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魔兽手部火箭绑定宏
/cast [modifier:shift] 燃烧 ;[modifier:alt]元素诅咒;[modifier:ctrl]灵魂之火;献祭/use [modifier:shift] 10这样就可以了,前面的宏你知道怎么用 也就不说了,当你使用献祭的时候发射火箭,/UES是使用物品的意思,10是手部位置的编码位置。modifier:shift命令是按SHIFT使用技能,也就是按SHIFT的时候同时使用燃烧和火箭,因为燃烧技能和火箭是无公共CD 所以可以一起使用发射。
B. 神舟九号发射前各项口令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火箭点火。[1]
6月16日18时37分24秒,火箭发射。[1]
神舟九号飞船点火升空(40张)
18时40分,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火箭一二级分离。[1]
18时41分,酒泉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渭南USB雷达发现目标。[1]
18时42分,双城抛整流罩,酒泉抛整流罩,东风抛整流罩。[1]
18时43分,渭南飞船双向捕获,青岛USB雷达电遥发现目标。[1]
18时47分,船箭分离。[1]
18时50分,太阳帆板展开正常,座舱环境正常。[1]
18时51分,中继天线展开正常。[1]
18时55分,北京实时轨道监视判断,神舟九号飞船已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30公里,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1]
18时57分,常万全宣布神舟九号发射圆满成功![1]
这是长征火箭的第165次发射,也是神舟飞船的第四次载人飞行。[2-3]
发射前准备工作
第一阶段
2012年4月9日,神舟九号飞船已通过出厂测试,运抵酒泉航天发射场。
第二阶段
2012年5月9日,用于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通过出
神舟九号进入发射塔架(23张)
厂评审,9日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
5月11日至6月6日,完成火箭状态恢复、吊装对接、总检查测试、火工品测试及安装;逃逸塔进场,完成技术准备。
6月3日,神舟九号飞船完成扣罩工作。[4]
6月7日,船罩组合体转运至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与火箭完成对接。
6月7日,为改进型长二F火箭安装逃逸塔。
6月8日,火箭完成技术区所有准备工作。[4]
第三阶段
2012年6月9日,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船、长征二F遥九火箭组合体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4]
第四阶段
2012年6月12日,“神九”已经完成全系统联合演练。2012年6月13日,发射之前最后一次检查完成。检查的结果显示,不管是飞船的系统、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都是正常和良好的。下一步将进入到火箭的加注。现在离“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载人空间交会任务对接越来越近,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航天员的饮用水和食品已装入飞船。[5]
2012年6月13日,神舟九号任务开始正式进入火箭加注准备阶段,发射
发射之前最后一次检查完成
测试站地面设备技术室工作人员进行了最后一次模拟加注演练。虽然火箭、飞船的测试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发射塔架上工作看上去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紧张,但就在发射场地下,有大量的数据通过光缆从发射塔传输到指挥控制大厅,火箭系统部分工作人员也坚守在塔架上,配合加注工作人员铺设管道,为后期正式加注做好准备。[5]
