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程序员都是这样,很多时候你直接给他项目给他做,他可以马上查找资料做了,可是实际中,想你这样,说是干了有两年,其实经验也不过1年多点,你向人家吹你很牛逼,做几个SSH框架技术很厉害,人家不问你深入点怎看到你的经验在哪呢?小公司就更不用说啦,小公司都是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对真正的人才急需,所以重点看能力然后学历可以再商量。现在Java人才扔着满街都是,如果面试官面试时看不出你有什么能力和优势,直接PASS掉,反正人家手中有的是面试者。不知道底层的东西,你只是个初中级的程序员,不会成为真正的软件工程师,25岁不老,只要你有真正的技术和一张推销自己的嘴,去哪都不会事业。
B. 在校大学生想做程序员兼职,哪找去
首先我要给你提个醒,最好别碰社会上的中介公司,几乎没有安全的,大都靠忽悠学生赚黑心钱!
毕竟社会很现实,想在网站里找到兼职不太现实的!既然你还是在校的大学生,我劝你野心不要这么大,像报社、公司那种锻炼人的,固然不错,收获也会很大!但毕竟是学生,社会的很多潜规则不是很了解,很容易上但受骗的,没办法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在那边呆,我建议先不要做这类兼职!
你可以选择自己出去贴海报的形式找兼职,比如说传单,家教(最好别碰问卷,不安全)什么的,一方面找兼职,一方面了解社会!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杀到一些小公司里找兼职,但一定要注意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祝你好运!
C. 程序员和CPA哪个好,程序员和CPA哪个好帖子问答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和必要保证。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技术进步,必将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所以程序员的发展:
(1)工作起点高,发展空间大。现在IT人才缺口非常大,一项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现在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的缺口至少超过600万人。
(2)职业寿命长,越老越吃香
(3)工作最稳定,不用频繁跳。IT从业人员,属于技术性比较强的职业,你只要技术过硬,工资会越来越高,而且也会越来越得到公司的重视,在公司里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因此程序员的就业前景广,薪资水平高,发展也是极快。
CPA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CPA为中国唯一官方认可的注册会计师资质,唯一拥有签字权的执业资质。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在我国各类资格考试中是最难的,在“五年内”通过考试,所以,现在注册会计师的含金量很高。除了会计师事务所,很多大中型企业在招聘主管会计、财务经理、财务部长、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时都要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
同样的,CPA的考试难度高,其含金量也很高,是不少从事会计行业或者希望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努力去追求的。
二者在行业、方向等各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哪个更好,是因人而异。
D. 在到家了房产中介公司上班好不好有没有前途啊
其实中介公司尤其是二手房买卖还是挺锻炼人的!做久了比较有钱途!怎么说呢,也算是不隔行的岗位!
E. 做房屋中介与程序员哪个很好一些
工作时间:差不多都要几班 只不过程序员可能要加通宵那种,而房产中介则是节假日加班
收入:程序员前期工资不高,熬个3到5年会有上升
房地产的话就看个人业绩如何,做的好的前期工资就很好高了,但是,不稳定。
发展:程序员方向是当工程师
房产中介是升职当管理
如果你觉得自己勇于挑战和喜欢和人打交道就去房地产。
如果你喜欢安稳和一步一步来,就搞程序。
比较完毕。
F. 程序员是在网上找工作好还是人才市场好
收费的,每周一到周六都有招聘会,戚秀玉跟之前的联合路100号的招聘会合并了,应该可以找到,楼主不妨在网上投简历试试。但可能性相对于像智联招聘或者前程无忧之类的招聘网站会低很多,如果有需要程序员的企业去招聘的话
G. 毕业了,在做软件外包程序员,我的梦想是微软.我还有希望将来到微软这样的公司工作吗
在IT行业由超常趋向平常的阶段,社会关注热点转移,程序员的社会平均薪资水平由高向低回落,引起了许多人对程序员前程的思考。按专家或行业资深人士的说法,程序员有两条进阶路线。一条是技术路线,由程序员,经系统分析师、系统设计师、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直到架构设计师为归宿。另一条是领导路线,由程序员,经开发小组负责人、工程负责人,奋斗到项目经理。
勿庸置疑,每种说法都有存在的个例支持。实际上,能走常规进阶路线的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程序员在吃过青春饭后,面临着前途选择问题。这与运动员、航空乘务员、舞蹈演员等的职业境遇是类似的。相比之下,程序员是种新生职业,而且是多数人认为更高尚的脑力劳动,如果能看到更好的转型方向,还可以心理平衡。现在面临困境的程序员们,在未看到明朗前途时,迷茫,焦灼,敏感,难容对自己不利的言语(哪怕是真实的)。
