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程序员为什么都穿得那么丑
是什么力量
让任何地方的程序员
都享有免于体面的自由
在今天的社会里,工程师往往代表着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每当普通人听到这个头衔,总会报之以敬仰的目光:
但有一种工程师,虽然也是如假包换的高级技术人员,却很少能享受到和同类相近的社交待遇:程序员。
和工程师的耀眼形象不同,多数人眼里的程序员更接近于一群情趣干瘪的宅男,而非高智商高收入的精英群体。网络上嘲笑程序员的段子俯拾皆是,简直发展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客观而言,这些评价并不公正。作为高级技术人员,多数北上广的程序员都能做到月入万元以上,毫不逊色于其他工程师或职业。大多数嘲笑程序员的人,实现阶层逆袭的可能性都远远不及。
由极客学院发布的2016年程序员薪资统计
不过,程序员群体遭到戏谑的原因实在也不难理解。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与自身收入和社会地位完全不匹配的服饰装扮。
而且,这种现象并非仅仅存在于中国:硅谷技术精英的固定装束,也早已引起美国人民的注意。
美国网络总结的硅谷精英日常着装
美剧《硅谷》(2014)中的程序员形象
程序员为什么穿得如此不讲究?这种鸡立鹤群的行业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
程序员,曾经的体面人
程序员平凡的打扮的确很难让人联想到头顶光环的工程师。因为自工业革命以来,凭借技术创新带来的财富,工程师们的服饰早不复为从前的中下层匠人可比。
在阶层分明的正常社会,社会审美风尚往往是向上看齐。作为新富阶层的工程师,很快就如同旧时代的贵族一样穿着考究,其绅士派头俨然与政客难分轩轾。
例如,发电机的发明人迈克尔法拉第出生于寒微之家,但留下的照片却都身着礼服:
而出身农家,仅仅中学毕业的着名电气工程师维尔纳冯西门子,也总是一副上流社会的打扮:
同时期出身富商家庭的英国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和法拉第、西门子的着装风格非常相近,很难看出双方存在什么阶级差异:
即便在电脑的发源地美国,早期程序员(或者说软件工程师)的着装也完全是上流社会的造型。
由于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基础是数理逻辑,所以最早的软件开发人员大多为数学家出身。他们来自美国的各大名校,其学院历史悠久,无论师生都对穿戴正装习以为常。
1939年的斯坦福大学旧照
1950年代的普林斯顿大学,大部分师生穿戴西装上课。这种偏向舒适的风格被称为常春藤联盟风格,对美国主流西装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图片来自:LIFE
因此,在这批人物的活跃时期,早期程序员也都衣着体面,绝不会在着装方面遭到企业家、政客、金融从业者的鄙夷。
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冯诺依曼身着正装站在计算机前
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数学家约翰麦卡锡也是西装笔挺
体面人是怎样堕落的
然而,正是因为程序员与大学的紧密联系,导致程序员的着装文化发生历史性转折。
1960年代中期,随着反越战、民权运动和嬉皮士运动的兴起,欧美的学院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尤其是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嬉皮士运动中,学生们为了反抗既有的传统秩序,把传统着装体系中整洁、体面的绅士派头视为对个性和自由的压迫。休闲随性的便装和体现流行文化的奇装异服取而代之,在现代服装体系中的地位陡然上升。
这场学生运动对大学着装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基本摧毁了西方大学里的正装习俗。如今,几乎没有哪个学生还会西服革履地前去教室上课,甚至老师们在讲课时也大多身着休闲装:
所幸的是,对于较传统的行业,职业着装已有行业惯例,学院时尚影响有限。即便藤校毕业的嬉皮士,一旦成为律师、医生或商务精英,还是该穿什么穿什么。
1970年代初就读于耶鲁法学院的两位嬉皮士
然而,计算机编程却是与学院研究前沿关系紧密的新兴行业,完全不存在任何职业着装传统,因此给了新兴的高校着装文化可乘之机。
