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女皇帝的命令叫什么

女皇帝的命令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22 17:17:52

① 武则天命百花齐放真还是假

【壹、武则天命百花齐放】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一天,她在皇宫内的阁楼里,喝酒吟诗作乐。

这时候正值冬天最冷的时节,只见白雪纷飞,武后已喝得几分醉意,兴致正浓时,忽然闻到一阵阵的扑鼻清香,她不禁抬头往外一看,原来是庭前的腊梅绽开了。

武后高兴的吩咐宫女说道:“腊梅一定是知道我正在喝酒作乐,所以殷勤的来助我的兴,你们去给她们通通挂上红绫金牌吧!我和公主要到群芳圃和上林苑去赏花!那些花知道我平常最喜欢她们,一定也都开放了,现在就立刻备车前往吧!”

太平公主在一旁劝母亲不要去,可是武后喝醉了,哪里还能听得进去呢?大家只得侍候武后,来到群芳圃。

果然,在这麼冷的冬天,除了腊梅、水仙、天竺、迎春花外,哪里还能看到什么别的花开呢?这可把武后的酒意都羞醒了!

这时,来了一个小太监向武后报告说:

“大概花仙们还不知道您要来赏花哩!所以没有赶得及开放,我已向她们说了您的旨意,如果您能够亲自下一道圣旨,明天它们自然都会开花的。”

武后想了一想,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写了四句话,意思是说:

“明天早上我要来此赏花,马上让春天知道,花儿们必须连夜绽放,不可以等早晨的风来催你们。”太监就把御旨高高的挂了起来。

公主和大家都暗暗觉得好笑,明天将会是什么样儿的光景呢?

这下子,群芳圃和上林苑里的花仙们,可紧张起来了。

她们为什么紧张呢?因为她们听到地上的女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要她们百花齐放呢!这可如何是好?各种花开的时令都不对呀!可是皇帝的命令怎可违抗?于是她们齐聚在天上百花仙子的仙洞中,吱吱喳喳的商量着;但是专门负责她们开花的主人—百花仙子却不见了!

圣旨谁来接?谁来下令她们开花?她们要不要开花呢?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全都赶紧分头找百花仙子去了。可是,天上的仙洞那么多,什么百草仙子、百榖仙子……都找过了,就是找不着!谁都没想到,此时百花仙子正悠哉的和麻姑下棋呢!

于是有的花仙说:“我们一定得等候百花仙子的命令。”

有的花仙说:“我们道行浅、身分卑微,不开花的责任可担待不起;既然找不到仙子,时辰又快到了,看来我们只好先去开花了!”

又过了一会儿,还在等候的花儿,眼见仍然没有音讯,太阳又快升起了,也只好赶紧去开花。

最后,剩下牡丹花仙独自到处寻找百花仙子,一直到辰时才回到洞中,她看到依然只有两个女童在看守仙洞,没法儿可想了,最后也只好赶去开花。

武后一早起来,太监就来报告:

“早上各处群芳大放。”

武后高兴极了,立刻召来公主,吃过饭就到上林苑赏花去了。

只见百花齐放,一时万紫千红、争妍斗艳,好一幅初春的景象;但是看到数千株牡丹花,却没有开放,武后不禁大怒道:

“牡丹是花中之王,竟敢不遵旨?平日我待她们那么好,冬天围起布幔避寒霜,夏天架冷篷为她们遮太阳,三十年来都如此,现在竟然不顾我的恩情!”

公主连忙说道:“恐怕是她们的花朵较大,不易开放,您就再宽限半日吧!”

武后说:“既然你替她们求情了,我就再给她们两个时辰,如果到时仍未开花,就不能怪我了。”并吩咐太监:

“现在你们烧一千盆炭火,侍候牡丹开花,如果还不开花,就把牡丹全部烧掉让她绝种吧!”

当大家正热烈的在赏花、品花,谈论着百花的时候,宫女急匆匆的来报告说:

“牡丹花已含苞,马上就要开了。”

武后说:“那就把火盆撤走吧!”

她的怒气总算消了,但仍是有些不快,她又命令说:

“将皇宫内所有的四千株牡丹,全都贬送到洛阳去!我不想再看到她们了。”
回答者:超级梦幻1224 - 助理 二级 5-7 08:51

武则天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回答者:合理倾销 - 童生 一级 5-7 09:56

这肯定是假的。花是没有敢管的。
回答者:2469229 - 魔法师 四级 5-7 10:04

瞎掰的。
回答者:yuzhu5566 - 秀才 三级 5-7 11:20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一天,她在皇宫内的阁楼里,喝酒吟诗作乐。

这时候正值冬天最冷的时节,只见白雪纷飞,武后已喝得几分醉意,兴致正浓时,忽然闻到一阵阵的扑鼻清香,她不禁抬头往外一看,原来是庭前的腊梅绽开了。

武后高兴的吩咐宫女说道:“腊梅一定是知道我正在喝酒作乐,所以殷勤的来助我的兴,你们去给她们通通挂上红绫金牌吧!我和公主要到群芳圃和上林苑去赏花!那些花知道我平常最喜欢她们,一定也都开放了,现在就立刻备车前往吧!”

