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卫参军在明代属何品级的武官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 1人 正三品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 2人 从三品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 4人 正四品 京卫指挥使司
镇抚 2人 从五品 京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 1人 从七品 京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知事 1人 正八品 京卫指挥使司
吏目 1人 从九品 京卫指挥使司
仓大使 1人 未入流 京卫指挥使司
副使 1人 未入流 京卫指挥使司
卫指挥使司:
锦衣卫指挥使 1人 正三品 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 2人 从三品 卫指挥使司
锦衣卫指挥佥事 4人 正四品 卫指挥使司
镇抚 2人 从五品 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 1人 从七品 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知事 1人 正八品 卫指挥使司
吏目 1人 从九品 卫指挥使司
仓大使 1人 未入流 卫指挥使司
副使 1人 未入流 卫指挥使司
正四品(月俸二十四石)
佥都御史 通政 大理寺少卿 太常寺少卿 太仆少卿
少詹事 鸿胪寺卿 京府丞 按察司副使 行太仆寺少卿
苑马寺少卿 知府 卫指挥佥事宣慰司同知 提督四夷馆少卿
⑵ 卫星参数
卫星参数指卫星在转发卫星电视节目时所用的频率和附码率以及极化方式所组成的数据。每颗卫星的参数都是不一样的,接收的节目也不一样,设置的卫星参数也不一样。卫星参数是免费提供的,卫星电视节目分收费节目和免费节目,数据传输。
卫星参数的特点
卫星通信特殊参数是卫星通信中与地面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有不同特点的主要参数,诸如有效全向辐射功率、饱和通量密度、噪声温度等。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
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
⑶ 卫星参数是什么意思
比如:
下行频率
极化
符号率
FEC
12406
垂直(V)
30000
3/4
在这一组数据中,
下行频率就是
12406
极化是(V)=垂直
(H)代表水平
符号率就是
30000
FEC的意思是
向前纠错
具体说明如下:
1、下行频率:指卫星向地面发射信号所使用的频率,不同的转发器所使用的下行频率不同,在使用卫星接收机时所设置的参数也就不同,如果设置不正确,将不能接收相应的节目内容。例如:我国鑫诺一号卫星用于数据广播的下行频之一为12,620MHz。而中央电视台所使用转发器的下行频率为12,380MHZ。一颗卫星上有多个转发器,所以会有多个下行频率。
2、极化:卫星电视广播信号的极化方式有两类:一种是线极化,一种是圆极化。其中在线极化方式下又分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在圆极化方式下又分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垂直极化(V)和水平线极化(H)的接收方式。
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的接收,是改变馈源的矩形(长方形)波导口方向来确定接收的是垂直极化或水平极化。当矩形波导口的长边平行于地面时接收的是垂直极化,
垂直于地面时接收的是水平极化。极化方向(极化角)又因地而异有所偏差。因为地球是个球体,而卫星信号的下行波束却是水平直线传播,这就造成不同方位角所
收的同一极化信号有所不同,所以地理位置不同,所接收的信号极化方向也有所偏差。
3、符号率:卫星节目的符号率,指数据传输的速率,与信号的比特率及信道参数有关,单位为MB/S。卫星电视的符号率越来越高,当一个载波信号携带的节目数越多时,此值越大。
4、FEC,也叫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是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在早期的数字机中,例如NOKIA9500是需要输入FEC参数的。只是后来的数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可以自动测定FEC,而不需要用户自己输入FEC参数了。但是在数字节目解码过程中,FEC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参数。这就像今天运算速度更快的盲扫机器不用输入参数便可以接收节目一样,但是下行频率和符码率仍是最基本的节目数据,在数字信号中,为了防止外界信号干扰,保护信号不变异,要进行多重的纠错码设置。数字信号在解码过程中,对错误信号十分敏感,每秒钟只要有很小很小的误码,就无法正常解码。而数字卫星信号之所以能顺利播放,又是得益于数字信号中的纠错码的设置。在各种纠错码的设置中,被称做FEC的前向纠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防干扰算法。采用前向误差校正
FEC
方法,是为了降低数字信号的误码率,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⑷ 南京保卫战之誓死保卫首都的时间.历史意义.口号.背景.影响.
