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那么贫穷,为什么IT业却很发达,程序员数量也比其它国家多
大多数人对印度的第一印象是落后,其次是妇女问题、健康问题、文盲率高、贫富差距等社会制度落后造成的问题。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如此大的环境下,印度的it产业非常发达,印度程序员也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和青睐。此外,印度也是程序员数量最多的国家。
如上所述,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包公司。然而,外包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因为印度没有计划生育,一个印度家庭一般会有3到6个孩子,社会福利好,而程序员是家庭的支柱。如果他们失去工作,就意味着他们将无法支付家庭和孩子的生活费用,因此他们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再加上整个行业的成熟和规范,这些原因将使他们成为尖端程序员。
⑵ 为何印度的程序员很牛b
不是说印度的程序员很厉害,只能说国外的人比较瞧不起中国人;国外大公司的高层大多印度籍要多些。
⑶ 中国的程序员和印度的程序员有什么不同
说起印度,人们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印度在软件方面是比较强的,那么印度的程序员和中国的程序员相比较都有哪些主要不同呢?今天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他们最大的优势应该是语言上的优势,印度整个人口中其实会说英语的人的比例很小,但是印度的程序员一般都是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他们这个群体的英语无论听说还是写都远强于中国程序员。
解决Bug的时候常常缺乏整体思维,经常解决了一个bug后其他的功能却出问题了,当然这也可能是长期做外包遗留下来的习惯,用最小的代价满足用户的需求,能省则省。
从上述两点可以看出,印度程序员和中国程序员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也不存在到底谁比谁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⑷ 一名印度程序员的生活领悟
Siva,是印度海得拉巴的一名软件开发人员。从他的角度来说,在印度做一个软件开发人员略有不同,也有点难。总之,一言难尽。今天,他和大家分享自己作为印度IT行业中的一名软件开发人员切身感受。
我叫Siva,是印度海得拉巴的一名软件开发人员。软件开发是一份令人兴奋的工作,因为你每天都可以看到新事物。如果没有新的事物,我们还可以赋予一些旧概念新的有趣名字,然后自娱自乐。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说,在印度做一个软件开发人员略有不同,也有点难。总之,一言难尽。
来自于其他国家的软件开发人员对印度软件开发人员的看法,让我大吃一惊。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作为印度IT行业中的一名软件开发人员的感受。
ps:这些纯粹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我的第一份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公司里,职位是java
开发人员。并且我的几个非常亲密的朋友也加入了这家公司。我很庆幸能在我职业生涯的初期就和一些非常有才华的人一起工作。
我的第一个经理习惯于强迫我们在工作的第2到3个月时间内只使用Notepad++/EditPlus
编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熟悉如何编译和运行程序,并知道编译时和运行时的类路径等。
但是,架构师对此颇不认同。有一天,他看见我在用EditPlus编码,就走到我身边,说:“难道你去打仗都不用武器的吗?”。他从我一片茫然的表情中知道了我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将键盘拖到他面前,下载了Lomboz
Eclipse(一种Eclipse的变体,不过现在已经没落了),然后给我解说如何使用它。此外,时不时地,他还教我一些很有趣的键盘快捷键,用IDE代替Notepad/
EditPlus写代码的速度明显快多了。
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了解事物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有效使用工具来加快工作的重要性。
对了,我的团队领导是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的开发人员。他记得大多数核心的Java
API方法,并对设计模式有一个很好的理解。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即使只是代码缩进不正确,他也不同意我们提交代码。有一天,我们正在加班,时间甚至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因为我们得提供一些紧急交付。然而即使这样,他也坚持要纠正缩进,清理导入的包和未使用的变量,严格按照TABs和空格一致等原则。我们抱怨不休。