太平公主在一旁劝母亲不要去,可是武后喝醉了,哪里还能听得进去呢?大家只得侍候武后,来到群芳圃。

果然,在这麼冷的冬天,除了腊梅、水仙、天竺、迎春花外,哪里还能看到什么别的花开呢?这可把武后的酒意都羞醒了!

这时,来了一个小太监向武后报告说:

“大概花仙们还不知道您要来赏花哩!所以没有赶得及开放,我已向她们说了您的旨意,如果您能够亲自下一道圣旨,明天它们自然都会开花的。”

武后想了一想,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写了四句话,意思是说:

“明天早上我要来此赏花,马上让春天知道,花儿们必须连夜绽放,不可以等早晨的风来催你们。”太监就把御旨高高的挂了起来。

公主和大家都暗暗觉得好笑,明天将会是什么样儿的光景呢?

这下子,群芳圃和上林苑里的花仙们,可紧张起来了。

她们为什么紧张呢?因为她们听到地上的女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要她们百花齐放呢!这可如何是好?各种花开的时令都不对呀!可是皇帝的命令怎可违抗?于是她们齐聚在天上百花仙子的仙洞中,吱吱喳喳的商量着;但是专门负责她们开花的主人—百花仙子却不见了!

圣旨谁来接?谁来下令她们开花?她们要不要开花呢?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全都赶紧分头找百花仙子去了。可是,天上的仙洞那么多,什么百草仙子、百榖仙子……都找过了,就是找不着!谁都没想到,此时百花仙子正悠哉的和麻姑下棋呢!

于是有的花仙说:“我们一定得等候百花仙子的命令。”

有的花仙说:“我们道行浅、身分卑微,不开花的责任可担待不起;既然找不到仙子,时辰又快到了,看来我们只好先去开花了!”

又过了一会儿,还在等候的花儿,眼见仍然没有音讯,太阳又快升起了,也只好赶紧去开花。

最后,剩下牡丹花仙独自到处寻找百花仙子,一直到辰时才回到洞中,她看到依然只有两个女童在看守仙洞,没法儿可想了,最后也只好赶去开花。

武后一早起来,太监就来报告:

“早上各处群芳大放。”

武后高兴极了,立刻召来公主,吃过饭就到上林苑赏花去了。

只见百花齐放,一时万紫千红、争妍斗艳,好一幅初春的景象;但是看到数千株牡丹花,却没有开放,武后不禁大怒道:

“牡丹是花中之王,竟敢不遵旨?平日我待她们那么好,冬天围起布幔避寒霜,夏天架冷篷为她们遮太阳,三十年来都如此,现在竟然不顾我的恩情!”

公主连忙说道:“恐怕是她们的花朵较大,不易开放,您就再宽限半日吧!”

武后说:“既然你替她们求情了,我就再给她们两个时辰,如果到时仍未开花,就不能怪我了。”并吩咐太监:

“现在你们烧一千盆炭火,侍候牡丹开花,如果还不开花,就把牡丹全部烧掉让她绝种吧!”

当大家正热烈的在赏花、品花,谈论着百花的时候,宫女急匆匆的来报告说:

“牡丹花已含苞,马上就要开了。”

武后说:“那就把火盆撤走吧!”

她的怒气总算消了,但仍是有些不快,她又命令说:

“将皇宫内所有的四千株牡丹,全都贬送到洛阳去!我不想再看到她们了。”
这肯定是假的。花是没有敢管的。

② 着名历史人物简介

1、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3、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人,西汉权臣,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篡夺皇位。新朝开国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

