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意大利程序员事件

意大利程序员事件

发布时间:2022-11-28 03:18:05

⑴ 一程序员离职前删光代码遭公司索赔52万!该事件起到什么警示作用

警示全社会的人民不要个人的一些行为,给其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警示社会上的很多人们在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冷静处理,要学会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控制言行,不要去用暴力解决事情。

⑵ 有哪些早逝天才程序员

艾伦·斯沃茨(AaronSwartz),这名程序员的一生用“传奇”二字来形容,一点而已不为过。艾伦·斯沃茨1986年,AaronSwartz出生。3岁,会识字、玩电脑。12岁,自己在房间里建了个类似维基网络的网站13岁,参与构建RSS15岁,参与构建CC知识共享17岁,入读斯坦福大学18岁,辍学并与人创立Reddit网站19岁,卖掉Reddit,成为百万富翁21岁,下载并公开270多万份美国联邦法院文件,受FBI调查23岁,在哈佛大学任研究员。24岁,通过MIT下载大量JSTOR公司的学术期刊文章,遭国家安全局钓鱼执法,面临严重刑事指控。24岁,参与领导反对《禁止网络盗版法》(着名的SOPA法案)并取胜。26岁,自杀身亡(2013年)2013年,这位敏感的26岁天才在纽约布鲁克林女友的家中上吊身亡。家人和他的同行、师友在悲痛之余,纷纷发表声明,指责麻省女检察官奥尔蒂斯和助理检察官海曼的迫害,是导致天才陨落的重要原因。万维网的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爵士为他写下悼词:“亚伦死了,全世界流浪者,我们失去了一位智叟。正义黑客们,我们一道下沉。所有的父母,我们失去了一位孩子。我们一起哭泣。”在这个Web2.0时代,也许这是除了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之外最重要的死亡事件。斯沃茨和乔布斯一样,都是绝顶聪明之人,也都生在技术全球领先的美国,很早就成为这个世界最优秀的人群的一员,但他却走了和乔布斯完全不一样的道路。2000年,还在伊利诺伊州某中学读书的斯沃茨才14岁,就荣获ArsDigita青少年网站创意设计大奖,奖品是1000美元,以及6月免费去麻省理工学院(MIT)参观的机会。他由此和蒂姆·伯纳斯-李爵士等网络名家座谈。正是MIT的这次访问和座谈,让少年斯沃茨和美国互联网研究核心人群接上头,他得以有机会参加RSS1.0协议的设计工作。虽然斯沃茨参与的1.0版本并非目前网站阅读协议RSS的主流版本,但这种各网站遵守同一协议、免费给读者分享资源的概念,就此在他的心灵扎下了根。艾伦·斯沃茨像很多美国的天才IT青年一样,斯沃茨考上斯坦福大学,一年后辍学创业,建立了资源分享网站Infogami,该网站后来兼并了Reddit(美国着名社交新闻网站),并且卖给了康泰纳仕出版集团。因此他能衣食无忧,更加积极地继续追求他网络信息共产主义的梦想。不过,哪怕是在全世界最能给IT天才机会的美国,他的这个梦想也触到了体制的底线。斯沃茨认为,既然知识和公共资源的生产是由公共资金支持,那么成果应免费分享给全人类。第一次行动是针对美国“法庭电子记录公共权限”(PACER)。出于成本考虑,美国联邦法庭PACER数据库每份文档收取读者8美分查阅费。2008年,斯沃茨编了程序下载了20%的文档并免费分享了出去,此举受到了FBI调查,但幸亏没有成诉。第二次行动他走得更远,在自己早年接受启蒙的MIT校园,下载了400万份JSTOR论文,最终遭难。资本和资本的逻辑,成了体制的边界。MIT的一位学生在1月13日哀悼斯沃茨的聚会上说,“他就是我想变成的模样”,但这样的道路的代价颇为惨重。美国的天才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成为斯沃茨还是成为乔布斯的选择,前者为人类知识共享奋斗,冲撞或规避版权这一前互联网时代的壁垒,后者遵守体制,建立自己的电子资本帝国。似乎无法过分指责麻省明星检察官奥尔蒂斯,毕竟美国政府也和她一样,积极在全世界范围内维护旧有版权结构的权益,推动国内的SOPA/PIPA(《禁止网络盗版法案》与《保护知识产权法案》)立法,国际上的ACTA(《反仿冒贸易协议》)和TPP协议(跨太平洋[-0.49%资金研报]伙伴关系协议,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是美国推动的重要议题)签订。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只有欧盟议会坚定地对旧版权制度说不,毅然否决了欧洲各国政府签订的ACTA协议。知识共享的法律定位,尚未得到大部分国家承认。在这样的情况下,斯沃茨几乎是孤独地在和版权体制作战。当共产主义刚刚在欧洲出现的时候,也出现了许多敏感和忧郁的诗人无产者,也无情地被当局剿杀。等到整个欧洲几乎实现了共产主义的福利梦想、但否决了乌托邦的政治构架时,人类已为那些年轻先锋的梦想,付出了近一个世纪沉重的血泪代价。艾伦·斯沃茨而斯沃茨,就是互联网世界的数字共产主义先锋,今天无法简单地用错和对为他贴标签,但未来人类的数字民主历史上,一定会有他年轻清晰的名字。

