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安部的通缉令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发出
一、《公安部通缉令》是由公安部发布的面向全国通缉在逃人员的命令。它分为“A级”、“B级”两个等级。“A级”是为了缉捕公安部认为应重点通缉的在逃人员而发布的命令;“B级”是公安部应各省级公安机关的请求而发布的缉捕在逃人员的命令。“A级”主要适用于情况紧急、案情重大或突发恶性案件。
二、除《公安部通缉令》外,省、市、县也可在所辖区域内对在逃涉案人员发布通缉令。
公安部通过传真或公安机关内部系统网络,会在一小时内将通缉令发至各省公安厅,包括被通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体貌特征,近期清晰照片等相关内容在12小时内就会传到派出所、治安、巡察、监所等部门的每一个作战队员手中,这些单位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犯罪嫌疑人涉及的关系及可能隐藏的落脚点完成架网布控,布署对辖区外来人口集中的出租房屋、中小旅店摸排,在重点路口设卡盘查、巡逻蹲守等工作。目前在一些通讯系统较先进的地区,这个速度会更快,通缉令在30分钟左右即可下发至二级指挥系统。
三、A级通缉令
“发布A级通缉令,说明其涉及的犯罪比较重大。”据公安部人士昨晚介绍,“公安部通缉令”是由公安部发布的面向全国通缉在逃人员的命令,分为“A”、“B”两个等级。“A级”是为了缉捕公安部认为应重点通缉的在逃人员而发布的命令,主要适用于情况紧急、案情重大或突发恶性案件。
公安部发布通缉令一般通过传真或者公安机关内部网络系统传送,1小时之内可将通缉令发至全国各省级公安厅,包括被通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体貌特征、近期清晰照片等,在12小时内就会传到派出所、治安、巡察、监所等部门等。目前在一些通讯系统较先进的地区,这个速度会更快,通缉令在30分钟左右即可下发至二级指挥系统。
Ⅱ 公安厅可命令和任免检察院反贪局职务吗
公安厅和检察院是两个不同司法职能的机关,任免检察院反贪局长由上一级检察院任免。公安部门没权任免检察院反贪局职务。
Ⅲ 哪一级公安机关可以下达警察命令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可以下达。
上级机关有权对下级机关下达命令。命令通常逐级下达,情况紧急时,也可以越级下达。越级下达命令时,除特殊情况外,下达命令的上级机关应当将所下达命令及时通知受令者的直接上级机关。
命令下达后,上级应当及时检查执行情况;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应当及时下达补充命令或者新的命令。下级机关必须坚决执行上级机关的命令,并将执行情况及时报告。下级认为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提出意见,上级机关应当及时给予答复。在没有明确答复之前,下级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命令的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命令。执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命令的上级机关负责。
执行中如果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命令确实无法继续执行而又来不及或者无法请示报告上级机关时,下级机关应当根据上级机关的精神要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果断临机处置,事后迅速报告。下级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范围的命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下达命令的上级机关报告。
Ⅳ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202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建设,推进新时代公安工作现代化和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令。第二条本条令是公安机关内务建设的基本依据,适用于各级公安机关及所属人民警察(以下简称公安民警)。第三条内务建设是公安机关进行各项建设的基础,是巩固和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基本任务是,严格规范工作、学习、生活秩序,铸牢忠诚警魂、培育优良警风、严明纪律规矩、提高职业素养、树立良好形象,着力锻造具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高素质专业化过硬公安队伍,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奠定坚实基础。第四条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公安机关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公安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公安工作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和着力点,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忠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创新完善社会治安治理的方式方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警之路;必须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按照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锻造一支让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公安机关肩负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是,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切实保障人民安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第五条公安机关内务建设必须坚持政治建警。必须坚决听从党中央命令、服从党中央指挥,贯彻党对公安工作的全方位领导。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第六条公安机关内务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强警。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全面深化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管理改革。坚持把抓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决维护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第七条公安机关内务建设必须坚持科技兴警。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深化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建设智慧公安。第八条公安机关内务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警。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严明警规警令,严肃警风警纪,严格行为规范。第九条公安机关内务建设必须坚持从优待警。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建立人民警察荣誉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健全依法履职保护机制。第十条公安机关内务建设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加强专业化建设,突出实战实用实效,提升公安民警职业素质能力。第十一条各级公安机关党委(党组)对本条令的贯彻落实负有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负有第一责任,各部门、警种和基层所队担负直接责任,政工、纪检监察、督察部门担负监督责任,应当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贯彻落实。第二章仪式第一节荣誉仪式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公安民警入警、评授警衔、表彰奖励、从警特定年限、退休等职业生涯重要节点,举行相应的荣誉仪式,增强公安民警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第十三条举行荣誉仪式应当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党委(党组)统一领导下,由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第十四条举行荣誉仪式,应当充分体现人民警察职业特点,根据工作需要,做到隆重、庄严、简朴。第二节宪法宣誓第十五条公安机关下列人员应当进行宪法宣誓:
(一)公安机关新任命的领导干部;
(二)新入职的公安民警。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对公安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Ⅳ 一个公安厅厅长直接给一个区公安局长下命令管用吗
公安局厅长给区公安局长下达命令是管用的,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统称公安机关,厅级为正厅级(局)。主任在地方党委、政府任职,如担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等职务的,其职级为副省(部)级。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叫公安局,局长职级同上列。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辖的地方和市、区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称为公安局。该董事的级别为董事。
县级(区)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叫公安局,官职平民政府中的职位,如县党委副书记或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等。
(5)公安厅命令扩展阅读:
公务员队伍分为15个级别。
职位与职级的对应关系如下:
(1)国务院总理:一级;
(2)副总理、国务委员:二级至三级;
(3)部级和省级职位:3至4级;
(4)部级副职、省级副职:4-5级;
(5)厅级、厅级、巡视员:5-7级;
(6)部门副职、部门副职及助理督察:6至8级;
(7)主任、县级、研究员:7-10级;
(8)厅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研究员:8-11级;
(9)科长、乡长、科员:9-12级;
(10)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科长:9至13级;
(11)工作人员:9至14级;
(12)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Ⅵ 公安部部长和省委书记同时给省公安厅厅长下达命令不一致时候厅长应该听谁的,看了破冰行动问的
你说的这个问题不存在,就是即使存在也属于公安部越级指挥。公安部是属于国家部位,而省委书记是属于地方的封疆大吏,公安厅自然归省委管,公安部下达任务命令肯定会跟省委书记打招呼,这是程序。地方官自然归地方管,中央只对派到各个省的中央委员也就是省委书记说话。反过来说,省公安厅的顶头上司是省委书记,他的人事认命是省委书记,怎么也轮不到公安部。另外举个例子,这就好比是市公安局是听市委的还是听省公安厅的,其实正常应该听市委的,但是他属于双重领导,所以工作可以由省公安厅批示,但人事认命是市委书记的事。
Ⅶ 如果市长命令市公安局长往东,省公安厅命令市公安局长往西,市局局长该听谁的
市公安局长的直属领导是市长,肯定要听市委书记的。
省厅厅长对市局局长只是业务指导关系,即使在普通地级市,也得排在市长书记后面。
至于县级市,市委书记跟省厅厅长级别不同,级别优先。
Ⅷ 紧急情况下省公安厅命令县公安局行动要告诉市公安局吗
一切听众省厅的指挥,如果纪律要求不要告知的,应当执行省厅的命令。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部令第53号)第十二条规定:
1、下级对上级的命令必须坚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下级如果认为命令有不符合实际情况之处,可以提出建议,但在上级未改变命令时,仍需坚决执行。
2、执行中如果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命令确实无法继续执行而又来不及或者无法请示报告上级时,应当根据上级的基本意图,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果断行事,坚决完成任务,事后迅速报告上级。
3、下级接到越级下达的命令,必须坚决执行。除下达命令的机关有明确要求外,在执行的同时,应当向直接上级报告;因故不能及时报告的,应当在情况允许时迅速补报。
Ⅸ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正规化建设,规范内务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制定本条令。第二条公安机关内务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建立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培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以下简称公安民警)优良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保证公安机关圆满完成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的任务。第三条公安机关内务建设,贯彻从严治警、依法治警方针,按照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坚持高效务实、加强监督、着眼基层的原则,培养公正廉明、英勇善战、无私无畏、雷厉风行的优良警风。第二章宣誓第四条宣誓,是公安民警对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的承诺和保证。新录用的公安民警必须进行宣誓。第五条宣誓的誓词
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我保证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保守秘密;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恪尽职守,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愿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为实现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奋斗!第六条宣誓的基本要求
(一)新录用的公安民警,应当在初任培训合格后,上岗前由所在单位或者培训学校组织宣誓。
(二)宣誓前,公安机关领导人员应当对宣誓人进行人民警察性质、宗旨、任务、纪律、作风等教育。
(三)宣誓场地应当悬挂警徽。
(四)参加宣誓人员应当庄重严肃、着装整齐、警容严整。第七条宣誓仪式的主要程序
(一)宣誓大会开始。
(二)奏(唱)国歌。
(三)主持人讲话(简要说明宣誓的意义,讲解誓词的基本精神)。
(四)宣读誓词(宣誓人立正,右手握拳上举至耳部,由预先指定的一名宣誓人在队前逐句领读誓词,其他人高声复诵)。
(五)宣誓人代表讲话。
(六)领导讲话。
(七)奏(唱)警歌。
(八)宣誓大会结束。
