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思维导图mindmanager工具
我们一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有先在纸上写写画画的习惯,特别是在做一个选择的时候,总是要先列出此选择的优点与缺点,然后再逐个地分析,最终得出一个结果。另外在企业里面常见的一个情况是在做一个比较大决策之前,要把很多相关的人召集起来,开一个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最终根据这些好的点子再去整理。当然还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情况,这里我简单举这两个作为例子。在前一例子里,通常遇到的问题是列出很多优缺点,再加上分析评论,最终常把一张纸搞得乱七八糟,有时纸片还不够大就更麻烦,结果就是“出身未捷身先死”;而后一个例子通常的麻烦是一大堆Idea,分类的时候比较麻烦。有没有这么一个软件,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呢?答案是:有,它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思维导图工具——MindManager。
B. 思维导图大全集的目录
第一章思维导图概述
第一节揭开思维导图的神秘面纱
第二节让2.5亿人受益一生的思维习惯
第三节怎样绘制思维导图
第四节教你绘制一幅自己的思维导图
第二章由思维导图引发的大脑海啸
第一节认识你的大脑从认识大脑潜力开始
第二节启动大脑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节思维导图让大脑更好地处理信息
第四节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保护对象
第五节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第六节及时供给正确的“大脑食物”
第三章风靡全球的头脑风暴法
第一节何谓头脑风暴法
第二节激发头脑风暴法的机理
第三节头脑风暴法的操作程序
第四节头脑风暴法活动注意事项
第四章将常见思维运用到极致
第一节联想思维
第二节形象思维
第三节发散思维
第四节缜密思维
第五节超前思维
第六节重点思维
第七节总结思维 第一章施展大脑的创新力量;
第一节创新思维的特征
第二节激发潜伏在体内的创新思维
第三节创新思维与企业创新
第四节创新思维与社会创新
第五节创新思维与个人创新
第二章心理制胜:改变始于自己
第一节以“己变”应万变
第二节谁来“砸开”这把“锁”
第三节用“心”才能创“新”
第四节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还未开启的智慧
第五节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第六节画出发掘你创造力的思维导图
第七节让大脑进发创意的火花——灵感
第八节让一本书变成一张纸的思维导图
第九节唤醒你的艺术细胞
第三章用创新力提升行动效能
第一节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
第二节机器不转动,工厂也能赚钱
第三节进行技术革新,工作高效做到位
第四节运用新方法,创造高效能
第五节只要有创新,垃圾也能变黄金
第六节创新中的“多一盎司”定律
第七节从“尽职尽责”到“尽善尽美”
第八节2%的改进成就100%的完美
第九节好创意使危机变商机 第一章记忆与遗忘一样有规可循
第一节不可回避的遗忘规律
第二节改变命运的记忆术
第三节记忆的前提:注意力训练
第四节记忆的魔法:想象力训练
第五节记忆的基石:观察力训练
第六节右脑的记忆力是左脑的100万倍
第七节思维导图里的词汇记忆法
第八节不想遗忘,就重复记忆
第九节思维是记忆的向导
第二章超级记忆的秘诀
第一节超右脑照相记忆法
第二节进入右脑思维模式
第三节给知识编码,加深记忆
第四节用夸张的手法强化印象
第五节造就非凡记忆力
第六节神奇比喻,降低理解难度
第七节另类思维创造记忆天才
第八节左右脑并用创造记忆的神奇效果
第九节快速提升记忆的9大法则
第三章引爆记忆潜能
第一节你的记忆潜能开发了多少
第二节明确记忆意图,增强记忆效果
第三节记忆强弱直接决定成绩好坏
第四节寻找记忆好坏的衡量标准
第五节掌握记忆规律,突破制约瓶颈
第六节改善思维习惯,打破思维定式
第七节有自信,才有提升记忆的可能
第八节培养兴趣是提升记忆的基石
第九节观察力是强化记忆的前提
第十节想象力是引爆记忆潜能的魔法
第四章对症下药记忆术
第一节外语知识记忆法
第二节人文知识记忆法
第三节数学知识记忆法
第四节化学知识记忆法
第五节历史知识记忆法
第六节物理知识记忆法
第七节地理知识记忆法
第八节时政知识记忆法 第一章体能锻炼
第一节生命在于运动
第二节刀闲易生锈,人闲易生病
第三节运动能让你的情绪high起来
第四节运动,益智健脑的良方
第五节有氧运动是你的最佳选择
第六节作出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思维导图
第七节思维导图激活你的身体潜能
第二章改变思维,会吃才健康
第一节粗粮:昨日忆苦饭,今天健康餐
第二节常吃素,好养肚
第三节健康油,为健康做主
第四节吃鱼,健康生活每一天
第五节多吃水果,健康美丽不请自来
第六节菇类,健康食品中的宠儿
第七节粥,世间第一大补品
第八节请为脂肪“平反”
第九节学会吃点“苦”
第十节向汤泡饭说“不”
第十一节生食,吃下健康陷阱
第三章选择适合你的运动方式
第一节步行,最完美的运动方式
第二节跑步,最健身的运动方式
第三节跳绳,最健脑的运动方式
第四节游泳,最减肥的运动方式
第五节体操,最健美的运动方式
第六节运动也要“量体裁衣”
第七节选好运动“时间表”
第八节反常运动的健康奇迹
第九节运动后七不宜
第十节“轻体育”+交替运动让自己时尚起来
第四章睡出好体能
第一节打呼噜也会引起多种病
