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程序员辅助

程序员辅助

发布时间:2022-11-21 18:13:08

程序员助理是做什么的

负责辅助程序员完成相关程序的工作.

㈡ 助理程序员具体是干什么的

初级程序员:技术员 程序员:助理工程师 高级程序员:工程师

你可以参照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组织的《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的一些信息

负责辅助程序员完成相关程序的工作.

㈢ 学编程多久可以写游戏辅助

学编程3周左右可以写游戏辅助。

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花上半个月学习语法,再用一周时间,熟悉一下对应Windows接口,也就是说三周左右,就可以写一些简单的辅助;如果写复杂的,需要的时间更长。自学编程建议从C语言学起,可以说60%~80%的程序员都是从C语言开始。

写一个游戏辅助需要什么条件

1、熟练的C语言知识。

目前的外挂大部分都是用BC或者是vc写的,拥有熟练的C语言知识是写外挂的基本条件。

2、具有很强的汇编基础。

一般游戏都不可能有原代码的,必须反汇编或者跟踪的办法来探索其中的机理 ,所以有强的汇编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3、熟练掌握跟踪和调试的工具。

㈣ 程序员都有哪些黑科技

程序猿熟练掌握辅助编码工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Chrome
谷歌公司出品的浏览器,以高速着称。开创了浏览器极简主义时代,拥有强大的数据同步,丰富的插件还有完善的开发者工具。在很多细节上人性化的优化在平时使用中会让人觉得很爽。

㈤ 现在有没有代替程序员编程的自主软件或者机器人

作为一名IT行业的从业者,同时早期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动态软件体系结构,所以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目前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以及应用的过程中,一部分代码确实是可以自动生成的,而且这个应用的 历史 还是比较久的,但是目前自动生成代码的过程对于场景的依赖度还是比较高的,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主要是辅助程序员以提升开发效率。

软件开发过程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即使是初级程序员的开发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有一定创新要求的,而目前人工智能依然处在初期阶段,所以要想通过智能体来代替程序员的工作还是具有较大难度的。

当前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动态软件体系结构的方式来完成体系结构的自适应拓展,主要的应用领域涉及到平台研发和工具研发领域。比如早期的OSGI结构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软件体系结构的动态扩展,Eclipse就是基于OSGI完成功能模块扩展的。在动态体系结构的支撑下,可以完成部分功能代码的自动生成。

代码的自动生成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其一是代码生成容器,容器要基于动态软件体系结构来完成构建;其二是目标代码需求描述,通常要设计一系列模版;其三是完成代码的微调和部署。早期自动生成的代码主要集中在展现层,原因是展现层的逻辑相对比较清晰,而且样式也比较统一,这样会比较容易完成目标代码的生成。

随着云计算的普及,目前通过PaaS可以完成大量的资源整合,这个过程也涉及到部分代码的自动生成。按照目前的应用趋势来看,未来PaaS和智能体的结合将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相信会在更多的场景下实现代码的自动生成。

其实对于人工智能的奇点观点,从很早开始就争论不休。一方面埃隆马斯克、史蒂芬霍金都对超级人工智能持恐惧态度,而另一方面大多数的学者、教授对于超级人工智能持乐观态度。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认为程序员是不可能被机器人所替代的,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我并不觉得现在大多数的程序员做的编程工作有太大的不可替代性。

我时常看到大部分业界同僚的观点是,编程是需要程序员的智慧才能完成系统的开发,人类的逻辑思维是机器不可取代的。我想有这种观念的人,应该想想程序员究竟是怎么编程的。

没错,未来仍然会有一些程序员存在,而那些消失了的程序员,我想是目前面向搜索引擎编程的程序员,你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完成编码任务,那么为什么你就认为智能机器不能办到这点呢?

如果大脑在未来,最终被研究证实只是一堆会计算的肉呢?如果到那时,量子计算机被研发出来了,编程的核心逻辑从01判断转向为量子计算呢?未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是或近或远而已。

现在难道就没有代替程序员编程的自主软件或者机器人么?真的没有么?DevOps的核心思想就是研发运维一体化,只要具备自动化的可能,我想这部分工作就会有机器人来做,而不再需要程序员来做。

其实你应该了解,软件研发的系统,除了按照强业务逻辑,一板一眼设计并且编码的业务系统外,还有智能系统,也就是面向系统开发的系统,这种系统的特征就是具有智能,灵活,不拘泥于固定业务实体,面向大数据,面向智能分析与推理。

