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indows 命令行详解手册:第2版的目录
第一部分windows命令行基础.
第1章windows命令行概述 2
1.1命令行基础 2
1.1.1理解windows命令shell 2
1.1.2理解ms-dos命令shell 5
1.1.3理解windows powershell 6
1.1.4配置命令行属性 8
1.1.5使用命令历史 9
1.2使用补充的组件 10
1.2.1在windows vista中使用微软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 10
1.2.2注册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包 10
1.2.3配置与选择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 11
1.2.4删除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 11
1.2.5删除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软件包 12
第2章充分利用命令行 13
2.1管理命令shell的启动方式 13
2.2使用命令路径进行工作 15
2.2.1管理命令路径 15
2.2.2管理文件扩展与文件关联 16
2.3标准输入、输出及错误日志的重定向 17
.2.3.1将标准输出重定向到其他命令 17
2.3.2i/o与文件的重定向 18
2.3.3标准错误输出的重定向 18
2.4命令的结链与分组 19
2.4.1使用命令链 19
2.4.2命令分组 20
第3章命令行脚本基础 21
3.1创建命令行脚本 21
3.2脚本的常见语句与命令 22
3.2.1清除命令shell窗口 23
3.2.2为脚本添加注释 23
3.2.3管理文字的显示方式与命令回显方式 24
3.2.4使用@对命令回显进行调整 25
3.2.5设置控制台窗口的标题与颜色 25
3.3向脚本传递参数 26
3.4熟悉变量 27
3.5在脚本中使用变量 28
3.5.1变量命名 28
3.5.2设置变量值 29
3.5.3替换变量值 30
3.5.4变量作用范围局部化 31
3.6使用数学表达式 32
3.6.1使用算术运算符与赋值运算符 32
3.6.2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 33
3.6.3模拟指数操作 33
3.7命令行选择语句 34
3.7.1使用if语句 34
3.7.2使用if not语句 35
3.7.3使用if defined与if not defined语句 35
3.7.4使用嵌套的 if 语句 35
3.7.5在 if 语句中进行比较 36
3.8命令行迭代语句 36
3.8.1迭代的基础 36
3.8.2遍历一系列值 37
3.8.3在成组的文件中迭代执行 38
3.8.4在目录中迭代执行 38
3.8.5分析文件的内容与输出 40
3.9创建子程序与过程 41
3.9.1使用子程序 42
3.9.2使用过程 43
第二部分使用命令行管理windows系统
第4章部署windows服务器 46
4.1服务器配置管理 46
4.2使用角色、角色服务与功能 47
4.3管理角色、角色服务与功能 51
4.3.1servermanagercmd基础 51
4.3.2查询已安装的角色、角色服务与功能 56
4.3.3安装角色、角色服务与功能 57
4.3.4移除角色、角色服务与功能 58
第5章管理windows系统 59
5.1检查系统信息 59
5.2操作注册表 61
5.2.1理解注册表与键值 61
5.2.2查询注册表值 63
5.2.3比较注册表值 63
5.2.4注册表键的保存与恢复 64
5.2.5添加注册表键 65
5.2.6复制注册表键 65
5.2.7删除注册表键 66
5.2.8导入与导出注册表键 66
5.2.9加载与卸载注册表键 67
5.3管理系统服务 69
5.3.1查看已配置的服务 69
5.3.2启动、终止与暂停服务 71
5.3.3配置服务的启动方式 72
5.3.4配置服务的登录方式 72
5.3.5配置服务的恢复方式 73
5.4从命令行重启与关闭系统 75
5.4.1管理本地系统的重启与关闭 76
5.4.2管理远程系统的重启与关闭 76
5.4.3添加关机或重启原因与注释 77
第6章事件记录、追踪与监控 79
6.1windows事件日志 79
6.2查看与过滤事件日志 82
6.2.1查看事件 82
6.2.2过滤事件 83