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4、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5、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③ 女皇帝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其父以经营木材为业,家境殷实,富有钱财。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隋炀帝命李渊镇守太原,曾提拔武士彠做了个行军司铠参军。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库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都督等职。
武则天从小性格强直,不喜女红且不习女红,唯喜读书,故知书达礼,深谙政事。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阅历深厚,培养了她的眼界和才干。
贞观十一年(637)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则天长得明媚娇艳,楚楚动人,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故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亦有记载说为‘见天子庸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有一次,当她听说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狮子骢”的烈马,无人能够驯服,便主动对唐太宗说:“臣妾能制服陛下的这匹烈马,但需三件器物:一是铁鞭,二是铁檛,三是匕首。我先用铁鞭抽它,如果不服,再用铁檛击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唐太宗乃爱马之人,对她的驯马方法甚不认同,只觉武才人很是霸道。
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则天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唐太宗死,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650)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时,由于无子而已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二年(651)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永徽五年(654)初,武则天生一女婴,唐高宗视她如掌上明珠。有一天,王皇后独自前来探望女婴,等王皇后离去以后,武则天亲自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就走了,宫女发现时女婴已死,她便慌慌张张地告诉唐高宗。唐高宗得知后大怒,立即下令追查兇手。侍奉宫女都一致诉说王皇后刚刚离开此地,武则天便也假装痛哭流涕,乘机历数皇后的种种不满。唐高宗听后深信不疑,认定女婴为王皇后所害,顿生废立之心,同时也想借废立皇后打击权臣。于是,他便和武则天一起来到长孙无忌府第,藉饮宴刺探他的立场。在饮宴期间,高宗先是把无忌的三个儿子拜为朝散大夫,又赐给了大量金银锦帛,接着再吐露打算废立皇后的心意。但长孙无忌只是岔开话题,回避正式的表态。唐高宗和武则天没有达到目的,只得不快地回宫。不久,武则天又指示她的母亲杨氏到无忌处说项,但却遭到无忌的严词拒绝。
有一说,永徽六年(655)六月,王皇后与其母柳氏找来巫师,企图用“厌胜”之术,将武则天诅咒而死。(此事真实性尚待确认,而王皇后是个德才兼备的女人,大概是李治和武曌找的借口吧。)事泄之后,唐高宗在大怒之下,不但将柳氏赶出宫中,而且还想把武则天由昭仪升为一品宸妃,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其实武曌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反对她的人的名字深深刻在了她的脑海里。
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等人得知唐高宗欲行废皇后而立武则天的消息后,勾结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向唐高宗接连投递了请求立武则天为后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绩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终于颁下诏书:以“请道士作法诅咒武媚”的莫须有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唐高宗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
有记载,十一月初,武则天又派人将正被囚禁的废后王氏和萧淑妃各打一百棍杖,并割去手、足,投入酒瓮之中,还气愤不过地说:“让这两个泼妇的骨头醉死酒中。”王、萧二人在酒瓮中哭喊了几天几夜,才气绝而死。(真实性尚待确认。武曌当时还没有一手遮天,现在很学者认为是绞死以保留全尸,满足李治的良心。再者作为两个女子被打了一百棍杖还泡在酒里几天几夜才死,也真够厉害的)临死以前,萧淑妃大声骂道:“阿武妖精,竟惨毒至此!愿来世转生为猫,阿武为鼠,我要活活将她喉咙咬断。”据说武则天后来在宫中禁止养猫,而且常常夜梦王、萧二人披头散发,在宫中作祟。所以,她在执掌朝政以后,就常住东都洛阳,终身不归长安。
显庆四年(659)四月,武则天又捏造罪名,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反对武则天的大臣都被或贬或杀,一个不剩。
显庆五年(660),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则天代理朝政。但武则天生性霸道,故每当决事,高宗每每受制于武则天,高宗非常不满,于是在麟德元年(664)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则天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满门抄斩。从此以后,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则天必在帘后操纵,天下大权完全归武后掌握,甚至连生杀大事都由武后决定,天子高宗只能唯唯从命,所以,朝廷内外都称为“二圣”。
乾封二年(667)高宗因久疾,命太子李弘监国。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议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 (丧服)三 年 (过去是一年)。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 (委任状)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廪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高宗诏皆施行之。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所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影响很大。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上元二年 (675)三月,武后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百僚新诫》《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时高宗风眩更甚,拟使武后摄政,宰相郝处俊说:“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高宗才罢摄政之意。太子弘深为高宗钟爱,高宗欲禅位于太子。武后想总揽大权,不满于太子弘,刚好太子弘见萧淑妃之女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因母得罪而被幽禁宫中,(《资治通鉴》称两位公主年逾三十而未嫁,《新唐书》称年逾四十而未嫁,实际两位公主的确过了二十还没有出嫁,但绝对不超过二十八岁。二公主下嫁事件发生在咸亨二年(671年),长子李忠如果活着不过二十八岁,二公主都是李忠之妹,怎么会有三、四十岁?)奏请出降,高宗许之。武后从此对太子弘的印象一落千丈。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二月,中宗欲以韦后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力谏不听,武则天遂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治所在今湖北房县)。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改国号为周。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等以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则天,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则天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垂拱二年(686)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
武后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垂拱四年(688)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李贞子),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唐太宗之子)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后分遣丘神绩、魏崇裕击之。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
这年命令僧薛怀义率领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费时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九条龙作捧着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僧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建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武后想杀尽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黄国公撰、东莞郡公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武后当政期间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共录取进士205人,高宗武后统治期间共录取一千余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载初元年(690)武则天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是“殿试”之始。是年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材,一年后共举荐一百余人,武则天不问出身,全部加以接见,量才任用,或为试凤阁(中书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时人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脱校书郎。”之语。武后虽以官位收卖人心,然对不称职的人亦会加以罢黜;明察善断,故当时的人亦乐于为武后效力。为奖励告密,武后对告密者破例授官,以卖饼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无赖,因诬告舒王元名与恒州刺史裴贞谋反,被任命为游武则天击将军、侍御史。王弘义,以无德行见称,告乡里谋反,擢授游击将军、殿中侍御史。是年杀安南王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贤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
今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指武后是弥勒佛下世,当代唐为天下主,武后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武后称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同年九月,武则天派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赴西域征讨吐蕃。十月,唐军大胜,连克于阗、疏勒、龟兹、碎叶等安西四镇,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守。
长寿三年(694)武三思率四夷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后的功德。武后亲题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为铁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环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盘上四龙直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领之名于其上。用铜铁二百万斤,“请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率兵叛乱,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武则天派将军曹仁节、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由于误中吐蕃伏兵,全军覆没。接着,武则天再派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讨伐,均大败而归。神功元年(697)四月,武则天又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讨伐契丹。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契丹余众归降于突厥。
神功元年 (697)武后使武懿宗审讯刘思礼谋反事,武魏宗说只要刘思礼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谋反,就免其死罪,于是刘思礼诬告宰相李元素、孙元亨等三十六家 “海内名士”,皆遭灭族,亲旧连坐流窜者千余人。时人以为武懿宗之残暴仅次于周兴、来俊臣。
是年,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则天唯一的亲生女儿),又欲诬皇嗣(睿宗)及庐陵王 (中宗)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使他可以继位为帝。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仇家争食其肉,不一会就食尽。来俊臣凶狡贪暴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愤怨,下令数他的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圣历元年 (698)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当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后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武后犹豫未决,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 (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又劝武后召还庐陵王(中宗)。武后由是无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 乃召庐陵王还东都,皇嗣(睿宗)请逊位于庐陵王,武后立庐陵王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武后信重狄仁杰,常谓之“国老”而不呼其名。狄仁杰好诤谏,武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卒,武后泣曰:“朝堂空矣!”常叹:“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侍侧。宰相张柬之与大臣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等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张易之兄弟,武则天被迫传位给太子李显,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恢复唐国号、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同年十一月卒于上阳宫,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2225.html?wtp=tt

