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一个电影讲的一个潜水艇因为拒绝对某个国家使用核武器。然后被自己人打击
说的是红潮风暴电影。
《红潮风暴》是由美国博伟电影发行的116分钟惊悚影片。该片由托尼·斯科特执导,丹泽尔·华盛顿、吉恩·哈克曼、马特·克拉文、乔治·杜兹达扎、维果·莫腾森等主演,于1995年5月12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冷战时期在美国核潜艇上船长和执行官员之间的发生的较量 。
剧情简介:
苏联发生了政变,叛军控制了核弹基地。美国立即处于全面戒备状态。正在为女儿庆祝生日的海军军官亨特和好友华斯受命赶到了指挥部。他们受命与另一位军官林西一起率领核潜艇出航,准备防卫苏联的核打击。
林西是个狂热的好战分子。出航不久他就要进行导弹演习。亨特则阻止了他的妄行。为此,林西十分不满。两人之间爆发了冲突。经过十多天的潜航,士兵们的士气普遍下降,打架之事时有发生。在航行中,他们遇上了一艘充满敌意的潜艇。
而当亨特等人在接受紧急指令时,通讯设备也遭到了破坏,指令还未接受就已中断。亨特主张慎重行事,但林西却坚持发射导弹。在众人的支持下,亨特免除了林西的职务,中止了导弹的发射。
在手下的鼓动下,林西准备进行暴动。此时,对方潜艇也不断展开袭击。亨特一面下令反击,一面要求尽快修复通讯核对指令。但林西却闯入了指挥室,拿到了发射钥匙,并不理会亨特的警告准备发射导弹。控制着密码的华斯拒绝与林西合作,但终于在胁迫之下交出了密码。
在林西即将按下发射钮的千钧一发之际,亨特在部下的帮助下,赶到拔下了启动钥匙,中止了发射。亨特下令潜艇上浮恢复通讯,而林西也已率部赶到与亨特等人对峙。就在危急之时,通讯恢复了,潜艇接到了中止发射的命令。林西沮丧地放弃了发射导弹的企图,交出了潜艇的指挥权。
㈡ 找一部电影,关于潜艇的
英文名: Down Periscope
中文名: 潜艇总动员
海军上校达吉常常擅作主张,不服军纪,因此被调去接管一艘即将退役的柴油潜水艇“刺鱼I号”,这使达吉希望成为核潜艇舰长的夙愿落空了。
新兵报到时,那批乌合之众使副舰长马丁恼火不已,而达吉则非常乐观。这时,上头又派来了女上尉雷克作为该舰的潜航员,这使众人兴奋不已。
油漆一新的老潜艇首次出航去执行一项演习任务。要用这艘柴油潜艇去逃过“敌方”核潜艇的追捕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达吉及其士兵们用杂乱的歌声迷惑了“敌艇”,“敌艇”误以为他们是渔船上的渔民而放了他们。
因此,第一次演习达吉他们就大获全胜。这使一向对达吉怀有成见的将军格兰十分不悦,他有意缩小达吉他们的作战区,企图在下次演习中击败达吉。
演习又开始了,不小心触及海床的“刺鱼I号”发出的声响令“敌艇”发现了他们的踪影,情急之中,士兵“声纳”模拟鲸鱼的声响骗走了“敌人”。
副舰长马丁顽固不化,执意要执行上级的计划,可达吉却时时随机应变。马丁拿出有关规则逼达吉交出艇长大权,但他的企图最终落空。于是,达吉和他的士兵们用可笑的方式审判马丁并把他赶到渔船上去了。
狂怒的格兰将军企图用破坏命令罪陷害达吉,他调动所有舰艇在港口准备抓捕失踪数天的“刺鱼I号”。为了进入港口,达吉他们把潜艇藏到了一艘巨型商船下并骗过了格兰他们的眼睛。
好景不长,潜艇不久后突然进水,又失去了商船的掩护,而老奸巨滑的格兰也在准备向达吉他们发射“鱼雷”,果断的达吉命令潜艇迅速上浮,借着云层的遮掩,违背了常规,用真鱼雷炸毁了既定目标。……
演习结束,达吉非但没有受罚,反而被上级调任到他梦寐以求的核潜艇上去工作。格兰将军的阴谋被彻底摧了,而达吉则和他那帮“乌合之众”一起奔向了海狼号核潜艇。
㈢ 核潜艇收到核弹发射指令,拒绝发射是什么下场
这就是违反命令
被解除指挥权,加以关押
副长接替指挥,继续发射
㈣ 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舰长有没有自主发射核弹的权力
没有。
弹道导弹核潜艇上的核弹是受该国的核发射授权体系管控的。众所周知,核弹的威力巨大,破坏力惊人,而且一旦发射,可能造成核报复等灾难性后果,这样的后果是哪个国家也承受不起的。所以,有核弹的国家,都必须有一套复杂、严格的核弹发射授权体系。