站在企业主的立场,希望能保持IT业的狂热,既能保障程序员的高待遇,又能获得企业的高收益。问题是市场不接受,IT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越来越低,企业出低价又招得到人,程序员的薪资水平下降是自然的事。对于程序员的辛苦和劳动与收入的不公平感觉只能表示理解。
从程序员的角度,可以发现更好的方向,IT业不断有新东西出现。用J系列语言比用C系列语言更时尚,用面向对象(或构件)的方法比面向过程的方法更先进,还有Delphi、.net、eLearning等开发工具,更有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CPC(协同产品商务)、BIS(商业智能系统)、EAI(企业应用集成)、EIP(企业信息门户)等层出不穷的新概念。如果你能不断与时俱进,追着新东西走还行,但毕竟是年龄不饶人,三、四十岁的肯定不如一、二十岁的记性好、反应快,长江后浪推前浪本是自然规律。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每个新生的行业都要经历高潮、低谷、平常的时期。IT业从社会热潮地位到现在的社会平常地位是很正常的事。只不过我们习惯于接受地位不断上涨,对回落难以接受。这只说明我们的教育有缺陷,心智不健全。
对于程序员个体,只能适应社会状态。如果你是天才、精英,不会有职业的烦恼。如果你是平常的程序员,或自认有才但运气不好,就应该思考前程的问题。
一般来讲,社会对程序员的定位是满足技术需求,程序员自身所受的教育和积累的经验也使自主前程意识局限于技术路线。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在技术方面有建树的前辈多是综合型的人才,单纯局限于技术思维的多有行为局限,也难看出自身的幸福感。其实,人有多方面的属性,除非你是极少数的天才,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相应地在其它方面就很脆弱),大多数人是多种属性综合发展,而且各属性间相互促进。所以,在考虑程序员的前程时,有必要分析程序员的主要属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技术属性
从表面上看,程序员是会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的群体。实质上,程序员是联结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最有效的中介,将人语转变为物语创造财富。以前我们所说的技术,是分科的技术,或物理,或化学,或生物,程序员的技术是全面涵盖的技术。从人的意识到物的结果的全面流程看,程序员所用的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分层次体系(如ISO/OSI网络模型)是一种严密有效的逻辑结构,这正是经济建设需要而传统文化沉淀缺乏的要素。
高尚属性
文化素质高,与IT精英接近,感受的文明信息量大,经济基础较好(与一般劳动阶层相比),决定了程序员的生活方式、趣味、格调更高尚,表征一种社会文明的指向。如果程序员介入到其它行业,为了保持生活的水准,也是保持勤奋的工作习惯,表现得非常努力,传播积极向上的精神。这如同在先进国家或大城市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再回到相对较落后的地方,会作为文明种子,产生积极的作用。
人生属性
当你把程序当作异物看待时,编程是一种负担,是劳累的事儿,需要在工作之外得到补偿。如果程序员能把自己作为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的主体存在,程序就只是人的属性的延伸。这时,程序就不会作为人的负担,就象人不会把自己的肢体作为负担一样。这样的人会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把程序作为人生奋进的载体,创造性地使用程序,会把编程中的普遍东西升华成一种精神,主动地影响其它领域。
面对工作人们通常有三种态度,一种是把自己放在利益的案板上任人宰割,把工作当作获取利益的工具;另一种是跟着兴趣走,视工作为玩乐;第三种是把工作当作展现人生的载体,将工作视为实现人生使命的阶梯。
我们提倡程序员热爱本职工作,在本行内不断进阶。但也应正视现实,看到人的当前选择并非都是适合自身的条件的,以程序员的基本素质,在技术路线以外也可以有更大的作为。程序员应勇敢尝试更多的选择,在选择中认识自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
人有外职业和内职业,外职业是你现在从事的职业,是可以改变的。内职业是适合你自身条件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改变,它可以升华成一种精神,产生更大的影响。
程序员是一种当前社会稀缺的人力资源,程序员应该是播种机,将理性思想,工程手段普及到更多的方面,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大的力量。
在工业社会,工人阶级因其无产性,成为对资产阶级最革命的力量。在信息社会,程序员因其学习性和与时俱进性,会成为对懒惰阶层的强大革命力量。所以,从社会负于程序员的职责来讲,程序员肩负重任,前途无量。
H. 程序员转行做房产中介是什么体验
前期摸不着头脑是正常的,伴随着大量的只是需要学习,而且去原来与电脑打交道到现在与人打交道是个极大的挑战,因为人永远比电脑复杂
I. 从程序员转行到房产中介是什么体验
做事方式不同
刚开始有点不习惯
等一个单提成50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做中介多么爽啊!