宣誓时,若结合授衔、授装进行,应当先授衔、授装,后宣读誓词。第三章内部关系第八条公安民警,不论职务高低,政治上一律平等,相互间是同志关系。第九条公安民警依据行政职务和警衔,构成上级和下级以及同级的关系。行政职务高的是上级,行政职务低的是下级,行政职务相当的是同级。在相互不知道行政职务时,警衔高的是上级,警衔低的是下级,警衔相同的是同级。第十条上级应当关心、爱护和严格管理下级。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同级之间应当在上级领导下,严格履行职责,积极合作,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第十一条上级有权对下级下达命令。命令通常按级下达,情况紧急时,也可以越级下达。越级下达命令时,除特殊情况外,下达命令的上级应当将所下达的命令通知受令者的直接上级。
命令下达后,上级应当及时检查下级的执行情况;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应当及时下达补充命令或者新的命令。第十二条下级对上级的命令必须坚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下级如果认为命令有不符合实际情况之处,可以提出建议,但在上级未改变命令时,仍需坚决执行。
执行中如果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命令确实无法继续执行而又来不及或者无法请示报告上级时,应当根据上级的基本意图,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果断行事,坚决完成任务,事后迅速报告上级。
下级接到越级下达的命令,必须坚决执行。除下达命令的机关有明确要求外,在执行的同时,应当向直接上级报告;因故不能及时报告的,应当在情况允许时迅速补报。第十三条不同建制的公安民警在共同执行任务时,应当服从上级指定的负责人的领导和指挥。如果发生重大治安案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暴乱、骚乱以及追捕逃犯等紧急情况,在建制不明时,由行政职务高的公安民警负责指挥;一时难以区别行政职务高低时,由行政警衔高的公安民警负责指挥。第十四条公安机关之间及各警种、各部门之间,应当按照各自职能和分工,密切合作,互相支持,协调一致地进行工作。第四章警容风纪第十五条着装
公安民警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着警服,保持警容严整。
(一)除不宜或者不需要着装的情形外,在工作时间必须着警服。
(二)应当配套穿着警服,不同制式警服不得混穿。
(三)应当规范缀钉、佩带警衔标志、警号、胸徽、帽徽、领花、臂章等,不得佩带其他与人民警察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
(四)应当爱护和妥善保管警服、警衔标志、警号、胸徽、帽徽、领花、臂章等。
Ⅹ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督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以下简称《督察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督察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障和监督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第三条现场督察是指警务督察人员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执法执勤活动中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的同步监督和检查。第四条督察人员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第五条各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应当自觉接受督察机构及其督察人员依法对其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的监督。第二章督察机构和督察人员第六条公安部督察委员会领导全国公安机关的督察工作,警务督察局承担公安部督察委员会办事机构职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负责本级公安机关督察工作并领导下级公安机关的督察工作,对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和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负责。第七条公安部督察委员会由督察长、副督察长和委员组成。
督察长、副督察长的人选由公安部部长提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免。
督察委员会委员的人选由督察长提名,报公安部部长批准。第八条公安部督察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公安部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二)审定全国公安机关警务督察工作的部署;
(三)发布有关公安机关警务督察工作的决定和命令;
(四)审议和批准警务督察工作年度计划和执行情况报告;
(五)定期听取警务督察员的工作汇报;
(六)应当由督察委员会行使的其他职权。第九条公安部督察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由督察长召集。必要时,督察长可以随时召开会议,部署警务督察工作。第十条公安部督察委员会每半年向公安部部长报告全国公安机关警务督察工作的情况。
对重大事项的督察情况随时向公安部部长报告。第十一条公安部警务督察局配备局长一名,副局长若干名,内设警务督察队和与督察工作相适应的处、室。第十二条公安部警务督察局的职责是:
(一)对公安部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二)指导和协调全国公安机关的督察工作;
(三)了解和掌握各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履行职责的情况;
(四)制定警务督察工作的有关制度。
(五)部署全国统一的专项督察任务,制定督察工作方案;
(六)组织、指导全国公安机关督察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七)协助本部人事部门做好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督察长、副督察长的管理工作。
(八)履行《督察条例》和公安部督察委员会赋予的其他职责。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建立督察机构,其具体设置为:
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配备督察长一名、副督察长二名,设警务督察处。
市(地、州、盟)公安局(处)配备督察长一名、副督察长二名,设警务督察室。
县(市、旗)公安局配备督察长一名,设警务督察队。
各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建立由专职人员组成的警务督察队。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督察长、副督察长在提请任免之前,必须征求上一级公安机关的意见。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督察机构的职责是:
(一)负责本级机关督察工作并领导下级公安机关的督察工作;
(二)负责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的监督;
(三)制定本地区督察工作的有关制度;
(四)组织、实施对本级公安机关和下级公安机关督察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五)协助人事部门做好对下级公安机关督察长、副督察长的考察管理工作;
(六)办理上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和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交办的督察事项;
(七)履行《督察条例》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十六条各级公安机关必须按照《督察条例》规定的条件选配专职督察人员。
各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督察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合格后才准予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