程序员被彻底替代的路还很漫长,人工智能目前来说还是非常不智能的。但从大趋势来说,只要机器能够代劳的,人就会偷懒不自己去做。那么从本质上来说,取代程序员的终究是程序员自己,因为要自动化,软件复用,并且高度抽象自动编程,等到人工智能的奇点到来时,一切将不再受人类控制。

希望这天不会到来,或者,即使这天到来,人类也做好的应对准备。

程序员编程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用代码实现需求,首先你要知道代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需求的质量,很多用户需求都一直是在变化的,同时用户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是程序员先给一个方案给用户去参考,再修改。有时候用户的需求甚至是错的。程序的开发需要程序员和需求方共同合作最后才会有最终程序完成。另外光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同样的功能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技术实现,有时候也没有绝对的那个技术方案一定更好。

如果真有一天机器人能完全替代程序员,那么机器人完全可以给自己的程序优化升级实现自我进化,到这一天也没别的人什么事了,大家要么都失业了,要么像wall e里的人类一样被圈养起来成为废人

暂且不谈有还是没有。打个比方一个产品的研发,需要不断的市场调研,前期的需求分析再到人员分配到技术机构等等,就应客户的需求基本都是实时更新,三天一小换,五天一大换,甚至还有无厘头的需求,试问机器人他可以解决吗? 我是这样认为的人脑远远大于电脑在逻辑思维及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一种创新思想,而这样的思想机器人无法替代,毕竟机器也是人造出来的,所以没有什么必然的实践。毕竟机器人没有感情是虚拟世界的成员,没有多维思考的能力,所以程序员不会被机器人替代,至少它们是没有物种的存在。

现在的程序员本身都己是机器了,还需要再造写代码机器吗?996,有的是24小时连上7天的都见过。不能有bug,出了bug的扣绩效或开除,现在的程序员早就己经被当成机器用了

哈哈,你问这个问题前应该考虑一下甲方和产品经理,先问有没有能代替产品经理的机器人。如果有,我觉得代替程序员不是难事。

我想过这问题,但我没能力做

如果机器人能自己编程,那他还会满足做个机器人吗,还天天给你编程

不可能的,业务逻辑是最难的,编程很简单。

框架就是自主编程软件,业务逻辑必须是要人工处理的,将来也不可能出现能处理业务逻辑的自主编程软件。

㈥ 小白,想入门程序员,应该从什么开始学,顺序是什么

小白想要成为程序员,首选是选择一门合适的语言,比如说:Python、java、C、C++、GO语言等;其次,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比如培训,周末班、脱产班还是网络班。
如果完全没有编程基础,建议大家学习Python,Python入门简单、语法清晰、通俗易懂,非常适合零基础人员。

㈦ 程序员必备知识(操作系统5-文件系统)

本篇与之前的第三篇的内存管理知识点有相似的地方

对于运行的进程来说,内存就像一个纸箱子, 仅仅是一个暂存数据的地方, 而且空间有限。如果我们想要进程结束之后,数据依然能够保存下来,就不能只保存在内存里,而是应该保存在 外部存储 中。就像图书馆这种地方,不仅空间大,而且能够永久保存。

我们最常用的外部存储就是 硬盘 ,数据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硬盘上的。为了管理这些文件,我们在规划文件系统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文件系统要有严格的组织形式,使得文件能够 以块为单位进行存储 。这就像图书馆里,我们会给设置一排排书架,然后再把书架分成一个个小格子,有的项目存放的资料非常多,一个格子放不下,就需要多个格子来进行存放。我们把这个区域称为存放原始资料的 仓库区 。

第二点,文件系统中也要有 索引区 ,用来方便查找一个文件分成的多个块都存放在了什么位置。这就好比,图书馆的书太多了,为了方便查找,我们需要专门设置一排书架,这里面会写清楚整个档案库有哪些资料,资料在哪个架子的哪个格子上。这样找资料的时候就不用跑遍整个档案库,在这个书架上找到后,直奔目标书架就可以了。

第三点,如果文件系统中有的文件是热点文件,近期经常被读取和写入,文件系统应该有 缓存层 。这就相当于图书馆里面的热门图书区,这里面的书都是畅销书或者是常常被借还的图书。因为借还的次数比较多,那就没必要每次有人还了之后,还放回遥远的货架,我们可以专门开辟一个区域, 放置这些借还频次高的图书。这样借还的效率就会提高。

第四点,文件应该用 文件夹 的形式组织起来,方便管理和查询。这就像在图书馆里面,你可以给这些资料分门别类,比如分成计算机类.文学类.历史类等等。这样你也容易管理,项目组借阅的时候只要在某个类别中去找就可以了。