2012年6月14日,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各大系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联合演练。联合演练从进入发射前3小时程序开始,航天员、发射场、载人飞船、运载火箭以及测控通信等系统全部参加,按照实际发射程序从综合信息检查、火箭点火、助推器分离直到最后的船箭分离,指挥员口令准确,技术人员操作熟练。这次演练重点对发射流程、各系统间协同配合、参试各系统软硬件状态的正确性、信息收发的一致性进行了最后的检查确认,达到了预期目的,航天员状态良好具备执行飞行任务条件。[6]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012年6月15日宣布,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飞行乘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根据天宫一号运行轨道计算,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16日下午18时37分31秒发射。理论发射误差时间10秒。15日下午,长征二F遥九火箭将开始加注推进剂。目前,发射场区及全区各系统已准备就绪,航天员飞行乘组心理稳定、状态良好,正在进行出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C. 在火箭发射前说321的人是谁
在火箭发射前说,321倒计时的那个人应该是这个火箭发射基地的总指挥,只有他才有资格发布最后的火箭发射命令
D. 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
1、装载卫星的运载火箭在发射台通过各项检测后,由发射指挥控制中心下达点火命令,第一级发动开始工作,推动火箭徐徐升空。
2、当火箭垂直上升穿过稠密大气层后,按程序指令,使第一级发动机熄火并自动脱落,与此同时,第二级发动机开始工作,推动二、三级火箭加速飞行并进行程序拐弯。
3、到预定时间后,第二级发动机熄火后自动脱落。这时第三级火箭并不急于立即点火,而是与卫星相依为命在空中惯性飞行。
4、待飞行到离预定的卫星轨道较近的地方,按指令启动第三级火箭,继续加速到卫星所需要的速度和预定位置时,卫星被释放进入运行轨道。然后第三级火箭脱落。
7、与第三级火箭分离后的卫星,靠惯性作无动力运行,其运行轨道的形状,将取决于入轨点处的速度和方向。
E. 火箭发射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火箭首先进入技术准备区的专用厂房。在这里先对箭上的仪器设备进行单元测试,即对仪器设备单独进行测试,检查其性能和精确测量其参数。单元测试合格后进行分系统测试,它是在系统处于工作状态下,对系统内各仪器设备工作的协调性和功能进行检查,并测量其工作参数。接着,各分系统之间进行匹配测试,检查系统之间工作是否协调匹配。最后进行箭上所有系统都参加的总检查,总检查一般要进行多次,以模拟各种飞行状态来验证运载火箭全系统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并使火箭达到符合发射状态的要求。总检查之后,开始在运载火箭上安装各种火工品和火工装置,并准备转场。
在运载火箭进行技术测试的同时,发射场内的测控系统要进行设备联试。先是进行场内设备联试,然后再与分布在各地的测控站设备联试。与此同时,地面勤务保障部门对发射设备、加注设备进行调试;气象保障部门开通气象情报网和天气会商网,启动气象测量雷达,开始进行天气的长、中、短期预报。
当运载火箭在技术准备区经检查测试达到可以进行发射的状态后,即可转运到发射区。发射区内有发射台、勤务塔和脐带塔等主要发射设施。运载火箭分级运至发射区后,由勤务塔上的吊装设备对运载火箭分级吊装、对接和总装,并将其竖立在发射台上。随后在竖立状态下对运载火箭再一次进行分系统测试、系统间性能匹配测试、总检查和发射演练等。在发射区测试的内容要比在技术区的测试简化。在检查测试工作结束后,就可向运载火箭加注推进剂,并进行瞄准定位。与此同时,地面勤务保障部门要进行推进剂化验,确定推进剂的加注参数;气象部门要提供临发射前发射场区的天气情况及发射场区上空的高空风场等情况,以及火箭飞行经过地区的气象情况。
F. 运载火箭推力很强大,运载火箭是怎么点火的呢
起飞前大概8.9秒,发射台组将向土星五号运载火箭发送指令,通知土星运载火箭的仪器单元启动第一阶段s-ic火箭底部的五个F-1发动机的点火程序。首先,给中心编号为F-6044的发动机给出指令,大概在300毫秒后,对角线上的一对引擎F-6043/F-6051给出指令,最后,另一个对角线上的最后两个引擎F-6046/F-6054,启动时间交错,以防止火箭发动机同时点火带来的强烈冲击。
而且它们是以后才知道,但需要根据先前设置的数据进行开发。例如,神舟型运载火箭和中国长征二号F型飞船的单引擎的推力为75吨,这一数据是根据神舟型号的使用,然后提前确定的火箭发动机,所以这一点我们大家需要知道。