南京保卫战是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后展开的保卫首都南京的作战。该战役由上将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1] ,指挥号称15万的国军与20万日军生力军抵抗作战(根据当初在南京参战的首都警戍总司令部参谋长处长谭道平将军所写的南京卫戍战史话一书,我们了解到南京的14个师国军实际上只有8.1万人,其中还有3万人是临时拉的壮丁,全然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由于国民党统帅部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做出了最大努力,调集当时国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参战。但因战前各部队在淞沪会战中战斗力随着老兵数量减少而迅速下滑,战况也随之迅速恶化并失败。蒋介石在大战中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因为战前唐生智主张固守,曾下达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作为回答。内容为:“本军目下占领复廓阵地为固守南京之最后战斗,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摇动全军,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后移,定遵委座命令,按连坐法从严办理各军所得船只,一律缴交运输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着派第78军军长宋希濂负责指挥。沿江宪、警严禁部队散兵私自乘船渡江,违者即行拘捕严办。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企图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战。最后决定突围时所有撤退船只工具都已基本丧失,发生自相践踏,争相夺路的情况,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13日,南京陷落,五万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六个星期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⑸ 求苏联卫国战争时,第227号命令详细内容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第227号命令
“敌人正不惜一切代价的往前线投入精锐部队。他们拼命向前推进,扑向我国腹地,不断占领新的土地,洗劫我们的城市和村庄。他们奸淫妇女,掠夺财物,残杀人民。
战斗正在沃罗涅日,在顿河流域,在南方靠近北高加索的大门口进行。德国占领军正扑向斯大林格勒,冲向伏尔加河,妄图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库班河和北高加索,攫取那里的石油资源和粮食资源。
敌人已经占领了伏罗希洛夫格勒、斯塔罗别尔斯克、罗素什、库普扬斯克、瓦卢伊基、新切尔卡斯克、罗斯托夫和半个沃罗涅日。。。。。。在失去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顿吧斯和其他地区以后,我们的土地大大缩小了。人口、粮食、钢铁、厂矿也减少了许多。我们失去了七千多万人口、年产八亿多普特的粮食产区以及年产一千多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
现在,我们已经失去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也失去了粮食储备的优势。继续后退不意味着自杀,就意味着亡国。
我们每失掉一寸土地,就等于加强敌人,就会极大的削弱我们的防御,削弱我们的祖国。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清除无休止退却论,清除‘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粮食取之不尽’之类的论调。这些论调是错误的、有害的。它将削弱我们的斗志,助长敌人的威风。如果我们不停止退却,我们就会失去所有的粮食、燃料、钢铁、原料、工厂和铁路。由此可见,是停止退却的时候了。
‘不准后退一步’,这应当成为我们当前的主要口号。要不惜流血牺牲,顽强的坚守每个阵地,要死守每块国土,直到最后一息。
我们的祖国正处在为难之际。我们应该站稳脚跟,然后不惜一切代价击退并消灭敌人。德寇并不象某些惊慌失措分子想象的那样强大,他们已成为强弩之末。在眼前和近几个月内顶住敌人的突击,我们就可以稳操胜券。
我们能顶住敌人的突击,然后把他们赶回去吗?能够。因为我们后方的工厂的生产在突飞猛进,我们的前线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飞机、大炮、火炮。
我们还缺什么呢?我们缺的是,在所有部队中建立铁的秩序和纪律。这是我们当前致命的弱点。如果我们要挽回局势,捍卫祖国,就必须在军队中建立起严格的秩序和铁的纪律。。。。。。
惊慌失措者和胆小怕死者要就地枪决。从今以后,每个指挥员、红军战士、政工人员都应遵守这个铁的纪律: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不许后退一步。”
⑹ 什么是卫星参数
卫星参数是指卫星在转发卫星电视节目时所用的频率和附码率以及极化方式所组成的数据。
每颗卫星的参数都是不一样的,接收的节目也不一样。
卫星参数是免费提供的,卫星电视节目分收费节目和免费节目,数据传输。
我们在调试的卫星电视信号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下面格式的数据来设置卫星接收机来接收相关的卫星电视信号。
常见的格式如下:
下行频率 极化 符号率 FEC
12406 垂直(V) 30000 3/4
在这一组数据中,
下行频率就是 12406
极化是(V)=垂直 (H)代表水平
符号率就是 30000
FEC的意思是 向前纠错
以上就是卫星参数的解释,请大家指正!