在文件系统中,每个文件都有一个名字,这样我们访问一个文件,希望通过它的名字就可以找到。文件名就是一个普通的文本。 当然文件名会经常冲突,不同用户取相同的名字的情况还是会经常出现的。

要想把很多的文件有序地组织起来,我们就需要把它们成为 目录 或者文件夹。这样,一个文件夹里可以包含文件夹,也可以包含文件,这样就形成了一种 树形结构 。而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用户放在不同的用户目录下,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命名的冲突问题。

第五点,linux 内核要在自己的内存里面维护一套数据结构,来保存哪些文件被哪些进程打开和使用 。这就好比,图书馆里会有个图书管理系统,记录哪些书被借阅了,被谁借阅了,借阅了多久,什么时候归还。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持久数据的子系统,说简单点,就是负责把用户的文件存到磁盘硬件中,因为即使计算机断电了,磁盘里的数据并不会丢失,所以可以持久化的保存文件。

文件系统的基本数据单位是 文件 ,它的目的是对磁盘上的文件进行组织管理,那组织的方式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文件系统。

Linux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一切皆文件”,不仅普通的文件和目录,就连块设备、管道、socket 等,也都是统一交给文件系统管理的。

Linux文件系统会为每个文件分配两个数据结构: 索引节点(index node) 和 目录项(directory entry) ,它们主要用来记录文件的元信息和目录层次结构。

●索引节点,也就是inode, 用来记录文件的元信息,比如inode编号、文件大小访问权限、创建时间、修改时间、 数据在磁盘的位置 等等。 索引节点是文件的唯一标识 ,它们之间一一对应, 也同样都会被 存储在硬盘 中,所以索引节点同样占用磁盘空间。

●目录项,也就是dentry, 用来记录文件的名字、索引节点指针以及与其他目录项的层级关联关系。多个目录项关联起来,就会形成 目录结构 ,但它与索引节点不同的是,目录项是由内核维护的一个数据结构,不存放于磁盘,而是 缓存在内存 。

由于索引节点唯一标识一个文件,而目录项记录着文件的名,所以目录项和索引节点的关系是多对一,也就是说,一个文件可以有多个别字。比如,硬链接的实现就是多个目录项中的索引节点指向同一个文件。

注意,目录也是文件,也是用索引节点唯一标识,和普通文件不同的是,普通文件在磁盘里面保存的是文件数据,而目录文件在磁盘里面保存子目录或文件。

(PS:目录项和目录不是一个东西!你也不是一个东西(^_=), 虽然名字很相近,但目录是个文件。持久化存储在磁盘,而目录项是内核一个数据结构,缓存在内存。

如果查询目录频繁从磁盘读,效率会很低,所以内核会把已经读过的目录用目录项这个数据结构缓存在内存,下次再次读到相同的目录时,只需从内存读就可以,大大提高了 文件系统的效率。

目录项这个数据结构不只是表示目录,也是可以表示文件的。)

磁盘读写的最小单位是 扇区 ,扇区的大小只有512B大小,很明显,如果每次读写都以这么小为单位,那这读写的效率会非常低。

所以,文件系统把多个扇区组成了一个 逻辑块 ,每次读写的最小单位就是逻辑块(数据块) , Linux中的逻辑块大小为4KB,也就是一次性读写 8个扇区,这将大大提高了磁盘的读写的效率。

以上就是索引节点、目录项以及文件数据的关系,下面这个图就很好的展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索引节点是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那么为了加速文件的访问,通常会把索引节点加载到内存中。

另外,磁盘进行格式化的时候,会被分成三个存储区域,分别是超级块、索引节点区和数据块区。

●超级块,用来存储文件系统的详细信息,比如块个数、块大小、空闲块等等。

●索引节点区,用来存储索引节点;

●数据块区,用来存储文件或目录数据;

我们不可能把超级块和索引节点区全部加载到内存,这样内存肯定撑不住,所以只有当需要使用的时候,才将其加载进内存,它们加载进内存的时机是不同的.