关于运载火箭推力很强大运载火箭是怎么点火的呢的问题,今天就解释到这里。
G. 我的世界 如何得到n秒的烟花火箭,指令是什么
/summon minecraft:fireworks_rocket ~ ~1 ~ {LifeTime:30,FireworksItem:{id:"minecraft:fireworks",Count:1b,tag:{Fireworks:{Explosions:[{Flicker:1,Trail:1,Type:0,Colors:[I;16711680],FadeColors:[I;0]}]}},Damage:0s}}
输入这条指令就能召唤出一个烟花火箭。
H. 火箭的结构组成都有什么
我们知道,火箭种目繁多,不可一一列举。在此,我们只重点介绍航天运载火箭的结构和组成,并且只以化学能火箭为主要介绍对象。
事实上,运载火箭主要包括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壳体及结构系统、有效载荷系统四大部分。那么,它们都有什么功用呢?下面作一一介绍。
火箭发动机动力系统
火箭发动机是使火箭具有强大推力的动力系统。它包括主动力系统和其他辅助动力设备。如果从燃料形式不同来分,则有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液体(推进剂)发动机、固液混合(推进剂)发动机。这里所说的推进剂只包括燃烧剂和氧化剂两部分。这三种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结构是不同的。
固体火箭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通常由燃烧室、喷管和点火装置等组成。燃烧室是放置固体推进剂药柱的场所,燃烧室的后部连接喷管,喷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而点火装置则是由电爆管、点火药和壳体结构组成,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型的固体发动机。点火装置按照不同的点火要求,可以安装在发动机的头部、药柱的中部或尾端。当发动机工作时,先通电使电爆管爆炸,引燃点火药,然后由点火药点燃存放在燃烧室内的药柱,药柱燃烧产生的燃气流通过喷管高速喷出而产生推力。
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较简单,工作可靠,药柱可长期贮存于燃烧室内,但效能较低,工作时间短,不易多次启动,而推力大小、方向的调节也比较困难。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一般由推力室、推进剂供应系统和发动机控制系统组成。
推力室是发动机中产生推力的那一部分,它由推进剂喷注器、燃烧室和喷管组成。对非自燃推进剂来说,还有点火装置,如火花塞等。推进剂由喷注器喷入燃烧室,经雾化、混合、燃烧,形成3000℃—4000℃的高温和几十兆帕的高压燃气,在喷管内迅速膨胀,以每秒数千米的速度高速喷出而产生推力。
而推进剂供应系统则是把液体推进剂从贮箱输送到推力室的系统,这就好比是人的心血管系统一样,构造十分复杂。它有挤压式和泵压式两种。对现代大型火箭来说,主要是泵压式(包括泵、涡轮、传动机构和涡轮启动系统等)。
推进剂是靠高速转动的涡轮泵送到推力室的。因此,涡轮泵常常被说成是火箭的心脏。而发动机要工作,必须先让涡轮泵转动起来,这就是涡轮启动系统的任务。涡轮启动系统就像是心脏起搏器一样。涡轮启动系统的种类很多,现以燃气发生器的启动装置为例,来说明推进剂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燃气发生器是如何点火使推进剂燃烧的呢?工作过程是这样的:燃气发生器包括火药启动器和电爆管。电爆管通电后爆炸,引起火药爆炸,产生低温燃气,进而吹动涡轮叶片,涡轮带动泵旋转,转动起来的泵将推进剂的一部分送进燃气发生器,而另一部分则送进推力室。进入燃气发生器的推进剂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驱动涡轮泵以更高的速度旋转,将大量的推进剂输送到推力室燃烧,进而产生推力。
而发动机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控制发动机的启动、点火和关机(即熄火)等工作程序,控制推进剂的混合比例,控制推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其工作程序控制由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打开和关闭发动机供应系统的阀门来完成。
