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汉语中什么是祈使语气
Ⅱ 现代汉语中祈使句一定是命令吗
祈使句是表示要对方做或不做某事、带有祈使语气的句子。是带有请求和命令语气的。
Ⅲ 皇帝的命令在古文中有几种表示方法 请都列举出来
昭命 圣旨 上谕 王令 敕令 符节(一种皇上的身份证绳子做的发布命令就让持节的人拿着然后去传令) 圣谕
或叙事方式表达 上命xxxx......... 诏命..........
这个没有固定组合史书上这个要求本来就不严谨,只要别太歧义过格让人不解节就行了
Ⅳ 古汉语中,有表示祈使或者命令的用法吗
据我所知,有表示祈使和命令的语气助词,最常用的就是“之”
例如,“食之” 就是吃吧,命令语气。
Ⅳ 指令的汉语词语
【词目】指令
【拼音】zhǐ lìng
【英文】instruct ;order;instruction
【基本解释】旧时公文的一种,是上级对下级呈请的批示;告诉计算机从事某一特殊运算的代码。 1. 指示命令。
唐韩愈《魏博节度使沂国公先庙碑铭》:“号登 元和 ,大圣载营。风挥日舒,咸顺指令。” 元柳贯《浦阳十咏·昭灵仙迹》:“真仙帝遣司风雨,唤起渊龙听指令。” 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立刻就传来了上面的指令,将军的遗体就地火葬。”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家山(袁可立别业),……1949年,睢县人民政府指令于此处集存各种文物,并派有专人看守。”
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
2. 下行公文的一种。对下级机关有所指示时用之。
《新华日报》1943.9.18:“在次长的办公桌上,有电话机,来往的公事信。一切的指令、计划、方案与文件。”
3. 指定电子计算机实现某种控制或运算的代码。包括操作功能和操作对象等内容。
(1) ∶指导;号令 (2) ∶旧时公文的一种,是上级对下级呈请的批示(3) ∶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它规定了计算机能完成的某一操作。
告诉计算机从事某一特殊运算的代码合算:
指令种类: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位运算指令、程序流程控制指令、串操作指令、处理器控制指令。
4.指令,指基金管理人在管理基金资产时,向基金托管人发出的资金划拨及实物券调拨等指令。
Ⅵ 什么是“命令语”
命令语,就是动词的命令式。
动词命令式是以第二人称现在时单数的词干加上命令式的词尾构成。词干以元音结尾,我们就加一个命令式词尾-й,词干以一个辅音结尾,重音如果落在词尾上,或以两个辅音结尾,我们会加上-і或-ы(在绝对硬辅音后),如果重音落在词干上,则加-ь,但如果是以绝对硬辅音或唇音结尾的,则为秃尾。
复数第二人称命令式可以在单数第二人称命令式后加上це。
有的动词是带前缀вы-的,这些动词的命令式和不带前缀вы-的动词相同,但是重音一定要落在前缀вы-上。
带-ца的动词命令式,和不带-ца的动词相同,只是-ца在命令式词尾后要写成-ся。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Ⅶ 路由器全部命令和汉语翻译意思,高分送上
路由器显示命令:
router#show run ;显示接口
router#show interface ;显示接口
router#show ip route ;显示路由
router#show cdp nei ;看阾居
设置口令:
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config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hostname <hostname> ;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
router(config)#enable secret xxx ;设置特权加密口令为 xxx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xxx ;设置特权非密口令为 xxx
router(config)#line console 0 ;进控制台口(Rs232)初始化
router(config-line)#line vty 0 4 ;进入虚拟终端virtual tty
router(config-line)#login ;允许登录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xx ;设置登录口令xx
router(config)# (Ctrl+z) ; 返回特权模式
router#exit ;返回命令
配置IP地址:
router(config)#int s0/0 ;进行串Serail接口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起动接口
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设置时钟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0.1.1.1 255.255.0.0 ;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router(config-if)#ip add 10.1.1.2 255.255.0.0 second;
router(config-if)#int f0/0.1 ; 进入子接口
router(config-subif.1)#ip address <ip><netmask> ;
router(config-subif.1)#encapsulation isl <n> ;
