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程序员隔离方式

程序员隔离方式

发布时间:2022-11-20 17:40:24

㈠ 如何防止公司代码外泄

楼主你好,先回答一下你的问题,然后我再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研发型企业防范源代码泄露,可以有以下方法:

管理层面

1、和员工签署保密协议,可以一定程度上的防止员工主动泄密。

2、禁用USB接口,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开发人员恶意拷贝代码等数据,也可以防止U盘或硬盘的病毒扩散。

3、安装监控软件,监控员工的所有操作行为,对敏感操作(比如发送文件、拷贝至U盘)进行警报提醒。

4、安装摄像头,约束员工的行为。不过,监控类的约束需要和员工提前沟通好,避免引起抵触情绪。

5、限制上网行为,比如不能连接互联网,不过工作中难免会需要外部的信息,所以这种方式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等等

技术层面

1、安装加密软件,对文档本身进行保护,研发代码等数据无论以何种方式、何种途径泄露,始终是密文,从而保障企业核心机密不被非法窃取。

2、加水印,以桌面水印的形式在终端计算机桌面上显示,防止通过拍照、截屏、打印的方式泄露信息。

3、实施网络隔离,很多企业将内网与互联网进行隔离,将内部数据“困在”内网,同时也能够有效屏蔽外部网络攻击的风险。通过网络隔离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内部核心代码数据泄露。

4、使用云桌面,它的成本比较低,使用灵活,开发人员的终端不再保存数据和存储,实现代码等数据不落地,保障信息安全。

等等

这些手段都能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代码,防止泄露,这些也是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会使用的主流方法。

再来谈谈我的建议。

以上有些方法容易造成员工抵触情绪,比如监控,也有一些会影响工作效率,比如禁用USB接口、限制上网行为等。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提升工作效率也是很重要的。目前,无论在科技研发型企业,还是金融、能源、工业、政府行业,很多都倾向于对网络实施隔离,这个算是目前最流行的方式了,有的企业不仅仅是内外网的隔离,较大规模的企业还可能对内部网络实施进一步的隔离,比如划分为办公网、研发网、生产网、测试网等,主要用来屏蔽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之间的违规数据交换。这是一种既能保护代码,又不影响工作的手段。这里有一份《企业网络隔离建设指南》,有需要的可以参考一下。

程序员经常面对电脑,电脑的辐射要怎么做才能够免疫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对自身健康保障意识也就有所提升。这也就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健康常识增进了了解,从而使自己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对于一些经常用电脑来工作的程序员来说,他们的健康也是与电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他们想要有效的免疫电脑的辐射,应该怎么做呢?不光是程序员,其他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工作者也是如此。

三 、注意事项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能够有效抵御电脑辐射的方法。首先,我们可以在自己平时所使用的电脑旁,放上几盆仙人掌,而且我们也可以在每天的上午喝几杯绿茶。因为这其中有着丰富的维生素A原,吸收后就能够有效地消除电脑辐射的一些危害。如果需要时,也可以在使用电脑前做好护肤以及隔离。一些专业的人也会在显示屏幕上安装专用的滤色板。

㈢ 程序员新人周一优化一行代码,周三被劝退

这周一,公司新来了一个同事,面试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不错,各种问题对答如流,老板和我都倍感欣慰。

这么优秀的人,绝不能让他浪费一分一秒,于是很快,我就发他了需求文档、源码,让他先在本地熟悉一下业务和开发流程。

结果没想到,周三大家一块 review 代码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新来的同事直接把原来 @Transactional 优化成了这个鬼样子:

就因为这一行代码,老板(当年也是一线互联网大厂的好手)当场就发飙了,马上就要劝退这位新同事,我就赶紧打圆场,毕竟自己面试的人,不看僧面看佛面,是吧?于是老板答应我说再试用一个月看看。

会议结束后,我就赶紧让新同事复习了一遍事务,以下是他自己做的总结,还是非常详细的,分享出来给大家一点点参考和启发。相信大家看完后就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优化 @Transactional 注解了,纯属画蛇添足和乱用。

事务在逻辑上是一组操作, 要么执行,要不都不执行 。主要是针对数据库而言的,比如说 MySQL。

只要记住这一点,理解事务就很容易了。在 java 中,我们通常要在业务里面处理多个事件,比如说编程喵有一个保存文章的方法,它除了要保存文章本身之外,还要保存文章对应的标签,标签和文章不在同一个表里,但会通过在文章表里(posts)保存标签主键(tag_id)来关联标签表(tags):

那么此时就需要开启事务,保证文章表和标签表中的数据保持同步,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

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文章保存成功了,但标签保存失败了,或者文章保存失败了,标签保存成功了——这些场景都不符合我们的预期。

为了保证事务是正确可靠的,在数据库进行写入或者更新操作时,就必须得表现出 ACID 的 4 个重要特性:

其中,事务隔离又分为 4 种不同的级别,包括: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 事务能否生效,取决于数据库引擎是否支持事务,MySQL 的 InnoDB 引擎是支持事务的,但 MyISAM 就不支持

1)编程式事务

编程式事务是指将事务管理代码嵌入嵌入到业务代码中,来控制事务的提交和回滚。

你比如说,使用 TransactionTemplate 来管理事务:

再比如说,使用 TransactionManager 来管理事务:

就编程式事务管理而言,Spring 更推荐使用 TransactionTemplate。

在编程式事务中,必须在每个业务操作中包含额外的事务管理代码,就导致代码看起来非常的臃肿,但对理解 Spring 的事务管理模型非常有帮助。

当然了,要想实现事务管理和业务代码的抽离,就必须得用到 Spring 当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之一,AOP,其本质是对方法前后进行拦截,然后在目标方法开始之前创建或者加入一个事务,执行完目标方法之后根据执行的情况提交或者回滚。

Spring 将事务管理的核心抽象为一个事务管理器(TransactionManager),它的源码只有一个简单的接口定义,属于一个标记接口:

通过 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 这个接口,Spring 为各个平台如 JDBC(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Hibernate(HibernateTransactionManager)、JPA(JpaTransactionManager)等都提供了对应的事务管理器,但是具体的实现就是各个平台自己的事情了。

参数 TransactionDefinition 和 @Transactional 注解是对应的,比如说 @Transactional 注解中定义的事务传播行为、隔离级别、事务超时时间、事务是否只读等属性,在 TransactionDefinition 都可以找得到。

返回类型 TransactionStatus 主要用来存储当前事务的一些状态和数据,比如说事务资源(connection)、回滚状态等。

TransactionDefinition.java:

Transactional.java

说到这,我们来详细地说明一下 Spring 事务的传播行为、事务的隔离级别、事务的超时时间、事务的只读属性,以及事务的回滚规则。

当事务方法被另外一个事务方法调用时,必须指定事务应该如何传播 ,例如,方法可能继续在当前事务中执行,也可以开启一个新的事务,在自己的事务中执行。

TransactionDefinition 一共定义了 7 种事务传播行为:

01、 PROPAGATION_REQUIRED

这也是 @Transactional 默认的事务传播行为,指的是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加入该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创建一个新的事务。更确切地意思是:

这个传播行为也最好理解,aMethod 调用了 bMethod,只要其中一个方法回滚,整个事务均回滚。

02、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

创建一个新的事务,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把当前事务挂起。也就是说不管外部方法是否开启事务,Propagation.REQUIRES_NEW 修饰的内部方法都会开启自己的事务,且开启的事务与外部的事务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如果 aMethod()发生异常回滚,bMethod()不会跟着回滚,因为 bMethod()开启了独立的事务。但是,如果 bMethod()抛出了未被捕获的异常并且这个异常满足事务回滚规则的话,aMethod()同样也会回滚。

03、 PROPAGATION_NESTED

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就在当前事务内执行;否则,就执行与 PROPAGATION_REQUIRED 类似的操作。

04、 PROPAGATION_MANDATORY

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加入该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抛出异常。

05、 PROPAGATION_SUPPORTS

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加入该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以非事务的方式继续运行。

06、 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

以非事务方式运行,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把当前事务挂起。

07、 PROPAGATION_NEVER

以非事务方式运行,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抛出异常。

3、4、5、6、7 这 5 种事务传播方式不常用,了解即可。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数据库的事务隔离级别,再来理解 Spring 的事务隔离级别就容易多了。

TransactionDefinition 中一共定义了 5 种事务隔离级别:

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默认的隔离级别 ISOLATION_DEFAULT 就可以了,也就是交给数据库来决定,可以通过 SELECT @@transaction_isolation; 命令来查看 MySql 的默认隔离级别,结果为 REPEATABLE-READ,也就是可重复读。

事务超时,也就是指一个事务所允许执行的最长时间,如果在超时时间内还没有完成的话,就自动回滚。

假如事务的执行时间格外的长,由于事务涉及到对数据库的锁定,就会导致长时间运行的事务占用数据库资源。

如果一个事务只是对数据库执行读操作,那么该数据库就可以利用事务的只读属性,采取优化措施,适用于多条数据库查询操作中。

这是因为 MySql(innodb)默认对每一个连接都启用了 autocommit 模式,在该模式下,每一个发送到 MySql 服务器的 SQL 语句都会在一个单独的事务中进行处理,执行结束后会自动提交事务。

那如果我们给方法加上了 @Transactional 注解,那这个方法中所有的 SQL 都会放在一个事务里。否则,每条 SQL 都会单独开启一个事务,中间被其他事务修改了数据,都会实时读取到。

有些情况下,当一次执行多条查询语句时,需要保证数据一致性时,就需要启用事务支持。否则上一条 SQL 查询后,被其他用户改变了数据,那么下一个 SQL 查询可能就会出现不一致的状态。

默认情况下,事务只在出现运行时异常(Runtime Exception)时回滚,以及 Error,出现检查异常(checked exception,需要主动捕获处理或者向上抛出)时不回滚。

如果你想要回滚特定的异常类型的话,可以这样设置:

以前,我们需要通过 XML 配置 Spring 来托管事务,有了 Spring Boot 之后,一切就变得更加简单了,只需要在业务层添加事务注解( @Transactional )就可以快速开启事务。

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把焦点放在 @Transactional 注解上就可以了。

虽然 @Transactional 注解源码中定义了很多属性,但大多数时候,我都是采用默认配置,当然了,如果需要自定义的话,前面也都说明过了。

1)要在 public 方法上使用,在类的computeTransactionAttribute方法中有个判断,如果目标方法不是public,则TransactionAttribute返回null,即不支持事务。

2)避免同一个类中调用 @Transactional 注解的方法,这样会导致事务失效。

在测试之前,我们先把 Spring Boot 默认的日志级别 info 调整为 debug,在 application.yml 文件中 修改:

然后,来看修改之前查到的数据:

开搞。在控制器中添加一个 update 接口,准备修改数据,打算把沉默王二的狗腿子修改为沉默王二的狗腿:

在 Service 中为方法加上 @Transactional 注解并抛出运行时异常:

按照我们的预期,当执行 save 保存数据后,因为出现了异常,所以事务要回滚。所以数据不会被修改。

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localhost:8080/user/update 进行测试,注意查看日志,可以确认事务起效了。

当我们把事务去掉,同样抛出异常:

再次执行,发现虽然程序报错了,但数据却被更新了。

这也间接地证明,我们的 @Transactional 事务起效了。

看到这,是不是就明白为什么新同事的优化纯属画蛇添足/卵用了吧?