●超级块:当文件系统挂载时进入内存;

●索引节点区:当文件被访问时进入内存;

文件系统的种类众多,而操作系统希望 对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 ,于是在用户层与文件系统层引入了中间层,这个中间层就称为 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 File System, VFS) 。

VFS定义了一组所有文件系统都支持的数据结构和标准接口,这样程序员不需要了解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只需要了解VFS提供的统一接口即可。

在Linux文件系统中,用户空间、系统调用、虚拟机文件系统、缓存、文件系统以及存储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也不少,根据存储位置的不同,可以把文件系统分为三类:

●磁盘的文件系统,它是直接把数据存储在磁盘中,比如Ext 2/3/4. XFS 等都是这类文件系统。

●内存的文件系统,这类文件系统的数据不是存储在硬盘的,而是占用内存空间,我们经常用到的/proc 和/sys文件系统都属于这一类,读写这类文件,实际上是读写内核中相关的数据。

●网络的文件系统,用来访问其他计算机主机数据的文件系统,比如NFS. SMB等等。

文件系统首先要先挂载到某个目录才可以正常使用,比如Linux系统在启动时,会把文件系统挂载到根目录。

在操作系统的辅助之下,磁盘中的数据在计算机中都会呈现为易读的形式,并且我们不需要关心数据到底是如何存放在磁盘中,存放在磁盘的哪个地方等等问题,这些全部都是由操作系统完成的。

那么,文件数据在磁盘中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磁盘中的存储单元会被划分为一个个的“ 块 ”,也被称为 扇区 ,扇区的大小一般都为512byte.这说明即使一块数据不足512byte,那么它也要占用512byte的磁盘空间。

而几乎所有的文件系统都会把文件分割成固定大小的块来存储,通常一个块的大小为4K。如果磁盘中的扇区为512byte,而文件系统的块大小为4K,那么文件系统的存储单元就为8个扇区。这也是前面提到的一个问题,文件大小和占用空间之间有什么区别?文件大小是文件实际的大小,而占用空间则是因为即使它的实际大小没有达到那么大,但是这部分空间实际也被占用,其他文件数据无法使用这部分的空间。所以我们 写入1byte的数据到文本中,但是它占用的空间也会是4K。

这里要注意在Windows下的NTFS文件系统中,如果一开始文件数据小于 1K,那么则不会分配磁盘块来存储,而是存在一个文件表中。但是一旦文件数据大于1K,那么不管以后文件的大小,都会分配以4K为单位的磁盘空间来存储。

与内存管理一样,为了方便对磁盘的管理,文件的逻辑地址也被分为一个个的文件块。于是文件的逻辑地址就是(逻辑块号,块内地址)。用户通过逻辑地址来操作文件,操作系统负责完成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

不同的文件系统为文件分配磁盘空间会有不同的方式,这些方式各自都有优缺点。

连续分配要求每个文件在磁盘上有一组连续的块,该分配方式较为简单。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文件的逻辑块号的顺序是与物理块号相同的,这样就可以实现随机存取了,只要知道了第一个逻辑块的物理地址, 那么就可以快速访问到其他逻辑块的物理地址。那么操作系统如何完成逻辑块与物理块之间的映射呢?实际上,文件都是存放在目录下的,而目录是一种有结构文件, 所以在文件目录的记录中会存放目录下所有文件的信息,每一个文件或者目录都是一个记录。 而这些信息就包括文件的起始块号和占有块号的数量。

那么操作系统如何完成逻辑块与物理块之间的映射呢? (逻辑块号, 块内地址) -> (物理块号, 块内地址),只需要知道逻辑块号对应的物理块号即可,块内地址不变。

用户访问一个文件的内容,操作系统通过文件的标识符找到目录项FCB, 物理块号=起始块号+逻辑块号。 当然,还需要检查逻辑块号是否合法,是否超过长度等。因为可以根据逻辑块号直接算出物理块号,所以连续分配支持 顺序访问和随机访问 。

因为读/写文件是需要移动磁头的,如果访问两个相隔很远的磁盘块,移动磁头的时间就会变长。使用连续分配来作为文件的分配方式,会使文件的磁盘块相邻,所以文件的读/写速度最快。

连续空间存放的方式虽然读写效率高,但是有 磁盘空间碎片 和 文件长度不易扩展 的缺陷。

如下图,如果文件B被删除,磁盘上就留下一块空缺,这时,如果新来的文件小于其中的一个空缺,我们就可以将其放在相应空缺里。但如果该文件的大小大于所

有的空缺,但却小于空缺大小之和,则虽然磁盘上有足够的空缺,但该文件还是不能存放。当然了,我们可以通过将现有文件进行挪动来腾出空间以容纳新的文件,但是这个在磁盘挪动文件是非常耗时,所以这种方式不太现实。

另外一个缺陷是文件长度扩展不方便,例如上图中的文件A要想扩大一下,需要更多的磁盘空间,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挪动的方式,前面也说了,这种方式效率是非常低的。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解决上面的问题呢?答案当然有,既然连续空间存放的方式不太行,那么我们就改变存放的方式,使用非连续空间存放方式来解决这些缺陷。