router(config)#config-register 0x2142 ;跳过配置文件
router(config)#config-register 0x2102 ;正常使用配置文件
router#reload ;重新引导
复制操作:
router#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存配置
router# running-config tftp ;上载
router# startup-config tftp
router# tftp flash: ;特权模式下升级IOS
router# tftp startup-config ;下载配置文件到nvram
ROM状态:
Ctrl+Break ;进入ROM监控状态
rommon>confreg 0x2142 ;跳过配置,26 36 45xx
rommon>confreg 0x2102 ;使用配置,恢复工作状态
rommon>reset ;重新引导,等效于重开机
rommon> xmodem:<sname> flash:<dname> ;从console升级IOS
rommon>ip_address=10.65.1.100 ;设置路由器IP (默认端口)
rommon>ip_subnet_mask=255.255.0.0 ;设置路由器掩码
rommon>tftp_server=10.65.1.48 ;指定TFTP服务器IP
rommon>tftp_file=c2600.T ;所要下载的文件
rommon>tftpdnld ;ROM监控状态下升级IOS
rommon>dir flash: ;查看闪存中的内容
rommon>boot ;引导IOS
静态路由:
ip route <ip-address> <subnet-mask> <gateway> 例:
router(config)#ip route 10.1.0.0 255.255.0.0 10.2.1.1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1.1.2
动态路由:
router(config)#ip routing ;启动路由
router(config)#router rip ;启动RIP路由协议。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id> ;配置范围,有的支持all。
router(config-router)#negihbor <ip-address> ;点对点 帧中继用。
帧中继命令:
router(config)# frame-relay switching ;使能帧中继交换
router(config-s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使能帧中继
router(config-s0)#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DCE端(需要配虚电路)
router(config-s0)# frame-relay local-dlci 20 ;配置虚电路号
基本访问控制列表:
router(config)#access-list <number> permit|deny <source ip> <wild|any>
router(config)#interface <interface> ;default: deny any
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number> in|out ;default: out
例:
RB(config)#access-list 4 permit 10.8.1.1
RB(config)#access-list 4 deny 10.8.1.0 0.0.0.255
RB(config)#access-list 4 permit 10.8.0.0 0.0.255.255
RB(config)#access-list 4 deny 10.0.0.0 0.255.255.255
RB(config)#access-list 4 permit any
RB(config)#int f0/0
RB(config-if)#ip access-group 4 in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access-list <number> permit|deny icmp <SourceIP wild> <destinationIP
wild>[type]
access-list <number> permit|deny tcp <SourceIP wild> <destinationIP
wild>[port]
例1:
router(config)# access-list 101 deny icmp any 10.64.0.2 0.0.0.0 echo
router(config)# access-list 101 permit ip any any
router(config)# int s0/0
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1 in
例2:
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2 deny tcp any 10.65.0.2 0.0.0.0 eq 80
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2 permit ip any any
router(config)#interface s0/1
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2 out
router(config)#no access-list 102
router(config-if)#no ip access-group 101 in
Ⅷ 命令什么意思