6.3向事件日志中写入自定义事件 85
6.4创建与使用保存的查询 86
6.5性能监控:基础 89
6.5.1理解如何在命令行中进行性能监控 89
6.5.2追踪性能数据 90
第7章进程监控与性能维护 94
7.1管理应用程序、进程与性能 94
7.1.1理解系统与用户进程.. 94
7.1.2检查运行中进程 95
7.1.3监控系统资源使用情况与进程 101
7.1.4终止进程 106
7.2通过监控来检测与解决性能问题 108
7.2.1监控内存分页与磁盘页面 108
7.2.2监控单个进程的内存使用与working memory set 109
7.2.3解决性能瓶颈 111
第8章管理事件与性能日志 114
8.1管理事件日志 114
8.1.1开始使用wevtutil 114
8.1.2列出可用的日志与已注册的事件发布者 115
8.1.3查看与改变日志配置 117
8.1.4导出与操作事件日志 119
8.1.5清除事件日志 122
8.2企业级集中化事件记录机制 122
8.2.1配置事件转发与收集 123
8.2.2创建订阅 124
8.2.3管理订阅 128
8.3性能日志 130
8.3.1开始使用数据收集器集 130
8.3.2操作数据收集器集 131
8.3.3收集性能计数器数据 133
8.3.4配置性能计数器警报 136
8.3.5查看数据收集器报告 139
第9章计划任务的自动运行 141
9.1在本地与远程系统上执行计划任务 141
9.1.1计划任务简介 141
9.1.2监控计划任务 145
9.2使用任务计划程序计划任务 146
9.2.1创建基本任务 146
9.2.2创建高级任务 148
9.2.3管理任务属性 150
9.2.4激活与禁用任务 150
9.2.5将任务复制到其他计算机 150
9.2.6立即运行任务 150
9.2.7移除不需要的任务 150
9.3使用schtasks设置任务计划 151
9.3.1使用schtasks/create创建计划任务 151
9.3.2创建由windows事件触发的计划任务 156
9.3.3使用schtasks /change改变计划任务 157
9.3.4使用schtasks/query查询已配置的任务 159
9.3.5使用xml配置文件创建任务 159
9.3.6使用schtasks /run立即运行任务 163
9.3.7使用schtasks /end终止运行中的任务 163
9.3.8使用schtasks/delete删除任务 164
第三部分使用命令行管理windows文件系统和磁盘
第10章配置与维护磁盘 166
10.1使用diskpart 166
10.1.1diskpart基础 166
10.1.2diskpart:一个实例 167
10.1.3理解焦点及其内涵 167
10.1.4diskpart命令与脚本 167
10.1.5diskpart:脚本实例 170
10.2安装与管理硬盘驱动器 172
10.2.1安装与检查新驱动器 172
10.2.2检查驱动器状态与配置 173
10.2.3修改驱动器分区风格 174
10.3操作基本磁盘与动态磁盘 175
10.3.1理解基本磁盘与动态磁盘 176
10.3.2设置活动分区 177
10.3.3改变磁盘类型:基本磁盘与动态磁盘的互相转换 177
10.4磁盘维护 178
10.4.1使用fsutil获取磁盘信息并管理文件系统 178
10.4.2检查磁盘的错误与坏扇区 180
10.4.3修正磁盘错误 183
10.4.4对系统启动时的自动检测进行控制 184
10.5磁盘碎片整理 185
第11章对基本磁盘进行分区 188
11.1获取分区信息 188
11.2创建分区 189
11.2.1在mbr磁盘上创建分区 189
11.2.2在gpt磁盘上创建分区 190
11.3管理盘符与挂载点 192
11.3.1分配驱动器盘符或挂载点 192
11.3.2改变驱动器盘符或挂载点 193
11.3.3移除盘符或挂载点 193
11.4格式化分区 194
11.4.1使用format 194
11.4.2使用filesystems 195
11.4.3格式化:一个实例 197
11.5管理分区 198
11.5.1将分区或卷转换为ntfs 198
11.5.2改变或删除卷标 200
11.5.3压缩分区或卷 200
11.5.4扩展分区或卷 201
11.5.5删除分区 202
第12章管理动态磁盘上的卷与raid 203
12.1获取卷信息与状态 203
12.2创建并管理简单卷 205
12.2.1创建简单卷 205
12.2.2扩展简单卷 206
12.2.3将动态磁盘联机 206
12.2.4删除卷 207
12.3通过动态磁盘上的raid提供容错功能 207