经历嬉皮士运动的老一代程序员,直接把学院着装带到工作当中,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着装文化。例如 Java 编程语言的创始人詹姆斯高斯林(下图左),其装束非常接近程序员的标配。
与之类似的,还有 C++语言的创始人比雅尼斯特劳斯特鲁普,对服装品味同样不讲究。
程序员们随性的着装在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扩散后,给美国社会留下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象。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电影里的电脑高手几乎都是一副自由散漫的扮相:
1993年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反派程序员
2007年影片虎胆龙威4中的黑客
电影社交网络中的程序员男主角,与一旁传统装扮的男子形成鲜明对比
而相比于见过世面但故意逆反的美国 geek,中国程序员的不修边幅更有底气:因为中国大学生几乎从未有过体面人的经历。
1952年高校改制后,中国高校提倡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民国时代高校流行的西装和学生装都被革除。
当1960年代的西方大学生穿着奇装异服在大学里反对正装时,中国的大学生还穿着劳动人民的服装或军装,最体面也不过中山装而已。
这套传统的服装语言,在改革开放后迅速遭到淘汰,但体面的着装文化至今仍未能确立。穿背心拖鞋上课已是中国高校常态。
有趣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代程序员,由于大多出身于传统技术行业,出于工程师自觉,反而是一副复古之风,普遍喜欢正装出镜。
机电技术员出身的王江民,作为中国程序员界的老前辈,留下的媒体照片几乎全是西装、领带、白衬衫、金丝眼镜
直到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始快速发展,程序员与传统工程师的生涯轨迹偏离得越来越远,信科或软工专业的毕业生实现了高校到企业的直达,后来的几代程序员,在着装方面才逐渐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作为后起之秀的丁磊,服饰风格显得休闲了许多
穿正装,有什么用?
除了着装文化的影响,程序员不注重仪表的原因和工作性质也是分不开的。
程序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对产品的不定期维护(升级功能,修正 bug)显着延长了他们的加班时间。沉重的工作压力导致许多程序员一直处于精神疲惫状态,顾不上保养自己的个人形象。
同时,由于全天候生活在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社交状态下,程序员们自然也不需要注意衣着搭配。
一旦社交需求有所升级,程序员们并不会固守刻板印象中的邋遢形象。如比尔盖茨这类公司老板,功成名就后,宅男气质迅速被商业精英的气息冲淡。
比尔盖茨在1984年的办公照
比尔盖茨标准像
谷歌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出席一些正式场合时也会以体面的西装示人:
反过来说,假如长期与世隔绝,那么即使你不是程序员,你的服饰品味估计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跌落到和程序员一样的水平,甚至更糟。
例如,在普通人眼中,狭义上的宅男(游戏宅、动漫宅)和程序员往往可共用同一张标准像,但二者的重合度远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贰’ 属于程序员们的壁纸
纯黑色
一方面 程序员要求简约直白 他们是单纯的技术者 追求纯粹的生活
一方面 桌面上的图标显得不会很乱 甚至你可以在不放图标的地方ps一句格言
另一方面 微软不是要黑屏吗 每次看到黑色 就会想到中国的软件的落后 然后。。。
‘叁’ 程序员为什么容易秃顶
关于程序员的头发一直是网友们爱调侃的一个话题,说什么程序员容易秃顶,这样的话题被大家聊得很热。
先看一张真实的图片吧
饮食不健康
程序员每天的饮食基本上以外卖,泡面为主。这样的食品会使体内长期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比如氧气的运输需要铁元素,人体代谢需要大量的维生素B,而这些东西也恰恰是头发生长所必须的物质。
在此,菌菌也忠心希望各位即将成为程序员们能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头发可以带上假发,而自己的健康亮起红灯时却没用措施补救了。
‘肆’ 这个女演员叫什么
这个女演员叫什么?