因为涉及国家安全,每个国家的核发射授权体系都是严格保密的。不过,通常,这个体系的顶端是由国家领导人保管的“核密码箱”,负责发出核发射的指令,再通过各种通讯方式,传达给核弹的发射装置,比如固定发射井、移动发射车、飞机和核潜艇。核潜艇得到指令后,还需要核对指令真实性,无误后,方能发射。
如果把自主发射权下放给核潜艇舰长,那这种发射风险将陡然上升。
㈤ 核潜艇接到发射核弹的命令后,会立即发射吗
对于这种问题毕竟,几乎没有一个国家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所以我们只能从个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因为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将来如果国家之间一旦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国家会如何选择。 不过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去看待这个问题。
不过,在我个人看来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之间都是利益共同体,并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对敌对国家发射核武器。就拿目前的美国跟俄罗斯来说,这两个国家虽然是死敌,但即便如此美国也并不会贸然对俄罗斯展开军事行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叙利亚战场上看得出来。即便是两国军队有摩擦。也仅仅只是死伤几个士兵而已。在摩擦过后两国都会将其称作是误伤。因为彼此之间谁都不想迁怒于谁。当然这只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如果是一个大国跟一个实力较弱的小国家的话,这就不好说了。
㈥ 核潜艇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发射核弹
潜艇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时,潜艇一般在水下30米深度,以2节左右的速度航行,导弹置于发射筒内,发射筒垂直装于潜艇中部,有的在耐压壳体内部,有的则位于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一般每艇携12枚~24枚导弹。在30米水深时,发射筒盖外承受约3个大气压的水压。因此,要想打开筒盖十分费力,必须先用高压气进行筒内增压,使筒内外压力大致相等后,便可轻易开启筒盖。为了防止开盖时大量海水涌入导弹发射筒,筒口上特意安装了一层水密隔膜。
发射时,导弹发射筒上盖打开,由于发射管内是一种水密和气密结构,且经过充气和填注少量海水,与大海海水压力相等,不存在压力差,海水也就进不来,筒内气体也不会溢出水面。接到发射指令后,电爆管起爆,点燃燃气发生器,使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从发射筒底部喷人筒内,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导弹将穿透水密隔膜径直向上推出筒外。出筒后的导弹在第1级火箭的助推下直冲云霄,大约飞行二三十千米之后,第2级火箭进行接力助推,然后将导弹推向外层空间,按预定弹道飞行后,再入大气层对目标实施攻击。
重达十几吨的导弹在离艇后起码造成两个影响:一是潜艇稳性受到破坏,这时必须立即向发射筒内灌注海水,以弥补部分弹重;同时潜艇均衡水柜也抽水以弥补均衡保持稳性。二是发射瞬间的后坐力,往往使潜艇略微下沉。如“乔治·华盛顿”号潜艇在发射第一枚“北极星”A1导弹时,就下沉了4米,不过这对潜艇来说没有什么危险。最初美国采用出水后点火方式发射潜射弹道导弹,即导弹飞离水面15米~25米高度时1级火箭开始点火。后来则改为水下点火,即导弹发射离艇后,在一个安全距离上点火,这样可保证导弹在出水时,有一个巨大的垂直向上运动的推力,不至于受水面复杂风浪的影响。