⑺ 南京保卫战战役背景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保卫南京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南京保卫战战役背景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面对日本方面在上海的不断挑衅,深感位于上海的日本驻军是对于整个东南沿海省份的巨大威胁,为了确保民国政府重要的 财税 来源和工业基地,国民政府 军事 委员会 决定 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让中日战争获得 国际 间的注目,并希望借由国际压力逼迫日本停止华北的进攻。
8月11日,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下令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七师和第八十八师投入上海,向上海的日本租界发动进攻,随后因作战不利逐渐自各地加运部队至上海;随后因战局僵持,中日双方均调集大量军队投入这一战场。国民政府前后共计投入70万部队,日本方面亦前后增援30万兵员左右。日方从战局僵持到后期登陆杭州湾取得战场主动权,最终取得淞沪会战全面优势。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
国民革命军在面临前后夹攻因此下令全线撤退,10月末决定迁都,11月,仍留南京的军事委员会也移至武汉。
至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向华中方面军下达“临命600号(统制线)”,规定华中方面军的作战区域为苏州、嘉兴连结之线以东,只扫荡上海附近之敌,不准进取南京。
11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 命令 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大范围轰炸,撤退演变为大溃败,虽然锡澄线上的江阴保卫战对阻击日军海军逆江而上进犯内地有重要意义,但南部无锡的快速陷落使锡澄国防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松井石根在未报请日本统帅部批准的情况下,下令日军兵分三路进犯南京。
11月12日,上海全部陷落。
11月13日,日军舰15艘入长江。
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告移都重庆。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官(任职命令24日才发表)。
11月22日,松井石根正式向参谋本部呈报,主张“必须攻占南京”,并表示“方面军以现有的兵力不惜付出最大牺牲,估计最迟在两个月以内可以达到目的”。
11月24日,当时南京城防工事亦稍有规模,据一般估计,均可守一相当时期,而各方且又相信苏嘉线工事可能发生作用,故各机关及私人撤退,无一定计划,及至京沪战事急转直下,若干人已无法撤退。松井石根制定《第二期作战大纲》,决定12月上旬进攻南京。日本参谋本部下达“大陆指第5号(第二统制线)”,废除临命600号统制线,华中方面军之作战区域扩大到无锡、湖州一线以西部分地区。
11月28日,随着无锡、常州、广德的沦陷,日本参谋本部决定向南京追击。
南京保卫战战役过程
序幕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是日,日本参谋本部据松井石根的要求,下达大陆令第八号:“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其后,日军占领镇江、句容、溧水,突破南京外围及复廓防御阵地,直逼南京城垣。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空前的拼死决战。南京保卫战开始,蒋介石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部队司令长官,指挥8.1万国军抵抗作战。
12月4日,在句容以东40里的地方,在江南灰色阴沉的冬日中,日军便衣侦察队与国军前哨部队发生了短暂的交火,南京作战外围战从此开始了。
12月5日,日军的各个小部队开始从间隙穿插与国军第66军发生交战,在几处阵地上甚至出现国军全部打光的壮烈场景。
12月7日,日军兵临城下,松井石根司令官从空中投函唐生智劝降。唐生智不予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日军三路进攻势如破竹,南京外围战略要地相继失陷。很快日军就突破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
12月9日,日军进抵南京城下,并用飞机向城中投撒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致中国守军的最后通牒,进行劝降。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对松井的最后通牒不予理睬,并于当日下达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作为回答。企图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战。