12.3.1实现raid-0:磁盘分割 208
12.3.2实现raid-1:磁盘镜像与双控 209
12.3.3实现raid-5:带奇偶校验的磁盘分割 210
12.4管理raid并从失效中恢复 212
12.4.1分离镜像集 212
12.4.2重新同步与修复镜像集 212
12.4.3修复不带奇偶校验信息的raid-0条带集 213
12.4.4重建带奇偶校验信息的raid-5条带集 213
第四部分使用命令行管理windows活动目录
第13章核心目录服务管理 216
13.1从命令行控制活动目录 216
13.1.1理解域、容器与对象 216
13.1.2理解活动目录中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217
13.1.3理解区分名 218
13.1.4使用活动目录命令行工具 218
13.2使用dsquery命令进行目录查询 219
13.2.1dsquery子命令及语法 220
13.2.2使用名称、描述、sam账号名进行搜索 221
13.2.3设定搜索的登录域与run as许可权限 222
13.2.4设定开始节点、搜索范围与对象限制 223
13.2.5设定名的输出格式 225
13.2.6结合使用dsquery与其他活动目录命令行工具 226
13.3搜索问题用户与计算机账号 226
13.4对象的重命名与移动 227
13.5从活动目录中移除对象 228
第14章管理计算机账号与域控制器 229
14.1从命令行管理计算机账号概览 229
14.2在活动目录域内创建计算机账号 230
14.2.1创建计算机账号 230
14.2.2定制计算机账号属性与组成员关系 231
14.3管理计算机账号属性 232
14.3.1查看与寻找计算机账号 232
14.3.2设置或修改计算机的位置与描述信息属性 234
14.3.3禁用与激活计算机账号 234
14.3.4重置锁定的计算机账号 235
14.3.5将计算机账号添加到某域中 236
14.3.6对计算机与计算机账号进行重命名 237
14.3.7移动计算机账号 238
14.3.8删除计算机账号 238
14.4操作域控制器 239
14.4.1安装与降级域控制器 239
14.4.2在活动目录中发现域控制器 239
14.5指定全局编目服务器 240
14.5.1发现全局编目服务器 240
14.5.2添加或移除全局编目服务器 241
14.5.3检查缓存与优先的全局编目设置 241
14.6指定操作主机 242
14.6.1发现操作主机 243
14.6.2使用命令行配置操作主机角色 244
14.7发现只读的域控制器 246
第15章管理活动目录用户与组 247
15.1从命令行中管理用户账号概览 247
15.2添加用户账号 249
15.2.1创建域用户账号 249
15.2.2自定义域用户账号属性与组成员关系 250
15.2.3创建本地用户账号 252
15.3管理用户账号 253
15.3.1查看与查找用户账号 253
15.3.2确定单独用户账号的组成员关系 254
15.3.3设置或更改用户账号属性 255
15.3.4禁用与激活用户账号 256
15.3.5重置过期的用户账号 256
15.3.6控制与重置用户口令 257
15.3.7移动用户账号 258
15.3.8用户账号重命名 258
15.3.9删除用户账号 259
15.4从命令行管理组账号概览 259
15.5添加组账号 260
15.5.1创建安全组与分发组 261
15.5.2创建本地组并为其分配成员 262
15.6管理组账号 263
15.6.1查看与寻找组账号 263
15.6.2确定组成员关系 264
15.6.3改变组类型或范围 265
15.6.4添加、移除或替换组成员 265
15.6.5移动组账号 267
15.6.6组账号重命名 267
15.6.7删除组账号 268
第五部分使用命令行管理网络
第16章管理网络打印机与打印服务 270
16.1获取打印机的支持信息与故障排除信息 270
16.1.1在命令行中操作打印机 270
16.1.2追踪打印驱动程序与打印机信息 271
16.1.3获取用于容量规划与故障排除的打印详细统计资料 274
16.2管理打印机 278
16.2.1安装物理连接的打印设备 279
16.2.2安装网络连接的打印设备 280
16.2.3列出计算机上配置的打印机 280
16.2.4查看与设置默认打印机 281
16.2.5打印机重命名 281
16.2.6删除打印机 282
16.3管理网络连接打印机的tcp/ip端口 282
16.3.1为打印机创建与改变tcp/ip端口 282
16.3.2列出打印机使用的tcp/ip端口相关的信息 283