除了垂直发射弹道导弹外,一般潜艇仍采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反舰导弹。反舰导弹平时置于一个特制的鱼雷容器中,通常按533毫米标准口径设计。鱼雷容器自带动力装置,其尾部装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和一个燃气发生器。发射时,潜艇像发射鱼雷那样把它推出艇外,当容器航至一个安全距离时,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容器在火箭发动机的推动下,进行潜航。容器在潜航150米~200米后,以45度角跃出水面并升至20米高度时,顶部自动脱落,尾部燃气发生器所产生的燃气,将导弹以12度~15度倾角射出。这时,导弹自身的助推器点火,将其推向32米高度。随后,弹上主发动机点火,导弹降至巡航高度(15米左右)。
㈦ 战略核潜艇要发射核弹必有得到哪种级别的授权,特殊情况下能自行决定吗
战略核潜艇搭载的都是战略核武器,如果使用必须得到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授权。
如果是处于战备值班状态的潜艇,一旦本国遭到打击,指挥机关会通过岸基长波电台或者对潜指挥机来向核潜艇下达反击的命令。
至于核武器安全,完全不用担心,战略核潜艇上的人员都是经过严格审查的,尤其是指挥人员更是要求绝对忠诚。并且如1l所说的,发射密码必须是两人以上共同保管。
㈧ 战略核潜艇导弹发射全流程
各国的战略核潜艇导弹发射流程都各不相同,但都无外乎这几个流程:
最高指挥部(或总统)下达导弹发射命令,并授于核潜艇指挥官导弹发射密钥,授权核潜艇指挥官发射导弹。
最高司令部(国防部或总参谋部)根据最高指挥部的命令,确定发射目标及具体作战方案,并发送命令给核潜艇指挥官。
核潜艇指挥官小组(通常情况下,最少是两人,前苏联是三人)核实命令及发射密钥,根据命令中的作战方案,机动到发射区域,启动发射程序,输入密钥,激活核弹头,发射导弹后,迅速撤离。
㈨ 有一个讲核潜艇的美剧叫什么名字
是《红潮风暴》吧,讲的是现代潜艇发生的故事
电影剧情
苏联在车臣的战争残酷而持久,扩散到了整个高加索地区,苏联政府决定对战乱地区进行轰炸,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美国等西方国家决定对苏联实施禁运,以阻止战争扩大为一场人道主义灾难。面对美西方的全面封锁,苏联高层发生分裂,强硬派领导人发动政变并取得了苏军4个装甲师的支持,占领了远东一个核导弹基地,并控制了6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强硬派宣布苏联政府向西方屈膝投降,要求西方立即取消对苏联的制裁,否则就向美国和日本发动核打击。苏联政府虽然派军镇压并掌握着核弹发射密码,但一时难以拿下叛军,形成暂时对峙状态。叛军经过努力,破解了核导弹发射密码,并持续威胁美国和西方。在此情况下,美国立即处于全面戒备状态,紧急派出核潜艇前往苏联远东地区,准备在得到苏联叛军准备发射导弹的确切信息后,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阿拉巴马号核潜艇受命紧急出征,艇长林西是美军仅存的有实战经验的资深艇长,副艇长因为盲肠炎无法参加此次行动,正在为女儿庆祝生日的海军军官亨特和好友华斯受命赶到了指挥部,亨特通过了林西的面试,担任阿拉巴马号的副艇长,好友华斯原来就是这艘潜艇的武器官。在大雨中,两人和艇长一同登上阿拉巴马号出击,在出海湾时,看到了壮丽的日落美景,暗示着世界和美好生活非常脆弱。
