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lsi命令

lsi命令

发布时间:2022-09-02 19:07:57

1. AIX 系统程序启动的命令。比如检测到IHS未启动 需要手动启动的命令。

如果你需要什么程序在系统启动的时候自动启动,可以将程序启动命令添加到inittab里去。具体的用法如下:

/etc/inittab文件控制AIX启动程序方式、程序初始化过程

系统启动后,init进程检查这个文件,执行启动程序等操作

文件配置中#之后的内容为注释,每一行条目格式:
标识名:运行层级:动作:命令

程序标识:由14个以内字符数字组成,一般写成程序名

运行层级:表示系统在哪一个层级时执行这行命令。有效值:空、1个或多个0-9的数字、abcd

动作:init如何处理这行条目的命令。
respawn: 如果进程不存在,则执行;进程已中止,重启进程;进程已存在,继续下一条目
wait: 启动进程并等待进程中止后才继续下一条目
once: 启动进程,不等待进程中止
boot: 只在系统启动时执行
bootwait: 系统启动时执行,等待进程中止后才继续下一条目
powerfail: init收到电源故障信号后执行
powerwait: init收到电源故障信号后执行,并等待进程中止后才继续下一条目
off: 发现系统中正在运行此条目进程后,发送SIGTERM信号,等待20秒,如果进程还存在,发送SIGKILL信号终止进程

下列命令是唯一支持在 /etc/inittab 文件中修改记录的方法:
mkitab: 把记录添加到 /etc/inittab 文件。
lsitab: 列出 /etc/inittab 文件中的记录。
chitab: 修改 /etc/inittab 文件中的记录。
rmitab: 从 /etc/inittab 文件中删除记录。

如果需要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某些服务,只需要创建一个脚本,加上执行权限,使用 mkitab 命令添加一条记录到inittab文件。示例:
mkitab "mycmd:2:once:/path/script1.sh -p -o > /dev/null 2>&1"

2. matlab中提供了哪些求解离散lsi系统时域响应的方法及相关子函数

x=0:0.01:10; X = sin(x); [r,lags]=xcorr(X); plot(lags,r)%%画图 xcorr是系统自带的相关函数(没有归一化)命令,后面如果只有一组输入数就是自相关函数,有2个就是互相关函数。上面命令你换下x值就可以了。

3. 怎样在安装SCO OpenServer之后再添加LSI SCSI的驱动程序

有些用户在使用服务器安装SCO操作系统的时候没有使用本机集成的LSI
SCSI控制器,而是用的IBM
Server
raid卡连接硬盘安装的系统。但当用户在需要使用内置的磁带机或者其他SCSI设备的时候,需要在SCO操作系统下再添加SCSI的驱动,具体的步骤如下:
1.插入做好的lsil
BTLD软盘放入软驱,并且输入:
installpkg
回车。
2.有一个提示,需要你插入需要的软盘,但是这是已经插入软盘了,所以敲回车继续。
3.提示需要加载的包的名字,输入lsil,按回车继续。
4.如果在以前安装的操作系统中包含了lsil,会提示是否覆盖这个,输入“y”继续。
5.当安装完成了之后需要重新连接内核,在提示符下敲命令:
/etc/conf/cf.d/link_unix
6.系统执行了此命令之后,会有下面一系列的提示:
a.
Do
you
want
this
kernel
to
boot
by
default
(y/n)?
输入:“y”
,回车。
系统备份旧的内核。
b.Do
you
want
the
kernel
environment
rebuilt
(y/n)?
输入:“y”
,回车。
7.如果想激活新的内核,需要重启。
输入:reboot,回车

4. lsi raid卡怎么添加热备linux

插一块新硬盘,开机按[Ctrl-i]进入raid管理界面,找到要操作的阵列,选择添加热备盘的命令(英文是hot spare),然后选择你的新硬盘。

5. 帮忙解释AIX中的init谢谢!

