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Linux 系统自带的全屏幕编辑程序 vi,即可编辑、修改文本文件。例如:
$vi my_program.c(使用 vi 命名编辑一个 C 语言源程序)
2. linux修改文件权限命令
使用 chmod 命令修改文件的权限。例如:chmod 765 myfile
7 表示文件所有者权限可读(4),可写(2),可执行(1),6表示同组用户权限(可读,可写),5表示其它用户权限(可读,可执行)。
3. 在linux系统中修改文件权限使用的命令是
chmod
chmod命令
作用:修改文件、目录的权限
语法:chmod [对谁操作][操作符][赋予的权限] 文件名
操作对象:u 用户user,表现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
g 用户组group,表现文件或目录所属的用户组
o 其他用户other
a 所有用户all
操作符:+ 添加权限 - 减少权限 =直接给定一个权限
权限:
r w x
二进制代表100 010 001
十进制代表 4 2 1
例:
rw-的值为4+2=6
rwxr-xr-x的值为755
语法:
1.chmod 755 文件或文件夹名字
2.chmod a=rwx 1.txt=chmod 777 1.txt
4. linux 给文件改名的命令
1、连接上相应的linux主机,进入到等待输入shell指令的linux命令行状态下。
5. linux改文件权限为可读写(Linux改文件权限)
1、Linux改文件权限。
2、Linux改文件权限rwx。
3、Linux改文件权限命令。
4、linux改文件权限为可读写。
1."linux改文件权限,为您提供linux改文件权限图文信息,打开linux系统,在linux的桌面的空白处右击。
2.在弹出的下拉选项里,点击打开终端。
3.使用cd命令移动到需要查询的文件路径下。
4.使用ls-l或者ll命令查看并修改文件的权限即可。
6. Linux基本命令-2021-0717
[root@localhost ~]# ls -l
总用量 44
-rw------. 1 ---- root ---- root --------1207 1 月14 18:18 anaconda-ks.cfg
权限--引用计数 所有者 -- 所属组--- 大小-- 文件修改时间 文件名
ls [选项] [文件名或目录名]
选项:
-a :显示所有文件
--color=when:支持颜色输出
-d :显示目录信息,而不是目录下的文件
-h :人性化显示﹐按照我们习惯的显示文件大小
-i :显示文件的i节点号
-l:长格式显示
pwd 命令是查询当前所在的目录的绝对路径
选项:
-L (默认值)打印环境变量"$PWD"的值,可能为符号链接。
-P 打印当前工作目录的物理位置。
mkdir 是创建目录的命令
选项:
-Z:设置安全上下文,当使用SELinux时有效;
-m或--mode:建立目录的同时设置目录的权限;
-p或--parents:若所要建立目录的上层目录目前尚未建立,则会一并建立上层目录;
rmdir 是删除空目录的命令
-p: 递归删除目录
touch 是 创建空文件或修改文件的时间戳
[root@localhost ~]# touch [选项] 文件名
-a:或--time=atime或--time=access或--time=use 只更改存取时间;
-c:或--no-create 不建立任何文件;
-d:<时间日期> 使用指定的日期时间,而非现在的时间;
-f:此参数将忽略不予处理,仅负责解决BSD版本touch指令的兼容性问题;
-m:或--time=mtime或--time=modify 只更该变动时间;
-r:<参考文件或目录> 把指定文件或目录的日期时间,统统设成和参考文件或目录的日期时间相同;
-t:<日期时间> 使用指定的日期时间,而非现在的时间;
--help:在线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stat 是查看文件详细信息的命令,而且可以看到文件的这三个时间戳
选项:
-L:支持符号连接;
-f:显示文件系统状态而非文件状态;
-t:以简洁方式输出信息;
cat 命令用来查看文件内容
选项:
-A: 相当于-vET 选项的整合,用于列出所有隐藏符号
-E: 列出每行结尾的回车符$
-n: 显示行号
-T: 把 Tab 键用^I显示出来
-v: 列出特殊字符
more 是分屏显示文件的命令
less 是分行显示文件的命令
用less命令显示文件时,用PageUp键向上翻页,用PageDown键向下翻页。要退出less程序,应按Q键。
选项:
-e:文件内容显示完毕后,自动退出;
-f:强制显示文件;
-g:不加亮显示搜索到的所有关键词,仅显示当前显示的关键字,以提高显示速度;
-l:搜索时忽略大小写的差异;
-N:每一行行首显示行号;
-s:将连续多个空行压缩成一行显示;
-S:在单行显示较长的内容,而不换行显示;
-x<数字>:将TAB字符显示为指定个数的空格字符。
head 是用来显示文件开头的命令
选项:
-c --bytes=[-]NUM 显示前NUM字节;如果NUM前有"-",那么会打印除了文件末尾的NUM字节以外的其他内容。