㈣ 程序员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

每个人职场人都希望在一个轻松、开心、干净、舒适的环境里面工作,这样心情好工作起来自然效率高,但是这毕竟是理想状态下的工作环境,当然现在绝大多数企业工作环境虽然达不到百分百,但至少有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吧。

那么对于程序员这种有点特殊的工种工作环境又是怎么样的呢?

程序员又被人们称之为码农,也有人调侃戏称“程序猿”,程序员对工作环境往往需要有一张大的办公桌,他们不仅用一台电脑在工作,有时候需要几台电脑同时操作,而且遇到一些bug或者瓶颈的时候需要和同事协同工作,当然在硬件方面除了办公桌要大外,还需要配置比较高的电脑,毕竟这是程序员最基本的工作工具,试想如果刚有灵感,结果电脑卡顿或者死机了,那有可能灵感顿时就消失了,所以他们大多数工作环境都拥有足够大的办公桌和高配置的电脑。

前面就提到了程序员是有点特殊的工种,因为他们往往加班到很晚,时常会通宵,这就和我们正常上班的时间上错开了,他们往往白天睡觉,晚上工作,有时候为了打起精神工作,他们提神的方式各自不同,有抽烟的、有喝咖啡的、有听歌的等等,大家可以想象这是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吗?但是程序员工作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安静的环境,毕竟安静能让人更好的思考问题。

每个人对工作环境要求都不一样,让自己觉得舒服的环境是自己愿意留在公司的原因之一吧,程序员也是一样的。

大公司的程序员,工作环境基本上就是一个电脑版的“衡水中学”,每天就是开会写代码改代码查代码开会继续循环往复,跟中学里每天就是拼命读书刷题刷题读书吃饭无味上厕所要跑一个样。

硬件配置无需你考虑,肯定是够你用。跟人的成本比起来,硬件就是个渣。

大公司的程序员工作比较稳定,每个人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职业路径也很明晰,越往上的职位对智商的要求越高,这点和靠情商往上升的工作还真有点不一样。在程序员这个队伍里拍马屁搞关系基本没啥用,你写的代码都无需用户检验,自己一跑就知道成不成。这也是IT公司通常人际关系和氛围都比较轻松且简单直接的根本原因,特别适合那些不喜欢搞关系的同学去撸起袖子加油干。

如果你想在这个行业长期发展,智商一定要够用,真的。有没有基础倒在其次,如果数学好更佳。有些业内大咖本身是学数学或物理这些靠智商吃饭的学科的。

小公司的程序员,尤其是那些非IT类小公司里的程序员工作压力更大。面对不懂程序的销售和老板,还有极度贪心又不愿多付费的客户,需求三天两头变,界面是个人就可以提意见改,时间永远是“明天就要”。他们觉得程序员比悟空办法多,所以什么要求都提得出来。能在小公司做出成绩的程序员,真心让人敬佩不已。

小公司的程序员是掌握公司核心机密最多的人,比老板都掌握得多,所以通常他们的待遇也还过得去。另外他们一来二去把公司业务摸透了,出来自己干的也不少,当然能不能干成是另一回事。

其实程序员的工作环境真没什么要求,只要没什么干扰就行。学霸们在这里会找到十分熟悉的感觉,所以程序员之间以“同学”相称的极多。

我是2015年本科毕业的,但是2014年就开始工作了,从程序员+运营的工作开始实习(其实也是看最后哪一个更合适就走哪一个方向)。

对于实习阶段,因为当时待的是小公司,所以大家的配置都很一般。几个主力程序员加上我这个实习的,工作用的都是windows笔记本,联想的,除了我自己配的固态硬盘之外,很多都是机械硬盘在跑,没有特别明确的代码库规范、没有知识系统,交流全靠跑,有的是后端和前端一起干、前端和客服一起干,所以我兼职运营也是如此……平时要是不忙的话,那还没什么事儿,大家会闲聊扯淡,也算是其乐融融;但是要是忙起来,可能会突然加班到很晚——当然这种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

工作到了中型公司,跟以前的小公司就不在一个量级上了。这个时候主要的工作是后端开发,配置的电脑是联想的ThinkPad,但不是最高配那种,仍然没有固态硬盘,慢的要死。第一梯队的程序员配置有双显示器、机械键盘、mac。我的话配置的是外接显示器,座椅很一般,坐久了比较累。公司分工明确,办公室跨越两座楼,各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有自己的wiki、定期站会、严格的代码规范、安全规范。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在解决各种bug,或者开发新系统。偶尔流量高峰的时候,会加班到一两点,平常并不是特别忙,工作还是比较有序的。

其实想要招妹子进团队的,因为我们团队唯一的测试工程师长得真的一般,而且性格也很差……一个性格好长得好看的运营妹子真的能调动整个团队的气氛。

所以什么机械键盘、Mac、外接多少显示器、加多大固态硬盘、多好的人体工学座椅……这些都是假的,开发的团队里面有好看的妹子才真的是“好的开发环境”。

可以穿拖鞋?可以戴着耳机听着歌?配备两个显示器?身边总是围绕这MM端茶递水果?还是以上都不是,而是诗和远方?