AIX(Advanced Interactive eXecutive)是IBM开发的一套UNIX操作系统。它符合Open group的UNIX 98行业标准(The Open Group UNIX 98 Base Brand),通过全面集成对32-位和64-位应用的并行运行支持,为这些应用提供了全面的可扩展性。它可以在所有的IBM ~ p系列和IBM RS/6000工作站、服务器和大型并行超级计算机上运行。

在系统启动过程中,在预初始化过程中装入根文件系统之后,将发生下面这些事件:

作为启动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运行 init 命令。

init 命令尝试读取 /etc/inittab 文件。

如果 /etc/inittab 文件存在,那么 init 命令将尝试在 /etc/inittab 文件中查找 initdefault 条目。

如果 initdefault 条目存在,那么 init 命令使用指定的运行级别作为初始的系统运行级别。

如果 initdefault 条目不存在,那么 init 命令将请求用户从系统控制台 (/dev/console) 输入一个运行级别。

如果用户输入 S、s、M、或者 m 运行级别,那么 init 命令将进入维护运行级别。只有这些运行级别不需要经过正确格式化的 /etc/inittab 文件。

如果 /etc/inittab 文件不存在,那么 init 命令在缺省情况下将使系统进入维护运行级别。

init 命令每隔 60 秒将再次读取 /etc/inittab 文件。如果在 init 命令上一次读取 /etc/inittab 文件之后,其中的内容发生了更改,那么将执行 /etc/inittab 文件中的新命令。

/etc/inittab 文件

/etc/inittab 文件用于控制初始化过程。

/etc/inittab 文件提供了相应的脚本,以使得 init 命令的角色成为通用的进程调度器。init 命令的进程调度活动中的主要进程是 /etc/getty 线路进程,它将启动单独终端线路。通常由 init 命令进行调度的其他进程包括守护进程和 Shell。

/etc/inittab 文件由一些与位置无关的条目组成,它们的格式如下所示:

Identifier:RunLevel:Action:Command

每个条目之间由一个换行符进行分隔。换行符前面加上一个反斜杠 (\) 表示继续该条目。在 /etc/inittab 文件中,对于条目的数目没有任何限制(但不能超过最大的条目大小)。最大的条目大小为 1024 个字符。

条目字段包括:

Identifier,由一到十四个字符组成的字段,唯一地标识一个对象。

RunLevel,可以对该条目进行处理的运行级别。
运行级别具有下面的属性:

运行级别有效地对应于系统中的进程配置。

可以为每个由 init 命令启动的进程分配一个或者多个运行级别(该进程可以存在于其中)。

运行级别使用数字 0 到 9 进行表示。例如,如果系统处于运行级别 1,那么只有那些在运行级别字段中包含 1 的条目才会启动。

当您请求 init 命令更改运行级别时,在运行级别字段中不包含匹配条目(对于目标运行级别)的所有进程都将接收到一个警告信号 (SIGTERM)。在使用删除信号 (SIGKILL) 强行结束这些进程之前,有 20 秒钟的过渡期。

通过使用从 0 到 9 的任意组合,可以选择多个运行级别,从而在运行级别字段中为一个进程定义多个运行级别。如果没有指定运行级别,那么就假定该进程在所有的运行级别中都是有效的。

在运行级别字段中,还可能出现其他四种取值,即使它们并不是真正的运行 级别:a、b、c 和 h。仅当使用 telinit 命令请求它们运行时(无论系统当前运行级别如何),才会处理那些运行级别字段中包含这些字符的条目。它们与运行级别的不同之处在于,init 命令不可能进入到运行级别 a、b、c 或者 h。另外,任何这些进程的执行请求都不会更改当前运行级别。而且,在 init 命令更改级别时,不会终止以 a、b 或者 c 命令开头的进程。只有在下面三种情况下才会终止它们:在 /etc/inittab 文件中,它们所在行的操作字段被标记为 off,从 /etc/inittab 中完全删除它们所在的行,或者 init 命令进入到单用户模式。

Action,用于告诉 init 命令如何处理在进程字段中指定的进程。init 命令能识别下列的操作:

respawn:如果进程不存在,则启动该进程。不需要等待它的结束(继续扫描 /etc/inittab 文件)。当进程中止时,重新启动该进程。如果该进程已经存在,则什么也不做,继续扫描 /etc/inittab 文件。

wait:当 init 命令进入到与该条目的运行级别相匹配的运行级别时,启动该进程,并等待它的结束。当 init 命令处于相同的运行级别时,所有后续对 /etc/inittab 文件的读取操作都将导致 init 命令忽略这个条目。

once:当 init 命令进入到与该条目的运行级别相匹配的运行级别时,启动该进程,并且不需要等待它的结束。当它中止时,不重新启动该进程。当系统进入一个新的运行级别,并且该进程的运行来自前一个运行级别更改时,不重新启动该程序。