但是后来在融合来自于不同开发人员的所有代码更改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这么做的重要性。他总是说:“既然要做,就要把事情做好。否则就不要做。”
至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由于我们也是好朋友,所以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冲突,也没有政治矛盾。我们常常周五晚上开party直至凌晨2
点,在办公室讲笑话乐得哈哈大笑。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开启我真正的旅程
3年后,我离开了这家公司,跳槽到一家大公司里,大公司意味着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和更佳的工作文化。然而我很快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东西,大公司都比小公司好!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有着可怕代码库的遗留应用程序,看得我真是头大无比。
此外,和我一起工作的开发人员,都是这家公司的老员工,他们不愿意接受任何新的东西,没有兴趣使应用程序变得更好,只想墨守陈规,即使原来用惯的方法是令人痛苦不堪。
由于印度IT产业主要是基于离岸开发模式,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在维护遗留的代码库。我们很少有机会去搞新建的项目。即使是那些关键架构/设计部分是由现场团队完成的新建项目。
幸运的是我有机会去参与一些新建项目,也涉及了从头开始设计应用程序的过程。
许多公司里对那些想要继续走技术路线不想转去管理部门的程序员,都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更糟糕的是有些公司迫使开发人员在具备了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之后,步入人事管理的行列。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不是所有的开发人员都热衷于技术,这无可厚非。有的人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人只想着不择手段完成就好,不管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如何。在印度,你很难找到那种充满激情的开发人员,因为大部分人只是将编程当作工作而已,而是不是因为乐趣和爱好。
有时,我学会了新的东西,或做了一些很酷的玩意儿,环顾四周想分享我的激动心情之时,却发觉没有人能够理解我的这种兴奋之情。
写博客
当我在一个项目中使用Struts1.x框架的时候,我碰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并且在努力捣鼓了3
天之后依然找不到任何解决方案。我不停地调试,搜索了所有的书籍和论坛。终于发现有人针对这个问题刚好写了一篇文章,并提供了解决方案。果然他的解决方案是有效的。我向那位博客作者表达万分感谢。但想到还有很多不知道作者的博客也帮助我很多,于是也想开一个博客回馈社区。于是,我有了我自己的博客
www.sivalabs.in,上面我陆陆续续写了一些自己学到的东西。
不久,我的文章发表在DZone和JavaCodeGeeks社区网站上。虽然我的英语写作能力不够好,但我一直在写文章,希望通过练习能够熟能生巧。
当看到有人对我的文章评论“在你的文章中我学到了一些东西”的时候,我真的非常开心。我从StackOverflow,博客,论坛等社区中获得很多帮助,如果可能的话我也想尽我的微薄之力回馈给社区。
优秀的开发人员就像战争英雄
由于我们要做的大多数是遗留项目,或是在维护模式下的项目,因此管理层更喜欢那些忠诚的,坚守在公司的老员工(尽管很多老员工拿的工资并不高或者公司并没有将他们当作一种资源对待),而不是技术力量雄厚的人才。
优秀的开发人员就像战争英雄,虽然在我们开启新项目或创建一些核心设计的时候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一旦核心设计已经搞定了,其他的开发人员按照设计走也可以添加方法到流的时候,就像一旦战争结束了,那些英雄就会变得无人问津一样,很多公司就不会再去关注那些优秀的开发人员。
许多非印度技术人员讨厌印度的开发人员
我经常看到一些抨击印度软件开发人员的文章。当然,这只是一些个人意见。甚至有人想赞助巴基斯坦轰炸印度。真是有够幼稚的。
印度IT企业的主要问题是,为了获得项目,他们让客户相信他们能在几乎不可能的时间内交付项目。而为了达成这些疯狂的时间线,他们将责任下放到管理人员身上,然后管理人员强迫团队领导接受任务,而团队领导再将截止时间扔给开发人员。这就是印度的开发人员面临的最大问题。许多印度的开发人员不知道怎么说“NO”。他们只会默默地接受这种疯狂的时间计划,竭尽全力地完成。而这整个过程的结果是“不可维护的蹩脚的代码”。
但是,我还有几个问题。现场的非印度客户怎么会相信“印度离岸团队可以用6个月的时间建造现场团队预估要18
个月的同一个项目”?他们为什么不要求终端到终端的测试套件?他们为什么不要求代码质量报告?
一分价钱一分货!你支付多少,你才会得到多少!