⑶ 如何看待程序员日均写7行代码被开除,大家对此事件有什么想说的呢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俺当年入职时,一些公司的确会问代码量。当时的标准大约是每周40到400行代码,可以少,但不能多——换句话说,平均来说,每周多于400行代码的可能得不到工作机会。因为你的代码质量和工作态度让人家心里发毛。当然,也没人太较真。功能点完成了、代码质量可以(bug少、代码逻辑清晰、文档齐全),多点少点无所谓。

先后在多家公司担任技术专家;平均来说,每周代码量也就200行上下。当然,也搞过一次一天写了2000行代码的壮举,结果是之后一个多月脑袋嗡嗡响,眼花,恶心。这个东西我事先花了一周多做设计、写文档,然后第二周的某天一气呵成,写完bug;然后累伤了,一个多月没法工作。换句话说,相当于还是花了6周;平均下来,仍然是每周300来行代码。

公司在与李某某签订劳动合同时并没有约定一定要进行深度学习识别算法代码编写,3D点云算法和多摄像头联合算法代码编写的具体工作内容,所以没有指明非要编写这些代码;拿什么同级别同行业的平均每日编写代码的统计数据来作为考核的依据,没有法律根据,任务不同,编写难度不同,不能以编写条数作为考核的依据;

至于工作内容,作为程序员并一定非要整天的在编写代码,也有可能在设计新的方案,或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等,不能以什么编码工作没有做,就认为李某某没有做出“成绩”;作为刚来才两个多月的程序员,前期的准备和熟悉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随着对公司的熟悉和项目的了解,编写代码的速度必然会提高,而不能在刚来两个月就以其他老员工的标准来进行考核;在发出解聘通知书后,马上将其办公电脑进行收回,这是严重的不尊重人,这属于单方面强制辞退,没有给李某某一点申辩的余地。以上,公司理应对李某某进行赔偿。

⑷ 2048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2048游戏共有16个格子,初始时初始数字由2或者4构成。

1、手指向一个方向滑动,所有格子会向那个方向运动。

2、相同数字的两个格子,相撞时数字会相加。

3、每次滑动时,空白处会随机刷新出一个数字的格子。

4、当界面不可运动时(当界面全部被数字填满时),游戏结束;当界面中最大数字是2048时,游戏胜利。

(4)意大利程序员事件扩展阅读:

2048版本

1、传统版

有16个格子,初始时会有两个格子上安放了两个数字2,每次可以选择上下左右其中一个方向去滑动,每滑动一次,所有的数字方块都会往滑动的方向靠拢外,系统也会在空白的地方随即出现一个数字方块,相同数字的方块在靠拢、相撞时会相加。

2、汉服版

原版的数字由各种汉服形制的图片替代,不断的叠加最终拼凑出“玄端”这个汉服形制方块就算成功。

3、朝代版

数字置换成中国自夏开始的各个朝代,就是两个夏拼成一个商,两个商拼成一个周……每次碰撞后便生成下一个朝代,以此类推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通关。

