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聊斋武则天命令百花齐开

聊斋武则天命令百花齐开

发布时间:2022-09-09 18:18:58

⑴ 武则天是怎么让百花齐放的

一、唐时,一个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气,武则天到后苑游玩,只见天寒地冻,百花雕谢,万物萧条,心里十分懊恼:若一夜之间,百花齐放,该多好,以我堂堂武则天之威,想那百花岂 敢违旨!想到这,她面对百花下诏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武则天诏令一出,百花仙子惊慌失措,聚集一堂商量对策。有的说:“这寒冬腊月要我们开花,不合时令,怎办到?有 的说:“武后的圣旨怎么违背呢?不然,一定会落个悲惨的下场;”众花仙默然,她们都目睹过武则天“顺我者昌,逆我者 亡”的种种行为,怎么办呢?第二天,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尽管狂风呼啸,滴水成冰,但众花仙还是不敢违命。只见后苑中,五颜六色的花朵真的顶风冒雪,绽开了花蕊。武则天目睹此情此景,高兴极了,突然,一片荒凉的花圃映入眼 帘,武则天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这是什么花?怎敢违背朕的圣旨?”大家一看,原来全是牡丹花。武则天闻听大怒:“马上把这些胆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贬到洛阳去:”谁知,这些牡丹到洛阳,随便埋入土中,马上就长出绿叶,开出花朵 娇艳无比。武则天闻讯,气急败坏,派人即刻赶赴洛阳,要一把将牡丹花全部烧死。无情的大火映红了天空,棵棵牡丹在 大火中痛苦地挣扎,呻吟,然而,人们却惊奇发现,牡丹虽枝干已焦黑,但那盛开的花朵却更加夺目。牡丹花就这样获得了“焦骨牡丹”的称号,牡丹仙子也以其凛然正气,被众花仙拥戴为“百花之王”。从此以后,牡丹就在洛阳生根开花,名甲天下。
二、延伸:
史书上记载是有这个事情.历史专家也认为极有可能是真事.原因如下:
1、武则天要在寒冬看百花齐放并不是想看花,而是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主要是看人。
2、这些花应该是温室培养的.武则天早有预谋,命令百花齐放的目的就是要让不服从她的官员和百姓相信她本人是弥勒转世,连花王都必须听从。
3、武则天下了命令,地方官员做的面子工程。
关于此事,另有一说:武则天称帝,朝中裴炎、徐敬业合谋起事。后徐敬业在扬州造反,裴炎写密信给徐敬业,被人告发,信中只有“青鹅”二字,被武则天识破是拆字谜“十二月,我自与”,意即徐敬业十二月发兵,裴炎内应。武则天便设计在游上苑前把政敌一举歼灭。“明朝游上苑……”表面上是武则天命令百花齐放,实际上是暗中下达行动命令。但《资治通鉴》认为“青鹅”一事,是“当时构陷(裴)炎者所言,非其实也”。

⑵ 武则天醉酒后,写诗命令百花开放,百花就开了。

这是个传说.

传说,天授二年腊月初一,西京长安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沼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在严寒凛冽挺立依然,来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被誉为"焦骨牡丹"。

⑶ 武则天百花齐放的故事

武则天百花齐放的故事出于镜花缘。腊月的一日,武则天突发奇想,天下之人无一不听我之号令,那么百花也得遵我所旨了。于是乎下了一道圣旨“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次日,果然奇迹发生,上苑百花齐放了。

⑷ 武则天当年怎么让百花开放的

《镜花缘》中描写,武则天酒醉后认为百花应和自己的意愿,随着梅花来讨朕的欢喜,不敢不遂朕心所欲,于是到群芳圃,却没有百花齐开,一个小太监建议武则天再亲自下一道御旨,于是武则天醉笔草草写了四句: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然后吩咐太监拿去盖上御印,到上林苑张挂。然百花仙子却并不在仙洞中,于是百花匆匆忙忙去开花了,只是牡丹还在寻找百花仙子,没去开花。武则天挑出花圃中半数牡丹,把枝梗炙枯,一个时辰不到,牡丹也开花了。

⑸ 武则天命百花齐放真还是假

【壹、武则天命百花齐放】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一天,她在皇宫内的阁楼里,喝酒吟诗作乐。

这时候正值冬天最冷的时节,只见白雪纷飞,武后已喝得几分醉意,兴致正浓时,忽然闻到一阵阵的扑鼻清香,她不禁抬头往外一看,原来是庭前的腊梅绽开了。

武后高兴的吩咐宫女说道:“腊梅一定是知道我正在喝酒作乐,所以殷勤的来助我的兴,你们去给她们通通挂上红绫金牌吧!我和公主要到群芳圃和上林苑去赏花!那些花知道我平常最喜欢她们,一定也都开放了,现在就立刻备车前往吧!”

