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路军和新四军为什么不敢跟日军进行正面的大规模的决战
从解放战争中看,共军战斗力不弱,甚至可以说是超强的。但是,在势力相对弱小的抗战时期,过度暴露实力,将会招致国民党的打击。皖南事变便是如此,为了剿共,国军甚至可以与日军被动的联合在一起。因为蒋知道,在美英苏的共同作战下,日军的失败是早晚的。但日军失败的同时不能把共军养起来。而共军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能打但是不打,否则皖南事变就是下场
⑵ 为什么说八路军不是正规军
当时国民政府赋予的番号就像1楼说的一样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共三个师的编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队一个师的编制应该是不超过2万人左右,可众所周知,抗战结束内战开始前八路军总人数已超过百万。
并且八路军并非完全执行重庆国民政府在抗战中对其下达的命令。
⑶ 国军那么厉害怎么打不过土八路
你这是被误导了
前期怎么会打不过呢
八路军经过多次被围剿
而且最后被打跑的没有地方,只能爬雪山过草地,这怎么叫打不过
只是后来
抗日战争爆发
八路借机会发展壮大自己了
特别是赢得中国人中人数站最多的农民的支持
那时候的战争就是人的战争,武器在牛B,也比不上人多啊
所以后来才会有鼓励生育的方案啊
⑷ 八路军的由来是什么
八路军是在国共合作时红军的编号,在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一直断尾求生的蒋介石有点清醒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喂不饱侵略者,这次日本直掐咽喉。江浙是蒋介石发家之地,也是英美等国在华重要利益所在地,非东北、华北可比。多年来,江浙为蒋介石提供了足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
蒋介石再三权衡后,终于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8月中旬举行的第5次国共会谈才出现了新的转机。蒋介石在调动国军淞沪会战的同时,同意红军改编为3个师,领导权完全给中共。番号是第八路军。
(4)八路军为什么不听国军命令扩展阅读:
1937年8月25日,中央军委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设总指挥部,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下辖以红一方面军为主改编的第115师、以红二方面军为主改编的第120师、以红四方面军为主改编的第129师及八路军总部直属队,全军编制4.5万人。
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全师1.55万人。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全师1.4万人。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全师1.3万人。
⑸ 小兵张嘎为什么只讲八路不讲国军
《小兵张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崔嵬、欧阳红樱联合执导,安吉斯、张莹、葛存壮、于中义主演。该片于1963年在中国上映。
以当时的政治环境,基本上国军都是搞摩擦的反对派形象出现。在抗日题材的电影里面根本没有反对派的余地。
⑹ 鬼子和八路作战输多赢少和国军作战则恰恰相反,原因在哪里呢
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促使国共双方停止了内战,达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战斗的过程中,国军作战虽然英勇,却连连失利;八路军装备更差,却和鬼子作战中练练胜利,这是为啥呢?
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当初国军能灵活抗敌,估计日军也不会进展的那么顺利吧。
抗日战争最终能够取得胜利,并不像影视剧中描述的那么轻易,我们付出了许多努力才换来了最终胜利的果实。在作战过程中,战略方法极为重要。只有选择对了方式方法,才能够赢得胜利。
如果一开始我军选择正面对抗,必定伤亡惨重。那些幸存下来的抗战老兵每每回忆自己浴血奋战的场景,都会不禁泪流满面。我们出生于和平年代应该倍感珍惜,对于这些抗战老兵的付出我们也要时刻铭记。
⑺ 八路军是国民党吗
八路军不是国民党军队,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
⑻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为什么是属于国军的序列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结果。
为促成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防止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集团军,一般称之为“八路军”。南方各省游击队改编为新编陆军第四军,简称“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