命令 计算机专业术语,形容在对计算机程序编程时所下达的编程指令。
同时也是中国汉语动词,用于上级对下级下达~~的命令。
计算机网络命令
ping命令
后汉书
后汉书
在Windows的控制窗口中(Windows 95/98/ME的command解释器、Windows NT/2000的cmd解释器),运行ping可以看到这个命令的说明,它是一个探测本地电脑和远程电脑之间信息传送速度的命令,这个命令需要TCP/IP协议的支持,ping将会计算一条信息从本地发送到远程再返回所需要的时间,黑客使用这个命令决定是否对服务器进行攻击,因为连接速度过慢会浪费时间、花费过多的上网费用。
另外这个命令还可以透过域名找到对方服务器的IP地址,我们知道域名只是提供给浏览网页用的,当我们看到一个不错的域名地址后,要想通过telnet连接它,就必须知道对方的IP地址,这里也要使用ping命令的。
这个命令的基本使用格式可以通过直接运行ping获得,现在假设目标是A域名,则可以在控制台下输入ping 某域名,经过等待会得到如下信息:
Pinging A域名[204.202.136.32]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4.202.136.32: bytes=32 time=302ms TTL=240
Reply from 204.202.136.32: bytes=32 time=357ms TTL=240
Reply from 204.202.136.32: bytes=32 time=288ms TTL=240
Reply from 204.202.136.32: bytes=32 time=274ms TTL=240
Ping statistics for 204.202.136.32: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274ms, Maximum = 357ms, Average = 305ms
这些信息的意思是:A域名的IP 地址是204.202.136.32,对他发送了四次数据包,数据包的大小是32字节,每一次返回的时间分别是302ms、357ms、288ms、 274ms。综合看,发送了四个数据包全部返回,最小时间是274ms,最大时间357ms,他们的平均时间是305ms。
这样黑客就了解了连接对方服务器使用的时间。另外这个命令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例如可以通过IP地址反查服务器的NetBIOS名,现在以 211.100.8.87为例,使用ping配合“-a”,在控制台下输入命令ping -a 211.100.8.87,它的返回结果是:
Pinging POPNET-FBZ9JDFV [211.100.8.87]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11.100.8.87: bytes=32 time=96ms TTL=120
Reply from 211.100.8.87: bytes=32 time=110ms TTL=120
Reply from 211.100.8.87: bytes=32 time=110ms TTL=120
Reply from 211.100.8.87: bytes=32 time=109ms TTL=120
Ping statistics for 211.100.8.87: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96ms, Maximum = 110ms, Average = 106ms
从这个结果会知道服务器的NetBIOS名称是POPNET-FBZ9JDFV。另外在一般情况下还可以通过ping对方让对方返回给你的TTL值大小, 粗略的判断目标主机的系统类型是Windows系列还是UNIX/Linux系列,一般情况下Windows系列的系统返回的TTL值在100-130之 间,而UNIX/Linux系列的系统返回的TTL值在240-255之间,例如上面的A域名返回的TTL是240,对方的系统很可能是Linux,而第二个目标的TTL是120,那么说明它使用的系统也许是Windows。
另外ping还有很多灵活的应用,我不在这里过多的介绍,读者请另行查阅此命令相关帮助文件。
net命令
NET命令是很多网络命令的集合,在Windows ME/NT/2000内,很多网络功能都是以net命令为开始的,通过net help可以看到这些命令的详细介绍:
NET CONFIG 显示系统网络设置
NET DIAG 运行MS的DIAGNOSTICS程序显示网络的DIAGNOSTIC信息
NET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NET INIT 不通过绑定来加载协议或网卡驱动
NET LOGOFF 断开连接的共享资源
NET LOGON 在WORKGROUP中登陆
NET PASSWORD 改变系统登陆密码
NET PRINT 显示或控制打印作业及打印队列
NET START 启动服务,或显示已启动服务的列表
NET STOP 停止网络服务
NET TIME 使计算机的时钟与另一台计算机或域的时间同步
NET USE 连接计算机或断开计算机与共享资源的连接,或显示计算机的连接信息
NET VER 显示局域网内正在使用的网络连接类型和信息
NET VIEW 显示域列表、计算机列表或指定计算机的共享资源列表
这些命令在Win95/98中支持的比较少,只有几个基本常见的,而在NT或者2000中又远远多于上面的介绍,不过大多数对于初学者也没有必要掌握,所以我选择了WindowsME进行介绍,其中最常用到的是NET VIEW和NET USE,通过者两个命令,学习者可以连接网络上开放了远程共享的系统,并且获得资料。这种远程共享本来是为便捷操作设计的,但是很多网络管理员忽视了它的 安全性,所以造成了很多不应该共享的信息的暴露,对于学习者来说,则可以轻易获得它人电脑上的隐私资料。