太平公主在一旁劝母亲不要去,可是武后喝醉了,哪里还能听得进去呢?大家只得侍候武后,来到群芳圃。

果然,在这麼冷的冬天,除了腊梅、水仙、天竺、迎春花外,哪里还能看到什么别的花开呢?这可把武后的酒意都羞醒了!

这时,来了一个小太监向武后报告说:

“大概花仙们还不知道您要来赏花哩!所以没有赶得及开放,我已向她们说了您的旨意,如果您能够亲自下一道圣旨,明天它们自然都会开花的。”

武后想了一想,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写了四句话,意思是说:

“明天早上我要来此赏花,马上让春天知道,花儿们必须连夜绽放,不可以等早晨的风来催你们。”太监就把御旨高高的挂了起来。

公主和大家都暗暗觉得好笑,明天将会是什么样儿的光景呢?

这下子,群芳圃和上林苑里的花仙们,可紧张起来了。

她们为什么紧张呢?因为她们听到地上的女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要她们百花齐放呢!这可如何是好?各种花开的时令都不对呀!可是皇帝的命令怎可违抗?于是她们齐聚在天上百花仙子的仙洞中,吱吱喳喳的商量着;但是专门负责她们开花的主人—百花仙子却不见了!

圣旨谁来接?谁来下令她们开花?她们要不要开花呢?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全都赶紧分头找百花仙子去了。可是,天上的仙洞那么多,什么百草仙子、百榖仙子……都找过了,就是找不着!谁都没想到,此时百花仙子正悠哉的和麻姑下棋呢!

于是有的花仙说:“我们一定得等候百花仙子的命令。”

有的花仙说:“我们道行浅、身分卑微,不开花的责任可担待不起;既然找不到仙子,时辰又快到了,看来我们只好先去开花了!”

又过了一会儿,还在等候的花儿,眼见仍然没有音讯,太阳又快升起了,也只好赶紧去开花。

最后,剩下牡丹花仙独自到处寻找百花仙子,一直到辰时才回到洞中,她看到依然只有两个女童在看守仙洞,没法儿可想了,最后也只好赶去开花。

武后一早起来,太监就来报告:

“早上各处群芳大放。”

武后高兴极了,立刻召来公主,吃过饭就到上林苑赏花去了。

只见百花齐放,一时万紫千红、争妍斗艳,好一幅初春的景象;但是看到数千株牡丹花,却没有开放,武后不禁大怒道:

“牡丹是花中之王,竟敢不遵旨?平日我待她们那么好,冬天围起布幔避寒霜,夏天架冷篷为她们遮太阳,三十年来都如此,现在竟然不顾我的恩情!”

公主连忙说道:“恐怕是她们的花朵较大,不易开放,您就再宽限半日吧!”

武后说:“既然你替她们求情了,我就再给她们两个时辰,如果到时仍未开花,就不能怪我了。”并吩咐太监:

“现在你们烧一千盆炭火,侍候牡丹开花,如果还不开花,就把牡丹全部烧掉让她绝种吧!”

当大家正热烈的在赏花、品花,谈论着百花的时候,宫女急匆匆的来报告说:

“牡丹花已含苞,马上就要开了。”

武后说:“那就把火盆撤走吧!”

她的怒气总算消了,但仍是有些不快,她又命令说:

“将皇宫内所有的四千株牡丹,全都贬送到洛阳去!我不想再看到她们了。”
回答者:超级梦幻1224 - 助理 二级 5-7 08:51

武则天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回答者:合理倾销 - 童生 一级 5-7 09:56

这肯定是假的。花是没有敢管的。
回答者:2469229 - 魔法师 四级 5-7 10:04

瞎掰的。
回答者:yuzhu5566 - 秀才 三级 5-7 11:20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一天,她在皇宫内的阁楼里,喝酒吟诗作乐。

这时候正值冬天最冷的时节,只见白雪纷飞,武后已喝得几分醉意,兴致正浓时,忽然闻到一阵阵的扑鼻清香,她不禁抬头往外一看,原来是庭前的腊梅绽开了。

武后高兴的吩咐宫女说道:“腊梅一定是知道我正在喝酒作乐,所以殷勤的来助我的兴,你们去给她们通通挂上红绫金牌吧!我和公主要到群芳圃和上林苑去赏花!那些花知道我平常最喜欢她们,一定也都开放了,现在就立刻备车前往吧!”