那些大放厥词说“所有印度程序员都很差劲”的人,应该先想清楚再说。这样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是要不得的。每个地方每个国家都既有优秀的开发人员,也有差劲的开发人员。我曾经和一些非常嚣张傲慢的现场开发人员合作过。那么难道说所有的现场开发人员都是嚣张的吗?这当然是大错特错的。
我坚信,在印度也有很多伟大的开发人员和架构师,而且我和他们共事过。
也有很多像我这样希望每天都能学到什么,想要成为比昨天更优秀的开发人员。这么多年时间中,我学会了“如何快速学习新事物”。所以,我竭尽全力学习,为明天做好准备。无论你要我使用的是
Spring还是JavaEE,Python还是RoR,Eclipse还是NetBeans,我都能手到擒来,游刃有余。
近年来,很多事情正在慢慢改变。如今的印度IT产业已经不再完全依赖基于美国的项目。印度企业中技术应用增长了很多。但是,除非思维过程得到改变,否则一切就都还是在原地踏步走。企业不应该再异想天开让“9
个开发者1个月时间发布一个新项目”。
开发人员应该更专业,并且当要求他们去做一些不能高质量完成代码的实现任务的时候,能够鼓起勇气说“NO”。
总之,通过这些年的学习,我明白了软件开发并不都意味着技术。关键是要理解业务领域,重视其他人的沟通交流。
希望一切会变得越来越好
⑸ 中国的程序员和印度的程序员有什么不同
知乎上有很多回答,挺好的,说的最多的是语言的优势,其他的跟我们都差不多,毕竟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套路都差不多。:
只说一点:英语因素
我认为英语对于印度(以及所有英语普及度高的国家)程序员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
当前很多先进的技术出自英语国家,英语是技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程序员接触最多的语言。如果对英语驾轻就熟,至少对于一些英文写就的技术文档更容易上手。
英语在国内流行不过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而英语在印度已有至少200年的历史,算是半个母语了
作者:王晓龙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19653673/answer/12541411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⑹ ACCP程序员 是否为中级职称
不属于职称,这属于计算机行业的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是当地人事主管部门颁发的,比如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南京市人事局等。而且取得中级职称要有学历、工作年限、职称英语、计算机等诸多条件的限制。
⑺ 印度的软件为什么那么牛
软件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属于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近几年,中国软件业虽然保持稳健、快速的发展,并且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软件人才,但每年仍存在几十万的人才缺口。关于解决软件人才荒的办法,是很值得向印度学习的。在人力资源日益成为软件业发展第一大资源的今天,印度的“软件人才战略”给了同样期待在软件上“创造辉煌”的中国同行以巨大的启示。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软件大国,单看他们“世界第一大软件外包供应国”的名号就能知道软件业在他们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分量,他们的Java程序员约占所有程序员总数的20%,Java及相关产业甚至占据印度GDP的2%。印度软件业的崛起,固然有诸多因素,但人才优势无疑是这其中的一个亮点。据有关数据显示,10亿人口的印度至少有35万名合格的软件人才,并正在以每年6万人的速度急剧增长。庞大而优质的软件人才库成为印度这块相对贫瘠的土地上一笔无价的财富。高质量、低成本的软件人才成为印度软件业乃至整个信息产业迅速崛起的引擎。由于有相当规模的人力资源,印度有实力提高软件业的产业化程度,并能在软件开发领域提供一流的技术和质量保证。由此为印度赢得了大笔海外订单和高额出口回报。
能够拥有这么丰厚的人才储备,和印度的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印度许多中学都开设了电脑课。每年培养出50万软件人才,可来自高校的却仅占15%左右,各种各样既可降低培养成本,又可缩短培养周期的培训机构在印度软件业发展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就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北京一家着名的职业教育机构“国信蓝点java培训中心”,他们的负责人分析道:“职业教育给印度软件业带来的益处十分明显,不但有效地解决了低端人才缺乏问题,大大缩短人才培养时间,提高了人才使用效率,而且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满足了企业需求,丰富的人才储备更使人力资本成本降低,提升了软件企业及产业竞争力。这些都是中国的教育机构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反观中国,在职业教育这方面和印度比起来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大多数人的心里,职业教育只是“非正宗”的教育方式,他们更愿意通过“初中-高中-大学”的教育模式来学习。但是大学教育现在很多时候是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所以出现了大学生数量水涨船高,失业和待业人数也与日俱增的态势。更多的人在找不到工作后再参加职业教育,以期学到一技之长,找到满意的工作。对于这个问题,国信蓝点java培训中心的负责人说:“培养正确的学习和职业观念是很重要的!而且如果想要从事一种职业,需要尽早培养。例如我们的项目驱动式教育模式,就是中心将java的特点和学员的学习心理结合起来开发的一种教育模式。我们应该学习印度,把国民教育和市场结合起来,市场需要什么要的人才我们就以此为尺度去投入培养。” 作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的直属单位,国信蓝点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很在意的。
很多人会说,印度的综合国力还没中国强呢!也许你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它在软件业上的成功,我们还是值得好好借鉴一下。古语有云,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做好我们的软件业,就要从最基础的人才培养抓起,这样行业的发展能更持久!