J. “程序员35岁被淘汰”已经22岁了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焦虑文,又提到了 程序员35岁被淘汰 的说法,虽然我只是个普通的小测试,但也很难不被这个焦虑 浪潮 影响。有识之士也写文章批驳这种观点,也指出了散播焦虑的某些机构和个人,但是依然没有任何削弱的迹象。
我心生疑问:这种观点从何来?
然后就有了这篇非常不严谨的互联网考古文章,通过搜索引擎(互联网记忆) 探索 这种言论的起源,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
PS:我的能力已经很难找到2000年之前的互联网记忆了。
起源时间
经过一番摸索,终于将时间锁定在2000年,来源是CSDN这个古老的网站论坛模块。
35岁以后不做程序员做什么?
这是我能找到最早的资料了,看底下回帖内容的话,程序员35岁职业瓶颈这个说法已经有一定市场了。底下回帖内容有一部分还是能值得一看:
Noble 2000-12-15
做编码员,35岁是太大了。
做程序员,35岁还年轻着呢。
要搞清楚,不是说会编写点程序就是程序员了。
breath 2000-11-26
如果你热爱编程序,愿意看到自己半辈子没瞎忙(就是说有人喜欢、许多人用你开发的软件)
那么35岁正是开花结果的好年龄
如果你只愿意跳来跳去,做些烂东西赚钱
那么35岁才转行有点晚
另外我也找到了几篇同一时期的帖子:
35岁后我们怎么办?
公开报道
我找到了一篇2001年新浪网,文化教育模块一篇报道,题目是《盛产导致过剩 北京IT人才去留两彷徨》,时间2001/07/17,其中分析IT人才产生去留量彷徨情绪这种现象的原因:
• 北京产业优势明显,都不愿意离开
• 人才过剩,大量计算机毕业生挤在北京
• 互联网裁员潮阴影挥之不去
• 彼时互联网太玩命
报道末尾这么写:
从同一时期相关报道中的案例发现,20年前的大学生(其中不乏国内211名校毕业生)已经开始焦虑职业生涯35岁瓶颈了。
从退休到淘汰
在2000 ~ 2001年相对早起的资料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话: 上世纪末那会儿,曾有“做IT,35岁就可以退休”的说法 ,就是说程序员从24 ~ 25岁开始,奋斗(玩命)10年,然后就可以退休了。由于我没有找到任何2000年的资料,所以无法查证,但熟悉互联网 历史 的人应该能明白这其中的变故。
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的 历史 最高点5048一路跌到2002年的1114,整个股市市值蒸发了三分之二。不少明星公司市值断崖式下跌甚至关门歇业,一大批程序员失业转行,只有不到一半的互联网公司苟延残喘活到了2004年。
早期精华文章
在搜索这些信息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2004 ~ 2005年的关于程序员35岁职业瓶颈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公开的报道。后来一直到2007 ~ 2008年,在我搜相关信息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很多资料大量引用了下面这段话:
国内一个很着名企业老板曾经说过:在IT行业超过35岁的技术人员将被淘汰,所以不要35岁后的技术人员。导致整个业界尤其是在软件开发行业都在排斥年龄超过35岁的人员,也导致很多工程师为自己35岁以后的前途发愁而转行。因为很多人都认为IT行业是年轻人的行业,而软件开发就是吃青春饭,过了35岁就没用了。
以我菜鸡的能力,没有找到这位着名企业老板相关资料,但是这段话被引用的频率相当高,最终文章来源是天涯论坛,文章楼主:wcyht234 时间:2007-07-01 22:28:00。作者通过自身经验,分析国内外一些案例,然后分析了这种思想的来源等等,总体是非常正面的。文末作者总结分享给大家: 所以大家千万别被别人误导了,要看清 历史 的发展规律。注重持久和执着地发展。
这篇文章不仅有现状剖析,也有时代高度的观察,又不乏人生思考。其中从国内IT行业发展、利益分配、价值取向等方面给后来的IT从业者或者有意向从事IT行业的人提供参考,给出了建议。
这里不得不再引用作者的一段话:
当然了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眼花缭乱。今天JAVA ,明天。点NET,J2EE,JSP;确实需要强的学习能力,年龄大了自然学习能力下降。年轻人当然脑子活,富有创意。但是聪明不能代替经验,并且多数情况下人的智商相差不大。所以不能仅仅依据此就认为否定了经验和思维能力。
30岁还是35岁
在搜索程序员35岁职业瓶颈过程中,居然找到了程序员30岁以后能做什么的灵魂之问,最早追溯到2004年天涯论坛的一篇帖子:
30岁过后,是继续从事IT技术呢,还是坚决改行?