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日军见中国军队拒绝投降,遂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3峰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战况较9日更为激烈。特别是城东南方面,因复廓阵地已基本丧失,日军直接进攻城垣,所以形势尤为严峻。卫戍司令部急令第83军的第156师增援光华门、通济门城垣的守备,并于城内各要点赶筑准备巷战的预备工事,同时将第66军由大水关、燕子矶调入城内,部署于中山门及玄武门内构筑工事,准备巷战;另以刚刚由镇江撤入南京城内的第103师及第112师由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指挥,负责中山门附近城垣及紫金山阵地的守备。当夜,第156师选派小分队坠城而下,将潜伏城门洞中的少数日军全部歼灭。雨花台方面,日军2个师团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协同攻击,将第88师右翼第一线阵地全部摧毁。残部退守第二线阵地。当晚,日军第18师团占领了芜湖。
12月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紫金山南北的中国军队阵地。紫金山及其以南地区,教导总队坚决抗击。激战终日,日军毫无进展,惟其右翼部队攻占了第2军团防守的杨坊山、银孔山阵地,进至尧化门附近。日“上海派遣军”为使其第16师团进攻容易及适时切断守军的东退道路,又从正在镇江等船渡江的第13师团中调山田支队(第13师团兵步第103旅团长山田指挥的步兵3个大队、山炮兵1个大队),从第16师团右翼加入战斗,向乌龙山、幕府山炮台进攻。日军第10军的第114师团及第6师团主力继续攻击雨花台。第88师的第二线阵地又被摧毁,守军被迫据守核心阵地。日军第114师团右翼部队开始攻击中华门,城门被炮火击毁。少数日军一度突入城内,但被第88师据守城垣的部队歼灭。日军第6师团左翼部队之一部沿长江东岸北进,在上新河击退宪兵教导2团的1个营,占领了水西门外的棉花堤阵地。日军国崎支队在当涂北慈湖附近渡过长江,沿西岸北进,向浦口运动。占领芜湖的日军第18师团因转用于杭州方面,不再参加进攻南京的作战。
12月12日,从拂晓开始,日军飞机大炮密集向各城门集中轰炸,城墙四周房屋倒塌,城墙洞开。战至中午12点,雨花台被日军占领,紫金山第二峰沦陷,中华门和中山门被日军突破。成千成百的中国士兵在没有长官指挥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身躯阻挡敌人。
撤退
南京保卫战期间,蒋介石所在的武汉大本营对南京的战况也极为关注,每日均有询问及 指示 的电报,当蒋介石发现撤至南京部队的战斗力及士气已远不如淞沪作战,南京外围主阵地带仅防守两三天即告失守,而复廓阵地立足未稳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敌突破、迫逼城垣时深感形势严峻;当得知当涂附近已有日军渡江时,更感局势危急。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围歼,蒋介石于11日中午考虑令南京守军撤退,遂令时在江北的顾祝同以电话转告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顾要唐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围。唐生智由于自己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后责任难负,因而要求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清楚最高统帅的意图后方能撤离。当晚,蒋介石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唐生智于当夜与罗卓英、刘兴两副司令长官及周参谋长研究后,决定于14日夜开始撤退。遂于12日凌晨2时许召集参谋人员制订撤退计划及命令。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2] 是日,日军第六师团先头部队长谷川部队在南京中华门外准备总攻击的一刻。
日军5个师团对南京复廓阵地及城垣发动猛攻。中午前后,在日军猛烈炮火轰击下,日军攻破中华门,防守此处的第88师遂即撤走,南京失陷已成定局。当时大批逃难居民与溃退的散兵拥挤在街道上,城中秩序开始陷于混乱。南京守军已开始呈动摇态势。唐生智等决定改在当夜撤退。12月12日17时,卫戍司令部召集南京守军中师以领开会,布置撤退行动。唐生智出示蒋介石命守军相继撤退的电令(蒋介石曾在12月11日致电守军司令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即由参谋长周斓分发了参谋处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围计划。