-n, --lines=[-]NUM 显示前NUM行而不是默认的10行;如果NUM前有"-",那么会打印除了文件末尾的NUM行以外的其他行。
-q, --quiet, --silent 不打印文件名行。
-v, --verbose 总是打印文件名行。
-z, --zero-terminated 行终止符为NUL而不是换行符。
tail 是用来显示文件末尾的命令
选项:
-c, --bytes=NUM 输出文件尾部的NUM(NUM为整数)个字节内容。
-f, --follow[={name|descript}] 显示文件最新追加的内容。“name”表示以文件名的方式监视文件的变化。
-F 与 “--follow=name --retry” 功能相同。
-n, --line=NUM 输出文件的尾部NUM(NUM位数字)行内容。
--pid=<进程号> 与“-f”选项连用,当指定的进程号的进程终止后,自动退出tail命令。
-q, --quiet, --silent 当有多个文件参数时,不输出各个文件名。
--retry 即是在tail命令启动时,文件不可访问或者文件稍后变得不可访问,都始终尝试打开文件。使用此选项时需要与选项“--follow=name”连用。
-s, --sleep-interal=<秒数> 与“-f”选项连用,指定监视文件变化时间隔的秒数。
-v, --verbose 当有多个文件参数时,总是输出各个文件名。
ln 是用来为文件创建链接的命令
[root@localhost ~]# ln [选项] 源文件 目标文件
选项:
-s: 建立软链接文件。如果不加“-s”选项,则建立硬链接文件
-f: 强制。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则删除目标文件后再建立链接文件
-d, -F, --directory 创建指向目录的硬链接(只适用于超级用户)
-f, --force 强行删除任何已存在的目标文件
-i, --interactive 覆盖既有文件之前先询问用户
-L, --logical 取消引用作为软链接的目标
-n, --no-dereference 把软链接的目的目录视为一般文件
-P, --physical 直接将硬链接到软链接
-r, --relative 创建相对于链接位置的软链接
-s, --symbolic 对源文件建立软链接
硬链接特征:
源文件和硬链接文件拥有相同的 Inode 和 Block
修改任意一个文件,另一个都改变
删除任意一个文件,另一个都能使用
硬链接标记不清,很难确认硬链接文件位置,不建议使用
硬链接不能链接目录
硬链接不能跨分区
软链接特征:
软链接和源文件拥有不同的 Inode 和 Block
两个文件修改任意一个,另一个都改变
删除软链接,源文件不受影响;删除源文件,软链接不能使用
软链接没有实际数据,只保存源文件的 Inode,不论源文件多大,软链接大小不变
软链接的权限是最大权限 lrwxrwxrwx.,但是由于没有实际数据,最终访问时需要参考源文
件权限
软链接可以链接目录
软链接可以跨分区
软链接特征明显,建议使用软连接
rm 是强大的删除命令,不仅可以删除文件,也可以删除目录
[root@localhost ~]# rm [选项] 文件或目录
选项:
d:直接把欲删除的目录的硬连接数据删除成0,删除该目录;
-f:强制删除文件或目录;
-i:删除已有文件或目录之前先询问用户;
-r: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与子目录一并处理;
--preserve-root:不对根目录进行递归操作;
-v:显示指令的详细执行过程。
cp 是文件或目录用于复制的命令
[root@localhost ~]# cp [选项] 源文件 目标文件
选项:
-a:此参数的效果和同时指定"-dpR"参数相同;
-d:当复制软链接时,把目标文件或目录也建立为软链接,并指向与源文件或目录连接的原始文件或目录;
-f:强行复制文件或目录,不论目标文件或目录是否已存在;
-i:覆盖既有文件之前先询问用户;
-l:对源文件建立硬连接,而非复制文件;
-p:保留源文件或目录的属性;
-r: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与子目录一并处理;
-s:对源文件建立软链接,而非复制文件;
-u:使用这项参数后只会在源文件的更改时间较目标文件更新时或是名称相互对应的目标文件并不存在时,才复制文件;
-S:在备份文件时,用指定的后缀“SUFFIX”代替文件的默认后缀;
-b:覆盖已存在的文件目标前将目标文件备份;
-v:详细显示命令执行的操作。
mv 是用来对文件或目录重新命名,或者将文件移动至其他目录
[root@localhost ~]# mv [选项] 源文件 目标文件
选项:
-b:当文件存在时,覆盖前,为其创建一个备份;
-f:若目标文件或目录与现有的文件或目录重复,则直接覆盖现有的文件或目录;
-i:交互式操作,覆盖前先行询问用户,如果源文件与目标文件或目标目录中的文件同名,则询问用户是否覆盖目标文件。用户输入”y”,表示将覆盖目标文件;输入”n”,表示取消对源文件的移动。这样可以避免误将文件覆盖。
--strip-trailing-slashes:删除源文件中的斜杠“ / ”;
-S<后缀>:为备份文件指定后缀,而不使用默认的后缀;
--target-directory=<目录>:指定源文件要移动到目标目录;