最晚的说法是2017年手机网易的一篇文章:
IT行业吃的是不是青春饭
还附带了一篇标题党的文章,日期不明,虽然看不懂但是我大为震撼:
30岁,程序员心中永远的痛
这里还找到一篇30岁是不是IT人职业黄灯的文章摘要:
在你觉得30岁后IT人的路会越走越宽还是越来越窄的调查中,只有2%的人认为30岁以后大部分人难以适应 社会 ;10%的人觉得难说,有的人很难改变思维方式了;13%的人认为:只有少数精英可以有更好的发展;而45%的人认为不一定,因人而异;还有30%的人肯定是越做越宽,可以多方尝试。调查结果显示,75%的人并不觉得30岁以后是IT人在职场中的黄灯。
一篇神奇的文章
在我搜到关于程序员年龄导致的职业瓶颈时候,大多数作者都是秉持想欧美发达国家学习的观点,很多编程大佬超过40岁甚至50岁还在编程一线工作,很多着名的语言、系统、框架都来源于大佬们的 35岁以后退休生活 。但有一篇文章是在鸡立鹤群,让我无法忽视。
【搜狐IT评论】41岁的老张,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毕业,具有10多年软件开发的工作经验。他一开始对自己的跳槽充满信心。然而,每当他将自己精心策划的求职简历向用人单位呈上时,人家指指“应聘者须35岁以下”的应聘条件,便将老张的简历给退回来了。
41岁工作十几年,就当15年,也就是26岁进入IT行业,这篇文章2007年,老张应该是1992年进入IT行业。我脑容量有限,想象不到这么早进入行业十几年的从业者还在人才市场投简历是何种场景。
老张还从有些招聘人员的眼中解读出这样的信息:“都四十多岁了,还在干基层的开发工作,业务一定不精。”最终,老张带着挫败的情绪和失望走出了IT人才招聘市场。
老张从眼神中都能解读出来这么多,用现在的话来说,脑补能力可见一斑啊,干脆改行做编剧当个作家也不错。
其实不唯老张,就是在国外,许多40多岁的人都说,在信息技术行业年龄歧视极为普遍,他们为此感到焦虑和愤怒。
据悉,英国一个拥有30年的信息技术行业工作经验,从事过编程、高层管理等工作的人,49岁时想寻找一份新工作。结果在接下来整整一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一家职业中介给他回复。后来他做了一个试验,将简历上的年龄改为30岁,3天内就接到了5个电话。
作者对2007年的国外IT行业了解不少,19岁进入IT行业,30年工作经验,一年没有接到电话,改成了30岁,3天接到5个电话。这怕不是老张的英国影分身吧,真就是30岁,30年工作经验了。不知道打电话的是不是HR。
针对国内外IT业的年龄歧视问题,专家指出,由于软件开发行业的特殊性,经验是贬值而不是增值的。
专家说得对,我无话可说了。
互联网的恶意
按照年份翻看互联网关于程序员35岁的记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里明显感觉到17年往后,越来越多关于程序员能不能干到35岁的讨论,印象中应该有很多是贩卖焦虑的,但是仔细阅读当时能搜到的文章,都是先抛出令人焦虑的现实(片面的),然后引出话题,然后多方讨论说明这个命题不成立。
我想到一个新闻传播学上的知识点,大概跟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类似。即使这是个伪命题,但是经过互联网媒体的轮番轰炸证伪,人们脑海中会逐渐觉得这是个真命题。
例如:
• 今天大家都在试图证明:Groovy不比Java流行。
• 明天大家都在试图证明:Groovy执行效率不比Java高。
• 后天大家都在试图证明:Groovy语法不比Java简洁。
• 大后天大家都在试图证明:Groovy开发效率不比Java快。
• 大大后天大家都在试图证明:Groovy工作收入不比Java多。
• ……
过一段时间,我脑子中就会形成一个观点:Groovy很牛逼,甚至某些方面比Java更强。
当然这样的话题能够制造很多用户互动,吸引更多流量,他们本意可能不是在贩卖焦虑,现在看这些实际上贩卖焦虑的人,他们实际都在卖课。
本来想收集一些互联网对程序员的恶意,等收集完素材又觉得不太合适,大家看本章标题意会一下就好了。
Have Fun ~ Tes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