林西是个威望很高的老军人,视艇如家,视兵如子,并因为对潜艇和宠物狗太投入,和太太离了婚。他遵循等级分明、服从命令、积极战斗等海军传统,也受冷战思维影响很深,潜意识认为只有对苏联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才能挽救美国和世界,他对属下非常挑剔,要求严格,既不喜欢拍马屁型的,也不喜欢特立独行型的,只喜欢服从命令、技术熟练、又不油滑世故的部下。属下军官都很尊敬和崇拜他。亨特则是一位学识丰富、对国际政治深有研究的青年才俊,他既尊重林西又善于独立思考,认为核武器时代轻易发动战争才是最大的威胁。在餐厅用餐期间,林西和亨特进行了“友好的”争论,一些军官看出两人观点不同,将会产生裂痕。饭后因为厨房工作意外,发生火灾,正在锻炼身体的副艇长亨特自动冲进火场,按下灭火按钮,控制住了火情,但一名军士在爆炸中被重物击中昏迷,需要抢救。在指挥室的艇长林西没有立即安排救人,而是下令开始导弹发射演习,刚被火灾搞得晕头转向的各部门手忙脚乱,副艇长只好紧急赶回指挥所(美军潜艇发射核导弹时,必须由艇长发出命令,副艇长予以确认才能有效,这就赋予了副艇长对艇长的监督权),还好赶在艇长需要他重复命令的时候赶到。艇长对他踩点到达虽然说不出什么,但是明显不满,认为他还应该再早一些。亨特重复林西命令时,总是思考一下再说,艇长认为他迟钝的反应,造成备战时间被延长,他要求亨特说的快一些,并问他是不是因为不赞成此时演习而消极应对,亨特坦率的讲出了自己的想法,艇长想要发作,却听到军医报告受伤的军士进入弥留状态,于是停止了演习,并前往急救所,尽管接受了心脏电击和人工呼吸,这名军士最终还是去世。艇长叫副艇长到自己的仓房中进行交流,并告诉副艇长回去报告军士死亡原因不是因为火灾,而是太胖了(摔倒)。 副艇长又受艇长所托,告诉艇长的老部下军士长要注意减肥,副艇长采取的方式非常平易近人,获得了军士长的更多理解和尊重,为后面政变时军士长的立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过十多天的潜航,士兵们的士气普遍下降,打架之事时有发生,声纳军士因为漫画好坏评价之事与一名士兵发生了冲突,在餐厅打了起来。副艇长看到了之后私下找军士并对他进行了入情入理的批评教育,赢得了军士的信赖(为后来托付潜艇钥匙埋下伏笔)。在航行中,他们接到国家军事中心传递的紧急命令:叛军核导弹基地出现异常动向,阿拉巴马号应做好发射准备,等待国内确认后决定发射与否。正在全艇上下进行准备并接受进一步指令时,遇上了一艘充满敌意的潜艇,阿拉巴马号紧急潜航,与国内的通讯暂停。当情况稍稳,副艇长建议发射无线电天线浮标,从海底接收国内长波电台(潜艇全球通讯只能使用长波电台,因为只有长波才能沿着地球曲面传播并穿透一定深度的海水)指令,但是不幸的是发射浮标时,线轴出现卡死,发出了巨大的噪音暴露了阿拉巴马号的位置,敌人潜艇(疑为叛军控制的阿库拉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向阿拉巴马号发射了两枚鱼雷,在艇长的沉着指挥下,阿拉巴马通过大幅度机动并发射鱼雷诱饵弹摆脱了鱼雷攻击,而敌人潜艇也进入温水层(海水不同温度层次之间声波传递很难,相当于飞机在空中进入云层隐身)而失去追踪。在攻击中通讯设备也遭到了破坏,指令还未接受就已中断,只收到了半份电报,上面写着“导弹发射。。。”,关于如何解读这份电报,亨特主张慎重行事,但林西却坚持发射导弹,两人发生了激烈争论,并且都引用海军法典解除对方职务,并命令军士长带领卫兵把对方逮捕。在军士长的支持下,亨特成功的免除了林西的职务,中止了导弹的发射。在手下的鼓动下,林西准备进行暴动。此时,对方潜艇也不断展开袭击。亨特一面下令反击,一面要求尽快修复通讯核对指令。但林西却闯入了指挥室,拿到了发射钥匙,并不理会亨特的警告准备发射导弹。控制着密码的华斯拒绝与林西合作,但终于在胁迫之下交出了密码。在林西即将按下发射钮的千钧一发之际,亨特在部下的帮助下,赶到拔下了启动钥匙,中止了发射。亨特下令潜艇上浮恢复通讯,而林西也已率部赶到与亨特等人对峙。就在危急之时,通讯恢复了,潜艇接到了中止发射的命令。林西沮丧地放弃了发射导弹的企图,交出了潜艇的指挥权。
㈩ 战争时,潜艇是怎么接受讯号的
以下完全是本人原创:
战争时,潜艇要遂行军事任务必须要有安全可靠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说要秘密地与外界“对话”。潜艇在海上是如何进行通信联络的呢?