程序员,一个高薪却严重亚 健康 的群体 。他们有着极客精神,疯狂coding的时候可以废寝忘食,但他们也追求精神自由,喜欢自由自在。对于这样一个群体,良好而又恰到好处的工作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1. 弹性上班制

常规企业的朝九晚五上班制度,说实话并不适合程序员一族,因为这种制度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这个最需要差异性的群体的差异性,把程序员的Coding灵感等同于工厂流水线上机械手臂,希望按钮一按下,灵感发动,按钮再一按下,灵感结束。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

所以对于高层次的程序员群体,请不要在作息时间上严格限制他们,因为他们不是装配工,有着独一无二的个体差异性,有着不同的思维G点,他们需要差异性的时间作息来调整自己的最佳状态,从而迸发激情和灵感。

2. 宽松的工作氛围

程序员群体讨厌管理,任何自上而下的所谓管理都容易引起程序员们的心理抵触,特别是那种死板的、指令式的管理模式,尤其让程序员们作呕。

程序员们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是出于内心的意愿,那样他们就会干劲十足,而不是来自于经理计划文档中那条冷冰冰的文字,哪怕是他们心里意愿的和经理的计划本是同一件事。所以对于程序员群体的管理需要技巧,要化管理于无形,让他们感觉不到管理的痕迹,让他们感觉着做这些事情就是出自于他们自己的意愿。

总结来说就是让他们作为自己的管理者,而团队的管理者所要做就是培养他们这种自管理的能力。

适度的压力可以产生做事的动力,但长时间的持续的压力却是扼杀激情和创造力的罪魁祸首。压力会让程序员焦虑,同时也会造成低劣的设计和代码实现,因为交付的压力会让程序员对匆忙设计出来的方案妥协,而不会持续的优化找到最优方案。而一系列看似微不足道的缺陷设计集合到一起,就会形成让人意想不到的、不可控制的乱象。

所以,“快”不见得是好事,“慢”也不见得是坏事。

3. 鼓励参与开源项目

开源项目社区的欣欣向荣,是一朵盛开的奇葩,无论怎么赞誉都不为过。

一些着名的开源项目,例如linux,Apahce, openssl等等,数不胜数的优秀设计,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的惊喜,同时也催生了多少的商业公司。

参与到开源项目中,是一个程序员从初级走向高级、完善技术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一些着名的开源项目,架构设计和Coding技巧上都属上乘之作, 浸淫其中,受益匪浅。

其实以上三点不仅是对程序员群体,对任何一个职业的人来说都是适用的。再看下知乎上程序员们理想中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

@萧井陌:我读书的时候就有一个执念,一定要找一家可以穿拖鞋背心大裤衩上班的公司(当然我不穿大裤衩),如果我找不到这样的公司,说明我学得不好,所以我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似乎只是为了进一个能穿拖鞋的公司?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我只想要2个显示器

@知乎用户:1.安静,没有人随便喊你或者在你耳边说话;2.绝对的自由,程序员都有一定的怪癖,比如我喜欢听着摇滚乐写代码。这些都要被允许。3.温度,气味舒适的环境。

4.有个养眼的MM同事,大概是这样的

嘿,箭头方向那个哥们才是真正的程序员吧

5.独立10M光钎线

@Indream Luo,软件工程师:1.女多男少,人均年龄不到27;2.身处白云山上,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墙之隔;3.无边界文化,有问题可以找任何人沟通,包括高层,如果你见得到;4. 健康 文化,加班有补休,提倡8小时,自建食堂和农场,买下巴马泉眼特供矿泉水

@石磊

硬件:

1. 顶配的 MacBook Pro。

2. 上厕所不需要排队。

与人相关:

1. 不会在开发到一半时被通知要重新讨论功能,然后把以前做的东西全部推翻。

2. 没有不必要的会议,必要的会议速战速决。

3. 行政人事什么的做事清爽高效,这样不用在各种日常手续上浪费时间,只管写代码就好。

4. 同事们效率高、工作态度严肃、善于沟通、活泼有趣。

@张英锋:最理想的工作环境应该是能帮助团队沉下心来,开发出最好产品的环境。

1.上级对程序员工作的认可和尊重;

2.对所作的工作有自主权和决定权;

3.营造能让程序员专注于工作的设施,比如大家都提到的安静、以及各种提高生产率的硬件条件;

4.最后是公司是盈利的,最好是暴利,能持续提供更多福利。

@庄生:其实最重要的工作环境,还是有一帮靠谱的同事,真心的。可以术业有专攻,但是该你负责的你负责到底,保质保量,不要麻烦别人。

那你呢?你希望你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

上联:一个项目两部电脑三餐盒饭只为四千工资搞得五脏俱损六神无主仍然七点起床八点开会处理九个漏洞十分辛苦 ;

下联:十年编码九年加班八面无光忙的七窍生烟到头六亲不认五体投地依旧四肢酸软三更加班只为二个臭钱一生孤苦;

横批:苦逼程序员。

程序员飘过
作为一名程序员的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是的,工作环境就像问主图片那样,可能会稍微好点,我们公司都是中央空调,不用电风扇!