boot: 仅在系统启动时(即在系统启动的过程中当 init 命令读取 /etc/inittab 文件的时候)处理该条目。启动该进程,不需要等待它的结束,并且当它中止时,不重新启动该进程。为了使得该指令有意义,运行级别应该为缺省值,或者它必须 与启动时 init 命令的运行级别相匹配。对于系统硬件重新启动之后的初始化功能来说,这种操作是非常有价值的。

bootwait:在系统启动之后,当 init 命令第一次从单用户进入到多用户状态时,处理该条目。启动该进程,等待它的结束;并且当它中止时,不重新启动该进程。如果 initdefault 为 2,那么在启动之后运行该进程。

powerfail:仅当 init 命令接收到电源故障信号 (SIGPWR) 时,才执行与这个条目相关联的进程。

powerwait:仅当 init 命令接收到电源故障信号 (SIGPWR) 时,才执行与这个条目相关联的进程,并且在继续处理 /etc/inittab 文件之前,必须等待它结束。

off:如果与这个条目相关联的进程目前正在运行,那么发送警告信号 (SIGTERM),等待 20 秒钟,然后使用删除信号 (SIGKILL) 终止该进程。如果该进程没有运行,则忽略这个条目。

ondemand:从功能上看,与 respawn 是相同的,但是这个操作适用于 a、b 或者 c 值,而不是运行级别。

initdefault: 仅在 init 命令最初被调用时,才扫描包含这个操作的条目。init 命令使用这个条目(如果它存在的话)来确定最初要进入的运行级别。通过使用运行级别字段中所指定的最高运行级别,就可以实现这一点,并使用它作为其初始状 态。如果运行级别字段为空,那么将其解释为“0123456789”:因此,init 命令将进入运行级别 9。另外,如果 init 命令在 /etc/inittab 文件中没有找到 initdefault 条目,那么将要求用户在启动时指定一个最初的运行级别。

sysinit:当 init 命令在登录之前尝试访问控制台时,将执行这种类型的条目。在正常情况下,这个条目仅用于初始化设备(init 命令可能会对这些设备询问有关运行级别的问题)。执行这些条目,并等待它们结束,然后再继续。

Command: 要执行的 Shell 命令。整个命令字段以 exec 作为前缀,然后以 sh -c exec command 的形式传递给一个使用 fork 系统调用生成的 sh。任何合法的 sh 命令语法都可以出现在这个字段中。可以使用 # comment 语法插入注释。

getty 命令将覆盖 /etc/inittab 文件中出现在它之前的任何命令的输出。要将这些命令的输出记录到启动日志,可以使用管道将它们的输出传递给 alog -tboot 命令。

在 init 命令处理 inittab 条目时,stdin、stdout 和 stderr 文件描述符可能是不可用的。向 stdout 或者 stderr 进行写入操作的任何条目都可能无法按照预期的方式工作,除非它们将自己的输出重定向到一个文件或者 /dev/console。

对于修改 /etc/inittab 文件中的记录,仅支持下列的命令:

mkitab:将记录添加到 /etc/inittab 文件。

lsitab:列出 /etc/inittab 文件中的记录。

chitab:更改 /etc/inittab 文件中的记录。

rmitab:删除 /etc/inittab 文件中的记录。

例如,您希望向 /etc/inittab 文件添加一条记录,以便在运行级别 2 中运行 find 命令,并且在它结束后再次启动它:
1. 运行 ps 命令,并显示那些仅包含单词 find 的进程:

# ps -ef
grep find

root 19750 13964 0 10:47:23 pts/0 0:00 grep find

#

2. 使用 mkitab 命令向 /etc/inittab 添加一条名为 xcmd 的记录:

# mkitab "xcmd:2:respawn:find / -type f > /dev/null 2>&1"

3. 使用 lsitab 命令显示新的记录:

# lsitab xcmd

xcmd:2:respawn:find / -type f > /dev/null 2>&1

#

4. 显示进程:

# ps -ef
grep find

root 28972 13964 0 11:07:33 pts/0 0:00 grep find

#

5. 结束 find 进程:

# kill 25462

6. 显示进程:

# ps -ef
grep find

root 23538 13964 0 10:58:24 pts/0 0:00 grep find

root 28966 1 4 10:58:21 - 0:00 find / -type f

#

由于 action 项被设置成为了 respawn,所以一个新的 find 进程(上面显示的 28966)在前一个进程结束后又被系统启动了。
这个进程会被不断的重新启动,除非把 action 项的设置修改,如:

1. 把 xcmd 这条记录的 action 项的值从 respawn 修改为 once:

# chitab "xcmd:2:once:find / -type f > /dev/null 2>&1"

2. 显示进程:

# ps -ef
grep find

root 20378 13964 0 11:07:20 pts/0 0:00 grep find

root 28970 1 4 11:05:46 - 0:03 find / -type f

3. 结束 find 进程:

# kill 28970

4. 显示进程:

# ps -ef
grep find

root 28972 13964 0 11:07:33 pts/0 0:00 grep find

#

可以看到 find 进程没有再被系统启动。

要从 /etc/inittab 文件中删除这条记录,您可以使用 rmitab 命令。例如:

# rmitab xcmd

# lsitab xcmd

#

/etc/inittab 条目的顺序

在 /etc/inittab 文件中,基本条目按照如下所示的方式进行排序:

initdefault

sysinit

Powerfailure Detection (powerfail)

Multiuser check (rc)

/etc/firstboot (fbcheck)

System Resource Controller (srcmstr)

Start TCP/IP daemons (rctcpip)

Start NFS daemons (rcnfs)

cron

pb cleanup (piobe)

getty for the console (cons)

必须在 etc/inittab 文件的开始处附近启动系统资源控制器(System Resource Controller,SRC),因为需要 SRC 守护进程来启动其他进程。因为 NFS 需要 TCP/IP 守护进程正确地运行,所以应该在启动 NFS 守护进程之前启动 TCP/IP 守护进程。/etc/inittab 文件中的条目根据依赖关系进行排序,这意味着,如果一个进程 (process2) 的正常运行需要另一个进程 (process1) 的存在,那么在 /etc/inittab 文件中,process1 的条目应该出现在 process2 的条目之前。

6. 如何win10重启lsisash

工具:
win10
方法如下:
1、右键开始,在菜单中选择“命令提示符(管理员)(A)”。

2、提示用户帐户控制,点击“是”允许此应用对电脑的进行更改。

3、在命令提示符窗口,可以以输入命令:shutdown /?来查看shutdown命令参数。

4、使用最多的shutdown 参数有关闭计算机和重新启动计算机。

5、如重启电脑,则输入的命令:shutdown /r即可。

6、Win10系统会立即进入关机重启提示。

7. CPU的扩展指令集是什么.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我们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CPU的指令集"。

精简指令集的运用

在最初发明计算机的数十年里,随着计算机功能日趋增大,性能日趋变强,内部元器件也越来越多,指令集日趋复杂,过于冗杂的指令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在计算机中,80%程序只用到了20%的指令集,基于这一发现,RISC精简指令集被提了出来,这是计算机系统架构的一次深刻革命。RISC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是:抓住CISC指令系统指令种类太多、指令格式不规范、寻址方式太多的缺点,通过减少指令种类、规范指令格式和简化寻址方式,方便处理器内部的并行处理,提高VLSI器件的使用效率,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处理器的性能。

RISC指令集有许多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有:

指令种类少,指令格式规范:RISC指令集通常只使用一种或少数几种格式。指令长度单一(一般4个字节),并且在字边界上对齐。字段位置、特别是操作码的位置是固定的。
寻址方式简化:几乎所有指令都使用寄存器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总数一般不超过5个。其他更为复杂的寻址方式,如间接寻址等则由软件利用简单的寻址方式来合成。
大量利用寄存器间操作:RISC指令集中大多数操作都是寄存器到寄存器操作,只以简单的Load和Store操作访问内存。因此,每条指令中访问的内存地址不会超过1个,访问内存的操作不会与算术操作混在一起。
简化处理器结构:使用RISC指令集,可以大大简化处理器的控制器和其他功能单元的设计,不必使用大量专用寄存器,特别是允许以硬件线路来实现指令操作,而不必像CISC处理器那样使用微程序来实现指令操作。因此RISC处理器不必像CISC处理器那样设置微程序控制存储器,就能够快速地直接执行指令。
便于使用VLSI技术:随着LSI和VLSI技术的发展,整个处理器(甚至多个处理器)都可以放在一个芯片上。RISC体系结构可以给设计单芯片处理器带来很多好处,有利于提高性能,简化VLSI芯片的设计和实现。基于VLSI技术,制造RISC处理器要比CISC处理器工作量小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加强了处理器并行能力:RISC指令集能够非常有效地适合于采用流水线、超流水线和超标量技术,从而实现指令级并行操作,提高处理器的性能。目前常用的处理器内部并行操作技术基本上是基于RISC体系结构发展和走向成熟的。