⑸ 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竟然是一名白富美!她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走入了每家每户,大家无时无刻都在拿着手机,与世界各地的人能够瞬间联系到,而这一切,除了我们常说的基础的通讯设施建造之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每个网站乃至每个APP背后的程序员,正是他们用二进制代码,编制出来各种交互动作的程序,才能够一一实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需要。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那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他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虽然是一位白富美,但他却将自己的精力,全然扑在了程序这件事上。


在当时,对于程序员的需求是非常大,但由于经济水平的落后,很少有人接触到这个行业。在层层选拔时,让图灵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这个白富美的女孩子艾琳,不仅精通程序编码,而且一点就透,同时,也是他一路指导图灵的生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交际关系,才得以保障图灵在有好的研究环境,来从事密码破译和程序编写的工作,不被外人打扰。虽然在影片的结尾,乃至是真实的历史当中,最后结局并不那么美满,但他对于程序的奉献,是可以载入历史的史册当中。

⑹ 程序员自杀案今日庭前会议,翟欣欣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距离苏享茂事件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案件也是最近才刚刚审理。在开庭当天,苏家的三个哥哥以及一个姐姐都到了现场,苏享茂的前妻翟欣欣也在其父亲的陪同下亲自出庭。

不知道法律对于这样的骗婚行为,最终会采取怎么样的判决方式,但是都无法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也许苏享茂没有遇到翟欣欣,就不会消耗掉这么多的资产和资金,也不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最终用极端的手段结束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翟欣欣最终可能也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不知道她的良心会不会痛,可能大概也不会吧,毕竟已经不是初犯,希望最终法律能够还事实真相一个公道。

⑺ 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员 编写了首款电脑程序推动计算机发展

英国Ada Lovelace 是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员,在那个计算机非常不发达,并且也没有任何概念的时候,她首次编写了程序,同时使用了循环和子程序的概念。她编写了世界上首款电脑程序,这对于推动世界计算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阿达对于计算机历史的影响

在最初时,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并不全面,所以对于阿达的成就并没有表示太大的认可,而在1953时,也就是阿达去世后100年时,阿达之前的计算公式和算法被公布之后,引起来许多的热议,同时也是肯定了阿达对于现代计算机中的研发,和在软件工程制造方面产生的非常大的影响。

而在现在许多人使用的微软之中,也有着阿达的全息图标,同时英国官方计算机也会每年以阿达的名字命名颁发一个奖项。在1980时期,美国的国防部制造出最新的高级计算机语言,并且用阿达的名字来命名,以表示她的重要性。现在世界上最复杂最完备的工具,就是阿达所提出的算法和程序所写出来的。

二、阿达的成就

阿达不仅是计算机程序的鼻祖,同时也是一个数学家。根据记载,她从小就对于数学非常感兴趣,她仅仅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将意大利着名数学家编着的计算机设计书概念书进行了全面的额翻译,而翻译之后的运算方式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电脑软件工程。阿达在非常早之前就语言到在未来,机械电脑会有着更加复杂的用途,而现实已经将她的预言证明。

阿达在许多着名的着作家之中的书中也有着非常大的名气,在《差分解析仪》之中,阿达是这本书的主角,而在这本书中讲述了阿达对于计算机所作出的贡献,和对于未来计算机发展的预判。

⑻ 自杀程序员苏享茂开发的WePhone是什么产品

着名相亲网站世纪佳缘,近日被卷入“程序员自杀”事件。上周末,iOS应用WePhone的创始人、开发者苏享茂自杀的消息引爆舆论,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苏享茂通过世纪佳缘相亲结识其前妻翟某,翟某隐瞒婚史,并在婚后对苏享茂进行“勒索”,苏享茂无奈之

⑼ 毒妻逼死程序员丈夫!原因令人发指!

最近一个毒妻逼死程序员丈夫的新闻在网上持续发酵,占据了热门。

其实波姐在好几天前就看到了这个事件。

当时只是感慨这个程序员抗压能力不太好,懂法也很重要。

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天,越来越多的信息被网友挖掘出来。

波姐才意识到这件事似乎并不简单。

骗婚?隐瞒婚史?巨额勒索?多家上市公司被牵出?