⑻ 印度这么穷,文盲高达50%,为何程序员数量却能碾压全球
因为印度虽然这个国家很穷,但是印度的IT行业是相当的发达,并且程序员数量也自然也就比全世界其他地方要更多了,这还和印度人的智商和语言天赋有关。
在如此先天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加上印度的人口数量这么多,程序员多也是很常见不过的事情了,印度的程序员不仅仅很多,并且每一位本事也不小,在世界上也是很青睐印度程序员的,比起其他的亚裔,印度程序员要占有更大的优势,而且相对其他的员工,他们对于工资要求也不是很高,可以说是物廉价美,所以外包公司也经常会用到他们。
⑼ 印度 做程序员的 都是什么种姓
婆罗门 神职人员
刹帝利 贵族之人
吠舍 普通民众
首陀罗 奴隶、俘虏
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
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不同种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贱民,或叫不可接触者,贱民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最受鄙视。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婆罗门僧侣宣扬,把人分为四个种姓完全是神的意志,是天经地义的。在婆罗门的经典《吠陀》中,波罗门把种姓制度的出现用神话来解释,说原始巨人普鲁沙死后,天神梵天用他的嘴造出了婆罗门,用双手制成了刹帝利,用双腿制成了吠舍,用双脚制成了首陀罗。婆罗门僧侣还宣扬:凡是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人,来世才能升为较高种姓,否则,即降为较低种姓。因此,对于广大劳动者和奴隶来说,应该逆来顺受,放弃斗争,遵守奴隶主阶级制定的“达磨”,即所谓的“法”,以免加重来生的灾难。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奴隶主阶级还制定了许多法律,其中最典型的是《摩奴法典》。相传,摩奴是大神梵天的儿子,为了确定人间各种人在社会上的应有次序,确定婆罗门和其他种姓的义务,便制定了这部法典。其实,这只不过是奴隶主用来欺骗劳动人民的谎言。
摩奴法典首先确认婆罗门是人世间一切的主宰,而首陀罗只能温顺地为其他种姓服劳役。首陀罗不能积累私人财产,不能对高级种姓有任何不敬的言行。婆罗门和刹帝利则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
为了镇压低级种姓吠舍、首陀罗的反抗,摩奴法典还规定了许多残酷的刑罚。比如,低级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比如,动手的要斩断手,动脚的要斩断脚。
四个等级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150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相反,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只罚款50帕那;侮辱吠舍,罚款25帕那;侮辱首陀罗罚款12帕那。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或者简单地净一次身就行了。
《摩奴法典》还对各个种姓的衣食住行都作了烦琐的规定。比如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在呆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以便使种姓的划分永久化。
每个种姓都有自己的机构,处理有关种姓内部的事务,并监督本种姓的人严格遵守摩奴法典及传统习惯。倘有触犯者,轻则由婆罗门祭司给予处罚,重则被开除出种姓之外。
被开除出种姓的人也成为贱民。贱民只能居住村外,不可与婆罗门接触,只能从事被认为是最低贱的职业,如抬死尸,清除粪便等。走在路上,贱民要佩带特殊的标记,口中要不断发出特殊的声音,或敲击某种器物,以提示高级种姓的人及时躲避。婆罗门如果接触了贱民,则认为是一件倒霉的事,回去之后要举行净身仪式。
⑽ 在印度做程序员的时间期限是5年吗