希望满意~

④ 什么叫临朝称制

临朝称制是东亚地区,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制定了一整套国家制度,皇帝发布命令叫"制”。以后皇帝驾崩了,小皇帝年幼,无法理政,后宫出来代理小皇帝行使皇帝权力,对外发布命令就称做"临朝称制。″当然,后宫们发布命令的时侯不能用自己的懿旨,而是以小皇帝囗气发布命令,以便日后权利顺利的回归。历史上临朝称制的皇后们数不胜属,在大一统中央王朝中,最有名的临朝称制的皇太后们仅吕后,武则天和慈禧三人而矣!

公元1889年,慈禧太后归政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主张变法图强,危害了保守派利益。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重新掌握国家大权。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病重,立小皇帝浦仪,不久病逝。慈禧太后把持晚清朝政四十多年,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同列国宣战,晚年要效法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活的非常精彩,死后三年大清亡国了。不过慈禧太后没有扶持外戚势力,大力打击皇族势力,理政手段比吕后,武则天更理智一点。

⑤ 武则天的介绍、人物资料、家庭背景、成功之路分别都是什么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家世出身:


武则天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于隋朝皇室,父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人),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一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另一位是郭夫人。
其父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富有。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父亲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对其母亲杨氏失礼。



初入宫廷: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年十四岁时,唐太宗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对于唐太宗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则天在晚年时回忆自己为太宗驯马一事。太宗有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唐太宗夸奖武则天的志气。


但武则天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皇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再次入宫: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永徽二年(651年),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8] 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次年(652年)五月,便被拜为二品昭仪。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武昭仪争宠,互相说坏话,李治都不听。



武则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654年(永徽五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在安定思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玩,王皇后走出去后,武则天趁没人将女孩掐死,又盖上被子。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啼哭。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身边的人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争议,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小公主的暴卒。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宫有谣言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行厌胜之术,李治得知后,大怒之下将其母柳氏赶出皇宫,而且还想把武昭仪由昭仪晋封为一品宸妃[9] ,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


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首个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纷纷向李治连投递了请求立武昭仪为后的表章。李治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又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彻底打动了李治的心,使李治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同年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则天与唐高宗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二圣临朝: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


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并下诏。四月,李治欲亲率大军进攻高丽,武则天抗表进谏以为不可,被采纳。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及时发现,软硬兼施,废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败告终。于是,武则天向李治建议让她一起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了。



但武则天还不满足,她要与李治封禅泰山。由于唐高宗年间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窜掇李治封禅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由皇帝初献,公卿当亚献。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让公卿当亚献非常不妥,因为男女有别。不能让外臣来祭祀。所以要让她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果然答应。后来在麟德三年(666年)正月初一这天,她与李治一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监国。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患的风眩症更厉害了,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宰相郝处俊谏道:“陛下奈何将高祖、太宗的天下,不传给子孙而委任给天后啊!”李治因而暂时停议。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北门学士”。同年,太子李弘病逝,改立李治与武则天的二子李贤为太子。


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因此,又立了三子李显为太子。

永淳二年(683),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则天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禅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李治苦于头痛不可忍耐,侍医秦鸣鹤道:“刺头微微出血,可以治愈。”武则天在帷帐中说道:“此医可斩首,想要在皇上头上刺出血来吗!”李治说:“我苦于头痛,出血未必不好!”侍医就用针刺百会,李治道:“我的眼睛看见了。”不久,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同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登基为帝: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力谏,李显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14] 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为奖励告密,武则天对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杀安南王李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被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


