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很多人都说程序员的工资很高,那么程序员的工作简单吗
而IT行业不一样,技术每天都在变,半年一个大改变。从业人员,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要跟进最新的技术。如果你停止了,意味着,你很快会被淘汰。所以说,这也是程序员薪资高的一个重要的点。程序员,付出的远比得到的多。薪水越高,他付出的也越多。没有时间陪家人。当你在家人身边聊天,看电视的时候。也许,他们还在办公室,写着一行行你看不懂,却天天都在用的代码。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写在最后
最后,程序员的话,一般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和工资水平关系最大的应该就是学历和学校了(能力特别强的此处不算)工作两三年,一般工资提高的特别快,当然如果你没有跳槽的话,可能提现不出来,可能会有一年一千的涨幅,如果你跳槽的话,工资翻倍也是很有可能的。至于跳槽的好坏可以自行抉择。
所以,你不需要去羡慕程序员的工资高,程序员就是这样,能力越高,工资才会越高,如果你想高薪又不需要你有能力,那么可能你就不是和做一名程序员
❷ 程序员搞笑图片,就是一张图片,上面第一个是完成版,然后是完成版1,完成版2。。后面是定稿 最后是遗书
那是论文,不是程序员
❸ 大理电脑培训学校告诉你为什么很多人想当程序员
❹ 学程序员前景怎么样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火热发展,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软件编程薪资待遇一直比较高,而且刚过完年,京东,阿里又要招聘相关从业人员,而且凡是进入这个行业的开发人员工资都是水涨船高,有个几年年的工作经验的反而会更好找工作,薪资会越来越高
编程算是一个门槛比较高的职业了,长期以来都是供不应求的,而且从这么多年看来,需求量始终不减,工资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即使之后学编程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是属于前20%的,何愁应聘时工资会降低呢
从个人角度来看,编程从现在以及随后几十年间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除非到了市场非常饱和,程序员遍地都是的情况,但目前显然不是,去任何一个公司招聘人员上看,互联网行业都算是比较火爆的行业,招录程序员的不在少数,工资比一般水平要高很多,即使像文科出身的,都想要在业余时间学编程,但可惜自学难度太高,又没有系统的时间去报班学习,实在是一大遗憾
那么,我们来聊聊编程难吗?
很多时候,做的事情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是我们把他想难了,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要学好一个技术做好一件事,必须要掌握一万小时定律,其实这个观点说对也对,说错也对,怎么讲呢?一万小时定律是需要成为专家级别的人语言奋斗的时间,而真正学习一门技术,如果只是入门,其实仅仅只需要二十小时,如果每天花两小时来建议,那么入门也就十天就可以搞定,编程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入门,其实真的在我看来找准方法,十天半个月足够了,当然如果说要找到工作,那估计要四个月到半个月的每天学习努力
怎么学习?
重视基础,这个不是喊口号,很多人学习编程眼高手低,觉得自己能看懂,能随便写点东西就算学会了,问了一些基础东西一问三不知,还不服气说会编程就好,要懂那些做什么,这是最大的错误,基础很重要,例如,你不知道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特点,你如何去做方法的封装?如何去做类的继承和如何能明白别人写这段代码的时候为什么要这么处理?这些都是基础能告诉你的
编程是个手脑并用的活,光看懂明白是没有用的,如果不用手去敲一下代码永远不知道自己会饭什么错,我曾经因为一个空指针问题排查了一个小时,也因为一个地方没写分号找了半天,这些都不是看书就能得来的经验,在我烦了这些错误之后我会总结,记下来,作为我自己的经验,然后下次再遇到就知道自己曾经在这里犯错了,就会小心不在犯错
❺ 昆明电脑培训学校告诉你为什么程序员的薪资那么高北大青鸟云南计算机学院为你揭秘
每当普通人听到这个头衔,总会报之以敬仰的目光,但有一种工程师,虽然也是如假包换的高级技术人员,却很少能享受到和同类相近的社交待遇:程序员。
和工程师的耀眼形象不同,多数人眼里的程序员更接近于一群情趣干瘪的宅男,而非高智商高收入的精英群体。
客观而言,这些评价并不公正。作为高级技术人员,多数北上广的程序员都能做到月入万元以上,毫不逊色于其他工程师或职业。大多数嘲笑程序员的人,实现阶层逆袭的可能性都远远不及。
很多人看到程序员的薪资都会去吐槽,有些人说“这些人根本不知道程序员到底干的什么!”,也有人说“写个代码月薪1W+,还上到2W+?Areyoukiddingme......”
在程序员被黑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但一看到程序员工资高了,你就眼红了...