-u:当源文件比目标文件新或者目标文件不存在时,才执行移动操作。
[root@localhost ~]# ls -l install.log
-rw-r--r--. 1 root root 24772 1 月 14 18:17 install.log
第一列的权限位如果不计算最后的“.”,则共有 10 位。
第 2~4 位代表文件所有者的权限。
chmod 用来变更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root@localhost ~]# chmod [选项] 权限模式 文件名
选项:
-c, --changes:当文件的权限更改时输出操作信息。
--no-preserve-root:不将'/'特殊化处理,默认选项。
--preserve-root:不能在根目录下递归操作。
-f, --silent, --quiet:抑制多数错误消息的输出。
-v, --verbose:无论文件是否更改了权限,一律输出操作信息。
--reference=RFILE:使用参考文件或参考目录RFILE的权限来设置目标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R, --recursive:对目录以及目录下的文件递归执行更改权限操作。
用户身份
首先,读、写、执行权限对文件和目录的作用是不同的。
目录的可用权限其实只有以下几个。
chown 是修改文件和目录的所有者和所属组的命令
[root@localhost ~]# chown [选项] 所有者:所属组 文件或目录
选项:
-c或——changes:效果类似“-v”参数,但仅回报更改的部分;
-f或--quite或——silent:不显示错误信息;
-h或--no-dereference:只对软链接的文件作修改,而不更改其他任何相关文件;
-R或——recursive: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v或——version: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reference=<参考文件或目录>:把指定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与所属群组全部设成和参考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与所属群组相同;
普通用户不能修改文件的所有者,哪怕自己是这个文件的所有者也不行
普通用户可以修改所有者是自己的文件的权限
chgrp 是修改文件和目录的所属组的命令
[root@phato ~]# chgrp [选项] 所属组 文件或目录
-R 递归式地改变指定目录及其下的所有子目录和文件的所属的组
-c或——changes:效果类似“-v”参数,但仅回报更改的部分;
-f或--quiet或——silent:不显示错误信息;
-h或--no-dereference:只对符号连接的文件作修改,而不是该其他任何相关文件;
-H如果命令行参数是一个通到目录的软链接,则遍历软链接
-R或——recursive:递归处理,将指令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L:遍历每一个遇到的通到目录的软链接
-P:不遍历任何符号链接(默认)
-v或——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reference=<参考文件或目录>:把指定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全部设成和参考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群组相同;
umask 是显示或设置创建文件的权限掩码。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新建文件和目录的默认最大权限。
我们在这里按照权限字母来讲解 umask 权限的计算方法。我们就按照默认的 umask 值是 022来分别计算一下新建文件和目录的默认权限吧。
7. Linux 编辑文本命令
一、vi编辑器有3种基本工作模式
分别是:命令模式、文本输入模式、和末行模式。
第一:命令行模式:
该模式是进入vi编辑器后的默认模式。任何时候,不管用户处于何种模式,按下ESC键即可进入命令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输入vi命令,用户管理自己的文档。此时从键盘上输入的任何字符都被当作编辑命令来解释。若输入的字符是合法的vi命令,则vi在接受用户命令之后完成相应的动作。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输入的命令并不回显在屏幕上。若输入的字符不是vi命令,vi会响铃报警。
第二:文本输入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输入命令i、附加命令a、打开命令o、修改命令c、取代命令r或替换命令s都可以进入文本输入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输入的任何字符都被vi当作文件内容保护起来,并将其显示在屏幕上。在文本输入过程中,若想回到命令模式下,按ESC键即可。