也写过一些编程书,比如《A Byte of Python》和适合新手和老手的《Vim 7 编辑器》,以下是正文。让我以一个故事开始吧,是我在Adobe公司工作时听来的。有一个人来面试一个技术职位。他高分通过了所有的技术关卡,面试他的团队很欣赏他的个性,觉得他很适合这个职位,经理也面带微笑。在最后一关人力资源类型的面试中,面试他的是团队的头,当他被告知他们的团队的产品完全由邦加罗尔(印度南部城市)的团队开发,这样就没有机会去美国,这个人犹豫了,他告诉那个头说“先生,请让我去美国,哪怕只有一天。如果我在我的护照上有一个美国签证章的话,我可以得到一千万的嫁妆。”不用说,这个人最后没有获得这份工作。 我想你可以从这件事情上总结了些经验和结论,因为这和下面的内容有关,有关我们在Twitter上问过的一个问题。这些全都来自于@debabrata 在看过我发表在foss.in的一篇博客后的提问:为什么印度的计算机行业有个”5年限期”?而其他国家的人们在编程编了20年之后仍然很快乐。我问了推友们的观点,他们的回答非常有意思。@cruisemaniac 说:社会定义的结婚年龄和稳定下来的年龄 = 接近27 = 22 + 5。如果你没有遵循这个定律,你就是个异类!如果过了这个年龄,由于受到家庭和舆论的压力,你愿意冒险的欲望会下降。@HJ91 说:是的,非常正确,异类这个词非常恰当,这很可悲。指责,中伤,可悲。哇,这么严重。 所以我问:你指的冒险精神和时间开销——为什么冒险精神和对编程感兴趣有关?这个回复引来了更多人回复:@mixdev:原因之一,为什么聪明人要最终做那种“告诉我怎么做,然后留我一个人安静的工作”的那种软件工程师呢?@cruisemaniac:我要说,你不能冒险尝试一个新的科技,而以贸易安全为赌注。你愿意尝试,是因为那是个安全区域,你付出的不多。@cuisemaniac:时间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我们印度人不能只遵照我们的意愿呆在家里陪老婆和孩子。@mallipeddi:如果你是个30岁以上的程序员,很难每年获得工资的提升了。你会期望成为一个经理或MBA。@abhinav:我认为原因在于我们的社会体制。我们将成功和学位挂钩,而后呢,如果你管理的人越多,你就越成功。@abhinav:而在西方,这个想法就不适用,但是在印度,你这样做就意味着失败!我们的社会不鼓励冒风险。@abhinav:是的,更多的钱,更高的地位,更光鲜的生活。最重要的,更多的女人!@mixdev:因为我们的目标被我们的社会预先设定好了,如何实现目标也在社会的掌控之中。我们越来越性急了。@debabrata:我想是因为社会教育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同西方有很大不同注:配图和本文无关 我发现人们在印度不想成为程序员的情况,和人们想成为企业家的情况一样奇怪!可以解释为:只有在做很棒的事情的时候,你编程的热情才会持续。但是大公司(至少在印度)只想追求稳定,这就意味着用通用的语言和库来编程,枯燥反复的工作。实验性质的工作是没有空间的。所以如果程序员真的喜欢编程的话,他/她会宁愿去一个小公司或一个创业公司(当然我这里不讨论研究型的实验室的情况)。但是去一个小公司或一个创业公司是不被鼓励的。就如@abhinav 提到的,来自社会的压力,我们需要赚更多的钱,更高的地位,更靓的跑车和更大的房子。追求这些事情没有错,但是不要强迫他人也追求!哎,解释这个问题一言难尽。我记得我和我的叔叔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论,他强烈建议我买一辆车,而我据理力争,说买车并不必要(毕竟,我的其他朋友只在周末的时候驾车,而不是每天上下班用),但都无济于事。 所以我很矛盾:难道这里没有足够的人对编程感兴趣的吗?还是那些感兴趣的人都被同辈的压力所迫,转行进入管理层并最终放弃编程的?还是有其他原因?编注:如果你还不大了解印度程序员,推荐看看这2篇文章:《我眼中的中美印日四国程序员的特点》《美印两国程序员真的平分秋色吗?》。更新1:Peter建议读读这篇文章《坚持编程》(有墙),Ravi Mohan就这个主题写的。更新2:NYTimes上最近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在印度,好奇超过了缓慢的创新》原文链接:The 5-year limit to being a coder in India?�0�2(有墙)相关阅读:《关于程序员30岁困惑的一点个人思考》《也谈国内程序员做不到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