TestGen0<String,String>();
t.put("key", "value");
String s=t.get("key");
System.out.println(s);
}
}
正确输出:value
这只是个例子(Java中集合框架都泛型化了,这里费了2遍事.),不过看看是不是创建一个用类型作为参数的类,参数是K,V,传入的“值”是String类型。这个类他没有特定的待处理型别,以前我们定义好了一个类,在输入输入参数有所固定,是什么型别的有要求,但是现在编写程序,完全可以不制定参数的类型,具体用的时候来确定,增加了程序的通用性,像是一个模板。
呵呵,类似C++的模板(类似)。
1.1. 泛型通配符
下面我们先看看这些程序:
//Code list 2
void TestGen0Medthod1(List l) {
for (Object o : l)
System.out.println(o);
}
看看这个方法有没有异议,这个方法会通过编译的,假如你传入String,就是这样List<String>。
接着我们调用它,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将一个List<String>当作List传给了方法,JVM会给我们一个警告,说这个破坏了类型安全,因为从List中返回的都是Object类型的,而让我们再看看下面的方法。
//Code list 3
void TestGen0Medthod1(List<String> l) {
for (Object o : l)
System.out.println(o);
}
因为这里的List<String>不是List<Object>的子类,不是String与Object的关系,就是说List<String>不隶属于list<Object>,他们不是继承关系,所以是不行的,这里的extends是表示限制的。
类型通配符是很神奇的,List<?>这个你能为他做什么呢?怎么都是“?”,它似乎不确定,他总不能返回一个?作为类型的数据吧,是啊他是不会返回一个“?”来问程序员的?JVM会做简单的思考的,看看代码吧,更直观些。
//code list 4
List<String> l1 = new ArrayList<String>();
li.add(“String”);
List<?> l2 = l1;
System.out.println(l1.get(0));
这段代码没问题的,l1.get(0)将返回一个Object。
1.2. 编写泛型类要注意:
1) 在定义一个泛型类的时候,在 “<>”之间定义形式类型参数,例如:“class TestGen<K,V>”,其中“K” , “V”不代表值,而是表示类型。
2) 实例化泛型对象的时候,一定要在类名后面指定类型参数的值(类型),一共要有两次书写。例如:
TestGen<String,String> t=new TestGen<String,String>();
3) 泛型中<K extends Object>,extends并不代表继承,它是类型范围限制。
2、泛型与数据类型转换
2.1. 消除类型转换
上面的例子大家看到什么了,数据类型转换的代码不见了。在以前我们经常要书写以下代码,如:
//code list 5
import Java.util.Hashtable;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shtable h = new Hashtable();
h.put("key", "value");
String s = (String)h.get("key");
System.out.println(s);
}
}
这个我们做了类型转换,是不是感觉很烦的,并且强制类型转换会带来潜在的危险,系统可能会抛一个ClassCastException异常信息。在JDK5.0中我们完全可以这么做,如:
//code list 6
import Java.util.Hashtable;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shtable<String,Integer> h = new Hashtable<String,Integer> ();
h.put("key", new Integer(123));
int s = h.get("key").intValue();
System.out.println(s);
}
}
这里我们使用泛化版本的HashMap,这样就不用我们来编写类型转换的代码了,类型转换的过程交给编译器来处理,是不是很方便,而且很安全。上面是String映射到String,也可以将Integer映射为String,只要写成HashTable<Integer,String> h=new HashTable<Integer,String>();h.get(new Integer(0))返回value。果然很方便。
❽ 如何在Java程序中使用泛型
在使用泛型前,存入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当从集合中取出时,所有的元素都是Object类型,需要进行向下的强制类型转换,转换到特定的类型。
比如:
List myIntList = new LinkedList(); // 1
myIntList.add(new Integer(0)); // 2
Integer x = (Integer) myIntList.iterator().next(); // 3
第三行的这个强制类型转换可能会引起运行时的错误。
泛型的思想就是由程序员指定类型,这样集合就只能容纳该类型的元素。
使用泛型:
List<Integer> myIntList = new LinkedList<Integer>(); // 1'
myIntList.add(new Integer(0)); // 2'
Integer x = myIntList.iterator().next(); // 3'
将第三行的强制类型转换变为了第一行的List类型说明,编译器会为我们检查类型的正确性。这样,代码的可读性和健壮性也会增强。
泛型使用基础
例如:
public interface List <E>
{
void add(E x);
Iterator<E> iterator();
}
public interface Iterator<E>
{
E next();
boolean hasNext();
}
尖括号中包含的是形式类型参数(formal type parameters),它们就如同一般的类型一样,可以在整个类的声明中被使用。
当类被使用时,会使用具体的实际类型参数(actual type argument)代替。
比如前面的例子中的List<Integer>,那么所有的E将会被Integer类型所代替。
泛型类型参数只能被类或接口类型赋值,不能被原生数据类型赋值,原生数据类型需要使用对应的包装类。
形式类型参数的命名:尽量使用单个的大写字母(有时候多个泛型类型时会加上数字,比如T1,T2),比如许多容器集合使用E,代表element(元素),Map中用K代表键keys,V代表值。
❾ ArrayList<E> 泛型使用
你好,泛型现在用的很广泛,省去了强制类型转换
JDK5中类型,从而的泛形允许程序员在编写集合代码时,就限制集合的处理把原来程序运行时可能发生问题,转变为编译时的问题,以此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稳定性(尤其在大型程序中更为突出)。
ArrayList<E>中的E称为类型参数变量
• ArrayList<Integer>中的Integer称为实际类型参数
• 整个称为ArrayList<E>泛型类型
• 整个ArrayList<Integer>称为参数化的类型ParameterizedType
七里河团队答疑助人,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七里河团队期待你的加入,我们一起帮助别人
❿ 求java泛型的详细讲解,最基础的,我去网上博客里的什么都比较高深,看不懂
泛型:JDK1.5版本以后出现的新特性,用于解决安全问题,是一个安全机制。
好处
1.将运行时期出现的问题ClassCastException,转移到了编译时期
方便于程序员解决问题,让运行时期问题减少,安全
2.避免了强制转换麻烦
泛型格式:通过<>来定义要操作的引用数据类型。
在使用java提供的对象时,什么时候写泛型呢?
通常在集合框架中很常见,只要见到<>就要定义泛型
其实<>就是用来接收类型的
当使用集合时,将集合中要存储的数据类型作为参数传递到<>中即可
什么时候定义泛型类?
当类中要操作的引用数据类型不确定的时候,早期定义object来完成扩展,现在定义泛型来完成扩展
泛型类定义的泛型,在整个类中有效,如果被方法使用,那么泛型类的对象明确要操作的具体类型后,所有要操作的类型就已经固定了
那么为了让不同方法可以操作不同类型,而且类型还不确定,那么可以将泛型定义在方法上
特殊之处:静态方法不可以访问类上定义的泛型,如果静态方法操作的应用数据类型不确定,可以将泛型定义在方法上
通配符。也可以理解为占位符。
泛型的限定:
? extends E:可以接收E类型或者E的子类型。上限
一般存储对象的时候用。比如 添加元素 addAll.
? super E:可以接收E类型或者E的父类型。下限
一般取出对象的时候用。比如比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