16.3.3删除打印机使用的tcp/ip端口 284
16.4配置打印机属性 284
16.4.1添加注释与位置信息 285
16.4.2共享打印机 285
16.4.3在活动目录中发布打印机 285
16.4.4设置分隔页并改变打印设备模式 286
16.4.5打印任务的调度与优先级设置 286
16.4.6配置缓冲池与其他高级打印机选项 287
16.5解决缓存问题 288
16.5.1检查print spooler服务 288
16.5.2修复损坏的缓冲池 289
16.6管理打印队列与单个打印任务 289
16.6.1查看队列中的任务 289
16.6.2打印机的暂停与恢复 290
16.6.3清空打印队列 290
16.6.4暂停、恢复与重启单个文档的打印 291
16.6.5移除文档并取消打印任务 291
16.7备份与恢复打印服务器配置 292
16.7.1备份打印服务器的配置 292
16.7.2恢复打印服务器的配置 293
16.7.3迁移打印机与打印队列 294
第17章tcp/ip网络的配置、管理与故障排除 295
17.1使用网络服务shell 295
17.1.1操作netsh上下文 295
17.1.2操作远程计算机 297
17.1.3操作脚本文件 298
17.2管理tcp/ip设置 299
17.2.1配置ipv4 299
17.2.2配置ipv6 304
17.3支持tcp/ip网络 307
17.3.1获取并保存tcp/ip设置 307
17.3.2检查ip地址与网络接口配置 309
17.3.3操作tcp internet控制与错误消息 310
17.3.4检查分片、重组、错误消息的详细信息 312
17.3.5检查当前的tcp与udp连接 313
17.4排除tcp/ip网络故障 317
17.4.1查看诊断信息 317
17.4.2诊断常规的计算机配置问题 318
附录a基本命令行工具参考 330
附录bnetsh快速参考... 367
B. 现代管理的案例分析!高分求解!!!
前位朋友回答的专业,我来分析吧。
1、职权是组织赋予的确保该职位的工作完成的必要的工作权力,至少应包括其对下属人员工工作安排权、任免权(或建议权)等,职责是这一职位要承担的相应责任,赋予一定的责任,则一定要赋予同等的责任(权力与责任对等的原则)。
2、正式指挥链,也就是命令链。命令链每个环的下一环是其直接下属的职位(可以有多个),但每个命令环只有一个与之对应的上一环。实现信息(命令等)的逐级向下(分散)传递,及信息(反馈、汇报等)的逐级向上(集中)传递。与组织结构图一致。
组织结构图画不了。
我对医院的组织结构了解不多,从以上看,命令链应是这样的:主任护士(王英)—>基层护士监督员(李瑛)—>(科)护士长(张颖)—>护士。
3、越权就行使职权以外的权力的行为。
以上问题,实际上外科主任贾莹医生越权导致的。显然,他调走的那两个护士,并非他的下属,他无权安排其工作(到外科帮忙)。
如果必要,他应与主任护士(或与其平级的护士的主管)沟通。得到允许后,由主任护士,逐级向下安排工作。逐级向下的意思就是:通过基层护士监督员(李瑛)来安排给护士长(张颖),虽然只是一个命令(信息)的向下传递,
结果都是调两名护士过去帮忙,但不一样的是,这样传递命令的同时,逐级向下分配了工作,并逐级赋予了一定责任,(必要时)须向直接上司汇报,并对上接上司负责。
显然,对于调两名护士去外科帮忙这一工作,基层护士监督员(李瑛)没有得到直接上司上安排,(完不成)也就无须对上司负责,外科主任不是他的上司(尽管职位比李瑛高)。
另外,主任护士让护士长去做报告,也是管理上不提倡上。
这属于隔级管理(安排工作),他应安排给他的直接下属,可能他的直接下属最终也会让这个人来做。因为,对于这一工作安排,基层护士监督员(李瑛)无须对上司负责,也就无相应责任意识。可能,他会安排张颖在同样的时间其它工作,无法保证完成主任护士安排的工作,即忙于应付两个上级的安排(有时是冲突,至少在时间上,所有的这样的安排都是冲突)。
4、张颖算不上合格。对其它部门的工作配合上很有问题,力所能及的工作配合还是要的。这是态度及责任心的问题。
当然,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方式(制度),只是她消极地处理工作事务,若能积极地处理,并反馈一些问题,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她没有。我认为他的不足,仅此而已。
制度(管理方式)的作用就在于此。
5、厘清职责,明确命令链,工作配合协助的方式等(充分发挥想象)。
C. 简述绘制组织结构图的基本方法
简述绘制组织结构图的基本方法
组织结构类型:
1.直线型:最简单的组织结构类型,自上而下如同直线。一切职能都由各级行
政主管承担,不设职能部门。