第三:末行模式:
末行模式也称ex转义模式。在命令模式下,用户按“:”键即可进入末行模式下,此时vi会在显示窗口的最后一行(通常也是屏幕的最后一行)显示一个“:”作为末行模式的说明符,等待用户输入命令。多数文件管理命令都是在此模式下执行的(如把编辑缓冲区的内容写到文件中等)。末行命令在执行完后,vi自动回到命令模式。如果要从命令模式转换到编辑模式,可以键入a或者i。如果需要从文本模式返回,则按ESC即可。在命令模式下输入“:”即可切换到末行模式,然后输入命令。
实例演示
首先我们使用命令 vi filename 打开一个文件,这个时候进入到的是命令模式
接下来我们按i,然后键盘随便输入写内容。
然后按ESC重新进入到命令模式。
在命令模式的情况下,我们按:,进入到了末行模式。
我们输入wq!,然后回车,强行保存退出。
下次我们再打开对应文件(可用less filename命令打开),即可看到内容已经更改。
补充:
(1)末行模式下:q! 【强制退出不保存】 q【退出不保存】 wq【退出并保存后面也可以加个!】
(2)如果你不想保存直接退出有可以在命令模式下使用“ctrl+z”快捷键或者按住“shift”键,输入两个z即可退出。
更多命令
进入vi的命令:
vi filename :打开或新建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行首
vi +n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n行首
vi +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最后一行首
vi +/pattern filename: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个与pattern匹配的串处
vi -r filename :在上次正用vi编辑时发生系统崩溃,恢复filename
vi filename….filename :打开多个文件,依次进行编辑
屏幕翻滚类命令:
Ctrl+u:向文件首翻半屏
Ctrl+d:向文件尾翻半屏
Ctrl+f:向文件尾翻一屏
Ctrl+b;向文件首翻一屏
nz:将第n行滚至屏幕顶部,不指定n时将当前行滚至屏幕顶部。
插入文本类命令:
i :在光标前
I :在当前行首
a:光标后
A:在当前行尾
o:在当前行之下新开一行
O:在当前行之上新开一行
r:替换当前字符
R:替换当前字符及其后的字符,直至按ESC键
s:从当前光标位置处开始,以输入的文本替代指定数目的字符
S:删除指定数目的行,并以所输入文本代替之
ncw或nCW:修改指定数目的字
nCC:修改指定数目的行
删除命令:
ndw或ndW:删除光标处开始及其后的n-1个字
do:删至行首
d$:删至行尾
ndd:删除当前行及其后n-1行
x或X:删除一个字符,x删除光标后的,而X删除光标前的
Ctrl+u:删除输入方式下所输入的文本
搜索及替换命令:
/pattern:从光标开始处向文件尾搜索pattern
?pattern:从光标开始处向文件首搜索pattern
n:在同一方向重复上一次搜索命令
N:在反方向上重复上一次搜索命令
:s/p1/p2/g:将当前行中所有p1均用p2替代
:n1,n2s/p1/p2/g:将第n1至n2行中所有p1均用p2替代
:g/p1/s//p2/g:将文件中所有p1均用p2替换
撤销回退命令:
u 撤销上一步的操作
Ctrl+r 恢复上一步被撤销的操作
选项设置:
all:列出所有选项设置情况
term:设置终端类型
ignorance:在搜索中忽略大小写
list:显示制表位(Ctrl+I)和行尾标志($)
number:显示行号
report:显示由面向行的命令修改过的数目
terse:显示简短的警告信息
warn:在转到别的文件时若没保存当前文件则显示NO write信息
nomagic:允许在搜索模式中,使用前面不带“\”的特殊字符
nowrapscan:禁止vi在搜索到达文件两端时,又从另一端开始
mesg:允许vi显示其他用户用write写到自己终端上的信息
末行模式命令:
:n1,n2 co n3:将n1行到n2行之间的内容拷贝到第n3行下
:n1,n2 m n3:将n1行到n2行之间的内容移至到第n3行下
:n1,n2 d :将n1行到n2行之间的内容删除
:w :保存当前文件
:e filename:打开文件filename进行编辑
:x:保存当前文件并退出
:q:退出vi
:q!:不保存文件并退出vi
:wq:保存并退出
:!command:执行shell命令command
:n1,n2 w!command:将文件中n1行至n2行的内容作为command的输入并执行之,若不指定n1,n2,则表示将整个文件内容作为command的输入
:r!command:将命令command的输出结果放到当前行
寄存器操作:
“?nyy:将当前行及其下n行的内容保存到寄存器?中,其中?为一个字母,n为一个数字
“?nyw:将当前行及其下n个字保存到寄存器?中,其中?为一个字母,n为一个数字
“?nyl:将当前行及其下n个字符保存到寄存器?中,其中?为一个字母,n为一个数字