例如在控制台下输入net view \\202.96.50.24则可以获得对应IP的系统共享目录,进而找到他们的共享文件,当然这需要202.96.50.24系统的确存在共享目录,具体如何找到这些存在共享的系统,我将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介绍。
telnet和ftp命令:
这两个命令分别可以远程对系统进行telnet登陆和ftp登陆,两种登陆使用的不同的协议,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网络服务,ftp是远程文件共享服务,也就是说学习者可以将自己的资料上传、下载,但是它并没有过多的权利,无法在远程电脑上执行上传的文件;而telnet则属于远程登陆服务,也就是说可以登陆到远程系统上,并获得一个解释器权限,拥有解释器就意味着拥有了一定的权限,这种权限可能是基本的文件操作、也可能是可以控制系统的管理员权限。
netstat命令:
这个程序有助于我们了解网络的整体使用情况。它可以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如采用的协议类型、当前主机与远端相连主机(一个或多个)的IP地址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状态等。 使用netstat ?可以显示它的命令格式和参数说明:
netstat [-a] [-e] [-n] [-s] [-p proto] [-r] 其中的参数说明如下:
-a 显示所有主机的端口号;
-e 显示以太网统计信息;
-n 以数字表格形式显示地址和端口;
-p proto 显示特定的协议的具体使用信息;
-r 显示本机路由表的内容;
-s 显示每个协议的使用状态(包括TCP、UDP、IP);
interval 重新显示所选的状态,每次显示之间的间隔数(单位秒)。
netstat命令的主要用途是检测本地系统开放的端口,这样做可以了解自己的系统开放了什么服务、还可以初步推断系统是否存在木马,因为常见的网络服务开放的默认端口轻易不会被木马占用,例如:用于FTP(文件传输协议)的端口是21;用于TELNET(远程登录协议)的端口是23;用于SMTP(邮件传输协议)的端口是25;用于DNS(域名服务,即域名与IP之间的转换)的端口是53;用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端口是80;用于POP3(电子邮件的一种接收协议)的端口是110;WINDOWS中开放的端口是139,除此以外,如果系统中还有其他陌生的到口,就可能是木马程序使用的了。通过 netstat或者netstat -a可以观察开放的端口,如果发现下面的端口,就说明已经有木马程序在系统中存在:
31337号端口是BackOffice木马的默认端口;1999是Yai木马程序;2140或者3150都是DEEP THROAT木马使用的端口;还有NETBUS、冰河或者SUB7等木马程序都可以自定义端口,因此发现了陌生端口一定要提高警惕,使用防火墙或者查病毒软件进行检测。
tracert命令:
这个命令的功能是判定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径、显示数据包经过的中继节点清单和到达时间。tracert命令的格式如下:
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host-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命令行中的参数-d是要求tracert不对主机名进行解析,-h是指定搜索到目的地址的最大轮数,-j的功能是沿着主机列表释放源路由,-w用来设置超时时间间隔。
通过tracert可以判断一个服务器是属于国内还是国际(网络服务器的物理未知不能依靠域名进行判断),根据路由路经可以判断信息从自己的系统发送到网 络上,先后经过了哪些IP到大对方服务器,这就好像乘公共汽车的时候从起点出发到达终点站的时候,中途会出现很多路牌一个道理,我们清楚了自己的信息的传 送路径,才能够更清晰的了解网络、对服务器进行攻击。
winipcfg:
winipcfg和ipconfig都是用来显示主机内IP协议的配置信息。只是winipcfg适用于Windows 95/98,而ipconfig适用于Windows NT。winipcfg不使用参数,直接运行它,它就会采用Windows窗口的形式显示具体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点击其中的“其他信息”,还可以查看主机的相关信息如:主机名、DNS服务器、节点类型等。其中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在检测网络错误时非常有用。
ipconfig的命令格式如下:ipconfig [/?| /all | /release [adapter] | /renew [adapter]]
其中的参数说明如下:
使用不带参数的ipconfig命令可以得到以下信息: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而使用ipconfig
/? 显示ipconfig的格式和参数的英文说明;
/all 显示所有的配置信息;
/release 为指定的适配器(或全部适配器)释放IP地址(只适用于DHCP);
/renew 为指定的适配器(或全部适配器)更新IP地址(只适用于DHCP)。
/all,则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主机名、DNS服务器、节点类型、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
Ⅸ 命令的近义词是口令对不对
不对。
命令的近义词是:吩咐、驱使、号召、下令、号令、敕令、指示、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