我在程序员的岗位上也有好几年了,也待过几家公司,其实就工作环境来说,程序员的工作环境还是不错的,不用风吹日晒雨淋,而且是冬暖夏凉!和人们眼中的白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差不多的。

工作氛围其实也是很好的,程序员在穿着方面大部分公司是没有什么太大要求,可以穿着自己喜欢的风格(脑补一下大裤衩配凉拖的程序员正在撸代码),同事之间的交流也是很活跃的,所以程序员的苦逼之处不在工作环境,而是工作内容和压力。

程序员分工:

1.纯软件工程师,就是只靠电脑吃饭的,设计包括但不仅限于---网页、架构、UI、数据、运维、系统等等,整天与代码打交道;

2.Firmware(分位)工程师,半软半硬的工种,要焊板,要搭建环境,还要写代码维护代码,算法可能没有纯软件工程师牛,但动手能力绝对强,涉及的知识面可能更广。

本人就是后者,来看下我的桌面:

各个公司对于办公环境都不一样,国外都注重个人隐私,很多都是一个人一个封闭的房间。国内大部分就像图中所示那样,半隔开。也有 科技 公司,鼓励大家敏捷开发,多沟通,开方式办公

请忽略那些包含“安静,优美,闲逸的办公环境”的答案吧!

图中的环境,只是正常普通公司的工作环境。

不一定是程序员的。

程序员的工作环境,因工作内容,导致需要很多屏幕。

而且电脑配置也需要很高。

每个人因面对的公司、自身能力等因素,都会导致工作环境的不一样。

所以就有了工作环境好坏的区分。

如果你曾对着大海构思过某个接口,

在樱花飘落的院落里调试过代码,

那么你还觉得在写字间喝着咖啡对着三屏显示器敲键盘是理想的环境吗?

工作环境,还是得靠自己改变。

在程序者的不断追求下,编程是可以和写作一样成为艺术创造过程,

那么任何一个能够激发出你灵感的时刻和环境都应该可以成为你的办公环境。

资深码农应邀回答这个问题。笼统来说,程序员的工作环境与图中展现的差别不大。但根据工作属性和所属行业来讲,还是有一些区别。
甲方和乙方的区别

我在刚毕业时进入了一家软件外包公司,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甲方所在地完成的。

因为甲方员工是公司的稳定员工,所以工位来讲就要精致一些,配备也要完善一些。一般都会是隔间,有抽屉、插座、文件架、座机、台式电脑,甚至还有床等等。

而我们作为乙方因为流动性大,人数也不固定,甲方公司不太可能为我们准备这些精致的办公位,一般只是拉几张桌子拼凑起来,然后再接几个线板,有时候靠椅都没有,还得坐独凳。

技术驱动和业务驱动的区别
现在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技术部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的公司会以业务为驱动,有的公司会以技术驱动业务。

以业务为驱动的公司就会优先考虑业务的发展,然后技术来辅助实现。我现在所在的就是这样一家公司,这样的公司技术部门就会非常的小,人员也会很少。这样的公司程序员的工位大体上和整个公司的风格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人少,一般只有5-6个人,做技术的也喜欢安静,所以一般位置会选择靠近办公室的角落。

以技术为驱动的公司会依靠自身技术实力结合行业发展,碰撞出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业务品种,并与业务部门配合来实现并推广产品。这样的公司技术人员起码占到50%以上,这样的公司更有可能为程序员规划一个单独的大办公室,与外界隔离。一方面是为技术人员提供安静、舒适的办公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尽量避免闲杂人等进出公司技术核心所在地。

以技术为驱动的公司往往技术实力比较突出,所以他们会为自己的技术团队配备“驾驶舱”、小机房等设施。

就问题中的格子间来讲,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公司,只要场地不是特别的拥挤,都会设计成格子间,这样既保护了员工隐私也充分利用了办公场地的空间。这并不是程序员特有的风格。

㈤ container程序员打的是什么意思

container是很多框架里面的一个布局容器,主要用来设置默认样式的,比如前端框架bootstrap,后端框架layui等,项目代码中都使用了这个容器。下面是软件开发中的部分知识:

瀑布模型式就是是最典型的预见性的方法,严格遵循预先计划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的步骤顺序进行。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一、瀑布开发

瀑布模型式是最典型的预见性的方法,严格遵循预先计划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的步骤顺序进行。步骤成果作为衡量进度的方法,例如需求规格,设计文档,测试计划和代码审阅等等。

瀑布式的主要的问题是它的严格分级导致的自由度降低,项目早期即作出承诺导致对后期需求的变化难以调整,代价高昂。瀑布式方法在需求不明并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变化的情况下基本是不可行的。

需求隔离:由于各阶段的人员只能接触到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东西,所以对客户需求的理解程度高低不等,开发人员更像是定义为流水线上的工人。

变更代价大:既然叫作瀑布,就意味着不应该走回头路。否则如果出现返工,付出的代价会很大。需求变更,编码人员会很强的抵触情绪。

束缚创造性:由于强调文档管理,所以管理人员会比较喜欢,但是他束缚了开发人员的创造性。

周期漫长:整个开发持续的生命周期很长,需求和设计的时间会耗费特别多,有时候会占用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时间,这样整个周期就会变长,大都在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更适合需求相对稳定的大项目。

二、敏捷软件开发

敏捷软件开发是基于敏捷宣言定义的价值观和原则的一系列方法和实践的总称。自组织、跨职能团队运用适合他们自身环境的实践进行演进得出解决方案。

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缺点:

很难进行准确的资源规划,很难准确的定义“轻量的“或必要的文档,很难把握整体产品的一致性,很难预测有限的终点,很难有效地进行度量。

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㈥ 使用电脑前为什么要先做系统.不做为什么不能使用

系统(拼音] [xi tong]
systematic
a system ; a scheme
),根据中华大词典的解释,它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例:组织系统,灌溉系统。
解释二:有条有理的。
例:系统学习,系统研究。
系统: ①有条理;有顺序:系统知识|系统研究。②同类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循环系统|商业系统|组织系统|系统工程。③由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与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一系统相对较高一级系统时是一个要素(或子系统),而该要素通常又是较低一级的系统。系统最基本的特性是整体性,其功能是各组成要素在孤立状态时所没有的。它具有结构和功能在涨落作用下的稳定性,具有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以及历时性。④多细胞生物体内由几种器官按一定顺序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联合体。如高等动物的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能进行气体交换。

计算机系统
[编辑本段]

以下是有关现在关于操作系统的文章。
我们口中的系统通常是指操作系统。

一、计算机软件与操作系统

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自从走进了人类的生活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能不说计算机软件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此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这么说,离开了软件,计算机就成了废铜烂铁。

计算机机软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于管理计算机资源,并为应用软件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

应用软件则在系统软件的基础上实现用户所需要的功能。

而操作系统(Operation System)则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控制计算机的所有资源关提供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

二、操作系统诞生的原因

计算机是由CPU、内存、磁盘、显卡、声卡等许许多多设备组成的,而且这些设备的厂商众多,品种繁多,而且不同厂商生产的同种设备虽然完成同种功能,但是具体细节却存在千差万别。

为了正确地管理和使用这些设备来实现具体的应用,这样程序员就得了解和掌握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而且对于同种设备,由于不同的硬件厂商在实现细节上的差异使得程序员再次陷入了复杂的硬件控制的深渊!

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得程序员从苦海中脱离出来!多年的研究与发展终于使得这个愿望成为现实。这个解决方法就是在硬件的基础上加载一层软件来管理整个系统。这个软件通过设备驱动程序来与计算机硬件打交道,通过一系列的功能模块将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抽象成为一个公共、统一、开放的接口—虚拟机,从而使得程序员不必再陷入各种硬件系统的具体细节!

这一层软件就是操作系统。

三、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其功能复杂,体系庞大。从不同的角度看的结果也不同,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下面我们通过最典型的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1.从程序员的角度看

正如前面所说的,如果没有操作系统,程序员在开发软件的时候就必须陷入复杂的硬件实现细节。程序员并不想涉足这个可怕的领域,而且大量的精力花费在这个重复的、没有创造性的工作上也使得程序员无法集中精力放在更具有创造性的程序设计工作中去。程序员需要的是一种简单的,高度抽象的可以与之打交道的设备。

将硬件细节与程序员隔离开来,这当然就是操作系统。

从这个角度看,操作系统的作用是为用户提供一台等价的扩展机器,也称虚拟机,它比底层硬件更容易编程。

2.从使用者的角度看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则用来管理一个复杂系统的各个部分。

操作系统负责在相互竞争的程序之间有序地控制对CPU、内存及其它I/O接口设备的分配。

比如说,假设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的三个程序试图同时在同一台打印机上输出计算结果。那么头几行可能是程序1的输出,下几行是程序2的输出,然后又是程序3的输出等等。最终结果将是一团糟。这时,操作系统采用将打印输出送到磁盘上的缓冲区的方法就可以避免这种混乱。在一个程序结束后,操作系统可以将暂存在磁盘上的文件送到打印机输出。

从这种角度来看,操作系统则是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四、操作系统发展历史

下面我们结合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来回顾一下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计算机(1945-1955):真空管和插件板

4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些人使用数万个真空管,构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启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这个时期的机器需要一个小组专门设计、制造、编程、操作、维护每台机器。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通过插板上的硬连线来控制其基本功能。

这个时候处于计算机发展的最初阶段,连程序设计语言都还没有出现,操作系统更是闻所未闻!

2.第二代计算机(1955-1965):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这个时期计算机越来越可靠,已从研究院中走出来,走进了商业应用。但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完成各种科学计算,需要专门的操作人员维护,并且需要针对每次的计算任务进行编程。

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与工程计算。使用FORTRAN与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在后期出现了操作系统的雏形:FMS(FORTRAN监控系统)和IBMSYS(IBM为7094机配备的操作系统)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80):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

60年代初,计算机厂商根据不同的应用分成了两个计算机系列,一个针对科学计算,一个针对商业应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对统一两种应用的计算机需求出现了。这时IBM公司试图通过引入System/360来解决这个问题。

与这个计划配套,IBM公司组织了OS/360操作系统的开发,然后复杂的需求,以及当时软件工程水平低下使得OS/360的开发工作陷入了历史以来最可怕的“软件开发泥潭”,诞生了最着名的失败论着----《神秘的人月》。

虽然这个开发计划失败了,但是这个愿望却成为了计算机厂商的目标。

此时,MIT、Bell Lab(贝尔实验室)和通用电气公司决定开发一种“公用计算机服务系统”----MULTICS,希望其能同时支持数百名分时用户的一种机器。结果这个计划的研制难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最后这个系统也以失败结束。不过,MULTICS的思想却为后来的操作系统很多提示。

60年代未,一位贝尔实验室曾参加过MULTICS研制工作的计算机科学家Ken Thompson,在一台无人使用的PDP-7机器上开发出了一套简化的、单用户版的MULTICS。后来导致了UNIX操作系统的诞生。