太平公主在一旁劝母亲不要去,可是武后喝醉了,哪里还能听得进去呢?大家只得侍候武后,来到群芳圃。

果然,在这麼冷的冬天,除了腊梅、水仙、天竺、迎春花外,哪里还能看到什么别的花开呢?这可把武后的酒意都羞醒了!

这时,来了一个小太监向武后报告说:

“大概花仙们还不知道您要来赏花哩!所以没有赶得及开放,我已向她们说了您的旨意,如果您能够亲自下一道圣旨,明天它们自然都会开花的。”

武后想了一想,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写了四句话,意思是说:

“明天早上我要来此赏花,马上让春天知道,花儿们必须连夜绽放,不可以等早晨的风来催你们。”太监就把御旨高高的挂了起来。

公主和大家都暗暗觉得好笑,明天将会是什么样儿的光景呢?

这下子,群芳圃和上林苑里的花仙们,可紧张起来了。

她们为什么紧张呢?因为她们听到地上的女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要她们百花齐放呢!这可如何是好?各种花开的时令都不对呀!可是皇帝的命令怎可违抗?于是她们齐聚在天上百花仙子的仙洞中,吱吱喳喳的商量着;但是专门负责她们开花的主人—百花仙子却不见了!

圣旨谁来接?谁来下令她们开花?她们要不要开花呢?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全都赶紧分头找百花仙子去了。可是,天上的仙洞那么多,什么百草仙子、百榖仙子……都找过了,就是找不着!谁都没想到,此时百花仙子正悠哉的和麻姑下棋呢!

于是有的花仙说:“我们一定得等候百花仙子的命令。”

有的花仙说:“我们道行浅、身分卑微,不开花的责任可担待不起;既然找不到仙子,时辰又快到了,看来我们只好先去开花了!”

又过了一会儿,还在等候的花儿,眼见仍然没有音讯,太阳又快升起了,也只好赶紧去开花。

最后,剩下牡丹花仙独自到处寻找百花仙子,一直到辰时才回到洞中,她看到依然只有两个女童在看守仙洞,没法儿可想了,最后也只好赶去开花。

武后一早起来,太监就来报告:

“早上各处群芳大放。”

武后高兴极了,立刻召来公主,吃过饭就到上林苑赏花去了。

只见百花齐放,一时万紫千红、争妍斗艳,好一幅初春的景象;但是看到数千株牡丹花,却没有开放,武后不禁大怒道:

“牡丹是花中之王,竟敢不遵旨?平日我待她们那么好,冬天围起布幔避寒霜,夏天架冷篷为她们遮太阳,三十年来都如此,现在竟然不顾我的恩情!”

公主连忙说道:“恐怕是她们的花朵较大,不易开放,您就再宽限半日吧!”

武后说:“既然你替她们求情了,我就再给她们两个时辰,如果到时仍未开花,就不能怪我了。”并吩咐太监:

“现在你们烧一千盆炭火,侍候牡丹开花,如果还不开花,就把牡丹全部烧掉让她绝种吧!”

当大家正热烈的在赏花、品花,谈论着百花的时候,宫女急匆匆的来报告说:

“牡丹花已含苞,马上就要开了。”

武后说:“那就把火盆撤走吧!”

她的怒气总算消了,但仍是有些不快,她又命令说:

“将皇宫内所有的四千株牡丹,全都贬送到洛阳去!我不想再看到她们了。”
这肯定是假的。花是没有敢管的。

⑹ 武则天令百花严冬齐放是否真有其事

武则天令百花严冬齐放确有其事。

据《唐诗纪事》记载:天授二年腊月,即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有些大臣意图谋反,便诈称百花盛开,请武则天驾临上苑赏花。