第二节睡不够,小心疾病找上你
第三节午睡片刻有奇效
第四节失眠致病不容忽视
第五节睡懒觉,弊端多
第六节开灯与面对面睡觉破坏免疫功能
第七节将睡眠姿势和方式重新设定
第八节睡觉的其他三个方面 第一章思考商
第一节带着思考去工作
第二节法就在自己身上
第三节突破自我,才能够突破困境
第四节依靠想象获得创意
第五节用新思维改写工作中的“不可能”
第六节思维不懈怠,心理也制胜
第七节在问题中自我成长
第二章社交商
第一节利用思维导图提高情商
第二节用爱心和诚信编织自己的社交网络
第三节换位思维法
第四节悉心倾听,开启对方的心门
第五节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第六节关照别人等于关照自己
第七节学会分享,微笑竞争
第三章合作共赢
第一节有一种成功叫共赢
第二节用“沟通”抹去“代沟”
第三节合作才能出好牌
第四节多用“我们”这个词
第五节亮出你诚信的“信用卡”
第六节相信你的“战友”
第七节与人牵手,快乐合作
第八节共赢是具有远见的和谐发展
第九节完美合作的前提是感恩
第十节欣赏别人的事业风景
第十一节共赢是利己利人的互利合作 第一章个人发展
第一节保持做事的秩序性
第二节养成把每件事画下来的习惯
第三节追踪记录承诺,说到更要做到
第四节辨识事物发展模式,先预想结果
第五节不要自我设限
第六节定期检讨自己行进的方向
第七节追求高效能,而非高效率
第八节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延长工作时间
第九节专注于有效的工作,忙在点子上
第十节开头就把事情做对
第二章团队发展
第一节重视团队的力量
第二节打造高效能组织
第三节高效质量管理法
第四节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法
第五节合理决策法
第六节提升团队执行力
第七节团队有效沟通的方法
第八节科学时间统筹法
第九节团队精神是成功的加速器
第三章超越职场的思维
第一节新思维引出新方法
第二节职场求异思维
第三节职场类比思维
第四节职场纵向思维
第五节职场平面思维
第六节职场迂回思维
第七节职场整体思维
第四章用思维导图化解工作难题
第一节如何突破工作中的“瓶颈”
第二节如何跨越职业停滞期
第三节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第四节如何摆脱不良的工作情绪
第五节如何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第六节如何保持完美的职业形象
第七节有效晋升的完美方略
第八节如何在竞争中夺取胜利
第九节如何与他人协作
第十节如何协调工作与生活
第十一节如何打造职场人脉
第五章智慧决策者的六顶思考帽
第一节白色思维法
第二节红色思维法
第三节蓝色思维法
第四节绿色思维法
第五节黑色思维法
第六节黄色思维法 第一章画出清晰思路
第一节提高上课记笔记的效率
第二节用思维导图听讲座
第三节如何激活我们的创造力
第四节尝试思维导图日记
第五节完善个人学习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第六节语文积累词语的4种方法
第七节4妙招背课文一步到位
第八节作文立意把握6大特性
第九节高分发散思维能力的3个步骤
第二章画出高效学习力
第一节4种方法帮助我们启动思考
第二节3招激活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节5步让我们克服骄傲的毛病
第四节6步搞定英语听力
第五节有效听课应注意的8个细节
第六节做好作业有6项注意
第七节11种方法正确进行课后复习
第八节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第三章高分思维导图的细节
第一节7招把注意力集中到位
第二节11步制定完美的学习计划
第三节7招强化抗挫折能力,实现高分
第四节4种方法轻松管奸你的时间
第五节依靠发散性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创造
第六节做符号笔记的7大准则
第七节培养观察力的5种方法
第四章高效快速地阅读
第一节为自己的阅读“把把脉”
第二节将阅读速度提高一倍
第三节用“阅读图”来节约更多时间
第四节让高效阅读变得更有价值
第五节神奇的全脑阅读法
第六节看书还需因“材”而读
第七节训练一双快速扫描的魔眼
第八节程序训练,提升速读记忆的锦囊
第九节导引训练,通往速读记忆的大道
第五章考场拿到高分的思维利器
第一节数学的5种备考技巧
第二节语文的5种备考技巧
第三节英语的4种备考技巧
第四节化学的4种备考技巧
第五节物理的5种备考技巧
第六节考前轻松减压5大“杀手锏”
第七节5种考题的不同答法
第八节答客观题的6大技巧
第九节高分答题的6个关键点
第十节5轮备考的复习技巧
第十一节4招克服考前头脑发“木”
第十二节考前吃饭5忌2宜
第十三节临场考试超常发挥的6大策略
第十四节主观题得高分4大诀窍
附录
一思维趣题
二思维训练经典名题
·收起全部<<
我们之所以使用思维导图,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比如,在以下方面可以帮助你获取更多的创意:
对你的思想进行梳理并使它逐渐清晰;
以良好的成绩通过考试;
更好地记忆;
更髙效、快速地学习;
看到事物的“全景”;
制订详细周全的计划;
表现出更强的创造力;
集中注意力;
更好地沟通交往⋯⋯
D. 怎么使用思维导图
《看完就用的思维导图》(刘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ylzy6Q3qS82PP-sESruThg
书名:看完就用的思维导图
作者:刘艳
豆瓣评分:6.5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7
内容简介:
很多人对思维导图望而却步,认为这是一项费时费力且需要绘画基础的工具。市场上关于思维导图的书很多,笔记、记忆、写作、创意……不少人质疑,思维导图的作用是否被过分高估?