武则天·蒙汉良篆刻


武则天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则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击之。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武则天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同年,武则天命令薛怀义率令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着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载初二年(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圣神皇帝,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家世:


始祖:姬武,周平王少子


八世祖:武念,北魏归义候


七世祖:武洽,北魏晋阳公

六世祖:武神龟,北魏祭酒


五世祖:武克己,北魏大中正、司徒,越王长史


高祖父:武居常,北齐镇远将军


曾祖父:武俭,北周永昌王洛议参将


祖父:武华,隋朝东都丞


父亲:武士彟,五十九岁逝世。


母亲:杨氏,一说名牡丹,号太真(贞)夫人,封荣国夫人,九十二岁逝世。


兄弟姐妹:


长兄:武元庆


次兄:武元爽


姐姐:武顺,字明则,即后来的韩国夫人。死后追封郑国夫人。


妹妹:名不详,嫁郭孝慎


丈夫


第一任丈夫兼公爹:唐太宗李世民


第二任丈夫:唐高宗李治


子女


儿子


长子:代王李弘,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孝敬皇帝”


归亚蕾饰演的武则天


次子:潞王李贤,李弘死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章怀太子”


三子:唐中宗李显


四子:唐睿宗李旦


女儿:


长女:安定思公主,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


次女:太平公主,名不详,现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⑥ 世界历史上的女皇帝有谁

中国(共4位)
北魏殇帝(528年在位):西元528年,北魏的胡太后杀死了北魏孝明帝元诩,胡太后将潘嫔所生皇女从后宫抱来立为皇帝,假称为男性,但过没多久,另立年仅三岁的元钊为帝,是为北魏幼主。在中国历史上连她的名字都没留下,一般都称“元姑娘”。
陈硕真(653年在位):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睦州女子陈硕真自称文佳皇帝,并建立政权。后被唐朝的扬州刺史房仁裕及婺州刺史崔义玄所镇压。

则天大帝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即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承认的女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生母,武周皇帝;14岁进入唐帝国皇宫,因美貌和胆识为太宗所赏识,后与太子李治有染;649年太宗死,高宗即位,以先帝嫔妃身份入感业寺出家;651年奉诏重入唐宫;经过一系列宫廷斗争,于655年成为高宗皇后,开始干预朝政,创垂帘听政制度,称“天后”(高宗称“天皇”),掌握实际权力;684年其夫高宗死后先后立其子中宗和睿宗为帝,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继续掌权;690年迫睿宗李旦退位,遂革唐命,自立为女皇帝,称尊号“圣神皇帝”,建立大周,史称“武周革命”;705年因“五王政变”被迫内禅于皇太子李显,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亦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太上皇;死后谥号多次改动,其孙唐玄宗时定谥则天顺圣皇后。她自从成为高宗皇后起就开始掌握最高权力直到退位,历时50年;在位期间对外战争多数胜利,巩固并拓展了中华帝国的版图;开创殿试和武举,发展了科举制度;继续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国家较贞观之治时期更有所发展,史称“武周之治”。
耶律普速完(1163年-1177年在位):即西辽承天太后,年号崇福,在位十四年,西辽仁宗耶律夷列之女。1163年,仁宗病死,由于太子耶律直鲁古年幼,遗命其女耶律普速完临朝称制。1163年,耶律普速完正式称制,改元崇福,称承天太后,但有部分学者认为实际上为称皇帝,非称太后。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共3位)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庭帝国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奥四世死后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为帝,为皇太后,掌握实际大权;797年又废儿子,自立为女皇;802年被废黜,伊苏里亚王朝告终。她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唯一使用阳性的男皇帝(希腊语:βασιλεύς,英语:emperor)而非阴性的女皇帝(希腊语:βασίλισσα,英语:empress)称号的女皇。
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又称“正统嫡系佐伊”,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皇帝罗梅纳斯三世皇后,拜占庭帝国第二位女皇;其父死后,夫罗梅纳斯三世即位,她与心腹宦官约翰共谋,于1034年杀其夫,同年与出身微贱的帕夫勒戈尼亚人米海尔结婚,助其登位为米海尔四世;1041年米海尔四世死,她立侄儿兼养子米海尔五世为帝;米海尔五世图谋将她排除,但她被忠诚于马其顿王朝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拥立,废米海尔五世,作为马其顿王朝正统嫡系与妹狄奥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余岁之身与君士坦丁九世结婚,三位皇帝共同执政。
狄奥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又称“正统嫡系狄奥多拉”,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占庭帝国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马其顿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与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为拜占廷帝国共主,三位皇帝共同执政;1052年其姐佐伊女皇死,与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两人执政;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后为单独的女皇;无嗣,1056年临终前指定米海尔六世即位,马其顿王朝告终