正由于RISC体系所具有的优势,它在高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CISC体系则在桌面系统中占据统治地位。而在如今,在桌面领域,RISC也不断渗透,预计未来,RISC将要一统江湖。

CPU的扩展指令集

对于CPU来说,在基本功能方面,它们的差别并不太大,基本的指令集也都差不多,但是许多厂家为了提升某一方面性能,又开发了扩展指令集,扩展指令集定义了新的数据和指令,能够大大提高某方面数据处理能力,但必需要有软件支持。

MMX 指令集
MMX(Multi Media eXtension,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指令集是Intel公司于1996年推出的一项多媒体指令增强技术。MMX指令集中包括有57条多媒体指令,通过这些指令可以一次处理多个数据,在处理结果超过实际处理能力的时候也能进行正常处理,这样在软件的配合下,就可以得到更高的性能。MMX的益处在于,当时存在的操作系统不必为此而做出任何修改便可以轻松地执行MMX程序。但是,问题也比较明显,那就是MMX指令集与x87浮点运算指令不能够同时执行,必须做密集式的交错切换才可以正常执行,这种情况就势必造成整个系统运行质量的下降。

SSE指令集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单指令多数据流扩展)指令集是Intel在Pentium III处理器中率先推出的。其实,早在PIII正式推出之前,Intel公司就曾经通过各种渠道公布过所谓的KNI(Katmai New Instruction)指令集,这个指令集也就是SSE指令集的前身,并一度被很多传媒称之为MMX指令集的下一个版本,即MMX2指令集。究其背景,原来"KNI"指令集是Intel公司最早为其下一代芯片命名的指令集名称,而所谓的"MMX2"则完全是硬件评论家们和媒体凭感觉和印象对"KNI"的 评价,Intel公司从未正式发布过关于MMX2的消息。

而最终推出的SSE指令集也就是所谓胜出的"互联网SSE"指令集。SSE指令集包括了70条指令,其中包含提高3D图形运算效率的50条SIMD(单指令多数据技术)浮点运算指令、12条MMX 整数运算增强指令、8条优化内存中连续数据块传输指令。理论上这些指令对目前流行的图像处理、浮点运算、3D运算、视频处理、音频处理等诸多多媒体应用起到全面强化的作用。S SE指令与3DNow!指令彼此互不兼容,但SSE包含了3DNow!技术的绝大部分功能,只是实现的方法不同。SSE兼容MMX指令,它可以通过SIMD和单时钟周期并行处理多个浮点数据来有效地提高浮点运算速度。

SSE2指令集
SSE2(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2,Intel官方称为SIMD 流技术扩展 2或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 2)指令集是Intel公司在SSE指令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比于SSE,SSE2使用了144个新增指令,扩展了MMX技术和SSE技术,这些指令提高了广大应用程序的运行性能。随MMX技术引进的SIMD整数指令从64位扩展到了128 位,使SIMD整数类型操作的有效执行率成倍提高。双倍精度浮点SIMD指令允许以 SIMD格式同时执行两个浮点操作,提供双倍精度操作支持有助于加速内容创建、财务、工程和科学应用。除SSE2指令之外,最初的SSE指令也得到增强,通过支持多种数据类型(例如,双字和四字)的算术运算,支持灵活并且动态范围更广的计算功能。SSE2指令可让软件开发员极其灵活的实施算法,并在运行诸如MPEG-2、MP3、3D图形等之类的软件时增强性能。Intel是从Willamette核心的Pentium 4开始支持SSE2指令集的,而AMD则是从K8架构的SledgeHammer核心的Opteron开始才支持SSE2指令集的。

SSE3指令集
SSE3(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3,Intel官方称为SIMD 流技术扩展 3或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 3)指令集是Intel公司在SSE2指令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比于SSE2,SSE3在SSE2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3个额外的SIMD指令。SSE3 中13个新指令的主要目的是改进线程同步和特定应用程序领域,例如媒体和游戏。这些新增指令强化了处理器在浮点转换至整数、复杂算法、视频编码、SIMD浮点寄存器操作以及线程同步等五个方面的表现,最终达到提升多媒体和游戏性能的目的。Intel是从Prescott核心的Pentium 4开始支持SSE3指令集的,而AMD则是从2005年下半年Troy核心的Opteron开始才支持SSE3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MD所支持的SSE3与Intel的SSE3并不完全相同,主要是删除了针对Intel超线程技术优化的部分指令。