潜艇在水面和潜望状态航行时,主要是靠无线电短波通信(波长为10米至100米)。短波通信是利用电磁波在空中传播某种信号的通信方式,是潜艇与岸上指挥机构联络的主要方式,属于双向通信。但是短波在水中不能使用,因为短波在水中衰减得太快,不等到它传到水面就已经衰耗完了,所以必须把发射天线伸出水面才能正常工作。但是潜艇的升降天线装置长度有限,为了解决升降天线短的问题,还可以采用浮标天线或浮力天线,即把天线通过一根长长的绳索施放到水面或接近水面的地方,这样潜艇在水下一定深度也可发射信号。实际上,这样仍然存在一个潜艇自我暴露的问题,因为潜艇在远距离用短波通信,必须使用大功率的发报机,其信号本身就不保密,可能被敌方截获破译,进而测出潜艇的位置;而且露出水面的桅杆或浮标也有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可能,所以潜艇向外界发报是应受到严格控制的。
还有一种双向通信方式——使用超高频和特高频的卫星通信。但卫星通信仍需要潜艇上浮到潜望深度并把天线升出水面,而且卫星在战争期间易受到敌人摧毁,所以从隐蔽角度来看仍不是很理想。
由于无线电短波不能在水中传播,核潜艇在深海又无法使用天线,所以没有办法主动与外界联络,只能被动地单方面接收岸上的无线电超长波信号或极长波信号,这是岸上向潜艇通信的主要方式。超长波的波长为1万到10万米,它能从空中钻入水里,在水中的衰耗比较小,穿透海水的深度最大可达30米。极长波的波长大于10万米,几乎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对潜通信,穿透水层的深度达200米以上,即使在最大距离上也可达到水下80米左右。美国海军威斯康星州极长波通信试验基地于1972年做发射试验,一艘远在4600千米以外的大西洋水下120米处的美国黑鲹号核潜艇使用拖曳天线接收到了该台的信号。
超长波和极长波发射设施非常庞大,占地面积达数平方千米甚至几十平方千米,在潜艇上不可能安装,只能建在陆地。对潜艇来说,超长波通信和极长波通信只是单向广播式的通信,如果潜艇要接收岸上指挥机构的指令,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和频率接收。潜艇在水下接收这种长波信号的深度是依据岸上长波发射台的发射功率大小决定的,如果发射功率大,潜艇据发射台近,潜艇收到电波的深度就大,反之就小,必须上浮到可以接收的深度(如果不上浮,也可施放长达数百米的拖曳天线)。
极长波通信速率很慢,发送3个字母需用十几分钟,在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信息量少,只能给核潜艇发送一些预先规定好的简单易懂的信号,如给弹道导弹核潜艇发送“发射核弹”的命令等。由此可见,不论从现有通信技术来看,还是从隐蔽保密角度来看,核潜艇在水下只能“听”话,不能“说”话。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人们又把目光投向卫星对潜激光通信。激光是极高频、频段在10千千赫以上(波长 3—30微米)的电磁波,通过卫星将信息发送或反射至潜艇。激光通信传输速率快,比极长波系统快几十万倍,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能量集中、保密性强和有很强的抗核破坏能力等特性。激光通信设备可以做得轻便而经济,尤其天线小,一般天线仅几十厘米,重量不过几千克。激光通信的这些特点,可使潜艇在水下最佳安全巡航状态完成通信任务。卫星对潜激光通信系统一般用同步卫星,卫星的覆盖区域比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稍大,等间隔的三颗同步卫星即可实现全球通信。但要实现对潜激光通信还有两大难关,一是克服自然环境(如云、雾、海水、太阳光等)对激光传播形式和方向的影响,二是必须要研制长寿命的激光器。也有一些人担心反卫星武器的日益发展可能对卫星造成威胁。
这里附带说一说潜艇的遇险通信。若遇险潜艇的天线处于水面状态时,可在无线电短波对岸发射频率或军内遇险频率进行呼救;当上述呼救无效时,或本国舰船无法救援时,或危机程度超过保密要求时,可考虑在国际遇险系统进行呼救。当遇险潜艇不能上浮,可适时放出潜艇失事信号浮标;或放出用钢索和电缆连接的灯光信号浮标(白天以颜色、夜晚以灯光显示其位置,浮标内装有电话、电源插座等,供水面救生舰船与水下遇险潜艇通话或向其提供照明用电);也可放出无线电浮标(此种浮标不与艇体连接,比较保密,浮标内装有无线电发信机,可用密码信号发出遇险潜艇坐标);遇险潜艇还可用事先规定好的敲打信号进行艇内外通信。
总之,潜艇是利用水层掩护进行活动的舰种,隐蔽是潜艇的生命。进行无线电通信时易于暴露艇位,危及自身安全,所以保持无线电静默显得尤为重要,故潜艇通信与一般水面舰艇通信相比,可归纳出以下特点:1.与岸上指挥所不能进行双向随时通信,只能进行单向非实时通信;2,潜艇对岸发信或收信(超长波除外)时,需浮出水面或接近水面,能否上浮,要视海面情况而定,并经艇长批准;3,为避免无线电波被敌方侦听截获,潜艇发信力求短促,所发信息多采用电报方式以简短的约定信号或无线电信号瞬间发出;4,潜艇收到岸上电报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须尽快给予收据,以便使岸上指挥所确认发信成功;5,潜艇与水面舰艇、飞机的双向实时通信,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