而推进剂的混合比例和推力的大小,则通过发动机上特有的装置和方法来控制。
推力方向控制早期采用石墨做成的舵来进行。它安装在喷管的排气出口,像船舶的舵那样,通过改变喷气流的方向来调整推力方向。目前,一般采用摇摆发动机,即通过发动机的偏转来调整推力方向。石墨舵偏转和发动机的摇摆,都是由火箭的控制系统发出命令,通过一个叫做液压伺服机构的装置来完成的。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
这种火箭发动机一般是由放置固体燃料(或氧化剂药柱)的燃料室、喷管和贮放液态氧化剂和燃烧剂的贮箱以及液体推进剂组分供应系统所组成。
当发动机工作时,可以是固态、液态推进剂组分相互接触时自燃点火,也可以像固体发动机那样安装一个火药点火器。液体推进剂组分的供应则用压缩气体或燃气涡轮泵来供应。
上述三种发动机,不论是哪种类型,要提高其性能,主要是提高发动机的喷气速度。因此,最重要的是选择高性能的推进剂。同时要优化发动机设计方案,在尽量减少发动机自重的同时,提高推进剂的比冲值(即能量效应)。
火箭飞行控制系统
火箭飞行控制系统是运载火箭的“智能”部分,好比是火箭的眼睛、大脑和手脚。通常它是由制导系统、姿态控制与电源配电组成的火箭飞行控制系统和设置在地面的测试检查及发射控制系统组成。
制导系统
制导系统由惯性平台和计算机组成,用于控制火箭发动机准时点火、关机和火箭各级的分离,使火箭能按预定轨道飞行和确保有效载荷的入轨精度。
姿态控制
姿态控制用于纠正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俯仰、偏航和滚动误差,保持火箭以正确的姿态飞行,并实施定向和防流星碰撞。在动力飞行段,姿态控制通过惯性平台速率陀螺—数字控制器—伺服机构连续控制方案来实现;而在惯性飞行段,姿控系统则通过装有小型单组元推进剂发动机的开关控制方案来实现。
电源配电系统
电源配电系统的作用,一是给控制系统的仪器仪表供电和配电;二是按火箭飞行的先后工作程序发出时间顺序的命令;三是控制火箭工作状态的变化。
火箭测控系统
火箭的制导控制和姿态控制等是由测控系统来实施指挥的。
飞行控制系统主要由测试仪表(陀螺仪、加速度表等)、中间装置(电子计算机等)、执行机构(中磁阀门、电爆器材、姿态喷管、发动机伺服机构等)和电源配电装置(电池、二次电源、配电器等)组成。
其中,测量仪表好比是火箭的“眼睛”,它能随时监视运载火箭飞行路线是否对头,飞行姿态是否正确,并及时发出纠偏信号;中间装置则是火箭的“大脑”,它接到测量仪表发来的各种纠偏信号后,立即进行计算和综合处理,并将信号放大后传送给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接到中间装备传来的命令后,把电信号转变成一种相应的机械运动,准确地对火箭飞行路线或飞行姿态进行纠偏,使发动机能按时点火、关机和实现各级按时分离。所以执行机构好比是运载火箭的“手脚”。 火箭壳体及结构系统
火箭的壳体及其结构系统是安装有效载荷、飞行控制系统、动力装置等箭上设备,并将它们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框架系统。
壳体及结构系统不仅肩负着火箭在运输、发射和飞行过程中承受各种外力、保护箭内仪器设备不受损害的任务,而且还有流线型的光滑外壳,使火箭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和飞行性能。对一枚大型多级液体火箭而言,其箭体结构通常由有效载荷舱、整流罩仪器舱、氧化剂贮箱、燃料贮箱、级间段、发动机推力结构、尾舱和分离机构等组成。
载荷舱
有效载荷舱一般位于运载火箭的顶端,它是安放卫星、飞船等有效载荷的地方。整流罩是保护有效载荷的火箭外壳。在有效载荷与箭体分离前,整流罩将按照控制系统的命令在空中与卫星或飞船脱离。
仪器舱
仪器舱一般在有效载荷舱的下面,它是安装飞行控制系统主要仪器设备的专用舱段。
箭体结构
火箭箭体结构有多种形式,有单级箭体、多级箭体和捆绑式箭体之分。多级运载火箭各级之间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并联和串并联三种。串联式火箭是把数枚单级火箭头尾相接,连为一体。并联火箭又叫捆绑式火箭,它是把较大的一枚单级火箭放置中央,称为芯级,在其周围再捆绑若干枚助推火箭,或助推器,称之为助推级。串并联式火箭与并联式火箭的区别在于它的芯级不是一枚单级火箭,而是串联的多级火箭。
知识点
推进剂