目前UNIX操作系统主导了小型机、工作站以及其他市场。也是至今最有影响力的操作系统之一,而Linux也是UNIX系统的一种衍生,下一讲我们将专门介绍一下UNIX的发展历史。

4.第四代计算机(1980-今):个人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计算机神奇般地闯入了人们的生活,现在以低廉的价格就可以获得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机。

价格不再是阻拦计算机普及的门槛时,降低计算机的易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UNIX系统的本身特点,使得其不太适合于在运行在个人计算机上,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操作系统。

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候,IBM公司由于低估了PC机的市场,并未使用最大的力量角逐这一市场,这时Intel公司趁机进入,成为了当今微处理器的老大。同时善于抓住时机的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适时地进入了这一领域,用购买来的CP/M摇身一变成为MS-DOS,并凭借其成为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的霸主。

虽然是苹果公司在GUI方面先拔头筹,但由于苹果公司的不兼容、不开放的市场策略,未能扩大战果,这时微软又适时地进入了GUI方面,凭借WINDOWS系统再次称雄!

五、操作系统构成

一般来说,操作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进程调度子系统:

进程调度子系统决定哪个进程使用CPU,对进程进行调度、管理。

2)进程间通信子系统:

负责各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3)内存管理子系统:

负责管理计算机内存。

4)设备管理子系统:

负责管理各种计算机外设,主要由设备驱动程序构成。

5)文件子系统:

负责管理磁盘上的各种文件、目录!

6)网络子系统:

负责处理各种与网络有关的东西。

六、操作系统结构设计

操作系统有多种实现方法与设计思路,下面仅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三种做一简单的叙述。

1.整体式系统结构设计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组织方式,它常被誉为“大杂烩”,也可说,整体式系统结构就是“无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下,开发人员为了构造最终的目标操作系统程序,首先将一些独立的过程,或包含过程的文件进行编译,然后用链接程序将它们链接成为一个单独的目标程序。

Linux操作系统就是采用整体式的系统结构设计。但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形如动态模块加载等方法来提高整体的灵活性,弥补整体式系统结构设计的不足。

2.层次式系统结构设计

这种方式则是对系统进行严格的分层,使得整个系统层次分明,等级森严!这种系统学术味道较浓!实际完全按照这种结构进行设计的操作系统不多,也没有广泛的应用。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操作系统设计是在整体式系统结构与层次式系统结构设计中寻求平衡。

3.微内核系统结构设计

而微内核系统结构设计则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最有代表性的操作系统有Mach和QNX。

微内核系统,顾名思义就是系统内核很小!比如说QNX的微内核只负责:

¨ 进程间的通信

¨ 低层的网络通信

¨ 进程调度

¨ 第一级中断处理

七、操作系统横向比较

计算机历史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操作系统,然后大浪淘沙,无情地淘汰了许多,只留下一些经历过市场考验的:

1.桌面操作系统:

1)MSDOS:Intel x86系列的PC机上的最早的操作系统,微软公司产品,曾经统治了这个领域,现在已逐渐被自家兄弟WINDOWS 9x系列所代替,现在除了一些低档机外已不多见。

2)Windows 9x:微软公司产品,从Windows 3.x发展而来,现在是基于Intel x86系列的PC机上的主要操作系统,也是现然个人电脑中装机量最大的操作系统。面向桌面、面向个人用户。

3)Mac OS:苹果公司所有,界面友好,性能优异,但由于只能运行在苹果公司自己的电脑上而发展有限。但由于苹果电脑独特的市场定位,现在仍存活良好。

4)linux:Linux是一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它的内核的名字。它也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发展中最着名的例子。
严格来讲,Linux这个词本身只表示Linux内核,但在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Linux来形容整个基于Linux内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种工具和数据库的操作系统(也被称为GNU/Linux)。基于这些组件的Linux软件被称为Linux发行版。一般来讲,一个Linux发行套件包含大量的软件,比如软件开发工具,数据库,Web服务器(例如Apache),X Window,桌面环境(比如GNOME和KDE),办公套件(比如OpenOffice.org),等等。
2.服务器操作系统:

1)UNIX系列:UNIX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是一个真正稳健、实用、强大的操作系统,但是由于众多厂商在其基础上开发了有自己特色的UNIX版本,所以影响了整体。在国外,UNIX系统可谓独树一帜,广泛应用于科研、学校、金融等关键领域。但由于中国的计算机发展较为落后,UNIX系统的应用水平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滞后。

2)Windows NT系列:微软公司产品,其利用Windows的友好的用户界面的优势打进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但其在整体性能、效率、稳定性上都与UNIX有一定差距,所以现在主要应用于中小企业市场。

3)Novell Netware系列:Novell公司产品,其以极适合于中小网络而着称,在中国的证券行业市场占有率极高,而且其产品特点鲜明,仍然是服务器系统软件中的长青树。

系统 xìtǒng [system]∶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同类事物

人体系统
[编辑本段]
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叫系统。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例如:口 - 咽 - 食管 - 胃 - 肠(小肠 - 大肠 - 直肠)- 肛门(其中包括:肝、胰和唾液腺等器官)
<口 - は - 食道 - 胃 - 肠(小肠 - 大肠 - 直肠)- 肛门を饮み込みます>
<The mouth - swallows - the esophagus - stomach - intestines (smallintestine - large intestine - rectum) - the anus >