本来南京国军司令唐生智在战前为了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并没有控制船只。但是唐生智突然在12月12日下令阵前撤退,从后面的结果来看,其所制订的撤退计划毫无可行性可言,并且根本就没有安排撤退船只,并且在撤退安排上带有很大的随机性,甚至也没有人 通知 担任督战任务的第36师。结果第36师为了阻止国军各部队撤退,双方还发生了交火。马嘶人喊,人员嘈杂,伤兵勉强拄着棍子也跟在后面。码头上的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就是没有船。幸亏第74军司令俞济时有路子找了1艘小火轮1次可以装300多人,经过12日1夜的忙活拉走了第74军的5000多人(后又有2000人归队),第88师第264旅的辎重营在下关控制着一批木船把第88师抢运出去2000多人,教导总队突围4000人,第36师突围3000-4000人(南京大屠杀60年祭专辑给出的国军突围撤退的数字是32144人)。
溃败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国军将领的提前逃跑更加重了撤退的混乱。
自行决定由下关渡江的军、师长大多未按命令规定的时间开始撤退,而是在散会后立即部署部队撤退。有的单位在接到命令前即已撤走。如卫戍司令部第2军团负责固守乌龙山要塞以掩护其他部队撤退和突围,应最后撤退,但徐源泉于12日下午即率其第41师和第48师从周家沙和黄泥荡码头乘坐其预先控制于该处的民船最早渡至江北,经安徽去江西整顿。乌龙山要塞部队在徐源泉部撤走后,也于当晚毁炮撤去江北。有的将领只向所属部队打撤退电话,或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就脱离部队,先行到达下关,随同卫戍司令部及第36师乘渡船先到江北。如71军军长王敬久、该军第87师师长沈发藻等根本未回指挥所;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回到富贵山地下室指挥所后告知幕僚撤退任务,即留参谋长邱清泉处理文件等,自己单独先去下关;其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消息较早,不等会议结束,即以奉命去下关与第36师联系为由,电话通知其第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独自先去下关。
由于城中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抡过,互不相让,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如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团长谢承瑞,在光华门阵地上曾英勇地抗击日军多次冲击,却在挹江门门洞内被拥挤的人群踩死。有的将领,如第83军第156师师长李江见城门无法挤过,就从门东侧用绑腿布悬吊下城出走。
下关情况更为混乱,各部队均已失去掌握,各自争先抢渡。由于船少人多,有的船因超载而沉没。大部官兵无船可乘,纷纷拆取门板等物制造木筏渡江,其中有些人因水势汹涌、不善驾驭而丧生。因乌龙山要塞守军撤走,原停泊于草鞋峡、三台洞(燕子矶南)的“文天祥”鱼雷快艇中队(4艘)也于12日夜驰去大通,12月13日拂晓,日军山田支队未经战斗即占领了乌龙山;日海军舰艇通过封锁线到达下关江面,日军第16师团一部亦乘舟艇进至八卦洲附近江面。大量正在渡江的中国军队官兵被日海军及第16师团的火力和舰艇的冲撞所杀伤。宪兵代司令萧山令(唐生智撤退后由萧山令代理国家宪兵司令一职)指挥未渡宪兵,辗转冲杀,终以弹尽援绝,力竭阵亡,以自己的义举,实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日军攻陷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
与此同时,日军各师已分由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水西门等处进入南京城内;原在镇江的天谷支队已渡过长江,正向扬州前进中;国崎支队已至江浦,正向浦口前进中。已渡至江北的中国军队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
12月14日,根据中国大本营的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改隶第三战区。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
南京保卫战战役结果
中国方面
中国方面军人约五万
萧山令()
余人,包括平民估计超过30万人丧生。
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国军高级将领:
萧山令:南京卫戌司令,1937年12月13日牺牲于南京下关。追赠陆军,南京保卫战牺牲的最高军官。[9]
罗策群:第159师副师长,,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高致嵩:第88师264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中华门。追赠陆军。
朱赤:第88师262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中华门。
易安华:第87师259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牺牲南京莫愁湖。