3D Now !指令集
由AMD公司提出的3DNow!指令集应该说出现在SSE指令集之前,并被AMD广泛应用于其K6-2 、K6-3以及Athlon(K7)处理器上。3DNow!指令集技术其实就是21条机器码的扩展指令集。

与Intel公司的MMX技术侧重于整数运算有所不同,3DNow!指令集主要针对三维建模、坐标变换 和效果渲染等三维应用场合,在软件的配合下,可以大幅度提高3D处理性能。后来在Athlon上开发了Enhanced 3DNow!。这些AMD标准的SIMD指令和Intel的SSE具有相同效能。因为受到Intel在商业上以及Pentium III成功的影响,软件在支持SSE上比起3DNow!更为普遍。Enhanced 3DNow!AMD公司继续增加至52个指令,包含了一些SSE码,因而在针对SSE做最佳化的软件中能获得更好的效能。

目前最新的Intel CPU可以支持SSE、SSE2、SSE3指令集。早期的AMD CPU仅支持3DNow!指令集,随着Intel的逐步授权,从Venice核心的Athlon 64开始,AMD的CPU不仅进一步发展了3DNow!指令集,并且可以支持Inel的SSE、SSE2、SSE3指令集。不过目前业界接受比较广泛的还是Intel的SSE系列指令集,AMD的3DNow!指令集应用比较少。

8. 虚拟机创建SCSI还是NVME好

虚拟机创建SCSI还是NVME好?vmware 在ESX中需要针对每个虚拟机虚拟出对应的SCSI控制器,
1. BusLogic 很老的技术,I/O性能比LSI差不少
2. LSI和SAS性能差不多,windows 20003 默认LSI,2008默认LSI SAS
3. Vmware ParaVirtual(PVSCI), 这是vmware自己做的虚拟机SCSI控制器,它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去模拟一个第三方产商的SCSI控制器,直接把Driver发送过来的SCSI命令直接发送给VMKernel进行I/O处理,中间少了一层SCSI控制器的模拟过程,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少CPU的开销。理论上应该比LSI和SAS快。可是我的实际测试中发现二者的I/O吞吐量差不多(不像BUS,明显要小很多)。

9. 华为防火墙配置命令gateway-lsit是什么意思呢

gateway-list 意思是:指定网关。

华为防火墙配置命令:

建立DHCP地址池0[Quidway] dhcp server ip-pool 0;

配置DHCP网段 [Quidway-dhcp0] network 192.168.8.0 mask 255.255.255.0 ;

配置DNS序列 [Quidway-dhcp0] dns-list ip-address1 [ ip-address2 ... ip-address8 ];

配置默认网关序列 [Quidway-dhcp0] gateway-list ip-address1 [ ip-address2 ... ip-address8 ];

设置DHCP租用时间为1天2小时3分钟[Quidway-dhcp0] expired 1 2 3。

(9)lsi命令扩展阅读:

华为防火墙的双机热备包含以下两种模式:

热备模式:同一时间只有一台防火墙转发数据,其他防火墙不转发,但是会同步会话表及server-map表,当目前工作的防火墙宕机以后,备份防火墙接替转发数据的工作。

负载均衡模式:同一时间内,多台防火墙同时转发数据,并且互为备份,每个防火墙既是主设备,也是备用设备。防火墙之间同步会话表及server-map表。

阅读全文

与lsi命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命令大全 浏览:806
怎么下邮政银行app 浏览:246
不背单词app单词怎么学习 浏览:479
程序员日常操作搞笑 浏览:379
android检查是否安装 浏览:373
苹果手机编辑pdf文件 浏览:458
android系统名字 浏览:969
安卓手机如何进去有求必应屋 浏览:432
指数除法运算法则底数不同 浏览:894
90压缩干粮09压缩干粮 浏览:516
android线程池框架 浏览:481
手机自带解压能解压哪些文件 浏览:804
linux安装hba驱动 浏览:119
java构造函数new 浏览:668
怎么查家里电器耗电量app 浏览:506
原神一直显示重新连接服务器怎么办 浏览:826
一般用途轴流式压缩机 浏览:926
没学历的怎么学编程 浏览:901
华为的隐藏相册无法加密 浏览:782
联通套餐app怎么设置 浏览: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