其实,思维导图核心的功能在于呈现思考的过程。不管是输入还是输出信息,思维导图的使用过程都可以分为三步:1.罗列信息;2.在信息之间寻找关联;3.用信息完成决策。
《看完就用的思维导图》从学习、生活和工作三个角度,重点阐述了思维导图的落地应用。书中包含来自企业员工、学生和作者本人的近150张手绘思维导图,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了不同场景下的实用解决方案。
学习篇:高效笔记整理术/读书笔记/听记导图
生活篇:出行清单/账单统计/基金理财/日常创意
工作篇:制作简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工作汇报/高效会议
作者简介:
刘艳
学而思网校大师课签约导师,果壳网“在行一点”签约思维导图专家导师,罗辑思维“得到”签约导图专家,着有畅销书《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发明人东尼·博赞推荐的“东尼·博赞授权主认证讲师” (Master TBLI),博赞思维导图授权认证资深讲师(Advanced TBLI in Mind Mapping)。
曾荣获第8 届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全球总冠军”,并打破了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举办以来三项比赛的成绩纪录,成为亚洲首位获得此殊荣的人。在第9、10 届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中担任中国队总教练,也是世界思维导图理事会中国区的副裁判长。
刘艳长期致力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和推广,受聘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曾受邀在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强生集团、东南卫视、北汽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惠普中国、央视国际等知名机构和企业讲授高端思维导图课程。
E.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思维导图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使用思维导图学习可以激发我们使用大脑的左右两个部分,因为我们在创作思维导图的时候,不但需要摘取语句中的关键知识点,而且还使用颜色、形状、图案和想象力,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F. 七年级地理思维导图上册: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知识重点是什么
重点如下:
第二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
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A、山顶:闭合等高线的中心;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D、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 A、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大;
D、高原:边缘陡峭,地面坦荡;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黄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第二节 海路的变迁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等于0,表示人口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3、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南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4、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5、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7、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教堂。
11、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称为穆斯林,代表性建筑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创始于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佛堂。
13、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14、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地区的房屋墙厚、窗小;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G. 用电脑如何做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等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不仅是工作,很多时候学习的时候利用思维导图可帮我们捋清楚好多问题,这样工作就能有效进展,该怎么绘制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绘制方法,只需要简单几个步骤即可,快速入门!
推荐使用:金舟流程图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双击打开软件,选择新建一个空白文件;
H. 谁会画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的思维导图急急急!!!人教版的
思维导图如下:
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数学上,实数定义为与数轴上点相对应的数。实数可以直观地看作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但仅仅以列举的方式不能描述实数的整体。实数和虚数共同构成复数。
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类,或代数数和超越数两类。实数集通常用黑正体字母R表示。R表示n维实数空间。实数是不可数的。实数是实数理论的核心研究对象。
发展历史:
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以毕达哥拉斯为首的希腊数学家们认识到有理数在几何上不能满足需要,但毕达哥拉斯本身并不承认无理数的存在。 直到17世纪,实数才在欧洲被广泛接受。18世纪,微积分学在实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1871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第一次提出了实数的严格定义。
正因如此,毕达哥拉斯本人甚至有“万物皆数”的信念,这里的数是指自然数(1 , 2 , 3 ,...),而由自然数的比就得到所有正有理数,而有理数集存在“缝隙”这一事实,对当时很多数学家来说可谓极大的打击(见第一次数学危机)。
I.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思维导图怎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