这里面究竟还有多少内幕,请原谅波姐脑容量有限,真的不想去挖东西。

但波姐还是要说一下,欺负老实程序员这件事,真的很过分,况且还给人家逼死了!

目前网络上口风一边倒,绝大部分人都在支持程序员,讨伐毒妻。

甚至有微博大手主动站出来为程序员站队。

波姐要在这里为这名一身正气的大手笔芯!!!

说的真的太对了,因为波姐身边也有一大堆程序员。

他们每天都拼命工作,为了波波攒能够顺利上线,每天没日没夜加班。

没有这群老实单纯的程序员们就没有波波攒。

曾经就有一个程序员问波姐,为什么那些女人都在说玩够了就找个老实人嫁了。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老实人吗!

波姐也不愿意看到身边这群努力的程序员将来找老婆也提心吊胆,担心被骗。

就像王宝强被马蓉骗婚一样,现在宋喆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报应,相信马蓉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所以波姐也相信,这一次正义必然会再次得到伸张!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网络总是和程序员过不去。

先是某公司拿程序员祭天,接着程序员又被骗婚。

每次和他们谈论到这些事他们总是被吓得浑身发抖。

难道这个世界真的对程序员充满了恶意吗?

为了让广大程序员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爱。

请大家一定要支持身边的程序员们!

每天波姐下班的时候,程序员哥哥们在加班。

第二天来上班的时候,程序员哥哥们还在加班!

周末波姐出去嗨,程序员哥哥们仍然在加班!

所以大家一定要支持一下程序员们日日夜夜不辞辛苦研发的《波波攒》手游!

《波波攒》手游9月22日安卓、iOS双平台全面开启首测!

最纯正的童年游戏,最还原的儿时玩法,还有原汁原味的校园场景。

时光机就在你手中,赶快召集童年小伙伴,9月22日第一时间穿越回童年吧!

虽然我们不能重来一次童年,但我们可以重开一局波波攒!

好啦,最后波姐要再次为程序员打CALL!

珍爱生命!爱护程序员!