回答:
这个女演员叫
洪司洋 。
补充说明一下,
题目图片 这个截图出自(电视剧《程序员那么可爱》)
洪司洋在这部电视剧里饰演的人物叫叶子。
剧中人物不失可爱热情单纯。
剧情特别好笑,她帮助男同事黄勋,后来
程序员同事黄勋和她恋爱了。
在叶子的助攻之下,剧中人物顾默终于忍不住告白了顾筱柒。
附上图片,来自洪司洋本人发的。
图片不做他用。图片仅供参考比对。图源水印。
希望以后她能够出演更多的影视作品。作为粉丝,很期待
‘伍’ 求助找一张程序员挖坑的图片的原图
‘陆’ 腾讯知名游戏程序员毛星云坠楼身亡,坠亡前有何异常
有知情者称:他领导研发了某款3 A游戏,但因为研发过程遭遇瓶颈,进度迟缓,导致团队整体业绩下滑、年终奖金锐减。毛**在和上级谈判失败之后选择了跳楼自杀,这是一起令人悲痛的事例。有网友透露毛**患有抑郁症,前段时间曾住院治疗,但是没想到他选择了一个悲剧的方式结束生命,此时,我们所能做得就是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静静地等待相关部门核查,让逝者安息,从精神分析角度探究,对此事件嘲讽者大致有五种心理:
第五、敌视心理。此人习惯性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通常来源于童年时期,他/她在家庭或社会环境中感受不到亲情温暖。具有敌视心理的人在遭遇外界不良刺激后,可能会逐渐演化为犯罪,“嘲讽他人”只是他/她的常规操作。
‘柒’ 你印象中的程序员
没有情调,不懂浪漫,也许这是程序员的一面,但拥有朴实无华的爱是他们的另一面。
我个人感觉印象中的程序员就是,头顶英年早秃,发际线英年上移(开玩笑的说),其实我朋友做程序员的就会下意识的看我的头发,说不像啊,其实很多程序员的时毛发浓密的,并不是所有的都聪明绝顶,很多程序员的智慧是“掩盖”着的!
在网上看到一句关于程序员的话:
我的代码曾运行在几千万用户的机器上,作为一个程序员,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满足的呢?如果有,那就是让这个用户数量再扩大 10 倍。
我感觉程序员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程序员的双手是魔术师的双手。 他们把枯燥无味的代码变成了丰富多彩的软件(现在我们使用的健康码,行程码)。
程序不是年轻的专利,但是,他属于年轻……
‘捌’ 为什么程序员一定就是秃头这是什么梗
天天不是在找BUG 就是在修BUG ,太费脑子 了,又经常加班,是个体力+脑力的活,所以容易秃头
‘玖’ 程序员搞笑图片,就是一张图片,上面第一个是完成版,然后是完成版1,完成版2。。后面是定稿 最后是遗书
那是论文,不是程序员
‘拾’ 程序员到底有多累,多辛苦
程序猿有多累,这个问题从三类人的视角进行分析:
一个是作为程序猿本身的自己,程序猿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感触
上学阶段:时间是自己安排的,执拗时自己研究通宵达旦也不觉得累,即使累了也知道自调节,也有时间自己调节,所谓吃了睡,累了睡,想干啥干啥,那就是大学,程序猿基本对累没感知
刚毕业两三年内:初生牛犊不怕虎,刚毕业,绝大部分工作努力,一方面是工作与学习有很大不同,为了完成任务需要加班加点,刚毕业年少经常加班也不会累,毕竟还有精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成长,这种来自内心主动性的驱动力会让程序猿感觉不到累。本宝宝刚毕业那会,项目上线天天加班到凌晨后,不上线的日子里白天测试项目,晚上自己学习搞自动化,星期天也是趴在电脑前,完全就是靠着内心的驱动力驱使,那段奋斗的时光并没有感觉多累
有了两三年工作经验后:不得不承认,我现在就是这个阶段,连续一周凌晨多回家身体感觉疲惫,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告诉程序猿自己已不再年轻,当你连续加班时,在明亮的办公室里会感觉很困,不会介意那光的强烈,不会想起自己需要再熄灯的情况下睡着;而当项目终于上线,晚上早点回家,那种积蓄了N久的劳累疲惫感会一下子涌上来,一坐上班车就睡着,到目的后人都走了才醒来,然后走一段到地铁站,地铁上站着就能睡着,默默的站着睡着还错过站,在那一刻你会知道自己有多困,看着地铁里脚步飞快的人,明白原来这就是北京。回答家,扔下电脑包,啪的一下趴在床上,那种晕乎乎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就能睡着,但是当身体整体躺在床上的时候,不敢睡,为啥,想起了一个RD leader说的话:真怕一下子睡着了,就永远起不来了。刚毕业的两年内我倒头就睡不会想这些,但是在工作久了,身体不如年轻时,那种累真的会让自己觉得睡了就不会再起来。每一次项目上线都是这样,这就是程序猿的累;程序猿经历了下图似的进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