越南(共1位)
李昭皇[2](1224年-1225年在位):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越南李朝第九位也是末代皇帝,李惠宗次女,初称昭圣公主;1224年因惠宗长女顺天公主已嫁,又无男嗣,乃立其为皇太女;同年权臣陈守度废惠宗,立其为帝,时年仅七岁,实际权力掌握在守度手中;1225年嫁守度侄陈日煚(即陈太宗),同年禅位于夫君,降为昭圣皇后,李朝为陈朝所取代;因无子嗣,于1237年被陈守度逼令太宗废其后位,复称昭圣公主;1258年复被下令嫁给大臣黎辅陈。

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共4位)
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全名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俄罗斯帝国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俄罗斯帝国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本为立陶宛一农民之女,在大北方战争中为俄军所俘虏,旋为彼得一世所宠,成为他的情妇;1712年正式成为彼得一世的皇后;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后得到近卫军支持,成为女皇。在位时间短,政治上无所建树;她与彼得一世育有二子五女,其中二子三女皆早逝,唯次女与此女长大成人,次女即后来的伊丽莎白女皇;死后无男嗣,令继孙彼得二世继位。
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全名安娜·伊凡诺芙娜·罗曼诺娃,俄国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姑母,俄罗斯帝国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1710年与库尔兰公爵结婚,但不到三个月其夫死,遂以遗孀身份成为库尔兰女公爵,以后终身未嫁;174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后无嗣,遂即位为女皇;在位期间长期对外用兵,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与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联合对抗波旁王室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并取得胜利,但在南下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第四次俄土战争)中受挫;以风流着称,无后,令其甥孙伊凡六世继位。
叶丽萨维塔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全名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罗斯帝国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其甥孙伊凡六世,自立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继承人自居;在位期间鼓励商业发展,使俄国经济有所复苏;资助文学艺术创作,创建莫斯科大学和艺术院;对外参加七年战争,与法国和奥地利帝国结盟,对普鲁士作战屡屡获胜;但她给贵族以特权,使广大农奴处境更加艰难;亦以荒淫着称,终身未婚,死后无嗣,令外甥彼得三世继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即叶卡捷琳娜大帝,全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皇后,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本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于后来的彼得三世为妻;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死,无嗣,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皇后,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为女皇。其在位期间发动第五、六次俄土战争并取得胜利,击败奥斯曼帝国,吞并克里米亚汗国,获得黑海的出海口;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三次瓜分波兰,使俄国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全世界最大帝国,故被尊称为“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帝”之一(另一个是彼得大帝);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旧保守,反对法国大革命;亦以风流着称,男宠众多,两个儿子(包括后来继帝位的保罗一世)都有可能是她与男宠之子(因为其夫彼得三世没有生育能力)。

日本(共8位、10代)
推古女帝(592年-628年在位):钦明天皇之女,敏达天皇妹、皇后,崇峻天皇妹,日本历史上第33代天皇、第一位女天皇;592年其兄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杀害后被拥立为天皇;即位初立侄儿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推行改革;在位期间限制贵族权力,推崇佛教,4次遣使团访问中国隋朝,开创飞鸟时代;屡次发兵朝鲜半岛,讨伐新罗,未果。
皇极女帝(642年-645年在位,重祚为齐明女帝,655年—661年在位):舒明天皇皇后,孝德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35、37代天皇、第二位女天皇;642年其夫舒明天皇死后被权臣苏我虾夷拥立即位;645年其子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发动宫廷政变,灭苏我入鹿,乃内禅于其弟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后于次年重祚,而实权掌握在儿子中大兄皇子手中;统治后期奢侈挥霍,广营宫室;在位最后一年发兵朝鲜半岛,支援百济,对抗新罗和大唐联军,未交战先病逝。两年后(663年),日本、百济联军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
持统女帝(690年-697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天武天皇侄女、皇后,日本历史上第41代天皇、第三位女天皇;686年其叔兼丈夫的天武天皇死后临朝称制;689年其子草壁皇子死,乃于次年正式即位;697年内禅于其孙文武天皇,称太上天皇;统治期间日本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开始了白凤时代。
元明女帝(707年-715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持统女帝妹、儿媳妇,草壁皇子姑母、太子妃,文武天皇姑祖母、母亲,日本历史上第43代天皇、第四位女天皇;707年其侄孙、也是儿子的文武天皇死后,由于其侄儿兼丈夫的草壁皇子早逝,乃即位;715年内禅于其女元正女帝,为太上天皇;710年迁都平城京,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715年内禅于女儿元正女帝,为太上天皇。
元正女帝(715年-724年在位):草壁皇子与元明女帝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4代天皇、第五位女天皇;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内禅,乃即位;724年内禅于其侄儿圣武天皇,为太上天皇。
孝谦女帝(749年-758年在位,重祚为称德女帝,764年—770年在位):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6、48代天皇、第六位女天皇;749年其父圣武天皇内禅,乃即位;758年内禅于远房表弟淳仁天皇,为太上天皇,仍掌握实际大权;764年因藤原仲麻吕之乱,废黜淳仁天皇,重祚;在位期间多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国,是“奈良时代”的全盛期;晚年宠信道镜法王,颇多弊政。
明正女帝(1629年-1643年在位):后水尾天皇与德川和子之女,日本历史上第109代天皇、第七位女天皇;1629年其父后水尾天皇内禅,乃即位;1643年内禅于异母弟后光明天皇,为太上天皇。
后樱町女帝(1762年-1770年在位):樱町天皇之女,桃园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117代天皇、第八位也是至今最后一位女天皇;1762年其弟桃园天皇死,由于桃园天皇之子英仁(后来的后桃园天皇)尚幼,乃即位;1770年内禅于侄儿后桃园天皇,为太上天皇,继续辅政。