⑽ 关于世界上第一款病毒的诞生的问题

计算机病毒史
电脑病毒的老祖宗——核心大战(core war)
早在1949年, 距离第一部商用电脑的出现还有好几年时, 电脑先驱者德国科学家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 在他所提出的一篇论文《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织的进行》中, 就已把病毒程式的蓝图勾勒出来了, 当时绝大部份的电脑专家都无法想象这种会自我繁殖的程式是可能的。只有少数几个科学家默默地研究冯·诺伊曼所提出的概念。直到十年后, 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的贝尔(Bell)实验室中,三个年轻的程序员道格拉斯·麦基尔罗伊(H, Douglas McIlroy)、 维克多·维索特斯克(Victor Vysottsky)以及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T. Morris),当时三人年纪都只有二十多岁,常在工作后留在实验室里玩起他们自己创造的电子游戏,这种电子游戏叫做“核心大战(core war)“。
附注: Robert T. Morris就是后来写了一个Worm病毒把Internet搞的天翻地覆的那个Robert T.Morris Jr.的爸爸,当时大Morris刚好是负责Arpanet网路安全。
核心大战的玩法如下:双方各编一组再生程序,输入同一部电脑中,这两套程序在电脑的记忆系统内互相追杀,有时它们会设下一些关卡,有时会停下来修理(重新写)被对方破坏的几行指令,当它被困时,也可以把自己复制一次,逃离险境。
这个游戏的特点,在于双方的程序进入计算机内存后,玩游戏的人只能看着屏幕上显示的战况,而不能做任何更改,一直到某一方的程序被另一方的程序完全“吃掉”为止。
核心大战是个笼统的名称,事实上还可细分成好几种,麦基尔罗伊所写的叫“达尔文”这包含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意思。它的游戏规则跟以上所描述的最接近,双方以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各编一组再生程序,叫有机体(organism),这两个“有机体”在电脑里争斗不休,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杀掉而取代之,便算分出胜负。在比赛时 Morris经常击败对手。
另外有个叫爬行者的程序(Creeper),每一次把它读出时,它便自己复制一个副本。此外,它也会从一部电脑“爬”到另一部与其连网的电脑。很快地电脑中原有资料便被这些爬行者挤掉了。爬行者的唯一生存目地是繁殖。
为了对付“爬行者”,有人便写出了“收割者(Reaper)”。它的唯一生存目的便是找到爬行者,把它们毁灭掉。当所有爬行者都被收割掉之后,收割者便执行程序中最后一项指令:毁灭自己,从电脑中消失。
“侏儒(Dwarf)”并没有“达尔文”等程序那样聪明,却是个极端危险的家伙,它在内存系统中迈进,每到第五个地址(address)便把那里所储存的东西变为零,使得原来的正常程序停止。
最奇特的就是一个叫“印普(Imp)”的战争程式了,它只有一行指令,那就是MOV 01.MOV代表“MOVE”即移动的意思。它把身处的地址中所载的“0”写(移)到下一个地址中,当印普展开行动之后,电脑中原有的每一行指令都被改为“MOV 01”。换句话说,屏光幕上留下一大堆“MOV 01”。
“双子星(Germini)”也是个有趣的家伙,它的作用只有一个:把自己复制,送到下一百个地址后,便抛弃掉“正本”。
从双子星衍生出一系列的程序“牺牲者(Juggeraut)”把自己复制后送到下十个地址之后,而“大雪人(Bigfoot)”则把正本和复制品之间的地址定为某一个大质数,想抓到大雪人可是非常困难的。此外,还有全录(Xerox)柏路阿图研究中心的约翰.索殊(John F.Shoch)所写的[蠕虫](Worm),它的目的是要控制侵入的电脑。
1975年,美国科普作家约翰·布鲁勒尔(John Brunner)写了一本名为《震荡波骑士》(Shock Wave Rider)的书,该书第一次描写了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作为正义和邪恶双方斗争的工具的故事,成为当年最佳畅销书之一。
1977年夏天,托马斯·捷·瑞安(Thomas.J.Ryan)的科幻小说《P-1的春天》(The Adolescence of P-1)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作者在这本书中描写了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中互相传染的病毒,病毒最后控制了7,000台计算机,造成了一场灾难。
1983年11月3日,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博士研制出一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复制自身的破坏性程序,伦·艾德勒曼(Len Adleman)将它命名为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es),并在每周一次的计算机安全讨论会上正式提出,8小时后专家们在VAX11/750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第一个病毒实验成功,一周后又获准进行5个实验的演示,从而在实验上验证了计算机病毒的存在。