优点:结构简单、命令链通畅、责任分明。
缺点:各级行政主管需要通晓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缺乏专业化分工。
适用:产品单一、规模较小的企业。军队。
2.职能型:同一层级横向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这种结构要求行政主管把相应
的管理职责和权力交给相关的职能机构,各职能机构就有权在自己业务范围
内向下级行政单位发号施令。因此,下级行政负责人除了接受上级行政主管
人指挥外,还必须接受上级各职能机构的领导。
优点:
专业化分工的职能型部门工作效率高,
可以为行政主管分担工作压力。
缺点:多头领导不利于统一指挥;不利于各部门间横向交流;
适用:现代企业基本不采用。高等院校。
3.直线职能型:前两种方式的组合。保留了直线型组织结构管理的集中统一,
职能部门只有替行政主管参谋、策划的作用,没有直接下达命令的权利。
优点:既能保证指挥的集中统一,又能体现职能部门的专业化协助作用。
缺点:职能部门横向交流较差;难以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组织全局的人才;
组织刚性大,不利于适应新情况。
适用:使用最广泛的组织结构类型
4.事业部型:
是指以某个产品、
地区或顾客为依据,
将相关的研究开发、
采购、
生产、销售等部门结合成一个相对独立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它表现为,在
总公司领导下设立多个事业部,各事业部有各自独立的产品或市场,在经营
管理上有很强的自主性,实行独立核算,是一种分权式管理结构。
优点:组织高层领导者可以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专心与组织战略
层面的规划落实。
缺点:各事业部之间的沟通协作较差;资源重复配置,管理费用较高。
5、矩阵型:将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服务、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
组织中的成员既要接受所属垂直职能部门的领导,又要工作过程中接受所属
横向产品、服务、项目小组负责人的指挥。
优点: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创造力,加速新产品技术的开
发;
缺点:双头领导易引发矛盾
下面这些图我网上找的,全类型图形图表设计软件画的
D. I/O通道的I/O指令和通道指令
(1)I/O指令:I/O指令是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由CPU执行。在采用通道的计算机系统中,I/O指令不直接控制I/O数据的传送,它只负责启动、停止I/O的过程、查询通道和I/O设备的状态、控制通道进行某些操作。
(2)通道指令及其格式:通道指令也称通道控制字CCW,它是通道用于执行I/O操作的指令,由通道从主存中取出并执行之。
命令:命令用于说明通道和设备执行什么操作。命令一般又分为基本操作位和补充位两部分。通道运行时只识别基本操作位,而不识别补充位。
数据地址:它给出本次I/O操作时的主存缓冲区首地址,在数据传送过程中,每传送一个字或一个字节,它就加1或减1。
传送字节数:它表示数据传送字节数,每传送一个字节就修改其值,当为0时,表明传送结束。
特征位:
数据链特征位(SD)若SD=1,表示下一条通道指令也是数据传送指令。
命令链特征位(CD)若CD=1,表示该通道指令执行完毕,下一条要执行的通道指令与该通道指令的操作不同。
封锁错误长度特征(SLL)错误长度是指通道指令中所给定的传送字节数与I/O设备请求传送的字节数不相等,则该通道指令执行完毕产生错误长度标志,并向CPU发出中断请求。若SLL=1,即使产生长度错标志,出不向CPU发出中断请求,继续向下执行通道指令。
封锁写入主存特征位(SKIP)SKIP=1时,禁止将I/O设备读出的数据写入主存。
程序控制中断特征位(PCI)PCI=1时,表示执行本通道指令时,允许产生一个中断条件。
说明:SD=0,CD=0本通道指令是通道程序的最后一条指令,可向CPU发出中断请求。
SD=1,CD=0下一条通道指令和本条通道的操作命令相同。
SD=0,CD=1下一条通道指令和本条通道的操作命令不同。
(3)通道程序:通道程序是由一条或若干条通道指令组成,存放在主存中,它是通过命令链和数据链等特征来实现的。
E. 设计组织机构时的六个关键因素