李兰池:第57军副旅长,,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太平门。
司徒非:第160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姚中英:第157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谢承瑞: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团长12月13日凌晨始受命撤往下关,在挹江门因身体虚弱被拥挤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后追赠宪兵。
(以领尸骸无一从南京城中运出)
南京保卫战殉难的中高级军官人数为47人。
日本方面
南京保卫战打死日军三千余人,打伤九千余人,合计毙伤日军一万二千余人。
南京保卫战战役影响
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在时间上前后承接,它的失败造成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对南京市民疏散不力,留下严重的平民安全隐患,对于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造成军事撤退混乱,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城内。这些因素扩大了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的规模。
其实,自1937年8月淞沪战争开始后,南京就成为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国民政府开展防空和抗战的宣传 教育 ,各社会团体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宣传和捐款活动。到12月13日南京沦陷前夕,城市基本还在有序运转。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应对战争的准备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南京城陷之后如何安置和保护市民并没有详细的计划。滞留在南京的市民也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和救助意识。造成这种状况与国民政府的宣传误导有很大关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及国民政府表现出坚决抗战的高调姿态,并配合相关的举措和宣传,给民众留下了国民政府坚守南京的印象。例如,在上海失守的当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告京市民众》中称:对于南京地方,政府“已设立了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统帅文武机关及全市民众作守土自卫的打算。”此后,官方相继报道了蒋介石、唐生智等表示坚守南京抗战到底的言论。在坚守的表象之下,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对于如何安置和保护在宁市民,国民政府却没有详细的计划。
在南京失陷前后,国民政府各机关大多忙于政府机关的迁移工作,对于南京城陷后的善后工作以及民众的安全问题并不关注。蒋介石固守南京的高调表态更使得南京市民不可能对战争状态有正确的估计,他们也不可能有相应的战败后物质与心理准备。南京失陷前后,大批难民拥入城中的国际安全区,而在此前国民政府对于国际安全区的支持不够,且安全区未得到日本的承认。因此,它们对于难民的安全保障和生活救助非常有限。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数十万军民被日军屠杀,其中中国军人大概在7-9万人。而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被俘虏、被屠杀,与南京保卫战的战略决策和指挥失误密切相关。一方面,国民政府集合重兵固守南京的决策失误是造成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南京的根本原因。南京居长江之南,日军对南京取分兵合围之势,国民政府在没有足够力量保证南京守军可以安全有序撤离的情况下,集合十余万的军队固守南京,这显然是军事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蒋介石明知南京不可守,却高调表态要死守南京,实际上是对参战部队做“遗弃性处置”。另一方面,作为南京卫戍司令的唐生智,对万一城陷之后如何有序地组织撤退等善后事宜,也考虑不周。他为了迎合蒋介石而提出了“誓与城市共存亡”的 口号 ,在挹江门阻止军队退往长江边,并收缴渡江船只。按照唐生智的说法,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其结果:“死地”形成了,而“后生”则为泡影。加上军事决策与指挥体制的缺陷,于是导致了南京沦陷后,中国守军不能形成有效抵抗和有序撤退,直接造成了滞留城内的官兵陷入组织崩溃的境地,被俘官兵数以万计,并成为日军残忍屠杀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