推进剂又称推进药,能有规律地燃烧释放出能量,产生气体,推送火箭和导弹的运行。推进剂具有下列特性:①比冲量高;②密度大;③燃烧产物的气体(或蒸气)分子量小,离解度小,无毒、无烟、无腐蚀性,不含凝聚态物质;④火焰温度不高,以免烧蚀喷管;⑤有较宽的温度适应范围;⑥点火容易,燃烧稳定,燃速可调范围大;⑦物理化学稳定性良好,能长期贮存;⑧机械感度小,生产、加工、运输、使用中安全可靠;⑨若为固体推进剂,还应有良好的力学性质,有较大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常用的推进剂主要有固体、液体两种,少量固液混合体也在试用。
I. 火箭发射的步骤,越详细越好,包括一二三级推进器分离和指令员的口令什么的,还有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的指
点火
抛弃逃逸塔(有的话)
助推级、一级分离
二级点火
抛整流罩
二级发动机关闭
二级再次点火
二级分离
三级点火
星箭分离
打开太阳帆板
进入预定轨道
J. 火箭是怎样把卫星送上天的
要便卫星上天,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条件,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了3个方面。
产生动力的系统——运载火箭卫星必须靠一种动力装置把它送上天并使它达到一定的速度,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后才能围绕地球飞行,目前这种动力装置就是火箭。火箭的主要任务就是起到"运"和"载"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运载火箭"或者"运载工具"。下文中的火箭单指用于发射卫星用的火箭。
火箭根据使用的燃料是液态还是固态分为液体火箭和固体火箭。目前一般采用液体火箭或者是固、液混合的火箭系统,而且是多级运载火箭。火箭不需要大气中的氧气进行助燃,在它的每一级内都有两个携带燃料的大储箱。在储箱内分别装有氧化剂和燃烧剂,利用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速的气体,从发动机的喷管中喷出后产生与火箭的喷流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推力使火箭带着卫星离开了发射台,一边升高一边加速。当火箭的第一级工作结束关闭发动机后,自动地与第二级分离并且被抛掉。这时火箭的第二级马上工作,继续升高加速……就这样一级一级地工作,高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大,最后达到预定的高度和速度时,火箭全部和卫星分离了,卫星开始了自己的航程。火箭的构造是很复杂的,除了燃料、发动机外,还有控制火箭飞行、使火箭按照程序转弯的控制系统,以及监测火箭飞行的测控系统等。
卫呈地面发射场
卫星地面发射场是发射卫星的专用场地。在发射场地内有复杂和完备的发射系统、测试厂房、各种测试仪器设备、燃料储存库和加注系统、气象观测系统、发射台和发射塔架、各种光学和无线电的跟踪测轨系统及用于对火箭卫星的飞行情况进行跟踪、轨道测量、接收信号、发送指令等功能的各种雷达和发射指挥控制中心,该中心对全过程的工作进行指挥调度,作出各种决策。
整个发射场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技术区,另一部分称为发射区。从卫星、火箭制造厂出厂的产品首先运到发射场的技术区,在技术区内完成对火箭和卫星的装配、测试和其他性能的检查。检查合格的火箭卫星再运到发射区,把火箭竖立在发射台上,再把卫星吊装对接在火箭上,然后进行联合测试。测试合格后火箭再加注燃料,一切准备就绪后实施发射任务。
火箭和卫星连在一起后竖立在发射台上,火箭竖立在巨大的发射台上,发射台的旁边有近百米高的发射塔架,围绕着它周身上下有多层可以合拢的工作平台,当工作平台合拢时,把火箭层层环抱起来,形成多层工作平台,供工作人员进行检查操作,发射前,平台自动转到背后。
在远离发射台的飞行控制指挥中心,一排排的仪器设备紧张地忙碌着,火箭和卫星的每一个数据都传送到这里,显示在荧光屏上。操作者按照指挥员的命令进行一步步的检查测试。显示屏幕把整个火箭映射在上面,每一步的工作状态都历历在目,火箭起飞的飞行状况和飞行轨迹也清晰地显示出来。
目前,我国有西昌、酒泉和太原等儿个卫星发射中心。
呈罗棋布的测控网
当火箭飞离了发射台,携带卫星开始它的征程、卫星在空中翱翔的时候,要使它们一直处于受控制的状态。这就好像是放风筝一样,火箭、卫星的飞行也是如此,有一条无形的"线"一直牵着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地面测控系统,就好像风筝线,一直在跟踪和控制着卫星。又因为卫星在空中不停地围绕地球飞行,它每时每刻处于不同的地点上空,因此地面的测控站不能只设在一点,而是在全国各地,甚至在海上和其他国家都可能布站,即尽量做到大范围和全天候的跟踪测量,这就组成了一个星罗棋布的测控网。由于各种原因,做不到全球布站,但测控站尽可能多一点好。