武则天开始时应允此事,但很快便察觉出异图。她将计就计,一气呵成了雄浑壮阔的催花诗《腊日宣诏幸上苑》。

写完后,武则天将此作为诏书,派遣使者前往上苑宣诏,以告知花神。果不其然,腊八节凌晨,名贵花种遍布上苑,一夜之间接连开放。

(6)聊斋武则天命令百花齐开扩展阅读: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

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着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⑺ 传说武则天在登基没多久的一个冬天的晚上下令让百花盛开,而且真的如她所愿了,我想知道这个典故

关于牡丹花的传说,被李汝珍写进《镜花缘》中:
唐朝武则天时期,在冬季的某一日,大雪纷飞,于皇宫后花园中酒后因赏花不成反观雪的武则天在酒醉时向园中百花下诏令:命次日百花齐放。天上百花之仙因不在府中,未得其诏令,而众花仙又不敢违天子之命,遂命园中之花第二日早上先后开放,唯独不见牡丹花开。武则天次日醒来悔于酒醉时下令,恐天子颜面尽失。得报园中百花一夜尽开,大喜,至园中观之,发现只有牡丹竟敢抗旨,大怒,命将园中牡丹拨出焚之,将城内牡丹花尽数除尽,又命今后牡丹花只能在洛阳生长繁息,不得超越洛阳区域……原来牡丹花仙亦知晓天子所下之令,只因不愿私自违反天地所定之戒规,恐乱四季之律,乃立定主意不接旨,势不向强势低头,甘愿因此而获罪,被驱逐城外,只能在洛阳生息。牡丹花仙的行为,一直被人们传说至今……

⑻ 武则天是怎么让长安的百花开花的,但维独牡丹不开呢

是镜花缘 资料补充:《镜花缘》这部小说,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第一回到第五十回,这是第一部分。这个部分所叙述的:武则天夺取了唐帝国的政权,改国号为周,废了她的儿子唐中宗,自己做了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个女皇帝。唐室旧臣徐敬业、骆宾王等起兵,企图恢复唐帝国,但全部失败。一天,在残冬大雪严寒的气候里,武则天乘醉下诏,要百花齐放。总管百花的女神,名百花仙子,其日恰好出游,不在渭府。众花神无从请示,只好开花。上帝因百花仙子并未奏闻,竟然“任昕部下,呈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于是把百花仙子和其他九十九位花神,都贬降凡尘。百花仙子降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取名小山。唐敖进京应试,中了探花,谁知却因当初曾和徐敬业等结拜为异姓弟兄,经人告发,致被革去探花,仍然降为秀才。唐敖受了这个打击,对世事感到消极。他的妻弟林之洋,一向跑海外经商,恰好这时又要跑一趟。于是唐敖就和他结伴同行,想借游览来抒散郁闷。一路上,经过了许多国家,见识了许多奇风异俗、奇人异事和神怪的草木虫鱼鸟兽。后来唐敖吃到了“仙草”,“入圣超凡”,进入小蓬莱山上,再没有回家。唐小山得到父亲失踪的消息,就逼着林之洋带领她到海外去寻访,按照上次路线,遍历艰险,终于未见。走到小蓬莱,从一个樵夫的手中得到唐敖的信,信中要她改名“唐闺臣”,约她中过才女,再行相聚。山上有泣红亭,亭中有碑,上镌一百名花神所主管的花名和降生人世后名姓,从“司曼陀罗花仙子第一名才女蠹书虫史幽探”起,到“司百合花仙子第一百名才女一卷书毕全贞”止。其中有“司百花仙子第十一名才女梦中梦唐闺臣”。每人名下,都注有事迹。唐闺臣就把碑文全部抄下,上船回国。
第五十一回到第一百回,是第二部分。这个部分叙述的: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人,名次恰如泣红亭中碑文所载。才女们举行了多次庆祝的宴会,在宴会中,表演了“书、画、琴、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法,……还有各样灯谜,诸般酒令,以及双陆、马吊,射鹄、蹴球,斗草、投壶,各种百戏之类”。后来分别散去。唐闺臣再去小蓬莱寻父,也入山不返。这时候,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和剑南节度文芸联合一起,起兵反对武则天。才女中章兰英等数十人,因夫妻、姻亲关系,参加军中,有殉难而死者。终于大军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关,武则天失败,唐中宗复辟,仍尊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又复下诏,宣布明年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全书到此结束。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李汝珍花了10年心血才完成的。《镜花缘》一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被劾为“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贬到人间。

进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阀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北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