非连续空间存放方式分为 链表方式 和 索引方式 。

链式分配采取离散分配的方式,可以为文件分配离散的磁盘块。它有两种分配方式:显示链接和隐式链接。

隐式链接是只目录项中只会记录文件所占磁盘块中的第一块的地址和最后一块磁盘块的地址, 然后通过在每一个磁盘块中存放一个指向下一 磁盘块的指针, 从而可以根据指针找到下一块磁盘块。如果需要分配新的磁盘块,则使用最后一块磁盘块中的指针指向新的磁盘块,然后修改新的磁盘块为最后的磁盘块。

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采用隐式链接如何将实现逻辑块号转换为物理块号呢?

用户给出需要访问的逻辑块号i,操作系统需要找到所需访问文件的目录项FCB.从目录项中可以知道文件的起始块号,然后将逻辑块号0的数据读入内存,由此知道1号逻辑块的物理块号,然后再读入1号逻辑块的数据进内存,此次类推,最终可以找到用户所需访问的逻辑块号i。访问逻辑块号i,总共需要i+ 1次磁盘1/0操作。

得出结论: 隐式链接分配只能顺序访问,不支持随机访问,查找效率低 。

我们来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采用隐式链接是否方便文件拓展?

我们知道目录项中存有结束块号的物理地址,所以我们如果要拓展文件,只需要将新分配的磁盘块挂载到结束块号的后面即可,修改结束块号的指针指向新分配的磁盘块,然后修改目录项。

得出结论: 隐式链接分配很方便文件拓展。所有空闲磁盘块都可以被利用到,无碎片问题,存储利用率高。

显示链接是把用于链接各个物理块的指针显式地存放在一张表中,该表称为文件分配表(FAT, File Allocation Table)。

由于查找记录的过程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而不仅显着地 提高了检索速度 ,而且 大大减少了访问磁盘的次数 。但也正是整个表都存放在内存中的关系,它的主要的缺点是 不适 用于大磁盘 。

比如,对于200GB的磁盘和1KB大小的块,这张表需要有2亿项,每一项对应于这2亿个磁盘块中的一个块,每项如果需要4个字节,那这张表要占用800MB内存,很显然FAT方案对于大磁盘而言不太合适。

一直都在,加油!(*゜Д゜)σ凸←自爆按钮

链表的方式解决了连续分配的磁盘碎片和文件动态打展的问题,但是不能有效支持直接访问(FAT除外) ,索引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索引的实现是为每个文件创建一个 索引数据块 ,里面存放的 是指向文件数据块的指针列表 ,说白了就像书的目录一样,要找哪个章节的内容,看目录查就可以。

另外, 文件头需要包含指向索引数据块的指针 ,这样就可以通过文件头知道索引数据块的位置,再通过索弓|数据块里的索引信息找到对应的数据块。

创建文件时,索引块的所有指针都设为空。当首次写入第i块时,先从空闲空间中取得一个块, 再将其地址写到索引块的第i个条目。

索引的方式优点在于:

●文件的创建、增大、缩小很方便;

●不会有碎片的问题;

●支持顺序读写和随机读写;

由于索引数据也是存放在磁盘块的,如果文件很小,明明只需一块就可以存放的下,但还是需要额外分配一块来存放索引数据,所以缺陷之一就是存储索引带来的开销。

如果文件很大,大到一个索引数据块放不下索引信息,这时又要如何处理大文件的存放呢?我们可以通过组合的方式,来处理大文件的存储。

先来看看 链表+索引 的组合,这种组合称为 链式索引块 ,它的实现方式是在 索引数据块留出一个存放下一个索引数据块的指针 ,于是当一个索引数据块的索引信息用完了,就可以通过指针的方式,找到下一个索引数据块的信息。那这种方式也会出现前面提到的链表方式的问题,万一某个指针损坏了,后面的数据也就会无法读取了。

还有另外一种组合方式是 索引+索引 的方式,这种组合称为多级索引块,实现方式是通过一个索引块来存放多个索引数据块,一层套一层索引, 像极了俄罗斯套娃是吧๑乛◡乛๑ 

前面说到的文件的存储是针对已经被占用的数据块组织和管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我要保存一个数据块, 我应该放在硬盘上的哪个位置呢?难道需要将所有的块扫描一遍,找个空的地方随便放吗?