“?p:取出寄存器?中的内容并将其放到光标位置处。这里?可以是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数字
ndd:将当前行及其下共n行文本删除,并将所删内容放到1号删除寄存器中。
8. linux 修改文件所有者
linux修改文件所有者需要分三步进行,下面是具体介绍:
1、新建测试文件test,命令为“touchtest”,文件属性为“用户和用户组都是root”;
2、更改“test”文件的所有者为”jd-root”,已存在于”/etc/passwd”下,更改的命令为“chownjd-roottest”;
3、此时文件的属性为用户为”jd-root”,用户组为“root”,想递归更改目录下所有文件的用户属性,请在命令中添加一个“-R”参数;即”chown-Rjd-root目录名/”。
注意:要更改的用户组,必须存在于“/etc/group”下。
9. Linux下批量修改文件名
Linux下修改文件名有mv和rename。 其中mv命令只能对单个文件重命名 , 这是mv命令和rename命令的在重命名方面的根本区别。
linux的rename命令有两个版本,一个是c语言版本的,一个是perl语言版本的,判断方法:
输入man rename 看到第一行是:
RENAME(1) Linux Programmer’s Manual RENAME(1)
这个就是C语言版本的
而如果出现:
RENAME(1) Perl Programmers Reference Guide RENAME(1) 则是Perl版本的了
C语言版本格式:rename 原字符串 新字符串 文件名
Perl语言版本格式:rename 's/原字符串/新字符串/' 文件名
rename支持正则表达式
例子:
字母的替换 rename "s/AA/aa/" * // 把文件名中的AA替换成aa
修改文件的后缀 rename "s//.html//.php/" * // 把.html 后缀的改成 .php后缀
批量添加文件后缀 rename "s/$//.txt/" * // 把所有的文件名都以txt结尾
批量删除文件名 rename "s//.txt//" * // 把所有以.txt结尾的文件名的.txt删掉
在文件夹shell下创建文件10个文件
touch tmp_{1..10}.txt
找到含有“_“”的文件夹。
find ./ -name "*_*"
读取id, 用mv改名,$为自己理解为赋值后的id,格式为
10. linux系统下怎么修改文件所属用户和组
linux怎么修改文件所属用户和组
在Linux中,创建一个文件时,该文件的拥有者都是创建该文件的用户。该文件用户可以修改该文件的拥有者及用户组别;或者在root用户下,这样可以修改任何文件的拥有者及用户组。
而修改文件所属用户和组,需要用到chown命令。
chown 命令,可以认为是 "change owner" 的缩写,主要用于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除此之外,这个命令也可以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组。
当只需要修改所有者时,可使用如下 chown 命令的基本格式:
-R(注意大写)选项表示连同子目录中的所有文件,都更改所有者。
当只需要修改所属组时,可使用如下 chown 命令的基本格式:
如果需要同时更改所有者和所属组,chown 命令的基本格式为:
注意,在 chown 命令中,所有者和所属组中间也可以使用点(.),但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用户在设定账号时加入了小数点(例如 zhangsan.temp),就会造成系统误判。因此,建议大家使用冒号连接所有者和所属组。
当然,chown 命令也支持单纯的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组,例如 chown :group install.log 就表示修改 install.log 文件的所属组,但修改所属组通常使用 chgrp 命令,因此并不推荐大家使用 chown 命令。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使用 chown 命令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或所属者)时,要保证使用者用户(或用户组)存在,否则该命令无法正确执行,会提示 "invalid user" 或者 "invaild group"。
chown命令的使用示例
1、更改文件的所属者
首先我们使用ls -l命令来查看一下文件的所属,例:
下面我们使用chown命令来更改该tmpfile文件的所属者
然后再使用ls -l命令来查看一下该tmpfile文件的所属
可以看出:该tmpfile文件的所属者从“himanshu”变为了“root”
2、更改文件组
通过chown命令,也可以更改组(文件所属的组别)。
使用以下命令来更改文件所属的组别:
然后使用ls -l命令来查看一下该tmpfile文件的所属
也可以直接一次性更改文件的所属者和组别为root,需要使用以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