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后唐敖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在“君子国”商人收低价讨好货,国王严令禁止臣民献珠宝,否则烧毁珠宝并治罪;“大人国”的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女儿国”里林之洋被选为女王的“王妃”,他被穿耳缠足;在“两面国”里的人前后都长着脸,每个人都有两个面孔,前面一张笑脸,后面浩然巾里藏着一张恶脸,这些人都虚伪狡诈;“无肠国”里的人都没有心肝胆肺,他们都贪婪刻薄;“豕喙国”中的人都撒谎成性,只要一张嘴,就都是假话,没有一句是真的;“跂踵国”的人僵化刻板。

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

唐入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明年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唐小山又去参加“红文宴”。

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1763-1830年)
《镜花缘》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灿、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清代着名小说家李汝珍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作者李汝珍,自小多才多艺,曾写了一本音韵方面的书,叫“音鉴”。可是他一直不得志,最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这本“镜花缘”。
镜花缘共一百回,它的背景故事,交错着唐代武则天女皇的事迹,百花仙子的谴降人间,及秀才唐敖在海外遇的奇人怪事……种种经历写成。
小说中,不得志的主角——唐敖——随着大舅子遍游海外诸国,其中到处所见都是奇风异俗,甚有劝世意义又富奇想,读来轻松风趣,使人能领略作者的用心。
其中夹杂忠君、孝亲、友情等思想。最值得一提的是能在旧式男性中心社会中,宣扬女子才学,伸张女权,提出女性问题。他批评社会的丑恶面,也以描写游历诸国的见闻,呈现了人性的诙谐及讽刺,甚具社会及教育价值。

⑼ 武则天一纸召书令百花齐放

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

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虽然人人都知道,为了文章的连贯性,这里还是要叙述一下。根据《镜花缘》第四回“吟雪诗暖阁赌酒 挥醉笔上苑催花”以及第五回“俏宫娥戏夸金盏草 武太后怒贬牡丹花”的记载,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武则天边赏雪,边与上官婉儿赌酒吟诗。上官婉儿做“雪”诗一首,武则天就喝一杯酒。喝着喝着,忽然有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后不觉龙颜大悦并异想天开地认为,园中各花也应该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便吩咐备辇,准备与公主一起去赏花。这时公主说:“花卉开放各有其时,现在又不是春天,怎么会有花开呢?腊梅原是冬花,这时开很正常。”公主是个明白公主,知道自然是有时有序的。可武后不听这一套,觉得自己是“圣天子百灵相助” ,夺人工挽造化不成什么问题。

当然残酷的现实给了这位认为人定胜天的同志一记响亮的耳光。幸亏有会来事的太监,这么给武后圆场:“据奴婢看来,大约众位花仙还不晓得万岁要来赏花,所以未来伺候。刚才奴婢已向各花宣过圣意,倘万岁亲自再下一道御旨,明日自然都来开花了。”于是武后提笔写下四句: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剩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一起来,各处群花大放,真是锦绣干坤,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开。于是武后大怒,认为她平时对牡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在用炭火炮烙之后更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

这个故事很可疑。能以诗佐酒,武后绝对是雅人一个,怎么想象她会做出炮烙牡丹这等焚琴煮鹤之举?而且武后最爱洛阳,把牡丹送去洛阳也算不得进了冷宫。就算以上两点都不足为奇,冬天百花遵从皇上之令而盛开总不像真的吧,太违反自然规律了。

翻翻龙袤的《全唐诗话》,里面是这样说的:“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幸上苑,许可,寻复疑之。先遣使宣诏曰:‘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原来如此。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月,一些大臣们诈称百花开放,请武后到上苑赏花。武后同意了,后来又怀疑其中有诈,于是先派使臣宣诏(也就是读了那首诗)。结果第二天早上果然满园子名花盛开,群臣拜服,都相信武则天果然可以驱使花神,乃真命天子。龙袤认为是武则天使用了某种异术,达到其转移唐祚的目的。

据说《镜花缘》便是根据这一段得来的构思。如果这一记载属实,那么可以猜断的是,武则天使用的大概是“堂花术”,也就是现在很普通的温室栽培法。

关于堂花,记载很多,说法也有几种。

历史上最早的温室可能出现在秦朝。那还是秦始皇时代的某个冬季,曾经收获了据说是在骊山种植的瓜果。

明确的记载出现在汉代。《汉书·召信臣传》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是汉元帝时的事。晋王嘉《拾遗记》说,“汉兴至哀、平、元、成,尚宫室,崇苑囿,孝哀广四时之房”, 这种“四时之房”也应是温室设施。“言火其下,使土气蒸发,郁暖而养之,强使先时成熟也。”(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通鉴》胡注)