当今世界苹果,谷歌,阿里巴巴,facebook等等都是我程序员靠双手写出来的天下!你现在用的微信也是!程序员让这个世界变得这么精彩,工资高了还要被你吐槽!
至于程序员的薪资为什么这么高?主要从3个方面说起:
每个行业的工资都是市场决定的,得分析需求与供给。
1)供给:
程序员并不多,据说中国也只有200万会写程序的人(占人口0.14%),相当少,想想咱们的邻居——印度,总共有270万程序员,也只占人口0.2%的样子,美国的Tech行业(包括IT在内)工作人员达到700万,占人口的2%以上。
不过拿整个行业来对比不恰当,因为高科技行业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是搞程序的,美国专业从事软件程序的人口呢,好像只有102万(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占人口的0.3%。
如果觉得金融和律师工资高很合理,那程序员工资高也是合理的。
话说,软件行业还详细分类,分各种语言各种平台各种特殊要求,编程语言的话;熟悉Java到专业程度的程序员只有其中30%;Python估计20%;C不到10%;像Golang之类的小众语言,1%都没有。
其它行业没这么麻烦,一个职位总是有很多人都能胜任的。选择多了,公司就有条件把工资压低之类的。但是在程序招聘方面,谈工资的权利在程序员手里,因为对方没有选择。程序员本来那么稀有,非常适合要求的程序员更是稀有之稀有,不能错过。
2)需求:
收入高的程序员一般要么涉及互联网,要么涉及一些大规模使用的软件。
这是因为,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边际成本,就是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产生的成本,它包括生产所需的人工、物料等等。与之对应的成本,叫做固定成本,也就是无论你要生产多少单位的产品都得要支付的成本,这包括研发、营销等等。
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每多服务一个人,一般也就是多一点电费和网费,成本几乎没有,扩张可以非常迅猛,这意味着几乎所有收益都可以摊到研发(程序员)和管理人员身上,因此这些行业的薪水上限天然地要高于一般制造业。
像whatsapp这样几十个人就服务几亿人,在传统行业是不可想象的。传统行业,比如格力,在生产中要支付大量的生产成本、物流成本、销售成本,即便销售收入远超互联网大多数企业,但也不可能让大多数员工的工资高起来。与此同时,程序员的数量相对于需求,却也远远不够。
之前就有“创业万事俱备只差一个程序员了”这种笑话,但其实也是反映了现实情况:程序员的供给显着小于需求。
两个条件叠加在一起,就造成,程序员这个群体的工资相对比较高。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来吐槽,“现在程序员找工作很难”,“程序员已经饱和了,不好找工作”“现在大环境不好,很多公司裁员,程序员的薪资现在很低”...
北大青鸟云南计算机学院发现对行业和大环境吐槽的程序员,大概分为两种:
一种是刚要毕业,或者即将毕业要找实习工作的程序员。
还有一种是工作不到两年或者一年左右的程序员。感觉移动互联网行业在这个年头涌入的开发者太多,导致快饱和了,所以没有经验或者经验少的程序员难免找工作难一些。
当自己屡次面试失败,或者跳槽涨薪失败时,不知你会不会去整体看一下市场行情,去看一下大部分公司招聘的要求再去反省自己呢?