印度帝国(共1位)
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77年-1901年在位),即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之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第一任英属印度皇帝,英属印度唯一的女皇,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获得“女皇”称号的君主,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侄女;1837年其伯父威廉四世死后即位为英国女王;1877年接受“印度女皇”称号; 其在位期间英国空前强盛,经济、科学、文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殖民统治方面,使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成为第二个“日不落帝国”(第一个是西班牙帝国),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如今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她的名字来命名的;其子女众多,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有“欧洲的祖母”之称。

阿比西尼亚所罗门王朝(今埃塞俄比亚,共1位)
佐迪图(1916年-1930年在位):阿比西尼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亚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称号是“众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异母姐妹之子埃雅苏五世继位;1916年埃雅苏五世被废,遂即位为女皇,以堂弟塔法里·马康南亲王摄政并立为皇储;后与摄政王在改革还是守旧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秘密策动前夫发动地方叛乱,但被摄政王镇压;1930年4月在惊恐中病逝;摄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

伊莎贝尔一世(1846年—1921年):巴西帝国末代皇帝佩德罗二世的长女,1850年弟弟皇储阿方索去世,她成为女皇储。1889年他的父亲被推翻,君主制覆亡。1891年她的父亲去世,她成为名义上的巴西女皇伊莎贝尔一世。但只得到了君主制支持者的承认。
玛利亚·何塞法(1872年—1949年):墨西哥皇帝阿古斯汀一世的后代,阿古斯汀之子皇储阿古斯汀的长孙女。墨西哥君主制于1867年覆亡,但阿古斯汀一世的后代仍要求墨西哥的皇位。1925年墨西哥王子阿古斯汀(三世)去世,玛利亚·何塞法作为他的侄女成为名义上的墨西哥女皇,但只得到了极少部分君主制支持者的承认。

⑦ 唐太宗-李世文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但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武则天是14岁入宫当才人的,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相中她了,就起名叫媚娘;唐太宗有好几个儿子,其中有个叫李治的跟武媚娘关系不错,虽然这个李治胆子小,但因祸得福,唐太宗的几个儿子争当太子,死的死,伤的伤,让李治捞到了太子之位。古时候皇帝死了,他在位的时候的宫妃,给皇帝生下儿子的可以留下,其他的要么就跟着殉葬,要么就是去当尼姑,还有的直接做其他的活去了,武媚娘当时没有皇帝的子嗣,也就是指没有皇帝的孩子啦。就被送去当尼姑。这个时候呢,唐太宗死后就是他儿子李治也就是唐中宗即位了。话说,某日唐中宗李治去皇家寺庙去上香,这个活动在古代很普遍的,而尼姑庵都是在和尚庙后身的,那就遇到了以前的旧情人武媚娘,武媚娘利用什么手段正史野史哪里都有我就不说了,反正就迷得李治一定要逆反祖制,找了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把武媚娘接回皇宫,婕妤,妃,最后是皇后。说到这里,就总结一下吧,爸爸唐太宗李世民和儿子唐中宗李治都是武媚娘的丈夫。

武媚娘当了高宗的皇后之后呢,也是巧了,高宗正那时眼睛不好,小病不断,皇后媚娘就没事去皇帝办公的地方去探望皇帝,送个吃的,汤水什么的。偶尔还帮着念念公文,因为皇帝眼睛不好累嘛,念完之后有时候媚娘一感慨会发表些个人看法和言论,那高宗虽然胆小,但学识还是很有的,发现武媚娘可以在批阅文件和政治方面帮他很大的忙,又是自己的皇后,就打破祖制--不许女人参政,慢慢把皇帝的一些工作交给武媚娘皇后去做,武媚娘也是真有才,做的也还真不错。这个时候还有其他的女人来陪着高宗,争斗啥的我就不说了,主要是讲媚娘终于给皇帝生下了男孩子。当然,女的就是太平公主。这样皇后的位置牢不可破了。总结一下下,这个时期,武媚娘皇后积攒了大量从政经验,还广泛结实了有学之士,虽然宫里有老臣反对皇后抛头露面,但是人家老公唐高宗都不说话乐得清闲,也没办法啦。

高宗死了,皇后武媚娘就成了皇太后,她儿子中的一个叫李显的,做了皇帝,就是唐中宗。但是不争气啊,有句俗话,娘强儿子弱,那武媚娘太后就废了他儿子中宗之位,让他做个王啥的闲待着去,其实类似于放养。武太后把她另外的儿子李旦立为唐睿宗。可也干的不咋地。最后武媚娘太后一看,来吧,我当皇帝吧,又废了她自己的儿子唐睿宗李旦。改国号为周,就做起了中国唯一一个女皇帝。感慨这女人的强悍啊!