那这种方式效率就太低了,所以针对磁盘的空闲空间也是要引入管理的机制,接下来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空闲表法

●空闲链表法

●位图法

空闲表法

空闲表法就是为所有空闲空间建立一张表,表内容包括空闲区的第一个块号和该空闲区的块个数,注意,这个方式是连续分配的。如下图:

当请求分配磁盘空间时,系统依次扫描空闲表里的内容,直到找到一个合适的空闲区域为止。当用户撤销一个文件时,系统回收文件空间。这时,也需顺序扫描空闲表,寻找一个空闲表条目并将释放空间的第一个物理块号及它占用的块数填到这个条目中。

这种方法仅当有少量的空闲区时才有较好的效果。因为,如果存储空间中有着大量的小的空闲区,则空闲表变得很大,这样查询效率会很低。另外,这种分配技术适用于建立连续文件。

空闲链表法

我们也可以使用链表的方式来管理空闲空间,每一个空闲块里有一个指针指向下一个空闲块,这样也能很方便的找到空闲块并管理起来。如下图:

当创建文件需要一块或几块时,就从链头上依次取下一块或几块。反之,当回收空间时,把这些空闲块依次接到链头上。

这种技术只要在主存中保存一个指针, 令它指向第一个空闲块。其特点是简单,但不能随机访问,工作效率低,因为每当在链上增加或移动空闲块时需要做很多1/0操作,同时数据块的指针消耗了一定的存储空间。

空闲表法和空闲链表法都不适合用于大型文件系统,因为这会使空闲表或空闲链表太大。

位图法

位图是利用二进制的一位来表示磁盘中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磁盘上所有的盘块都有一个二进制位与之对应。

当值为0时,表示对应的盘块空闲,值为1时,表示对应的盘块已分配。它形式如下:

在Linux文件系统就采用了位图的方式来管理空闲空间,不仅用于数据空闲块的管理,还用于inode空闲块的管理,因为inode也是存储在磁盘的,自然也要有对其管理。

前面提到Linux是用位图的方式管理空闲空间,用户在创建一个新文件时, Linux 内核会通过inode的位图找到空闲可用的inode,并进行分配。要存储数据时,会通过块的位图找到空闲的块,并分配,但仔细计算一下还是有问题的。

数据块的位图是放在磁盘块里的,假设是放在一个块里,一个块4K,每位表示一个数据块,共可以表示4 * 1024 * 8 = 2^15个空闲块,由于1个数据块是4K大小,那么最大可以表示的空间为2^15 * 4 * 1024 = 2^27个byte,也就是128M。

也就是说按照上面的结构,如果采用(一个块的位图+ 一系列的块),外加一(个块的inode的位图+一系列的inode)的结构能表示的最大空间也就128M,

这太少了,现在很多文件都比这个大。

在Linux文件系统,把这个结构称为一个 块组 ,那么有N多的块组,就能够表示N大的文件。

最终,整个文件系统格式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最前面的第一个块是引导块,在系统启动时用于启用引导,接着后面就是一个一个连续的块组了,块组的内容如下:

● 超级块 ,包含的是文件系统的重要信息,比如inode总个数、块总个数、每个块组的inode个数、每个块组的块个数等等。

● 块组描述符 ,包含文件系统中各个块组的状态,比如块组中空闲块和inode的数目等,每个块组都包含了文件系统中“所有块组的组描述符信息”。

● 数据位图和inode位图 ,用于表示对应的数据块或inode是空闲的,还是被使用中。

● inode 列表 ,包含了块组中所有的inode, inode 用于保存文件系统中与各个文件和目录相关的所有元数据。

● 数据块 ,包含文件的有用数据。

你可以会发现每个块组里有很多重复的信息,比如 超级块和块组描述符表,这两个都是全局信息,而且非常的重要 ,这么做是有两个原因:

●如果系统崩溃破坏了超级块或块组描述符,有关文件系统结构和内容的所有信息都会丢失。如果有冗余的副本,该信息是可能恢复的。

●通过使文件和管理数据尽可能接近,减少了磁头寻道和旋转,这可以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

不过,Ext2 的后续版本采用了稀疏技术。该做法是,超级块和块组描述符表不再存储到文件系统的每个块组中,而是只写入到块组0、块组1和其他ID可以表示为3、5、7的幂的块组中。

在前面,我们知道了一个普通文件是如何存储的,但还有一个特殊的文件,经常用到的目录,它是如何保存的呢?