系统:是指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着的对象的有机组合。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八大系统的作用:
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软骨、关节和骨骼肌等构成。起支架、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组成,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而组成。在体内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它控制和调节个器官、系统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人体环境的统一。
三、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多种腺体组成。通过分泌不同的激素(雄性、雌性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对整个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起到调节作用。
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淋巴管组成。它将消化系统的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送到全身器官的组织和细胞,同时将他们的代谢产物及Co2运送到肾、肺、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
五、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并排除Co2。
六、消化系统:有口腔、烟、食管、小肠、大肠等组成。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供人体所需要的书屋和能量。
七、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及代谢产物或毒素。
八、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

㈦ 大部分程序员为什么工作时都要戴耳机

网友回答:作为一个在职程序员,我带耳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周围的人打扰我工作,其实我更喜欢安静的工作环境,但是由于扁平化的管理,大家喜欢串座交流讨论问题,偶尔会打扰到其他人工作。听的内容不重要了,我一般听一些流行歌曲,我有同事听AKB48的歌和动漫歌曲,还旁若无人的唱出来

㈧ 程序员一天盯着电脑看不难受

其实是难受的,对身体的伤害还挺大。
是每天都对着电脑,电脑辐射对眼睛有危害。而且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对颈椎也很不友好。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小辐射:1.在电脑旁放上几盆仙人掌,它可以有效地吸收辐射,如果在计算机旁放置一二盆仙人掌,可以帮助人体尽量少地吸收计算机所释放出的辐射。因为仙人掌是在日照很强的地方生长,所以吸收辐射的能力特别强。2.上网前先做好护肤隔离,如使用珍珠膜,独特的“南珠翠膜”在肌肤上形成一层0。001mm珍珠膜,可以有效防止污染环境的侵害和辐射,其次电脑使用后,脸上会吸附不少电磁辐射的颗粒,要及时用清水洗脸,这样将使所受辐射减轻70%以上!3.操作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屏上安一块电脑专用滤色板以减轻辐射的危害,室内不要放置闲杂金属物品,以免形成电磁波的再次发射。使用电脑时,要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不过,也不能调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响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劳。

㈨ 北京95后程序员远程装修鹤岗新家,云监工这个方法可行吗

我认为云监工这个方法可行,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节省人手。现在许多上班族都有自己固定工作,为了上班赚更多钱,根本没有时间在现场看装修,更不可能离职或者请长假,在这个时候云监工或许是最好选择。在装修地方安装摄像头和离职、请长假对比,更加划算也更加便捷。当摄像头放在新家,即使不能二十四小时进行监工,许多工人也会担心装修主人会利用摄像头回放功能看到自己偷懒,因此更加努力认真工作,所以我认为云监工方法可行。

㈩ 程序员面试宝典之Mysql数据库Innodb引擎的4个隔离级别

题目:请阐述Mysql Innodb引擎的4个隔离级别

难度:三星

面试频率:五星

这道题真的是一道数据库的高频题,数据库题除了索引的原理之外就是这道题的面试频率最高。

1.Read uncommitted(读未提交):,最低的隔离级别,可以一个事务读到其他事务没有提交的数据,也称脏读,这个隔离级别很少人用

2.Read committed(读已提交):相比于读未提交,这个隔离级别只能读到其他事物已经提交了的数据,这个隔离级别用得比较多。但是不是Mysql默认的隔离级别

3.Repeatable read(可重复读): 在读已提交隔离级别中,2次读取同一个变量如果其他事务修改了它的值,会读到的不一样。而在这个隔离级别中,顾名思义,一个事务开始读了。多次读到的值可以保证是一样的

4.Serializable 序列化 在这个隔离级别下,所有的事务都将串行操作,是隔离级别最高的也是效率最低的,很少人用

面试官追问:Innodb引擎默认隔离级别是哪个

答:可重复读

面试官追问:可重复读的实现原理

答:使用了MVCC多版本控制(类似乐观锁),Innodb引擎会给每一行数据加一个版本号信息,当一个事务修改一个数据时会增加它的版本号+1,当一个事务开始的时候会缓存下此时的版本号,后面读取的时候只会读取这个版本号的数据,因此别的事务提交了修改数据的版本号大于它,因此不会被读到

面试官追问:事务的隔离级别如何设置:

答:在Mysql命令行下调用命令 set global.tx_isolation,但这样Mysql重启失效,修改my.cnf来永久设置

面试官追问:可重读读有什么问题

答:会出现幻读,幻读是指事务读取到一个值无法准确继续后续操作。例如读取一个值,没有则插入,但是等插入的时候其他事务已经插入了,这就会导致插入失败,解决办法:sql语句显示加锁 :select xxxx for update,其他事务修改数据则会阻塞

阅读全文

与程序员隔离方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解放压缩机支架 浏览:253
程序员秃顶搞笑相遇 浏览:6
IBM手机app商店叫什么名字 浏览:834
jpeg压缩质量 浏览:774
云服务器评测对比 浏览:145
java日期转string 浏览:221
openfire源码编译 浏览:897
在线小工具箱引流网站源码 浏览:335
非科班程序员自学 浏览:799
压缩泡沫鞋底底材 浏览:219
程序员职场第一课2正确的沟通 浏览:679
遇到不合法app应该怎么办 浏览:90
汇编程序编译后的文件 浏览:77
大智慧均线源码 浏览:373
单片机排阻的作用 浏览:215
滴滴金融app被下架如何还款 浏览:212
jpg转换成pdf免费软件 浏览:743
范里安pdf 浏览:447
伪造pdf 浏览:78
能删除android文件夹吗 浏览: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