唐朝时内宫的园圃中使用温泉灌溉,唐还设立了“温汤监”这一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此事。

到了宋朝,出了个育花能手马塍,暖房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卷十六专门有一条“马塍艺花”,记载得很清楚:

“马塍艺花如艺粟,橐驰之技名天下。非时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灵。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或作塘)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黄,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薰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若牡丹、梅、桃之类无不然,独桂花则反是。盖桂必凉而后放,法当置之石洞岩窦间,暑气不到处,鼓以凉风,养以清气,竟日乃开。此虽揠而助长,然必适其寒温之性,而后能臻其妙耳。”

堂花术就是在用纸糊的房子里,土中加以牛溲马尿以及硫磺来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地上开沟,沟里放进热水,热气腾上来屋里温度得到提升,这样花卉会提前开放。

清《日下旧闻考》:“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所谓唐花,又名堂花也。其法自汉即有之。汉世大官园冬葱韭菜茹覆以屋庑,尽夜然煴火得温气,诸菜皆生。召信臣为少府,谓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供奉,奏罢之。唐人诗曰:“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亦是此法。

这里出现了“唐花”的说法。

通常的看法是,写作唐,则与加温有关,唐又通煻,而煻则为灰中的火,这种火适合于慢慢加温。写作堂,则见“马塍艺花”一节,它与屋子有关。

然而,清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唐花》这样说:“凡卖花者,谓熏治之花为唐花。”唐花因其以暖气薰开,故也叫薰花,又叫课花。后面他还说:“每至新年,互相馈赠。牡丹呈艳,金橘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治,尽在一堂,故又谓之堂花也。” 是另一种解释。

北京中山公园里有一座唐花坞,就是得名于此。明清时北京的“唐花”盛极一时,丰台附近“居民向以艺花为业”。

据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惟冬花支尽三季之种,坯土窖藏之,蕴火坑晅之,十月中旬,牡丹已进御矣!”明末徐光启这样写道:“今京师窖藏菜果,三冬之月,不异春夏。亦有用法煨艺,令冬月开花结蓏者。”

清诗有云:“天桃郁李杏花天,暖窖熏笼自隔年;才得一枝倾国色,豪家不惜买千钱。”可见当时温室培植的名花异卉风行一时,价值很高。

据《燕京岁时记》载:“两庙花厂尤为雅观。至于春花中如牡丹、海棠、丁香、碧桃之流,皆能于严冬开放,鲜艳异常,洵足以巧夺天工,预支月令。”

由以上种种可见,《镜花缘》里提到的百花隆冬开放也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武则天手下一定有懂得花卉培养技术的专门人才,他们成功地使用了堂花术。我先前嘲笑武则天竟是错了,原来人定胜天是可以这样实现的。利用先进的知识蒙骗愚昧的大臣,这种权谋使得倒也不坏。而且,对比以前各位采用那些诗谶啊顺口溜啊等等不入流的常规手法,武则天这个玩得比较高级,形式也比较新颖。什么斩白蛇啊吞龙涎啊屁股上长黑痣啊,都是一些莫须有的事情,说不清也瞧不着,估计谁都是半信半疑。武则天号令百花可是公开表演,技术含量那是相~当的高,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确实有着非凡的智慧。

阅读全文

与聊斋武则天命令百花齐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千聊免费课程可以重新加密吗 浏览:507
python能代替php吗 浏览:252
phpexcel样式 浏览:265
安卓手机有没有什么软件可以阻止弹广告的 浏览:306
linux局域网搭建服务器 浏览:690
python编译器mac 浏览:293
windows的doc命令 浏览:463
nfc全加密门禁卡 浏览:636
身份信息被加密 浏览:482
我的盐城app怎么添加不了家庭成员 浏览:493
php商城并发 浏览:348
熊猫绘画app怎么做出大佬的笔刷 浏览:603
云存储服务器知识 浏览:461
服务器cpu是什么指令集 浏览:591
糖猫t10怎么安装app 浏览:992
电脑加密u盘怎么使用 浏览:518
linux如何升级php版本升级 浏览:841
二级程序员c语言难度 浏览:353
批处理编译qt 浏览:67
铁友app怎么查询机票订单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