测控站要完成的任务是很多的。一方面当火箭、卫星在天上运行的时候,首先要知道它们是不是按照事先设计的飞行轨道在飞行。如果有误差至少要知道目前的实际轨道是什么样子,这就是轨道跟踪和测量。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推算它们在每一个时刻会飞到什么地方,这就是轨道预报。
卫星测控的另一个任务就是遥测任务。当卫星在天上飞行时,不但要跟踪它,了解它的位置,而且还需要知道它工作的情况是否正常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火箭和卫星上有许多描述它们工作情况的信息,称之为遥测信号。这些信号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到地面,由地面雷达接收站接收后变换成可进行分析的信息。它很像医生用仪器对病人进行检查,通过取得的数据来确定病情一样。不过,卫星是通过遥远的空间用无线电波进行星地的联系。对于载人的飞船,除了传输仪器设备的工作信息外,还要传送宇航员的工作情况和生理参数等。
测控系统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遥控,地面人员不但可以跟踪卫星,掌握它的工作状态,而且还可以对它进行干预和控制。当卫星出现了故障时,要把故障仪器关掉,命令备份仪器马上投入工作;临时决定要卫星完成什么工作时,对卫星发出命令;对于返回式卫星,如果动力系统的管路破裂导致燃料泄漏(这是严重的故障),一旦漏光就有无法返回的危险,地面人员发现这个故樟后,马上向卫星发出控制指令,命令它停止一切其他工作,立即执行返回命令,此时的卫星就要紧急返回。由此可以看出遥控功能对在遥远的太空飞行的卫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航天测控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装在火箭和卫星上;另一部分在地面上,也就是地面的测控系统。地面的测控系统主要由测控指挥中心和分布在各地的地面测控站组成。测控站又分为陆基站、海基站和空基站,在这些地面测控站中,配备有各种光学设备、无线电雷达设备、信息接收及发送和处理设备,以及大型电子计算机等。各地面台站接收的卫星信息被送到测控中心,进行处理和决策。太空飞行的主角——航天器
每个航天器的发射都是为了完成人们赋于它的特定使命。可以看出,在航天系统中,发射场是完成卫星的总装、测试和发射任务的勤务保证;运载火箭是把卫星送入太空并使它具有围绕地球飞行的速度的动力源泉;地面测控网是为了对卫星进行跟踪、监测和控制,它保证了天地之间的联系。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航天器进行的,为它能够上天创造一切条件。
还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航天器是一个总称,它包括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上面已经谈到,各种航天器都有它特定的任务,它们所获得的大量极其有价值的信息资料经过处理后可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而这些不同来源的信息必须经过加工处理分析才能提供给相关的用户去使用。因此就要有地面信息处理分析系统,它就是专门用于分析处理卫星取得的信息的技术系统。由于信息的种类不同和所需的处理内容不同,处理设备也各不相同。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要想便卫星上天,除了设计卫星本身,还要拥有一系列的配套工程设施,上述的3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而载人航天飞行对保证设施的要求就更复杂,除了上述设施外,还要有生命保障设施、宇航员的选拔训练中心、宇航员返回后的搜索救援设施等。
航天技术是复杂的现代高科技技术,是各种基础理论和现代最新科技成果的集中体现。航天技术的发展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反过来说,航天技术的发展又能大大促进和带动各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目前世界各国大力发展航天技术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