在大学期间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法,试着去做一个大点的项目,在简历上也不会显得那么简陋,无东西可写。
不要跟我说自己做不了一个大点的项目,同学那么多,找个“志同道合”的一起做也很有意思嘛,遇到问题还有商量的可以解决的,反正有责任心的,总能想到办法去做到。
如果你现在已经大四了,或者马上要毕业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别急,不要和别人比较,稳住心态,花上两个月做一个大点的项目,再出去找也不急,如果整天光焦虑,而不想点办法的话,你再焦虑对你找工作也于事无补,不如踏实下来为提高技术,巩固基础,为找好工作而做准备呢
一两年工作经验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工作经验阶段,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地步。
这时候就需要大家不要暂时眼里只有钱(当然钱很重要),稳住自己焦躁的内心,骑驴找马,即在职找工作,不要裸辞。
工作期间,一是平时多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二是多积累人脉,多认识朋友和同事,联系以前同学,看有没有内推的机会。三是确立自己的一个求职目标公司,按照那个公司的要求平时多学习和提高自己,做到因地制宜。
❻ 程序员为什么都穿得那么丑
是什么力量
让任何地方的程序员
都享有免于体面的自由
在今天的社会里,工程师往往代表着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每当普通人听到这个头衔,总会报之以敬仰的目光:
但有一种工程师,虽然也是如假包换的高级技术人员,却很少能享受到和同类相近的社交待遇:程序员。
和工程师的耀眼形象不同,多数人眼里的程序员更接近于一群情趣干瘪的宅男,而非高智商高收入的精英群体。网络上嘲笑程序员的段子俯拾皆是,简直发展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客观而言,这些评价并不公正。作为高级技术人员,多数北上广的程序员都能做到月入万元以上,毫不逊色于其他工程师或职业。大多数嘲笑程序员的人,实现阶层逆袭的可能性都远远不及。
由极客学院发布的2016年程序员薪资统计
不过,程序员群体遭到戏谑的原因实在也不难理解。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与自身收入和社会地位完全不匹配的服饰装扮。
而且,这种现象并非仅仅存在于中国:硅谷技术精英的固定装束,也早已引起美国人民的注意。
美国网络总结的硅谷精英日常着装
美剧《硅谷》(2014)中的程序员形象
程序员为什么穿得如此不讲究?这种鸡立鹤群的行业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
程序员,曾经的体面人
程序员平凡的打扮的确很难让人联想到头顶光环的工程师。因为自工业革命以来,凭借技术创新带来的财富,工程师们的服饰早不复为从前的中下层匠人可比。
在阶层分明的正常社会,社会审美风尚往往是向上看齐。作为新富阶层的工程师,很快就如同旧时代的贵族一样穿着考究,其绅士派头俨然与政客难分轩轾。
例如,发电机的发明人迈克尔法拉第出生于寒微之家,但留下的照片却都身着礼服:
而出身农家,仅仅中学毕业的着名电气工程师维尔纳冯西门子,也总是一副上流社会的打扮:
同时期出身富商家庭的英国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和法拉第、西门子的着装风格非常相近,很难看出双方存在什么阶级差异:
即便在电脑的发源地美国,早期程序员(或者说软件工程师)的着装也完全是上流社会的造型。
由于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基础是数理逻辑,所以最早的软件开发人员大多为数学家出身。他们来自美国的各大名校,其学院历史悠久,无论师生都对穿戴正装习以为常。
1939年的斯坦福大学旧照
1950年代的普林斯顿大学,大部分师生穿戴西装上课。这种偏向舒适的风格被称为常春藤联盟风格,对美国主流西装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图片来自:LIFE
因此,在这批人物的活跃时期,早期程序员也都衣着体面,绝不会在着装方面遭到企业家、政客、金融从业者的鄙夷。
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冯诺依曼身着正装站在计算机前
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数学家约翰麦卡锡也是西装笔挺
体面人是怎样堕落的
然而,正是因为程序员与大学的紧密联系,导致程序员的着装文化发生历史性转折。
1960年代中期,随着反越战、民权运动和嬉皮士运动的兴起,欧美的学院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尤其是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嬉皮士运动中,学生们为了反抗既有的传统秩序,把传统着装体系中整洁、体面的绅士派头视为对个性和自由的压迫。休闲随性的便装和体现流行文化的奇装异服取而代之,在现代服装体系中的地位陡然上升。
这场学生运动对大学着装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基本摧毁了西方大学里的正装习俗。如今,几乎没有哪个学生还会西服革履地前去教室上课,甚至老师们在讲课时也大多身着休闲装:
所幸的是,对于较传统的行业,职业着装已有行业惯例,学院时尚影响有限。即便藤校毕业的嬉皮士,一旦成为律师、医生或商务精英,还是该穿什么穿什么。
1970年代初就读于耶鲁法学院的两位嬉皮士
然而,计算机编程却是与学院研究前沿关系紧密的新兴行业,完全不存在任何职业着装传统,因此给了新兴的高校着装文化可乘之机。
经历嬉皮士运动的老一代程序员,直接把学院着装带到工作当中,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着装文化。例如 Java 编程语言的创始人詹姆斯高斯林(下图左),其装束非常接近程序员的标配。
与之类似的,还有 C++语言的创始人比雅尼斯特劳斯特鲁普,对服装品味同样不讲究。
程序员们随性的着装在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扩散后,给美国社会留下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象。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电影里的电脑高手几乎都是一副自由散漫的扮相:
1993年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反派程序员
2007年影片虎胆龙威4中的黑客
电影社交网络中的程序员男主角,与一旁传统装扮的男子形成鲜明对比
而相比于见过世面但故意逆反的美国 geek,中国程序员的不修边幅更有底气:因为中国大学生几乎从未有过体面人的经历。
1952年高校改制后,中国高校提倡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民国时代高校流行的西装和学生装都被革除。
当1960年代的西方大学生穿着奇装异服在大学里反对正装时,中国的大学生还穿着劳动人民的服装或军装,最体面也不过中山装而已。
这套传统的服装语言,在改革开放后迅速遭到淘汰,但体面的着装文化至今仍未能确立。穿背心拖鞋上课已是中国高校常态。
有趣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代程序员,由于大多出身于传统技术行业,出于工程师自觉,反而是一副复古之风,普遍喜欢正装出镜。
机电技术员出身的王江民,作为中国程序员界的老前辈,留下的媒体照片几乎全是西装、领带、白衬衫、金丝眼镜
直到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始快速发展,程序员与传统工程师的生涯轨迹偏离得越来越远,信科或软工专业的毕业生实现了高校到企业的直达,后来的几代程序员,在着装方面才逐渐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作为后起之秀的丁磊,服饰风格显得休闲了许多
穿正装,有什么用?