组织结构有6个关键因素:工作专业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1、工作专业化
工作专门化的实质是:一个人不是完成一项工作的全部,解成若干步骤,每一步骤由一个人独立去做。就其实质来讲,工作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活动。
2、部门化
一旦通过工作专门化完成任务细分之后,就需要按照类别对它们进行分组以便使共同的工作可以进行协调,工作分类的基础是部门化。
3、命令链
命令链是一种不间断的权力路线,从组织最高层扩展到最基层,澄清谁向谁报告工作。
4、控制跨度
一个主管可以有效地指导多少个下属,这种有关控制跨度的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着组织要设置多少层次,配备多少管理人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控制跨度越宽,组织效率越高,这一点可以举例证明。
5、集权与分权
在有些组织中,高层管理者制定所有的决策,低层管理人员只管执行高层管理者的指示。另一种极端情况是,组织把决策权下放到最基层管理人员手中。前者是高度集权式的组织,而后者则是高度分权式的。
6、正规化
正规化是指组织中的工作实行标准化的程度。
设计任务
组织设计任务是以组织目标为出发点,以活动分析划分为依据,其内容包括:
1、部门职能设计:按活动功能划分及整合,形成活动子集,不同的活动子集构成各个部门,将部门子集活动进行分解,形成岗位系列,测定每个岗位的活动总量,设定编制,明确部门及岗位职能。
2、权力体系设计:包括职权设计、集权与分权,职权的设计要与职能相匹配。
3、职责设计:职责设计要与职能、职权匹配。
4、管理幅度、管理层次设计。
5、信息传递方式,运行机制(活动流程)设计。
F. 我的世界命令方块链怎么用
激活连锁命令方块需要至少3点要求:
1.本身被充能
2.有指令方块朝向他
3.朝向他的指令方块被充能
我们在左边的普通CB中输入:say 1,右边的连锁命令方块中输入say 2先激活连锁命令方块,然后激活CB
如果我们把左边的CB改成RCB,则重复输入以下内容:
那么问题来了,是连锁命令方块传输的快呢还是红石快
我们坐一下试验
左边测试红石速度
右边测试连锁命令方块速度
经过测试,右边虽然有延迟,但是还要快一些,所以推荐用连锁命令方块制作电路
PS:在此非常感谢我的世界玩家凋零蛋的分享。
转载自安游网。
G. 有谁知道这个咋做,里面的市场营销部门不归副总经理管这么做成组织结构图
公司组织结构,原则是下属部门跟着领导部门走。具体到题主的问题,就是市场营销部门归哪个部门(或主管)管,就划归过去。
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正确考虑6个关键因素:工作专业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H. 我的世界链式命令方块作用是什么,怎么用,要图片。
在原命令方块箭头对着的地方放链式的,要同样的朝向
这样又不用中继器又省空间
pepc都是这样
I. 我的世界链命令块怎么用啊
命令方块(Command Block)是一种用以执行命令的方块。因为生存模式中只能通过作弊获得,它常用在多人服务器与自定义地图中。
18183问答小组爱云为您解答!
J. 我的世界链式命令方块有什么用!怎么用!图片!
命令方块(Command Block)是一种用以执行命令的方块。因为生存模式中只能通过作弊获得,它常用在多人服务器与自定义地图中。
获取
用途 编辑
另见:命令和教程/命令方块
命令方块可以被红石信号所开启。此项没有权限限制,可以被一些通常情况不能使用命令的玩家执行一个特定的命令(比如,允许所有人通过/give获得一件特定的物品,而不能让他们用/give获得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
命令方块会拥有方向(facing),决定哪个连锁方块会受到感应,哪个“条件制约”模式的命令方块执行命令会受其控制。
设置 编辑
命令方块GUI
要输入或修改命令,对命令方块点击使用键以打开命令方块GUI(图形用户界面)。GUI只会在玩家处于创造模式, 拥有相关权限才会打开。在单机游戏里,作弊必须开启使得可以编辑命令方块。在多人游戏中,只能由创造模式中的管理员所编辑。为了使命令方块能工作,以下在server.properties的配置必须设置为:
enable-command-block必须为true
op-permission-level必须为2及以上(默认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