基于Linux 一切切皆文件的设计思想,目录其实也是个文件,你甚至可以通过vim打开它,它也有inode, inode 里面也是指向一些块。

和普通文件不同的是, 普通文件的块里面保存的是文件数据,而目录文件的块里面保存的是目录里面一项一项的文件信息 。

在目录文件的块中,最简单的保存格式就是 列表 ,就是一项一项地将目录下的文件信息(如文件名、文件inode.文件类型等)列在表里。

列表中每一项就代表该目录下的文件的文件名和对应的inode,通过这个inode,就可以找到真正的文件。

通常,第一项是“则”,表示当前目录,第二项是.,表示上一级目录, 接下来就是一项一项的文件名和inode。

如果一个目录有超级多的文件,我们要想在这个目录下找文件,按照列表一项一项的找,效率就不高了。

于是,保存目录的格式改成 哈希表 ,对文件名进行哈希计算,把哈希值保存起来,如果我们要查找一个目录下面的文件名,可以通过名称取哈希。如果哈希能够匹配上,就说明这个文件的信息在相应的块里面。

Linux系统的ext文件系统就是采用了哈希表,来保存目录的内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查找非常迅速,插入和删除也较简单,不过需要一些预备措施来避免哈希冲突。

目录查询是通过在磁盘上反复搜索完成,需要不断地进行/0操作,开销较大。所以,为了减少/0操作,把当前使用的文件目录缓存在内存,以后要使用该文件时只要在内存中操作,从而降低了磁盘操作次数,提高了文件系统的访问速度。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您能摄取到知识!加油!冲冲冲!(发现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我是程序员耶耶!有缘再见。<-biubiu-⊂(`ω´∩)

㈧ 现代程序员组的优点

摘要 主程序员设计、编码、调试、安装。辅助程序员:协助主程序员,必要时替代主程序员(平时侧重于测试方案,分析测试结果)。程序管理员:全部事务性工作(提交上机程序、保存运行语言、进行软件配置)。

㈨ 干货!程序员需要掌握的几种图

随着互联网寒冬的的到来,程序员就业环境越来越严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来应对高压的工作环境。下面介绍的这几种图是我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所谓的图,都是为了辅助思考的,辅助开发的,比文字描述的更清晰,更有逻辑。
前些年,网上有一个口号喊得很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学习认图、画图的技巧,能从需求文档里快速的抽象出我们想要的东西。最近,网上曝出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之间的矛盾,大都是需求不清晰产生的,作为程序员的我们如果掌握的产品经理所必须的技能,那我们以后就可以吊打产品经理了,哈哈哈哈。。。

流程图 是对过程、算法、流程的一种图像表示,在技术设计、交流及商业简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光学习语言的规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学会针对各种类型的问题,拟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即算法。有了正确而有效的算法,可以利用任何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程序,使计算机进行工作。因此,设计算法是程序设计的核心。

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例如,求1+2+3+…+100,可以先进行1+2,再加3,再加4,一直加到100,也可采取100+(1+99)+(2+98)+…+(49+51)+50=100+50+49×100=5050。

还可以有其它的方法。当然,方法有优劣之分。有的方法只需进行很少的步骤,而有些方法则需要较多的步骤。一般说,希望采用方法简单,运算步骤少的方法。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解题,不仅需要保证算法正确,还要考虑算法的质量,选择合适的算法。

一个计算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包含下面几步:

传统流程图

用图表示的算法就是流程图。流程图是用一些图框来表示各种类型的操作,在框内写出各个步骤,然后用带箭头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以表示执行的先后顺序。用图形表示算法,直观形象,易于理解。

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曾规定了一些常用的流程图符号,为世界各国程序工作者普遍采用。最常用的流程图符号见图。

流程图不仅可以指导编写程序,而且可以在调试程序中用来检查程序的正确性。如果框图是正确的而结果不对,则按照框图逐步检查程序是很容易发现其错误的。流程图还能作为程序说明书的一部分提供给别人,以便帮助别人理解你编写程序的思路和结构。

PS:墙裂推荐大家使用ProcessOn,画流程图的神器!!!


心智图 (Mind Map),又称 脑图 心智地图 脑力激荡图 思维导图 灵感触发图 概念地图 树状图 树枝图 思维地图 ,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

心智图是由英国的托尼·博赞(托尼·布詹)于1970年代提出的一种辅助思考工具。心智图通过在平面上的一个主题出发画出相关联的对象,像一个心脏及其周边的血管图,故称为“心智图”。由于这种表现方式比单纯的文本更加接近人思考时的空间性想象,所以越来越为大家用于创造性思维过程中。

ps:我一般都是用的网络脑图,在线的比较方便


拓扑学(TOPOLOGY)是一种研究与大小、距离无关的几何图形特性的方法。 网络拓扑是由网络节点设备和通信介质构成的网络结构图。

拓扑学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的分支。起初它是几何学的一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所谓连续变形,形象地说就是允许伸缩和扭曲等变形,但不许割断和粘合) 拓扑图用于计算机网络示意,也就是不考虑计算机实际的位置,只表示网络中每台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