在那些日子里,由于电脑都没有联网,因此并不会出现小莫里斯所引起的病毒瘟疫。如果有某部电脑受到“感染”失去控制,工作人员只需把它关掉便可。但是当电脑网络逐渐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份后,一个自我复制的病毒程序便很可能带来无穷的祸害了。因此长久以来,懂的玩“核心大战”游戏的电脑工作者都严守一项不成文的规定:不对大众公开这些程序的内容。
1983年,这项规定被打破了。科恩.汤普逊(Ken Thompson)是当年一项杰出电脑奖得奖人,在颁奖典礼上,他作了一个演讲,不但公开地证实了电脑病毒的存在,而且还告诉所有听众怎样去写自己的病毒程序。
1984年,《科学美国人》月刊(Scientific American)的专栏作家杜特尼(A. K. Dewdney)在五月号写了第一篇讨论“核心大战”的文章,并且只要寄上两块美金,任何读者都可以收到他所写的有关写程序的纲要,在自己家中的电脑中开辟战场。
在1985年三月份的《科学美国人》里,杜特尼再次讨论“核心大战”和病毒。在文章的开头他便说:“当去年五月有关‘核心大战’的文章印出来时,我并没有想过我所谈论的是那么严重的题目”。文中并第一次提到“病毒”这个名称。他说,意大利的罗勃吐.些鲁帝(Roberto Cerruti)和马高.么鲁顾帝(Marco Morocutti)发明了一种破坏软件的方法,他们想用病毒而不是蠕虫,来使得苹果二号电脑受感染。
Cerruti写了一封信给杜特尼,信内说:“Marco想写一个像病毒一样的程序,可以从一部苹果电脑传染到另一部苹果电脑,可是我们没法这样做。这病毒要先使磁盘受到感染,而电脑只是媒介,这样病毒就可以从一张磁盘传染到另一张磁盘了。”
1986年初,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Lahore),巴锡特(Basit)和阿姆杰德(Amjad)两兄弟经营着一家IBM-PC机及其兼容机的小商店。他们编写了Pakistan病毒,即Brain。在一年内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1988年3月2日,一种苹果机的病毒发作,这天受感染的苹果机停止工作,只显示"向所有苹果电脑的使用者宣布和平的信息"。以庆祝苹果机生日。
1988年11月2日,美国六千多台计算机被病毒感染,造成Internet不能正常运行。这是一次非常典型的计算机病毒入侵计算机网络的事件,迫使美国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国防部成立了计算机应急行动小组。这次事件中遭受攻击的包括5个计算机中心和12个地区结点,连接着政府、大学、研究所和拥有政府合同的250,000台计算机。这次病毒事件,计算机系统直接经济损失达9600万美元。这个病毒程序设计者是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T.Morris),当年23岁,是在康乃尔大学攻读学位的研究生。
罗伯特·莫里斯设计的病毒程序利用了系统存在的弱点。正由于罗伯特·莫里斯成了入侵ARPANET网的最大的电子入侵者,而获准参加康乃尔大学的毕业设计,并获得哈佛大学Aiken中心超级用户的特权。但他也因此被判3年缓刑,罚款1万美元,他还被命令进行400小时的新区服务。
1988年底,在我国的国家统计部门发现的小球病毒是我国第一次病毒经历。
网易电子杂志《网络时代》关于电脑病毒的出现作如下总结(已略作改动):
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发现于1981年,是一个苹果机病毒,但它不破坏数据。3年后,第一个与IBM PC兼容的DOS病毒出现。它会在硬盘的引导扇区和文件分配表写入大量垃圾,从而也就破坏了保存于硬盘中的数据。在它之后,更多的病毒便涌现了出来。
直到1987-1988年,病毒仍是一个稀有事物,但这种情形被3个着名的病毒的出现改变了,它们是耶路撒冷,米开朗基罗和醉酒(stoned)。通过媒体的炒作,人们的心理充满了恐惧,开始到处寻求帮助。在这种气氛下,开发反病毒软件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病毒真正成为了计算机领域令人关注的问题。
索非亚成为世界病毒的中心(1989-1992)
在“铁幕”落下后,欧洲前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了病毒云集的地方,其中尤以保加利亚为最。索非亚成为了制造新病毒的肥沃土壤。连制造病毒更有效的工具也出自这里。
今天(梅丽莎,CIH,EVIL,.....)
新的制造病毒的技术被不断开发出来,而随着互联网及电子邮件的广泛使用,被病毒感染事件的数目呈直线上升态势。像美丽莎,CIH等病毒都通过电子邮件附件传播,如果你双击这些附件,它们便立即开始活动。像CIH在爆发时会覆盖你的BIOS,造成你计算机完全瘫痪。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程序员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hp基础编程教程pdf 浏览:217
穿越之命令与征服将军 浏览:351
android广播重复 浏览:832
像阿里云一样的服务器 浏览:318
水冷空调有压缩机吗 浏览:478
访问日本服务器可以做什么 浏览:432
bytejava详解 浏览:448
androidjava7 浏览:384
服务器在山洞里为什么还有油 浏览:885
天天基金app在哪里下载 浏览:974
服务器软路由怎么做 浏览:291
冰箱压缩机出口 浏览:227
OPT最佳页面置换算法 浏览:644
网盘忘记解压码怎么办 浏览:852
文件加密看不到里面的内容 浏览:654
程序员脑子里都想什么 浏览:434
oppp手机信任app在哪里设置 浏览:189
java地址重定向 浏览:272
一年级下册摘苹果的算法是怎样的 浏览:448
程序员出轨电视剧 浏览:90