为政期间真是做了很多好事!武媚娘登基之后呢,就叫武则天了。登基时武则天都67岁了,82岁驾崩。她死之前听了大臣的劝,把大唐江山还给李氏家族。之前不说到武则天那俩当了皇帝又被废了的儿子么,一个是唐中宗李显,一个是唐睿宗李旦。

其中李显年龄大一些,就让唐中宗接着干皇帝这个老本行。可是唐中宗李显这个人啊,性格比他爹李治还懦弱,他的老婆也就是皇后--韦皇后,没啥本事却很有野心,看自己的婆婆武则天当女皇了,就羡慕啊,也想照葫芦画瓢,自己当个女皇帝。于是就把自己丈夫唐中宗李显毒死了。这还了得!!把皇帝毒死了,还是自己的丈夫,这个女人自然下场比较惨,我就不说了,野史正史都有的。

皇帝唐中宗死的突然,他唯一的女儿也参与了毒杀皇帝的事,那皇帝之位就给了唐中宗的弟弟李旦,接着做以前的唐睿宗。李旦很有才华,但是从政能力真是一般,做了几年就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李隆基了。也就是后来大家提到的唐玄宗李隆基。

唐朝又恢复了平静和繁华。

⑧ 历史上武则天出家的法名到底叫什么

武则天出家的法名为明空。

武则天在登上帝位一统天下之前,曾在感业寺里度过了两年晨钟暮鼓,青灯相伴的时光。

削发感业寺,可以说是武则天的低谷时期,但也是她的潜伏时期。她虽然如同众嫔妃一般落入悲惨无奈的礼佛生活,但却仍旧能绝处逢生,与高宗保持联系,并且得到他的庞爱。

公元649年,武媚娘绝望的进了感业寺,遇见了在此挂单修炼的南方女尼陈硕真,当时陈硕真已经入了秘密宗教(即摩尼教,光明教),本身各自修炼也是互不相干。

(8)女皇帝的命令叫什么扩展阅读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去世遗诏,命武才人出家于感业寺,“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三月奉诏回宫”。武则天在感业寺度过二载晨钟暮鼓、青灯古佛、远离尘世、面壁修佛的比丘尼生活。

武则天,自名武曌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十四岁时,进入后宫,城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 。唐高宗即位后,封位昭仪,成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以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自立为帝,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和大臣,兴起“酷吏政治”。“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武则天退位与上阳宫。,宗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病逝于上阳宫崩逝,时年八十二。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入葬乾陵。 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⑨ 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是谁文则天,武则天,文则地,武则地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吕后是临朝称制 对外宣称的是代理行使皇帝权力
古代中国在君主制时代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即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行使皇帝权力)称为“临朝称制”。
所谓的"称制",应该不只是行使皇帝权力之意。虽然女主临朝、亲裁政事,但在发布命令的时候,并不是直接使用懿旨,而仍是以幼帝的名义,用制书的形式颁行天下。 这么做的用意有两点,第一:即使皇帝年幼,仍然不能剥夺其在位的事实。所以太后只能代表幼主的意志,代行职权,而不能取代他而迳自下达命令。第二:为避免将来皇帝成年亲政后,太后会以懿旨干预政务。所以太后只能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以杜绝将来产生皇权二元化的流弊。 女主"临朝",却以幼帝名义"称制"的原则,一直到清末的慈禧太后依然遵行不替。 若是皇后代夫行政,也只是皇帝本身的特许与纵容。不管皇后的权力有多大(例如武则天),其身份也不过是皇帝的助手或秘书,不能算是取代皇帝执政,所以诏书仍算是皇帝本人意志的体现。因此,皇后即使"临朝",也不能算是"称制"。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武则天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阅读全文

与女皇帝的命令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软通动力程序员节2021 浏览:845
安卓系统如何卸载安装包 浏览:868
短信删除助手文件夹 浏览:688
java办公自动化 浏览:340
php中超链接 浏览:253
linux默认路由设置 浏览:36
linux如何挂载iso 浏览:432
vs程序换文件夹后不能编译 浏览:557
安卓源码编译输入脚本没反应 浏览:47
phpmysql自增 浏览:167
把ppt保存为pdf 浏览:533
汽车密封件加密配件 浏览:887
黑马程序员15天基础班 浏览:560
java调整格式 浏览:521
香港云服务器租用价 浏览:78
linuxsublime3 浏览:560
imac混合硬盘命令 浏览:278
沈阳用什么app租房车 浏览:857
00后高中生都用什么app 浏览:239
戴尔塔式服务器怎么打开独立显卡 浏览: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