节点,节点就是网络单元。网络单元是网络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处理设备、数据通信控制设备和数据终端设备。

链路,链路是两个节点间的连线。链路分“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种,前者是指实际存在的通信连线,后者是指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网络通路。链路容量是指每个链路在单位时间内可接纳的最大信息量。

通路,通路是从发出信息的节点到接收信息的节点之间的一串节点和链路。

星型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建网容易、控制相对简单。其缺点是属集中控制,主节点负载过重,可靠性低,通信线路利用率低。

总线结构的优点是信道利用率较高,结构简单,价格相对便宜。缺点是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网络节点相互通信,网络延伸距离有限,网络容纳节点数有限。在总线上只要有一个点出现连接问题,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目前在局域网中多采用此种结构。

环型结构的优点是一次通信信息在网中传输的最大传输延迟是固定的;每个网上节点只与其他两个节点有物理链路直接互连,因此,传输控制机制较为简单,实时性强。缺点是一个节点出现故障可能会终止全网运行,因此可靠性较差。

树型结构实际上是星型结构的一种变形,它将原来用单独链路直接连接的节点通过多级处理主机进行分级连接。

这种结构与星型结构相比降低了通信线路的成本,但增加了网络复杂性。网络中除最低层节点及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UML是一种开放的方法,用于说明、可视化、构建和编写一个正在开发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密集系统的制品的开放方法。UML展现了一系列最佳工程实践,这些最佳实践在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建模方面,特别是在软件架构层次已经被验证有效。

功能模型, 从用户的角度展示系统的功能,包括用例图。

对象模型, 采用对象,属性,操作,关联等概念展示系统的结构和基础,包括类别图。

动态模型, 展现系统的内部行为。包括序列图,活动图,状态图。


实体关系图,简记E-R图是指以实体、关系、属性三个基本概念概括数据的基本结构,从而描述静态数据结构的概念模式。

㈩ java程序员职责是什么

很多对Java程序员感兴趣的朋友,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能不能成为一名Java程序员,能不能跟做不做是两回事。JAVA程序员广义上是指一群以JAVA为谋生手段的软件开发人员。狭义的说,是指拥有SUN公司JAVA认证的程序员。通常要求程序员精通java基础,java高级编程,及常用java设计模式,并深入理解mvc编程模式,了解uml相关知识。那么,作为一个java程序员,他们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呢?

一、 java程序员工作 职责:

1、 参与公司项目的设计、开发与维护;
2、 具有独立完成模块开发工作的能力;
3、 较好的沟通能力,能积极应对工作,具备较好的抗压性;
4、 能够快速接受并掌握新知识;敢于面对和克服困难,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做事认真负责,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Java开发程序员工作职责
1、完成软件系统代码的实现,编写代码注释和开发文档;
2、辅助进行系统的功能定义,程序设计;
3、根据设计文档或需求说明完成代码编写,调试,测试和维护;
4、分析并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5、协助测试工程师制定测试计划,定位发现的问题;
6、配合项目经理完成相关任务目标。

三、Java测试程序员工作职责
1、 具备扎实的软件测试理论基础,熟悉测试方法,测试流程;
2、熟练编写测试用例和执行测试用例,会使用禅道进行bug 管理, 熟练使用配置管理工具SVN;
3、 会用数据库查询,了解接口测试,熟悉linux;
4、熟悉数据库Oracle基本的增删改查以及配置监听等;
5、 熟悉SQL,会使用fiddler、httpwatch等工具进行接口测试。

阅读全文

与程序员辅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java办公自动化 浏览:340
php中超链接 浏览:253
linux默认路由设置 浏览:36
linux如何挂载iso 浏览:432
vs程序换文件夹后不能编译 浏览:557
安卓源码编译输入脚本没反应 浏览:47
phpmysql自增 浏览:167
把ppt保存为pdf 浏览:533
汽车密封件加密配件 浏览:887
黑马程序员15天基础班 浏览:560
java调整格式 浏览:521
香港云服务器租用价 浏览:78
linuxsublime3 浏览:560
imac混合硬盘命令 浏览:277
沈阳用什么app租房车 浏览:857
00后高中生都用什么app 浏览:238
戴尔塔式服务器怎么打开独立显卡 浏览:807
医疗程序员招聘 浏览:597
住宿app可砍价是什么意思 浏览:133
java跳出语句 浏览: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