除了着装文化的影响,程序员不注重仪表的原因和工作性质也是分不开的。
程序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对产品的不定期维护(升级功能,修正 bug)显着延长了他们的加班时间。沉重的工作压力导致许多程序员一直处于精神疲惫状态,顾不上保养自己的个人形象。
同时,由于全天候生活在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社交状态下,程序员们自然也不需要注意衣着搭配。
一旦社交需求有所升级,程序员们并不会固守刻板印象中的邋遢形象。如比尔盖茨这类公司老板,功成名就后,宅男气质迅速被商业精英的气息冲淡。
比尔盖茨在1984年的办公照
比尔盖茨标准像
谷歌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出席一些正式场合时也会以体面的西装示人:
反过来说,假如长期与世隔绝,那么即使你不是程序员,你的服饰品味估计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跌落到和程序员一样的水平,甚至更糟。
例如,在普通人眼中,狭义上的宅男(游戏宅、动漫宅)和程序员往往可共用同一张标准像,但二者的重合度远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❼ 属于程序员们的壁纸
纯黑色
一方面 程序员要求简约直白 他们是单纯的技术者 追求纯粹的生活
一方面 桌面上的图标显得不会很乱 甚至你可以在不放图标的地方ps一句格言
另一方面 微软不是要黑屏吗 每次看到黑色 就会想到中国的软件的落后 然后。。。
❽ 雷军被质疑假程序员,他为何被称为中国最传奇的程序员呢
雷军并不是因为技术水而被称为“假程序员”,而是因为一头浓密头发被大家调侃为“假程序员”。雷军首次直播带货时,有网友提问,头发是如何保养,他表示曾被质疑是假程序员,“别的程序员头发都掉光了”。雷军笑称,大家都要小心保护好头发,植发很贵,每个人头上都是一栋别墅,不要动不动“聪明绝顶”。
雷军牛就牛在,他是什么角色,就会把它做好。当程序员时,是一个优秀程序员,而要做企业,就会当一个优秀的老板。小米成立仅仅10年,就取得了不错成绩,开创了很多模式先河,收获了众多粉丝。编程工作即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在程序员最关心的发际线这一项,他也没输掉,一头浓密头发让多少程序员羡慕嫉妒恨?所以大家调侃他“假程序员”其实内心里还是很佩服他。
❾ 求助找一张程序员挖坑的图片的原图
❿ 正在工作的程序员,生活状态什么样
首先说一下目前日常的生活工作安排,每天7点40的闹钟,起来洗漱吃饭(如果起不来就不吃了,8点半差不多出门)上班。
因为距离公司比较远在北京要横穿半个市区才能到公司,大概10点左右刷公司卡,然后买早饭买水。
上图是公司大门,那天去的很早(
我不喜欢喝白水,基本每天一瓶快乐水或者气泡水。然后10:30大概正式开始工作。
上午的工作时间是到12:00整,基本上有1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专注工作,上午基本是处理昨天的任务,做当天的工作安排,小本本上列出来一天要干的事,如果跨部门合作就尽量上午处理完,写一下邮件之类的。
到了12:00准时去食堂吃饭,12:30吃完,我有午睡的习惯一直睡到1:30,就在工位上。(下面是一般的食堂餐食
1:30到6点整个时间段都是写代码的时间,目前因为人不多基本也就没什么管理的职责,基本上IM就能解决不用开会,所以下午可以开开心心的喝着快乐水写自己喜欢的代码了。
这里就要说一些题外话,因为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写代码的那种程序员,是真心的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的人,所以我整个下午会觉得时间飞快,一般3点多有个节点就是去上厕所或者打水,基本上就可以纹丝不动的写到6点吃饭。
下午快乐水喝完就换枸杞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